福建省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5月)历史有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靖一中华安一中长泰一中平和一中

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2次高二历史联考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其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这表明周代( )

A.权力体系内部蕴含分裂的因素B.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C.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D.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2.两汉时期皇帝曾把外戚作为辅佐皇帝的重要依靠,如西汉初期的吕后家族,中期的霍光,后期的王莽、王凤。但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附马却有意选寒微之家。这一变化()

A.反映了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B.使外戚由此淡出了政治舞台

C.与明朝丞相制度的废除有关D.杜绝了外戚与朝廷官员的勾结

3. 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一郡地方官吏。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这一制度()

A. 削弱了地方权力

B. 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

4.王国维指出: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王国维认为周人制度主要满足了()

A.贵族等级特权的需要

B.同姓诸侯利益的需要

C.安定发展王室的需要

D.维护强化王权的需要

5.《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

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

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

B.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

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

D.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

6.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

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这里所评述的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使君臣关系趋于平等

C.方便了官员升迁

D.有利于完善君主专制

7.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对表格内容带来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C. 严重被残了人才

D.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8. 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可、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政治制度不断成熟

D. 地方机构办事高效

9. 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強,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 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 儒家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10.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氏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 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 宗法关系仍受重视

C. 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D. 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11. 隋唐时期,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682年关中地区饥荒,唐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这种现象()

A. 导致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B. 反映出土地兼并的严重

C. 推动政治中心逐渐东移

D. 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2. 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征兵18岁以下男子的敕书,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属敕,结果皇帝的敕书作废。宋仁宗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台谏官包拯等集体谏诤,只得作罢。这说明()A. 君臣认可共定国事治国原则 B. 门下省可以否决皇帝的意志

C. 杰出人物可以削弱皇帝权力

D. 唐宋时期.大臣的权力增强

13. 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选才的重要标准,非孝廉者不能为官。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也是汉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

A. 开士人入仕之先河

B. 加速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C. 保证了官员的品学兼优

D. 杜绝了不良社会风尚的出现

14. 晚清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但清朝并未及时变革国家制度,一场令国人痛心的战争证明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这场战争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5. 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的缩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 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

B. 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 国民政治参与燃情高涨

D. 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16. 以下是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党纲英文译稿节选:我党纲领如下:

(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3)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主张实施()

A. 国民大革命

B. 社会主义革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7. 国民党中央通迅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宣言:“....(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其主要目的是()

A. 彻底放弃了反共主张

B. 根本上消除国共矛盾

C. 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 组织全民族力量抗战

18.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

A.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 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按照行政、立法、司法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其中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这表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