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选择
疏血通等类中药注射剂与不同溶媒配伍的稳定性分析

疏血通等类中药注射剂与不同溶媒配伍的稳定性分析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药药材为原料制成,经过配方、加工、制备等工艺,制成的注射剂剂型。
中药注射剂的主要优点是吸收快、药效高、用药方便,但其稳定性问题也倍受关注。
本文就疏血通等类中药注射剂与不同溶媒配伍的稳定性问题进行分析。
疏血通是一种由黄芪、川芎、丹参、红花、甘草等中药材组成的中药注射剂。
在制备疏血通时,会选择不同的溶媒为其配方。
例如,可选择硫酸镁注射液、生理盐水、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等溶媒作为制备疏血通时的配伍溶媒。
针对不同的配伍溶媒,疏血通等类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对疏血通中的主要成分进行讨论:
1. 川芎素:是疏血通注射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其存在形成了疏血通溶液的物理结构特征。
川芎素在不同溶媒中的稳定性是不同的。
例如,在HP-β-CD溶媒中,川芎素在室温下稳定性最好,因为HP-β-CD能有效地包裹川芎素,避免其与其他成分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稳定。
而在硫酸镁注射液中,川芎素的稳定性较差,因为硫酸镁会破坏其分子结构,进而降低川芎素的稳定性。
2. 丹参酮:疏血通注射液的另一重要成分。
在溶于水的溶媒如生理盐水中,丹参酮相对较稳定。
但在HP-β-CD溶媒中,丹参酮相对不稳定,因为HP-β-CD会促进丹参酮的降解和水解。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在制备时选用匹配的溶媒对于其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在制备疏血通等类中药注射剂时,应选择不同的溶媒进行配伍,以确保注射剂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和其他注意事项培训课件

以注射用水、生理盐水20ml溶解,供静注; 在37℃ ,5h,PH 4,保持88.5%效价;PH 5
以附带的特定的溶剂3ml(内含0.5%局麻药) 保持95.4%效价;PH 6保持95%的效价。宜尽
溶解,供肌注。
早使用。
以注射用水、生理盐水溶解供肌注,以生理 盐水或5%~10%葡萄糖液20~30ml溶解后,缓慢 肌注或静滴,以药厂附带的的助溶剂溶解则 仅供肌注(因内含利多卡因)(现少用)
液PH变化较小 • 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PH值下降2
左右。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和其他注意
事项
13
例 3:复方丹参注射液
• 主要成分为水溶性邻苯二羟基类化合物和脂 溶性的丹参酮
• 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某些有效成分、 微量杂质的溶解度变小,或发生氧化、聚合 形成新的微粒析出结晶。
• 主张使用大剂量(100ml)的单剂量复方丹参 注射液制剂,避免与其他射液配伍,引起混 合液不溶性微粒增加。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和其他注意
事项
30
病例分析:
病人曾有头孢他定过敏性休克史 克林霉素磷酸酯、硫酸依替米星的不良反应多为速发
型,输液10分钟左右即可发生 病人输注中/长脂肪乳和18种氨基酸后随即发生过敏反
应 中/长脂肪乳为精炼的天然大豆油,易引发过敏反应
故怀疑为脂肪乳所致过敏反应。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和其他注意
事项
31
药师建议:
* 停用中长链脂肪乳,抗炎治疗可用原治疗方案。
* 若更换抗生素,应考虑对厌氧菌敏感的抗生素; * 由于病人患胆囊疾病,应选用易通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 * 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可乐必妥)在胰腺坏死组织中能达
到稳定的血药浓度,甲硝唑或替硝唑能较好地透过血胰屏 障,对厌氧菌有效,且脂溶性大,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 应用,是目前公认的辅助性抗炎药。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

溶媒选择
GS GNS 5%~10%GS GS NS 5%GS 5%GS 5%GS 5%~10%GS 0.9%NS 5%~10%GS NS 10%GS 5~10 %GS 5% GS 5~10%GS NS 5%GS NS 5%GS 10%GS 5%~ 10% GS 5%~10%GS NS NS GS 低分子右旋糖酐. 5%GS NS 5%GS NS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仅被葡萄糖催化 水解,还能产生聚合物,增加过敏反应。因此此类药物宜选 用0.9% 氯化钠等中性注射液做溶媒。
头孢类的β—内酰胺环较青霉素类稳定,可与葡萄糖配伍。 再如奥美拉唑为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下不稳定,易分解 变色,仅能与 0.9 %氯化钠或5%gs注射液配伍,且在0.9% 氯化钠溶液中较5% 葡萄糖稳定。
等。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
27
例:葡醛内酯与维生素K3
两药配伍后,维生素K3注射液无明显的 止血功能。
原因:葡醛内酯注射液内含的亚硫酸 钠对抗Vk3止血作用,微量的亚硫酸
盐可强烈延长凝血激酶部分的活化时
间(aPTT),从而抑制凝血过程。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
28
含酸/碱性附加剂的注射液
氨茶碱与VK3:氨茶碱含碱性附加剂乙 二胺,可使VK3分解析出黄色结晶沉淀;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
13
药物之间氧化还原反应 维生素k 类为一种氧化剂, 若与还原剂维
生素 c 配伍, 则维生素k 被强还原剂维生素c 破坏,从而失去止血作用。因为维生素k为醌 式结构物质,可被维生素c 还原破坏, 两类 药物易溶于水且极性较大,相遇则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致作用减弱或失效。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
三磷酸腺苷与葡萄糖酸钙加入同一输液中使用, 配液时会发生沉淀现象。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及配伍注意事项

溶媒种类的正确选择
• 稀释溶媒种类的正确选择对保证药品有效 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速尿 ph8.5-9.5
• 速尿在酸性环境中可析出呋喃苯氨酸沉淀 ,增加输液体系中的不溶性微粒,大量输 入静脉,可在血管中产生微粒沉积,产生 不良预后。生理盐水(NS)为碱制成的钠 盐注射液,pH值4.5~7.0,而5%葡萄糖注 射液(GS)的pH值为3.2~5.5, 故静脉注射时 溶媒应选择氯化钠注射液。
常用溶媒的PH值
品名
中国药典.二部[S].2010 备注
PH范围
5%葡萄糖注射液 10%葡萄糖注射液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2 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3 灭菌注射用水 木糖醇 注射液 果糖注射液
1. 2. NaCl 8.5g KCl 0.30g CaCl2 0.33g
不宜选择葡萄糖为溶媒的------5 硫辛酸 注射液
• 适应症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感觉异常。 • 用法用量:250-500mg硫辛酸(相当于10-20ml本 注射液)加入100-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时 间约30分钟。 对严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 感觉异常的患者,可用静脉滴注给药,每天300600mg (相当于12-24ml本注射液),2-4周为一个 疗程。 • 硫辛酸注射液不能与葡萄糖溶液、林格氏溶液及 所有可能与硫基或二硫键起反应的溶液配伍使用 。
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
• 【注意事项】 • 2.本品仅限于不能进食的病人使用。 • 3.对肾功能衰竭病人不宜应用。 • 4.本品与含钙注射液配伍时易析出沉淀,不 宜使用。
万古霉素
• 说明书:肾功能正常的病人: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为2 g, 可分为每6小时0.5 g或每12小时1 g,临用前先用10 mL注 射用水溶解0.5 g,再用100 mL或100 mL以上0.9%氯化 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每次静脉滴注时间至少60分 钟以上,或应以不高于10 mg/min的速度给药。 • 不良反应:快速静滴万古霉素时或之后,可能发生类过敏 性反应,包括低血压、喘息、呼吸困难、荨麻疹或瘙痒。 快速静滴亦可能引起身体上部的潮红(“红颈”)或疼痛及胸 部和背部的肌肉抽搐。这些反应通常在20分钟内即可解除 ,但亦有可能持续数小时。 • 若万古霉素采用60分钟以上的缓慢静滴,此类情况罕见发 生。
注射药物溶媒配伍的合理性选择及分析_黄秀萍

参考文献 〔1〕徐帆,梁晓方,苏莉,等 . 注射剂配伍稳定性研究方法学分析与评
给药速度应当结合药物的药动学性质及患者生理状况来 决定的。药物从静脉滴入体内要有一定的速度控制,速度太 快会引起游离药物浓度太高,增加药物的毒副反应。例如氨 基糖苷类抗生素进入血液过快,会因神经肌肉阻滞导致抑制; 速度太慢,药物进入体内的浓度达不到最低杀菌或抑菌浓度, 起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增加耐药菌株产生的几率。另外,如果 滴注速度太慢,使药物暴露空气和光线下的时间过长,使一部 分药物不稳定降效分解,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而有些药物快速给药,例如甘露醇注射液属于高渗性脱水药, 应快速静滴在短时间内提供血浆渗透压,从而达到利尿脱水 的作用。 5 配伍禁忌
量、给药速度、配伍禁忌。
关键词: 注射药物; 溶媒配伍; 配伍禁忌
中图分类号: R969.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3765( 2015) -11-0654-0219-02
药物注射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给药方法。药物注射途径可 分为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等。溶媒的性 质、用量、给药速度等方面是注射药物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一 个重要因素。如果溶媒的选择不合理,会使药物产生沉淀、浑 浊、结晶等化学反应,患者在输液时会发生输液反应,对人体 造成损害。因此,作 为 药 师,应 更 多 的 了 解 溶 媒 配 伍 的 合 理
中药注射剂包含的成分复杂,其稳定性受药物来源、生产 工艺等多种因 素 影 响,应 根 据 其 理 化 性 质 选 择 不 同 的 溶 媒。 如果溶媒选择不当,会使溶液形成沉淀、不溶性微粒等而引起 不良反应。有文献报道,参麦、复方丹参、银杏叶等注射液的 pH 为 4 ~ 6. 5,与 0. 9% 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 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一般应用 5% 或 10% 葡萄糖注射 液稀释后静滴〔3〕,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说 明书中要求用 5% ~ 10% 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 500mL 进行 稀释。不可用 0. 9% 氯化钠注射液或其他电解质注射液进行 稀释,以防其中的大分子物质与电解质发生盐析效应,而出现 大量的不溶性微粒,引起不良反应。 3 溶媒用量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疏血通等类中药注射剂与不同溶媒配伍的稳定性分析

疏血通等类中药注射剂与不同溶媒配伍的稳定性分析疏血通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具有活血化瘀、祛瘀通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痛经等疾病。
在临床应用中,疏血通注射剂的不同溶媒对其稳定性会有一定影响。
本文将对疏血通等类中药注射剂与不同溶媒配伍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疏血通注射液简介疏血通注射液是一种含有多种中药活性成分的中药注射剂,主要由红花、穿心莲、桃仁、当归等中药提取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祛痛通络的功效。
临床应用中,疏血通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疾病。
2. 不同溶媒对疏血通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疏血通注射液在临床上常使用的溶剂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酸钠注射液等。
不同的溶剂对疏血通注射液的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将针对不同溶剂的配伍稳定性进行分析。
2.1 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一种常见的注射用溶液,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水,pH值约为5.5-7.0。
研究表明,将疏血通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使用时,其稳定性较好,不会产生明显的沉淀或颜色变化。
生理盐水是疏血通注射液常用的溶剂之一。
3. 不同溶媒的选择与注意事项在临床应用中,医生在选择疏血通注射液的溶剂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药物配伍反应。
通常情况下,生理盐水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其与疏血通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较好,对患者体内的药物代谢也较为友好。
当需要与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酸钠注射液配伍使用时,应注意观察是否发生沉淀或颜色变化,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不同的溶剂也可能对疏血通注射液的药效产生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4. 结语不同溶媒对疏血通注射液的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生理盐水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在选择溶剂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注意观察药物配伍的稳定性和患者的反应,以确保疏血通注射液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选择与配伍禁忌

[ 3 ] 张伶俐 , 李幼平 , 胡蝶 , 等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 0 1 0 年儿科住
院患儿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调查 [ J ] .中 国 循 证 医 学 杂 志 , 2 0 1 2, 1 2 ( 2 ): 1 6 1 — 1 6 7 .
用法 用量 , 保护患者 的知情权 , 达到患者 的利益最大化及 自身
风险最小化。此外 , 推动儿童 药物临床试验发展 , 鼓励生产 厂 家及 时更 新药品说明书 , 也是规范儿科超适应 症用药 , 促进儿 童安全用药的有效策略 。
4 小 结
( 4 ] F r a t t a r e l l i D A, G a l i n k i n J L, G r e e n T P , e t a 1 . O f- l a b e l u s e o f d n 】 i n c h i l d r e n [ J ] . P e d i a t r i c s , 2 0 1 4 , 1 3 3 ( 3 ): 5 6 3 - 5 6 7 . [ 5 ] 李本 华 .赛 庚啶 加锌 治 疗小 儿厌 食症 1 8 0例 [ J ] .中国 医刊 ,
4 , J D 童诊断中 的应用 ( J ] .放射 免疫 学 杂志 , 2 0 1 1 , 2 4( 2 ) : 1 3 0 .
1 31 .
[ 2 ] 张伶俐 , 李幼平 , 黄亮 , 等 .四川大学华西第 二医院儿科 门诊处方 超药品说 明书用 药情 况调 查 [ J ) .中 国循 证 医 学杂 志 , 2 0 1 1 , 1 1
2 0 0 0, 3 5 ( 2 ) : 2 9 - 3 0 .
( 6 ] 邓长秀 . 双歧杆 菌活 菌制剂 治疗 新生儿母 乳性黄疽 的疗效 ( J ] . 实用 儿科临床杂志 , 2 0 0 6 , 2 1 ( 2 ) : l l 4 一 l 1 5 .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及其他注意事项

溶解后的稳定性及保存
立即使用。应防止漏出血 管。
两性霉素B 万古霉素
以注射用水溶解后,5%葡萄糖液 稀释,一般浓度为0.1mg/ml供静 滴(不能以生理盐水稀释,因易 产生沉淀)
PH3~11时 ,至少 24h稳定 。滴注时应避光。
先以10ml注射用水溶解,再以生 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稀释,缓慢 静滴
中药注射液溶媒的选择
药名
大蒜素 鱼腥草 穿心莲内酯 痰热清 生脉 舒血宁 香丹 灯盏细辛 灯盏花素 血栓通 血塞通※ 脑心通 醒脑静 苦碟子 瓜萎皮 舒肝宁 消癌平 康艾 银杏叶提取物(HC20030009)(金纳多) 盐酸川芎嗪(H11020960) 葛根素(H20020392)
溶媒选择
GS GNS 5%~10%GS GS NS 5%GS 5%GS 5%GS 5%~10%GS 0.9%NS 5%~10%GS NS 10%GS 5~10 %GS 5% GS 5~10%GS NS 5%GS NS 5%GS 10%GS 5%~ 10% GS 5%~10%GS NS NS GS 低分子右旋糖酐. 5%GS NS 5%GS NS
北京天坛医院 陈瑞玲
注射剂的分类
按系统:
按给药途径:
溶液型
皮下注射
乳化剂型
肌肉注射
混悬剂型
静脉注射(静脉大容量输液)
灭菌用粉针
其他(鞘内、关节注射等)
注射治疗 优势: 药效迅速 不在胃肠道破坏,适于不宜口服的药物/病人 无首过效应,适于大量/快速在肝内代谢的药物 可产生局部定位作用 临床抢救和治疗重要而常用的手段
PH 对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PH变化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抗坏血酸为 一个含5元内酯环的烯二酸,其稳定PH为6.0, 此时抗坏血酸和去氧抗坏血酸呈平衡状态,这 个平衡混合物代表Vc,若PH升高,去氧抗坏 血酸的内酯环发生碱催化水解,产生2,3-二酮 基古罗酸,其钠盐呈黄色,进一步氧化产生 2,3,4三羟丁酸和草酸,反应过程受金属离子, 尤其Cu2+的催化。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
27
例:葡醛内酯与维生素K3
两药配伍后,维生素K3注射液无明显的 止血功能。
原因:葡醛内酯注射液内含的亚硫酸 钠对抗Vk3止血作用,微量的亚硫酸
盐可强烈延长凝血激酶部分的活化时
间(aPTT),从而抑制凝血过程。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
28
含酸/碱性附加剂的注射液
氨茶碱与VK3:氨茶碱含碱性附加剂乙 二胺,可使VK3分解析出黄色结晶沉淀;
其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 射液中微粒数差异显著,在后者中比 在前者中微粒数明显少.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
18
例 2:葛根素注射液
葛根素注射液,质控PH3.6
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混合 液PH变化较小
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PH值下降2 左右。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
19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
13
药物之间氧化还原反应 维生素k 类为一种氧化剂, 若与还原剂维
生素 c 配伍, 则维生素k 被强还原剂维生素c 破坏,从而失去止血作用。因为维生素k为醌 式结构物质,可被维生素c 还原破坏, 两类 药物易溶于水且极性较大,相遇则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致作用减弱或失效。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仅被葡萄糖催化 水解,还能产生聚合物,增加过敏反应。因此此类药物宜选 用0.9% 氯化钠等中性注射液做溶媒。
头孢类的β—内酰胺环较青霉素类稳定,可与葡萄糖配伍。 再如奥美拉唑为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下不稳定,易分解 变色,仅能与 0.9 %氯化钠或5%gs注射液配伍,且在0.9% 氯化钠溶液中较5% 葡萄糖稳定。
24
溶媒对渗透压的影响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及其他注意事项详解演示文稿

要直接使用.
纲要
❖配制环境与操作 ❖溶媒选择 ❖注射剂中酸碱附加剂 ❖输液速度 ❖给药间隔
配制药液的稳定性
• 药物溶解后的稳定性不仅与严格的配液操 作相关, 药物本身的结构、晶型、pH 以及 溶剂的极性、pH、渗透压相关,同时还涉及 药物与溶剂、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因素,一般提倡临用前配制以保证疗效和减 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PH 对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 药物的结构稳定性
•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在水溶液中稳定性差,易水解 失活。
• 如:青霉素稳定PH为6.5,酸性条件加速其降解, 不能用含葡萄糖的输液做溶媒,溶于生理盐水 (PH4.5~7.0),稳定性较好,但也存在降解,必 须临用前配制,且溶液须于0.5~1h滴完。
PH 对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 红霉素也不能直接用0.9 %氯化钠注射液溶解,以免形成 盐酸红霉素结晶。一般应先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再加
• -不良反应多:吸收过程短或直接入血,ADR重或 多,1999年全军药物ADR 监察中心收到的中药 ADR 中注射液占78.3%。
-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带来的危害:>8μm的粒子 可沉积于肺部;< 8μm的粒子沉积于肝、脾、骨髓 中,微粒进入体内,引起局部循环障碍、血栓、水 肿、静脉炎、肉芽肿等
注射治疗的特点
产生沉淀
• 注射用非格司亭 配伍禁忌
• 注射用卡铂
配伍禁忌
不能与含钙输液配伍
• 头孢孟多酯钠 • 头孢噻吩钠 • 头孢拉定 • 头孢曲松钠 • 乳酸氟罗沙星 • 阿糖腺苷 加剂,沉淀 含碳酸钠添加剂,沉淀 含碳酸钠添加剂,沉淀
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与规范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与规范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正确的是()[单选题*A、中药注射剂应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肌内注射给药的,可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B、严格掌握功能主治,临床使用应辨证用药,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超功能主治用药C、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VD s参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疗程,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随意调整剂量,延长用药时间2 .下列关于中药注射剂溶媒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A、中药注射剂成分单一,不易与溶媒发生化学反应VB、中药注射剂与某些溶媒稀释后常会引起PH值改变、澄明度变化C、中药注射剂与某些溶媒易发生氧化、聚合反应D s中药注射剂与某些溶媒混合后会出现絮状物或沉淀、颜色改变3 .下列关于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选择错误的是()[单选题]*A、参麦注射液选用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B、丹参注射液选用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C、灯盏细辛注射液须用0.9%氯化钠注射剂作为溶媒稀释D s双黄连注射液选用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V4 .下列关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现在中药饮片质量不如以前,因此可以加大中药注射剂的剂量B、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可以随意更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剂量C、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VD s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不需要中医辩证,西医师可以随意开具5 .痰热清注射液滴速成年人以()滴∕min为宜[单选题]*A s10-20B、 20-30C、30-60√D s40-606 .下列中药注射剂的滴速要求不属于缓慢滴注的是()[单选题]*A s血塞通注射液B、灯盏细辛注射液C、热毒宁注射液VD、丹红注射液7 .下列关于康莱特注射液滴速要求正确的是()[单选题]*A、缓慢滴注B、30-60滴/分钟C、20-30滴/分钟D s首次应缓慢滴注,开始10分钟滴速应为20滴/分钟,20分钟后可持续增加,30分钟后可控制在40-60滴/分钟√8 .下列关于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错误的是()[单选题]*A s选用中药注射剂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B、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C s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D、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适当与其他药品混合使用V9 .肾康注射液滴速成年人以()滴∕min为宜[单选题]*A、10-20B、20-30√C s40-50D、50-6010、()与阿司匹林、华法令等抗凝血药物合用时,可使抗栓(凝)作用增强,有出血风险。
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媒选择与其他注意事项

注射治疗
危害
不安全合理使用-造成给药差错(ME) -注射治疗的ME
配制后药液稳定性 输液器材的选择 浓度、速度
外观
纲
要:
溶媒选择 注射剂中辅料/附加剂对治疗的影响 输液器材的选择 输液速度
纲
要:
溶媒选择 注射剂中辅料或附加 剂对治疗的影响 输液器材的选择 输液速度
选择溶媒应注意的问题
polysorbate 助溶的制剂均需进行溶血试验。
聚山梨酯(polysorbate)
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影响:使心率减慢,
血压下降;作用于平滑肌,使血管扩张。
国内还有polysorbate诱导过敏反应,促
进癌细胞生长和扩散的报道。
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丙二醇是许多难溶药物的溶媒,如:复合维
于30ml溶媒时,浑浊;地西泮40ml溶于 800ml溶媒时,混合液24h保持澄明。
盐析对注射液的影响
非电解质和弱水有机离子溶液中加入强电
解质溶液,如Na+、K+、Ca2+等,药物水溶 性下降,而产生沉淀。
甘露醇注射液(20g/100ml),为过饱和溶
液,应单独滴注,若加入浓度较高的电解
质,如KCl(1g/10ml),甘露醇出现盐析
PH的变化 增溶剂浓度变化影响药物溶解度 盐析现象 对渗透压的影响
PH 对注射液稳定性的影响
PH影响药物的溶解度:如葡萄糖注射液含
少量盐酸,PH为3.2~5.5,磺胺嘧啶PH为9, 混合后有沉淀产生。
PH导致药物降解:如青霉素稳定PH为6.5,
将其溶于生理盐水(PH4.5~7.0),溶液须 于0.5~1h滴完。
青霉素
2015最新中药注射剂溶媒选择推荐图表

2015最新中药注射剂溶媒选择推荐图表
一、中药注射剂品种分布截止2013年12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库共收录中国已上市中
药注射剂品种134个,其中说明书推荐给药方式有7种,包括肌肉注射,静脉滴注,静脉注射,穴位注射,皮下注射,腱鞘注射以及涉及痔疮治疗的特殊方式,而包含静脉滴注的品种有62个(其中31个品种给药方式是单一静脉滴注),具体情况见图1。
二、中药注射剂溶媒选择推荐中国已上市中药注射剂品种共有134个,其中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品种有62个,除了直接静脉滴注品种6个和说明书推荐不规范品种6个,还包括溶媒选择推荐NS品种6个,溶媒选择推荐5%GS品种13个,溶媒选择推荐10%GS品种6个,溶媒选择推荐NS/5%GS品种12个,溶媒选择推荐NS/10%GS品种2个,溶媒选择推荐5%GS/10%GS品种7个,溶媒选择推荐NS/5%GS/10%GS 品种4个(详情见图2,表1~9)。
图2 中国已上市中药注射剂静脉配制溶媒选择推荐(50种)表1 中国已上市中药注射剂说明书溶媒选择推荐(NS,6种)通用名称规格给药剂量a给药频次溶媒剂量注射用红花黄色素50mg100mgqd250ml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5ml5mlqd250ml鸦胆子油乳注射液20ml10ml~30mlqd250ml
血必净注射液10ml50mlbid100ml复方苦参注射液
2ml12mlqd200ml灯盏细辛注射液10ml20ml~40mlqd或bid250ml~500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中成药注射剂大多选用葡萄糖做溶媒
中成药注射剂除说明书有规定可使用0.9%的氯化钠为溶媒和糖尿病患者外,一
般而言中药注射剂应该使用葡萄糖为溶媒更为合适:“因为中草药针剂其内含物较为
复杂,多含大分子有机物,与生理盐水混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
含离子成份较多的林格注射液等也可因与它药混配而产生较多的不溶性微粒,从而增
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或降低药效。
糖尿病患者5%葡萄糖静滴时可加胰岛素吗?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案例:一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用5%葡萄糖注
射液250ml作为治疗药物的稀释液(输液溶媒)时,同时加入4U胰岛素。
患者问医生:「此时为什么要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胰岛素?」,回答是为了兑冲
葡萄糖。
那么请问这种用药方法对吗?
为什么不选择葡萄糖以外的输液作为溶媒呢?
如果正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此时还需要继续服药吗?
为什么非要用葡萄糖?
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要首先了解,临床治疗时是如何选用药物溶媒
的。
一般我们会从药物溶解后的稳定性和患者疾病禁忌来考虑。譬如患有心血管疾
病和高血压的患者,需要控制钠盐的摄入。(此时不宜选用NS做溶媒)
而有些治疗药由于只适宜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医师一般就会选用糖类输液作
为溶媒。
譬如葡萄糖输液中加入胰岛素是治疗需要。譬如胰岛素、葡萄糖及氯化钾组成
合剂(GIK)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临床称作极化液。
可纠正细胞内缺钾,并提供能量,减少缺血心肌中游离的脂肪酸,用于防治心肌梗
死时的心律失常。
糖尿病人能否应用胰岛素?
但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只是不能过量
摄入。
我们可以做一道算术题:成人一顿正常饮食,100g大米(按75%转化为糖)大
概也是75g葡萄糖左右,而一瓶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含糖量只有12.5g。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也不必过于顾忌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治疗需要使用的还是
应该照常使用,只须关注葡萄糖的摄入量和血糖变化即可。
胰岛素该如何冲兑?
当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时,在不改变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
和进食的前提下,临床上一般会采取加用胰岛素兑冲输液使用的葡萄糖。
一般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5:1左右,常规用法是一瓶500ml的5%葡萄糖注
射液中兑入胰岛素5U。
但是,目前提倡个体化用药,所以最好先确定病人目前的血糖水平,不同血糖水平
加的胰岛素不一样。
原则上是血糖高的病人滴糖水的时候胰岛素多放一点,血糖低的少放一点。
1.空腹血糖在13.9mmol/L以下的糖尿病病人是以糖:胰岛素为3:1的比例配,例
如:5%GS250ml+RI(普通胰岛素)4单位,500ml配8单位胰岛素;
2.如果血糖更高就要相应多放一点了,比例最高可达2:1;
3.如果血糖很高就用NS+胰岛素先把血糖降下来。
但是对从未应用过胰岛素患者来说(包括皮下、静脉),第一瓶葡萄糖(血糖>
13.9mmol/L可用盐水)内加用胰岛素应该保守。
一般4g糖加1U胰岛素,一小时测一次血糖,若血糖下降缓慢,可追加胰岛素;若
下降迅速,可调低滴速。
胰岛素与其他药物的关系
至于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输注不提倡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
由于胰岛素为多肽结构,易受理化因素影响,与许多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且输
液瓶材质可能会对胰岛素造成吸附作用,进入人体的胰岛素实际用量会减少。
对于糖尿病患者,为了避免葡萄糖的过多摄入,可以选择果糖、木糖醇等非葡
萄糖输液作为溶媒。
但是,因这类输液存在价格较贵,且与很多药物都有配伍禁忌,不是药品说明
书常规推荐溶媒,因此临床目前较少使用。
且需要注意的是葡萄糖的代谢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而果糖代谢的产物为乳酸,过
量使用有可能引起危及生命的乳酸性酸中毒,因此并不适用于肠外营养中的能量供
应
(出来自百度与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