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西和县稍峪东金矿普查报告(2010.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西和县
稍峪东地区金矿普查报告
陇南民福西和铅锌采选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O年十月
甘肃省西和县稍峪东地区
金矿普查报告
编写单位: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
项目负责:陈健
技术负责:李国柱
编写人:陈健、李国柱、刘凤武、毛路明
审查人:张智兴
大队行政负责:李岳
大队技术负责:段晓华
提交报告单位:陇南民福西和铅锌采选有限责任公司提交报告日期:二O一O年十月
《甘肃省西和县稍峪东地区金矿普查地质报告》
初审意见
“甘肃省西和县稍峪东地区金矿普查”项目由陇南民福西和铅锌采选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核地质二一九大队实施,勘查许可证编号:T62420090902039865。2006年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在该区地质勘查工作为本次奠定了基础,本次野外工作时间为2010年6月29日至2010年9月25日,十月份编写地质报告。
2010年10月26日,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报告及附图、附件进行审查,形成如下意见:
一、矿区基本概况
1、勘查区地理坐标:东经05°20′00″—105°25′15″,北纬34°00′45″—34°07′00″,面积84.53km2。勘查区位于甘肃省西和县东北650方向约6—33km处,行政区划属于西和县石堡、稍峪、兴隆、长道和芦河五乡镇管辖。距天水火车站运输距离约120km交通较为方便。
2、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西秦岭褶皱区的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的西段,处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与天水—武都隐伏基底深断裂的交汇部位断裂构造发育,为金成矿有利地区。出露地层主要中上石炭统月亮寨组(C1-2yl),金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化断裂规模较小,矿化稳定性较差。矿化主要与褐铁矿化、辰砂化、硅化等蚀变有关。
3、该项目从2010年6月开始实施,现已告一段落,达到预期目
的,本次普查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如下表:
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通过本次工作,共发现金矿带1条,金矿化点7 处。估算金矿资源量(3341)20.87kg,矿石量25146t。为今后勘查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二、报告的优点:
1、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热液蚀变及脉岩特征空间变化情况,大致阐明了它们与金矿化的关系和找矿意义,对该区矿体控制因素和成矿规律进行总结。
2、总结了区内金成矿规律、控制因素和找矿标志,认为粉砂质板岩或斑点状粉砂质板岩发育地段,是区内找金的标志部位,对该区今后找矿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3、普查工作采用的方法得当,工程布置合理,得出的数据及资料质量可靠。开展的物化探工作对下步勘查具指导意义。探矿工程及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样品采集及分析质量较高。
4、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建设进行了概略性研究,可作为下步矿山开发建设的依据。
5、报告章节安排合理,符合详查报告编写规范;文字通、简练,表述清楚;附图、附件基本齐全。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对所发现的金矿(化)点工程控制不够,个别矿体尚未封闭。编录的坑探工程与地表槽探不对应。通过本次工作该区银含量较低,今后勘查対银元素不用单独分析。
2、未开展小体重、湿度样品的测定。
3、报告中对区内化探工作描述偏简单。对区内的地质研究不够,成矿规律分析依据不足。
四、结论
甘肃省西和县稍峪东地区金矿普查基本查明了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特征,工作程度达到普查地质工作基本要求,勘查工作方法部署合理,各项工作获得的数据可靠,得出主要认识和结论正确,附图、附件资料较为齐全可靠,同意上报。
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技术管理科
二0一0年十月二十六日
文字摘要:
勘查区行政隶属于甘肃省西和县管辖,探矿权许可证面积84.53km2。2010年7月开展野外工作,完成主要工作量:1:1地质测量82.53km2、1:1万土壤测量10 km2、1:1万高精度磁测10km2、1:5千地质剖面20.58km、槽探2130m3、硐探编录148.5m、化学基本分析样品204件、土壤化探基本分析样品1954件、薄片鉴定17件。
位于西秦岭褶皱区的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的西段,处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与天水—武都隐伏基底深断裂的交汇部位,属礼县—柞水地层小区。出露地层主要中上石炭统月亮寨组(C1-2yl),金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化断裂规模较小,矿化稳定性较差。矿化主要与褐铁矿化、辰砂化、硅化等蚀变有关。
通过本次工作,稍峪东地区金矿地质工作基本达到普查程度,对发现的矿化点带揭露力度不够,应进一步加大勘查力度。
正文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目的和任务 (1)
1.2位置、交通 (1)
1.3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3)
1.4以往地质工作简述 (4)
1.5本次勘查工作情况 (5)
第2章区域地质概况 (6)
2.1地层 (7)
2.2构造 (8)
2.3岩浆岩 (9)
2.4矿产 (9)
第3章测区地质 (9)
3.1地层 (9)
3.2构造 (12)
3.3岩浆岩 (17)
3.4矿体及矿化点特征 (17)
3.5矿化带围岩 (20)
3.6找矿标志 (21)
第4章物化探特征 (21)
5.1地球物理特征 (22)
5.2地球化学特征 (33)
第5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9)
5.1水文地质概况 (39)
5.2工程地质 (40)
5.3开采技术条件 (42)
5.4环境地质 (42)
第6章普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43)
6.1勘查工作方法 (43)
6.2地质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43)
6.3样品采集、分析及质量评述 (51)
6.4揭露工作及质量评述 (54)
6.5资料整理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55)
第7章资源量估算 (56)
7.1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56)
7.2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56)
7.3资源量估算主要参数的确定 (57)
7.4矿体圈定原则 (58)
7.5资源量的分类 (59)
7.6资源量估算结果 (59)
第8章矿床开发概略性研究 (59)
8.1国内外需求情况及预测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