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脾胃病与情志因素相关性
中医如何从情志学说分析脾胃虚弱

中医如何从情志学说分析脾胃虚弱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情志与脏腑的关系紧密相连,而脾胃虚弱这一常见的健康问题,也能从情志学说中找到诸多关联和分析的切入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情志。
情志,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常说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不同的情绪状态。
中医认为,情志的过度变化或持久刺激,会影响人体脏腑的功能,导致气血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脾胃在中医脏腑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是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营养吸收、气血生成和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那么,情志是如何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脾胃虚弱的呢?忧思过度是导致脾胃虚弱的一个重要情志因素。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忧愁、思虑的状态时,会使脾气郁结,气机不畅。
脾主运化,脾气郁结则运化功能失常,水谷不能正常运化,从而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脾胃虚弱的症状。
就好比一个人总是心事重重,吃饭都没了胃口,肠胃的消化吸收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怒则气上,暴怒或长期愤怒的情绪也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
生气时,肝气上逆,横逆犯脾。
中医讲,肝木克脾土,肝气过旺就会克制脾的功能,导致脾胃的运化失职,出现胃脘胀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就好像一个强大的外力冲击了原本正常运转的机器,使其出现故障。
恐惧和惊吓同样可能导致脾胃虚弱。
突然的惊吓或长期处于恐惧状态,会使肾气受损,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与后天相互依存。
肾气不足则不能温煦脾阳,脾阳不振,运化无力,进而出现脾胃虚弱的表现,如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等。
喜本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但大喜过望也可能对脾胃产生不利影响。
过度的喜悦会使心气涣散,心属火,脾属土,心火过旺会灼伤脾阴,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虚弱。
从临床实践来看,许多脾胃虚弱的患者,往往都伴有情志方面的问题。
比如,工作压力大、焦虑不安的人,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遭遇重大变故、心情忧郁的人,可能会出现胃脘胀满、腹泻等症状。
情志病与脾胃关系:

情志病与脾胃关系:关于中焦气机与神志的关系,今特从中焦气机为五神脏气机枢纽角度再行探讨。
01中焦气机为五脏气机之枢纽《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至”,有往来之意,“至阴”,有承阳启阴之用,说明中焦脾胃有上下升降、转输往复的作用。
《素问·刺禁论》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使”与“市”可引申为通畅之意,即肝心肺肾四脏之气的升降出入,要依靠中焦脾升胃降的作用。
中焦脾胃气机为五脏气机之枢纽,主要包括三方面。
其一,从中焦脾胃位于中央而言。
五脏位置,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肾居下,居下者宜升;脾胃位中,通连上下,故为升降之枢纽。
五脏的升降无不依中焦脾胃升降气机配合来完成,故吴达《医学求是》云:脏腑之气机,五行之升降,“升则赖脾气之左旋,降则赖胃土之右转也。
故中气旺则脾升胃降,四象得以轮旋。
中气败则脾郁而胃逆,四象失其运行矣”。
其二,从中焦脾胃属土,不独主于时着眼。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
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即人体五脏六腑均有脾土之气,故李杲《脾胃论》中就有“肺之脾胃虚”的论述。
明代周慎斋的《慎斋遗书》进一步发挥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人体胚胎发生到形成五脏之时,五脏中任何一脏都具有了类似脾胃的形质和功能,明确提出“心之脾胃”、“肝之脾胃”、“肺之脾胃”、“肾之脾胃”、“脾胃之脾胃”,即五脏之中,每一脏皆有脾胃的论点。
实际上这是把脾胃分成五脏之中的“宏观”脾胃和一脏之中的“微观”脾胃。
这一观点反映到脏腑气机即脾胃气机为五脏气机枢纽有两个含义:一是在五脏这一整体中,宏观中焦脾胃是其气机之枢;二是在每一脏气机运动中,也有中焦脾胃气机,即每一脏的升降之力依靠的是中焦脾胃升降;第三方面,中焦脾胃升降,主持诸脏出入。
试论脾胃病与情志的关系

试论脾胃病与情志的关系摘要】从中国传统医学及相关文献分析脾胃病与情志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心理疏导疗法在脾胃病中的运用。
【关键词】脾胃病;情志;心理疏导疗法【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275-021.脾胃病与情志的关系在临床中,我们知道胃肠是最能反映情绪的一个系统,食欲的好坏与情绪的高低有关。
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斯纳诊所发现,在500多名因肠胃病住院的病人中,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1]。
查阅文献,近年有1801篇相关研究,许多研究表明,焦虑、恐惧、愤怒都可以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发生疾病。
如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及出血、结肠炎等。
平时精神过度紧张时,胃幽门括约肌骤然收缩,胃里的食物易滞留,胃肠也会痉挛,会引起剧烈腹痛。
在十二指肠溃疡,通过几十年临床及动物试验观察表明,恐惧、紧张会影响胃功能,造成胃壁的损伤,试验证明,大白鼠在受到电刺激时出现恐惧、紧张时,它的胃壁损伤比对照组要大几倍。
临床上也发现病人因焦虑、愤怒、痛苦而出现的紧张情绪可使迷走神经冲动,使胃酸、胃蛋白酶等分泌增多,胃蠕动增加,但在一个人忧郁时,这些分泌就减少,这表明情绪的好坏与胃酸的多少及胃的蠕动成近似的正比关系[1]。
中国传统医学早已认识到脾胃与情志关系密切。
《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肝在志为怒—怒伤肝,心在志为喜—喜伤心;脾在志为思—思伤脾;肺在志为忧—忧伤肺;肾在志为恐—恐伤肾。
总之情志伤脾胃,指“思者气结”。
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乏力。
此外反复持久情志异常情况下,亦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如怒则伤肝,而肝病最先传脾,若郁怒伤肝,肝失疏泄,导致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常,从而引起“肝脾不和”病理表现,可见精神抑郁,胸胁胀满,腹胀腹痛,泄泻便溏等症。
综上所述,情志因素与脾胃、心肝之间相互关系尤为密切,心调控人的情志活动,肝调畅人的情志活动,脾胃乃气机之枢,可以调衡情志活动,然而脾胃也是最易受情志所累的脏腑之一,故情志因素是引起脾胃病的常见也是重要的原因。
浅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

图 1 。
表 1 五 神 与五 志 的五 行 生 克 关 系
时珍 国医国药 2 0 0 9年第 2 0卷第 1 期
随着医学模式 由单纯 的生物医学模 式转 向多维 的生 物 一心 五气》 :五脏所藏 : 云 “ 心藏神 , 藏魄 , 肺 肝藏魂 , 藏意 , 脾 肾藏志 , 是 理 一社会 医学模式 , 情志与健 康和疾病 的相关性 日益成为 中西 医 谓五脏所藏。 《 枢 ・ ”灵 本神》 云 : ……脾藏 营 , 亦 “ 营舍 意 , 脾气虚 学共 同探 索的新领域 。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的生理功能 , 是机 则 四肢不用 , 五脏不安 , 实则腹胀 , 经溲不利。……” 由此可知 , 内 《 体对外界精神刺激或 既往刺激 痕迹 的一种 “ 答性反 应 ” ; 经》 应 … 而 已提出意宅于脾 , 即脾 藏意 的理论 , 且指 出 了脾 与意 、 的生 思 情志 病 , 指 发 病 与 情 志 刺 激 有关 , 有 情 志 异 常 表 现 的病 理 、 是 具 病理关系。此后 , 历代 医家对此也进 一步阐发。如 《 难经 ・ 三 证 J 。祖 国医学认 为 , 情志活动和 脏腑机能 密切相关 , 志的产 十 四难 》 “ 脏有 七 神 , 情 日: 五 各何 所 藏 耶 ……脾 藏 意 与智 ……” 。 生、 活动是脏腑 的生理功能之一 。脏腑对情志的活动起着调节控 《 因方》 :脾主意与思 , 三 谓 “ 意者 , 记所往事 , 思则兼 心之所为也。 ” 制作用 , 相应地情志 的异 常活动也会 影响脏 腑的正 常生理功 能。 即明确提 出了脾藏 意主 思。《 类经》日: 脾为谏 议之 官 , 周 出 “ 知 脾 胃在情志 的产生 、 活动 中有 着特殊 的地位 , 深入探 讨脾 胃与情 焉 , 脾藏意 , 神志未定 , 意能通之 , 为谏议之 官。虑周万 事, 故 皆由 故知周 出焉。若意有所着 , 思有所伤 , 劳倦过度 , 则脾神散失 志的相关性 ,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现从以下几 乎意 , 矣。 脾之所 以称为谏议之官 , ” 就在于脾藏意 , 意可虑周万事。 方面略作 回顾 、 分析与思考 。 近代医学模 式的转变 , 引领学者对 脾与意 、 思关 系的深入研 1 脾 胃与情志相关的源流 主要 以脾 胃和神志的关系来涵盖 ) 。易崇勤 从临床角度对 情志医学滥觞 于远古 时期 , 资料 记载殷墟 出土 的 甲骨约 1 究 ( 6 升 万余片 , 中有一些是关于疾病 症状如 失眠 的描 述 , 可能是对 脾 藏意主思 的临床 意义进 行 了探讨 。吴 朝栋 以脾 胃学 说、 其 这 从 脾 情志病最早的记载 。《 黄帝 内经》的问世 , 标志 着 中医学对情 降学说 为基础 , 脾 胃化生气血 , 升 胃降及 调治脾 胃三方面分 认 提供 物质是调 志病开始有了比较 系统 而全面 的认 识。它提 出了包含 喜怒忧思 析 了脾 胃与神志 活动 的关 系 , 为脾 胃化生气血 , 节神志 活动平衡 的前提 ; 胃升 降相 因, 脾 是调节 神志 活动平衡 的 悲恐惊等七种情志在 内的“ 气说” 并 以五 志为代表 , 九 , 运用五行 调治脾 胃是治 疗神 志疾 病 的重要手 段。崔世 麟 从 学说把人 的情 志活 动 分属 于 五脏 , 立 了 中 医学 的 “ 确 五志 说 ” 重要方式 ; 。 脾 胃理论和脑髓学说 , 结合神 经精神科 的实验成 果 , 举从脾 并 且 情志见于中医文献约在 明代 张景岳《 经》 类 首列 “ 情志九 气 ”并 ,
情志失调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吗

情志失调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有人说“气得我胃痛”“紧张得吃不下饭”,这些描述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情志与肠胃功能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
那么,情志失调真的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情志失调。
情志,简单来说,就是指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
当这些情绪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或者持续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情志失调。
比如,长期的焦虑、过度的愤怒、深深的忧愁等等。
而肠胃功能紊乱,指的是肠胃的正常运动、消化、吸收等功能出现了异常。
常见的症状有胃胀、胃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那为什么情志失调会影响到肠胃功能呢?这要从我们身体的生理机制说起。
我们的肠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器官,它们受到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严密调控。
而我们的情志状态会直接影响到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当我们处于紧张、焦虑或者愤怒等不良情绪时,大脑会通过神经递质向身体的各个器官发送信号。
这些信号可能会导致肠胃的肌肉收缩或舒张异常,影响肠胃的蠕动。
比如,紧张时,肠胃的蠕动可能会加快,导致腹泻;而抑郁时,肠胃的蠕动可能会减缓,引起便秘。
同时,情志失调还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比如,压力过大时,体内会分泌更多的皮质醇等激素。
这些激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胃酸的分泌、胃肠道黏膜的血液供应等,从而影响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此外,心理因素还可能通过影响我们的饮食习惯来间接导致肠胃功能紊乱。
当心情不佳时,有些人可能会暴饮暴食,有些人则可能完全没有食欲。
这种不规律的饮食行为,长期下来,必然会对肠胃造成负担,导致肠胃功能失调。
在临床上,也有很多案例证明了情志失调与肠胃功能紊乱的关系。
比如,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患者,往往更容易出现肠胃问题。
而且,通过心理治疗和调节情绪,这些患者的肠胃症状也常常能够得到改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应对由于情志失调导致的肠胃功能紊乱呢?首先,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浅析脾胃病与情志因素相关性

浅析脾胃病与情志因素相关性
魏瑞芳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2(031)006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脾胃病已成为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脾胃病的发生多与外感寒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脾胃虚弱等密切
相关,而其中情志因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致病因素.祖国医学认为,情志活动和脏腑机能密切相关,情志的产生、活动是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一,脏腑对情志的活动起着
调节控制作用,相应地情志的异常活动也会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深入探讨情志
因素对脾胃病的影响与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总页数】2页(P138-139)
【作者】魏瑞芳
【作者单位】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301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
【相关文献】
1.浅析脾胃病与情志因素的相关性
2.情志因素与脾胃病相关性辨治探析
3.浅析情志因素与眩晕的相关性
4.情志因素对脾胃病的影响探析
5.情志因素与脾胃病关系浅
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如何从情志学说角度分析脾胃虚弱

中医如何从情志学说角度分析脾胃虚弱在中医理论中,情志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而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其健康状态也深受情志的影响。
从情志学说的角度来分析脾胃虚弱,能够为我们理解和调理脾胃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
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正常反应,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然而,当情志过激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影响脏腑的气血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脾胃虚弱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乏力等症状。
从情志学说的角度来看,脾胃虚弱的形成与情志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思则气结。
过度的思考、忧虑会使脾气郁结,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琐事、对未来的担忧等,都容易让人陷入沉思和忧虑之中。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脾胃的气机就会阻滞,导致脾胃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从而出现脾胃虚弱的症状。
比如,学生在面临重大考试时,往往会因为精神高度紧张、思虑过度而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况;上班族在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时,也可能会因为过度忧虑而出现脾胃不适。
其次,怒则气上。
愤怒的情绪会使肝气上逆,横逆犯脾。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有助于脾的运化。
但当人愤怒时,肝气上冲,就会影响到脾的正常功能。
比如,在家庭争吵或工作中与人发生激烈冲突后,有些人会感到胸胁胀痛、胃脘胀满、食欲不振等,这就是肝气犯脾导致的脾胃虚弱。
再者,忧悲则气消。
过度的忧伤和悲哀会损耗人体的肺气和脾气。
当人处于悲伤的情绪中时,肺气耗伤,而肺金与脾土相生,肺气不足也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
比如,在经历亲人离世、重大挫折等悲痛事件后,人们往往会感到身体虚弱、胃口不佳,这就是忧悲情绪对脾胃的不良影响。
此外,惊恐也会对脾胃造成一定的影响。
惊恐会使气机紊乱,肾主恐,肾与脾为先后天之本的关系,惊恐伤肾,进而影响到脾胃的功能。
情志失调会导致哪些肠胃疾病

情志失调会导致哪些肠胃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常常被忽视,但实际上它们对身体健康,尤其是肠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情志失调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肠胃疾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适。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情志失调。
简单来说,情志失调指的是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出现了异常,如过度的愤怒、焦虑、抑郁、恐惧、大喜大悲等。
这些异常的情志状态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影响我们身体的正常功能,其中肠胃系统往往是最先受到影响的部位之一。
长期的焦虑情绪是导致肠胃疾病的常见因素之一。
当一个人处于焦虑状态时,身体会进入“应激模式”,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特别是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增加。
这些激素的变化会影响肠胃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肠胃蠕动变得不规律,可能会过快或过慢。
过快时,食物在肠胃中停留的时间不足,无法充分消化吸收;过慢时,则容易导致食物在胃肠道中堆积,引起腹胀、腹痛、便秘等问题。
此外,焦虑还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损伤胃黏膜,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抑郁情绪同样对肠胃健康有着不良影响。
抑郁的人往往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这会导致肠胃的消化功能减退。
同时,抑郁会使得肠道的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肠道的正常节律,容易引发肠易激综合征。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而且这些症状往往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加重或减轻。
愤怒也是一种常见的情志失调表现。
愤怒时,血压升高,血液流向四肢和大脑,肠胃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
这会影响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胃胀等问题。
而且,愤怒时容易暴饮暴食,或者食用过多刺激性的食物,进一步加重肠胃的负担,引发肠胃疾病。
恐惧情绪同样不容忽视。
当人处于恐惧状态时,会出现紧张、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这会影响到胃肠道的神经和肌肉,导致肠胃痉挛,引起剧烈的腹痛。
除了上述常见的情志失调类型,大喜大悲等极端的情绪波动也会对肠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突然的巨大喜悦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得肠胃蠕动加快,引起腹泻;而过度的悲伤则可能抑制肠胃的功能,导致消化不良。
情志失调如何影响脾胃健康

情志失调如何影响脾胃健康哎呀,说起情志失调影响脾胃健康这个事儿,那可真是有点意思。
咱们先来说说啥叫情志失调。
简单来讲,就是心情、情绪不好,比如老是生气、焦虑、忧愁,或者大喜大悲。
这就像咱们心里的小怪兽在捣乱,把咱们身体里的平衡给打破了。
就说我前段时间遇到的一件事儿吧。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工作特别忙,压力山大。
有一回,他们公司接了个大项目,他负责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那段时间,他天天焦虑得不行,晚上睡不好觉,白天也没心思好好吃饭。
结果呢,没过多久,他的脾胃就出问题了,老是胃胀、胃痛,吃东西也不消化。
为啥情志失调会影响脾胃健康呢?这就好比脾胃是咱们身体里的“后勤部队”,负责给咱们提供能量和营养。
但是,如果咱们的心情一直不好,就像是给这个“后勤部队”来了一场暴风雨,把它们的工作节奏都打乱了。
比如说生气吧,一生气,咱们身体里的气血就像被激怒的小狮子,到处乱跑。
这一乱跑,就容易冲到脾胃那里,让脾胃的正常运行受到干扰。
脾胃本来好好工作着呢,这突然来了一股“乱流”,能不出问题嘛!再说说焦虑和忧愁。
人一焦虑忧愁,身体就会变得紧张,神经也紧绷着。
这时候,脾胃也跟着紧张起来,消化功能就会减弱。
就像一个本来开开心心干活的工人,突然被吓唬住了,手里的活儿都不知道怎么干好了。
那大喜大悲又是咋影响脾胃的呢?大喜的时候,咱们身体里的气血一下子冲得太猛,脾胃也跟着“晕头转向”;大悲的时候,气血又变得消沉低落,脾胃也跟着没了力气。
咱们再回到我那朋友小李身上。
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调整心态。
每天下班就去公园散散步,听听舒缓的音乐,周末还跟朋友一起打打球。
慢慢地,他的心情变好了,脾胃的问题也逐渐减轻了。
所以啊,咱们可得注意自己的心情,别让情志失调影响了脾胃的健康。
要学会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别老是把烦恼和压力放在心里。
该笑就笑,该放松就放松,让咱们的脾胃能安安心心地工作,这样咱们才能吃得香,身体棒!总之,情志失调对脾胃健康的影响可真不小。
情志因素与脾胃病相关性辨治探析(精)

情志因素与脾胃病相关性辨治探析刘伟锋蒋玉萍黄波贞(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广西防城港538021)【关键词】脾胃病;中医疗法【中图分类号】R256.3;R256.3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4)12-1810-03作者简介:刘伟锋(1981—),男,主治医师,硕士。
从事中医药临床及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消化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脾胃病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脾胃病的发生与外感寒邪、饮食不节、情志因素、脾胃虚弱等有关。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情志因素作为脾胃病的致病因素已显得尤为突出。
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情志的产生、活动是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一,对脏腑的活动起着调节控制作用,相应地情志的异常活动也会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深入探析情志因素与脾胃的相关性,以及情志因素所致脾胃病的治疗,有益于指导临床实践的辨证论治。
1情志因素与脾胃的相关性情志活动的产生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情志活动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一种表现。
五脏藏精化气生神,神接受客观事物的刺激而产生各种功能活动,神动于内,情现于外,这是五脏主五神产生情志活动的全过程,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正常变化情况下,这七种情志对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起着协调作用。
如随着当今工作压力的加大,刺激过于强烈或过久,超过人体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脏腑的气血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曰“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
路志正认为情志所伤虽先伤所藏之脏,但终必及于脾胃,影响脾之运化、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胃次空腹服用。
同时用黄芪注射液(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3020782)40g +丹参注射液(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1303)20mL +10%氯化钾注射液(陕西省秦光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44214)5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西地兰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178)0.2mg 入壶,每日1次;心血通10mL +10%氯化钾注射液5mL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
脾胃与情志病的关系

脾胃与情志病的关系人类一直通过消化系统体验情绪,多年以来,许多好奇的人试图探明这一现象。
那么脾胃与情志病的关系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什么是老年情志病?老年情志病指的是在老年人群中出现的情绪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与年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社会角色变化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
老年情志病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症状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老年情志病的症状主要包括:抑郁和焦虑:老年人可能因为身体健康问题、社会孤立、家庭关系变化等原因而出现情绪低落、消沉、忧虑焦虑等表现。
对生活失去兴趣、睡眠不好、精神萎靡是抑郁症状的一部分,而不安、恐惧则是焦虑症状的表现。
失眠和记忆力减退:老年情志病可能表现为失眠问题,难以入睡或者睡眠不深。
同时,有些老年人也会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的症状,这可能与情绪问题有一定关联。
情绪不稳定和易激动:一些老年人可能变得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烦躁,表现出易怒、情绪波动大等症状。
社交障碍和退缩:老年人可能因为身体不适、社交能力下降等原因,选择性地减少社交活动,导致社交障碍和退缩。
老年情志病的发生原因十分复杂,可能与生活环境改变、家庭因素、社会支持减少、慢性疾病、药物副作用、退休或丧偶等因素有关。
同时,老年人可能面临孤独、失落感、角色转变等心理压力,这些也是情志病的发生因素。
情绪会影响整个消化道情绪与消化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情绪的变化能够对消化系统产生广泛而复杂的影响。
这种联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解释。
情绪状态对于神经系统的影响是显著的。
情绪的改变,尤其是压力、焦虑和愤怒等负面情绪,会触发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导致身体进入“战斗或逃跑”的状态。
这会引起体内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的释放,进而影响到消化道。
这些激素的释放会导致血管收缩、胃酸分泌增加以及肠道蠕动减缓,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情绪对于消化系统中神经传导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消化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着双向的神经传导,即所谓的“肠脑轴”。
脾胃虚弱患者应该如何调理情志

脾胃虚弱患者应该如何调理情志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视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的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还与情志状态密切相关。
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来说,调理情志是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那么,脾胃虚弱的患者究竟应该如何调理情志呢?首先,我们要明白情志与脾胃之间的关系。
中医认为,情志过激或持续不良的情绪状态会影响脏腑的功能。
忧思过度、恼怒伤肝等不良情志,都可能导致脾胃气机失调,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
脾胃虚弱的患者本身脾胃功能就不足,更容易受到情志因素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保持良好的心态是调理情志的基础。
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来说,要学会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避免过度焦虑和担忧。
当遇到困难时,不要过分纠结,要相信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以平和、乐观的心态看待事物,有助于稳定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从而为脾胃的恢复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学会自我放松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忙碌的生活中,脾胃虚弱的患者要给自己留出一些放松的时间。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绘画等方式来舒缓紧张的神经。
比如,选择一些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音乐,让自己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忘却烦恼和压力。
阅读一本有趣的书籍,也能够开拓视野,转移注意力,使心情得到放松。
适当的运动对于调理情志和改善脾胃功能都有很大的帮助。
脾胃虚弱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脾胃的运化功能。
在运动的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使人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
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也是调节情志的有效方法。
脾胃虚弱的患者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要多与家人、朋友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分享快乐可以让快乐加倍,倾诉烦恼可以减轻心理负担。
身边人的关心和支持,能够给予患者温暖和力量,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和不良情绪。
培养兴趣爱好也是调理情志的一个重要途径。
比如,学习烹饪,为自己和家人制作美味又健康的食物。
浅谈脾胃病与情志的关系

浅谈脾胃病与情志的关系付少云甘肃省临夏州中心血站甘肃临夏 731100祖国医学历来重视情志在疾病的发病、转归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
明确的提出,情志太过导致人体气机功能发生紊乱,是大多数疾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说:“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说明疾病的转归与情志状态密切相关;情志治疗对疾病的痊愈也有重要作用,正如《理渝骈文》指出:“情欲之感,非药能愈;七情之病当以情治”。
情志在脾胃病的发病、转归和治疗过程中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此浅谈于下,以求教于同道。
一、脾胃病的发病与情志的关系脾胃一阴一阳,一化一纳,一升一降,位居中焦,是一身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泉。
情志太过,导致气机逆乱,升降失调,伤及脾胃或以脾胃受害最甚。
祖国医学将人的情志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根据脏象学说和五行归类及辩证治疗之便,又将忧、惊分别归属于悲和恐,称为五志。
情志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活动范围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七情太过,皆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脾胃病证,如过喜伤心,心伤则五脏六腑皆摇,脾胃自在受累中;过怒伤肝,肝伤则横犯脾土;过悲伤肺,肺伤则上焦不通,中焦郁塞;过思伤脾,脾伤则运化失司,升降紊乱;过恐伤肾,肾伤则精气祛,精气怯则先天不足以供养后天脾胃;忧伤肺、忧则气郁、气郁则枢机不利,脾土受累;惊则恐之极,精怯气乱,可累及脾胃。
在临床上,引起脾胃病的情志因素主要见于思(忧)和怒,下面就重点谈谈二者。
(一)、思(忧)。
主要指思虑过度,忧愁苦闷,杞人忧天等情志表现。
脾在志为思,张景岳说:“但苦思难释则伤脾”。
《素问。
举痛论》说:“思则气结”。
这里的“气结”指脾胃气机功能发生了障碍。
忧虽为肺志,但“忧深虑也”(王冰《素问注》),仍属思的范畴,因此陈无择在《三因方》中常忧思并举:“忧思伤脾”。
从脾脑相关理论分析脾胃与情志间的关系

从脾脑相关理论分析脾胃与情志间的关系摘要我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认为人的脾胃与情志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本研究主要从脾脑相关理论出发,分析脾胃与情志之间的相互关系,從而为我国身心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关键词脾脑;脾胃;情志;关系我国中医认为人的形与神应该保持一致性,认为人情志的变化会对人体产生相应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在情志上受到了伤害,那么必定会对人体的脏腑气机产生一定的影响与伤害,其中脾、脏、心三大脏器最容易受到直接的影响[1]。
研究调查显示,人的各种身心疾病中胃肠消化功能的紊乱占据首位,并且其在临床上除了表现出相应的消化道症状之外,还会表现出抑郁、焦虑情绪,因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
根据我国中医中与脾脑相关的理论,作者认为脾胃和情志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1 理论的源泉1. 1 脾脑相关理论我国中医将脾胃归为包括病、时、神、形的一个较为复杂的内部系统,认为脾与脑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
脾胃与脾藏营之间的内在机制对脾脑之间的相关性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维持作用,人们在平时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智能、情志、思维、意识以及精神都属于我国中医中“神”的范畴[2]。
通过对脾脑相关理论与假说进行研究得知,治疗脾脑相关失常症最重要的方法为强脾、补精、化瘀、益智法,这种治疗方法构建了我国中医中与脾脑相关的假说。
现阶段强脾、补精、化瘀、益智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疗老年痴呆类型疾病的研究体系,其创新点在于打破了传统呆病治疗中化瘀、补精的界限,并将其转为研究脾虚与淤浊、精亏之间的相关性。
1. 2 脾主化生人体脏腑中的精气血液律是人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我国中医古典《索问·阴阳应象大论》[3]中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从中可以看出人体脏腑中的精气血液律是人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当人体中的气血处于充足状态,并且运行十分顺畅时,那么人的情志也会十分顺畅。
人体中的脾属土,而土又为万物之母,可以化生为万物,因此脾胃是人体精气血液生化的一个重要源泉。
脾胃与情志病的关系

脾胃与情志病的关系摘要:当前社会生活压力比较大,工作节奏比较快,人们的情绪不稳定,情志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中医对于情志病的研究主要是从脾胃角度进行分析,对两者的生理和病理关系进行分析,若是对于发病机理不了解可能会导致脾胃功能失常,情志问题会导致脾胃功能紊乱,无法根治。
本文是对脾胃与情志病的关系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
关键词:脾胃;情志病;关系临床上情志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这种疾病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患者身体受到影响。
中医上对于情志病的研究不断增多,尤其是各种疾病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较大的关系[1]。
当前研究显示,人们的各种身心疾病中胃肠疾病发生率最高,人们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狂躁等情况,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消化道症状。
从脾胃角度对于情志病进行分析可以从这一角度诊断,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
1.脾胃与情志病的关系1.1脾胃与情志病的生理关系1.1.1脾主运化情志病与患者脾胃失调有较大的关系,患者的情志活动是以五脏化生气血为基础,脾胃能够促进患者吸收食物,可以将转化的水谷精微运输到各个脏腑,滋养患者情志[2]。
脾胃居中焦,患者神机与气是否正常与患者脾胃是否正常有较大的关系。
1.1.2脾在志为思脾在志主思,记所往事,思则兼心之所。
思维活动主要是思维意识活动,七情。
情志病受到脾胃的影响,对于患者的思维活动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1.1.3脾藏营舍意脾藏营舍意高度的概括了脾胃主情志的含义,脾藏营主要是产生气血,而意主要是记忆思维等,这属于五神,而气血正常能够濡养五脏,达到情志调节的目的。
脾胃虚弱,聚而成谈,痰气内结,患者会出现精神抑郁和神情淡漠情况。
1.2脾胃与情志病的病理关系1.2.1脾胃并常伴情志异常《脾胃论》中提出胃病则气短,缺少精神,而出现大热情况。
脾胃虚弱气血生成乏源,心神失去养分而出现精神抑郁情况。
脾土匮乏患者会出现心神功能异常情况,导致患者心肾不交,阴阳失衡情况,并且会出现不寐、心悸等情况,随着时间的增加,患者会病情加重。
中医药调理情志与肠胃炎的关系及治疗

中医药调理情志与肠胃炎的关系及治疗肠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过度进食或肠道功能紊乱等因素引起。
而中医药学认为,情志与肠胃健康密切相关。
情志不调可以导致肠胃功能失调,进而引发肠胃炎。
因此,中医药调理情志在肠胃炎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情志与肠胃炎的关系中医药认为,情志与人体内脏器官密切相关,情志的不顺畅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进而引发疾病。
肠胃炎是一种典型的情志与肠胃疾病相关的疾病。
中医药理论中有"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即不同的情志状态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器官。
1. 怒伤肝:长期的愤怒、恼怒等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肝气不舒,进而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诱发肠胃炎。
2. 悲伤伤肺:长期的悲伤、忧郁等情绪会导致肺气郁结,肺气失降,影响肠胃的升降运化,从而引起肠胃炎。
3. 忧伤伤脾:长期的忧虑、思虑等情绪会导致脾气虚弱,脾胃功能失调,容易引发肠胃炎。
4. 恐伤肾:长期的恐惧、惊恐等情绪会导致肾气不足,肾阳虚弱,进而影响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容易引发肠胃炎。
二、中医药调理情志的方法中医药调理情志的方法主要包括心理疏导、饮食调理、运动调理和草药调理等方面。
1. 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咨询、情绪释放、舒缓压力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减轻精神压力,并改善肠胃炎的症状。
2. 饮食调理:根据不同的情绪状态,合理搭配食材,达到调理情志的目的。
例如,对于怒气冲冲的患者,可以适当食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如苦瓜、黄连等;对于忧虑不安的患者,可以适当食用具有安神作用的食物,如枸杞子、香蕉等。
3. 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情绪,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常见的适宜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4. 草药调理:选用适当的中草药进行调理,帮助患者平衡情绪,改善肠胃炎的症状。
例如,常用的草药有柴胡、丹参、黄连等。
三、中医药治疗肠胃炎的案例分析以下为一名患有怒气冲冲导致的肠胃炎的病例。
浅谈脾胃病与情志的关系

气宣降的协助 ,而肺之宣降靠脾之运化以资助。脾肺两脏互相
配合 ,共同参与水液代谢过程。如果脾失健运 ,水湿不化 ,聚 湿生痰而为饮 、湿 ,故有 “ 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之
说。“ 恐 伤 肾” , 脾 的运 化 ,必 须 得 肾 阳 的 温煦 蒸 化 ,始 能 健
本神》 :“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中医学 中 “ 思”一词 ,思即 阴阳应象大论》 中论述: “ 中央生湿 ,湿生土 ,…,在脏为
脾 ,…在志为思,思伤脾 ,怒胜思 ,…等 。中医认为脾的主要 功能是主动化 、主升清和统摄血液。由于 “ 思则气结” ,思虑 过度 ,气结于中,脾气不能发挥水谷运化的功能 ,气血生化无 源,可会出现神疲乏力,头 目眩晕 ,不思饮食 ,脘腹胀闷等症
状 。临床中,我们常见很多功能性消化不 良,在排 除了幽门螺
疾病除了有饮食不洁等因素外,还号晴志有着密切的关系。不 良情绪的蓄积很容易导致脾 胃功能失调。本文 阐述的脾 胃病主要从生理与心理两个方 面着手 ,以期能够更好的治疗脾 胃方面疾病。
【 关键词】 脾胃 病; 情志 【 中图分类号 】R 2 5 6 .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7 — 8 5 1 7( 2 0 1 3 )1 2 - 0 0 3 6 - 0 1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学 术 探 讨
Ac a d e mi c s t u d y
36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t h n o m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 a c y
杆菌感染 ,刺激性食物如咖啡 、浓茶 、甜食 、油腻 、生冷等和 不 良饮食 习惯 ( 包括空腹 、频繁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不规律 进食或暴食暴饮等的影响之外 ,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不 良情绪的 刺激 ,例如学生功能性消化不 良跟考试的紧张有关 ,部分女性 跟家庭因素有关 ,很多男性跟工作压力有关 ,等等 。在本病的 恢复过程中,若是跟 情绪有关 的生 活问题能得到相应的解决 , 本病很快就得以恢复。还有很多脾胃虚弱型慢性 胃炎 、消化性 溃疡 、肠易激综合征、厌食症等都 和情 志有很大方面 的关系 , 并且通过观察 ,往往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也伴有相关的情绪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重要 的理论 价值 和临 床指 导意 义 。 1 脾 胃与情 志 因素的 关 系 情 志 因素包括 喜 , , , , , , 种情 志变 化 , 体 怒 忧 思 悲 恐 惊七 是机 的精神状态。《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 说: 人有五脏化生五气 , 以生 喜怒 悲忧恐 。” 另外 还有 心 “ 在志 为喜 ”肝 “ , 在志 为 怒” 的记 载 , 说 明人 体 的情 志活 动与 内脏有 密切 关 系 , 须 以五脏 精气 作为 物质 必 基础 。 以脏 腑气血 的变 化会影 响情 志的变 化 , 所 而反 之 , 同的情 不 志变 化对各 脏腑 也有 不 同的影 响 。《 因及病证 方 论 ・ 因篇》 三 三 说 “ 七情, 人之常性 , 动之则先 自脏腑郁发, 外形于肢体。” 说明七情 内伤 是直 接影 响相应 的 内脏 , 脏腑 气机 逆乱 , 血不 调 , 致种 使 气 导 种病 变 的发 生。肝 主疏泄 , 理特 点是 主 升 , 其生 主动 , 可 以调 畅 故 气 机 , 气机 疏 通 , 使 畅达 , 发 , 血调 和 , 络通 利 , 腑器 官 的 升 气 经 脏 活 动维 持正 常调和 , 使心情 开 朗 , 志活 动 维持 正常状 态 , 从而 情 所 以肝可 以调 畅情志 。反 之 , 志异 常亦 会影 响肝 的疏 泄 功能 。如 情 《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怒则伤肝 。”素问・ 说“ 《 举痛论》 怒则气 说“ 上 。均说 明暴 怒可 以使 肝气横 逆上 冲 , 太过 , 失调 , ” 疏泄 气机 影响 肝及其他脏腑的功能。另外 , 在长期反复的忧、 悲、 、 思、 恐 惊等情 志因素作用下, 亦会使肝气郁结 , 气机不畅, 肝失疏泄。脾胃为后 天之 本 , 血生 化之 源。 主运 化 , 气 脾 主升 , 胃主受纳 , 降。 胃功 主 脾 能 调和 时 ,胃受 纳水 谷 在脾 的运 化作 用 下转 化 为精 微 等营 养物 质 , 过脾 之升 清 作用 而 上输 于 心 、 、 目 , 化 生气 血 以 并通 肺 头 从而 营养全 身 。 以叶天士认 为 “ 所 脾宜 升则 健 , 降则 和 。 否则 , 胃宜 ” 胃 气不 降 , 不出或 少 出 , 胃无法 再 纳 , 化无 由, 只人 则 传 壅滞成病 。 脾 气不 升 , 谷精 微 不能 运 化和 输 布 , 体 缺 乏元 气 之充 沛则 缺 乏 水 人 生生之机, 同时亦会影响胃之降浊及受纳功能。所以维持脾之升 清与 胃之降浊功能正常进行 , 是人体健康的根本保证 。而维持脾 之升 清 , 降浊 是与肝 之疏 泄 功能 密不 可分 的 , 疏泄 正 常 , 胃之 肝 则 气机畅达 , 上下畅通无阻, 当升则升, 当降则降 , 胃之出入有序 , 脾 运化 正常 。 综上 所述 。 由于情 志 因素与 肝 , 脾 胃均有 密切 的关 系 , 肝与 因 此情 志改变可 以导致肝 之疏 泄失 常 , 引起脾 胃升降异 常。 以 从而 所 情志 因素与脾 胃的关系亦很 密切 , 是引起脾 胃病 的常见病 因之一 。 2 情志 因素致 脾 胃病 的辨证 论治 21 .肝气犯 胃型 : 此型患者平素急躁易怒 , 或情志抑郁不舒 , 每因
3 典型病 例
病 例 1 某 , ,3岁 , 怒 后 出现 胃脘部 灼 热 疼痛 , . 张 男 5 暴 嘈杂 , 泛酸 , 口苦 口干 , 三 日未行 , 苔黄 腻 , 弦滑 。 便秘 舌红 脉 患者平 素性 情急 躁易怒 。 中医诊 断 : 胃痛 ( 胃郁 热 型 )西 医诊 断 : 汁返 流 肝 ; 胆 性 胃炎 。 以清热 泻肝 , 胃降逆 。 大柴 胡 汤合左金 丸加减 : 治 和 予 醋 柴 胡 1g炒 黄 芩 1g姜 半 夏 1g炒 枳 实 1g黄 连 6 , 茱 萸 0, 0, 0, 0, g吴 3 , 骨 1g威灵 仙 1g焦 四仙 各 1g苏藿 梗各 1g g乌贼 2, 5, 0, 0 。3剂药 后 患者诸 症 明显减 轻 。 病 例 2 某 , ,2 , . 王 女 2 岁 主诉 : 胃痛 1 。 5天 现病史 : 情志 易 平素 于抑郁 ,5天前 因情志刺激 , 日未进食 , 胃脘 胀闷, 1 当 后 攻撑作 痛, 脘痛连胁 , 善太息 , 嗳气频繁 , 大便不畅 , 食少 , 偶有恶心呕吐,
体 阻断 剂联 合应 用 的依 据 。⑤ 因大 量利 尿剂 致 低血 压 和氮质 血 症 。 高尿酸 血症 、 ⑥ 高脂 血症 、 耐量 降低 。 大剂量 袢利 尿剂可 糖 ⑦
致 大多可 逆 的耳聋 。 螺 内酯可 致 女性 型乳房 发育 、 ⑧ 阳痿 、 欲减 性 退 、 子月 经失 调 。2 1 年 3 《 女 01 月 中华 高 血压杂 志》 表 了由中华 发 医学 会心 血管病 分会 组织 撰 写 的《 利尿 剂治疗 高 血压 的中 国专 家 共识》 这无疑如雨后春笋般对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利尿剂治疗高 血 压具有 十分 重要 的建设 和指导 意义 。
21 02年 3月
19 3
情志 不舒 时症状 加重 , 舌淡 红 , 白干 少 津 , 沉 弦 。 医诊 断: 苔 脉 西 慢 通是水谷 出入有序、 纳食运化传导正常进行的根本保证。各种情 性 胃窦炎 。 中医诊 断 : 胃痛 , 属肝 气犯 胃。 以疏 肝和 胃, 止 志 因素 均可影 响 肝之 疏泄 功能 , 气机 不畅 , 或气 机逆乱 , 证 治 理气 导致 郁结 脾 互 正如 李 痛。以柴胡疏肝散合平 胃散加减 , 处方: 柴胡 1g 白芍 1g川芎 从 而影 响 中焦气 机 。 胃与情 志 因素关 系密切 , 相影响 。 5, 5,
引起 我们广 大 医务 工 作者 的思考 和关 注 。 床 医生对 利尿 剂认识 临 不 足并且存 在诸 多误 区 : 许多 医生 认 为利尿 剂 的降 压机 制就是 ① 利尿 , 这是 不准 确的 ; 不可否 认 , 利尿 剂 的初期 作用 就是 通 过利 尿 缩容而达到降压的,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它们长期的降压机制是降 低 血管平 滑肌 内 N + 浓度 ,并 通过 N +C 2 a 的 a- a 交换 机制 使 细胞 内 C2 a ̄少, + 从而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而降压。 ②无庸质疑利尿剂具 有 能使 电解质紊 乱 的风 险 , 临床 医 生不愿 广泛 使 用利 尿剂 主 这是
浅析 脾 胃病与情 志 因素相 关性
魏 瑞芳
关键词: 螽; 脾胃 情志因素; 相关性
中图分 类 号 : 26 R 5. 3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0— 992 1)60 3— 2 1 6 07 (020 — 18 0 0 随着人 们 生 活节 奏 的加 快 , 工作 压 力 的加 大 , 胃病 已成 为 情志不 和而 胃脘 胀 闷 , 作痛 , 痛连胁 , 气频 繁 , 便不 畅 , 脾 攻撑 脘 暖 大 临床 中的常 见病 、 发病 。脾 胃病 的发 生 多与 外 感寒 邪 、 多 饮食 不 苔多薄白, 脉沉弦。肝主疏泄而喜条达 , 若情志不舒 , 则肝气郁结 节、 情志 失调 、 体脾 胃虚 弱等 密切 相关 , 中情 志 因素 已成 为 不得 疏泄 , 犯 胃而 作 痛 。胁 乃 肝之 分野 , 气 多走窜 游移 , 索 而其 横逆 而 故 不 可忽视 的重 要致病 因 素。祖 国医学认 为 , 志活 动 和脏腑 机 能 情 密 切相关 , 的产 生 、 动是 脏腑 的生 理功 能之 一 , 腑对 情 志 情志 活 脏 的活动起 着调 节控 制作 用 , 相应 地 情志 的异 常活 动也会 影 响脏 腑 的正常 生理 功能 。深人探 讨情 志 因素对 脾 胃病 的影 响与 治疗 , 具
天津市 武清 区中医 医院(070 310 )
21 02年 1 2 月 2日收稿
疼 痛攻撑 连胁 。 机不 利 , 胃气 逆 , 脘胀 暖气 。 气 肝 故 如情 志不 和 , 则 肝郁 更甚 , 复加 , 因情 志而 作痛 。病在 气分 而 湿浊 不甚 , 气结 故每 故 苔多薄 白。 病在里 而 属肝 主痛 , 故见 脉沉 弦 。 病时要 详 问是 否 诊 有 情志 不遂或 精神 刺激 的病 史 。治宜疏 肝理 气 为主 , 柴胡 疏肝 用 散 加味 。若疼 痛较 甚者 , 川楝 子 、 胡索 以加 强利 气止 痛 , 可加 延 并 可加人郁金、 绿萼梅 、 白蒺藜以增强疏肝理气之功。嗳气较频者 , 可 加沉香 、 复花 以顺气 降 逆 。若 平素 多有 胸胁胀 闷 , 食少 , 旋 嗳气 每 因抑 郁恼 怒或情 绪 紧张 之时 , 腹痛 泄泻 , 以抑肝 扶脾 , 发生 治 可 选痛泻 要方 。 2 脾虚 肝郁 型 :此 型患 者平 素工 作压 力 大 ,思 虑过 度 ,思 则 伤 . 2 “ 脾” “ ,思则气 结 ” 日久 易导 致脾 虚 。 虚运化 无 力 , 血生化 无 , 脾 则气 源, 肝体失养。肝为刚脏, 阴而用阳, 体 喜条达而恶抑郁。肝阴不 足 , 肝 阳偏亢 , 失常 , 不 畅 , 郁结 。 则 疏泄 气机 肝气 另外 , 木乘 , 土虚 脾虚 则 肝气 更易 犯 之 。此 型 多患 者性 情 忧郁 , 疲食 少 , 懒 神 倦怠 言 , 咽干 , 肋 胀痛 , 口燥 胁 头痛 目眩 , 溏泄 , 质淡 , 齿痕 , 大便 舌 有 苔 薄 白 , 弦细 而弱 。治宜 疏肝 解郁 , 和营 , 遥散加 减 。 脉 健脾 用逍 2 . 胃郁热 型 : 气郁 结 , 而 化热 , 热 犯 胃 , 为 胃脘灼 痛 , 3肝 肝 久 邪 则 痛 势急 迫 。 胃郁 热 , 而 上 冲 , 躁易 怒 , 酸嘈杂 。 肝 逆 则烦 泛 肝胆 互为 表里 , 热挟 胆火 上乘 , 口苦 口干 。舌红苔 黄 为里 热之象 , 肝 则 脉见 弦数乃 肝 胃郁热 之征 。 宜疏 肝泄 热和 胃, 大柴胡 汤加减 。 治 用 若泛 酸较重 者 , 加入 乌贼 骨 、 可 瓦楞子 以制酸 。内热 最易 伤阴 。 治此 型 投药慎 用香 燥 , 香橼 、 手 、 可选 佛 绿萼 梅等 理气而 不伤 阴之药 。 2 . 4心脾 两虚 型 : 型患 者 多思 虑 过度 , 此 暗耗 心血 , 素体 脾 胃虚 或 弱, 运化失 职 , 气血 生化 无 源 , 血虚 而 心无所 主 。常表现 一 则 导致 派虚 象 , 色萎 黄 , 欲 不振 , 胀 便 溏 , 如面 食 腹 心悸 怔忡 , 眠多 梦 , 失 眩晕 健忘 , 乏力 , 见 胃痛隐 隐 , 温喜按 , 腹痛甚 , 痛 神疲 或 喜 空 得食 减, 舌质 淡嫩 , 脉细 弱 。治 以益气 补血 , 健脾 养心 , 用归 脾汤 加减 。 若 脘 闷纳 呆 , 腻 , 加半 夏 、 苔滑 可 陈皮 、 苓 、 茯 厚朴 等 以健 脾理 气化 痰。若心血不足 , 可加熟地黄 、 白芍、 阿胶以养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