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张珍玉教授治疗情志病方法
中医情志护理的六种方法
中医情志护理的六种方法中医情志护理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强调情志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根据中医理论,情志的平衡对于维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六种常用的中医情志护理方法。
1. 情志调适:中医强调情绪的调适,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来达到身心健康。
情志调适包括通过冥想、呼吸练习、音乐疗法等方式,使情绪平和、放松心情,从而调整身体的气血流动和免疫功能。
2.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与情志密切相关。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性味,可以对情绪产生影响。
通过饮食调理,可以选择一些能够调节情绪的食物,如黄麻仁、山药、枸杞子等,以及避免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和咖啡因。
3. 草药调理:中医认为,一些草药可以帮助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
例如,黄连、柴胡等草药可以舒缓情绪,增加人体的抗压能力。
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合的草药方剂进行调理。
4. 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情绪,促进气血流通。
例如,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焦虑和失眠,按摩印堂穴可以舒缓情绪,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加体力和抗压能力。
5.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可以通过负压刺激皮肤,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缓解情绪不稳定。
拔罐疗法可以刺激身体的经络,增加气血的流动,舒缓情绪,改善身心健康。
6.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一种将艾绒燃烧后放在特定穴位上的治疗方法。
艾灸可以通过温热刺激,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促进情绪的平衡。
艾灸疗法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改善身体的免疫功能。
总之,中医情志护理方法是通过调整情绪、饮食和草药治疗等手段来达到身心平衡的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但是在选择具体的护理方法时,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专业医师的建议进行。
中医调理情志的最佳方式有哪些
中医调理情志的最佳方式有哪些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表现,它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而通过适当的调理方法,可以让情志保持平和,从而维护身心健康。
那么,中医调理情志的最佳方式有哪些呢?首先,中医强调“情志相胜法”。
简单来说,就是用一种情志去克制另一种情志,以达到平衡的目的。
比如,“怒伤肝,悲胜怒”,当一个人愤怒不已时,可以通过引发其悲伤的情绪来缓解愤怒。
这就像我们生活中,当一个人因为生气而冲动时,给他讲一个悲惨的故事,可能会让他的怒火平息下来。
再比如,“喜伤心,恐胜喜”。
如果一个人因为过度高兴而失去理智,适当地给他一些恐惧的刺激,能使其恢复冷静。
这种方法听起来有些奇特,但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巧妙把握,不可过度。
其次,中药调理情志也是常见的方式之一。
中医认为,不同的情志失调可能与身体内部的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比如,肝郁气滞的人容易情绪抑郁、烦躁易怒,此时可以服用一些疏肝理气的中药,如柴胡、郁金、青皮等,来改善情绪。
心脾两虚的人可能会出现失眠、焦虑、健忘等情志问题,通过服用归脾汤等方剂,可以补养心脾,从而改善情志状态。
还有,中医的针灸疗法在调理情志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能够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影响脏腑功能和情志状态。
比如,针刺内关穴可以宁心安神,缓解焦虑和紧张;针刺太冲穴能够疏肝解郁,改善抑郁和易怒的情绪。
饮食调理同样不可忽视。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很多食物都具有调理情志的作用。
例如,百合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适合心情烦躁、失眠多梦的人食用;玫瑰花能够疏肝理气,对于肝郁气滞导致的情绪不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香蕉富含镁元素,有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此外,运动也是中医调理情志的重要手段之一。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机能,同时也有助于释放压力和不良情绪。
像太极拳、八段锦这类传统的运动方式,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让人在舒缓的动作中放松心情,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张玉珍运用补肾疏肝法治疗妇科病经验参考模板
张玉珍运用补肾疏肝法治疗妇科病经验作者:曾诚,史云,陶莉莉,李坤寅,邓高丕【关键词】张玉珍;补肾疏肝;妇科疾病补肾疏肝法是张玉珍教授针对肾虚肝郁虚实夹杂的病机而提出的治法,该法体现了以五脏病机为纲进行“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模式。
笔者有幸师承张教授,获益匪浅,在此略举一二,以飨同道。
1 月经不调案例1:患者,女,27岁,2004年11月7日初诊。
患者经事愆期,量或多或少,色淡黯有块,经前烦躁,乳房胀痛,腰膝酸软,间或精神疲惫,舌淡,苔白,脉弦细。
证属肝郁肾虚。
治以补肾疏肝调经。
方用《傅青主女科》定经汤。
药用菟丝子18 g,熟地黄18 g,柴胡9 g,荆芥9 g,白芍15 g,当归15 g,山药12 g,茯苓12 g。
每日1剂,水煎服。
6剂而瘳。
按:月经后期或先后不定,经量过少,经期延长者,张师认为其病责之于肝肾。
谓肾藏精系胞宫,肝藏血主疏泄,肝肾一体,精血同源而互生;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
若肝郁及肾,或肾虚及肝,则开合失司,血海蓄溢失常,导致月经不调。
临证治宜养肝肾之精、舒肝肾之气。
《傅青主女科》定经汤中用菟丝子、熟地黄、当归、白芍补肾益精、养血柔肝调冲任;柴胡、荆芥清香疏肝解郁;山药、茯苓健脾和中而利肾水。
全方滋肾养血、舒肝健脾之中着重滋肾养血。
傅氏认为,肝体阴的亏损,一方面促进肝郁证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郁逆化火的有利条件,所以,应慎用香燥而侧重在滋养阴血。
肝阴之伤,势必及肾,故治肝郁亦重视培育真阴,滋养肾水,所谓“肝肾之气舒而精通,肝肾之精旺而水利”。
精血得养而经自调,肝肾气舒而期可定。
此其“不治之治”之妙用也。
2 痛经,每至经前则小腹作痛。
昨日经临,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腹痛又作,痛引腰骶,平素诸事易生怫郁,责怪他人,舌淡黯,脉弦细涩。
张师辨为虚实夹杂之肾虚肝郁证。
治以补肾填精、舒肝理气止痛。
方用《傅青主女科》调肝汤加味。
药用山药18 g,山茱萸15g,阿胶(烊化)12 g,巴戟天9 g,当归12 g,白芍12 g,石楠藤12 g,八月札12 g,香附9 g。
中医情志护理的方法及特点
中医情志护理的方法及特点
中医情志护理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调整人的情绪状态
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情志护理的方法和特点如下:
一、方法
1. 调整情绪:中医情志护理的核心是调整人的情绪状态,包括调整情
绪的方向、强度和稳定性等。
具体方法包括:音乐疗法、气功、太极拳、瑜伽等。
2. 调整饮食:中医认为,饮食与情绪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调整饮食来
调整情绪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具体方法包括:食疗、禁忌食品等。
3. 调整生活方式:中医情志护理还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如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4. 中药调理:中医情志护理还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达到调整情绪的目的。
具体方法包括:选用具有安神、养心、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药。
二、特点
1. 个性化:中医情志护理是一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因为每个人的情绪状态都不同,所以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性:中医情志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它不仅包括调整情绪,还包括调整饮食、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
3. 无副作用:中医情志护理是一种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因为它主要是通过自然的方式来调整人的情绪状态,不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4. 预防性:中医情志护理还具有预防性,它可以通过调整人的情绪状态来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总之,中医情志护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调整人的情绪状态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诸病皆可从肝论治”--张珍玉学术经验
▲“诸病皆可从肝论治”--张珍玉学术经验张珍玉先生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和验证,结合《内经》“百病生于气”及后人“肝为五脏之贼”的论述。
特别强调肝藏象在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提出:五脏六腑,肝最为要,内伤杂病肝病首当其冲的认识。
1、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通过对一身气机的调畅,进而促进人体血与津液的运行,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及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调畅情志,促进男子排精和女子月经等。
肝主疏泄指人体只有肝藏象具有疏泄全身气机的作用。
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肝气的运动性最强,故肝气对其他脏腑乃至全身之气均有调畅作用。
为什么肝气的运动性最强?因为肝与春相应,春天体现了万物之始之生,即春天万物生机最强,取象类比,人体之春,即肝气,与其他脏腑之气比亦体现了生机最强的特性。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生旺盛,才能促进夏长、秋收和冬藏,所以肝气对其他脏腑之气具有调节和推动作用。
肝主疏泄----体现在调畅全身气机,一身气机调畅,则脏腑组织器官在相应气的激发和推动下,正常发挥生理作用;一旦肝失疏泄,不能正常调节全身气机,则一身气机不畅,进而影响相关脏腑组织器官功能。
因此从生理方面讲,肝主疏泄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其他脏腑无与比拟的重要性和广泛性2、肝失疏泄,分为逆郁两端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体现了肝气比任何脏腑之气生理功能的重要性和生理作用的广泛性。
因此,一旦肝失疏泄不能正常调畅全身气机,一方面直接影响血津液等的代谢;另一方面可通过影响人体脾胃气机升降之枢,进而影响一身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化生,因此肝失疏泄致病广泛。
导致肝失疏泄的因素虽然众多,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因情志因素而罹患的病症日渐增多。
而情志致病的特点是首先影响脏腑之气机,进而影响相关脏腑的生理功能。
而肝主疏泄,对全身气机有调畅作用。
因此,情志致病往往首先伤肝气,进而影响全身气机,从而对全身产生病理影响:肝之疏泄失常细分:分太过、不及两端。
国家级名中医张珍玉谈中药药性及其临床应用
国家级名中医张珍玉谈中药药性及其临床应用郑秀丽;张庆祥【摘要】张珍玉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药专家,坚持理论指导临床.认为中药是以中医理论指导应用的药物,中药应用必须掌握中药药性,即要突出四气五味,重视升降浮沉,强调药物归经,注重辨别病势,时时培土固本.验以临床,辨治疑难杂证,常获良效.【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11【总页数】3页(P75-77)【关键词】张珍玉;中药药性;名中医【作者】郑秀丽;张庆祥【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校医院,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济南250355【正文语种】中文张珍玉(1920—2005),山东平度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家传,学验俱丰,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著名中医理论家,山东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张老终生致力于中医理论研究,重视中药药性,坚持理论指导临床,辨治疑难杂证,疗效显著。
现择其要者,总结如下。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指导应用的药物。
中药又称本草,即以草为本,其的作用机制即利用药物本身的阴阳寒热、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之性及中药作用于人体的归经,即以药物之偏性,调节人体之偏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中药的应用,必须以中药理论为基础,中药理论又与中医基础理论密切相关[1]。
因此,临床应用应当熟记中药的性味归经。
由于其生长季节、生长环境、药用部位、采集时间不同,因而其药性各不相同。
为此,张老十分重视分析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等药性,并以中药药性理论指导临床用药[2]。
中药不仅是人体感觉感知的到的真实滋味,更多的是对药物进入人体之后,其实际疗效的归纳与总结,是对药物众多调整作用的高度概括。
四气是主治,五味是功效。
寒凉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主治温热类疾病。
如黄芩、黄连、大黄、大青叶、板蓝根等,气味寒凉,故可主治发热口渴、咽痛口疮、大便干结等热性病证;而温热药物则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主治寒凉类病变,如附子、干姜、麻黄、桂枝等,性温或热,故可治疗腹中冷痛、恶寒肢冷、脉迟或紧等寒证。
张珍玉辨治失眠经验
者 合 则 为 一 , 则 为 二 , 气 运 行 与 营 气 的 关 系 最 为 分 卫 密 切 , 气 失 常 亦 不 可 避 免 地 要 影 响 到 卫 气 如 清 营 正 代 喻 嘉 言 所 论 : 营 卫 同 行 经 脉 中 . 自在 内 为 阳 之 “ 明 守 . 自 在 外 为 阴 之 护 , 谓 并 行 不 悖 也 ” 《 门 法 阳 所 (压
非 睡 ,似 醒 非 醒 ,此 属 “ 胃不 和 则 卧 不 安 ” 类 兼 之 肝 气 不 疏 ,不 能 调 和 心 神 .也 会 致 心 神 不 安 而 失
1 2 营卫 失 和为病 之本 .
张 老 指 出 , 然 卫 气 行 阴 虽
眠 虚 者 常 困 思 虑 过 度 ,伤 脾 及 心 ,心 脾 气 血 两 虚 .
律 ・ 营卫 之法 ≯ 。可 见人 的寤 寐 主乎 卫 , 关乎 明 ) 亦 营 而人 的寤 寐则 是 由心神 所 主持 , 因而失 眠均有心 神 不安 的 临床 见症 。 神不 安只是 其标 . 心 而其 率则在
于 营 卫 运 行 失 和 . 卫 运 行 失 常 . 响 心 神 方 为 失 眠 营 影
虚 实 之 不 同 实 者 可 因 情 志 变 动 . 所 愿 不 遂 . 肝 或 使
失疏 泄 . 首先 影 响 气 的正 常运 行 . 气 机郁 滞 . 一 致 进 步发 展 则郁 而 化 火 . 而气 郁 、 结 皆 可炼 液 为痰 . 出 痰 热之邪 阻 带经脉 .卫 气运 行不利 .阴 阳失 和 .使 心
失 眠 既 是 症 状 , 是 病 名 临 床 以 不 能 人 睡 或 睡 亦 后 易 醒为主要 已 认 识 到 人 的 寤 寐 与 卫 气 的 循 行 规 医 律 有 关 当卫 气 由 动 转 静 , 阳 分 人 阴 分 时 , 为 人 由 即 睡 状 态 : 之 , 气 由静 转 动 . 阴 分 人 阳 分 时 , 为 反 卫 由 即 清 醒 状 态 可 见 . 的 正 常 睡 眠 机 制 , 阴 阳 之 气 有 人 是 规 律 协 调 的 结 果 不 论 何 种 原 因 . 旦 卫 气 运 行 失 一 常 、 阳 的 正 常 协 调 受 到 影 响 . 可 导 致 失 眠 的 发 阴 就 生 。 如 《 枢 ・ 惑 论 》 云 :卫 气 不 得 人 于 阴 . 正 灵 大 所 “ 常 留 于 阳 。 留 于 阳 则 阳气 满 . 阳气 满 则 阳 跷 盛 ; 得 人 不 于 阴 则 阴 气 虚 , 目不 瞑 矣 ” 故 著 名 中 医 学 家 张 珍 玉 教 授 在 总 结 前 人 经 验 的基 础 上 , 合 数 十 年 临 床 经 验 . 调 指 出 , 固性 失 眠 . 结 强 顽 若 不 加 以 辨 证 论 治 , 以 获 效 。 吲 此 . 证 根 据 失 眠 难 临 的 不 同 临 床 表 现 , 结 出 洽 失 眠 网法 . 获 良 效 总 每
张珍玉从肝论治胃脘痛经验介绍
(一)深研病因病机,因时制宜,提出从肝论治胃脘痛的治疗理念 深研病因病机,因时制宜,
(3)对肝失疏泄的新认识 ) 张珍玉先生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切身体会提出:肝失疏泄的表现无论多么 复杂多变,不外乎太过与不及两方面,即疏泄太过与疏泄不及。 疏泄太过,是指肝气疏泄作用的病理性增强。指肝气运动太过而病, 从病理机制而言,肝气太过可见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肝气自病;二是肝气 血不和,肝血虚不能涵敛肝气,而致肝气亢进。 从理论的完整性而言,肝气疏泄太过,导致肝气失常,可分为:一是运行道 路的不畅达;二是升降出入之间的不协调。 但结合肝气主升的方向性特点,肝失疏泄太过,在气机不畅达的同时往往表 现出明显的上升太过的方向性特点,即体现为上升道路的不通达及升降之间的 不协调为多见,称为肝气逆。因肝气疏泄太过以肝气逆为多见,所以我们有时 习惯将肝气疏泄太过,亦称为肝气逆。先生的博士研究生张启明教授《中医统 计诊断》一书在总结宋金元明清至近代156位中医临床名家的医案22459条对 “气逆证”的统计结论是:具有统计意义的气逆证常见发病部位在肝这一统计 结论与先生的临床体会表现出了明显的一致性。
二、临床部分
(一)从肝论治胃脘痛辨证思路 (二)从肝论治胃脘痛治则治法 (三)从肝论治胃脘痛处方用药
(一)从肝论治胃脘痛辨证思路
张珍玉先生在深研肝与脾胃生理病理关系的基础上,临床 对胃脘痛的辨证,主要运用脏腑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方法。 先生提出:肝失疏泄导致胃脘痛辨证的重点是,应首辨肝 气郁结木不疏土,还是肝气疏泄太过横逆犯脾胃,再辨偏肝 胃同病,还是肝脾同病,或肝与脾胃同病,有脾胃主次之分 张珍玉先生从肝辨证胃脘痛的主要辨证思路如下:
(一)从肝论治胃脘痛辨证思路
• 胃脘痛是由于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木不疏土,或肝气疏泄太过横逆 犯脾胃或脾胃虚弱,土虚木乘,木郁土中,肝与脾胃气机失和,中焦 气机郁滞不通则痛。 • 胃脘痛肝气犯胃证以胃胀痛、泛酸、急躁易怒为主症。肝气疏泄太过, 肝气属阳,易升易动,肝气疏泄太过犯胃,气机升动太过,故胀痛; 肝失调畅情志,故急躁易怒;酸为肝味,泛吐酸水有上涌外泄之象, 属阳,气有余便是火,故泛酸。 • 胃脘痛肝胃不和证以胃闷痛、左关脉弦为主症。肝气疏泄不及,为郁 结为患,属阴主静,易由气病及血,郁在血分,故闷痛;吞酸烧心有 凝敛不通之象,多由肝胃不和,气机郁结化热为患。弦主气滞,左关 主肝,左关脉弦示肝气郁结。 • 胃脘痛肝脾不和证以胃脘隐痛、体倦乏力、脉弦弱为主症。肝脾不和 证,以脾气虚为主,土虚木乘,木郁土中,故胃脘隐痛;脾为后天之 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一身之气不足,故体倦乏力;脉弦主肝 气郁滞,脉弱主脾气虚,脉气不足。
中医治疗情志病案例
中医治疗情志病案例中医治疗情志病案例:案例一:郁郁不得志的抑郁症患者患者女性,年龄35岁。
患者近期情绪低落,常常感到无助和沮丧,且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
体检结果显示身体无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为抑郁症,认为患者情志郁滞,心气不畅。
治疗方案为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舒缓情绪。
采用针灸和中药调理,同时建议患者进行心理咨询。
案例二:焦虑不安的焦虑症患者患者男性,年龄28岁。
患者经常感到焦虑不安,容易激动和紧张。
患者也出现了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诊断认为患者肝气郁结,情志不舒。
治疗方案为疏肝理气,调和气血。
采用中药调理和推拿按摩,同时建议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和调整生活作息。
案例三:恐惧不安的恐惧症患者患者女性,年龄42岁。
患者经常感到恐惧和不安,尤其是在人群中或是面对特定事物时。
患者还出现了心悸、出汗等症状。
中医诊断认为患者心气不宁,情志不安。
治疗方案为安抚心神,疏通气血。
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同时建议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
案例四:愤怒易怒的暴怒症患者患者男性,年龄45岁。
患者容易愤怒和易怒,常常因小事发脾气,且情绪持续时间较长。
患者还出现了头痛、失眠等症状。
中医诊断认为患者肝火上炎,情志郁结。
治疗方案为清肝泻火,调和气血。
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同时建议患者进行情绪管理和放松训练。
案例五:忧心忡忡的焦虑症患者患者女性,年龄30岁。
患者经常忧心忡忡,担心各种事情的发生,且难以控制自己的担忧情绪。
患者还出现了胃痛、头晕等症状。
中医诊断认为患者脾气不和,情志不畅。
治疗方案为健脾益气,疏通气血。
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同时建议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和调整饮食习惯。
案例六:情绪低落的抑郁症患者患者男性,年龄50岁。
患者近期情绪低落,常常感到无助和沮丧,且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
患者还出现了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
中医诊断认为患者心气不足,情志郁滞。
治疗方案为补心益气,疏通经络。
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同时建议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调整生活作息。
情志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情志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情志病是指由情志不遂所致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心情抑郁、神经衰弱等症状。
中医认为情志病是由于情志失调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影响脏腑功能,进而引发疾病。
在中医治疗中,针对情志病的症状和病因,有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
首先,中医治疗情志病注重调理气血。
中医认为情志病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因此调理气血是治疗情志病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针灸、艾灸、推拿按摩等,通过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达到舒缓情绪、平复心神的目的。
其次,中医药物治疗是治疗情志病的重要手段。
中医药物治疗情志病主要以草药为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配制适合的药物方剂。
常用的药物包括黄芪、当归、川芎、远志等,这些药物有益气养血、舒肝解郁、安神定志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情志病的症状。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理饮食,以辅助治疗情志病。
中医认为饮食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治疗情志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调理方法包括食疗、药膳,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特点,选择适合的食材和药膳配方,通过调理脾胃、滋养气血,达到治疗情志病的目的。
最后,中医治疗情志病还注重调理情志,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认为情志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治疗情志病时,调理情志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调理方法包括情志疗法、心理疏导等,通过调理情志、疏解情绪,达到治疗情志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情志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调理气血、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调理情志等。
在治疗情志病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患有情志病的患者能够及时就医,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中医情志调摄的方法健康处方
中医情志调摄的方法健康处方当今的中国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压力也随之增加。
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中,健康的体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内心。
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可以使人体保持健康状态,还可以在人体罹患各类疾病时发挥巨大作用,促进病情改善。
前几天朋友讲了一件耸人听闻的杀人事件。
说一个教授杀自己家的小保姆,将其蒙上眼睛绑在椅子上,然后拿尖竹棒在她手臂动脉上一戳,其实没有戳破,只是很疼。
随后接一根细管子从她手臂上缓慢不断地流出温水来。
小保姆以为自己的动脉在不停流血,十分恐惧,结果一段时间以后心力衰竭而死。
正所谓“杀人于无形”。
这样离奇的事情也让我们见识到了情志的巨大作用,正是由于小保姆自身产生的恐惧情绪直接导致了她的心力衰竭,最终死亡。
曾有人说过,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情志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情志,是七情和五志的合称。
七情,即喜、怒、忱、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的总称。
五志,即怒、喜、思、忧、恐五种志意的总称。
在《黄帝内经》中,情志被分属于五脏:心志喜;肝志怒;脾志思;肺志忧;肾志恐。
七情和五志皆由五脏功能化生,是人之常情,缺一不可。
在表现方式上,七情和五志是不一样的。
五志是在外来刺激作用下隐藏于内的志意,而相对而言,七情则是在外来刺激作用下表现于外的情绪。
至于情志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具体来讲,《内经》将喜归心而属火,忧(悲)归肺而属金,恶归肝而属木,思归脾而属土,恐归肾而属水。
又根据“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之说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道:“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另外,过度的情志会影响内脏的气机升降,使气机的升降协调关系逆乱。
具体表现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素问・举痛论》) 怒伤肝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了然于心。
周瑜身为东吴的大都督,统帅几十万大军,驰骋疆场、屡立战功。
中医张珍玉教授治疗情志病方法
中医xx教授治疗情志病方法一、疏肝以和情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人们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心理压力,由情志刺激所致或引发的病证亦有日渐增多的趋势。
对于情志病证,可应用心理疏导来治疗,但绝大多数情况还需配合药物治疗,调脏以和情。
药物疗法适用于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脏腑功能受损比较严重之时,如朱丹溪《格致余论》所言:“移精变气乃小术耳。
可治小病,若内有虚邪,外有实邪,当用正大之法”。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张珍玉教授对于情志病证的治疗颇有心得,每每从五藏人手调治,效果显著。
临证常采用疏肝法、养心法、调理脾胃法、交通心肾法等以达理脏安情之目的。
作者试结合张教授病案分析如下。
1、疏肝以和情疏肝法是临床治疗情志病证最常用的方法,这是因为肝具有调节包括情志在内的机体各项功能的作用,而各种情志的变化亦可反过来影响肝主疏泄的功能,因此通过调节肝疏泄气机的作用就能调和异常的情志变化。
究肝失疏泄之因有虚实两端,虚者因肝肾之阴血亏虚,实者因气机不畅,临床表现亦不外乎疏泄太过或不及两个方面,故治疗上虚者以滋补阴血为主,实者以疏导气机为主,太过者则抑之,不及者则扶之。
滋补肝肾阴血的常用方剂有四物汤、一贯煎、杞菊地黄丸等,肝气逆者如柴胡疏肝散,气火上逆者如龙胆泻肝汤,肝气郁者如逍遥散、四磨汤、半夏厚朴汤等,临床可视具体情况辨证加减病案1女,36岁,于1998年3月20日因头晕、头痛五年就诊。
自述因惊恐致头晕时发时止,发则头昏胀痛。
无目眩,每于春季或生气后加重,时胸闷,善太息,易惊恐,舌红苔薄白,脉弦弱。
诊为肝气不舒,治以疏肝解郁,方以逍遥散加减。
【处方】:当归9 g,炒白芍9 g,柴胡6 g,薄荷6 g,川芎9 g,人参10g,炒白术9 g,香附9 g,陈皮9g,砂仁9 g,甘草3 g。
经加减服用9剂而诸症尽除。
按:《内经》xx:肝气虚则恐。
这句话包涵两层意思,一指肝虚则本身易生恐情,二指肝虚则恐而情易伤。
本案患者之病虽由惊恐所致,然此患者正值壮年,肾气尚强,故无明显的肾伤征象,但是肝肾同源,子又以肝为先天,因经血之故而肝血易不足,不足则易伤,故惊恐之情志导致了肝气不舒,升发不及。
中医治疗情志病案例
中医治疗情志病案例案例一:郁闷抑郁症患者女性,30岁,因婚姻问题和工作压力导致情绪低落、郁闷抑郁。
中医诊断为气郁血瘀,治疗方案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采用针灸、中药调理,配合心理疏导和咨询,患者症状逐渐缓解,情绪稳定。
案例二:悲伤失眠症患者男性,40岁,因失去亲人导致长时间悲伤、失眠。
中医诊断为心脾不和,治疗方案为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采用中药调理,配合针灸和按摩,患者情绪逐渐调整,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案例三:愤怒易怒症患者女性,35岁,因工作压力大和家庭纠纷导致情绪易怒、愤怒。
中医诊断为肝气郁结,治疗方案为疏肝解郁、调和气血。
采用针灸、中药调理,配合情绪管理和调节饮食,患者情绪逐渐稳定,易怒症状减轻。
案例四:恐惧焦虑症患者男性,25岁,因工作压力和社交困难导致恐惧和焦虑。
中医诊断为心肾不交,治疗方案为养心安神、补肾益气。
采用中药调理,配合针灸和呼吸调节,患者焦虑症状明显减轻,情绪逐渐平稳。
案例五:烦躁失眠症患者女性,45岁,因更年期症状和生活压力导致烦躁失眠。
中医诊断为心火亢盛,治疗方案为清心降火、安神养血。
采用中药调理,配合针灸和音乐疗法,患者情绪稳定,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案例六:忧郁抑郁症患者男性,50岁,因长期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导致忧郁抑郁。
中医诊断为心肝不和,治疗方案为疏肝理气、养心安神。
采用中药调理,配合针灸和心理疏导,患者情绪逐渐恢复,抑郁症状减轻。
案例七:失恋抑郁症患者女性,20岁,因失去恋人导致情绪低落、抑郁。
中医诊断为气血不足,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调理情绪。
采用中药调理,配合针灸和艺术疗法,患者情绪逐渐稳定,抑郁症状缓解。
案例八:焦虑恐惧症患者男性,30岁,因工作压力和家庭问题导致焦虑和恐惧。
中医诊断为心肾不交,治疗方案为养心安神、补肾益气。
采用中药调理,配合针灸和运动疗法,患者焦虑症状明显减轻,情绪逐渐稳定。
案例九:悲伤失眠症患者女性,40岁,因亲人去世导致长时间悲伤和失眠。
中医诊断为心脾不和,治疗方案为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张珍玉教授处方用药特点介绍
二、处方简练,主攻明确
• 中医治病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治病求
本,只有准确辨证,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 如果辨证不明,理法不清,仅仅对症治疗, 用药必然杂乱赘繁。
用药简练的“秘诀” 用药简练的“秘诀”:
• 严格遵循中医理法:抓住病机,有的放矢 • 熟练掌握中药理论:发挥药物的多重功效 • 分清标本主次先后:急病治标,缓病治本
张珍玉教授处方用药 特点介绍
王小平
张珍玉 处方简练,主攻明确 • 善用对药,长于调和 • 顾护脾胃,药偏温补 • 擅长治肝,喜用柴芍 • 及时调方,护正避邪
一、量小力宏,配伍严格
• 中医中药治病的原理在于:利用药物的气
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调动人体自 身调和能力,激发人体固有的愈病机制, 从整体上补偏救弊,从而达到扶正驱邪之 目的。中药对人体的调节作用是整体的、 全方位的,难以用单一的药用成分加以解 释,因此运用中药,首先考虑的不是单味 药物的剂量,而是如何通过药物之间的配 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调节人体的作用,所 以中药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合理的配伍。
常用药物剂量
一般成人剂量:6 一般成人剂量:6—9g 矿石介类质地坚硬者:12g 矿石介类质地坚硬者:12g 轻清质松气味淡薄者:12g,黄芪25g 轻清质松气味淡薄者:12g,黄芪25g 儿童用量减:4 6g(成人剂量的1/2-1/3) 儿童用量减:4-6g(成人剂量的1/2-1/3)
中药配伍: 中药配伍:药有个性之长,方有合群之妙
常用配伍:
• 配人参、白术可升发补中。 • 合丹皮、栀子可清热平肝。 • 伍当归善入血分。 • 佐香附长于理气。
六、及时调方,护正避邪
• 及时了解病人服药后的反应 • 针对疾病的动态变化而调整 • 防止用药太过而致药邪伤正 • 适当停药休整以利病人恢复
【张珍玉】验方两则
【张珍玉】验方两则张珍玉先生一生创立了许多疗效卓著的经验方,其中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胃脘痛、腹泻、小儿纳呆、咳嗽、痛经等病证的验方已经研制成现代中药新药,现小编为大家介绍两个有影响的验方。
参芪紫癜汤处方:炒白术9克党参15克黄芪20克当归9克生白芍9克生阿胶6克茜草6克陈皮6克甘草3克功能:健脾益气,养血归经。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
用法:先用500毫升冷水将药浸泡半小时(阿胶除外)后,用文火煎30分钟,倒出再加冷水煎20分钟,两煎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6剂,停药1天,后连服10~15剂,紫斑可消退。
方歌:脾不统血身紫斑,参术芪草脾气健;再加归芍与阿胶,陈皮茜草病可安;若见口干鼻常衄,栀子生地随症添;大便塘泄加山药,砂仁用之可进餐。
按语:本方在于健脾益气,可恢复脾气统血之能,因而具有消除紫癜之效。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运用,颇为有效。
血小板减少症,起病较缓慢,一般无明显不适,只有少数患者有乏力、食欲不振等。
过敏性紫癜,血小板计数正常,多由于接触或对某种食物过敏所致。
过敏的体质中医学认为与正气有关。
正气充沛与否与脾气强弱有直接关系。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血小板之减少与脾气衰密切相关,脾气衰则气血生化无力,故统血之力亦减,血溢肌肤而现紫癜。
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
脾气虚为本,肌肤瘀血为标,故而治疗上当以治本为主,兼以活血祛瘀治标。
本病日久,一方面阴血被伤,另一方面瘀久阴亏又可生热,因而随症配以滋阴清热养血之品。
滋阴清热不但可缓解肌肤出血,且能助参、芪益气之功,相得益彰,共奏健脾益气、消除瘀斑之效。
桑薄清宣汤处方:桑叶9克,薄荷6克,桔梗6克,炒枳壳5克,前胡6克,牛蒡子6克,生白芍6克,紫菀6克,甘草3克。
功能:清热疏风,宣肺止咳。
主治:外感咳嗽,表现为咳嗽有痰,痰色白质黏难咳,咽痒不利,夜间白天均咳或晨咳甚,鼻塞流涕,无发热,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对于小儿外感咳嗽效果尤为明显。
用法:先用冷水将药浸泡半小时,大火烧开,用文火煎10分钟,倒出再加冷水煎7分钟,两煎混合分2至3次服,每日一剂。
张珍玉教授治疗情志病经验浅谈
张珍玉教授治疗情志病经验浅谈
毛海燕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28)4
【总页数】2页(P293-294)
【关键词】张珍玉;情志病;辨证施治;老中医经验
【作者】毛海燕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
【相关文献】
1.张玉珍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之经验 [J], 卢如玲
2.董湘玉教授“益气化瘀法”治疗情志病气阴两虚夹瘀证经验介绍 [J], 陈颜;姜平
3.张玉珍教授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不孕症经验介绍 [J], 史云;曾诚;陶莉莉
4.张玉珍教授应用岭南草药治疗妇科疾病经验 [J], 陈慧玲; 赵颖
5.张玉珍教授治疗崩漏的经验 [J], 李玉嫦;曾蕾;李永红;吴钦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藏神,脾藏意!抑郁症,就是心脾两虚,这张方子用得准
心藏神,脾藏意!抑郁症,就是心脾两虚,这张方子用得准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对抑郁症的治疗思路。
在这里,我先抛给你一个观点:心藏神,脾藏意。
抑郁症,很大程度上,和心脾两脏有关系。
来,我给你说一个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6岁。
这个人,大概从一年前开始吧,就出现了心境低落,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闷闷不乐的现象。
而且,她身体比以往容易感到疲劳。
怎么回事呢?不知道。
总之,就是不开心。
最近这十天,此人的症状开始加重了。
脑海当中经常出现幻觉、幻想,甚至想到自己应该以什么方式,尽早地离开这个世界。
到了晚上的时候,她会失眠,而且会莫名其妙地恐惧。
家里人一看,这不行,赶紧带患者就医。
很快,某医院精神科做出诊断,这是典型的抑郁症。
怎么办?赶紧吃药吧。
相关药物吃下去以后,患者觉得症状减轻。
但是一旦停药,就会出现反复。
无奈之下,家属决定让患者尝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细涩,舌质淡,苔薄黄。
整个人懒言少语,自觉心悸心慌,脑袋晕晕沉沉的,月经量还偏多。
细问得知,患者常觉得心烦,心中莫名焦虑。
到底为啥而焦虑不安,她说不清。
烦乱焦躁之际,她的身体还会莫名发热、出汗。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配伍。
这张配伍,很完整地被保存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吧——党参20克,炒白术12克,炙黄芪40克,当归20克,茯苓20克,制远志20克,炒酸枣仁20克,广木香6克,龙眼肉20克,熟地黄20克,淮小麦30克,夜交藤30克,黄柏10克,炙甘草15克,大枣1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每日一剂,一共开7剂。
结果如何?患者应用以后,到二诊的时候,诸证都大有减轻。
接下来,效不更方,继续服用20剂。
这个时候,患者自述心情已经很好了,焦虑抑郁和失眠妄想等现象,都几乎不见了。
这是2013年,在《中医研究》上刊发的验案。
里面的医家,乃是当代杏林名宿,李发枝教授。
好了,现在,我给您说说这里的原委。
一言以蔽之,上文医案里的患者,属于心脾两虚。
试论中医的情志调摄养生法
试论中医的情志调摄养生法
金明玉;柳振宇
【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
【年(卷),期】2006(17)7
【摘要】情志活动正常,有益于身心健康,情志活动过极,可导致疾病。
情志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心理情志与健康的关系,养生与修身养性相结合,情绪变化引起各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很主要。
当代社会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
情志调摄养生必须重视。
【总页数】1页(P1319-1319)
【关键词】情志调摄;养生;心身疾病
【作者】金明玉;柳振宇
【作者单位】吉林省延边大学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12
【相关文献】
1.活着就免不了"闹情绪"——话说中医情志与情志养生 [J], 周旭文
2.大学生常见的情志病证与情志调摄法 [J], 吴文君
3.调摄情志妙用七情——精神养生之三 [J], 王育杰
4.整合式健康教育结合中医情志调摄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效果 [J], 任宝玲; 许咏梅; 杜少兰; 朱波
5.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怎么做好情志调摄?/普通民众怎么做好情志调摄?/返岗人群怎么做好情志调摄?/青少年怎么做好情志调摄?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张珍玉教授治疗情志病方法
一、疏肝以和情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人们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心理压力,由情志刺激所致或引发的病证亦有日渐增多的趋势。
对于情志病证,可应用心理疏导来治疗,但绝大多数情况还需配合药物治疗,调脏以和情。
药物疗法适用于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脏腑功能受损比较严重之时,如朱丹溪《格致余论》所言:“移精变气乃小术耳。
可治小病,若内有虚邪,外有实邪,当用正大之法”。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张珍玉教授对于情志病证的治疗颇有心得,每每从五藏人手调治,效果显著。
临证常采用疏肝法、养心法、调理脾胃法、交通心肾法等以达理脏安情之目的。
作者试结合张教授病案分析如下。
1、疏肝以和情
疏肝法是临床治疗情志病证最常用的方法,这是因为肝具有调节包括情志在内的机体各项功能的作用,而各种情志的变化亦可反过来影响肝主疏泄的功能,因此通过调节肝疏泄气机的作用就能调和异常的情志变化。
究肝失疏泄之因有虚实两端,虚者因肝肾之阴血亏虚,实者因气机不畅,临床表现亦不外乎疏泄太过或不及两个方面,故治疗上虚者以滋补阴血为主,实者以疏导气机为主,太过者则抑之,不及者则扶之。
滋补肝肾阴血的常用方剂有四物
汤、一贯煎、杞菊地黄丸等,肝气逆者如柴胡疏肝散,气火上逆者如龙胆泻肝汤,肝气郁者如逍遥散、四磨汤、半夏厚朴汤等,临床可视具体情况辨证加减
病案1 女,36岁,于1998年3月20日因头晕、头痛五年就诊。
自述因惊恐致头晕时发时止,发则头昏胀痛。
无目眩,每于春季或生气后加重,时胸闷,善太息,易惊恐,舌红苔薄白,脉弦弱。
诊为肝气不舒,治以疏肝解郁,方以逍遥散加减。
【处方】:当归9 g,炒白芍9 g,柴胡6 g,薄荷6 g,川芎9 g,人参10g,炒白术9 g,香附9 g,陈皮9 g,砂仁9 g,甘草3 g。
经加减服用9剂而诸症尽除。
按:《内经》云:肝气虚则恐。
这句话包涵两层意思,一指肝虚则本身易生恐情,二指肝虚则恐而情易伤。
本案患者之病虽由惊恐所致,然此患者正值壮年,肾气尚强,故无明显的肾伤征象,但是肝肾同源,子又以肝为先天,因经血之故而肝血易不足,不足则易伤,故惊恐之情志导致了肝气不舒,升发不及。
病每于春季加重是因春为肝所主之时,春肝宜升为健,欲升而不能,故病重。
经用药物滋补肝阴血之体,助肝气升发之用,则气机条达,诸症自愈。
病案2 女。
59岁。
1997年12月22日因主诉“烦燥欲死三年”就诊。
精神卫生部门诊为强迫症、焦虑症。
病初因生气惊吓所致。
现悲观厌世,躁动不安,心跳动欲出,感觉饥饿但吞咽困难,咽
中如有物阻,每日下午5时左右出汗1 h,五心烦热,恶梦,面赤头昏。
舌红苔薄白干,脉弦细数。
诊为肝旺心弱。
施以疏肝养心,化痰安神之法,方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加减治疗。
【处方】:生白芍9 g,柴胡6 g,川芎9 g,枳壳6 g,姜半夏6 g,陈皮9 g,远志(炙)6 g,夜交藤12 g,代赭石12 g,郁金9 g,当归9 g,砂仁9 g,甘草3 gJ石菖蒲3 g。
6剂后觉咽部畅通,饮食无碍,心中稍安,但五心烦热及汗出如前,遂上方去姜、半夏、陈皮,加人生龟板12 g,生地黄9 g,五味子9 g,加减调理1个月,烦躁基本消失,余症亦除。
【评按】:本患者之病因情志而起,怒伤肝,惊伤心,气滞痰凝、气火伤阴等病理变化随之而起,病证复杂,祛痰养阴不能并用,故采取分化瓦解之法,但治疗过程中总以疏肝养心为主旨。
二、调心以安情调心以安情心为五藏六腑之大主,主调控情志,心伤则情难自控,故临床可运用调养心神法治疗情志病证。
本法适用于情志伤及于心,致喜怒悲恐不得自制,兼见心慌,或胸闷胸痛等症,治疗时或益气,或养血,或祛痰,或活血,或安神,总之,以使心安而情和为最终目的。
如《金匮》之甘麦大枣汤即为养心血、安心神之经典方剂,善治妇人脏躁悲伤欲哭之证。
病案3 女,3岁。
于1998年1O月6日就诊。
主诉:身易强直2年余。
患儿之母自述怀孕期间曾因公婆离婚之事受到精神
刺激。
患儿自出生后6~7月开始发作上述症状,性情易急躁哭闹,难以哄劝,稍大后每次发作结束常自觉羞愧。
现每晚发作强直,似角弓反张样,发时呼之不应,但无口吐白沫,无怪叫声,情志刺激则加重,痰多,常咳嗽,眠差,纳少,面黄,舌淡苔白,脉数弱。
【诊断】为痰扰心窍。
【治法】健脾化痰,养心以安神。
【处方】:当归5 g,丹参4 g,炙远志4 g,人参6 g,炒白术5 g,胆南星4 g,陈皮5 g,砂仁5 g,郁金5g,甘草3 g。
服上方2剂后,身强直未再发作,惟于哭闹时稍身体后挺,后半夜眠不实,不咳,但嚼中有痰,纳食好转,舌红苔白厚,脉数弱。
上方去白术,加茯苓4 g、生龟板6 g,陈皮减量至4 g。
随后又加减服用4剂,患儿强直之症已不再发,性情亦大为改善。
【评按】:患尼在母腹时曾受情志刺激,致稚嫩心神受损,又其母为家人思虑过度,气结生痰,母婴同气,亦影响至胎儿。
最终导致孩子出生后痰闭心窍,痰郁化热,痰热内=扰,故烦躁哭闹。
正如《内经》所云:诸躁越,皆属于火。
治以化痰养心则情志自和;水液成痰,无以化阴,筋失所养,加之火大生风,故伴发身强直。
经又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故二诊时加人生龟板养阴以柔肝,如是则筋自舒。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温燥之品不宜久用,故去白术,减陈皮。
病案4 女,76岁,因常大笑不能自控就诊,现右侧肢体活动不
利,常有一过性意识丧失,常无故大笑不止,日发作数次,笑后全身乏力疲倦,腹中胀闷,有时又急躁易怒,虽自知但无法控制,苦不堪言,舌红苔黄厚,脉弦涩而沉,拟用益气活血通络之法,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黄芪25 g,当归尾9 g,牡丹皮6 g,郁金9 g,人参10 g,炒白术9 g,鸡血藤6g,明天麻9 g,生龙骨12 g,地龙9 g,砂仁9 g,甘草3g。
服上药3剂后,虽仍时欲笑,但时间缩短,且可勉强控制。
又3剂后,情绪渐平,继续服药以善其后。
【评按】:本例患者年老体弱,气血俱亏,阴血亏虚,虚阳上越则易怒;气虚血阻于络,阻于四肢脉络则发肢体不利,甚则痿废,阻于心脉则心包代心受邪。
《灵枢·经脉》日:“是动则病……喜笑不休。
”喜则耗气,故每当笑后则无力,气虚不运则腹胀。
故治以补气为主,兼以养血通络,平肝潜阳,又血郁而化热,故又加牡丹皮、郁金以解血中郁热,如是标本兼治,心神得安而情和。
三、调理脾胃以安情人之情志活动与中焦脾胃有密切关系,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焦所化生之气血,是情志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二是中焦脾胃的升降斡旋,对于情志之气的正常运行是一个重要的保证。
因而调治脾胃,使其升降相因,枢纽和利,是临床治疗情志疾病的重要手段。
结合以上病例可以看出先生治疗情志病之法亦每每配以调理中焦气机之药物。
四、交通心
肾法心居阳中之阳,肾位阴中之阴,一为先天之本,一为后天之主,二者阴阳相济,对于全身的各项功能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肾相交代表了机体阴阳、气机的升降协调,各种情志活动亦代表了不同的气机状态,是脏气运动变化的结果,故而心肾相交是情志得以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正如《中国医药汇海》说:”人之所以由感觉而生情志者,神主之也。
神生于肾中精气,上归于心。
阴精内含,阳精外护,是以光明朗润,烛照万物,及感触万物,发生七情。
”因而I临床之心肾不交证,常出现精神情志方面的病症,如烦躁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梦遗梦交、健忘等,此时交通心肾可获良效。
常用方剂为【黄连阿胶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