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情志

合集下载

中医药保健健康知识

中医药保健健康知识

中医药保健健康知识春季养生:1、情志宜平和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情志,春季肝阳易动,人易急躁发怒,因此要驾驭和调控好自己的情绪,预防体内气机升降失常,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

2、饮食宜清淡春季养生饮食宜清淡,应选择既利阳气升发又清淡可口的食物,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蜂蜜等,还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和野菜,如春笋、菠菜、韭菜等,以利体内积热的散发。

3、运动要科学春天,冰雪消融,万木吐绿,是生发的季节。

人们应早睡早起,适当锻炼。

春天时,树林、江河、湖边的阳气尤其旺盛。

这些地方富含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

夏季养生:1、注意精神放松俗话说:“心静自然凉。

”所以,放松而安静的心境是夏季保健的前提条件。

切忌遇事要冷静,心情要平和,安和宁静的心情有助于防止心火内生,解除烦躁。

2、注意饮食清淡在饮食安排上,要力求清淡、可口,多食新鲜蔬菜、时令水果等,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

解渴应多饮开水,此外,将绿豆、菊花、金银花等煮汤或泡茶喝,既可适时补充因出汗消耗的水分,又可清热解毒,安躁除烦。

3、注意适当锻炼夏练三伏能使身体更好地获得“顺四时,适寒暑”的能力。

但夏季炎热,锻炼时间不宜过长,夏季锻炼的时间应选择在早晚气温凉爽时进行。

秋季养生:1、谨慎起居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舒达阳气。

但起床时不宜过猛过急,可适当再赖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筋骨对预防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2、滋阴润肺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的食欲普遍增强,加上秋季食物品种丰富,故应管住嘴,以免伤及肠胃。

秋燥易伤津液,秋季以肺脏当令,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原则。

3、预防秋燥空气中的湿度小,气候干燥,易使人出现皮肤紧绷、干裂、脱屑、毛发脱落、口唇干裂、咽痛、便秘等症状。

因此,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适当补充体内水分,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以养阴润燥。

冬季养生:1、起居调养冬季宜早睡晚起,待天明日出,方可起床。

日常起居须注重保护阳气,避免过劳。

中医药辨证论治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效果观察-精神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药辨证论治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效果观察-精神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药辨证论治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效果观察-精神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双相障碍(bipolardisorder,BP)也称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此类疾病常被误诊为抑郁症和精神症,西医使用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

杨国华教授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2例,中药服用1周见效,1个月左右病情稳定,值得临床探讨。

1 双相情感障碍与中医郁病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发病于成人早期,中医学没有对双相障碍的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杨国华认为其属于中医郁证范畴。

虽然中医强调七情是许多躯体和心理疾病的发病原因,但脏气弱是其重要的内在因素。

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说:诸郁,脏气病也,其源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

负面情感刺激导致机体正气损伤,出现心脾两虚,痰湿上蒙。

心气心阴不足则心悸失眠、胸闷气短;心神失养则悲伤哭,心绪不宁;脾失健运则倦怠乏力、水湿内停;水湿内聚,凝为痰浊,蒙蔽神窍则表情淡漠、语无伦次、沉默少动。

痰浊化火扰神则喧扰不宁,动而多怒。

2 辨证经验2.1 扶正祛邪并重杨国华认为此两病例病机均为正虚邪实、虚实错杂证,应扶正祛邪并用。

治疗上补益心脾而不可过燥,祛痰开窍而不可伤正,给予天王补心丹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古方选注》中记载:补心者,补心之用也。

心藏神,而神之所用者,魂、魄、意、智、精与志也。

补其用而心能任物矣。

方中党参养心气,沙参、玄参补心阴去心火,丹参、远志、五味子宁心神,天王补心丹化裁之后专于补心;方中用黄连温胆汤豁痰开窍。

杨国华喜用枳壳与五味子治疗心病,其一开一合,对调理心之气机甚为有效,诸药合用益气安神、化痰开窍。

另外这种兼顾并不是扶正与祛邪各半,而是要分清虚实,以决定扶正祛邪的主次先后,总之要以扶正不致留邪,祛邪不致伤正为度。

2.2 痰浊蒙窍,急用苏合香丸有良效此二人病机相同但表现又有不同之处,于某病症较轻,扶正之后病邪自去,病案1女孩喃喃自语,神情痴呆,舌苔垢腻根部发黑,提示痰浊蒙闭神窍,急用苏合香丸以芳香化浊,豁痰开窍。

中医情志护理试题及答案

中医情志护理试题及答案

中医情志护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情志护理中,“情志”指的是什么?A. 情绪和意志B. 情绪和性格C. 情绪和认知D. 情绪和行为答案:A2. 在中医理论中,情志护理的目的是什么?A. 调节情绪,促进身体健康B. 增强体力,提高抵抗力C. 改善饮食习惯,促进营养吸收D. 加速疾病治愈,缩短病程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情志护理的方法?A. 音乐疗法B. 针灸疗法C. 谈心开导D. 环境调整答案:B4. 中医认为,情绪波动过大会影响哪个脏腑的功能?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B5. 情志护理中,对于“怒”情绪的调节,中医通常建议采取哪种方式?A. 深呼吸B. 剧烈运动C. 大声喊叫D. 饮酒解愁答案:A二、判断题6. 中医情志护理只适用于成年人。

(对/错)答案:错7. 情志护理是一种心理治疗手段,与中医药物疗法无关。

(对/错)答案:错8. 中医认为,情绪的稳定对于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对/错)答案:对9. 情志护理中,对于“忧”情绪的调节,可以通过增加社交活动来缓解。

(对/错)答案:对10. 中医情志护理认为,情绪的压抑比情绪的表达更有利于健康。

(对/错)答案:错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医情志护理中“七情”指的是哪七种情绪。

答案:中医情志护理中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

12. 中医情志护理中,如何通过调整环境来达到情志调节的目的?答案:在中医情志护理中,通过调整环境来达到情志调节的目的,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选择和谐的颜色装饰,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安静,使用自然元素如植物和水景来营造宁静的氛围,以及适当调整光线和温度,使之适宜放松和舒缓情绪。

四、案例分析题13. 患者,女性,45岁,因工作压力大,近期出现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作为中医情志护理专家,请给出你的护理建议。

答案:针对该患者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中医情志护理措施:- 音乐疗法:选择轻柔、舒缓的音乐,帮助患者放松心情。

中医药对健康中国的作用

中医药对健康中国的作用

中医药对健康中国的作用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对中国人民的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药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中医药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阐明中医药对健康中国的重要作用。

一、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作用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代表,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对许多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

例如,针灸疗法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缓解疼痛,对一些慢性疼痛症状如头痛、腰痛、关节炎等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中药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精准调理,对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在抗击SARS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药在提高患者免疫力、减轻症状、防止病情恶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医药在保健养生方面的作用中医药强调“治未病”,提倡“以食为药”,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具有独特的保健养生价值。

中医药讲究“治未病”,即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方式,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的养生观念注重“以食为药”,主张“食疗”,通过对不同食材烹饪制作,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强身健体。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调节人体的情志,提倡养心养生,通过情志调摄、适当运动等方式,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

三、中医药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中医药产业是中国传统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中医药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从中药材的种植、采购、加工,到中成药、医疗器械的生产和销售,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

中医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带动了中药材加工和制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中医药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医学智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情志疗法在焦虑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情志疗法在焦虑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情志疗法在焦虑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中医学认为情志失调是焦虑障碍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在治疗焦虑障碍时,中医情志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从中医情志疗法的理论基础、治疗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中医情志疗法在焦虑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焦虑障碍;中医情志疗法;治疗方法;作用机制一、引言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

这些障碍常常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焦虑、易激惹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学认为,情志失调是导致焦虑障碍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在治疗焦虑障碍时,中医情志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中医情志疗法的理论基础中医情志疗法是指通过调节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来治疗各种疾病。

中医情志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五脏情志学说和气血津液理论。

五脏情志学说认为,五脏与人体的五种情绪相关联,如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忧、肾主恐。

当五脏的功能失调时,就会导致相应情绪的失衡,从而引发疾病。

气血津液理论则认为,情志活动对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和转化都会产生影响,情志失调会导致气血津液的紊乱,从而引发病变。

三、中医情志疗法的治疗方法1. 药物疗法中医药物治疗焦虑障碍的主要原则是疏肝解郁、理气安神。

常用的药物有柴胡、丹参、射干等,这些药物具有疏肝、清热、祛瘀、安神的作用,能够调节情绪、安定神志。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情志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调整情绪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心俞、神门、气海等,可以缓解焦虑、恐惧和紧张情绪。

3.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是通过按摩人体经络和穴位,调理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增强体质,舒缓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

常用的手法有揉、捏、按、推等,可以有效改善焦虑症状。

4. 气功调理气功调理是通过呼吸调节、身体运动和意念调整,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舒缓情绪,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焦虑症状。

从中医视角谈情志病的治疗(全文)

从中医视角谈情志病的治疗(全文)

从中医视角谈情志病的治疗(全文)一、前言1. 对于情志病,中医和西医殊途同归这是什么疾病?“头晕、头痛、胸闷、胸闷、心慌、气短、腹胀、胃痛、恶心、呃逆、背痛、腿软、失眠、早醒、尿频、尿急”症状如漫天星星之多,每一条主诉都形象详尽,每一丝痛苦都呼之欲出,四处求医,好像均无良策。

着双心医学的发展,在心血管领域,人们不能仅关注疾病本身,而忽视心理疾病悄然潜入的脚步。

2. 关于病因和病机,中医有成熟的理论《黄帝内经》提出: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这段话完整的描述了人类的意识(即情志)产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的心理活动。

中医讲求整体观与辨证论治,身心同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于外,形神合一,五脏六腑的精气旺与衰直接影响到精神情志的外在表现。

3. 西方医学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病因还不确切主要认为它是跟生物、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压力,应激因素,还跟社会环境有关。

但是在治疗上,西医多依据心理量表,常用黛力新、环酮类、5-HT再摄取抑制剂、度洛西丁、文拉法辛等,不仅副作用明显,且未能针对个体甄别清楚其病因,治标不治本。

虽然我们国家近年来有许多前辈呼吁和倡导,但是医疗人员对心理疾病认识仍然不足,患者对此也有病耻感,不能认可,因此在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中,对心理疾病的诊治依然模糊。

4. 中医诊治情志病优势明显中医在诊治情志病方面历史悠久,通过望闻问切,融理、法、方、药为一体,且确立了脉证并重的诊断法则与辨证论治的纲领,对于提高临床遣方用药和望闻问切的目的性、准确性,提高临床医生诊治疾病的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并且,情志病患者也更容易接受中医药的治疗。

因此,我们此次将从中医的视角来谈情志病的治疗。

二、对情志病的认识—历史渊源(1)先秦—两汉时期《内经》对情志与脏腑的关系、情志致病规律以及对情志病证的诊疗都做了简要的论述,提出“心主神明学说”,确立了中医学的“五志说”。

情志病证的中医药研究概述

情志病证的中医药研究概述
心理 疾病 、 身疾病 以及神 经 系 统 疾病 等 。2 心 1世 纪 疾 病 死亡 谱 的前 三 位 的 心 血 管 病 、 血 管 病 、 脑 恶性 肿 瘤经 临 床观察 表 明均 与情 绪密 切相 关 。如 心肌 梗 死病 前有 3 % ~ 6 0 6 %可查 到不 良情绪诱 发 因素 , 后 病
情 志学 说是 中 医学 的重要 内容 , 千 年 来 对 指 几 导 临床 防病 、 病具 有 重 要 作 用 。随 着社 会 进 步 和 治 发 展 , 类赖 以生 存 的 自然 、 人 社会 、 作 和生 活 环 境 工 发生 着深 刻 的 变 化 , 种 因 社 会 、 理 或行 为 因素 各 心 所致 疾病 急 剧 上 升 , 能 发 挥 中 医 自身优 势 , 重 如 注
成 了较 为系统 的情 志 病 证 治疗 方 法 。时 至 今 日 , 虽
然 由于现 代心 理疗 法 的客 观 性 、 证 性 受 到 广 泛认 实
的病 因病机 以及 与脏 腑 的关 系 , 目前 理 论 研 究 的 是
难 点所 在 。 在 动物实 验方 面 , 志 的 动 物模 型 制 备 成 功 与 情
古 医籍 中关于 情 志 致 病特 点 只有 散 在论 述 , 未 见 有专论 , 代 学 者 结 合 临 床 实 践 , 行 了 归纳 总 现 进 结 。如 唐学 游 认 为 , 志 致 病 具 有 以下 特 点 : 情 一 是 以精 神情 志变 化 的 症 状 多 见 ; 是 易 感 性 强 , 二 波 动性 大 ; 三是 症状 差 异 性 大 , 异性 不 强 ; 特 四是 具 有 广泛 性 , 出现 神 经 系统 的 症 状 外 , 除 尚见 其 他 系 统 的症状 ; 五是 情 志病 的变 证 多 , 杂证 多 ; 夹 六是 情 志

青少年抑郁障碍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

青少年抑郁障碍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

青少年抑郁障碍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青少年抑郁障碍,这一心灵的阴影,犹如一片乌云,笼罩着无数青少年的心灵。

然而,在中医药的神奇光芒照耀下,这片乌云终将消散。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以及中医药在其中的独特作用。

一、青少年抑郁障碍的现状与危害1.青少年抑郁障碍犹如一只猛兽,悄悄潜入青少年的心灵深处。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2.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危害犹如洪水猛兽,吞噬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抑郁障碍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还可能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

因此,青少年抑郁障碍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二、中西医结合防治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优势1.中西医结合防治青少年抑郁障碍犹如一把利剑,直指抑郁障碍的根源。

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擅长调整阴阳、调和气血,从整体上治疗抑郁障碍。

而西医则擅长使用药物、心理治疗等手段,快速缓解抑郁症状。

中西医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2.中西医结合防治青少年抑郁障碍犹如一对翅膀,助力青少年走出抑郁的阴影。

中医药能够帮助青少年调整心态,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西医则能够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青少年迅速摆脱抑郁症状。

两者相结合,助力青少年走出抑郁的阴影,重拾生活的信心。

三、中西医结合防治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具体措施1.中医治疗: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调整青少年体内的阴阳平衡,调和气血,缓解抑郁症状。

同时,注重情志调养,引导青少年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2.西医治疗:采用抗抑郁药物、心理治疗等手段,快速缓解抑郁症状。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认知,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素质。

3.综合干预:结合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手段,实施综合干预策略。

注重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四、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青少年走出抑郁的光明之路。

中医药在情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情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情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情志方面的应用历史悠久,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会导致身体失调,因此情志调摄一直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中医药在情志中的应用方面:
药膳调理:中医药认为情志对脏腑有直接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调理药膳来调理情志,比如用黄精、枸杞、首乌等中药材熬制药膳,有助于调节情志。

草药治疗:中医药认为不同的情志失调会导致不同的疾病,因此可以采用不同的草药治疗方法,如适当服用具有镇静、安神、疏肝解郁等功效的中药来调节情志。

针灸调理: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情志的作用,比如通过特定的穴位和手法来调理情志失调所导致的身体不适症状。

中药精油:中药精油也可以用于情志调理,如薰衣草、橙花等具有舒缓情绪、安神的作用,可以通过蒸馏、按摩等方式使用。

总的来说,中医药在情志调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包括药膳调理、草药治疗、针灸调理、中药精油等多种方式,通过调理情志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当然,在应用中医药调理情志时,也需要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和建议,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情志状况都有所不同,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调理。

中医的情志护理

中医的情志护理

中医的情志护理在中医理论中,情志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一种生理反应,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绪。

情志过度或不足,不仅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干扰人体的生理平衡,影响病情的康复。

因此,中医非常注重情志护理,认为通过有效的情志护理,可以帮助病人恢复身心健康。

情志护理的目标是帮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中医认为,情志的平衡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情志护理需要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对于喜怒无常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手段,帮助他们平复情绪;对于忧思过度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适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帮助他们释放压力。

情志护理还强调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在中医看来,医生和患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的关系。

因此,在情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真诚地关心患者,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求,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

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向患者传递积极的信息,增强他们对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情志护理还注重环境的影响。

中医认为,环境对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情志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

例如,可以通过布置病房、添加绿植等方式,让患者感到心情愉悦。

医护人员还需要注意室内的光线、温度等物理因素,以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中医的情志护理是一种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它不仅患者的生理状况,还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

通过情志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促进康复。

医护人员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情志护理的相关知识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让他们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得到身心的健康与安宁。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情志护理研究进展。

中医情志护理作为一种独特的护理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情志护理的历史沿革、现状、理论基础与内涵,以及在疾病治疗和健康人群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中医药防治情志PPT课件

中医药防治情志PPT课件
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 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有关。
思伤脾
“脾主思,思伤脾”,“思则气结”。思虑 过度,忧思伤脾,脾失运化无权使气机不畅。临 床可见胸闷腹胀,胃满痞塞,食滞难消,不思饮 食等症,久之尚能耗伤心神还会见到心悸健忘, 失眠多梦等症。
恐(惊)
• 恐(惊)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惊恐是人 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急反应。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会出现大 小便失禁。
• “仙鹤神清因骨老,鸳鸯头白为情多” • 古人认为神在于养,情在于节
忧伤肺
“肺主悲主忧,悲忧伤肺”,“悲则气 消”。过度悲忧耗伤肺气,肺气消弱抑郁不达, 意志消沉。临床可见胸闷气短,乏力懈怠,精神 不振,面色苍白等症。

思为脾志,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 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在思考或焦虑 时,往往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脾主运化。
• 这与肾主前后二阴,肾主两便的功能相符。 • 肾藏精,生髓充脑有关系。惊恐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一定益
处的,可以引起警觉,避免机体遭到危害。
情志养生的概念
调养心神
调摄情志
调剂生活
情志养生
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 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 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调养心神
典型情志病证
情志病包括: ⑴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等; ⑵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高血压病)等身心疾病 ;⑶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 疾病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现,并且其病情也随其情绪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 。 如现代临床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等多属于此类范畴

情志病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情志病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78 ・ 7
光 明 中 医 20 09年 4月 第 2 4卷 第 4期
CG M A r 09 V l 44 JMC pi20 .o 2 . l
临 床 杂 志 ,0 72 (o :9 20 ,3 1 )1 . 。 。
共 同 调气 和 血 , 肝 缓 急 , 到 标 本 兼 治 的 目的 。 耳 穴 压 豆 还 具 有 疗 效 柔 达
究 ,99 ( )t . 18 ,6 :5
针刺 疗 效 。 面 部 采用 灸 法 可 以祛 风 温经 , 通络 活 血 , 解 风 寒 之 邪 侵 袭 以 脉络 , 导 致 的 经 气 阻滞 , 筋 失 养 , 脉 纵 缓 不 收 。 临 床 上 两 种 或 多 而 经 筋
种方 法 的运 用 的 综 合疗 法则 能 互 补 , 强疗 效 , 愈 率 高 。 增 治 不 同疗 法 共 同 特 点 :. 灸 治 疗 本病 疗 效 确 切 , a针 结果 理 想 。 b 都 认 . 可针 灸 的 治 疗 效 果 , 同 时 能 认 识 到 本 期 治 疗 难 度 大 疗 程 略 长 。 C 治 但 . 疗方 法 多 样 , 其 它期 许 多 方 法 有 些特 殊 , 多 数倾 向 综 合 疗 法 。 目前 较 大 存在 问题 :. 遗 症期 时 间界 定 不 统 一 , a后 尚有 争 议 。 b .目前 缺乏 标 准 的 治疗 方 案 , 有 形 成 统一 的观 点 , 床 也未 能 判 断 何 者 更 优 。 c 疗 效 评 没 临 . 定方 法 未 见 有 较 为 公认 统 一 的标 准 , 观性 强 , 乏 客 观 指标 。d 机 制 主 缺 .
结 合 I ,20 ,64 :3 临床 06 ( )5
[5 于 秀 梅 .毫 针 、 针 并 用治 疗 周 围性 面 瘫 后 遗症 [] 现 代康 复 ,01 54 : 1] 水 J 20 ,( )

中医情志学说

中医情志学说

中医情志学说作者/刘天君中医有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情志学说。

情就是七情,志就是五志。

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五志是把悲和忧合并,再把惊和恐合并,于是成为喜怒忧思恐,七个缩减成了五个。

为什么要缩减成五个呢?因为要和五脏对应。

中医的情志并不是单纯的意识性存在,不仅仅是心理活动,而是与内在的气机运行,与脏腑的功能活动紧密相连。

一、七情与气机先说七情和内气的关系。

《黄帝内经》上有这么一段话:“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后人又补上了“忧则气凝”。

所以,七情中的每一种情绪都和内在的气机运行直接联系在一起。

比如什么叫怒则气上呢?所谓“怒发冲冠”,一生气,头发都竖起来了,那不就是气上来了吗?人一着急,一发怒,就会觉得气往上顶,血压也可能升高,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怒则气上。

所以怒并不仅仅是的心理活动,怒的心理情绪一出来,生理的气机或者说内在能量,就会向上涌。

什么叫恐则气下?一害怕,吓得尿裤子了,就是恐则气下。

再严重一些,大小便失禁了,都是恐则气下。

所以中医认为情志与气机运行相关,是有现实的症状为依据,并不是空想的。

同样,喜则气缓,就是哈哈一笑,心里很轻松,眉头都舒展开了。

很难想象一个人一边微笑着一边发怒,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只要是笑起来,喜洋洋的,怒气就升不起来,这就是喜则气缓。

而悲则气消,就是很悲伤的时候,人就没有力气,瘫倒在那里。

中医把气机运行和情绪直接关联,就是把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融在一起。

情绪不单单是心理活动,也是生理活动。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情绪就是气机运行。

而且,中医的七情是和人体整体的气机相关联的。

比如说怒则气上,气是往上,从下而上而怒发冲冠,恐则气下是从上而下,所以大小便会失禁。

气从上而下、从下而上,都是整体气机的运行方向发生了转化。

这就是七情和内气运行的关系。

二、七情与脏腑再说一下七情和脏腑的关系。

中医里有五脏,就是肝心脾肺肾。

五脏配不了七情,七大于五嘛。

我国中医情志疗法案例

我国中医情志疗法案例

例:《三國志˙華陀傳》記載:有一郡守病,陀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陀。

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

守瞋恙紀甚,吐黑血數升而癒。

例:張子和治一婦人失眠,認為是傷思慮過甚,二年不寐,醫藥無療,兩手脈俱緩,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

乃與其夫以怒激之,多取其財,飲酒數日,不處一法而去。

其婦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進,脈得乎平。

例:邱汝誠治一女子,恒笑不止。

求診,問生平所愛何衣?令著之,使母與對飲,故滴酒沾其裙,女大怒,病遂痊。

乃以怒勝喜。

3. 驚恐療法—喜傷心者,以恐勝之;驚傷膽者,以恐解之翁壽承指出:「心有所樂謂之喜,何反謂傷心哉?凡人之氣,以平為期,不及者病,過者亦病。

經曰:『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試即以『不休』二字味之,乃樂之過而失其正也。

當此樂以忘憂之際,有放心而求其心,所藏之神不亦因之而渙散乎?至於恐能勝喜,其義為何?蓋喜為心志,恐為腎志,水能制火,既濟之道也。

抑更有顯而易見者,人當極喜之時,適有恐懼之事,猝然遇之,末不反喜為憂者,惟以喜之情緩於恐,恐之情急於喜也。

是僅以水火相克之理言之,或近附會,而不知勝復之道本乎人情,實有深相印合者。

」因喜致病者,以恐、怒或悲治之。

《儒門事親》:莊先生治以喜樂之極而病者。

莊切其脈,為之失聲,佯曰:「吾取藥去」,數日更不來。

病者悲泣,辭其親友曰:「吾不久矣」。

莊知其將癒,慰之。

詰其故,莊引《素問》曰:「懼勝喜」。

「驚」與「恐」是一組情志態勢的漸進詞,由見驚繼而出現恐懼的心理效應,就是以恐懼死亡之言,憂愁悲哀之語,採用突然襲擊法,使患者在短促的瞬間內,神志惶恐,使患者當時處於心內空虛、思緒緊張、神態驚慌、表情恐懼,使神憚散而不藏之氣閉鬱而結塞,是一種應激保護性心理反應,使怒狂除、嘻笑停、歌樂休、躁憂寧,適用於精神亢奮、狂、躁、動、怒為特徵的狂症。

《素問˙舉痛論》:「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也。

中医情志疗法案例

中医情志疗法案例

例:《三國志˙華陀傳》記載:有一郡守病,陀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陀。

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

守瞋恙紀甚,吐黑血數升而癒。

例:張子和治一婦人失眠,認為是傷思慮過甚,二年不寐,醫藥無療,兩手脈俱緩,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

乃與其夫以怒激之,多取其財,飲酒數日,不處一法而去。

其婦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進,脈得乎平。

例:邱汝誠治一女子,恒笑不止。

求診,問生平所愛何衣?令著之,使母與對飲,故滴酒沾其裙,女大怒,病遂痊。

乃以怒勝喜。

3. 驚恐療法—喜傷心者,以恐勝之;驚傷膽者,以恐解之翁壽承指出:「心有所樂謂之喜,何反謂傷心哉?凡人之氣,以平為期,不及者病,過者亦病。

經曰:『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試即以『不休』二字味之,乃樂之過而失其正也。

當此樂以忘憂之際,有放心而求其心,所藏之神不亦因之而渙散乎?至於恐能勝喜,其義為何?蓋喜為心志,恐為腎志,水能制火,既濟之道也。

抑更有顯而易見者,人當極喜之時,適有恐懼之事,猝然遇之,末不反喜為憂者,惟以喜之情緩於恐,恐之情急於喜也。

是僅以水火相克之理言之,或近附會,而不知勝復之道本乎人情,實有深相印合者。

」因喜致病者,以恐、怒或悲治之。

《儒門事親》:莊先生治以喜樂之極而病者。

莊切其脈,為之失聲,佯曰:「吾取藥去」,數日更不來。

病者悲泣,辭其親友曰:「吾不久矣」。

莊知其將癒,慰之。

詰其故,莊引《素問》曰:「懼勝喜」。

「驚」與「恐」是一組情志態勢的漸進詞,由見驚繼而出現恐懼的心理效應,就是以恐懼死亡之言,憂愁悲哀之語,採用突然襲擊法,使患者在短促的瞬間內,神志惶恐,使患者當時處於心內空虛、思緒緊張、神態驚慌、表情恐懼,使神憚散而不藏之氣閉鬱而結塞,是一種應激保護性心理反應,使怒狂除、嘻笑停、歌樂休、躁憂寧,適用於精神亢奮、狂、躁、動、怒為特徵的狂症。

《素問˙舉痛論》:「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也。

中医药防治情志

中医药防治情志
中医药防治情志疾病也可以从调节经络入手。通过刺激特 定的经络穴位,可以调节情志活动。例如,刺激手少阴心 经的极泉穴可以缓解心悸、失眠等症状,刺激手厥阴心包 经的内关穴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症状。
PART 03
中医药防治情志的方法
REPORTING
中药治疗
总结词
通过服用中药,调整人பைடு நூலகம்气机, 平衡情志,达到防治情志疾病的 目的。
中医药防治情志的普及推广
制定推广计划与政策
加强培训与教育
制定中医药防治情志的普及推广计划,出 台相关政策,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中医 药情志疗法。
开展中医药情志疗法的培训与教育,提高 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为 患者提供服务。
建立示范基地与平台
宣传普及中医药情志知识
建立中医药防治情志的示范基地和平台, 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和全面的服务。
中医强调情志的平衡与调和,认为七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 影响,应保持一种平和的状态。同时,中医也强调情志与脏 腑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不同情志会对不同脏腑产生影响, 如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等。
五行相克相生理论
五行相克相生理论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它描述了自然界中五种基本物质(木、火、土、金、水)之间的相互关 系。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木克土、火克金等;五行相生则是指五行之间的相互滋生关系,如木生火、 火生土等。
中医药防治情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REPORTING
• 中医药防治情志概述 • 中医药防治情志的理论基础 • 中医药防治情志的方法 • 中医药防治情志的案例分析 • 中医药防治情志的未来展望
目录
PART 01
中医药防治情志概述

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组方用药规律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古代情志病医案中的中医处方用药规律,并分析情志病症的治疗方案。

方法:本次研究将知网数据库作为数据库调选筛选其中有记录的我国古代91本医籍中的1240条情志病案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中统计软件选择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20对相关医案的资料进行分析,建立情治病症数据库,并将各项数据录入其中,按照归联规则以及因子分析法等统计学方案对其进行统计,确认其中的用药规律并分析医案的治疗效果。

结果:在1240条资料中,以大枣-甘草为主要用药配伍方,占比562(45.32%),其次为柴胡-甘草、柏子仁-茯神、柏子仁-酸枣仁等配伍方,其余常见方包括黄芪-当归、黄芪-白术,枳实-半夏,柴胡-当归;而在1240条情志病案中,治疗完成后患者情志恢复有效率可达到1031(83.15%)。

结论:在我国古代的医案中,在开展情致病患者的治疗时,药方主要选择健脾、安神、清热化痰和行气解郁的药物,在所有的方剂中化痰和安神药物常被联合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并且调理肝气是中医情志病症的主要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借鉴历代经典名方,对于患者的病情来说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情志病症;医案分析;用药规律;经典名方情志病症是我国中医中的常见病症,这种病症在我国的中医环境中有极为悠久的治疗历史,并且自黄帝内经问世以来,标志着中医理论对于情志病有了全面且系统的了解,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长时间历史的沉淀,我国中医药方对于情志病也有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

对历代经典名方进行分析,能够帮助现代医务人员了解病症与药方之间的关联,通过对历代名方进行总结分析名老中医的用药规律,能够为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使现代医务人员在进行情致病症的治疗时,可参考这类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病情[2]。

本次实验探究古代情志病医案中的中医处方用药规律,并分析情志病症的治疗方案,并分析临床可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伤心
“心主喜,喜伤心”,“喜则气缓”。 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使心气涣散两个 含义。
前者为正常的生理功能,后者确因过 喜而伤及心脉,致使血脉迟缓,心气涣散 不收。
临床可见心悸不安,倦怠无力,精神 不集中,甚则失神癫狂等症。

• 怒为肝志,肝能表达人的愤怒之情志活动。 • 怒是个人的意志和活动遭到挫折或某些目的不
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会,以尽快恢复心 理平衡,称之为疏泄法。
直接发泄、疏导宣泄
(二)调摄情志
转移法
• 转移法又可称移情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 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 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或转移 到另外事物上去。
常用中药治疗
( 一 )安神药物 滋养安神药物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的作用,主要用 于治疗忧虑太过、心神失养或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 的惊悸、健忘、虚烦不寐等病证。此类病证多属于虚证, 常用药物有生地黄、知母、麦冬、当归、枣仁、柏子仁、 五味子等。
常见情志病
因情志刺激而发的 病证,如郁证、癫、 狂等
01
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 证,如胸痹、真心痛、 眩晕(高血压病)等身 心疾病;
02
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 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 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 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
03 现。
生理病理特点
情志与脏腑
中医学认为情志与人体脏腑关系密切,与人体的生理、病 理变化有密切关系。人有复杂多样的心理活动,总结归纳 起来可以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即七情。 七情与人体五脏相对应,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 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中医认为不同的情志异常致病时各自影响不同的脏腑,如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心安、心静、心定……” • 《素问 生气通天论》:“清净者肉奏比拒,虽有
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 现代生理学证实,人在入静后生命活动中的中 枢—大脑又回复到人的儿童时代的慢波状态;气 功入静后,脑电波活动与常人不同。
(一)调养心神
• 1.清净养神—方法 • (1)少私寡欲 • 减少私心杂念,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 道德经:“少私寡欲,见素抱朴” • 《太上老君养生决》“去六害”—一者薄
《金匱要略》治疗情 志病
滋阴清热安神
法本法适用于阴虚内热、心神不宁之百合病及肝 阴虚之虚劳虚烦不得眠。
劳虚烦不得眠。百合病证见“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 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 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等 精神、饮食、行为失调的表现。
《金匱要略》治疗情 志病
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财货,四者损 滋味,五者除
(一)调养心神
2.立志养德
养生的首要就是重视道德修养,是 “养生之根”。
• 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 其寿”,“仁者寿”,“修以道, 修道以仁”等观点。
(一)调养心神
3.性格乐观开朗 性格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人已经习
惯了的行为方式上。性格开朗是胸怀宽广、气量豁达所反 映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性格虽然与人的基因和遗传因素 直接相关,但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是可以改变的。人 们都有一个使自己的性格适应于自然、社会和自身健康的 改造任务。
基本概念
情 始志于《礼记》,至元代一
直独立使用,并不和用 。《说文解字》解 “志”为“意”。 情志是中医学对情绪的 特有称谓,也是中医七 情学说的核心概念。心 理状态密切相关。
基本概念
情志病
情志有异,影响脏腑等气机和功能的正常运行,致人生病。 情志致病萌芽于春秋,奠基至两汉,定型于宋金元,深化于明清 时期。明名医张仲景于《类经》首列“情志九气”,并首提“情 志病”之名。 古代文献中,情志异常疾病命名主要涉及“癫”“狂”“痈”“ 郁”“惊悸”“脏躁”“梅核气”及“百合”等,而对情志异常 疾病的临床症状描述则主要涉及“郑声”“重言”“妄言”“妄 闻”“妄见”“健忘”“不欲闻人之声”“心神恍惚”等。而情 志为病影响患者身心两面,相比一般疾病更为棘手,非药石可简 单调之。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要点概括:
1.情志病概念; 2.情志病的病理生理特点; 3.七情致病特点与临床表现; 4.情志病的防治原则; 5.常用的中药治疗; 6.《金匱要略》中治疗情志病的方法。
前言
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人接触过程中,对 任何人、事、物都不是无动于衷,而总是表现出 一定的情感,例如:喜爱与厌恶,高兴或悲伤, 愉快或忧愁,振奋或恐惧,俗话说“人逢喜事精 神爽,雨后青山分外明。”人在高兴的时候,不 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感到称心如意,精神百倍; 而在悲哀之时,会感到一切无望,心灰意冷,认 为周围事物都死气沉沉,甚至伤心追泪或绝望,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情志致病和对疾病的影响,历 代医家主张:“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 身。”凡心之病当须用心药治才能见效。
忧伤肺
“肺主悲主忧,悲忧伤肺”, “悲则气消”。过度悲忧耗伤 肺气,肺气消弱抑郁不达,意 志消沉。临床可见胸闷气短, 乏力懈怠,精神不振,面色苍 白等症。

思为脾志,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 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 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在思考或焦虑 时,往往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脾主 运化。
生理病理特点
情志与气血 情志与气
《素问·举痛论篇》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气机失调是情志致病的本质。
情志与血
血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 用之间的协调平衡,同时依赖于脏腑功能的协 调平衡。
10

•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 •心主血,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 御寒能力,抗病能力提高,患心脑血管病的可 能下降。 •心主神明,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 创造力增强。 •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语言流畅动听等。 •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人在高兴时也胃口大开, 久则心宽体胖。
(一)调养心神
4、保持心理平衡
当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竞争。长期处在 高节奏的竞争环境中,容易产生焦虑、 心力疲劳、神经质等心理现象。处理不 好就会影响心理健康。为了适应社会的 发展,保证健康的体魄,就必须培养在 竞争中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
(二)调摄情志
通过主动的控制和调节情志,避免产生 反常或不良情绪,达到调摄情志已养生的 目的。 。
怒伤 肝
“肝主怒,怒伤肝”、“怒则气上”。肝主疏 泄喜于条达,因过怒而伤肝,则使气冲上逆,血 随气涌,并走于上。临床可见头晕头痛,面红目 赤,目眩耳鸣,甚则咯血呕血或昏扑不省人事等。
忧(悲)
•忧(悲)为肺志,古代医家对忧愁的 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 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 官。 •肺开窍于鼻,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 当人因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 忧愁悲伤哭泣过多会导致声音嘶哑, 呼吸急促等。 •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 增多。
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 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 统血的功能有关。
思伤 脾
“脾主思,思伤脾”,“思则气
结”。思虑过度,忧思伤脾,脾失 运化无权使气机不畅。临床可见胸 闷腹胀,胃满痞塞,食滞难消,不 思饮食等症,久之尚能耗伤心神还 会见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症。
恐 (惊)
《金匱要略》治疗情 志病
滋阴清热安神法
不寐,作为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作为 一种主症或兼症出现在多种疾病的过程中。造成不寐的原因有 很多,如思虑忧郁,心脾两虚,肝阳偏亢或饮食积滞、痰火阻 滞等 。
而《金匮要略》中讨论的不寐主要是指“虚劳虚烦不得 眠”,是由肝阴不足,心血亏虚,虚热内扰,心神失养引起。 因肝藏魂,肝阴亏虚则魂无所主而致失眠。“虚烦不得眠”的 特点是心中郁郁而烦扰不宁,虽卧而不能安然入睡 。
常用中药治疗
( 五 )祛痰药物 祛痰药物可以消除痰饮,主要治疗各种痰证,亦常用于 情志疾病的治疗。情志内伤,造成气机紊乱,导致津液 输布失常,加之肺、脾、肾等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功能 失调,使得痰浊内生。常用药物有半夏、胆星、芥子、 瓜蒌等。
常用中药治疗
(六)调肝药物 调肝指用理气舒肝或养血和血药为主组成,具有疏肝解 郁,健脾和胃作用的方剂。主治肝郁气滞,肝体失养等 病症。 肝主疏泄,“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劲,喜 条达,但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墙之,然后得遂其生长之 意”(张秉成《成方便读》),发挥调畅情志,疏泻气机的 作用。常用的有柴胡、郁金、香附等。
• 恐(惊)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 的主要脏器,惊恐是人对外界突发刺激的 应急反应。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会出 现大小便失禁。
• 这与肾主前后二阴,肾主两便的功能相符。
• 肾藏精,生髓充脑有关系。惊恐在正常情 况下对机体是有一定益处的,可以引起警 觉,避免机体遭到危害。
情志养生的概念
调养心神 调摄情志 调剂生活
情志养 生
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 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 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 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调养心神
• “仙鹤神清因骨老,鸳鸯头白为情多” • 古人认为神在于养,情在于节
(一)调养心神
• 1.清净养神 • 调养心神首在静养 • 老庄道家养生;无为 静养 恬淡虚无 • 天玄子:“养生大法有六:曰心广、心正、心平、
滋阴清热安神法
究其原因,主要有情志不遂,郁而化火;热病后期,余热未清; 心肺阴虚内热等三个方面。 其病机的关键是心肺阴虚内热,因心主血脉,肺主治节而朝百脉, 故心肺正常,则气血调和而百脉皆得其养。心肺病,则百脉皆病, 主要表现为心肺阴虚内热引起心神不安及饮食行为失调等症状。 其主方为百合地黄汤,方中百合、生地黄两味,共奏滋阴清热, 养心安神之功。重用百合为君,以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如李中 梓所说;“百合之治百合病,是清心安神之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