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情志病培训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0

•喜为心志,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 •心主血,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御寒能力,抗 病能力提高,患心脑血管病的可能下降。 •心主神明,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强。 •心开窍于舌,高兴时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言流畅动听等。 •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人在高兴时也胃口大开,久则心宽体胖。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3
基本概念
情志
始于《礼记》,至元代一直独立使 用,并不和用。《说文解字》解 “志”为“意”。 情志是中医学对情绪的特有称谓, 也是中医七情学说的核心概念。 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4
基本概念
情志病
情志有异,影响脏腑等气机和功能的正常运行,致人生病。 情志致病萌芽于春秋,奠基至两汉,定型于宋金元,深化于明清时期。明名医张仲景于 《类经》首列“情志九气”,并首提“情志病”之名。 古代文献中,情志异常疾病命名主要涉及“癫”“狂”“痈”“郁”“惊悸”“脏 躁”“梅核气”及“百合”等,而对情志异常疾病的临床症状描述则主要涉及“郑 声”“重言”“妄言”“妄闻”“妄见”“健忘”“不欲闻人之声”“心神恍惚”等。 而情志为病影响患者身心两面,相比一般疾病更为棘手,非药石可简单调之。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5
典型情志病证
情志病包括: ⑴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等; ⑵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高血压病)等身心疾病; ⑶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 病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现,并且其病情也随其情绪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 如现代临床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等多属于此类范畴
13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怒伤肝
“肝主怒,怒伤肝”、“怒则气上”。肝主疏泄喜于条达,因 过怒而伤肝,则使气冲上逆,血随气涌,并走于上。临床可见头 晕头痛,面红目赤,目眩耳鸣,甚则咯血呕血或昏扑不省人事等。
14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忧(悲)
•忧(悲)为肺志,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 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 的主要器官。 •肺开窍于鼻,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当人因因忧 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忧愁悲伤哭泣过多会导 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 •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的,以紧张情绪为主的一种情志活动。 • 怒既有积极的一面,战前动员要鼓舞战士的士气,激起战士对敌
人的仇恨和愤怒,使之在战斗时化为巨大的战斗力,怒又有消极 的一面,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消极和不良的影响。 • 暂时而轻度的发怒,能使压抑的情绪得到发泄,从而缓解紧张的 精神状态,有助于人体气机的疏泄条达,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6
常见情志病
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 如郁证、癫、狂等
01
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 胸痹、真心痛、眩晕(高血压 病)等身心疾病;
02
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 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 肝胆疾病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 现。
03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7
生理病理特点
情志与脏腑
中医学认为情志与人体脏腑关系密切,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关系。 人有复杂多样的心理活动,总结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喜、怒、忧、思、悲、恐、 惊,即七情。 七情与人体五脏相对应,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 肾在志为恐。 中医认为不同的情志异常致病时各自影响不同的脏腑,如喜伤心、怒伤肝、思 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11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喜伤心
“心主喜,喜伤心”,“喜则气缓”。气缓包括缓和 紧张情绪和使心气涣散两个含义。
前者为正常的生理功能,后者确因过喜而伤及心脉, 致使血脉迟缓,心气涣散不收。
临床可见心悸不安,倦怠无力,精神不集中,甚则 失神癫狂等症。
12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 怒为肝志,肝能表达人的愤怒之情志活动。 • 怒是个人的意志和活动遭到挫折或某些目的不能达到时,所表现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8
生理病理特点
情志与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情志与气
《素问·举痛论篇》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 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气机失调是情志致病的本质。
情志与血
血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 衡,同时依赖于脏腑功能的协调平衡。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9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15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忧伤肺
“肺主悲主忧,悲忧伤肺”,“悲则气消”。 过度悲忧耗伤肺气,肺气消弱抑郁不达,意志消 沉。临床可见胸闷气短,乏力懈怠,精神不振, 面色苍白等症。
16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思为脾志,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 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在思考或焦虑时, 往往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脾主运化。
18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恐(惊)
• 恐(惊)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惊恐是人 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急反应。人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会出现大 小便失禁。
• 这与肾主前后二阴,肾主两便的功能相符。 • 肾藏精,生髓充脑有关系。惊恐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一定益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要点概括:
1.情志病概念; 2.情志病的病理生理特点; 3.七情致病特点与临床表现; 4.情志病的防治原则; 5.常用的中药治疗; 6.《金匱要略》中治疗情志病的方法。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2
前言
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人接触过程中,对任何人、事、物 都不是无动于衷,而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情感,例如:喜爱与厌恶, 高兴或悲伤,愉快或忧愁,振奋或恐惧,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 爽,雨后青山分外明。”人在高兴的时候,不论做什么事情,都 会感到称心如意,精神百倍;而在悲哀之时,会感到一切无望, 心灰意冷,认为周围事物都死气沉沉,甚至伤心追泪或绝望,中 医历来十分重视情志致病和对疾病的影响,历代医家主张:“善 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凡心之病当须用心药治才能 见效。
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 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有关。
17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思伤脾
“脾主思,思伤脾”,“思则气结”。思虑过 度,忧思伤脾,脾失运化无权使气机不畅。临床 可见胸闷腹胀,胃满痞塞,食滞难消,不思饮食 等症,久之尚能耗伤心神还会见到心悸健忘,失 眠多梦等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