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听觉”及其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内心听觉”及其培养
“内心听觉”是一种听觉能力,通过音乐记忆能内在地想象出声音的音高、旋律、节奏、音色,想象出音乐形象。
奥斯特洛夫斯基称内心听觉为“内在音感”,是一种想象能力,是某一瞬间不听音乐而能想象出乐曲的能力。
有了内心听觉,听音时,内心听觉似乎在前,它首先感觉到即将发出的音响。
在长期的音乐高考辅导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各项音乐能力的提
高都离不开“内心听觉”。
无论是演唱、演奏、视唱还是表演都必须依赖“内心听觉”对音乐的准确判断。
“内心听觉”的训练很重要,我们必须重视并加以培养。
明确“内心听觉”的表现及其形成,是教师培养学生“内心听觉”的基本导向。
围绕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三大基本要素,“内心听觉”的表现为内在的节奏感、内在的旋律感和内在的和声感。
节奏感有“本能的节奏”和“主观的节奏”,当人的内心对节拍律动和具有一定情绪情感特征的节奏型产生“意会、领悟”时,就产生了内心节奏感。
所以从本能的节奏到内心的节奏要逐步培养;内在的旋律感是人对感知过的音乐中的旋律线条产生一种内在的感知,它在人的内心形成一种波浪起伏的曲线,由于能产生一种倾向性,朗朗上口,培养起来比较快,易于接受和掌握;内在的和声感是对纵向关系整体
音响的掌握,则用听觉来分析多音响性的同时性,由于它的多音响
性和同时性,显得复杂和难以把握,训练起来则比较慢。
节奏感、旋
律感和和声感的形成是人在不断的音乐实践中逐步积累听觉经验,建立音乐听觉想象,形成内在的感知,产生一种内在的倾向性和冲动,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长期过程。
了解了“内心听觉”之后,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培养呢?
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我的指导思想是: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从功利性的训练开始,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逐步摆脱这种功利性,建立“音乐感的耳朵”,在对音乐音响的情绪与情感的体验与满足后,最终达到无功利性的审美体验。
一、视听训练
视听训练是“内心听觉”培养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读谱视唱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的听觉训练,提
高学生在节奏、旋律、和声、复调、音乐风格、音乐分析等方面的感觉、能力和技巧,培养在内心“听”音乐的能力。
达尔克罗兹说:“无论是实践上的,还是理论上的;无论是人声的,还是器乐的;直
至代表音乐的符号、区别声音中所包含的意义等等,都涉及到听觉,都需要听觉的有效训练。
”
二、默唱
默唱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内心听觉”强调用心去“想声音”,能够准确地、内在地想象出乐曲是内心听觉高度发达的表现。
在视唱训练时,我从单音抓起,要求学生在唱一个音之前,先在心里想出这个音的高度,然后再唱
出来。
或先在心里想出一个音的高度,再根据这个音的高度唱出指
定的另一个音,这样做就培养了“内心听觉”。
如根据标准音la(小字一组的a),在心里想re(小字一组的d),然后把re唱出来;或根据do(小字一组的c)的音高,在心里想sol(小字一组的g),然后把
do(小字二组的c)唱出来,连起来便唱为:1-5-1(高音do)。
同样,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扩充到两个音、一个乐句,甚至和声音程及和弦的音响。
经过训练,一首歌曲,不仅音高可以从内心想象出来,而且歌曲的速度、力度,甚至演唱的音色都可以从内心感受出来。
对旋律或音乐作品的主题的内心默唱,应与音乐的理解和记忆的训练同时进行,在确信学生已正确地理解之后,就应凭记忆来唱旋律。
在引导学生对各种风格旋律的积累和记忆过程中,遵循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首先要选择节奏慢的,而后再选择节奏快的易于上口的旋律。
可使用大声唱、小声唱、闭上口唱,到内心默唱的方法进行。
三、丰富文化修养,加强生活体验
音乐形象是作曲家在生活中对感情体验的神情描绘,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可以感受作品的整个深度,我们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积极主动地填充自己。
当然,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是有限的。
比如,对于国外的异国风土人情、古代的人文历史等,我们很难去直接体验。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学、美术等多种文化中去学习和了解,从中间接增强自身的生活体验。
“内心听觉”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
能力,从而最终获得音乐感受、鉴赏和音乐表现的能力。
作者单位:湛江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