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地下物流案例分析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物流案例分析资料
(资料仅供参考,不一定要全部都放进ppt里面,你觉得哪个比较有用的就用哪个。
)一、背景分析
地下物流系统也称地下货运系统(Underground Freight Transport System,UFTS),是指运用自动导向车(AGV)和两用卡车(DMT)等承载工具,通过大直径地下管道、隧道等运输通路,对固体货物实行输送的一种全新概念的运输和供应系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用地下物流系统进行货物运输的研究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作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
地下物流系统是一种具有革新意义的物流模式,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等针对该系统的可行性、网络规划、工程技术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研究表明,地下物流系统不仅具有速度快、准确性高等优势,而且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货物运输的通达性和质量的重要有效途径。
地下物流系统能够满足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符合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
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刚刚起步。
二、地下物流系统的组成
由于目前发展地下物流系统可以采用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并能通过自动导航系统对各种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管理,信息的控制在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地下物流系统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部分主要对应系统的运输网络实体,即地下物流网络,软件部分主要对应物流系统的信息控制和管理维护部门。
可用图表示。
三、发达国家地下物流系统发展现状
1.日本
地下物流技术在相对人口集中、国土狭小的日本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2000年日本将地下物流技术列为未来10年政府重点研发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主要致力于研究开通物
流专用隧道并实现网络化,建立集散中心,形成地下物流系统。
日本建设厅的公共设施研究院对东京的地下物流系统进行了二十多年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了东京地区地下物流系统的交通模拟、经济环境因素的作用分析以及地下物流系统的构建方式等诸多方面。
拟建系统地下通道总长度达到201km,设有106个仓储设施,通过这些设施可以将地下物流系统与地上物流系统连接起来。
系统建成之后能承担整个东京地区将近36%的货运,地面车辆运行速度提高30%左右;运输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每天将会有超过32万辆的车辆使用该系统,成本效益分析预计系统每年的总收益能达到12亿日元,其中包括降低车辆运行成本、行驶时间和事故发生率以及减少二氧化碳和氮化物的排放量带来的综合效益。
该系统规模大、涵盖范围广,它的优点在于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并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紧密结合,前期研究深入、透彻,保证了地下物流系统的高效率、高质量、高经济效益以及高社会效益。
2.荷兰
建立专业的地下物流系统是荷兰发展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显著特点。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花卉供应市场,往返在机场和花卉市场的货物供应与配送完全依靠公路,对于一些时间性很高的货物(如空运货物、鲜花、水果等),拥挤的公路交通将是巨大的威胁,供应和配送的滞期会严重影响货物的质量(鲜花耽搁1天贬值15%)因此,人们计划在机场和花卉市场之间建立一个专业的地下物流系统,整个花卉的运输过程全部在地下进行,只在目的地才露出地面,以期达到快捷、安全的运输效果。
它的特点是服务对象明确,针对性强,因此要求系统设计、构建和运行等过程必须全部按照货物质量要求的标准来规划;其局限性在于建造费用高,工程量大。
3.德国
德国主要致力于将传统的地面交通和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共同组成未来城市立体化交通运输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德国正在研究CargoCap地下管道运输和供应系统,该系统快捷方便,能达到36km/h的恒定运输速度。
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地下物流系统与城市交通结合起来规划建设。
其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已有的各种便利设施来开展地下物流运输配送,不需要重复建造地下物流系统所需要的轨道设施,从而达到“一物两用”的效果。
系统充分体现了轨道运输的优点,即污染物零排放、对环境无污染、无噪声污染,且系统运行能耗低、成本低,运输工具寿命长、不需要频繁维修;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城市地下轨道交通与专业地下物流系统不完全相同,它以交通为主,若想要利用城市现有交通设施必须在保证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再来规划设计物流运输配送,这种限制下的规划不如全新的地下物流系统那样毫无限制。
四、地下物流系统的特点
服务对象明确,针对性强,因此要求系统设计、构建和运行等过程必须全部按照货物质量要求的标准来规划;其局限性在于建造费用高,工程量大。
五、地下物流选址规划应考虑的主要原则
地下物流系统在硬件上主要由物流节点与网络路线组成。
除了要参照物流网络本身的选址规划原则以外,在抗震方面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重要的地下物流节点(如物流中心和大型配送中心)要避开地震活断
层,尽量将地下结构建于均匀、稳定的地权威基中,远离断层,避免过分靠近山坡坡面及山坡不稳定地段;
(2)地下网络路线尽量避免穿越地震活断层,在相同条件下,尽量选取埋
深较大的线路,远离风化岩层区;
(3)尽可能减少地下网络路线的转弯数量,确实需要转弯时,地下隧道或管道的转角不宜太小。
六、对绿色物流的理解(课后问题)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合理的利用。
当前,各国都已认识到了绿色物流的重要性,纷纷采取了各种措施,比如本文的三个案例也体现出了绿色物流的理念。
如:夜间运营、使用符合要求条件的车辆、低公害车的普及与推进(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的“绿的”和绿色公交车只是一个初级尝试的做法)、对车辆行驶速度进行约束、对车辆噪音进行约束和实现共同配送等。
这些措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提高了物流资源的运营效率。
七、地下物流的优势(课后问题)
1、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据统计,地面上60%的车辆从事货物运输,交通不畅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若能使用地下物流系统,成功地将物流部分从地面交通中分离开来,必将极大地缓解城市地面交通的拥挤状况。
2、降低城市交通事故率。
行人和自行车与机动车争抢过马路是造成城市拥堵的重要原因,也是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
地下物流系统使货物直接从地下走,减少了城市机动车的流量,安全隐患大大降低。
3、优化城市经济结构。
物流被视为企业“第三方利润源”,运输费用和库存费用是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物流系统自成一体,它与其他地面运输互不影响,也不受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可实现高效、智能化、无中断物流运输,同时也在实现零库存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地下物流是提高城市货物运输通达性和质量的有效途径,能带动其他相关经济领域的发展,实现整个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
4、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市区内的物流运输多采用大吨位卡车作为运输工具,燃料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碳、硫、磷的氧化物是“酸雨”形成的罪魁;此外,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噪音、粉尘也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
地下物流系统的运输工具由于采用了电力驱动,在地下运行,可以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没有噪声污染,还能将原来用于交通运输的部分地表还原成城市绿化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5. 保护文化遗产。
为缓解交通拥挤需对现有地表交通网络进行扩张,很多时候摧毁了原本应受到保护的古建筑。
建设地下物流系统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因此引入地下物流系统的城市规划必将大大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同时,地下物流系统也极大地支持了电子商务对物流的要求,特别是对一些生鲜食品、冷冻商品等对时间要求较高的货物运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八、在构建我国地下物流系统过程中可供借鉴的经验
近几十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特大城市交通拥挤、导致的出行困难、物流效率低下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发展地下物流将会成为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重点工作。
为了使我国地下物流系统的建设不走或少走弯路,引导其顺利发展,我国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地下物流的先进经验。
依据以上对发达国家地下物流实现模式的分析和归纳比较,总结出了以下可供我国借鉴的先进经验。
1地下物流系统区位选择应将重点放在特大中心城市
在区位选择方面应首先将发展重点放在特大中心城市,针对我国整体经济欠发达这样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可先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特大中心城市展开,然后再逐步延续到其他城市。
这样做是基于两点考虑:首先,目前只有特大城市才有建设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必要。
特大城市人多地少,交通拥挤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如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相对更严重一些,同时这些特大城市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对周边地区乃至对整个国家的影响力更强,解决好它们的问题意义重大;其次,也只有特大城市才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建设地下物流系统,建成之后系统的利用率也高一些。
基于以上分析,利用特大城市的“中心辐射”功能而发展的地下物流系统能实现区域性的整体优化。
2构建地下物流系统应紧密结合地铁建设
将交通与物流运输相结合的研究在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能充分利用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已有的各种便利设施来开展地下物流运输配送,不需要重复建造地下物流系统所需要的轨道设施,从而达到“一物两用”的效果,从而与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相适应。
目前,地铁建设是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并将获得至少2000亿元的投资。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已有20个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正在建设和筹建自己的轨道交通。
据国家计委统计,
“十五”期间城市交通投资巨大,其中相当一部分将用于建设地铁,从长远规划来看,中国城市地铁建设的投入才刚刚开始,这种结合物流运输与地下轨道交通的方法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可以得到广泛地运用。
3合理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地下物流是否能够得到广泛的运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工程技术的成熟程度。
地下设施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相对于地表设施的建设技术难度更大。
我国地形复杂、很多地方又欠缺地理信息系统(GIS),如果技术不过关的话很容易导致坍塌、渗漏等工程事故6。
国内有许多从事地下管道铺设的专业公司和工程队,它们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成功地下物流系统方面的先例可供参考。
针对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可以考虑不局限于国内的技术力量,向外寻求国际合作。
合作方式可采用单纯引入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外公司合作及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项目招标这三种方法来保证工程质量。
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国家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高级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为以后我国城市地下交通、地下物流的建设发展准备技术后备力量。
4运用经济手段指导科学投资
早期人们反对选用地下设施的主要原因是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不可否认建设城市地下物流系统需要高额投资,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之后是否能够收到预期收益也需要进行可行性论证。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欠发达,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才刚刚开始,政府希望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急需的建设中去,在资金投入上面非常谨慎。
我国发展地下物流系统的底子薄、基础差,大部分城市都缺乏甚至完全没有地下运输设施,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我们只能结合地下运输系统来开展物流业务。
这种模式下的系统设计、建造和运行的全过程都必须按照标准规划来做,建造费用高,工程量大。
因此,应合理应用经济手段指导有效投资,工程应分期建设,以此来回避工程建设“全面开花”的局面,前期工程的收益可以作为后期的投入资金,从而缓解巨额投资带来的压力。
5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
人们对地下物流系统往往有一些不恰当的认识,主要担心地下设施不安全、地下设施不经济以及地下设施长效性差这三个方面。
针对人们的这些误解,可以考虑进行科技、生态、环保等知识的普及,正确地引导人们的观念。
政府官员的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一些地方官员偏好于对那些在短期内能马上收到经济效益的项目投资,而忽视项目本身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他们尤其需要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
此外,建议国家应专门制定该领域的政策、法规,使得物流设施的建设更规范化、合法化。
与此同时,应打破国家独资建设的传统模式,制定一些鼓励性的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整个运作过程也采用市场机制进行操作,还可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地下物流项目,这样就从政策和体制上面保证了地下物流建设的公开、公正,避免了多头领导导致的权责不清的混乱局面。
6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项目的评价是否客观、中肯。
目前,我们对项目的评价还局限在单纯的技术、经济比较,而其他许多重要的评价指标并没有纳入到评价体系
中来,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未考虑生态因素。
具体地说即是在效益中没有核算生态效益
在成本中没有核算生态损失。
针对评价体系不合理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考虑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如芬兰、荷兰)提出工程方案的论证比较的指标体系应从“技术、经济比较”转变到“技术、经济、环境比较”,国家并以此立法。
我们在这方面可以参考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如他们正积极开展的“环境效益与损害的货币化研究”,通过多方的学习从而使社会的生态意识真正融入到工程中来。
九、启示:
1.地下物流系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流模式
2.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缓和城市用地紧张的矛盾;不破坏人文景观和历史风貌,不影响地面客运交通和行人步行;分流货运,能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3.系统设施及运载工具主要使用电能这一清洁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并且节省能源;
4.运载工具在专用的道路上行驶,可以防止道路沿线的噪声危害;运载工具能够自动驾驶,节省人力,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系统能够进行常规的装卸作业,并具备仓储保管和配送功能;
5.避免在交通高峰期以及暴风、雨雪和大雾等气象灾害条件下的道路拥堵,能提供比现有卡车为主的城市货运系统更高水平的服务,提高运输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6.提高运输的安全性与时效性
通过开发地下物流系统,能够对地面货运交通进行分流,促进了货物运输的通畅性,降低了交通事故率,同时也给私人小汽车的发展留下巨大的发展空间。
7.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地下物流系统使用专用的运输通道,极大的提高了运输效率,具有低成本、准时、可靠的特点,可以很好的解决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瓶颈”。
十、结语
地下物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物流方式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应用前景相当广泛。
我国可以根据实际国情来组织开展这项工作,既不能盲目投资更不能裹足不前,而应采用辨证而科学的方法,在客观分析本地实际需求、充分论证项目可行性的前提下,积极而有效地推动城市地下物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