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声音的产生》苏教版
《声音的产生》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精品课件PPT
声音的产生
一、新课导入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二、探究新知
1
二、探究新知
2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让我们一起来制造声音,看看有什么发现吧!
二、探究新知
2
实验一: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
物体无声时的状态:
.
物体有声时的状态:
.
二、探究新知
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做往返运动, 像这种运动方式称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拓展提升
振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 叫声源。如:声带、音叉、鼓等都是声源。但是声源是 不能脱离其周围的弹性介质的,空间中同样的物体,同 样的状态,如果脱离了弹性介质,那么就不能产生声波 了,这时物体不是声源。
三、拓展提升
•吉他什么地方在振动? 思考:怎么让吉他停止发声?
四、课堂小结
实验现象:尺子上下快速晃动,并发出声音
二、探究新知
2
实验二:在鼓面上放碎纸屑,敲击鼓面
实验现象:碎纸屑跳动,并听到敲鼓声
二、探究新知
2Hale Waihona Puke 实验三:一手拿着音叉的柄,另一只手用小锤敲 击音叉,将发声的音叉放入静止的水中。
实验现象:手发麻,且音叉接触水的地方有水花
二、探究新知
观察及比较
尺子
鼓
音叉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产生》优秀教案
9.声音的产生【教材分析】本课在课标中的位置属于物质科学领域,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课标要求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的起始课,重点让学生对声音产生的规律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本单元后几课打下知识基础。
本课的思路是先让学生听各种声音,引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然后通过观察一些物体发声时的现象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最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
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关注,经调查得知85%的同学认为摩擦、碰撞等方法是声音产生的原因,还有一定的误区,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声音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物体发声时现象的共同之处,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1.做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通过运用“求同法”,归纳物体振动发声的规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和分析归纳概括实验事实的能力。
科学态度:1.在探究活动中,发展认真观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通过拓展资料,感受自然界声音的丰富多样,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归纳概括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借助其它物体观察发声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音箱,气球,水槽,音叉。
学生材料:保鲜袋,直尺,钹,装有泡沫屑的瓶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感知声音1.PPT播放声音视频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考听力”。
敢不敢挑战?(敢!)闭上眼睛,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指名说。
(口令声、音乐声、风声、水声、国歌声)有了声音,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妙。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9《声音的产生》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9《声音的产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9课《声音的产生》,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声音产生的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实验操作和观察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学会用实验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难点:用实验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各种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现象,激发他们对声音产生原因的好奇心。
2.新课导入:介绍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声音产生的原因,加深对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产生的应用和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振动——》声音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记录、讨论交流等方面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于声音产生原理的掌握程度。
同时,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9《声音的产生》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9《声音的产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9《声音的产生》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以及声音的传播。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等基本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实验又有探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声音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规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掌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在空气中传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
2.难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挂图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各种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引出本课的主题。
2.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讨论发言等方面进行。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9 声音的产生 课件(25张ppt)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探究,初步 了解了声音的产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 的振动产生的,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每种 动物都有自己的语言,他们用不同的方 式发出自己的声音。
飞舞
颤动 抖动 振动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 大家发现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有什 么共同的现象?
物体在发出声音时,物体本身在振动。
演示实验
方法:把气球挂在正在发声的
音箱前方,仔细观察,注意气 球的变化。
现象:音箱在发声时,气球在
振动。
原理:音箱在发出声音的时候
气球在振动,其实气球是因为 音箱的振动而振动。
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产生的。
象解释
你知道为什么会有下面这种现象吗?
敲击音叉,接近水面
音叉发声时叉臂会 振动,当叉臂接近或 触及水面时,就引起 水面振动甚至激起水 花。
现象解释
水鼓表演
在击打鼓面时,鼓 面振动发声,引起鼓面 上的积水振动,从而激 起水花。
水鼓表演
动物的发声方式
同学们,不但大自然会发出 声音,人类会制造出声音,动物 也有自己的声音,他们用不同的 方式发出声音,下面我们来探究 一下动物的声音。
聆听周围的声音
上课之前,老师让大 家在课间时到学校操场上, 闭上眼睛听一听周围有哪 些声音?现在请同学们来 说一说,你们听到了哪些 声音?
呼呼的风声 踢足球的声音 树叶的沙沙声
笑声、喊声 奔跑的声音 吹哨子的声音
同学们听到的声音可真多呀 !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 ,周围到处充满了声音,我们能 不能制造出各种声音呢?
让塑料袋发出各种声音
要求
请同学们用塑料袋制 造声音,看谁制造的声 音种类多。
搓
弹
拍
苏教版小学科学《声音的产生》
趣味小实验:
怎样使声音立即消失?
通过简单易理解的实验,让学生把手放到 喉咙位置发声发出“啊……”的声音,体 验喉咙的振动,当停止发声时声音也随即 消失。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声音由振动产生, 而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消失。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本课主要研究了“声音的产生”,关于声 音,我们不仅能在实验中发现物体振动而发声 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动物也有 自己的发声方式,通过观察视频,使学生了解 哺乳动物、昆虫、鸟类、蛇、鱼类等动物的发 声方式,体会声音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 生观察生活声音产生的能力。
(二)分组实验,进行验证
(1)制造声音,做出猜想 (2)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单 (3)反馈交流,评价点拨 (4)提出质疑,验证观点 (5)观察实验,建立概念
(1)制造声音,做出猜想
学生利用保鲜袋通过搓、弹、拍、吹等多 种方式发出声音。
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理解,做 出猜想 。学生猜想:可能 “声音是物体受到 力的作用产生的”或 “声音是由于物体运动 产生的”。
(2)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单
探究尺子发声、向塑料瓶吹气发声、音 响发声时气球的状态实验,经历声音产 生的过程。完成实验单的填写,教师巡 视并指导。
实验单
我们的 猜测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器材名称 产生声音的方法 器材发声时的状态
探究 过程
探究结论
(3)反馈交流,评价点拨
通过实验,师生共同交流实验成果,对成 果进行讨论评价,探讨物体发声时有何共 同体特点?
教学重点:
• 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 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 振动建立起联系。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9.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第1课的内容。
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创新能力。
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声音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每天都与声音打交道,但对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和思考。
而学生们通过之前两年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本课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在教学中尽量多给学生创造和提供机会,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与主体性。
学生只有参与其中才能在活动与体验中构建科学知识,在体验与发现中获得探究的快乐,并产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物体的振动消失声音也会停止。
3. 了解自然界的动物有不同的发声方法。
科学探究:1.会动手制作声音,并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发现发声的原因。
2.会用不同的方法使同一物体发出声音。
科学态度:1.在操作中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猜测并进行验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知道声音可以传播很多信息。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钹、音叉、小鼓。
学生材料:钢尺、皮筋、塑料袋、塑料瓶,小乐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音频导入,揭示主题1.提问: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声音,请大家仔细聆听,你能听出这些是什么声音吗?音频播放几种声音:闹钟声、上课铃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打雷声。
苏教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科学教案
苏教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科学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
3. 理解声音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过程。
2. 声音的传播方式。
3. 声音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准备:1. 苏教版音乐教材《声音的产生》。
2. 多媒体设备。
3. 实验材料:铃铛、弹簧、木筒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钟声、鸟叫等。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因为什么?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材料:铃铛、弹簧、木筒等,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材料能产生声音吗?为什么?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材料产生声音的原理。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解释。
教师辅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讲解(15分钟):1. 通过实验引导,教师向学生讲解声音的产生过程。
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通过介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2. 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包括空气传播和固体传播。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有什么不同?巩固(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不同材料产生的声音,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声音的特征。
如:音调高低、音量大小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声音的特征和性质,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发现。
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产生的声音比较大,而有些物体产生的声音比较小?2. 教师向学生讲解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有关。
引导学生思考:频率和振幅分别对应声音的哪些特征?总结(5分钟):1.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声音的产生过程、传播方式以及声音的特征和性质。
苏教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版9.声音的产生 (3)教案
9.声音的产生【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中的第1课内容。
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内容。
本课从建构主义和探究教学的思想出发,围绕物体怎样发出声音,一步步揭示有关声音产生的科学概念,引领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开展研究与发现活动,使其学会在“做”中学。
本课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观察不同的发声物体,比较、归纳出发声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振动,帮助学生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感知丰富的声音,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学会辨别和描述不同声音所表达的意义;其次,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初步将“发声”与“动”联系起来,分析和归纳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
最后运用声音产生的概念解释音叉激水和水鼓的现象,同时结合不同动物的发声方式进一步深化概念认识,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声音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对声音形成了最直观的感受,生成了不同的生活经验,也从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取了一些有关声音的科学知识,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前概念基础。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觉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体发出声音的直接原因,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他们大多关注的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
所以,带领学生探究声音产生的真正奥秘,并且将发声物体振动可视化,实现学生前概念的正确转变,这恰是我们本课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感受丰富的声音,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通过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3.通过聆听不同动物的发声,认识动物不同的发声方式。
4.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产生》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产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产生》是一节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为主题的科学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征。
其中,《声音的产生》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但他们对声音产生的具体原因和声音的传播方式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帮助他们掌握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方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声音产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力量。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
2.难点: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总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声音产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产生的原因。
2.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产生的原因。
3.讲解:对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讲解,强调物体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关键。
4.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声音传播的方式。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物体振动2.空气传播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下册《声音的产生》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9.声音的产生
拍、吹、揉、摇…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7.小结:当钢尺和皮筋在发出声音的时候,它们都在不停的运动, 两者之间可能有关系。
8.谈话:那么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和运动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我们 再来试一试。 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件小乐器:玩具吉他、小木琴、玩具小鼓、铃 铛等等。 谈话:请各组利用小乐器发出声音,并且观察:发声的时候,小乐器 是否在运动。
板块二、初步操作,引出研究内容 1.出示一个充满气的塑料袋。(多媒体展示塑料袋) 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充满气的塑料袋,你能用不同的方 法让它发出声音吗?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多媒体展示:搓、揉、弹、甩、拍等方法。
2.谈话:那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来试一试吧? 学生领取塑料袋(每两人一个)。 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提问:谁可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让这个塑料袋发出声音的?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4.谈话:请同学们在活动前,先观察一下,这两样物体是什么样的?
2024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声音的奥秘《声音的产生》优质课件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13
你知道为什么会有下面两种现象吗?
敲击音叉,接近水面
水鼓表演
14
动物有自己的“语言”,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
哺乳动物一般靠声带的振动发声 一些昆虫通过翅膀的摩擦或振动发声
15
鸟类的发声器官是鸣管
蛇借助舌头与嘴唇摩擦发出轻微的“咝咝”声
力,例如通过科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
知识。
5.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活动和比赛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科学活动和比赛,提高自己的科学水平和实验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参加科学展览、科学
竞赛等活动,从中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和实践。通过掌握科学基本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单。
5弹拨
按压
是否发声
画出钢尺运动方 式
我的猜想
6
(弹尺子) 7
趣味实验:将气球挂在发声的音箱前方
你看到了什么?将你观察 到的现象用语言进行描述, 并记录下来。
8
(音响弹球)
9
用手摸着喉咙,发出“啊——”的声音
什么感觉?互 相交流体会。
3. 注重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科学实验能力是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学生需要注重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例如通过实验课程、科学
实验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4.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科学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学生需要培养科学思维能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产生》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产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及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点。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操作步骤,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知,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但是,对于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从而达到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点。
2.难点: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点。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点。
3.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
4.总结: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声音产生的原理进行总结,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5.拓展: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9《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3.素质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他们在小组合作和讨论中能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素质,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方式。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声音产生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声音产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4.行为习惯分析:
学生在课堂上通常能够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他们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然而,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不够细心,容易发生错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实验、小组讨论和项目导向学习。通过讲授,学生可以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方式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和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项目导向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3)项目导向学习:我将会布置一个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项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研究和实践。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研究课题,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方式来完成项目。项目导向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单元9《声音的产生》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9《声音的产生》教案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创新能力,让他们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初步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引出声音的产生。
2.探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声音,观察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分析归纳声音与振动的关系。
3.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假设,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创新能力。
4.总结:让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声音中蕴含的信息,以及声音对动植物与人类的意义。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应用,例如声音在通讯、音乐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创新能力。
2.通过讨论、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声音产生原理和声音的应用的理解程度。
3.考察学生在声音现象探究中表现出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借助其他物体,可以将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现象可视化,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为了进行这项实验,教师需要准备音箱、气球、音钹等材料,而学生则需要录音工具、塑料袋、格尺、饮料瓶、泡沫屑、音叉和大烧杯(装水)等材料。
在课前,教师可以提出观察任务,让学生到校园的操场上听一听有哪些声音,并用录音的方式记录下来。
这个任务可以让学生关注课间活动情境,调用听力观察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声音现象的研究。
同时,科学记录也是孩子们科学探究的足迹,是孩子们科学探究的信息超市,是表达交流、推测、分析得出结论的事实依据。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声音的研究。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们,他们是如何知道要上课的,然后引导学生们介绍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并组织其他学生交流他们听到了哪些声音,以及听到这些声音会想到什么等问题。
声音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不同的声音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产生》优质教案
9.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感受丰富的声音,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通过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3.通过聆听不同动物的发声,认识动物不同的发声方式。
4.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科学探究:1.通过自主探究,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
2.通过探究实验,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画图的方式表达实验结论。
3.能够运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研究结论,解释音叉激水和水鼓的现象。
4.能够通过反证法,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能够参与到探究实验中,与同学合作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观察发声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分析归纳物体发声与振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将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现象可视化。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实验记录表、教学ppt。
学生材料:塑料袋、钢尺、音箱、气球、音钹、塑料瓶、泡沫屑、水、水槽、音叉、水鼓。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声音游戏“听和说”,感知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引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适时播放上课铃声和读书声)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琅琅的读书声告诉我们正在读书,校园大课间活动时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闭上眼睛,仔细听……2.播放音频:学生活动声、大课间跑步声、学生篮球落地声、体育老师口哨音乐3.思考:你能听到哪些声音?从这些声音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4.学生汇报所听到的声音,以及从中获取的信息。
5.小结:声音给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不同的声音代表了不同的意义。
因此,声音对我们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6.谈话: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每一个声音都向我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三年级下册科学声音的产生苏教版
记得下节课来与大家 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哦!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声音的奥秘
10.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作出解释
上课铃响了,校园里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并走向教室, 这说明什么?
铃声能穿过空气从四面八方传进我们的耳朵
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你认为会出现 什么现象?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
听一听浸没在水中的手机铃声
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声音在桌面的传播
你们听到的声音一样吗?
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声音可在气体、 液体、固体中向 不同方向传播。
观察实验,类比认识
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耳朵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气体 液体 固体
观察实验,类比认识
耳 朵 的 结 构 耳廓
听小骨
耳蜗(里面充满液体)
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声音的传递路径: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拓展应用,动手制作
做
一
个
“
土
1.找两个纸杯,在每个杯
电
底戳一个小洞。
话
”
2.找一根棉线,穿过两个杯底 的洞,在线头处捆上一段火柴梗。
3. 拉直棉线,和同学玩打 “土电话”的游戏。
拓展应用,动手制作
1.比较长的“电话线”和短的 “电话线”“通话质量”的差别
听神经
外耳道
鼓膜
观察实验,类比认识
敲小鼓,看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说明其中的 道理吗?
纸屏 泡沫塑料小球
鼓面振动产生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
Hale Waihona Puke 声音的产生制造声音 产生原因
作业布置
你熟悉的一些乐器是怎么发声的?
飘动 振动 撞击
敲击 音钹
振动
这些物体发生时共同之处:物体产生振动
声音的产生是由于 物体振动
新知讲解
你知道为什么会有下面两种现象吗?
敲击音叉,将音叉放 入水中后,水花四溅
敲击水鼓,水花四溅 敲击时,音叉、鼓面在振动。
新知讲解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停止振动,声音是否消失?
物体名称 尺子 空瓶子 小鼓 音钹 音叉 得出结论
声音的产生 科学苏教版 三年级下
新知导入
课间时,到操场上闭上眼睛,听一听周围有哪些声音?
★喇叭声 ★哨声 ★欢呼声 ★击打排球声 ★篮球撞击篮板声 ★奔跑声 ★乒乓球被球拍击打声 ……
新知导入
除了视觉,声音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另一个途径。闭上眼睛,你 会觉得这个世界并不寂寞,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陪伴着你。
新知讲解
用手掌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上,把另一端露在桌外。用另一只 手弹一下露在桌外的钢尺的一端,把钢尺的变化情况画下来。
新知讲解
把气球放在发声的音箱前,画出气球运动轨迹。
新知讲解
摸着喉咙发出“啊……”的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手上接触到的部 位有点麻,感觉 喉部在振动。
新知讲解
试管里放些泡沫,试吹管口,握住瓶子的手有什么感觉?
拓展提高
动物有自己的“语言”,它们是怎么发声的?
哺乳动物一般靠 声带的振动发声
一些昆虫通过翅膀 的摩擦或振动发声
拓展提高
蛇借助舌头和嘴唇的摩擦 发出轻微的“咝咝” 声。
鱼类会利用鱼鳔、 鳃盖、骨骼等发出 各和奇怪的声音。
鸟类的发生器 管是鸣管。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处处都有,声音 是可以制造的,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在科 学探究中,利用身边熟悉的物体制造各种声音;通 过演示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激发了探究声 音诸多奥秘的兴趣。
发声方法 消声方法
弹拨
停止弹拨
吹 敲击
敲击 敲击
不吹 停止敲击 停止敲击 停止敲击
物体停止振动,声音消失
课堂练习
判断题
1、不借助物体,只能听到自己身体发出一种声音。( ✘) 2、当敲击水鼓时,鼓面会产生振动。( √) 3、动物的发生与与振动无关。(✘) 4、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消失。( √) 5、声音可以传递各种信息。(√ ) 6、鸟类的发生器管是鸣管。(√ )
手上接触到的部位 有点麻,感觉泡沫 在撞击试管壁。
新知讲解
敲击音钹(bó)轻轻地按在身上(或脸上),你有什么感觉?
身上(或脸上)接 触到的部位有点麻 (振动)的感觉。
新知讲解
实验 方法 发声 状态 我的 发现 我的 结论
记录物体发生时的状态
弹拨 音箱前 喉咙 吹空瓶 尺子 挂气球 发声 泡沫屑
弹动
视频:各种声音
新知讲解
声音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你能想办 法让塑料袋发出各种声音吗?
首先把塑料袋 充满空气,口
扎紧
新知讲解
弹
可以这样试试 搓
拍
新知讲解
如果自己不借助任何外物能发出声音吗?
拍手
说话
吹口哨
拍打身体
新知讲解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体验并描述下列物体发生时的状态。
实验器材:直尺、音钹、气球、试管、水鼓、音叉、鼓槌、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