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情景体验性作文的课题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景体验快乐作文
——小学生情景体验性作文的课题实施方案
(临沂市小学各学科“探究体验”实验课题子课题)
山东省平邑县西城实验小学“小学生情景体验性作文”课题实验小组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世纪是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人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的发展已成为新世纪的主话题,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是可塑造的生命。

第四次全国少代会提出了“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强调学生的内心感受,强调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学生习作应该突出主体的体验,“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因此,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言为其声,文如其人。


“小学生情景体验性作文”是源自以上作文教学的理念及我们对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所确立的。

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我们认为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困惑:第一、教师的困惑。

多少年来,作文课的程序从未改观:老师布置一个作文题目,提出写作的要点-向学生介绍一些作文的技巧,提供与该次作文题目相关的优秀范文-学生自己作文-教师批改和讲评学生的“作品”,作文的方式也大多相同:命题作文。

从形式上看来,这种流行的作文教学模式似乎也尽到了作文教学的“责任”,但这种模式的作文教学过程重点在于“写作技巧”,目的在于“作品展示”。

我们常常看到: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作文簿上朱批点点,学生还是启而不发,作文教学成了一段“瓶颈”,捆住了老师们的思维。

第二、学生的苦恼。

命题作文的长期运用,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为“命题作文”始终把学生放到被动的地位:它不需要学生提出什么,只需要他们说明什么;它不需要学生创造什么,只需要他们证明什么;它不需要学生动起来,只要他们静下去。

往往教师一布置作文题,学生就会感到无从入手,教学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临沂市教研室在小学各学科开展“探究—体验”的课题研究是应运而生,因势而行,符合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以上这些理念及反思的指导下,结合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以及我校作文教学的需要,特确定“小学生情景体验性作文的研究与探索”这一子课题,开始实验与探索。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及内容
我们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精神和有关体验性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情境,让他们体验作文素材动态生成的过程,从而了解掌握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有米之炊”,初步洞悉小学生作文动态生成的基本规律;更新、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行为,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和作文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文学创作的萌芽理论
虽然小学生的写作不能和作家的文学创作等同起来,但这并不否认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写作可以看作是文学创作的萌芽阶段。

若没有生活的积累,就没有习作的内容,我们的一切习作训练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只有当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和内容,才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供了可能。

因此,我们提出的情景体验性作文是从作文内容入手,通过创设情景,增添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

小学生是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2、新课标的理论
新课标为“情景体验作文”的教学提供最为直接的依据。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三至五年级提出
的写作要求是:关心周围的人、事、物,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写熟悉的人、事、物,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能依据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展开想象,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3、语文即生活的理论
我国一代宗师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强调生命的历程即体验的过程。

作文是学生真实情感的再现,个体内在的感受体验,这些情景的再现,和体验的过程都离不开生活,那么作文就应该是学生生命在生活中体验和成长的过程。

4、现代教育理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践与体验是学生获得学习知识和技能最主要的途径和方式。

让学生讲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只有亲自体验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喜欢作文、乐于写作的情感,点燃他们写作的热情。

四、课题研究的设想
教师设计出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且实际、新颖的教学情境,通过“出乎其外”的实践性活动,产生“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使学生广泛积累有感而发,文思源涌,达到“文道合一”的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促进学生作文素质的整体水平提高。

五、情境体验性作文模式的初探
出题设置,激发好奇心理→情景体验,激发探究心理→知情明理,激发“欲吐”心理→交流碰撞,激发感悟心理。

六、课题实验研究的原则
我们的实验研究要求坚持科学性、过程性、发展性、整体性、实效性和趣味性等。

七、课题实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了实验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八、课题实验研究时间
1、2006年11月——2007年10月课题实验研究开题报告,以我校二、三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他们原有的作文水平作为基础参照,用一年的时间来初步研究与探索。

2、2007年11月——2008年10月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总结经验,扬利趋弊,总结出我校“情境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实践模式,同期在全校推广实施。

3、2009年6月,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九、课题实验研究策略
1、课题组定期举行学习与交流制度
课题组每周一次的集中学习,举办经验交流研讨会,现场观摩搞得有特色、很成功的班级,实现实验研究成果资源共享。

每月举办一次课题研究论坛,积极推进理论知识的快速更新,层层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

2、进行实验结果的调查分析和个案研究,搜集了各班实验情况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及时对相关实验班级提出改进意见。

3、以“情境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网和我校《科研通讯》为交流载体,刊载实验研究的第一感性资料,反映课题研究的动态,指导实验教师进行课题实验研究操作等。

4、调查研究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兴趣、习惯、作文课的满意度、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等。

通过问卷调查,抽样学生作文簿、读书笔记、日记等办法写出“小学生情境体验性作文”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5、引导学生品味课内外文学作品,体验语言的魅力,积累写作的心法。

创设阅读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语境,得法于课内。

拓展课外阅读渠道,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领悟。

加强读写结合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课文学习中各种表达方式的能力,养成积累迁移运用习惯。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深刻的体验,成为作文的“活水源头”。

引导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中体验,体验群体交往生活,体验家庭亲情生活,体验社区实践生活。

7、搭建多个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与不足。

充分利用校刊、文学社社刊、宣传长廊中开辟作文专栏、班级板报布置中设置作文角、学校广播(电视)台等阵地,给他们一次次作文发表的机会,以激励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

开展各种作文竞赛活动,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

8、设置多个岗位,让学生在自主管理、自主活动中学会写稿。

指导少先队大队部、文学社、广播(电视)台等学生干部学会起草、制定、修订制度、章程、计划、通知、活动方案等,写讲话稿、记录会议内容等管理性的常用文体,这是提高他们工作水平的标志之一。

9、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通过写日记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洞悉观察力。

鼓励学生写学习日记、观察日记等,不局限于传统的日记格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自己喜欢的又能让别人看得懂的形式写日记,定期举行优秀日记展评活动。

十、课题组成员
1、领导小组:
组长:张厚忠副组长:冯兰
成员:刘相银管庆英李强蒋寿军徐静胡希娟曾华阮凤艳
2、实验小组:
组长:蒋寿军
成员:徐静胡希娟曾华阮凤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