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生物—豚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来入侵生物—豚草

豚草,别名:艾叶破布草、美洲艾,拉丁学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菊科植物,原产地: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索诺兰沙漠地区。

为害特点:豚草产生的花粉是人类花粉过敏症(枯草热,也称花粉症)的主要致病原,引发过敏性皮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症,危害人类健康。豚草可混杂并侵入农作物田如大麻、玉米、大豆等地和管理不善的蔬菜地、果园、桑园、苗圃、牧场等,由于具有强大的根系和巨大的地上营养体,对栽培作物及野生植物都有明显抑制作用。另外,豚草也可混杂于牧场、掺杂在奶牛的饲料中,影响牛奶和奶制品的生产质量。豚草的生命力、竞争力及生态可塑性极强,能迅速压倒其他一年生植物。在我国豚草的分布栖境中,植被相极为单一,易形成豚草单一群落,严重破坏本地植被相的结构。

形态特征:茎直立,茎粗0.3~3 cm,株高5~90 cm,也有高达2 m以上的。茎通常为绿色,也有许多呈暗红色,其上通常生有瘤基毛,具纵条棱,较粗糙。分枝情况不尽相同,有的不分枝,有的表现为巨大的丛状分枝。叶具2~4 cm的较短叶柄,植株下部的叶对生,上部叶为互生,叶片一回羽状全裂到三回羽状全裂或深裂,裂片0.2~1cm,整个轮廓呈等腰三角形,底宽和长度可达15~20cm。植株上部叶渐小,柄渐短到无柄,有时上部叶不裂

而呈披针形,叶具伏毛有粗糙感。豚草开花前的营养株往往易与大籽蒿(Artemisia siversiana)、野艾蒿(A. lavandulaefolia)、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等相混淆。具很小的头状花序,有雌雄之分,通常雌、雄花序同生一株。雄花序有短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雄花序呈总状排列在枝梢或叶腋的花序轴上,一株豚草有无数个这种花序轴。每个雄花序有一长2 mm左右下垂的柄,柄端着生浅杯状或盘状的绿色总苞,总苞是由5~12个总苞片联合成为一体的,其上有糙伏毛,直径通常3~4 mm。总苞内着生总苞内着生有5~30个小灯泡似的黄色雄花,每个雄花外面为5个花瓣联合成的管状花冠,花冠顶端膨大如球,下部呈契形囊状以一短柄着生于总苞上。雌花生在总状雄花序轴基部的叶腋中,单生或数个丛生。每个雌花序下有叶状苞片,其内有椭圆型囊状总苞。种子为复果,长4~5 mm,宽2~3 mm,具6~8条纵条棱,每个条棱顶端突出呈尖头状,顶部中央具喙,连同周围的尖状突起而呈王冠状。下胚轴较粗,紫色或紫褐色,长10~15 mm,粗1.25~1.5 mm;子叶短椭圆形,长3~5 mm,宽2.0~3.5 mm,具短而宽的子叶柄。上胚轴长5~10 mm;初生叶深绿色,具毛,叶羽状深裂,具两对阔卵状披针形的侧裂片和一个较大的顶裂片,叶柄有毛,几乎等于叶片的长度;后生叶具密毛,全裂,侧裂片两个,广椭圆形,顶裂片三裂倒椭圆形,有毛。

生物学特征及发生消长规律:一年生草本,生于荒地、路边、沟旁或农田中,适应性广,种子产量高,每株可产种子300~62000

多粒。瘦果先端具喙和尖刺,主要靠水、鸟和人为携带传播;豚草种子具二次休眠特性,抗逆力极强。

控制方法: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防治措施如引入天敌、种植替代植物、施加除草剂、人工拔除等。(1)国外报道危害豚草的昆虫、线虫、壁虱和真菌达400多种,食叶类中有前途的是叶蛾、卷叶蛾、象甲以及种子害虫食蝇和雄花上发育的长角象甲,同时也发现锈病菌有很高的致病性。对我国豚草分布区的天敌昆虫和病原菌调查结果表明,没有专一性天敌昆虫和强致病力的病原菌能加以利用。1987、1988和1990年我国先后从加拿大、前苏联及澳大利亚引进了豚草条纹叶甲(Zygogramma suturalis)、豚草卷蛾(Epiblema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