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新高考

合集下载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心得体会120某某年8月1日至3日,我校思想政治学科全体教师集中参加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培训,听取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各位专家的介绍与分析,专家们给我们介绍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理念及思路。

介绍了高中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与特色、重难点及框架和体系设计说明,还分别对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综合探究和教研活动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本次新教材培训收获颇多,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这次培训使我感受到新教材对学科理念进行了新的调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注重运用活动课程,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专家们通过精准准备和深入挖掘新课程标准,使我认识到要想教好新教材必须认真体会和把握新课程标准,认真揣摩和研究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进行认真精心备课,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通过教学,用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本次培训感受深刻的就是专家们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传授,也有操作性实用性强的案例讲解,尤其是针对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结构安排,编写思路,教材重点难点分析,以及综合探究等的讲述,使我对必修一模块四课及两个综合探究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使我能清晰名白新课程的编写意图、编写体例和特点、体系脉络以及教材使用建议,同时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藏上为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

对于新教材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

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效劳于社会。

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开展与需求的。

还有高老师《新教材使用中的行与思——以为例的精彩讲座。

高老师首先厘清新教材必修一教学中的困惑和思考:如何防止“方向偏差〞、必修一如何教、怎样讲的深入人心,提醒老师们要把必修一上出政治味道,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2024年化学高考复习备考(全国卷专用)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2024年化学高考复习备考(全国卷专用)

化 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
学 学 科 核
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 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课程目标: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心 的意识:增强探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兴趣,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心 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 素 养 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
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
质和发生的变化,并能解释其原因。
素养水平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根据实验现象辨识物质及其反应,能运用化学符号描述常见简单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
素 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绿色化学”观念和可持续发展
养 意识;能较深刻地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化学对
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
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

学科 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领,
素养 统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
核心 价值
指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起到方向引领作用
四翼——考查要求
考 试
基础性
强调学科 主干知识
综合性

强调融会
创新性

贯通
创新意识和 创新思维
应用型
强调学以
致用
“十四五”时期高考内容改革趋势
• 强化对爱国主义、奋斗精神等方面的考查,构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的考试评价体系。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王尚志教授在新教材培训会上提出教学建议:教师要整体把 握教学内容,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教师要 关注主题教学和单元教学,要关注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各阶段目 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的统一,关注数学目标对实现 核心素养发展的贡献。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一般是遵循“数学核心素养-主题目标-整章 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路径,是“总-分”的过程,而学生 学习则是按照“问题解决-课时目标-单元目标-整章目标-主题目标数学核心素养”的路径,是“分-总”的过程,最终目标是学生综 合素养的提升。要实现这两个过程的完美统一,关键是做好“整 章-单元-课时”的教学设计,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下面我举例说明我校教师是如何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 我们把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第四章指数函 数与对数函数、第五章三角函数作为一个教学单元,这一单元重 点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思维以及数学运算的能力。首先由教 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对整个主题进行分析,然后备课组长对每一章 进行整章分析,比如第三章,整章分析到位后,对“函数的概念 及其表示”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对“函数的基本性质”,“幂 函数”“函数的应用(一)”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我们采用分组研讨法,把本章内容分为4节,老师分为四组,每组 负责一小节,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 优势,探讨出每一节的最优教学方案,并以“函数的单调性”为 例,期望捋清“整章-单元-课时”的设计思路。
常言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充分发挥 集体的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大胆实践探索,努力提高 课堂教学质量。教研组组织教师相互观课议课、定期座谈教学经 验、组织专题讨论会,让全组教师在平等对话、相互交流、思想 碰撞的过程中共同提高:比如我们研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 习,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为例,学生面临的问题就是, 如何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面对这个问题,学生的思维应当如何 生发呢?

语文三新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语文三新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语文“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培训,这次培训不仅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让我感受到了教育改革的脉动。

以下是我对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此次培训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在讲座中,专家们详细解读了新课标的理念,强调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我意识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新教材的培训让我对教材有了全新的认识。

新教材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专家们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新教材进行教学,让我对教材的使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此外,新教材还注重跨学科融合,要求我们拓宽视野,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次,新高考的培训让我对高考改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专家们详细分析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和趋势,让我对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例如,高考语文试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写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应对高考改革的新形势。

在此次培训中,我还收获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进行课堂评价等。

这些方法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总之,此次语文“三新”培训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对教育改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五个要点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五个要点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五个要点“新时代教学变革,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四新”背景下的“新教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简单来说,是以大任务、大情境、大活动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依照大单元整体的目标,依据课标,将教材单元转化为大单元,围绕大单元主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迁移运用,由浅层走向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据此,大单元教学设计有以下五个要点。

一、整合性大单元视域下的教学设计,要有整合性思维。

单元内的几篇课文本来各自独立,编者按照一定的标准编排在一起,但是它们是单篇存在的,如果不把它们整合起来,就会相互孤立,缺少关联。

大单元教学设计就是要让这些单篇的、孤立的、零散的文章形成合力,通过有效整合、合理编排、运用迁移,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

比如七下第三单元的几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本单元的名著导读是《骆驼祥子》,写作训练是《抓住细节》。

我们知晓这个单元的整体目标,也要通晓每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找到一个“整合点”,横向、纵向贯穿整个单元,使原本零碎的知识、看似孤立的单篇整合在一起。

这种整合性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确定一个主题,主题整合式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

二、主题性如何确定大单元教学主题?单元的主题不是随意确定的,这个对教师的视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在研读课标、整合教材、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单元的大主题。

这个是从关注学科的碎片、零散知识,走向结构化、能力性、功能性、拓展力的素养指导。

有的教材已经给出了单元主题,可以直接使用。

但是,有些内容是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提炼主题内容的。

我们仍以上面提到的七下第三单元为例,在对单元整体性研究和单篇文本研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抓住“一个点”,统领单元,确定单元教学主题。

中山纪念中学张洁老师的主题设计“小人物的真、善、美”。

这个单元的导读中提到: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2024届新高考物理教学研究课件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2024届新高考物理教学研究课件
【答案】A
C. 核聚变的核反应燃料主要是铀235
D. 核聚变反应过程中没有质量亏损
【解析】A.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更多,A正确;
B.根据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可知,氘氚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
2
1
H+13 H 24 He+10 n
,B错误;
C.核聚变的核反应燃料主要是氘核和氚核,C错误;
【另解】
v2 t 2
vy
1
��22
2
t
l
【答案】B
提升推理能力的主要方法有:
一是做中等难度的小题,特别是教材上的例题和练习题,在小题练习中“出”方法

二是常见的十种推理的事件都要适当练习,在练习中“会”推理的起点。
三是学会用“专业术语、简洁回答、逻辑自洽”的表达方式。
R
【试题二】(新课标Ⅰ卷选择题第8题)(难度系数0.05)
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
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Rd 2
d
d
A.1
B.1
C. (
)
R
R
R
R 2
D. (
)
Rd
R-d
R
【总结】①能发现、理解和应用题意
(3)要善于选择推理的起点,或者通俗地说,知道从何处下手。可以选择实际过
程的初状态作为出发点,也可以选择末状态作为出发点。会从原因推及结果,也会
从结果推及原因。会正向推理,也会反向推理。要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最好能
抓住关键之处作为推理的逻辑起点。
(4)要善于选择推理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定性(条件)推理、定量推理、定性

新方案、新课标、新课堂、新高考”教研培训方案

新方案、新课标、新课堂、新高考”教研培训方案

新⽅案、新课标、新课堂、新⾼考”教研培训⽅案新⽅案、新课标、新课堂、新⾼考”学校培训⽅案⼀、指点思想以⼗九⼤“全⽅位贯彻党的教育⽅针,落实⽴德树⼈根本任务”、“培养⾼素质教师队伍”精神为指点,以省市县相关教育教学⼯作要求及本次“新⽅案、新课标、新课堂、新⾼考”为依据,密切结合我们学校新学期整体⼯作部署,积极展开学习型教研⼯作,继续营造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为主要特⾊的教研氛围,助推我们学校教育教学⼯作持续发展。

⼆、研讨⽬的1.坚持“科研兴校,教研兴教”发展战略,坚持新课程“以学⽣发展为本”的核⼼理念;正视近年来我们学校⾼中招⽣⼈数减少、学⽣质量下滑、来⾃周边竞争⼒明显增强、我们学校可持续发展⾯临更多挑战等形势,进⼀步研究新时期我们学校校情、学情和教情,全⽅位动员⼀线教师以⾼度主⼈翁责任感,为我们学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建务实之⾔,谋发展之策。

2.紧紧围绕研讨主题,凸显学科特⾊,整合教学资源,分享教育智慧,挖掘提升潜⼒,培植新的教育教学增长点,进⼀步推动我们学校课堂教学改⾰进程。

3.为每⼀位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作、交流教学⼼得、探索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平搭建平台,有助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促动教师专业发展。

三、研讨主题与课题注重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四、研讨形式1、优秀论⽂评选。

要求每个教研组围绕本次研讨会主题,结合学科教学特⾊,在积极参与《2019年平凉市普通⾼中学科教师“新⽅案、新课标、新课堂、新⾼考”》培训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组织教师紧扣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撰写论⽂、教学反思,每位教师能够参加其中1项或2项评选。

参选论⽂的稿件,语数外教研组很多于5篇,其他教研组很多于2篇,多交不限。

2、课题成果交流。

教研组长(或参与教师)在紧扣研讨主题,结合本学科在教学中存有的突出问题,在多⽅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撰写理念新质量⾼,富有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研讨材料,在⼤会上做交流发⾔。

2024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24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24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参加了2024年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培训,我深有体会。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给教师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前的教学中,我们更注重传授知识和概念,而现在,我们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些实践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我深刻认识到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的重要性。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任务和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一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更多地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讲解和要求来传授知识。

而现在,我们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培训,我意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更多地采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同时也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最后,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现在,我们需要更多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对新高考的能力。

通过一些考试模拟和解题技巧的训练,我意识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更注重对学生的应试技巧的训练。

新课改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应对新高考

新课改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应对新高考

新课改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应对新高考-------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历史教学与复习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第一中学齐俊友新课程历史高考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方面同过去相比有了明显提高,而且高考试卷的灵活度越来越强,这给高中历史教学与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如何回应新课标引领下的新高考呢?毋庸置疑,这是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大课题。

首先,教师务必做好如下两大转变:其一,由“知识型”教师向“学术型”教师转变。

伴随新课标和新高考大量地引用学术界前沿研究成果,中学历史教师在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之余还应及时了解学术动态并适当地开展教研活动,使自己由“知识型”教师向“学术型”教师转变。

具体方法途径有:适当地订阅相关中学历史教学刊物、广泛阅读学术性较强的相关专著、登陆学术性较强的相关网站、聆听名家讲座,领略史家风范等等其二,由单一的旧革命史观向多元的新史观转变。

与传统不同:在新课标引领下的新高考彰显了时下学界比较认可的四种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通过广泛阅读一些史学经典理论著作,使自己对新史学观念有相当程度地了解和认知,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所引发的史学观念的巨大变化,适应新高考。

其次,教师务必做好三方面具体工作:(一)、根据课标要求利用好教材、考纲首先必须用好新课程历史教材,这里所说的用好教材就是要根据每年的《考试说明》所确定的每一个纲目,在依据新课程历史教材进行教学与复习时,不能象旧课程一样逐个展开,一一覆盖。

所谓用好历史新课程教材,就是把握好新教材当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较为重要的;哪些是属于一般过程,哪些又是属于辅助性的。

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不同档次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凡是符合新课程课标中的内容,就是教学的重点,而许多新课程的小字部分,如果是对课标要求的解析或用材料的形式来加以说明的内容,同样要进行重点分析和讲解,如必修三第《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其课标要求有“了解孔子、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024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2024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2024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____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____年将会迎来新教材、新课程和新高考的培训。

作为教育从业者,我有幸参与了这次培训,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我将这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首先,新教材的推出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新教材的内容更加贴合时代的发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新教材的培训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新课程的推行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科的融合和跨学科的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和创新。

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新课程还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新高考的改革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采用了学科综合评价的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培训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高考做好准备。

同时,新高考还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评价与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通过参与新教材、新课程和新高考的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改革对我们教师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适应时代的需求,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新教材、新课程和新高考的培训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身心健康。

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新策略

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新策略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新策略一、新高考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一)、对学校的挑战1.教室需求增加。

2.老师学科结构不稳定。

3.学校管理难度增大。

一是学生管理难度增大。

二是教学管理难度加大(二)、对学生的挑战1、要有较强的自主能力。

学生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等诸多学习行为,无论是科任老师还是班主任都很难及时监控到位。

学生如果没有自觉、自主学习的思想意识以及自控、自律的行为能力,就很难有一个好的行为惯,也难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

2、要有较强的选择能力。

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要对自身的爱好、兴趣,特长、潜力有正确且清醒的认识,还要参考专项指标学校的招生计划及专业,并自主做出判断。

要学会如何通过选科、选考来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

因为选考科目不是把考生原始考分计入高考总分,而是根据考生考试得分确定等级后按位次进行赋分,考分最高的选考学科在高考赋分中不一定能计到最高的成绩,换句话说,不同学科的相同考分通过等级赋分后其结果不一定相同。

二是选填报考志愿的变化,新高考志愿填报由“学校+专业”改为“专业+学校”。

在以“专业+学校”的志愿填报模式中,考生需要从几十个候选志愿中进行选报。

既要考虑专业,又要考虑学校,还要考虑学校所处的地域。

如此多的选择项,考验的也是学生的选择能力。

(三)、对高中老师的挑战1、需更新教学理念。

启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就是要从招录结果层面倒逼高中教学进行改革,即用新的人才选拨制度来撬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这就要求每一位学科教师立足教材,聚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课堂教学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向“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转变。

因为新高考命题有三大特点:宽、新、活。

试卷“传统难度”将被“形式难度”(试卷中出现新题型,学生不熟悉,尽管考的知识点并不难,但学生容易发懵)取代,死记硬背的题将被选择性、开放性、灵活性的题目所取代。

为了使学生适应新的考试形式和命题思路的变化,课堂教学必须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在批判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中培养能力、锤炼思维,实现从教授学生知识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变,促使教育真正回归人与人的活动。

温儒敏:改革后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走向

温儒敏:改革后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走向
4.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
5.提倡整本书阅读。
为什么要提倡整本书阅读?因为现在多数人都读不完整本书,一是没有耐心, 二是碎片化阅读的影响。所以整本书阅读首先就是“养性”,涵养性情,让学生静 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6.重视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相当一部分糟粕,只属于它过去那个时代,不可能转 化,也不可能支持当代文化生活。如传统文化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正 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及仁爱、民本、 诚信、正义、大同等观念,都是精华的部分,可以继承和转化、吸收;而愚忠、愚 孝、封闭、自私、奴性、麻木,等等,都是糟粕,应当批判和抛弃。
新教材
读书为要
“统编本”语文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用一家媒体的 报道标题来说,就是“新教材专治不读书”。读书、熏染、积累是语文 不变的法宝。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培养读书的习惯是语文最重 要的宗旨。
激发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是教语文的最重要的办法。举一反 三(精读课)运用精读学来的方法来读其它书(略读课)。老师们赤手 空拳重读课文,才使备课有温度,自己的感知。
2. 自由阅读
名著导读的主要功夫依旧在课外,课内只是激发兴趣,提供建议,或者 排除难点。所以,教师在做名著导读课程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自由”这 两个字。哪怕学生完不成任务,或者任务完成得不好,也不要扼杀他的兴趣。
具体做法 名著导读要以目标管理为主,过程管理为辅。目标管理,就是要设立名
著导读的总体任务和要求;过程管理,则是把完成任务每一步需要做的பைடு நூலகம்情 都规定好,包括“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消灭什么状态”“每天读多少页” 等。
比如《朝花夕拾》,它是鲁迅写给自己看的,是一个成年人的回忆, 是成年人很痛苦的时候靠小时候的生活(回忆)来安慰自己,并不能当 成故事来读。所以要给学生预先说明这本书理解起来有难度,告诉他你 能读最好,读不懂就查查资料,了解一些背景,想办法读完;实在理解 不了没关系,以后再说。同时也要告诉他方法——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人地协调观 培养路径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人地协调观 培养路径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人地协调观培养路径作者:高彦红史文慧石彦王小林李正源来源:《新课程》2023年第13期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对人才的选拔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材内容与课标内容的与时俱进,引发了课堂授课方式的转变,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路径提出了新的要求。

笔者选取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相关内容,以具体情境典型案例的方式,进行不同情境下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路径的探究。

一、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概述基于社会转型发展和新型人才培养需求,“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以下简称“三新”)的改革,从课程、教材及高考模式上都发生了新的改变。

高考,在选拔人才、实现学生学业梦想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高考牵动着每个莘莘学子的心。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的招生模式。

地处西北的甘肃省也在2021年实施了新高考方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采用“3+2+1”模式,即由统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和学生自主选择科目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的选拔,学生自主选择科目进行赋分制。

地理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向标,是面向一线教师深入解读教材内容以及整合、融合教材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课标”。

基于时代转型、知识生产方式转型,湘教版地理新教材站在时代的高度,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理论指导,为新高考教学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授课内容。

“三新”背景对一线地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新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如何有效解读地理新课标,深挖新教材进行整合,制订教学设计,如何使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得以落实,这些都对培养符合时代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笔者认为,在地理课程设计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人地协调观,并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获取地理信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及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目标。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与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关键点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与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关键点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与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关键点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其中,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

第一个关键点是注重基础能力培养。

新课标和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阅读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新课标和新教材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综合运用语言进行表达、阅读和创造。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二个关键点是注重情感体验。

新课标和新教材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认知。

通过有效的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对待文本中的情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个关键点是注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新高考对传统的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而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评价方式也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笔试、口试外,可以引入作品展示、实际操作、小组合作等多种评价方式,以更全面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第四个关键点是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新课标和新教材强调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承载着国家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学科。

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将语文知识融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之间的整合。

总之,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对于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重视基础能力培养、注重情感体验、多样化评价方式和跨学科融合,我们可以更好地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社会新人。

这是促进教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综上所述,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新说课标准

三新说课标准

三新说课标准
三新说课标准是指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进行新的理解和实践。

以下是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1. 新课程: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新教材:在新教材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突出重点和难点。

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3. 新高考: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考试需求和能力培养。

要求教师了解考试政策和命题特点,把握考试动态和趋势,加强对学生学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三新”说课标准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时,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新高考
三明二中谢志华
2018年6月27-30日,在陈欣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福建生物命师班的三位学员一起来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市,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生物骨干教师一起参加了由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中学生物教学》编辑部主办,育才中学协办的全国“普通高中生物学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新高考研讨会”。

本次“四新”研讨会安排紧凑有序,安排了3场专家报告和由四位老师开设了2节同课异构接力研讨示范课。

01开幕式
6月28日上午8:00,与会专家、领导和老师们在微格教室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研讨会开幕仪式。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专家和嘉宾有:课标修订组成员、教育部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曹保义校长;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峰副院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学生物教学》期刊主编李高峰教授;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总校徐蔚琦校长等。

02主题报告
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曹保义校长,曹保义校长作专题报告:《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解读》。

曹校长对新课标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详细介绍了新课标和新教材各模块的设置与安排。

就课程结构的调整而言,主要介绍了落实《课程方案》要求和三类课程及其设计意图。

并且着重介绍了新的课标中利用大概念及概念体系组织内容框架的思考,1是引导教师和学生将相关的生物学内容有结构、有联系的组织起来,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和割裂。

2是消减知识细枝末节的内容,淡化记忆背诵的内容,强调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为探究概念的形成和学生主动学习留出更多的时间,曹校长还
特别谈到了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变化,为老师们的将来围绕新课标进行新教学指明了方向。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谭永平主任作专家主题报告《科学思维与中学生物教材教学》。

谭主任首先谈到,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四个方面不是在一个维度上的分工,所以不能用切饼式的方式平面分割,线性的串联。

四个方面,都有关系,是四面体的结构,科学思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以前不够注意的方面。

关于科学思维,谭主任的报告从“科学思维是什么”开始,他认为,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重点介绍科学活动中的科学思维他认为,对科学思维标签化的理解或标签式的表扬等都是不准确的。

科学思维的核心是理性思维。

科学思维、理性思维都是人类理性精神在思维中的体现。

谭老师认为,科学思维是思维工具,并且用了丰富的案例来分析科学思维到底是如何思维的,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陈述一个完整的推理过程,第三,谭老师介绍了上前生物教学中常见的关于“思维”的问题;最后强调教师自身的思维能力与态度十分重要,才能培养出有理性、懂思维、讲道理的公民。

陕西师范大学的李高峰教授作专题报告《例谈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生物学教学策略》。

李教授将中的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结合17个生物学字词的读音为例,与初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相结合,以文理兼容中的人文精神为切入点。

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顶层设计。

第二,李教授重点谈了概念教学,介绍了概念图的绘制方法,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不同,以及一些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第三,李教授还专门介绍了STEAM教育。

李教授的讲座特别注重与老师们的互动,如教学中两点阈的内涵定义,通过操作定义建立,如用绳编法的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感受盲点等过程,与老师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将讲座气氛一次次推向了高潮。

03研讨课
本次研讨会,别开生面地安排二节同课异构接力课。

由深圳和广州两地各两位名师合作完成,主题是“假说-演绎法”。

接力课是指两位老师每人半节,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一整节授课的形式。

这种上课方式非常新颖,对授课教师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而对于听评课教师也将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授课教师由广州执信中学科研主任万妍、广东广雅中学教导处副主任苏科庚、深圳中学生物教研组长刘越、育才中学教科室副主任徐鹍等四位名师担任。

两组名师各显神通,话剧情景、生活体验、科学分析、得分策略多管齐下,
学生们目不转睛全程投入,讨论的高潮一浪接一浪。

课后,四位老师与老师们互动交流,回答参会老师提出的问题,精彩的回答伴随着热烈的掌声,一次次回响在微格教室。

展示课后,多位专家和名师对两节课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宝贵的完善建议。

评课后,授课的4位名师与部分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探讨。

04参观互动
最后,与会老师们一起参观了育才中学,了解育才中学的发展历程。

《中学生物教学》专栏主编夏献平老师结合杂志互动平台栏目做了《生物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和人文性》的专题讲座。

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紧密结合新课标,参与编写课标的曹校长的课标解读让我们对课程结构和内容框架有了深入了解;人教设参与教材编写的谭永平主任阐释了核心素养之科学思维;李高峰老师介绍了要实现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别开生面的同课异构接力课,“假说演绎”,让我们对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有了直观的认识,也领略到了名师的教学艺术。

也让老师们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地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

既开阔了视野,又对“四新"有了更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受益匪浅。

感谢
各位专家的专业引领,感谢四位名师接力课堂的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