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魁夷《岁暮》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人市井深邃意境
——东山魁夷画作《岁暮》赏析
多年前,偶然在一本画册中第一次看到东山魁夷的作品,被他那唯美大气的风景画神韵深深打动,觉得他的画写实中有思想,尤其是诸如《绿响》、《白夜光》等风景画代表作,让我有种沉醉于梦幻的感觉,至今难忘。
后来,专门寻找关于东山的画作以及日本画的有关书籍资料去学习。
了解到,唐宋以来,日本画师曾中国画自成一派,而后从十九世纪中叶日本画“脱亚入欧”意图彻底摒弃中国画的影响而全盘西化,到二十世纪初再度回归传统,现代日本画经历了多次革新,到二十世纪初,以东山魁夷为代表的大师将西画的技法结合传统笔墨,成就了大量举世瞩目的艺术经典。
东山魁夷学习西画的用色和透视,用日本画传统的罩染平涂的技法来表现,使作品立意营造出东方绘画的那种唯美含蓄的意境之美。
正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对他的评价:“东山运用西洋画的厚涂技法改进了一味注重线条和笔法的传统日本画,在日本画的民族化和近代化之间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
一直以来,东山魁夷的风景画对我们国内的画家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这里我想独辟蹊跷,谈谈我对东山的民俗风景画《岁暮》的一点感受。
被誉为“日本风景画巨匠”的东山魁夷一直对充满着日本传统之美的京都风景情有独钟,酝酿多年,在55岁时(1963年),他停止对山水海洋的关注,开始了新的挑战——深入京都的每一个角落,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创作了54幅关于市井生活的作品,其中最为世人瞩目的代表作是《岁暮》。
这幅以蓝色渲染的画作,描绘出新年前夜的雪景,静穆灰暗的苍穹下,漫天雪舞,给鳞次栉比的屋脊戴上白色雪冠。
这些屋脊呈现为大大小小的规整的几何形体有序无序的由远及近的铺排着。
画面中好似漫不经心的描绘的几个窗口露出隐约的灯光传达一点点生活的气息。
虽然是市井风俗画,但是东山的这幅《岁暮》中没有出现人物,仅凭隐约微现的三两处亮灯的窗户就已经把辞旧迎新的岁末气氛表现出来了。
对于画面中涉及到的京都人民的生活,就交给观众去揣摩,这就与中国画的意境美有异曲同工之妙。
绘画中整体呈现的蓝色主调,充满神秘,日本评论界还为此用电脑专事评测了这幅作品中蓝色的运用比例,了解这种神秘感的来源。
东山的这幅画在展出后,日本媒体采访了观众,请他们谈感想。
正如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岁暮》对观众的感动相同,但感想各异。
有人联想到自己的童年,有人被作品唤醒了思乡之情,也有人仅仅从画面中获得“安定平静”的感觉。
而我的感想是这样的。
无人风景的市井画,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命题,是东山对自然的感慨。
我从画面中看到人间正在上演的一幕幕悲喜剧,和无声无息下着的一场大雪形成鲜明的对比。
每个屋脊下,每扇窗户内,那些悲欢离合的人生,多彩多姿的生活,对于宇宙苍穹来说,轻如飘零的雪花,落下无声,融化无迹。
所谓风云际会,荣华富贵,所谓天长地久,永垂不朽,不过是凡人的一厢情愿。
东山描绘的岁月交替,回避了人类载歌载舞,鞭炮齐鸣的欢庆,用冷静忧郁的蓝来感慨时间如流水,逝者如斯夫。
我试图从东山魁夷的文字中找到支持我的答案。
东山在自己的散文中提到:“我的胸中深藏着黑暗和痛苦,但我没有把苦恼向别人公开表白过。
然而,有着黑暗和苦恼的人,同时也是祈求灵魂的净福和平安的人。
我的作品中所表现的静谧和纯朴的风格,抑或正说明我缺乏这些,才如此希望,如此进行切实的祈祷的”。
绘画是纯粹空间的艺术,但是好的作品能让人从画面看出超越时空的思想。
东山魁夷的充满主观思想的绘画语言,与中国画“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学说一脉相承,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东山魁夷的作品立意继承日本绘画传统表述的来自于禅宗的思想,即通过作品表象来达到让观者“顿悟本心”的目的。
他结合中西的写实画风,摒弃了了源自中国文人画风的“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传统,没有题跋,达到禅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为了了解东山魁夷创作《岁暮》的背景故事,我还看了电影公司拍摄的关于的他的多部纪录片。
电影中那些东山魁夷的创作镜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但见他不紧不慢的运笔中,表情充满虔诚,仿佛是高僧的参禅修行,忘我的境界让人肃然起敬。
联想到我曾见过的某些国内的大师,出入华堂,玩弄笔墨,在满堂拥挤的拜访者中,志得意满,花鸟风景,一挥而就,生产了把高价“墨宝”,丢弃的却是业界良心。
一个民族会产生多少大师,不在于她的幅员是否辽阔,人口是否众多,历史是否悠久。
真诚希望中国画家能从日本画中学来有用的东西,“迈步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