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菌素油膏与10%草甘膦水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维菌素油膏价格高于精粉,玉米淀粉发酵精制提炼出精粉,剩下的是油膏。
虽然油膏属于无登记证产品,但油膏加工、复配的制剂效果较精粉要好,因油膏内含有异构体,也具有杀虫效果,并且油膏含有溶剂,再加工时无需另外添加溶剂,也降低了成本。
据企业放映,2011年阿维菌素原药市场行情低迷,油膏出厂价为50万元/吨,而精粉一般仅为42万元/吨,不少企业生产油膏产量呈上涨趋势。
使用油膏代替精粉有两个好处:一方面,油膏杀虫效果优于精粉;另一方面,由于油膏中本身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在调配乳油制剂时,生产成本远远低于用精粉来调配使用。
以1.8%阿维菌素乳油为例,若用精粉来调配,溶剂的使用量将比用油膏来调配所使用的溶剂量多出近300公斤,若溶剂按0.8-1万元/吨算,使用精粉调配出的1.8%乳油制剂成本至少比油膏调配的高2400元/吨。
若生产高含量阿维菌素制剂,使用质量更好的溶剂,这一成本还会大幅度增加。
也就是说,使用油膏来调配制剂至少节省了2400元/吨的成本。
可见,使用油膏代替精粉的最大好处是摊薄了阿维菌素产品的生产成本,这也是生产企业普遍使用油膏代替精粉来调配乳油的主要原因。
禁用影响大
尽管阿维菌素油膏有如此贡献,不过仍有部分业内人士对其安全、环保性提出质疑,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阿维菌素油膏是国内特有的,出口到国外的原药均是阿维菌素精粉。
这不禁让人想起草甘膦母液,当时也正是因为母液生产成本低,加之其除草效果显著,所以10%草甘膦水剂在国内广为使用。
但出于对环境的保护,国家最终在2009年出台了1158号公告,禁止10%草甘膦水剂的销售和使用,同时要求生产企业对废液进行转化处理,不得使用废液配制制剂。
如今,油膏替代精粉遭调查,被封存入库,那么,油膏是否会步草甘膦母液的后尘,面临被禁用的可能?
原粉与油膏的区别,原粉主要由B1a组成,而油膏则为发酵母液浓缩而成,有的还加了助剂如粘稠剂等,二者在应用上的结果会略有不同,这是因为生物源农药里有一个活性协同作用的现象,也即多个组分共同作用时能够互相协同,提高农药活性,而分离开的单一组分则由于没有其他组分参与,其农药活性会相对降低,甚至完全没有活性,这种事情在生物源农药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很是令人头痛。
有的厂家的油膏是用提纯原粉后的母液做的,里面杂质比较多,但因为粘度高,农民误认为含量高,虽然耐雨水冲刷,但的确乳化成问题,建议厂家加大乳化剂用量,农民在使用时要用二次稀释法,低温时可用温水稀释,或添加中性洗衣粉、渗透剂等。
般来说油膏里面原药含量越高则质量越好,但原发酵母液的原药浓度本来是有个最高值的,有的厂家为了让客户觉得其油膏原药质量好,就会加入原粉以提高含量,有的还加增稠剂,搞得加工时很麻烦。
应谴责这种随意加入原粉的行径。
同时也提醒各位在进油膏时多加注意。
通俗点讲,在油膏里他8个组分全都有,而原粉里则只有一至二个主分(主要的),因此不论杀虫谱还是单个杀虫能力来讲,原粉不如油膏。
10%草甘膦水剂:
一:10%的草甘膦水剂将退出我国市场
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第1158号公告,对于已取得农药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和已批准登记的草甘膦水剂,其有效成分含量低于30%的,不再保留其登记证,应当在2009年12月31日前进行有效成分含量变更。
这也就是说,在2010年,10%的草甘膦水剂将退出我国市场。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认为,国家取消10%草甘膦的使用主要是考虑到环保问题。
因为就性价比来说,10%的草甘膦水剂对农民更实惠一些,据相关资料显示,41%水剂的草甘膦成分只有10%水剂的3倍左右,在价格上两者也有五六倍的差距,但实际效果却只比10%的草甘膦水剂高出1倍多而已。
而10%草甘膦水剂不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在使用后对环境都能产生严重的污染。
首先,在生产方面,草甘膦生产的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废水。
据测算,每生产1吨草甘膦原药就会产生1吨以上难以处理的废水,而该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含盐量高、难降解化合物含量高、污染物成份复杂、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带来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而企业在生产10%草甘膦水剂的时候,只要往废水中加入草甘膦原粉就可以了。
其次,由于用于调制10%的草甘膦水剂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钠盐和甲醛等不易降解的杂质,因此,在制成的10%草甘膦水剂中自然也含有大量的氯化铵、无机盐、芳烃类有机物等难降解的物质,甚至还有重金属催化剂等有毒有害物质。
在使用后不仅对生态环境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据中国农业大学秦治中教授对“施用10%草甘膦水剂对土壤盐碱化的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施用10%草甘膦水剂后,土壤的电导率、钠碱化度、钠吸附比、总碱度、pH值都有明显升高的趋势。
而且低含量草甘膦水剂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盐施用到土壤中后,长期使用重金属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盐分不断积累,造成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板结,并导致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土壤肥力下降及有害物质富集,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引起作物要根系生长发育不良或大量死根,降低产量和品质。
最终造成耕地退化,水土流失等。
因此,从长远看,取消10%草甘膦水剂的使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十分有利。
二:10%草甘膦产品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草甘膦产品是世界第一大除草剂产品,是近年来应用最广、产量最大、年销售额最大的农药品种。
在我国一直存在10%低含量草甘膦产品和30%以上的高含量产品。
根据2009年农业部、工信部第1158号公告,低于30%的草甘膦水剂(主要是10%草甘膦水剂),从2012年起将禁止在市场上流通。
目前,我国的草甘膦生产企业大多采用甘氨酸法工艺,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草甘膦稀母液。
有数据显示,生产1吨草甘膦原药约产生4~6吨的草甘膦母液。
对于这些母液,国外企业大都采用浓缩后深埋的处理方法,我国则将草甘膦稀母液浓缩后配制10%草甘膦水剂。
甘氨酸法草甘膦母液浓缩后配制的10%草甘膦水剂,含有大量的氯化钠,长期使用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同时甘氨酸法采用的是“一锅煮”的生产工艺,未反应完全的原料、中间体、杂质等累积在草甘膦母液中,因此母液浓缩后配制的10%草甘膦水剂中含有甘氨酸、氨甲基磷酸、亚磷酸钠、增甘磷以及重金属杂质和副产物,长期使用,也会对环境带来影响。
第1158号公告公布以来,我国一大批草甘膦生产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废料处理技术,分别推出30%草甘膦水剂及以上高含量制剂,主动响应政策变化,提高环保标准,体现了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但仍有一些企业偷偷用废渣母液违规配置所谓“高含量制剂”,企图蒙蔽监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样的“高含量”产品虽然短期内价格低廉,但是其施药后对土地具有同样的破坏作用,污染环境,降低土壤的生产能力,从长远的角度上,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
因此,在抵制使用母液配置草甘膦水剂的工作中,除了政府要加强监管、企业加强自律外,经销商、农民朋友也应该擦亮眼睛,谨慎选择好的产品。
下图是一个简单直观的30%草甘膦产品质量的判定方法。
希望大家共同携手,莫让10%草甘膦产品改换门面卷土重来。
三:低价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或是铵盐冒充?□南方农村报记者董玉最近,不少农药经销商向南方农村报记者反映,目前市场上有部分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以极低的价格进行批发和零售,如果一次性购买的数量较大的话,规格为5L的零售价仅为90多元。
“我们的拿货价都要在130元左右(5L装),他们零售价甚至比拿货价还要低30元。
”江门恩平一经销商说。
按此零售价推算,这些草甘膦产品的生产成本在10000元/吨左右。
在行业人士看来,合格的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不可能这么便宜,不少人猜测,这些产品极有可能是成本较低的铵盐水剂冒充。
铵盐成本低于异丙胺相关文献介绍,由于草甘膦酸溶解度很低,实际应用中通常是将草甘
膦酸配制成水溶性较好的盐类。
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是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因其水溶性与除草效果都很好。
而在国内,10%草甘膦水剂退市之后,生产企业开发了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33%草甘膦铵盐水剂,两种产品的草甘膦含量均为30%,是符合1158号公告要求的最低含量的草甘膦品种,也被认为是占据市场主流的品种。
不过两者的生产成本有显著差异。
据了解,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中的异丙胺价格在11000元/吨,每吨含10%左右的异丙胺盐,算下来每吨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中异丙胺的成本在1100-1200元左右。
33%铵盐水剂中的铵盐主要是由氨水调配,成本在300元左右。
因此每吨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的生产成本,至少要比33%草甘膦铵盐水剂高900元左右。
有业内人士指出,以目前95%草甘膦原药的成交价25000元/吨来计算,生产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的成本至少在13000元/吨以上。
即使除去助剂,生产成本也要12000元/吨。
“现在市面上不少产品,规格为5L的零售价仅为90元,照此推算生产成本仅为10000元/吨左右,合格的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不会这么便宜,极有可能是铵盐冒充。
” 新安化工集团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收集了市场上一部分售价便宜的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这些产品中的异丙胺盐含量为零。
他指出,现行《草甘膦水剂国家标准GB_20684-2006》只检测草甘膦酸的有效含量,却不检测异丙胺盐,因此即使某些商家以铵盐来冒充,也无法检测出来。
中国农药工业网在《草甘膦2012年3月综合分析报告》中也曾明确指出,由于现在只检测草甘膦含量,而异丙胺盐的价格比铵盐的价格要高,所以有部分厂家利用这一漏洞,打着“41%草甘膦异丙胺盐”的标签卖草甘膦铵盐,名不副实。
生产厂家呼吁修订国标虽然成本差异明显,但两种产品除草效果的区别并不大。
青岛海利尔集团产品经理鲍建魁指出,与铵盐相比,异丙胺盐的活性更高,吸收性能好。
在低温条件下铵盐很难吸收,异丙胺盐的吸收却很正常。
但在良好温度条件下,两者的效果相当。
上述新安化工员工也表示,由于现在农民一般都是超量使用草甘膦,从使用效果上来看,两者很难辨别。
事实上,在现今的各种草甘膦产品中,铵盐水剂的成本最接近已被禁用的10%草甘膦水剂,性价比也最高。
厂家为何非要将铵盐冠上异丙胺盐的标签呢?业内人士分析,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首先,最早进入国内的高含量草甘膦产品“农达”就是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加上异丙胺盐活性高,在推广阶段更容易受到农民信赖;其次,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的生产成本较33%铵盐水剂高,如果以铵盐来进行登记和推广,价格自然不高,而如果以同样的生产成本来进行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的登记,再以较低的价格来推广产品,就很容易打开市场;另外农民目前对两种产品并不太了解,误以为41%的草甘膦含量高,同等价格下一般选择41%异丙胺盐水剂。
按照相关规定,草甘膦产品标签中应当标明草甘膦含量,但很多商家为了模糊含量,只在标签上标称:“草甘膦异丙胺盐含量:41%”。
尽管在使用效果上,以铵盐代替异丙胺盐尚未有何危害,但不少厂家认为,这一做法对行业的影响却很严重:以铵盐来冒充异丙胺盐,本身属于造假行为,同时两者价格不一,不仅扰乱了草甘膦市场,还为其他的不法行为埋下了伏笔。
比如如果零售价格较低,有些企业为了节约处理草甘膦废液的环保成本,将废液浓缩添加进高含量草甘膦中,拉低产品价格,以次充好;有些企业通过添加隐性成分保证所谓的效果、助剂使用不规范等。
对此,不少厂家呼吁要尽快对草甘膦国家标准进行修订。
有行业论坛对此也进行了调查,其中90.91%的投票者表示支持。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针对目前的市场乱相,应尽快制定相关检测办法,有关执法部门也要坚决对草甘膦异丙胺盐含量不达标的产品予以查扣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