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课件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 ①以屈求伸,博取好感。
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②亡郑利晋,动摇秦君,晓之以害,使之惊醒。
‖ 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 ③(对比)存郑利秦,以利相诱
‖ 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
而有益于君
词类活用
6与郑人盟
名→动,结为同盟
7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状,在早晨 名→状,在晚上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名→状,向东
名→意动,以……为边境
9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名→使动,使…减少;使…受益
10烛之武退秦师
动→使动,使……退却
文言虚词——以
1以其无礼于晋
(连)因为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介)用
一.善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绝妙的行文辞令
三.波澜起伏的情节
郑伯形象分析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绵 郑伯的“软” 招 ——承认错误,态度
诚恳
里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藏
针
郑伯的“硬”招——前后是转折 关系,重在“不利”
烛之武退秦师的一段说辞为什 么能打动秦穆公使之退兵?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
烛之武应召进见郑君,却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 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在郑伯入情入理的劝说下, 烛之武终于顾全大局,勇担重任,这是二抑二扬。
文章结尾写子犯建议晋文公击秦,可是晋文公一 番“不仁、不知、不武”的理性分析和清醒判断果断地 拒绝了子犯的建议,并最终撤军。这是三抑三扬。
思考探究: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 利往。”烛之武说退秦师在于剖析利害,郑伯 赔罪也不忘言及利害。你认为“利”是否是烛 之武出使,秦穆公退兵的决定因素?
晋文公退兵有三个理由,哪一个是决定因 素?请结合自己的认识谈一谈。
请以“代秦臣某进谏秦伯从晋围郑书”为 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参照必修三的主父偃《谏 伐匈奴书》的写法。
知识回顾: 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
如《 春秋 》《 左传 》《资治通鉴》等。 国别体: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
如《 国语 》《 战国策》等 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如《 史记 》《汉书》《后汉书》等。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 )。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
烛之武退秦师
《 左传》
第一课时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了解《左传》,积累文学常识。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 一部叙事详细的 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 史官 左丘明 所作。它与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 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 》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 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 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
文章的叙事脉络
第1段:秦晋围郑 第2段:临危受命 第3段:劝退秦师 第4段:晋师撤离
第三课时
1、通过对话,深入体会《左传》在刻画人物 形象的特点。
2、通过诵读,抓住文中关键词语,领悟烛之 武高妙的劝说艺术,感悟《左传》语言的 魅力。
3、学习生存的智慧。
春秋时期形势简图
郑国地处中原:北临晋 国,南接楚地,西通周 王,东邻群雄。齐楚秦 晋争霸,郑国首当其冲。
请用成语概括文中所说郑国面临的形势
从军事力量上看:郑国是寡不敌众,大敌当 前,兵临城下
从情势上看:郑国是危在旦夕,计无所出 从地理上看,秦偏西,郑偏东,中间是晋。
郑国处于腹背受敌,,进退失据的状况,
郑国的危机迫在眉睫。
朱自清先生说:“《左传》不但是史学的 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左烛传之》武的退艺秦术师特》 点的,艺主 术要特体点现,在主:要体现在: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而① :表修饰
既:已经
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而② :连词,表顺承
以:介词,拿
宾语前置句
越国以①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 郑以②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以①②:目的连词,用来 鄙:意动,把….当做边界 远:形容词做名词,远方的土地
焉:疑问代词,什么
用:介词,因为 亡:使动,使….灭亡
兼词,“于此” 疑问代词,“哪里”
4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什么”
特殊句式
1以 其 无 礼[于 晋]
状语 2佚 之 狐 言[于 郑 伯
后置
] 3若 亡 郑 而 有 益[于 君]
宾语 前置
4何﹏﹏厌 ×之 有?
5焉用亡郑以陪邻
句式——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 2邻之厚,君之薄也。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 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②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③。
辞:推辞 之①:取独,不译 已通矣 是:代词,这 之②:的,助词 然:但是 许:答应 之③ :代词,这件事
省略主语。 烛之武
省略主语“烛之武”
夜缒而①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
亡矣。若亡郑而②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夜:在夜间,名词做状语
省略宾语“之”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 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 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著名的散文作品。
《左传》不但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创造性,而且对 后世的历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著《史记》就继承了《左传》的优良传统。历 代的散文家都重视学习《左传》叙事和议论的笔法, 并以它为楷模。可以说,《左传》是我国历史散文的 开山之作。
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有何作用? 未见其人,先知其才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许之
久不得志 深明大义
夜缒而出,见秦伯 临危受命,知难而上,义无反顾 ,有胆有识 “无畏”与“爱国”
波澜起伏——三抑三扬的情节美
开篇写秦晋联合,直逼郑都,第二自然段写佚之
狐关键时刻荐举烛之武出使秦军,“国危矣!若使烛之 武见秦君,师必退。” 这是一抑一扬。
4邻之厚,君之薄也 5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君之所知也
(助)取独 (助)取独 (助)的
共16处, 未总结5 处均为 “代词, 他/它”
7夫晋,何厌之有?
(助)提宾标志
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的
9因人之力而敝之 (助)的 (代)他(指秦穆公)
文言虚词——焉
1然亡郑,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之:取独,不译
判断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 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 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省略主语“晋君”
以为:省略“之”,代“郑”;以:介词,把
东道主:古今异义,东方道路的主人
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
之:取独
共:通“供”,供给
尝:曾经
为:给予
赐:恩惠
(代)自己的
5吾其还也
(副词)表希望,“还是”
文言虚词——而
1今急而求子 2夜缒而出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朝济而夕设版焉 5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表顺承 (连)表修饰 (连)表顺承 (连)表顺承 (连)表转折,“却”
文言虚词——之
1公从之
(代)他(指佚之狐)百度文库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取独
3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助)的
春秋时期形势简图
郑国地处中原:北临晋 国,南接楚地,西通周 王,东邻群雄。齐楚秦 晋争霸,郑国首当其冲。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事实上都是为自己 称霸诸侯而扩大势力。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 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以:连词,因为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其:代词,它,指代郑国
于:引出对象,对,向
3越国以鄙远
(连)表目的,“来”
4焉用亡郑以陪邻
(连)表目的,“来”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把
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连)表目的,“来”
7以乱易整,不武
(介)用
文言虚词——其
1以其无礼于晋
(代)它(指郑国)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那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他(指行李)
4失其所与,不知
微:如果没有 夫人:那个人,古今异义 之①②:的,助词 因:依靠 敝:损害 与:动词,结交,亲附 “所与”:结交的人 以:介词,用 易:代替 其:语气副词,表商量,还是 去:离开
第二课时
1.掌握相关的虚词、实词及重点语 句的翻译 。
2.归纳文章的知识点。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语气词
焉:哪里,疑问代词 之②:代词,它。指代土地
以:目的连词,用来
利:使动,使﹍得到好处
唯:句首语气词,表希望
图:考虑
之③:代词,这件事。指代阙秦以利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 孙戍之,乃还。
说通悦,高兴 盟:名词做动词,结盟 之:代词,它,指代郑国 乃:于是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①力不及此。 因人之②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 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判断句
朝,夕:名词做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济:渡河
焉:兼词,于此
之:助词,的
而:连词,表顺承
夫晋,何厌之①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
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②?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③。”
厌:满足 之①: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宾语前置句
封:使动,使﹍成为边界
东:名词做状语,向东
肆:延伸,扩张 阙:使动用法,使…减少,侵损,削减
二.剖析的层层深入:晓以
利害,引史为鉴,敲响警钟,使 秦意识到晋才是近敌和劲敌。
①围郑皆因晋国 ②秦晋分兵驻扎
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由此 三芒于.平精和妙谦的卑辞,令显骨艺气术于:曲隐折锋委婉。可见,这又体现在情节的
波澜起伏上。
烛之武形象分析
勇赴国难,不卑不亢的爱国志士。 知己知彼,精于辞令的善辩之士。
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 因此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 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 间的婚姻也称作结为“秦晋之好”。
此战的影响
烛之武说退秦师后,动摇秦晋联盟。两 年后秦攻打郑国,郑早做准备,秦无功而返。 在回师的路上,晋国对其进行了伏击,秦军 大败,秦将被俘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崤之战”。
其一是郑国曾得罪过晋国,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 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其二是公元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 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
秦晋之好
晋献公死后,晋国一度陷入内乱,晋公 子重耳流亡19年,得到秦国的帮助才得以 回国建立政权,即文中提到的晋文公。晋 文公即位后,又迎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文嬴, 这就是俗语常说的“秦晋之好”。
④(历史)晋君背信,挑拨秦晋
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
⑤(未来)晋欲无厌,敲响警钟
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不战而屈人之兵
烛之武退秦师的一段说辞为什么能打动秦穆公使之退兵?
烛之武退秦师
一.高明的迂回策略:处处
站在秦国的利益上替秦国着想, 使秦穆公乐于接受
首段即埋下伏笔:为
烛之武的巧言离间提供 了可乘之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通“智”,明智
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名→动,驻军
2夜缒而出
名→状,在夜晚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使动,使……亡
4越国以鄙远
鄙:名→意动,以……为边境 远:形→名,远地
5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亡郑 动→使动,使……亡
且:表递进,并且
贰:数量词做动词,从属二主
军:名词做动词,驻军
状语后置句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 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于:引出对象 对,向 危:危急 若:如果 师:军队 从:答应
省略主语。烛之武
辞曰:“臣之①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 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