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征辩证分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年期,对女性来说,是指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
对男性来说,是指50~60岁这一阶段。
更年期症状,易发生浑身燥热、眩晕,心悸,眼前有黑点或四肢发凉等症状,需要特别注意保养。
中医论证,每天用5-10克的药用玫瑰泡水喝,可以缓解更年期症状。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处于月经将绝未绝的自然绝经期 ,因其它原因以致卵巢功能衰退引起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 ,新陈代谢障碍 ,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
中医认为 ,更年期综合征的出现 ,是由于肾气衰退、精血不足、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所致 ,可分如下四大类型去治疗。
一、更年期心肝脾虚 :月经紊乱, 3~ 5个月才来一次、量多 ,头晕 ,心悸气短 ,少寐梦多 ,腰酸背痛 ,四肢无力 ,食少乏味 ,大便烂 ,舌红 ,苔白 ,脉缓。
治则 :滋补心脾 ,佐以益肝肾。
处方 :党参、桂圆肉各 12克 ,桑寄生 15克 ,远志 3克 ,云苓、炒枣仁、白术、女贞子、淮山、麦冬各 10克。
水煎分 3次服。
二、更年期肝肾阴虚 :月经提前 ,经量多、色鲜红 ,烦躁易怒 ,血压偏高 ,头晕耳鸣 ,手足心热 ,口苦咽干 ,饮食减少 ,大便秘结 ,小便黄赤 ,舌质淡红 ,少津 ,苔薄黄 ,脉细。
治则 :滋阴降火 ,平肝和胃。
处方 :元参、茯苓、麦冬、山楂、麦芽各 10克 ,钩藤、蒺藜、山栀子各 9克 ,磁石 30克 ,夜交藤 20克 ,龙胆草、甘草各 6克。
水煎分 3次服。
三、更年期脾肾阳虚:月经提前 ,量多、色淡 ,浮肿 ,腰膝酸痛 ,胸闷气短 ,饮食减少 ,腹胀 ,手足不温 ,大便烂 ,小便清长 ,舌质淡 ,舌体胖 ,舌边有齿印 ,苔白。
治则 :补脾肾 ,固冲任 ,佐以燥湿。
处方 :党参 15克 ,白术、云苓、扁豆、神曲、菟丝子、仙灵脾、炒山楂各 10克 ,砂仁 5克 ,陈皮 4克。
水煎分 3次服。
四、更年期心血虚:心悸怔忡 ,胆怯易惊 ,多疑多虑 ,喜怒哭笑无党 ,潮热面红 ,汗
出 ,舌质光红或舌尖起芒刺 ,苔薄腻 ,脉细弱。
治则 :养心血 ,益心气。
处方 :小麦 30克 ,太子参、生地各 12克 ,麦冬、丹参、菖蒲、柏子仁各 10克 ,五味子 4克 ,甘草 6克。
水煎分 3次服。
【辩证分型】
根据临床出现的症状可以分为以下几型:
1.肾阴不足,绝经前后烘热出汗,心烦不安,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口干便结,月经失调。
舌干红,脉细弱。
2.肾虚肝旺,绝经前后烘热出汗,急躁易怒,头痛头晕,腰酸耳鸣,口干咽燥,大便干结,或月经失调。
苔黄,舌干红少津,脉细弦。
3.肾虚肝郁,绝经前后月经紊乱,或先或后,或淋漓不净,烘热出汗,抑郁多虑,善于猜疑,经前有时乳胀,腰酸头胀。
苔薄,舌红,脉细弦。
4.肾阳衰弱,绝经前后畏寒肢冷,面色皖白,精神萎靡,腰酸膝冷,性欲淡漠,纳少。
月经量少,色淡。
苔薄,舌淡,脉沉细无力。
5.脾肾阳虚,绝经前后腰酸畏寒,面色皖白,纳少便溏,面肢肿胀,月经量少色淡。
苔薄,脉沉细弱。
6.肾阴肾阳两虚,绝经前后腰酸乏力,烘热出汗,继而畏寒肢冷,月经量中或少,淋漓不净。
苔
薄,舌尖红,脉沉细弱。
【分型治疗】
1.肾阴不足治法:补肾养阴。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
生地15克生白芍12克茯苓12克女贞子10克山茱萸9克丹皮9克泽泻10克杜仲10克潼蒺藜12克当归9克麦冬9克加减:阴虚火旺者,加知母9克、黄柏9克、龟版胶10克(烊冲)。
2.肾虚肝旺治法:益肾平肝。
方药:左归丸加减。
生地12克淮山药10克山茱萸9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丹皮9克潼蒺藜10克钩藤10克生山栀10克麦冬12克当归9克龟版胶9克(烊冲)煅龙齿12克(先煎)3.肾虚肝郁治法:益肾疏肝。
方药:一贯煎加减。
生地12克沙参15克麦冬12克当归9克枸杞子10克川??子9克广郁金10克柴胡9克八月札9克山茱萸9克佛手片9克黄芩9克煅牡蛎30克(先煎)炒白芍12克加减:多虑猜疑,抑郁不欢者,可用下方:柴胡9克、郁金9克、合欢皮9克、佛手片9克、浮小麦30克、炙甘草5克、大枣9枚、生地15克、苏梗9克、百合15克、炒白芍15克、六曲9克。
待情绪稍稳定后再服一贯煎加减方。
4.肾阳衰弱治法:温肾调冲。
方药:右归丸加减。
熟地10克淮山药10克山茱萸9克枸杞子10克杜仲12克菟丝子12克熟附片9克(先煎)仙灵脾9克巴戟天9克鹿角胶10克(烊冲)加减:月经量多者,加黄芪15克、仙鹤草30克、牛角(角思)12克;性欲淡漠者,加黄芪12克、锁阳9克,去熟附片。
5.脾肾阳虚治法:健脾温肾。
方药:补肾固冲丸。
党参12克炒白术12克菟丝子10克熟地10克枸杞子10克巴戟天9克吴茱萸6克淮山药12克砂仁3克(后下)陈皮6克加减:清晨泄泻者,加河子9克、炮姜炭9克,去熟地;月经量多者,加阿胶9克(烊冲)、煅牡蛎30克(先煎)、仙鹤草30克。
6.肾阴肾阳两虚治法:调补肾阴肾阳。
方药:二仙汤加减。
仙茅9克仙灵脾9克知母10克黄柏9克巴戟肉9克当归9克淮小麦30克炙甘草5克黄芪12克菟丝子12克枸杞子12克加减:经血淋漓不净者,加生蒲黄10克(包煎)、煅牡蛎30克(先煎)、侧柏叶9克。
闭经并发症
子宫性闭经:由于子宫内膜对激素不起反应或反应低下而引起。
多见于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损伤(如刮宫后子宫内股不再生)、子宫内膜粘连及发育不良等。
这种病人即使通过人工的激素调节(人工周期),子宫内膜也不会脱落出血。
卵巢性闭经:主要由卵巢疾病所引起。
由于雌激素水平过低,不能促使子宫内膜生长,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卵巢早衰、无反应卵巢等。
这些人体内雌激素水平低而促性腺激素却正常或偏高,可应用人工周期治疗。
垂体性闭经:闭经与垂体功能不足有关,可见于颅脑损伤、席汉氏综合征、颅脑部放射治疗后等。
下丘脑性闭经:问题出在下丘脑,可以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如炎症、肿瘤、缺血等造成的,也可以是精神因素、环境改变、全身疾病、营养不良及药物影响造成的。
编辑本段验方
【辨证】肝郁气滞,胃失和降,经脉闭阻。
【治法】舒肝和胃,活血通经。
【方名】舒肝活血通经汤。
【组成】炙香附10克,吴萸连6克,姜川朴6克,紫丹参15克,川楝肉10克,炙元胡6克,桃仁6克,枳实6克,当归12克,丹皮10克,半夏10克,赤白芍各6克,焦三仙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剂,日服3次。
【出处】瞿文楼方。
(二)【辨证】气血两虚。
【治法】调补气血,健脾益肾。
【方名】加减八珍汤。
【组成】党参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当归9克,桂枝9克,川芎9克,熟地15克,鸡血藤15克,制附块6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朱南荪方。
(三)【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利气调经。
【方名】四物逍遥汤。
【组成】柴胡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香附9克,延胡索9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青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南荪方。
(四)【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理气。
【方名】活血汤。
【组成】桃仁9克,红花9克,归尾9克,泽兰9克,白芍9克,香附9克,陈皮9克,牛膝9克,益母草12克,丹参30克,柴胡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孙一民方。
(五)【辨证】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通络。
【方名】尖花汤。
【组成】两头尖10克,凌霄花6克,茜草根6克,茺蔚子6克,延胡索6克,酒当归6克,酒川芎15克,酒丹参15克,艾叶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今墨方。
(六)【辨证】血虚肾亏。
【治法】养血益阴,补肾填精。
【方名】四二五合方。
【组成】当归9克,川芎3克,白芍9克,熟地12克,覆盆子9克,菟丝子9克,五味子9克,车前子9克,牛膝12克,枸杞子15克,仙茅9克,仙灵脾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奉五妇科经验》。
(七)【辨证】肝肾精枯,气血亏甚。
【治法】气血双补,兼滋肝肾。
【方名】益气补冲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神12克,当归9克,熟地12克,黄芪9克,枸杞子9克,菟丝子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妇科治疗学》。
(八)【辨证】气血虚弱,心脾郁结。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兼清肝热。
【方名】加味归脾汤。
【组成】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炙黄芪3克,龙眼肉3克,远志3克,炒酸枣仁3克,木香1.5克,炙甘草0.9克,人参3克,柴胡2克,山栀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经如何选用中成药
闭经,是指育龄妇女连续3个月以上的病理性月经不来。
对此,可根据病因及其临床表现选用中成药治疗。
▲月经逐渐后延,量少,血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面色萎黄或苍白,头目眩晕,神疲肢倦,时有头痛、心悸失眠,舌淡,脉弱等,应选用益气补血调经的中成药,如八珍益母丸、补血宁神片、血速升冲剂、当归红枣冲剂、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妇科再造丸、八宝坤顺丸等。
其中八珍益母丸药性平和,补而不腻,可以常服。
八宝坤顺丸具有补养气血又兼疏肝调经之效,对血虚气滞所致闭经更为适宜。
血速升冲剂由黄芪、当归、淫羊藿、阿胶组成,具有养血活血,益气扶正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血亏损所致闭经。
▲月经数月不来,精神抑郁不乐,烦躁易怒,两胁胀闷,少腹胀痛或拒按,脉沉弦而涩,宜选用理气活血化瘀的中成药。
如活血调经丸、妇女痛经丸、失笑散、血府逐瘀丸,活血理气,化瘀调经,可常服。
调经姊妹丸、通经甘露丸、调经化瘀丸、妇科通经丸,偏于破血行气通经;调经至宝丸、妇科回生丹破气攻瘀兼以消?痛,不可多服、久服。
血瘀兼气血虚弱者可用妇女通经丸、妇珍片、慈航丸;而舒肝保坤丸、调经活血片对血瘀兼肝郁血虚者尤为适宜。
▲月经数月不行,小腹冷痛,得温则舒,肢冷畏寒,大便溏泄,白带量多,苔白,脉沉紧或沉迟,可选用温散寒湿,通经活血的中成药。
如艾附暖宫丸、暖宫孕子丸及十二温经丸等散寒温经又兼补益气血。
▲年过18周岁未行经,或月经错后、量少逐渐至闭经,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
淡红,苔少,脉沉弱或细涩,应选用具有滋补肝肾,养血调经的中成药。
常见品种有蛤蚧补肾丸、坤灵丸、女宝、天喜调经丸等。
此外,若月经渐少,数月不行,形体肥胖,胸闷脘胀,或头晕嗜睡,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舌质胖,苔白腻,脉滑,可选用平胃散(丸)或五积丸等中成药。
补充天然雌激素治疗闭经推迟绝经西医医认为闭经的主要原因是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所致,中医讲为肾虚、精血不足、妇女虚寒等。
归根结底,就是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
西医治疗一般采用人工周期调理月经,用黄体酮等药物。
但黄体酮本身带有副作用,长期应用甚至会可引起子宫内膜废用性萎缩。
对于普遍性质的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闭经。
可以服用鹿胎产品进行调理。
如鹿胎膏、鹿胎胶囊、葛根异黄酮胶囊等。
鹿胎可以补充天然雌激素,调理内分泌,补血调经。
葛根中的雌激素含量很丰富,并且分子结构与人体的十分相似,易于吸收。
并且相比西医激素疗法更安全、更彻底。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也可在饮食上下功夫:
1.宜食清淡。
但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族的食物,宜多吃瘦肉、猪心、鱼类、蛋类、乳类、豆类制品及粗粮如小米、玉米、麦片等。
2.宜多食宁心安神食物,以改善神经衰弱综合症状。
如鲜枣、百合、核桃、莲子、桂圆、酸枣仁、桑葚子等。
3.宜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以减少神经症状。
如菠菜、油菜、芹菜、西红柿、胡萝卜、甘蓝、黑木耳、蘑菇、香菇、梨、苹果等。
4.宜食用植物油,防止血清胆固醇过高,预防心血管疾病。
如豆油、玉米油、调和油、花生油等。
5.宜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防止骨质疏松。
如猪排骨、牛奶、蛋、虾皮、海带、发菜、豆类、银耳、木耳、黄花菜、苋菜等。
6.忌食动物肥肉、蛋黄、内脏及高糖食品;
7.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葱、蒜、辣椒、胡椒;不喝酒、咖啡、可可、浓茶等。
中医治疗五大类妇科病
TOP1:月经病
定义: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血量、血色、经质等某一方面超过正常范围所出现的症候,表现为月经提前、月经延迟、月经不准、月经过多或过少等。
西医治疗月经不调。
如果症状严重,单纯止血效果不佳时,一般选择激素疗法,做人工周期或激素替代来缓解或改善症状。
目前来说,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相关妇科疾病,有些女性不能接受,因为惧怕性激素用多了,人会发胖,另外还有长斑的可能等等。
而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往往先采用周期疗法,减少出血量,再调节卵巢的功能,根据女性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气血阴阳情况来调节,如果能够坚持,用中医治疗效果更好。
症状一:月经提前:中医认为,月经提前多数就是血热的表现。
不过血热有虚实之分,另外,还有肝郁以及气虚等原因导致。
常见分型治疗
实热型:症见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而稠,伴心烦,口干,面红,尿黄,便干,舌质红,舌苔黄。
治疗选用止血片。
实热治疗上可以以芩连四物汤加减:当归15g川芎10g赤勺12g丹皮12g生地12g黄连10g 黄芩12g桃仁10g红花10g延胡索20g木香10g香附子10g枳壳12g益母草10g甘草8g.患者每月经期之前7天开始服用中药5剂,每天一剂,三个月以为一疗程。
虚热型:症见经行提前,量少色红,质稠,伴手足心热,两颧骨潮红,舌红苔少。
治疗可选用知柏地黄丸。
还可制作两地白芍茶,即用生地12克,地骨皮10克,白芍12克,元参10克,麦冬10克,阿胶珠15克,旱莲草10克。
将上药水煎2次,取汁混匀,代茶饮用,早晚分服。
每日1剂。
肝郁化热型:症见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红或紫,或夹有瘀块,伴乳房、胸胁、小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舌苔薄黄。
治疗用加味逍遥丸。
气虚型:症见经行提前,量多色淡,质清稀,伴神疲乏力,心慌气短,食少,大便稀软,舌淡,苔薄。
治疗宜选用人参归脾丸。
症状二:月经延迟:也叫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常见分型治疗:
血瘀型:经量过少或有血块,经血颜色紫或暗黑,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疼痛稍微减轻,严重者甚至不孕,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治疗时宜活血化瘀:取益母草15克,鸡蛋1个。
加水同煮。
熟鸡蛋去壳,吃蛋饮汤。
治月经延后或痛经。
宫寒型:这种体质常发生于爱吃冰冷食物的女性。
经量较少或颜色较暗,有些在月经来前或来潮时小腹冷痛,剧烈时甚至脸色发青,四肢冰冷,热敷则疼痛可稍微减轻。
诊察时,常可发现舌质颜色较淡,舌苔白,脉沈紧。
治宜温经散寒,并应忌吃生冷的食品。
用生姜15克,艾叶10克。
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鸡蛋1个去壳搅拌,放入汤内煮熟服食,每日1——2次(艾叶用量不宜太多,每次60克即可,若食用太多会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气血虚弱型:月经后错,量少、色淡、质稀,头晕心慌,倦怠乏力,纳呆,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应该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党参、炙黄芪、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当归各15克,川芎10克,陈皮6克。
推荐:月经不调,也可简单按摩缓解
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心放在下腹部或者肚脐下,适当用力按顺时针、逆时针作环形摩动1~3分钟,以皮肤发热为佳。
还可以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将拇指腹放在关元穴,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或者将一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腹放在同侧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双下肢交替进行。
附:痛经最常见,通法有3种:
寒证痛经用温通法
这种痛多是因为月经前后、经期或产后感受寒邪(淋雨涉水,或贪吃寒凉生冷食物,或居住环境潮湿寒冷)引起。
表现为月经前或经期下腹冷痛,遇冷加重,遇热减轻,按压局部则疼痛加重,月经血色暗而有血块。
此类痛经生活调理非常重要:平时注意保暖,随气候变化加减衣物,避免受凉、淋雨,少吃生冷、冰冻食物,少喝冷水。
经期则更应多加注意。
食疗对此类痛经往往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可采用红糖60克,红枣10枚,生姜6克,加入适量水煎服。
经前每天一次,连服3~5天;或使用于姜、艾叶各10克,苡仁30克,先煎煮干姜、艾叶取汁备用,再将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加入前述的干姜、艾叶药汁一起煮熟。
此粥具有温经散寒、化淤、除湿、润肤的作用。
另可采用热敷疗法:小茴香12克、当归12克、吴茱萸9克、延胡12克、肉桂6克,加粗盐50克热炒后装入干净布袋中,放在下腹热敷局部,经前3~5天开始,月经结束后停止。
一般热敷3~5个周期可以缓解或消除症状。
小茴香、吴茱萸、肉桂具温经止痛的作用,延胡具行气止痛作用,当归能活血,加粗盐热炒具温经散寒、活血通经的效果。
气滞血淤型痛经:理通法
这种痛经多由平时性情内向、心情抑郁、遇事易怒及工作压力大等引起。
表现为月经前及经期下腹胀痛,疼痛呈游走样,伴乳房胀痛,月经血下行不畅。
此类痛经最重要的是调理情志,减轻生活及工作压力,每天抽半小时左右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等;疲劳时听一些舒缓、轻快的音乐,以达到消除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解除心理负担的目的。
每天用月季花、玫瑰花泡水代茶饮,长期饮用可以达到行气、活血、润肤的作用。
夏秋季之月季花朵,以紫红半开放花蕾、气味清香者为佳。
另可采用自我按摩的方法:经前5天开始,每晚用双手重叠,掌心向下压于小腹正中,作逆时针旋转按摩10分钟,随后从小腹至脐部反推30~50次,可起到行气活血之功,缓解痛经。
气血两虚型痛经:补通法
这种痛经多见于多次流产、体虚久病、营养不良及青少年女性。
表现为月经期及月经后小腹、下腹隐隐作痛,遇热及按压后减轻,活动后则加重,严重者不能从事日常生活及工作,常伴有
头晕心悸、腰酸腿软、失眠等表现。
此类痛经关键在于预防,平时应多参加体育锻炼,如跑步、骑自行车等,以增强体质,但忌负重及剧烈运动。
可食用当归羊肉生姜汤:当归10克,羊肉100克,生姜10克,炖烂,每日一次,经前连服5—7天。
此汤具有养血止痛之功。
或以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红糖100克一起煮,去渣后饮汤,经前3—5天食用,可达到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兼以活血的作用。
另外可采用中药敷脐疗法:当归12克、川芎9克、艾叶12克研磨成细末状,加黄酒少量调成糊状,填于脐部用胶布固定。
经前3~5天开始,连续使用5个月经周期往往起效。
“通则不痛”,“通”在痛经的预防和治疗中至关重要。
只有擅于自我保健,加强身体锻炼,调节情志,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气血才会通畅,痛经才会远离你。
TOP2:妇科炎症
症状一:慢性盆腔炎:传统中医将盆腔炎分为五类论治。
常见分型治疗:
1、热毒型:高热,寒战,头痛,小腹疼痛,带下量多如脓,臭秽,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妙方:野菊花栓:外用,每次1粒,肛门给药,一日1-2次。
2、湿热型:低热,小腹疼痛灼热感,口干不欲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赤黄相兼,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妙方:金鸡胶囊:每次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3、湿热淤滞型:小腹胀痛,口苦口干,带下黄而稠,小便混浊,大便干结,舌黯红,苔黄或白,脉弦或弦数。
妙方:妇宝冲剂:每次20克,一日2次,开水冲服。
4、淤血阻滞型:下腹持续疼痛拒按,或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舌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脉沉弦或涩。
妙方:妇女痛经丸:每次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5、冲任虚寒型: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妙方:温经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症状二:阴道炎:临床常见的阴道炎有滴虫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和老年性阴道炎等。
最常见是滴虫性阴道炎。
表现为白带稀薄而量多,有浓重的酸臭味,外阴和阴道奇痒,严重者可伴发尿急尿频症。
本病复发率极高,虽治法很多,却不易根治。
相当于中医的“阴痒”、“虫蚀”。
中医用内服和外洗相结合的办法,收效甚好。
常见分型治疗
1、湿热下注。
外阴、阴道瘙痒,带多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状,或挟赤带,神疲乏力,胸闷不舒,胃纳减少。
苔薄腻,脉细弱。
治疗应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用柴胡石膏汤,即柴胡6克,石膏15克,黄芩6克,荆芥4.5克,前胡6克,茯苓6克,升麻3克,桑白皮6克,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也可用苦黄蛇皮汤外洗,即苦参30克,黄柏30克,双花50克,蛇床子30克,白藓皮50克。
先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左右,再进行煮40分钟左右,去渣,用药汁先熏洗外阴部,热度适中时再进行坐浴,以不烫伤皮肤为准,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2、阴虚火燥,内火郁结不散。
治疗应清热解郁,散火止痒。
用化痒汤,即炒栀子9克,天花粉9克,柴胡9克,甘草6克,白芍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肝经郁热,症见阴部瘙痒,带多如脓或挟血丝,有腥臭气味,日苦口干,苔黄,脉弦带数。
治疗要泻肝清热,杀虫止痒。
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即龙胆草9克生山栀9克丹皮9克柴胡6克泽泻9克黄芩9克茵陈9克百部9克薏苡仁9克白芍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附:治疗白带异常,推荐两个食疗小方:
症状1:白带多、白色或淡黄色,质稠、无臭味。
中医诊断:脾虚带下,由饮食不节、过于疲劳、思虑过度所致。
食疗秘方:白果鸡蛋。
原料:白果肉4粒,鸡蛋1枚。
方法:白果去皮、心,鸡蛋小头打一洞口,将白果肉塞入,用湿纸糊好洞口,煮熟鸡蛋即可食用。
每日早起吃一个,连服5-10天,病程长者可服20天。
症状2:白带量多、色黄、黏腻、有臭味、或白带如豆渣样、有臭味、阴道瘙痒、尿频尿痛。
中医诊断:湿热带下,是由经期、产后或手术后感染所致。
食疗秘方:车前草炖猪小肚。
原料:鲜车前草60-90克(干车前草20-30克)、猪小肚2具(约200克)。
方法:将车前草、猪小肚洗净,小肚切成小块,加水、少量盐,炖半小时即可,饮汤吃猪肚。
每日一次,连服数日。
TOP3:乳腺疾病
症状一:乳腺炎:中医称“乳痈”,是青年妇女产后常见的乳病。
早期,西医常用搞生素治疗,但效果不可靠。
晚期则多施行手术切开,往往将乳腺破坏,病人遭受痛苦,又影响哺乳。
此病如用中药治疗,红肿一般均可内消,病人痛苦少,又不影响哺乳。
常见分型治疗
1、乳汁瘀积型,症见乳房胀痛,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扪及大小不等的结块,压痛,伴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大便干结,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通乳散结。
可用薏苡赤小豆汤缓解。
选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分别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分次食用。
2、热毒酿脓型,症见乳房红肿灼热,疼痛较甚,或有跳痛,全身高热,烦躁,口渴引饮,纳谷不香,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治宜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选方栝蒌散,即栝蒌实60克,败酱草15克,细辛15克,炮干姜15克,姜炙厚朴15克,炒桔梗15克,人参15克,防风15克。
水煎服,不拘时候。
3、溃后正虚型,症见乳痈溃后,脓泄热退,局部疮口脓液稀薄,肉芽不鲜,生长缓慢,面色少华,乏力、舌淡、苔薄、脉细数。
治宜扶正补虚,活血生肌。
可食用黑鱼山药汤缓解,选取黑鱼500克,山药30克。
黑鱼活杀,去鳃、鳞、内脏,切成段片;山药洗净,切成片。
同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黄酒、葱、姜、食盐,急火煮开3分钟,去浮沫,改文火煮20分钟,食其汤和鱼。
症状二:乳腺增生: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30~45岁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
在中医里,该病属“乳癖”、“乳核”范围,多因思虑伤脾或恼怒伤肝等所致。
临床发现,采用中药局部外治,可使药物直达病所,促使增生消失。
现介绍几则外治方,供选用。
中成药外治法:取金黄散适量,研细,用凡士林少许调匀,外敷于乳腺增生处。
2日换药1次,连续2~4周。
可活血通络,消肿散结。
敷药疗法:取芒硝60克,生南星、蜂房各20克。
上药共研为细末,用凡士林调为糊状,外敷于乳腺增生处。
每日换药1次,以愈为度。
可活血通络,消肿散结。
药醋疗法:取补固脂150克,蜈蚣10条,食醋1000毫升,密封浸泡半月即成。
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5次;同时取补固脂适量,文火炒黄,研为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
1月为1疗程,连续1~3个疗程。
可通络散结。
症状三:经前乳房胀痛:女性在即将行经的前几天常发生乳房胀痛的现象,这种胀痛在月经来潮以后自然消失。
很多女性认为这是经前正常现象而不去治疗,结果年龄大了以后就容易患上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甚至妇科肿瘤等严重的妇科疾病。
原因:
肝郁气滞。
肝郁气滞具体的表现有烦躁、抑郁、两胁胀满等,郁久化热就会导致心烦急躁、易怒、口干、头疼等。
如果肝经气郁不舒时间过久,就容易使足厥阴肝经所过的部位出现病理改变。
于是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就会随之产生。
通俗地说,就是肝郁气滞容易导致乳房胀痛、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疾病。
而乳房胀痛常常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治疗,日后就很可能发生子宫肌瘤、乳腺增生以及妇科肿瘤等严重的妇科疾病,到那时,治疗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预防:
中医有句老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
这句话着重强调了调神的重要性。
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