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颅脑疾病影像诊断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而言
脑梗塞
分期 超急性期:(<6h) 偶可出现 “动脉致密征”,即 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 急性期:(6-72h)与亚急性期(3-10d)梗死呈低 密度,可轻度占位,增强呈脑回样强化 慢性期: 病灶呈低密度,1-2月后形成囊腔
• F/70Y,突发昏迷一天
右侧大脑中动脉致密征
大脑前、中动脉梗塞 脑回状强化 *
DWI
ADC
颅脑外伤
一 颅骨骨折
✓ 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能很好的显示颅骨骨折线 、颅缝分离、颅内碎骨片与异物、颅内低密度积 气
✓ 颅底骨折常伴发鼻窦与中耳乳突积液、颅内积气 等
顶骨骨折 *
左侧颞骨骨折
右侧额骨凹陷性骨折
颅脑外伤
二 硬膜外血肿
外伤后血液聚集于硬脑膜与颅骨内板之间, 多系脑膜血管破裂,以脑膜中动脉常见。血肿较 局限,呈高密度,梭形或凸透镜形、伴骨折,局 部脑组织受压,可迟发(注意根据病情发展随访 复查),不跨越颅缝
急性(<3d) 亚急性(4d-3w) 慢性(3周以上)
硬膜下血肿
典型CT表现
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等/低密度 血肿大,范围广,可越过颅缝 急性血肿常伴脑挫裂伤 占位效应明显
急性期硬膜下血肿
亚急性期硬膜下血肿
慢性期硬膜下血肿
鉴别诊断
硬膜外血肿(EDH)
位置 外伤 形态 颅缝 占位效应 合并 临床表现
血肿,占位效应更显著
• 增强扫描:边缘脑回样强化,与单纯出血不同
出血性脑梗塞
出血性脑梗塞
男性,79岁,左侧肢体偏瘫24天。
脑梗塞
• (3)腔隙性脑梗塞 • 系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
缺血所致
• 好发于:基底节区、内囊、丘脑、小脑、脑干、
侧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范围约5-15mm,单发或 多发
颅骨与硬膜之间 骨折下方(加速性) 厚,梭形/双凸透镜 局限,不超过颅缝 有占位 常见骨折/气体 中间清醒期
硬膜下血肿(SDH)
硬膜与蛛网膜之间 对冲伤(减速性) 薄,新月形/弧形 广泛,常跨越颅缝 占位效应显著 常合并脑挫裂伤 意识障碍
鉴别诊断
颅脑外伤
• 四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 常见于:脑外伤(常见原因)、动脉瘤、血管畸
脑出血
吸收期
逐渐向心性缩小,边缘模糊,呈融冰征 密度降低,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 水肿带增宽-水肿逐渐减轻-消失 增强扫描血肿周围呈环形强化
血肿吸收期
脑出血
囊变期
约2月左右,血肿完全吸收后为脑脊液样 密度囊腔,边界清
临近脑室、脑池扩大,可形成穿通畸形, 呈“负占位效应”,即牵拉周围组织
血 肿 吸 收 后 遗 留 残 腔
平扫
增强扫描
亚急性期脑梗塞 脑回样强化 *
急性期脑梗塞 *
急性脑梗塞MRI
男性,42岁,突发右侧肢体乏 力10小时
DWI检测超急性脑梗塞
女,54岁,突发右侧肢体乏力5小时
T1WI
T2WI
DWI
脑梗塞
• (2)出血性脑梗塞
• 机理:脑梗死1周后发生,由于栓子溶解,血管
再通而继发出血
• CT平扫:梗死区内不规则斑点状、片状高密度
左侧基底节区出血
急性期
吸收期
脑出血各期
脑血管疾病
2.脑梗塞
概念: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受阻,供血区脑组织血 流量急剧下降,发生缺血性坏死,最常见于50~60 岁者 主要病因:血管内栓子形成(血栓、空气、脂肪滴 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血凝高凝状态等所 致脑血管狭窄/闭塞
脑梗塞
• 病理分期
• 超急性期 • 急性期 • 亚急性期 • 慢性期
脑梗塞
诊断要点
病灶部位、大小与闭塞血管供血范围一致 CT表现:低密度,无占位效应,慢性期密度更低,
边界清 MR表现: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新病灶DWI呈
高信号, 陈旧性病灶呈低信号,MRI检查在诊 断脑梗较CT有明显优势
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
•急
性 期 脑 梗 塞
右侧基底节区急性期脑梗塞
脑出血
• C T血肿分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吸收期
)、慢性期(囊变期)
•Biblioteka Baidu不同时期出血CT平扫呈现不同密度
脑出血
急性期
边界清楚、高密度、密度均匀 肾形、类圆形、不规则形 CT值:60-90Hu 灶周轻度低密度水肿带环绕,可见占位效应 可破入脑室、脑池及蛛网膜下腔 两周左右水肿达高峰期。
右侧颞叶出血
• 原因: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脉管
炎、血液疾患、脑梗死、脑肿瘤等,以高血 压脑出血最多
• 出血部位:基底节, 丘脑,桥脑多见
脑出血
病理分期:根据出血时间,超急性期(≤6h)、 急性期(7~72h)、亚急性期(3天~2周)、慢性期 (2周后)
出血部位:小脑出血、脑干出血、基底节出血、 丘脑出血等
形破裂、脑内出血等致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
• 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腰穿以血性脑脊
液为特点
蛛网膜下腔出血
• CT表现 • 脑池、脑沟内见线条状高密度影,呈铸型 • 合并脑挫伤,脑出血和脑肿胀
•蛛
网 膜 下 腔 出 血
颅脑外伤
五 脑挫裂伤
✓ 头颅加速或减速作用,脑组织撞击颅板或硬脑
膜皱褶产生
✓ 脑挫伤:脑肿胀、静脉淤血、脑内散在小出血
点,若有脑和软脑膜血管的断裂,则为脑裂伤, 常合并存在,统称为脑挫裂伤。
颅脑疾病影像诊断学
(一)脑血管疾病
人类三大致死病因之一,其早诊断、早治疗可 减少致残率、死亡率,主要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 管疾病
最常见:脑出血、脑梗死、脑动脉瘤及血管畸 形等。
脑血管疾病
• 1.脑出血
• 概念:脑组织自发性出血,脑血管破裂,
形成血肿,可发生在脑实质内、脑室内和蛛 网膜下腔,也可同时累及。
颅脑外伤
硬膜外血肿CT表现:
⑴颅骨内板下梭形高密度 ⑵血肿范围一般不跨越颅缝 ⑶占位效应 ⑷继发改变:脑疝,脑梗塞,脑水肿 ⑸合并征象:颅骨骨折
右侧额部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
颅脑外伤
三 硬膜下血肿(SDH)
颅脑外伤/自发性脑出血,桥静脉/静脉窦损伤 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沿脑表面 广泛分布,呈新月形,可跨颅缝
(<6h) (6-72h) (3-10d)
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脑梗塞
好发于:中老年人,休息或睡眠中发病 主要症状:头昏、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 昏迷,与梗塞的部位、大小有关 主要体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抽搐、 共济失调
脑梗塞
分型:
缺血性脑梗塞、出血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
(1)缺血性脑梗塞 单纯性较大面积梗死,与出血性脑死相
脑梗塞
分期 超急性期:(<6h) 偶可出现 “动脉致密征”,即 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 急性期:(6-72h)与亚急性期(3-10d)梗死呈低 密度,可轻度占位,增强呈脑回样强化 慢性期: 病灶呈低密度,1-2月后形成囊腔
• F/70Y,突发昏迷一天
右侧大脑中动脉致密征
大脑前、中动脉梗塞 脑回状强化 *
DWI
ADC
颅脑外伤
一 颅骨骨折
✓ 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能很好的显示颅骨骨折线 、颅缝分离、颅内碎骨片与异物、颅内低密度积 气
✓ 颅底骨折常伴发鼻窦与中耳乳突积液、颅内积气 等
顶骨骨折 *
左侧颞骨骨折
右侧额骨凹陷性骨折
颅脑外伤
二 硬膜外血肿
外伤后血液聚集于硬脑膜与颅骨内板之间, 多系脑膜血管破裂,以脑膜中动脉常见。血肿较 局限,呈高密度,梭形或凸透镜形、伴骨折,局 部脑组织受压,可迟发(注意根据病情发展随访 复查),不跨越颅缝
急性(<3d) 亚急性(4d-3w) 慢性(3周以上)
硬膜下血肿
典型CT表现
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等/低密度 血肿大,范围广,可越过颅缝 急性血肿常伴脑挫裂伤 占位效应明显
急性期硬膜下血肿
亚急性期硬膜下血肿
慢性期硬膜下血肿
鉴别诊断
硬膜外血肿(EDH)
位置 外伤 形态 颅缝 占位效应 合并 临床表现
血肿,占位效应更显著
• 增强扫描:边缘脑回样强化,与单纯出血不同
出血性脑梗塞
出血性脑梗塞
男性,79岁,左侧肢体偏瘫24天。
脑梗塞
• (3)腔隙性脑梗塞 • 系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
缺血所致
• 好发于:基底节区、内囊、丘脑、小脑、脑干、
侧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范围约5-15mm,单发或 多发
颅骨与硬膜之间 骨折下方(加速性) 厚,梭形/双凸透镜 局限,不超过颅缝 有占位 常见骨折/气体 中间清醒期
硬膜下血肿(SDH)
硬膜与蛛网膜之间 对冲伤(减速性) 薄,新月形/弧形 广泛,常跨越颅缝 占位效应显著 常合并脑挫裂伤 意识障碍
鉴别诊断
颅脑外伤
• 四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 常见于:脑外伤(常见原因)、动脉瘤、血管畸
脑出血
吸收期
逐渐向心性缩小,边缘模糊,呈融冰征 密度降低,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 水肿带增宽-水肿逐渐减轻-消失 增强扫描血肿周围呈环形强化
血肿吸收期
脑出血
囊变期
约2月左右,血肿完全吸收后为脑脊液样 密度囊腔,边界清
临近脑室、脑池扩大,可形成穿通畸形, 呈“负占位效应”,即牵拉周围组织
血 肿 吸 收 后 遗 留 残 腔
平扫
增强扫描
亚急性期脑梗塞 脑回样强化 *
急性期脑梗塞 *
急性脑梗塞MRI
男性,42岁,突发右侧肢体乏 力10小时
DWI检测超急性脑梗塞
女,54岁,突发右侧肢体乏力5小时
T1WI
T2WI
DWI
脑梗塞
• (2)出血性脑梗塞
• 机理:脑梗死1周后发生,由于栓子溶解,血管
再通而继发出血
• CT平扫:梗死区内不规则斑点状、片状高密度
左侧基底节区出血
急性期
吸收期
脑出血各期
脑血管疾病
2.脑梗塞
概念: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受阻,供血区脑组织血 流量急剧下降,发生缺血性坏死,最常见于50~60 岁者 主要病因:血管内栓子形成(血栓、空气、脂肪滴 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血凝高凝状态等所 致脑血管狭窄/闭塞
脑梗塞
• 病理分期
• 超急性期 • 急性期 • 亚急性期 • 慢性期
脑梗塞
诊断要点
病灶部位、大小与闭塞血管供血范围一致 CT表现:低密度,无占位效应,慢性期密度更低,
边界清 MR表现: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新病灶DWI呈
高信号, 陈旧性病灶呈低信号,MRI检查在诊 断脑梗较CT有明显优势
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
•急
性 期 脑 梗 塞
右侧基底节区急性期脑梗塞
脑出血
• C T血肿分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吸收期
)、慢性期(囊变期)
•Biblioteka Baidu不同时期出血CT平扫呈现不同密度
脑出血
急性期
边界清楚、高密度、密度均匀 肾形、类圆形、不规则形 CT值:60-90Hu 灶周轻度低密度水肿带环绕,可见占位效应 可破入脑室、脑池及蛛网膜下腔 两周左右水肿达高峰期。
右侧颞叶出血
• 原因: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脉管
炎、血液疾患、脑梗死、脑肿瘤等,以高血 压脑出血最多
• 出血部位:基底节, 丘脑,桥脑多见
脑出血
病理分期:根据出血时间,超急性期(≤6h)、 急性期(7~72h)、亚急性期(3天~2周)、慢性期 (2周后)
出血部位:小脑出血、脑干出血、基底节出血、 丘脑出血等
形破裂、脑内出血等致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
• 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腰穿以血性脑脊
液为特点
蛛网膜下腔出血
• CT表现 • 脑池、脑沟内见线条状高密度影,呈铸型 • 合并脑挫伤,脑出血和脑肿胀
•蛛
网 膜 下 腔 出 血
颅脑外伤
五 脑挫裂伤
✓ 头颅加速或减速作用,脑组织撞击颅板或硬脑
膜皱褶产生
✓ 脑挫伤:脑肿胀、静脉淤血、脑内散在小出血
点,若有脑和软脑膜血管的断裂,则为脑裂伤, 常合并存在,统称为脑挫裂伤。
颅脑疾病影像诊断学
(一)脑血管疾病
人类三大致死病因之一,其早诊断、早治疗可 减少致残率、死亡率,主要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 管疾病
最常见:脑出血、脑梗死、脑动脉瘤及血管畸 形等。
脑血管疾病
• 1.脑出血
• 概念:脑组织自发性出血,脑血管破裂,
形成血肿,可发生在脑实质内、脑室内和蛛 网膜下腔,也可同时累及。
颅脑外伤
硬膜外血肿CT表现:
⑴颅骨内板下梭形高密度 ⑵血肿范围一般不跨越颅缝 ⑶占位效应 ⑷继发改变:脑疝,脑梗塞,脑水肿 ⑸合并征象:颅骨骨折
右侧额部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
颅脑外伤
三 硬膜下血肿(SDH)
颅脑外伤/自发性脑出血,桥静脉/静脉窦损伤 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沿脑表面 广泛分布,呈新月形,可跨颅缝
(<6h) (6-72h) (3-10d)
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脑梗塞
好发于:中老年人,休息或睡眠中发病 主要症状:头昏、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 昏迷,与梗塞的部位、大小有关 主要体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抽搐、 共济失调
脑梗塞
分型:
缺血性脑梗塞、出血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
(1)缺血性脑梗塞 单纯性较大面积梗死,与出血性脑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