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自学提纲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扎实掌握文本中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升文言文翻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烛之武精妙的语言,感受烛之武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文言实虚词意义的积累和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的辨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背景,掌握重点文学常识。

2、研读并背诵一二段,积累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

3、从一二段来看,浅谈你眼中的烛之武。

【作品简介】
1.《左传》左:作者左丘明,鲁国史官,传:解释,解说或阐发经书的文字。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上承《春秋》,下启《史记》,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春秋左传》还是十三经之一。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作者在选材、描写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

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

3.《春秋》相传孔丘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鲁春秋》加工整理修订而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近240多年的历史。

“春秋”在古代表示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正是一年四季中各诸侯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因此取名为《春秋》。

4.史书体:
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

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国别体: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

如《国语》、《战国策》等。

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如《史记》、《三国志》等。

【故事背景】
1.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

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2.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

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

秦晋之交,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教学内容】
一、研读一、二段,疏通文意,标注重点及疑点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齐读一二段,请用文中词句回答下列问题
1、烛之武为何要退秦师?(原文回答)
2、烛之武如何出场?塑造人物的手法?
3、思考:烛之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烛之武最终答应了吗?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5、烛之武为何会答应?
6、郑伯是如何做的?
7、精读一二段,找出文中表示人物名称的代词,并探讨相关文化常识。

(1)爵位制(中国古代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A先秦(西周春秋)爵制:拥有政治权力,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

见精练p40 B秦以后的爵制:不具备行政职能,拥有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一般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

(2)九宾制: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

(3)古人·名字
司马文章元亮酒右军书法少陵诗
(司马相如、陶渊明、王羲之、杜甫)
姓+官职:杜少陵、王右军、王右丞
姓+籍贯:韩昌黎
姓+遭遇:孙膑、张九龄
(4)敬辞:秦君、公、子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一般只能用于别人。

例如:令~、贵~、大~
(5)谦辞:臣、寡人
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大都只能用于自称。

例如:敝/鄙~、家~、老~、舍~
二、综合整理文言知识(见背面),并背诵一二段。

限时——整理·记忆·挑战
1.整理文言知识。

2. 背诵第一二段。

三.课堂小测
(1)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秦、晋围攻郑国原因的一组是()
①晋侯、秦伯围郑②以其无礼于晋
③且贰于楚也④晋军函陵
A.②④
B.①④
C. ①③
D.②③
(2)对第二段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一方面交代了烛之武的情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另一方面也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

B.作为国君的郑伯能接受佚之狐的规谏,可见他是一位用于负责、勇于自责的国君。

C.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辞”后“受”,既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也有故意刁难郑伯之意。

D.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本段粗线条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做了必要的铺垫。

(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左氏春秋》是《春秋三传》之一,《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很难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

B、爵,在文中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周以后各封建王朝都有封爵制度,爵称和爵位制度虽然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C、寡人、家父、舍弟、老朽、愚兄属于谦辞。

足下、子、令尊、贤弟属于敬辞。

D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而《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该句断句正确的是:()
A、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B、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C、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D、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5)翻译:第(4)题
6.课后作业:谈谈你眼中的烛之武,不少于200字。

【常识拓展补充】
1、十三经
《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孟子》《尔雅》《孝经》。

2、爵位制:(中国古代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1)先秦(西周春秋)爵制:拥有政治权力,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

(2)秦以后的爵制:不具备行政职能,拥有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一般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

3、九宾制: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

4、古人·名字:
姓+官职:姓+籍贯:姓+遭遇:
4、谦辞:大都只能用于自称。

例如:()()()
敬辞:一般只能用于别人。

例如:()()()
【文言整合】
1.整理重点文言知识。

(1)实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
(2)虚词
(3)句式
板书: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秦晋围郑——临危受命————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