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政治哲学的社会正义与社会福利思想
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论证逻辑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启示
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论证逻辑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启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论证逻辑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启示罗尔斯正义原则是伦理学和政治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在社会中建立一个公平、正义和平等的社会制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论证逻辑以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启示。
一、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基本理念罗尔斯正义原则的提出者是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他认为,社会正义应该建立在两个基本原则之上:第一个原则是自由平等原则,即每个人应该有同样的自由权利,每个人的基本权利都应该得到保障;第二个原则是差异原则,即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应该通过一定的制度来纠正,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基于社会契约论的,他认为人们在建立社会制度时必须对彼此进行公正对待,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基于理性和公正的准则。
这些准则要在公正的原则之下,使得人们享有自由、平等和公正的社会制度。
他认为,人们应该以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为标准,如同假设自己是该社会中的任何一个成员一样,来构建社会制度。
二、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论证逻辑罗尔斯正义原则建立在社会契约理论之上,其论证逻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指出,人们在社会中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和制度,这些规则和制度应该是公正和公平的。
人们之所以需要社会契约,是因为他们自然状态下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
为了解决这些冲突,人们需要通过契约,建立起共同的规则和制度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2. 自由平等原则自由平等原则是罗尔斯正义原则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该原则体现了每个人的自由权利和平等权利,保证了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权利和机会,而不会因为社会背景、财富、性别等任何因素而受到歧视或限制。
罗尔斯认为,在自由平等原则下,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最大的自由和权利,而这些权利的行使不应该侵犯到别人的自由和权利。
所以,社会制度应该支持和维护个人的自由权利和平等权利。
3. 差异原则差异原则是罗尔斯正义原则的第二个基本原则。
现代哲学视角下的正义与平等的哲学思考
现代哲学视角下的正义与平等的哲学思考现代哲学视角下的正义与平等的哲学思考正义与平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概念,也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在现代哲学的视角下,正义与平等的哲学思考更加深入和系统,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本文试图从现代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正义与平等的哲学思考。
一、正义的哲学思考正义是指对于权利和利益的平等分配和保护。
在现代哲学中,正义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正义的本质和特征;二是正义的实现方式和条件;三是正义的价值和意义。
正义的本质和特征是指正义的内在属性和外在表现。
在现代哲学中,正义被认为是一种道德属性,是对于人类行为的规范和评价。
正义包括公平、公正、公开、公正、公正等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平和公正。
公平是指对于权利和利益的平等分配,不偏不倚,不厚此薄彼;公正是指对于行为和结果的评价是客观、中立、公正的,不受个人利益和偏见的影响。
正义的实现方式和条件是指如何实现正义以及实现正义所需要的条件。
在现代哲学中,实现正义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来保障权利和利益的平等分配和保护;二是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来培养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实现正义所需要的条件包括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经济繁荣、文化进步等多个方面。
正义的价值和意义是指正义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在现代哲学中,正义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和保障,是人类自由、平等、尊严的体现。
没有正义,就没有社会稳定和发展,就没有人类文明和进步。
二、平等的哲学思考平等是指对于人类权利和尊严的平等保护和尊重。
在现代哲学中,平等被认为是一种基本人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平等的哲学思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平等的本质和特征;二是平等的实现方式和条件;三是平等的价值和意义。
平等的本质和特征是指平等的内在属性和外在表现。
在现代哲学中,平等被认为是一种基本人权,是对于人类尊严和自由的保障。
平等包括政治平等、经济平等、社会平等、文化平等等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平等。
社会公平正义的哲学思考
社会公平正义的哲学思考摘要: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哲学的指导,即要把握和利用事物的普遍联系、坚持矛盾分析法、遵循客观规律,并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公平正义的问题。
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受益,才能取得不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的广泛支持,才能有效地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全社会的团结与合作,为实现国家整体目标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公平正义社会;哲学思考;普遍联系;矛盾分析法;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六大特征,其中公平正义是基础。
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加以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
本文试从哲学的角度对社会公平与正义进行阐释。
一、把握和利用事物的普遍联系以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1.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广泛和谐的社会关系实现公平正义是全社会的责任,但主要责任在政府。
如果说市场行为是实现效率的主要手段,那么政府行为则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手段。
我认为,在维护公平正义方面,政府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品(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公共设施)数量相对较少,不少公共品的质量不高;“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权力“寻租”居高不下;政出多门的现象时有发生;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有待提高,决策失误过多。
所有这些都严重损害政府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也严重影响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信力。
2.追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维护各方面的合理利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市场经济,就必须有竞争,要讲究效率,不讲究效率的市场经济不是好的市场经济。
市场要讲究效率,但政府要强调公平,前者可以有效地创造财富,后者可以更好地实现稳定,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公平与效率有机地结合起来。
虽然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一定的收入差距不可避免,但我们必须对包括收入差距在内的社会不平等加以必要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
3.健全社会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机制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完善的体制机制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完整版)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绪论第一节: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一:社会福利的概念:1.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假设不虞匮乏,充分就业,安全,健康,快乐,受教育社会平等及有序的生活等有关人类幸福的事项的实现是社会的正常状态。
而贫困,疾病,失业,无知,懒惰和犯罪则是反福利的社会病态。
2.广义的社会福利: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3.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属于社会救助)4.狭义的社会福利存在于包括古代社会在内的一切文明社会,更确切的说是在所有形成国家公共权利的社会.广义的社会福利是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
(详见P3)二:社会福利制度:1.含义:社会福利是一种制度,是人类社会为了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着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
2.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形式:(1)残补型的或剩余型的制度:属于济贫服务的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2)制度型的福利: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
3.现代社会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从消极的救治社会病态向积极促进直接的社会福利发展.不仅将福利作为一种道德目标,也当作一种政治目标来追求。
4.经济因素对社会福利的制度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三:社会福利的特征与体系:1.社会福利的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成性;(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2.社会福利体系:(1)广义的社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救助体系(社会安全体系) (2)社会保险体系社会福利体系(1)公共福利:国家提供给全体公民的福利,如教育、医疗。
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简述----------0612830 刘发全第一部分: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对经济体系的运行给予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体系,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
1234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英美等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庇古以后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为新福利经济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福利经济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正在经历着新的发展和变化。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的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
边沁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普遍利益,把资产阶级趋利避害的伦理原则说成是所有人的功利原则,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其主要特征是:1、经济学是解决物质福利问题的。
5、使用物质福利来表示效用概念。
这样的效用概念等同于生产能力,如个人的健康状况等,它与个人的生产能力有关,进而与经济效率有关。
因此,这样的效用概念是客观的。
4、继承了英国效用主义伦理学的传统,认为个人的效用是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是可以进行人际间比较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不是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按照这一规定,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的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是指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社会稳定,政府应该提供一系列的福利政策和服务,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这些福利政策和服务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退休金制度、教育补助、住房保障等。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政府的干预和支持,辅助弱势群体,并提供公共服务,以实现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基础是社会正义。
社会正义是指为了实现平等和公平的社会秩序,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政府应当采取相应的行动。
在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中,社会正义是实现福利平等的指导原则,即通过提供福利和服务,消除贫困和不平等,并提供基本的人权和社会公共品。
社会正义准则强调社会公共利益的增进,通过社会福利的提供,实现人民的幸福和家庭的幸福。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概念是社会契约。
社会契约是指个人通过履行社会义务和接受政府和社会的权利和义务,以换取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福利。
社会契约的理念强调政府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责任,个人应当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而政府则应该履行提供公共服务和福利的责任。
通过社会契约制度,可以平衡个人的自由和责任,并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实施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管理。
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福利政策,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社会福利的增进。
政府还应该建立福利机构和组织,为人民提供福利服务,例如医疗和教育。
政府的责任是确保福利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保障人民的权益,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
然而,在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
政府需要解决如何提高财政收入和控制开支的问题,以保证福利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福利政策的滥用和不公平现象也需要解决。
政府需要确保福利的合理分配,避免福利的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最后,福利政策对个人的依赖和自主能力的削弱也需要关注。
政府应该通过培养个人的自主能力和创造力,减少对福利的依赖,鼓励个人的自主发展。
顾肃;-2007-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社会公正理论
2007年11月 河北学刊 Nov.,2007第27卷第6期 Hebei Acade m ic Journal Vol.27 No.6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社会公正理论顾 肃(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210093)[摘 要]平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关于社会公正讨论的一个焦点。
罗尔斯站在中间偏左的自由主义立场上提出了两条正义原则,要求在保障广泛的基本自由权利的基础上,让最不利者有所得益。
这种有点福利主义倾向的差别原则受到了诺齐克等自由至上主义者的批评,后者认为起点和程序面前的平等才是唯一可行的平等,其他的平等都是空想或模式化的原则,只会伤害公民自由包括私有产权。
而社群主义和激进派则不接受普遍道义准则、只承认社群具体善观念、或者是要求一种乌托邦式的彻底平等。
所有这些争论对于研究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公正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平等;社会公正;政治哲学[作者简介]顾 肃(1955—),男,江苏省启东市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哲学、科技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7)06-0038-07 [收稿日期]2007-07-11 社会公正(或正义)问题是当代政治哲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自20世纪以来,政治哲学家们以不同的方式阐述这一问题,在大多数政治哲学著作中,社会公正被视为分配正义理论的一部分,因此,社会公正问题的讨论与整个正义理论的讨论密不可分。
社会公正包含若干核心概念,比如应得、需要、程序和平等,本文主要讨论社会公正理论中的平等问题,阐述自由主义(包括自由至上主义)、激进派、保守派和在某种程度上介于其间的社群主义等流派在西方政治哲学中的代表性理论。
这对于处于多元化发展和全球化大格局下的当代中国社会如何处理社会公正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平等原则讨论当代的社会公正问题,通常无法绕过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在当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中,罗尔斯是比较强调平等的,有人把他划为中间略偏左的自由主义者,指的也是他在坚持自由主义基本原则的时候,又比较强调分配结果的某种方式的平等。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1、社会福利概念内涵广义:是指由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狭义: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
2、现代社会福利的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3、新旧济贫法的内容《济贫法》主要内容:(1)将贫民分为三类,并根据其不同特点给予他们不同的救助;(2)在救助行动中,政府主要提供法律服务和监督,具体实施是地方教会向其所辖教区居民征收济贫税;(3)救助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救济对象是在教区内居住满三年的人,而且不能从其家庭或亲人那里得到帮助的人。
《新济贫法》对济贫措施做出了更严厉的规定,主要内容:(1)明确了济贫的责任在社区与教会,以加强济贫对象的管理;(2)取消院外救济,在更严格的控制下接受救济;(3)受助者必须承认救济是不体面的,个人人身自由受限,失去政治权利特别是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1)人道主义思想;(2)公民权利的观念;(3)福利国家及其局限;(4)社会福利思想多元化(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5、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问题(1)围绕着权力与义务的关系,对社会福利的政治道德属性展开讨论;(2)围绕着公平与效率谁更优先的问题,探讨社会福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问题,以及社会福利应该在哪种程度上才能起到维护社会的平等和正义的作用;(3)社会福利是作为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由的手段加以实施,还是仅仅作为缓解社会矛盾的工具和社会改良的措施。
6、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特点(1)意识形态性;(2)与社会变迁和重大社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3)对现实福利制度的批判与反思;(4)阐述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和社会理想。
7、瑞典的社会福利制度瑞典的社会福利制度开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瑞典按“福利国家”模式改造原社会保障制度,自1962年《国家保险法》实施后,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它的主要项目包括年金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与工商保险、社会救济、家庭补助、免费教育和住房补贴等,囊括公民的生老病死等方方面面。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与制度第三章——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学术思想
研究概述
三、研究特点 1,社会保险制度为中心 急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中国将西方社会保障经验作为研究的重点。 但是,这必然削弱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研究。 2,城镇社会保障为重点 实践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城乡间极不平衡。在研究领域,以城镇社保为研究 对象的成果远多于农村社保为对象的成果。 新农合、农村低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施行和试点使得农村研究 变热。 3,自主性和本土性增强 从研究立场看,大致经历了“引进”到“本土构建”的历程。“从他性走向 自性”(景天魁,2008)是其重要特征。 从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始,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思想观点不断形成和完善。
四、模式选择 底线公平: • 以底线公平为理念,保障基本需求 • 分层体系的制度,包括基础性福利制度和非基础性福利制度 • “刚柔并济”,强调政府的不可推卸责任和其他福利责任主体的参与 • 水平适中,非福利最小化,亦非福利最大化 • “雪中送炭”,强调弱者优先和底线福利优先
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模式
即“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 结合”,是由中国首创的 社会保险筹资模式,包括 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统 在中国社会福利发展 筹账户基金来源于用人单 实践中,有的观点已 城乡社保体制多元化, 位,个人账户基金来源于 被采纳转化为政策, 农村以家庭和社区为 个人缴纳,分别核算,互 有的则需要进一步接 主,城市以社会保险 不挤占,集中了完全积累 受实践的检验,但都 制度为主;参与主体 制和现收现付制的长处, 丰富了当代中国的社 多元化,鼓励地方、 被政府采纳和实践:1997 会福利思想 企业、个人兴办社会 多元协调 年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 保障事业;筹资多元 险制度和1998年的城镇职 化,国家协调现收现 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家庭保障为基础;社 付、半积累制和积累 美日等国的社会保障 会保险为重点;地区、 制等不同模式 模式,覆盖全体劳动 行业、企业相互补充; 者;一体化制度;多 兼顾地区差别;社会 混合型 制度实施现 层次保障;国家、集 现实-理性 化和社区化并重;官 保险型 实性和价值 体、个人三方筹资; 模式 方和民营结合;追求 合理性 统一管理,管理和经 公平;尊重国情;混 办分离 合筹资等
现代西方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现代西方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在现代西方政治哲学视野中,很多学者对于和谐社会的实现和构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有些学者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状态,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社会,但是它是一个相对平衡和稳定的社会状态。
而有些学者则认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是需要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以及人们的参与和努力去推进的。
无论怎样,和谐社会是现代政治哲学视野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下面将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它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也是一个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特征。
在和谐社会中,人们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这样的和谐关系可以带给人们一种安定感,让人们感到安全和有归属感。
在和谐社会中,各种利益、观念和信仰的冲突都可以被平和地解决,社会秩序也得到了更好的维护。
二、人类需要实现的共同目标和谐社会是人类在现代社会中需要实现的共同目标之一。
在和谐社会中,人们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和谐社会中,人们应该追求的是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分享这个社会的成果。
这个共同目标的实现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努力推动。
三、公正和平等一个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公正和平等是和谐社会的两个基本特征。
在和谐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不因种族、性别、贫富差异而造成差异。
公正和平等的实现需要社会的各种力量一起合作,包括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等。
四、社会的参与和协商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个体和社会的参与和协商。
在和谐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协商非常重要,需要各种力量共同合作。
如在古代日本,鸟居制是一种常见的村落组织形式,每个村子都有一个鸟居,鸟居的职能是组织和解决村子里的各种纠纷和问题。
这种村落自治的组织形式在保护和促进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信仰和文化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共同的信仰和文化支撑。
信仰和文化是社会的纽带。
在和谐社会中,不同的信仰和文化仍然存在,但是它们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和信仰。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绪论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绪论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绪论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福利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福利思想涉及到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进行绪论,探讨其意义、特征以及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
一、福利思想的意义福利思想的意义在于解决社会不公和不平等问题,促使社会向着更加公正和平等的方向发展。
在现代社会,人们拥有不同的机会、资源和权益,福利思想能够提供公平的机会平台,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福利。
福利思想的实施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福利思想的特征1. 全面性:福利思想不仅关注经济福利,还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
它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社会服务体系,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2. 公平性:福利思想强调公平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福利。
它对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特别关注,力图弥补他们与其他人的差距,实现社会公正。
3. 可持续性:福利思想追求长期稳定的福利体系,注重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分配。
它注重社会效益和成本效益的平衡,避免过度依赖外部资源。
三、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应用1. 教育福利:教育是提高人们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现代社会思想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公平,为人们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助力其实现自身潜能的发展。
2. 医疗福利:保障人们的健康是福利思想的核心之一。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注重公平的医疗条件和资源的均衡分配,为人们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解决就医难、就医贵等问题。
3. 社会保障福利: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旨在为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例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帮助人们在生活困难时获得必要的帮助,提高社会的稳定性和安全感。
4. 公共服务福利: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一系列的公共服务,如交通、环境保护、文化体育等。
福利思想注重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方便的生活条件。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全解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全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全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是一门探讨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的学科,涵盖了福利制度、社会保障、社会正义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社会福利思想课程进行全解,从定义、历史、理论基础、实践应用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
一、定义社会福利思想是一门关注社会公正、社会福利分配的学科,其目的是研究如何为社会中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并解决社会不公平的问题。
它关注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利益。
二、历史社会福利思想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化社会,当时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不平等加剧,社会福利问题愈发凸显。
随着福利国家的出现,社会福利思想得以进一步发展。
在福利国家的框架下,社会福利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政策制定、社会保障和福利分配等方面。
三、理论基础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社会公正理论、社会契约论和社会权利理论等。
社会公正理论强调社会福利的公正分配,认为社会福利应该尽可能地平等分配。
社会契约论认为社会福利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契约关系的产物,应该通过社会契约来实现福利分配。
社会权利理论则强调每个人享有基本福利权利,社会应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福利。
四、实践应用社会福利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社会福利思想对于福利制度的建立和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福利国家的出现,福利制度的完善,都是社会福利思想的实践成果。
其次,社会福利思想对于社会保障的实施也起到了指导作用。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障个体的福利权益,提供医疗、教育、住房等基本保障,以达到社会公平的目标。
社会福利思想还在福利分配、社会正义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福利分配的原则大部分都是基于社会福利思想的理念。
例如,纳税制度中的渐进税率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福利的公平分配。
社会正义的实现,也离不开社会福利思想的指导。
社会福利的平等分配是社会正义的基础之一。
总结起来,社会福利思想课程全解主要围绕着社会福利思想的定义、历史、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展开。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重点整理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题目集锦社会福利思想中如何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基本的对立是个人主义福利观与集体主义福利观的对立。
个人主义福利观的观点:它把福利看作是有关个人动机与需要的东西,因而反对为了平等和社会公正的目的而采取的福利措施。
集体主义的观点是把福利看作集体的责任,认为个人在应对各种自然和人为的不测时常常是无能为力的,为了适应社会的变迁和各种新的情况,人也需要不断发展自己,而这一切都需要集体协助。
因为,需要发展社会的福利功能,以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基本社会生活需要的满足、个人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以及公民权利的实现等方面得到公平的对待。
②在道德选择上是公平与效率谁具有伦理学的优先性的问题,也表现为政治上个人的自由与权利与社会的平等和公正谁更为根本的问题。
③从政治争论的方面看,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关于平等和自由谁更优先的争论。
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在维护基本人权——基本生活需要、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使人们拥有平等的权利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不公正的。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①人道主义思想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由慈善救济转变为制度化福利,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哲学基础,除了人道主义的要求之外,还包括了公民权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追求。
它把社会福利上升为普遍的人权要求,从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和文化权利的实现来看待社会福利的价值,从而使社会福利具有了更为全面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正义的含义。
②公民权利的观念在现代社会福利的理论与实践中,公民权利观念的确立,是社会福利思想的重大变革。
它把社会福利从一般道德的要求,提升到了政治道德的高度,使福利脱离了慈善救济的人道关怀的局限性,变成人人拥有的经济与社会权利。
③福利国家及其局限社会福利思想从人道主义到公民权利的转变,福利国家的建立,反映了现代社会关于民主和人权的政治意识,以及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日常生活层面,变成制度化的要求和人们普遍实践的内容。
④社会福利思想多元化持各种福利价值观的理论互相开展了激烈的竞争。
第七章 当代政治哲学的社会正义理论与社会福利思想1
(四)一个永无定论的原则
复合平等:在任何处于某个领域或掌握某种善的公 民可以被剥夺在其他领域的地位或其他的善。
“ 任何一种社会善 X 都不能这样分配 : 拥有社 会善 Y 的人不能仅仅因为他拥有 Y 而不顾X 的 社会意义占有 X 。 ”
各种领域都有其相应的分配原则 ,每一个分配领 域的原则不应侵犯其它领域 。
二、公平正义论
(一)公平的正义(justice as fairness)(多元 化社会中有关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基本共识)
每个人都处于平等、自由的原初状态; 有关恰当的分配配额所需要的社会正义原则是
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中被一致同意的。
(二)对功利主义的批判
1、功利主义将个人的选择自由扩大为社会的选择原 则,会损害少数人的利益与自由。
(二)简单平等
简单平等:要求被垄断的物品重新在所有社会成员中 均等分配。
简单平等无法长期维持。(支配性物品不断变化)
(三)复合平等
不反对垄断性,但要减少支配性。 不同的物品被不同的人群垄断性持有,但没有特 定物品能够普遍转换。 如果每个群体都能在某些物品的分配中居于强势, 确实会形成总体上相对平等的状况。
任何社会都存在多样化的分配程序与分配机构。 市场交换 赠与 国家分配 家族网络、黑市、官僚同盟、秘密的政治和宗教
组织
(三)分配标准的多样化
任何社会的分配标准都是多样化的。(物品的分配标准与它 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有关) 不可能存在唯一的分配正义的原则。 某些关键性物品有我们所认为的规范结构,并超越时空界限而
五、罗尔斯的平均主义福利观 1.分配的不平等是为了增进所有人的利益(任何人只
有在能够增进整个社会的利益,特别是境况最差者 的利益的前提下,才被允许占有较多的利益,否则 就该采取平均主义分配) 2.关注弱者(社会必须更多地关注天赋较低和出生于 较不利社会地位的人,将更多资源用于他们) 3.制度安排:使偶然因素为最不幸者谋利 4.差别原则对应于博爱原则:即任何人如果不能增进 境况较差者的利益就不能占有较大的利益。
社会正义与福利国家关系之我见
社会正义与福利国家关系之我见作者:金鑫来源:《中国经贸》2009年第10期摘要:福利国家不仅是政府适应工业化和社会问题的产物,它还有着深厚的政治哲学基础,那就是社会正义。
本文阐明了社会正义的理论内涵和核心内容,并从社会正义的角度揭示了福利国家建立的合理性,提出福利国家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基本方式,虽有不足之处,但是始终在不断改革与完善中,以求更好地实现社会正义。
关键词:社会正义;福利国家;分配正义;关系一、社会正义的概述正义与公正同义,英文为justice,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
如罗尔斯称,“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
”公正或正义的经典定义,来自古罗马法学家乌尔庇安,“正义乃是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的永恒不变的意志。
”这个定义后来得到阿奎那的确认,“正义是一种习惯,依据这种习惯,一个人以一种永恒不变的意愿。
”穆勒认为,“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东西为公道,也公认每个人得到他不应得的福利或遭受他不应得的祸害为不公道。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就是合比例,不正义,就是破坏比例。
”在学术界,正义往往是指“社会正义”。
一般地讲,社会正义就是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均衡合理状态,或者社会用以分配社会成员和其它社会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调节各种利益关系所遵守的规范尺度和轨则。
其核心是对社会关系调节的均衡要求,也就是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之间,付出与索取之间,以及各自的作用与地位之间,权利与义务之间彼此对等,以达到社会生活的自然有序。
在这里,正义应用和评价的对象是社会关系,以及作为其不同表现形态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等,因而可称其为社会正义。
由此可见,社会正义作为社会的一种道义或美德,是对社会体系的存在、结构及其运行状态合理有序的追问,它旨在按正义的要求去建构和变革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使社会更加美好,更符合公民的要求。
二、社会正义是福利国家构建的哲学基础福利国家产生源于人类对社会正义的诉求,社会正义是福利国家永恒的追求。
社会学与社会福利研究如何提升社会公平与正义
社会学与社会福利研究如何提升社会公平与正义社会学与社会福利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领域,它们致力于探讨社会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以提升社会公平与正义。
通过对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政策等方面的研究,社会学与社会福利研究为社会问题的根源提供了深刻分析,为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首先,社会学与社会福利研究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揭示了不同群体之间的权力、资源、机会分配不均现象,从而引起了对社会公平的关注。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阶层、社会阶级、社会流动等问题,社会学揭示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
同时,社会福利研究关注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和发展,通过对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政策、社会服务机构等方面的研究,为提升社会公平提供了政策建议和实践方案。
其次,社会学与社会福利研究关注社会正义的实现。
社会学通过对社会价值观、社会规范、社会道德等方面的探讨,提出了实现社会正义的理论框架。
同时,社会福利研究以促进社会公平和人权为目标,倡导社会福利政策的公平性和包容性,为提升社会正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学与社会福利研究通过参与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推动社会改革和发展。
社会学家和社会福利专家深入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证研究,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建议。
他们通过倡导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理念,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变革和进步。
总的来说,社会学与社会福利研究在提升社会公平与正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他们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他们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社会学与社会福利研究能够继续深入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贡献更多的力量。
政经哲学和社会伦理与公正
政经哲学和社会伦理与公正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经济哲学以及社会伦理与公正等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些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人们的福祉,因此必须得到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政府职能、政治权力等问题的学科。
政治哲学与政治伦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关注于权力与正义之间的关系,后者则强调职责、道德和公正等问题。
政治伦理学又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与政治有关的道德问题。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政治哲学和社会伦理与公正这两个领域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全球化加速了国际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风险。
面对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我们需要深入诠释和理解全球化对政治哲学和社会伦理与公正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全球化挑战了传统的政治哲学观念。
作为国际制度的基本框架,传统的主权国家体系在全球化进程中遭到了冲击。
在全球化背景下,政治权力逐渐转移至跨国企业、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新兴机构,而国家的主权和国际法的权威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因此,政治哲学需要重新审视权力与正义的问题,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寻求新的政治秩序,确保全球治理的公正和有效。
其次,全球化对社会伦理与公正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地的人们面临着不同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生态环境。
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相互交往和冲突,出现了贫富分化、文化冲突、环境破坏等问题。
因此,社会伦理必须加强对价值观念和道德基础的探讨,探讨公正、人权等问题的哲学基础,制定全球性的伦理准则和规范,推进全球化中的公正、平等、和谐。
以上是关于政治哲学和社会伦理与公正的挑战,接下来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
首先,应该弘扬公共精神,凝聚全球共识。
面对全球化进程带来的各种挑战,需要用公共精神来统一全球视野,加强对全球性问题的理解、协调和应对。
全球治理的构建需要各方合作,让全球化进程更公正、平等、文明、开放。
其次,加强教育和文化传播,推动文化多样性与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正义论的基本前提
(一)研究问题: 关于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的权利和义务, 决定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的划分方式的原则。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原则。
一、正义论的基本前提
(二)基本前提:
将社会视为一个能够增加所有参与者利益的 合作体系
自由的、平等的、自利的、理性的和具有正 义感的欲望和能力的个人
二、公平正义论
(三)对正义原则与优先原则的修正:
1、对第二个正义原则的修正
在与正义的储蓄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 者的最大利益。
在机会公平和平等的条件下职务与地位向所有人开放。
(三)对正义原则与优先原则的修正:
2、对第二个优先原则的修正
一种机会的不平等必须扩展那些机会较少的人的机会。 过高的储存率必须最终减少承受这一重负的人们的负
(二)两个优先原则:
1、自由的优先原则(自由只有为了自由本身才能被限 制;不允许在基本自由与经济社会收益之间进行交 换);
2、正义对效率和福利的优先原则(正义优先于效率原 则和最大限度地追求利益总和的原则;公平的机会优 先于差别原则,即一种不平等的社会安排只有在能够 使所有的人都受益的情况下才是可以接受的 ;出身和 天赋获得的优势不是个人应该得到 )。
担。
五、平等主义的福利观
(一)分配的不平等社会为了所有人的利益(任何人只有 在能够增进整个社会的利益,特别是境况最差者的利益的 前提下,才被允许占有较多的利益)
(二)关注弱者(社会必须更多地关注天赋较低和出生于 较不利社会地位的人,将更多资源用于他们)
(三)制度安排:使偶然因素为最不幸者谋利
第七章 当代政治哲学的社会正义 与社会福利思想
本章重点
罗尔斯的平等正义理论 诺齐克的哲学与福利观 沃尔泽的复合平等的福利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罗尔斯的正义论与平等主义的福利观
生平与学术
约翰·罗尔斯,(1921-2002) 1943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 1950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以 后相继在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 大学、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和哈 佛大学任教。主要著作:《正义 论》(1971)《政治自由主义》、 《公平的正义再陈述》
三、批判模式化分配
(一)所谓“模式化原则”,就是按照某一个确定的方面, 某一个确定的标准或者这些方面的平衡总额来衡量收入和 进行分配,由此得到的结果就是模式化的分配。
(二)诺齐克认为,几乎人们提出来的所有分配正义观都 是模式化原则,包括非历史原则(如功利原则)等也都属 于模式化原则。
(三)模式化原则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它会造成不断地干涉 个人生活,侵犯个人权利。
二、诺齐克的政治哲学与社会福利观
一、关于个人权利的理论
(一)每个人都只有自己有权支配自己的生活、 自己的自由、自己的身体。非经个人同意,不侵 犯他人同样权利的条件下,任何人无权干预个人 行使这些权利。
(二)个人财产权不可侵犯 (三)肯定的权利与否定的权利
否定权利:不受干涉不受伤害的权利。 肯定权利:保存下去的权利或保护性权利。
二、拥有(holdings)的正义论
(一)分配的正义→“拥有”的正义(考察一个 人是否用权利拥有他所拥有的东西)
(二)拥有正义的三原则
获取的正义原则
转让的正义原则
矫正原则
如果一个人按照获取和转让的正义原则、或者按矫正原 则对其持有是有权利、有资格的,那他的持有就是正 义的。如果一个社会每个人的持有都是正义的,那这 社会的持有的总体(自然的分配)也就是正义的。
功利主义用目的的善反证手段的善。
功利主义原则中对于“欲望满足”的泛化, 会背离善的本质。
二、公平正义论
(三)对直觉主义的批判 直觉主义从自身条件出发提出分配原则。 各种原则相互冲突。 无法在各种标准中实现比较与平衡。
三、罗尔斯的契约论和原初状态
(一)在原初状态中,平等的、自由的、有理性 的和自利的个人能够选择具有优先地位的正义原 则,达成一种平衡各种不同正义原则的契约。
2、如果需要有不平等,(1)这种不平等应该对 每个人都是有利的。(2)这种不平等是依附于 地位和职务,这些地位和职务应该向所有人开放。
3、推论:社会结构分为两部分,以第一个原则来保障的 基本自由和权利,包括政治上的自由(选举和被选举担任 公职的权利)、言论和集会自由、良心和思想的自由、人 身自由和保障个人财产的权利等;第二个原则适用于社会 基本结构的另一个部分,主要涉及收入和财富、权力和责 任的分配方面。收入与财富的不平等必须合乎每个人的利 益,同时,权力与职务的差别也必须是以每个人都可以自 由进入为条件,即每个人都有均等的获得某一职务和得到 相应的权力的机会。
(四)差别原则对应于博爱
第二节 诺齐克的政治哲学与社会福利观
生平与学术
诺齐克(Robert Nozick,1938-2002),20世 纪最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哈佛大学哲学 系教授 。1998年被授予约瑟夫•佩里格雷诺 (Joseph Pellegrino)驻校教授职务。(驻校 教授的荣誉职务首创于1935年,按惯例授予哈佛 大学在跨学科领域间做出了开拓性贡献的最杰出 的学者) 《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1974)获得1975年全美国 家图书奖。这是诺齐克第一部出版的学术著作, 也是其成名作和影响力最大,最广为人知的著作。
(一)公平的正义(justice as fairness)(多元 化社会中有关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基本共识)
每个人都处于平等、自由的原初状态;
有关恰当的分配配额所需要的社会正义原则 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中被一致同意的。
二、公平正义论
(二)对功利主义的批判
功利主义将个人的选择自由扩大为社会的选 择原则,会损害少数人的利益与自由。
(二)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与原初状态 (original position)(所有人不知道自己的位置; 知道人类社会的一般事实;自利但有正义感)
四、罗尔斯的正义原则
(一)两个正义原则的初次表述
1、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最广泛的自由,而且大 家所拥有的自由应该是相等的;每个人拥有的自 由要与其他人拥有的自由能够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