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节意识突破高考瓶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细节意识突破高考瓶颈
[摘要]:高考语文考生要想实现120分向130分的跨越,九道单项选择题的高命中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考生常常遇到“四个选项中有两项能够做出准确判断,而剩余的两项反复斟酌,迟疑不定,最终选择了错误答案”———“二定一”难题。这是思维意识与辨析能力的问题。考生可以通过提高细节意识,熟练掌握破题方法实现这一瓶颈的突破。
[关键词]:跨越“二定一”细节意识破题方法
高考语文备考中,一个不争的事实便是,当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写作能力均已过关,需要由120分向130分跨越时,九道单项选择题的高命中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考生常常遇到的困境是,四个选项中有两项能够做出准确判断,而剩余的两项因其迷惑性更大、干扰性最强而反复斟酌,迟疑不定,浪费了宝贵的考试时间不说,还总是在犹疑后选择了错误的答案。沮丧之余,将之归结为命数。
依笔者多年来高三一线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当今高考绝对是能力与素养的比拼,绝无命数可言。这是思维意识与辨析能力的问题。考生通过提高细节意识,熟练掌握破题方法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瓶颈的突破,将单选题的高分尽收囊中。
以下,笔者依据近三年课改区高考语文试题的版块题型所做的有益尝试,效果颇佳,有不妥之处,望同仁们斧正。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关注细节性词句的更换与增删,审查文意
是否改变。
对于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题型,每题四个选项中,总有“显性信息”(原文文意的直接转述或浅显转述)选项与“隐性信息”(原文文意的综合或深度转述)选项两大部分组成。对那些已经能明确作出判断的两项,无疑属于“显性信息”选项,这些选项仅通过与文本有效阅读区间信息简单比对就可做出判断。而对于需要最终“二定一”的选项,简单的词句大意的比对无疑不见得奏效,那么就只能从“细节性词句的更换与增删”中审查文意是否改变。
例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第一大题第2小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其中ab两项符合原文意思,很容易排除,而其中需要“二定一”的便是cd两项。c项说“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其中“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是比对原文的要点信息。而原文说“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可见c项明显错误。d项说“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而原文相应语句则说“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显然,在语言表述上二者不完全相同。这时就只能从“细节性词句的更换
与增删”中审查文意是否改变。原文中的“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能否转述成“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能否转述成“《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当比对了这些细节性词句后,我们发现,选项与原文在根本语意上没有变化。这样答案自然确定为c项。
二、成语、熟语辨析题,细节性角度应排查。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匹配对象、语法特征等。
例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第五大题第13小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其中的d项“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这里的“指日可待”从词义上来看指“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似乎正确。但从感情色彩上,显然该词为褒义词,强调“美好的愿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三、病句辨析题应细化检索对象及范围。
一般性的病句辨析选项,仅通过传统的“一读、二删、三查、四析”,从句中中主、谓、宾彼此间的搭配等方面就能发现问题,而对于需要最终“二定一”的选项,则常常要在“定语与中心词,状语与中心词,介词与其宾语”等细节方面去查找是否残缺或赘余,辨析其搭配是否合理。
例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第五大题第14小题“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其中ac两项较
难确定。c项“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乍看好像没有问题,人们经常习惯上也这么说,但只要从细节处去排查,问题不难发现:“经过……临床试用”应该为“通过……临床试用”,属于介词应用不当;“80%反映确实有疗效”,数字怎么能反映有疗效?应为“80%的患者反映确实有疗效”。
诚然,在历年的高考中,能够实现125分以上突破的考生毕竟是少数。然而,值得我们高三语文教师思考的是,就是针对这些有望冲击一本或名牌高校的学生,我们到底通过怎样的思维意识去引领他们实现突破。以上所谈的“细节意识”不全在于它的方法、技巧性有多么强,重在一种思维与意识的引领。
参考文献:
① ?高考文科试题分析?(课程标准实验·2012年版,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第1—11页,第28—31页)
② ?巧用暗示解题例说?(《湖北招生考试》2008年第19期,刘子颖,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