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解琵琶声
• 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 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 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 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 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 深深的思考当中……
谁解琵琶声
• 最后一乐章是 • “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 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 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 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 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 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 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 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 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 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 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 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 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
•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 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 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 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 “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 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 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 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 塑造。 •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 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 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 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 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 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 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 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 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 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 品更加感人。 •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 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 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 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 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 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 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 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谁解琵琶声
• 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 《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 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 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 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 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 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 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 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 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 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 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 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 入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 (一) 江头送客闻琵琶 • (二) 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 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 (三) 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 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 (四) 同病相怜伤迁谪 • (五) 重闻琵琶青衫湿
Baidu Nhomakorabea
谁解琵琶声
• 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 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 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 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 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 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
主要作品
• 《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 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 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 《问刘十九》《买花》 •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 “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 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 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 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 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 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 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 《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
疏通小序
• 明年——(第二年) • 年长色衰——(女性面容) • 遂命酒——(摆上酒宴) • 使快弹数曲——(畅快) • 感斯人言——(被感动) • 因为长句——(于是写下了) • 歌以赠之——(作歌) • 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小序的作用
• 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 主要经过; • ②概述琵琶女身世; • ③点明写作动机; • 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 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 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 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 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 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 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 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 同寻常的感染力。
写作特点
• 1.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 在“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时候,便“忽闻水上 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将情节推向另一个境 界。第一次琵琶演奏已毕,“东船西舫悄无言”, 似乎可以结束了,忽然又“沉吟”、“敛容”,琵 琶女要诉说自己的身世了。琵琶女诉说一完,诗人 便抒发自己的感慨,将自己的遭遇与琵琶女的遭遇 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奏一曲,乐 声进入了高潮,但诗人不再作正面描写,只说其声 “凄凄”,并“不似向前”,写到这里,就戛然而 止。这样,既能使人感慨不已,又能使人产生意深 境远的感觉。这种曲折多变的情节,使琵琶女富于 戏剧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现,她的琵琶绝技也得到 了细致的描绘;而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尽致 地表达出来。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 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 • • • • • • • 1.比喻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 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 2.叠词和联绵词: • 叠词: • 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 联绵词: • 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
使音节悦耳动听
•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 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②侧面烘托: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 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作特点
• 4.叙事抒情水乳交融: • 本诗所叙之事(秋夜江头送客、琵琶女的悲 剧命运、作者的贬谪生活)饱含的感情成分;景 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人物的动作,心理的细 致描写;人物以抒情方式倾诉悲怀;精当的说明 和议论的巧妙穿插,“未成曲调先有情”、“似 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初为 《霓裳》后《六幺》”、“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 无声胜有声”等等,对于塑造琵琶女的形象,有 画龙点睛之妙,也是不容忽视的。凡此种种,都 使这首诗满含着抒情气息,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 密切融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 居士。自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了 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 [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 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 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 宅村(今东郭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 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创作背景
•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 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 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 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 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 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 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 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 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 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 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 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 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 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 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谁解青衫泪
•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 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 青衫呢? • 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 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 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 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 •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 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 难耐。
写作特点
• 2.以情动人: • 这首诗以情动人,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全都 充满抒情色彩。送客一节即以“秋瑟瑟”、“惨 将别”、“茫茫江浸月”,给环境制造了伤感的 气氛。琵琶女第一次演奏,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演 奏的手法和曲调时,让情思幽恨贯穿始终。自叙 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满了 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诗人自叹经 历,处处以环境衬托自身的感慨,充分描写了漂 沦流落的悲切之情。末段,凄凄的弦声与哭泣声 相互照映,更是写尽了诗人的悲痛之情。全诗使 用的典故很少,语言精练明畅。诗人逝世不久, 唐宣宗李忱写诗吊念他说:“童子解吟《长恨》 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可见本诗在白居易 生前就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传诵极广。
写作特点
• 3.画面精采: • 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绝妙的“有声画”,画面 非常精采。 • ⑴ 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 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 绪是有力的烘托。“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四句描写了环境的 恶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沦落”之情。 • ⑵ 用人物的神态、动作描绘出画面,表现人物的内 心活动。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画面传神地描绘了琵琶 女娇羞的神情和犹豫迟疑的复杂心理。再如“沉吟放拨插 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这里描绘琵琶女曲终时的动作、 神态,不仅使人感到她的教养、经历不俗,而且自然地表 现她由弹奏到自叙身世的内心活动。另外“满座重闻皆掩 泣”之后的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泪湿青衫”。画面的基 调落在一个“泣”字上。当然对曲调理解最深的,动情最 浓的,以至“泪湿青衫”的,还是诗人自己。“泣”的内 涵显然是丰富的、深沉的。
•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 术效果。
• 4.曲中带情:
•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 • 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 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 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 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 • 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 琵琶女以情演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