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一轮复习易错题汇总——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题是初三历史考察的重点、难点也是易错点。

这部分主观性很强烈,考察学生较强的提取材料信息与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起来比较有难度,需要我们通过大量的积累练习。

练的过程中也要学会精选,精选那些常考的题型,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样的练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此,我给大家整理了同学们容易出错的中国近代史的材料题,供同学们参考。

例题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

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二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使中国现代化是无效的,唯一的办法是从下面进行革命,这一革命于1911年爆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中“湘乡曾姓者”指谁?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措施印证“洋务清火汤”药方的成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若干剂未见转机”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经过1911年革命,中国大地在政治、思想方面有什么变化?(3)结合上述材料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人在学习西方上有什么发展变化?
答案
(1)“湘乡曾姓者”指:曾国藩。

成分: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深造;以“求富”为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等。

(4条任选两条即可)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或洋务运动没有触动封建制度,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注定了失败。

(2)观点: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爱国志士转向革命。

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思想: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从学习科学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的变化。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可知与洋务运动有关,“湘乡曾姓者”指曾国藩。

印证“洋务清火汤”药方指的是洋务运动的内容,故成分是: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深造;以“求富”为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等。

“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指的是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洋务运动没有触动封建制度,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注定了失败。

(2)依据材料二的“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使中国现代化是无效的,唯一的办法是从下面进行革命,这一革命于1911年爆发。

”可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是: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爱国志士转向革命。

经过1911年的辛亥革命,在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在思想上: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材料二反映的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的是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两则材料反映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人在学习西方上的发展变化是:从学习科学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的变化。

例题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于这个严重丧权辱国的条约,全国各阶层人士无不为之痛心疾首。

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也义愤填膺,以省籍为单位纷纷到都察院请愿,表示反对。

在全国上下一片愤怒声中,康有为更是万分愤慨,奔走呼号,发动了1300多名举人于5月2日联名上书清廷,痛切指出形势的危殆。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材枓二“泱泱大国,五四群英;心忧天下,身无半文;面壁十年,志在救民;赵家楼火万众一心;烧尽腐恶,与民维新”。

——许德珩为《五四群英》一书题词
(1)材料一中“这个严重丧权辱国的条约”指的是哪一条约?该条约引发“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廷”的历史事件是指什么?
(2)材料二评价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何重大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青年爱国行动彰显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

答案
(1)《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2)五四运动;它是中国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开端。

(3)忧国忧民、不怕牺牲、五四奉献、勇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等。

(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也义愤填膺,以省籍为单位纷纷到都察院请愿,表示反对。

在全国上下一片愤怒声中,康有为更是万分愤慨,奔走呼号,发动了1300多名举人于5月2日联名上书清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依据材料二的“泱泱大国,五四群英;赵家楼火万众一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评价了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开端。

(3)依据材枓二的“泱泱大国,五四群英;心忧天下,身无半文;面壁十年,志在救民;赵家楼火万众一心;烧尽腐恶,与民维新”可以概括出青年爱国行动彰显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有:忧国忧民、不怕牺牲、五四奉献、勇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等。

例题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道光时,二十年,英吉利,开香港。

到咸丰,第六年,打广东,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

到光绪,甲午年,日本国,来打仗,我国败,失台湾。

——1903年发行的《爱国三字书》材料二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
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材料三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需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军舰队。

——英国马戛尔尼(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19世纪遭受的列强侵华战争有哪些?
(2)材料二中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了哪一条约?最能说明“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的是条约中哪一规定?
(3)依据材料三“中华帝国”被摧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条约:《辛丑条约》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3)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

启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道光时,二十年,英吉利,开香港。

到咸丰,第六年,打广东,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

到光绪,甲午年,日本国,来打仗,我国败,失台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19世纪遭受的列强侵华战争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依据材料二的“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表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辛丑条约》的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最能说明“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3)依据材料三的“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需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军舰队。

”可以概括出“中华帝国”被摧毁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

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