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课程论文

题目:我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系部:商务管理系

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

班级: 2013级金融1班

姓名:唐阳春

学号: 1304020136

课程论文成绩:

指导老师:思师

2014年 11月日

我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摘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写下女性的时代意思,温柔美丽是她永不灭的的古典

女性,因为出生在在封建时代,她有着自己的追求和叛逆,但是与此同时她的另一方面在古代的封建伦理的影响下,那么她的爱情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林黛玉身上变现的矜持为爱情的柔断不堪,她的那种美具有丰富和深刻的文化艺术气息,它是美还有自古的伦理道德以及历史而产生的深渊的影响。更具有时代复古的意义。

关键字:林黛玉红楼梦文化温柔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完的人物形象。是的,她温柔,美丽的容貌我们不可否定,丰厚的大家庭审实力在曹雪琴的笔下,是一个影响深渊的女性,能诗文做画以及姿色美丽,黛玉,生活在封建的末端,为爱而死,为爱而生,美丽的容颜以及任性的脾气,,因为美丽而孤独,还有任性,但是到现代社会却给了它很多的评价——艺术,这便是要说明一个什么,那就是在那个封建时期被逼迫出来的淑女以及温柔,还是那么多愁善感,不得不说。那是一种风度,一种为艺术家们认定的温柔,那么这本书将从很多方面来分析以及解释林黛玉对待的爱情,从爱情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温柔,两弯似戚非感龙烟眉毛,一双似喜非喜含情泪,行动似柳叶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开头的比喻。

一、关于林黛玉的小性格

1、孤独、温柔、美丽、多病

在《红楼梦》的第三回里,贾雨村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得这一回中,有写到:次日,面谋之如海:“天缘凑巧,因贱棘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愈,故未及行。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林黛玉那时正是多病的阶段,我们也能感受到一个女孩的多病,是多么的不容易,未曾大愈合。娇袭了一身的病,文中又写道: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合,原不忍放弃父亲而前往,无奈他外祖母执意要去,并廉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午亲母教养,下午姊妹兄弟扶持,今傍晚外祖母级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黛玉不忍心放心父亲一个人在家的,但是父亲想到能让女儿过好,也很让女儿放心。在第二十一回林黛玉“题宝玉续庄子文后”中写道“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虽没明说,但多心的黛玉却敏感地认为宝玉把自己和宝钗相提并论,这怎么能够呢?黛玉对宝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这和宝钗对他的“昼掩门”是有区别的,所以她不允许宝玉那样想。她的心门是半掩着的,只要贾宝玉坚定地轻轻一推就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对宝玉她以试探为主,其实这也反映出她内心缺少安全感,她不敢将自己的心完全向宝玉敞开,她怕他有了“姐姐”就会忘了妹妹,她只能用自己的一片冰心做土,寄全部希望于宝玉这个“玉盆”,用以培育他们之间这颗柔弱的爱情幼芽,当遭遇“狂风骤雨”的摧残时,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在《咏菊》中她写下“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何为“秋心”?秋在心上是为“愁”,可是没人能理解她的多愁她的善感和她的缺乏安全感。当她刚进贾府宝玉为她摔玉后,她晚上一个人独自唾泪,认为“今儿才来,就惹出你们哥儿的病来,倘若摔坏了那

玉,岂不因我之过”,袭人劝她“若为他这种行迹你就多心伤感,恐怕你伤感不了呢?”当然袭人是不会懂黛玉那颗脆弱敏感的心的,黛玉是恐日后落人话柄,她知道那块玉是个稀罕物,她也亲眼见着了贾府上下为那块玉的紧张,倘若宝玉真因她那句“你这块玉是个稀罕物,岂能人人都有”而受刺激将玉摔坏了,那她就成了贾府的罪人,日后就更没立足之地了,所以她愁她怕,却无人理解……,再如第二十六回,晴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给黛玉开门,说“凭你是谁,也不给开门”,依着她的身份和她与宝玉的关心,她大可高声斥责,但她却没有,她回思“虽说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真怄气,也觉没趣”,她在贾府的生活是步步小心,处处留意,怕出错,落人话柄。这一段心理描写真真就把林黛玉内心的敏感、孤独感、多愁善感,缺乏安全感刻画的十分传神。又如第五十七回,薛宝钗母女一起来瞧她,走时薛宝钗伏在母亲怀里说话,这种母女之间正常的举止,又触痛了林黛玉敏感的神经,她说:“他偏在这里这样,分明是气我没娘的人,故意来形容我”。

二、品性高洁、自尊聪明.

三、“花间酌清酒,对月舞愁肠”——山水间的寄托

中国士人大多经历过“入世”和“出世”这种充满矛盾而又痛苦的心灵历程,李白也不例外。他曾经有过供奉翰林和入永王李璘幕府的两次从政经历,但他并不是为做官而做官、把它作为人生荣华富贵的追求目标,而是把从政当官,作为自己大济天下﹑干一番事业的舞台,始终坚持不屈己、不干人的独立原则,坚持天马行空、豪放不羁的自由人格以及漠视权贵、笑傲王侯的叛逆精神,勇敢地冲击礼教束缚,大力张扬自我个性,努力去追求“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6]。他的很多诗句,都表现出李白功成身退、回归自然的决心和人生境界。明月、美酒、山水,也就成为李白诗歌的主要意象。

参考资料

[1]胡晓明《李白诗歌的三种精神》:《中华活页文选》2005(9).

[2]王瑶李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4.

[3]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北京:三联书店,1956.

[4]韩烈文《月亮及酒与李白诗歌的民族精神》《成都大学学报》2008(2).

[5]侯长生.李白咏侠诗述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6]康震.长安侠文化传统与唐诗的任侠主题〔J〕.人文杂志,200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