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 公开课获奖教案 (4)
《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教案 (4)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3-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初步学会如何比较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2、技能目标: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比较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教学难点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较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学情分析本节课使学生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的实验探究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讨论,重点是学生将实验现象与金属在水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联系起来,然后总结得出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这样有个别到一般,不但总结出金属与盐反应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方法。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学生预习教学过程:结合学科特点,体现单元组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时间预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设计,问题探究,单元组合作,同层竞争,人人参与,精讲足练,联系实际,点拨升华,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一、 课前检测:5分钟 二、 情景导入 1分钟[导入]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呢?下面,我们通过此结论来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word版)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难点:初步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新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铁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铁、镁等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
二、新课导入师:铝和铁相比较,具有哪些优良性能?为什么饮料罐通常都用铝做而不用铁?目前一些人在一些黄金市场能用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为什么有些人会上当?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生甲: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生乙: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生丙:“真金不怕火炼”。
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
……师:甲、乙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丙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师: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金属的性质1.1 金属的定义与特点介绍金属的定义,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强调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提取方法。
1.2 金属的电子结构解释金属原子内部的电子结构,的自由电子概念。
说明自由电子在金属中的运动与导电性。
第二章:金属的氧化与还原2.1 金属的氧化介绍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氧化物的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金属的氧化反应。
2.2 金属的还原解释金属的还原性,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夺取氧原子还原成金属。
通过实验展示金属的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3.1 金属的腐蚀解释金属腐蚀的原因,如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
介绍金属腐蚀的常见形式,如锈蚀、氧化层等。
3.2 金属的防护介绍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如涂层保护、阴极保护等。
强调金属防腐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第四章:金属的反应性与合金4.1 金属的反应性介绍金属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如金属与酸、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通过实验展示金属的反应性。
4.2 合金的性质与应用解释合金的定义,合金的组成与特点。
介绍合金的性质,如硬度、韧性、耐腐蚀性等。
强调合金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提炼5.1 金属的冶炼方法介绍常见的金属冶炼方法,如湿法冶金和火法冶金。
解释各种冶炼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5.2 金属的提炼与精炼介绍金属提炼与精炼的过程和方法。
强调提炼与精炼在获得高纯度金属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6.1 电化学腐蚀的基本概念介绍电化学腐蚀的定义和原理。
解释原电池的形成和电化学腐蚀的过程。
6.2 电化学腐蚀的影响因素讨论金属电化学腐蚀速率的影响因素,如电解质浓度、温度、金属的表面积等。
6.3 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介绍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如牺牲阳极保护法、阴极保护法、涂层保护法等。
分析各种防护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第七章:金属的催化作用7.1 催化作用的基本概念解释催化作用的定义和原理。
4《探究金属的性质》word【一等奖教案】
4.到实验室中去:探究金属的性质
【学习目标】:
1.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3.通过到实验室中去:探究金属的性质,培养和锻炼动手实验、规范操作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化学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感悟和体会到对物质性质的认识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重点)
2.依据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规律,设计多样化、可行性的实验方案,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重点和难点)
【学习方法】实验法讨论讲解
【教师准备】(实验室中的试剂和仪器,分组摆放和整理):铝粉、镁带、锌片、铁粉、稀盐酸、稀硫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坩埚钳、酒精灯、火柴、木条、药匙、盛有氧气的集气瓶、试管及试管架。
【学生准备】(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分组收集和整理):细铜丝、细铁丝、铁钉、铝箔、白炽灯灯丝(钨丝)、订书钉、易拉罐、铝合金制品、不锈钢制品、学生电源、小灯泡、导线、磁铁、砂纸。
【学习过程】
多媒体展示金属用途的图片,
认
[板
探究活动,不同小组的同学有没有燃烧?那么金属。
同浓度的
液、硫酸铜溶液
计认
[多媒
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金属的性质1.1 金属的定义与特点介绍金属的定义,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金属的特点,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1.2 金属的电子排布解释金属的电子排布规律,以钠、铜为例,说明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的过程。
进行实验,观察金属与非金属接触时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如金属腐蚀、形成原电池等。
第二章:金属的制备与冶炼2.1 金属的天然存在与提取介绍金属的天然存在形式,如金属矿物,以及金属的提取方法,如湿法冶金、火法冶金等。
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提取金属的实验,如从金属盐溶液中置换金属。
2.2 金属的制备与冶炼方法介绍不同金属的制备与冶炼方法,如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等。
通过实验,学生了解冶炼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铁的冶炼过程中的一氧化碳还原铁氧化物。
第三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3.1 金属的腐蚀原因解释金属腐蚀的原因,如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等。
通过实验,学生观察金属腐蚀的现象,如铁的锈蚀。
3.2 金属的防护方法介绍金属的防护方法,如涂层保护、阴极保护、合金强化等。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同防护方法对金属腐蚀的影响,如涂层涂覆后的金属片的耐腐蚀性。
第四章:金属的反应4.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介绍金属与非金属发生的化学反应,如金属与卤素的反应,金属与氧化剂的反应等。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现象,如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4.2 金属与金属的反应解释金属与金属发生的化学反应,如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金属与合金的反应等。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金属与金属反应的结果,如铜与银离子的置换反应。
第五章:金属的应用5.1 金属在工业中的应用介绍金属在工业中的应用领域,如钢铁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等。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金属在不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5.2 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讨论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回收利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金属材料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12年新编)《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4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思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记录现象。
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由学生总结出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不同金属与酸反应地剧烈程度不同,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
通过观察盐酸或硫酸与一些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如(镁、铁、锌与酸的反应),归纳出置换反应的概念,最后做一些习题巩固本课题的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试管、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
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旧知回顾】一、写出下列金属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现象①镁在空气中燃烧②铝在空气中生成致密氧化铝保护膜③铁在氧气中燃烧④铜在空气中加热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
【过渡】:【设问】金属与酸和某些盐溶液的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同学们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活性、氧化、还原、腐蚀等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金属化学性质的原因和结果。
1.2 教学内容金属的活性及其判断方法。
金属的氧化与还原反应。
金属的腐蚀及其防止方法。
实验操作:金属活性测试、金属氧化还原反应、金属腐蚀实验。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金属的化学性质。
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2 教学手段使用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进行金属活性测试、金属氧化还原反应、金属腐蚀实验。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展示实验结果和相关知识。
提供实验指导书和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分类和化学反应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展示金属样品,引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展开讲解金属的活性及其判断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金属活性测试实验。
讲解金属的氧化与还原反应,引导学生进行金属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讲解金属的腐蚀及其防止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金属腐蚀实验。
3.3 教学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评价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收获。
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进行解答和回应。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准备5.1 教学资源实验器材:金属样品、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
参考资料:实验指导书、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等。
5.2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性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性质教案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及其性质的科学,而金属则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对象。
金属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这使得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九年级学生是在学习化学的关键阶段,因此理解金属的性质对他们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介绍九年级学生化学金属的性质,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实验来加深他们对金属性质的理解。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1. 密度(1)活动一:让学生用实验测量常见金属的密度,如铁、铜、铝等。
(2)活动二:让学生观察不同金属的密度对磅秤示数的影响,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关系。
2. 导电性(1)活动一:通过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用不同金属材料作为导体,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金属材料对电流的导通能力。
(2)活动二:通过探究金属的内电流性质,让学生理解导电性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3. 导热性(1)活动一:通过实验,让学生比较不同金属导热性的差异,如铜和铝。
(2)活动二:通过讨论金属导热性对各种实际应用的影响,引导学生探究导热性的重要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 与酸反应(1)活动一: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现象,如锌与盐酸的反应产生氢气。
(2)活动二:通过实验探索金属与酸反应的反应速率和产物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机制。
2. 与氧反应(1)活动一: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金属与氧反应产生的氧化物,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
(2)活动二:通过讨论不同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氧的反应在自然界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3. 与水反应(1)活动一: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金属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现象,如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2)活动二:通过实验探索金属与水反应的反应速率和产物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水的化学反应机制。
结论: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九年级学生将对金属的性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他们也将认识到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活泼性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泼性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活泼性的比较,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现象。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本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铜、锌、铝等金属样品,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安全措施:佩戴实验安全帽,手套,注意事项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材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
2.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演示铁在氧气中燃烧,铜在空气中氧化,引导学生观察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3. 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演示铁与稀盐酸反应,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引导学生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4.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验演示铜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
5. 金属活泼性的比较: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金属的化学性质,强调金属活泼性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8. 板书设计: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 金属与酸的反应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4. 金属活泼性的比较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法和问题驱动法,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了金属的化学反应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4》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典型的生活实例”引入——基础知识回顾——各类题型巩固——探究讨论——分析规律——总结归纳——自我检测2、通过导学案教学,重点放在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并且在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上,通过对各个类型题目的分析,层层诱导,及时点播,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
3、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让学生知道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总结意识。
在教学设计上,要着重培养学生总结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
根据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请填写下表《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1.知道金属的化学性质2、能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常见问题 二、学习重点、难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三、复习过程知识回顾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Sn Pb (H) Pt Au2、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⑴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⑵位于 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 (不可用浓硫酸、硝酸)⑶位于的金属能把位于 金属从它们的中置换出来 (K 、Ca 、Na 除外)四、重点、难点题型突破类型 1: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例 1、( 2017 菏泽中考节选)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请用文字叙述原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类型 2:根据实验事实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例 2.(2017 滨州中考)有 X 、Y 、Z 三种金属,其中 Y 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 X 、Z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将 Z 浸入X 的盐溶液中,Z 的表面有 X 析出。
则 X 、Y 、Z 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X 、Y 、Z B .Y 、Z 、X C .Y 、X 、Z D .Z 、X 、Y变式训练 2:现有①②③三种金属,采用将一种金属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3篇)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3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响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响。
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响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
学时重点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响。
学时难点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前边咱们讲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谁能告诉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拟有什么优良性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及黄金饰品越来越多的成为寻常百姓的装饰品。
随之而来的假黄金诈骗案也越来越多,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人们为何会上当?你能想出一个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吗?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等那么,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温故知新归纳总结评论请同学们回忆有哪些金属能和氧气的反响?金属铁和镁镁在空气中点燃;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镁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发生反响,而铁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从反响条件上比拟,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镁比铁活泼。
教师出示外表氧化的镁片,再用砂纸打磨一半后,引导学生比照观察镁铝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响,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和氧气反响,但在高温条件下却能和氧气反响,我们得出金属的第一个化学性质一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响〔但反响的剧烈程度不一样〕燃烧金戒指的图片: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教师启发引导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响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难与氧气发生反响学到这同学们有没有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了?用火烧你能描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吗?很好,取少量金属块在火焰上加热,假设金属外表发黑那么原试样为黄铜,假设无变化,那么为真金。
1.比拟镁铝铁铜金分别与氧气反响时的难易程度有何不同呢?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不同的金属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不一样。
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别的物质起反响,且反响现象越剧烈。
九年级金属的化学性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相关概念;2. 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3. 能够描述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4. 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金属化学性质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2. 金属的常见化学反应。
三、教学难点:1. 金属的电离性和氧化性的理解;2. 不同金属在不同环境中的反应情况。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几种常见的金属,如铜、铁和铝,引起学生对金属的兴趣。
并请学生记录金属的性质和常见用途。
Step 2: 金属的化学性质1.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通过对比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
2. 金属的电子结构:讲解金属的电子结构是由近满的价层和离满的内层电子组成,这使得金属具有电离性和氧化性。
3. 金属的电离性: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的电子易于失去,成为离子,形成阳离子。
4. 金属的氧化性:讲解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5. 金属的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并总结规律。
Step 3: 不同金属的反应情况1. 与酸反应:讲解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的反应方程式。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金属与不同浓度的酸反应速度的差异,解释其原因。
2. 与水反应:讲解金属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金属氢氧化物的反应方程式。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金属与水反应的情况不尽相同,讲解与水反应产生火焰的金属反应机理。
3. 与氧气反应: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情况,教授金属的氧化性和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Step 4: 应用与拓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如金属的防腐蚀处理和金属的合金化等。
五、教学方法:1. 多媒体演示: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加深他们对金属及其化学性质的认识。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描述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讨金属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 金属与酸的反应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4.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5.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确定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引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 讲解: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
4. 讨论:学生合作交流,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重点关注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3.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
2. 化学试剂:铁、铜、锌、铝、氧气、稀盐酸、硫酸铜等。
3. 多媒体课件: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关图片、视频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相关实验。
2. 第3课时:讨论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 金属与酸的反应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4.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5.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2.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丝、铜丝、铝丝、氧气、盐酸、硫酸铜等。
2. 教学课件:金属化学性质相关课件。
3. 教学资料: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腐蚀与防护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引导学生关注金属的应用及其化学性质。
2.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讲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3. 金属与酸的反应:讲解金属与酸的反应规律,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金属与盐酸、硫酸反应的现象。
4.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讲解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金属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
5. 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七、课堂练习2. 分析金属腐蚀的原因,提出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八、拓展与延伸1. 探讨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化学性质。
2. 研究金属的提炼方法及其环保意义。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2. 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十、课后作业1. 完成金属化学性质相关习题。
2. 调查生活中金属制品的腐蚀现象,提出防护措施。
初中化学金属的性质一等奖说课稿
初中化学金属的性质一等奖说课稿《初中化学金属的性质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初中化学金属的性质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我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要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的讲清楚所有的金属的所有的性质,要有所侧重,其中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
但是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学反应了,燃烧后得到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殊,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同时也应该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质的比较具体情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三、教法和学法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1、边讲边实验。
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了建构理念。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3)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4)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逐渐体会社会支持,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 (5)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铝与氧气、酸碱的反应。
难点:对反应现象的观察、分析,控制实验变量的方案设计。
五、教学流程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的第一部分,它在编写上体现
了分类研究的思想:将金属这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抓住一些典型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事实, 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最后形成规律。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 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必修 2》中学习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等抽象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将本节的教学定位在元素化合物 知识的学习的序言课、方法指导课、思维牵引课。
酸和浓硝
酸的钝化。
4、探究 如何克服氧化膜的阻碍?破 铝能否 坏氧化膜的途径? 在空气 中剧烈
1、铝和氧 气的反应 2、学会控 制燃烧的
【演示实验】 1、设计实验方案 2、对比实验(脱脂棉、氯酸钾、铝粉)
燃烧
变量(氧气
浓度、颗粒
【应用感知】燃烧巨大能量的 利用。
表面积、温 度),克服 氧化膜的 阻碍
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一必修中的要求层次是让学生学会研究金属的反应规律——还原 性,理解这条规律的归纳得来和外延拓展;同时,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 以及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高中第二章 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知识,这些为本章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1.金属活动性顺序。
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问题导入】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互动合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2Mg+O22MgO 4Al+3O22Al2O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
高中金属的化学性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中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反应;2. 理解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的原因;3. 了解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2. 金属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难点1. 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案;2. 课件。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与学生讨论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2. 提问:金属有哪些常见的性质?Step 2:探究金属的性质(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常见性质。
2. 确定金属的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塑性等。
Step 3: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20分钟)1. 介绍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的概念。
2. 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金属与酸、水等的反应情况。
3. 结果分析,让学生总结不同金属的活泼性和惰性。
Step 4:金属的氧化反应(20分钟)1. 介绍金属的氧化反应。
2. 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情况。
3. 结果分析,让学生总结不同金属的氧化反应。
Step 5:金属的应用(20分钟)1. 介绍金属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2. 分组讨论,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一个金属应用进行介绍。
3. 分享和展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Step 6: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复习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反应。
2. 拓展课外知识,介绍金属的提炼和合金的制备。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对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化学反应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特点。
3. 探索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4. 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特点。
2. 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金属的化学性质介绍(2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生动的讲解,向学生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塑性等。
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验来感受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3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几种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现象,并总结出规律。
3. 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4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向学生介绍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金属与酸的反应,并观察气体的产生、颜色的变化等现象。
4. 金属的应用(3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金属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合金化等。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来探索金属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特点。
2.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2. 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贡献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酸、金属样品、试管等。
2. 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等。
3. 教学参考书:化学教材、实验指导书等。
七、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金属加工企业或实验室,以进一步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实践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9.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1)实验记录反应物CuSO4溶液AgNO3溶液NaCl溶液①Zn现象锌片表面附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锌片表面附有一层银白色物质无明显变化化学方程式Zn+CuSO4===ZnSO4+Cu2A gNO3+Zn===2Ag+Zn(NO3)2不反应②Fe现象铁丝表面附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铁丝表面附有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无明显变化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Fe+2AgNO3===Fe(NO3)2+2Ag不反应③Cu现象无明显变化铜丝表面附有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无明显变化化学方程式不反应Cu+2AgNO3===Cu(NO3)2+2Ag不反应①上述反应的共同特征都属于置换反应。
②锌、铁、铜、银、钠的活动性顺序为钠>锌>铁>铜>银。
(3)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发明了湿法冶金技术,利用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原理来冶炼金属,并一直沿用至今。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几点说明1.活动性强的金属单质能与比它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活动性强的金属不能是钾、钠、钙。
因为钾、钠、钙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与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时,它们先与水反应置换出氢,因而不会置换出金属盐溶液中的金属。
2.盐要能溶于水,否则不发生反应。
例如将铁钉与AgCl(不溶于水)混合,不能发生反应。
3.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
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铁跟盐酸、稀硫酸的反应一样,生成物中的铁也显+2价,不是+3价。
如Fe+CuSO4===FeSO4+Cu。
1.下列化学反应中,与实验事实不符的是( )。
A.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得到铜B.铁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C.铁和稀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铁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2.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将Y放入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 析出。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Z>Y B.Y>X>ZC.Y>Z>X D.Z>Y>X3.(2011·重庆中考)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3Fe+2O2Fe3O4B.2H2O2H2↑+O2↑C.Fe+CuSO4===FeSO4+CuD.NaOH+HCl===NaCl+H2O4.将一根锃亮的铁丝放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发现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
(1)由此判断,金属的活动性:Fe________Cu。
(用“>”或“<”填空)(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后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试判断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
5.迎迎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1)实验时,她为了除去铁丝和银丝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其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2)A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将铁丝和银丝同时插入到稀硫酸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实验中,当烧杯内盛有________溶液时,可验证Fe、________、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
参考答案1. 答案:C2. 答案:D3. 解析: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A是化合反应,B是分解反应,C是置换反应,D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C4. 答案:(1)> (2)CuSO4(硫酸铜)5. 解析:根据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银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以确定铁比银的活动性强。
要验证铁丝、银丝和另一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B中盛放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可以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铁和银之间的金属,如硫酸铜溶液等。
答案:(1)用砂纸将铁丝和银丝表面打磨光亮(合理答案均可)(2)比较铁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银丝表面无明显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Fe+H2SO4===FeSO4+H2↑(3)硫酸铜(CuSO4) Cu(合理答案均可)1.市场上有人用铝代替纯银制作戒指,下列方法不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
A.利用水、天平和量筒测密度B.浸入稀盐酸中观察有无气泡产生C.浸入CuSO4溶液中观察是否变色D.浸入CaCl2溶液中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2.(2011·山东济宁中考)学习金属单元后,我们知道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
为验证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B.将Fe、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C.将Zn、Fe两金属片分别放入CuCl2溶液中D.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FeCl2溶液中3.向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
①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Cu ②溶液中有Fe2+、Cu2+,不溶物为Fe ③溶液中只有Cu2+,不溶物为Fe ④溶液中只有Fe2+,不溶物为Fe、Cu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产生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
5.(2011·山东德州中考)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②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③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④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⑤将Zn放入AgNO3溶液中。
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⑤6.(2011·四川泸州中考)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用Mg、Zn、Cu三种金属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根据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________,可以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顺序。
(2)用Zn分别与MgCl2、CuCl2溶液反应,也能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若将一定质量的Zn放入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7.根据硝酸银溶液和铜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反应物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
(3)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是(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
A.剩余金属只有FeB.剩余金属一定有CuC.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有FeCl3D.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FeCl29.(2011·山东潍坊中考)把金属镍(Ni)、锰(Mn)分别放入盐溶液中,反应的结果如下盐溶液MgCl2溶液Ni的盐溶液CuSO4溶液金属Ni 无金属析出—有金属析出Mn 无金属析出有金属析出有金属析出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Mg Ni Mn Cu B.Cu Ni Mn MgC.Cu Mn Ni Mg D.Mg Mn Ni Cu10.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现有反应:①Zn+CuCl2===ZnCl2+Cu;②Cu+2AgNO3===Cu(NO3)2+2Ag;③Cl2+2NaBr===2NaCl+Br2;④Br2+2NaI===2NaBr+I2。
(1)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四个反应有相似之处:均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再分析这四个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相似之处:________。
(2)分析反应①和②,可以得到: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用相似的思维方法类推到反应③和④中,我们还可以得到:Cl2、Br2、I2三种非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
11.化学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其形状、大小及同种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1)小强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①和③可以比较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②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铜比银的活动性________(填“强”或“弱”)。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小红两位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利用金属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别补充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都实现了探究目的。
小华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______,y是______溶液;小红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______,y是________溶液。
12.(2011·安徽中考)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
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反应比后者快,原因是____________。
(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都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
【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________;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
【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编号①加入适量稀硫酸有微量气泡,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②加入适量蒸馏水固体部分溶解③加入适量无水乙醇固体部分溶解【得出结论】由实验①可判断假设c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再结合实验②和③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