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的答案,详细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答: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
A. 物质的永恒运动
B. 辩证唯物主义
C. 事物的内在联系
D. 自然界的普遍联系
答案:B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批判了哪种自然科学观点?
A. 机械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经验主义
答案:A
3.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的哪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A. 物质和运动
B. 物质和能量
C. 运动和静止
D. 能量和质量
答案:A
二、简答题
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原理。

答: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原理指的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这一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2. 阐述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含义。

答:“否定之否定”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它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非简单的消灭,而是在否定中包含着对旧事物的某些积极因素的吸收和发展,从而实现事物的前进和升华。

三、论述题
1. 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促使科学家在研究中注重事物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其次,自然辩证法的矛盾论和对立统一原理,帮助科学家认识到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最后,自然辩证法的量变质变原理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为科学家提供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助于科学理论的深化和完善。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探讨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

以下是一份自然辩证法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A. 物质的永恒运动- B. 物质的绝对静止- C. 物质的相对静止- D. 物质的不变性答案:A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A. 因果律- B. 矛盾律- C. 辩证法- D. 逻辑法答案:B3. 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A. 量变质变原理- B. 对立统一原理- C. 否定之否定原理- D. 形式逻辑原理答案:D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 A. 线性的- B. 非线性的- C. 静止的- D. 随机的答案:B5. 以下哪个观点不属于自然辩证法?- A. 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的- B. 自然界是孤立存在的- C. 自然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D. 自然界的发展遵循辩证法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原理”。

答案:对立统一原理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它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相互对立的方面构成的统一体。

这些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 解释自然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原理”。

答案:量变质变原理指的是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来实现的。

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限度时,会引起质的飞跃,从而产生新的性质和状态。

这一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3. 阐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原理”。

答案:否定之否定原理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原理,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来实现的。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的矛盾被新的矛盾所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简单的消灭,而是在新的基础上的升华和发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结合实际,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答案+页码版)

自然辩证法(答案+页码版)

自然辩证法(答案+页码版)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绪论名词解释:方法论P4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P2-3是一种崭新的科学的自然观,它吸取了历史上各种自然观的精华,摈弃了旧自然观的糟粕,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和根本观点。

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P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重要问题1、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2自然辨证法三部分研究对象:首先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亦称为自然界的辩证法。

其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亦称为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再次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亦称为自然界研究的辩证法。

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与学科性质P5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它研究的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自然辩证法是在各门具体科学技术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间,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科学技术学科的桥梁和纽带。

它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统一的,并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的交叉。

它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和在人类社会中的展开与发展过程,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3、自然辩证法与旧哲学的区别P6-7 首先,在研究方法上,自然哲学大都使用直观、猜测、虚构或思辩的方式,因而不能科学地解释和说明自然界的本质规律。

而自然辩证法把自己的研究建立在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来揭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其次,在研究内容上,古代自然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强将自然界作为自然的内容。

而自然辩证法并不把自然科学作为自己的内容,只是对自然科学进行哲学的概括。

再次,旧哲学只着眼于认识自然,而自然辩证法不仅研究认识自然,而且要研究改造自然,旧自然哲学仅从纯自然的角度去研究,而自然辩证法则把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认识紧密联系起来。

自然辩证法题目集锦及其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题目集锦及其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性质和研究对象。

P1 P3 2.阐述自然辨证法研究的根本内容。

P43.试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开展过程。

P84.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

P111.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自然哲学获得了哪些重要成就?古代朴素自然观有什么特点P19 P232.古代希腊的科学技术获得了哪些成就?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表如今哪些方面?P193.宗教神学自然观是怎样描绘自然界的?为什么说它的出如今自然观开展史上是一种倒退P244.为什么说近代自然科学在普遍革命中诞生?阐述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倒退的历史必然性P26 P28 5.试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根底,它的根底思想是什么?P31 P326.为什么说物理学革命丰富和开展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自然科学又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做出了丰富和开展?P32 P341.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P39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的无限可行性?P423.如何理解自然界系统的普遍性?它有哪些类型和根本特征?P43P44P454.非生命界有哪些物质层次?它们有何根本特征?P47P50P525.如何理解自然界层次构造的规律性?P531.宇宙,恒星和地球是怎样起源和演化的?如何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自然界的演化过程说明了什么?P56P57P58P592.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形式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P60P623.为什么非生命界的运动的根本矛盾及其表现?生物进化的动力是什么?P63P644.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形式的矛盾性?突变和渐变的关系如何?P63P645.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过程的矛盾性?什么是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P686.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方向的矛盾性?进化与退化的关系及其关系?P707.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开展的自组织性?以及有序与无序及其关系P728.什么是守恒原理?自然界运动转化的普遍性及其意义何在?P74P769.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矛盾有哪些?如何理解其运动开展的规律性?1.什么是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P81P832.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P843.如何理解生态自然观的自然根底,社会根底和科学根底?P87P92P974.试述生态自然观的特征和根本思想?P99P1015.怎样才能人与自然的协调开展?P1026.可持续开展的内涵和原那么是什么?P1067.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我国深化施行可持续开展战略的现实意义?P1091.如何理解科学的含义?它有哪些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现代科学的分类如何?P113P114P116P1172.阐述推动自然科学开展的内部动力P1193.关于科学开展的形式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P1254.如何理解科学开展的规律性?P1275.现代科学开展的主要趋势表如今哪些方面?P1291.科研课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遵守哪些重要的原那么?如何评价科研选题??必要时如何转化课题?P138P139P1422.科学研究的经历层次的根本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类型和作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P146P1513.科学观察应遵循的哪些重要原那么?恩格斯的“双重验证〞思想对于感性的科学认识活动有何意义?P147P1544.什么是科学机遇?它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捕捉科学机遇?P157P1595.科学研究的理论层次的常见方法有哪些?有何特点和作用?P160-P1716.什么是科学假说?它是如何形成的?假说向理论转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7.什么是科学理论?它有何特征和功能?构建科学理论有哪些方法?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是什么?P174P175P177P1788.结合做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科学方法论〔或某一种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或在科学开展中的作用〕1.系统科学的根本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P1892.什么是自组织理论?自组织理论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不同?P193P1941.系统科学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科学性怎么样?P1832.系统观饱含了哪些根本概念?它有何显著特征?P183P1853.什么是系统科学方法?它有何特点和功能?P186P1871.如何理解技术的含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其分类怎么样?P200p202 P2042.技术开展的根本矛盾和常见形式有哪些?现代技术的开展趋势怎么样?P208 P2103.什么是创新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何特点/P 212P214 P2164.技术创新过程与研究开发过程的关系怎样?如何理解技术创新过程?5.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如何?根底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与技术创新在投入和产出方面,他们的互相之间有何同异之处?P2236.什么是技术创新机制?它主要有哪些机制?并分析阐述这些机制之间的关系机制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P222 P222 P2247.技术创新有哪些常见的类型?自主创新有哪些主要类型?他们之间有何区别?P229 P2318.为什么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有哪些?如何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进展管理?P234 P236 P2389.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技术观〔或某一观点〕在技术开展中的作用1.如何理解技术方法的含义?它有何特点?P241 P242 2.技术研发应遵守哪些根本原那么和一般程序?P243 P2443.什么是技术预测它有何特点?其主要步骤和根本方法是什么?P245 P246 P2474.什么是技术评估?它有何特点?其主要步骤和根本方法是什么?P248 P249 P2565.阐述技术原理构思的一般过程,主要方法以及常见的创造创造方法P251 P252 P2536.如何理解技术方案设计?它有哪些类型和主要方法P254P2557.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有何区别?试述技术试验的根本程序和常见类型。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的学说。

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领域?A.自然观B.科学观C.艺术观D.技术观答案:C.艺术观2、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A.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B.自然观、科学观、艺术观C.自然观、历史观、技术观D.自然观、社会观、技术观答案:A.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促进作用?A.提高生产效率B.促进文化交流C.推动经济发展D.加剧社会矛盾答案:D.加剧社会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自然辩证法在当代的实践意义包括哪些方面?A.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B.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C.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D.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案:ABCD2、下列哪些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畴?A.宇宙的产生和发展B.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和方法C.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演变和进步D.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答案:ABD三、简答题1、请简述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

答案: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其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学技术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其发展是有历史条件的;第三,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科学精神,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应当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请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案: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环境;第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1. 试题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答案: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哲学学科。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统一体,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有:矛盾、统一、对立统一、辩证发展等。

2. 试题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答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普遍性原理、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的发展规律等。

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出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

对立统一规律强调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但同时也存在着统一、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规律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存在着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和过程。

3. 试题三: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有明显的区别。

自然辩证法关注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而形而上学主要研究事物的表面现象和静态存在,强调事物的单一性和恒定性。

自然辩证法以矛盾为核心,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变动性;形而上学则以对立为基础,强调事物的二元性和不变性。

4. 试题四: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答案: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自然辩证法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的内部矛盾和辩证关系,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其次,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家进行具体实验和观测,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过程。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使科学研究更加全面深入。

5. 试题五: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答案: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代辩证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和古印度的佛陀。

他们提出了事物的变化和矛盾的概念,并强调事物的不断流变和无常性。

第二阶段是现代辩证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马克思。

他们从哲学和社会实践的角度深入研究了矛盾的本质和事物的发展规律。

自然辩证法最终答案

自然辩证法最终答案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答:概念:(1)基本概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2)起源。

‚自然辩证法‛一词,最初是恩格斯为其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的部分手稿所定的一个归类题目,其本意是‚自然界的辩证法‛,以后它的研究对象从自然科学技术注解扩展至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3)关于自然的观点。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自然界是一切事物的本原,人类本身就是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并从自然界那里取得生存与发展的资料的;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科学,对自然界的改造产生了技术;人类社会就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同发展起来的;近代以后,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把人类社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4)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5)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研究和考察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和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这里的‚自然‛,既包括‚天然自然‛,也包括‚人工自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6)研究基本内容。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观、科学技术工程观、科学技术工程方法论、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

(7)在中国的演变。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我国就出现了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组织,促进了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自然辩证法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并不断更换着存在的形态,在理论上不断走向成熟。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的创始人是()。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黑格尔D. 康德答案:B2.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C. 机械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3.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实现的。

A. 物质B. 能量C. 信息D. 意识答案:A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

A. 可变的B. 不可变的C. 随机的D. 人为的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是()。

A. 直线式B. 循环式C. 螺旋式上升D. 无序的答案:C6.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矛盾是()。

A. 人为制造的B. 客观存在的C. 主观臆想的D. 偶然出现的答案:B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

A. 无规律的B. 有目的的C. 无目的的D. 随机的答案:C8.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进化是()。

A. 线性的B. 非线性的C. 可逆的D. 不可逆的答案:D9.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多样性是通过()实现的。

B. 变异C. 遗传和变异D. 环境答案:C10.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统一性是通过()实现的。

A. 物质B. 能量C. 信息D. 意识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基本特征包括()。

A. 物质性B. 多样性C. 统一性D. 矛盾性答案:ABCD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性表现在()。

A. 必然性B. 偶然性C.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 随机性答案:C3.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矛盾运动包括()。

A. 对立B. 统一D. 静止答案:ABC4.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方法包括()。

A. 实验B. 观察C. 推理D. 计算答案:ABCD5.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包括()。

A. 渐进B. 突变C. 渐进和突变的统一D. 循环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一、问答题:1.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系统的含义: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方式:①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做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②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

③系统与要素的规定是相对的。

2、举例说明系统的整体性特征,把握这点对我们有何启示?系统的整体性特征:①系统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②系统整体具有各个构成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③是基于要素对系统的非加和性关系。

任何事物的整体决不是简单的部分之和,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启示:从微观到宏观,从无生命到生命,从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一切自然物都是系统。

系统作为要素的集合,在空间上表现为系统的整体性、结构的有序性,要素间的立体蛛网联系,丰富了空间的三维性、广延性和伸展性。

基于系统开放性的研究更完整、更精确的揭示了世界的发展还表现为世界系统的进化性,并解决了自然界发展和进化的动力问题,这就丰富了时间的一位性和持续性。

PS:系统科学方法的整体性原则,是基于要素对系统的非加和性关系。

在要素之间存在相干性、协同性的条件下,会有新质的突现。

这种性质不是单个要素所具有的,而是系统整体才具有的。

因此,在研究这类系统时,必须要从整体出发,立足于整体来分析其部分以及部分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对这部分的分析而达到对整体的深刻理解。

3、举例说明系统的开放性特征,把握这一点对我们有何启示?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总是存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且与作为环境的其他系统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其方法论启示在于:从微观到宏观,从无生命到生命,从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一切自然物都是系统。

系统作为要素的集合,在空间上表现为系统的整体性、结构的有序性,要素间的立体蛛网联系,丰富了空间的三维性、广延性和伸展性。

基于系统开放性的研究更完整、更精确的揭示了世界的发展还表现为世界系统的进化性,并解决了自然界发展和进化的动力问题,这就丰富了时间的一位性和持续性。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22,自然辨证法得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2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2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2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创立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得发展有怎样得联系?(P23)3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3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3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31)3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基本思想、特征与重大意义?(P39)36*补充,马克思主义得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 3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得自然科学基础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系统自然观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得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2,系统自然观确立得重大意义?(P49)3,什么就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就是自然界物质得普遍存在方式?(P52)4,自然界物质系统得基本特点?(P53)5,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得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得过程?(P59)6,阐释自组织得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得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得无限性?(P67)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发展:生态自然观1,从生态自然观得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就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得丰富与发展。

(P76)42,如何理解自然界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根基?(P70)3,生态危机得概念及其表现。

(P76)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您得想法.(P84)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得本质与科学知识得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得本质?(P91)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得特点与相互关系。

(P97)3,什么就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得重要性。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答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答案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 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
作用?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答: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答: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技术是人的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国外学者大都表现出对技术理解的单一性。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答: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答: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
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有否创造性的作用? 答:
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答:系统科学方法是指 20 世纪 40-90 年代出现的系统科学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的 总和,这些方法对于从横断方面抽象认识对象的物质结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有 重要的作用。 复杂性科学方法是在借鉴传统科学的方法基础上,以辩证法为理论取向的一套 方法,侧重把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还原论与整体论、科学 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的方法。让人们更加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状态和性质, 考虑问题的多样性,在更高的层次上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
第三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答: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 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为基础,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 究中的基本方法,并且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的方法论。它存在于一切具体方法之中, 而不是脱离开具体科学研究方法的空中楼阁,更不是凌驾于具体科学研究之上的抽 象思辨。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所有上述规律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A. 相互对立的B. 相互统一的C. 相互转化的D. A、B和C都正确3. 自然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是()A. 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B. 事物的质的变化引起数量的变化C. 事物的数量和质的变化相互影响D. A和B都正确4.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A. 上升性B. 循环性C. 曲折性D. 无限性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内部矛盾B. 外部矛盾C. 事物的联系D. 事物的运动答案:1.D 2.D 3.D 4.C 5.A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6.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具体事物的哲学方法。

()A. 正确B. 错误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A. 正确B. 错误8. 自然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而质的变化不会引起数量的变化。

()A. 正确B. 错误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外部矛盾。

()A. 正确B. 错误10.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A. 正确B. 错误答案:6.B 7.B 8.B 9.B 10.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它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这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具有以下特点:(1)矛盾的普遍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3)矛盾的统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4)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自然辩证法带答案详尽版

自然辩证法带答案详尽版

一、绪论1.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主要内容答:研究对象: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主要内容:自然观(系统、生态),科技观(科技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

二、自然观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p15论述题)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大特征是:唯物论与辩证论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猜测的局限性。

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把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批判了机械和形而上学,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人类思维从古代朴素辨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辨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2.什么是系统,系统的本质特征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P41)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动态性:即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层次性:指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有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3.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答:自然系统的结构是指自然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现为系统内部的组织形式、联系方式或秩序。

功能指整体所具有的特性和能力。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 物质的多样性B. 物质的永恒运动C. 物质的内在矛盾D. 物质的外部条件2. 下列哪个概念不是自然辩证法中的基本范畴?A. 量变B. 质变C. 否定D. 辩证否定3. 自然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独立的D. 以上都是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中的矛盾具有什么特点?A. 单一性B. 多样性C. 绝对性D. 相对性5. 在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什么趋势?A. 直线上升B. 循环往复C. 螺旋上升D. 曲折前进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 必然性B. 偶然性C. 规律性D. 无序性7. 自然辩证法强调,研究自然界应该坚持以下哪些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辩证性原则D. 单一性原则8. 在自然辩证法中,下列哪些因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A. 内在因素B. 外在因素C. 主观因素D. 客观因素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包括哪些方面?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D.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排斥的10. 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发展的特点有哪些?A. 事物发展是前进的B. 事物发展是曲折的C. 事物发展是上升的D. 事物发展是下降的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应用和意义。

14. 结合实际,论述自然辩证法对于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发展的实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 事物的联系和互动C. 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D. 事物的外部条件作用答案:C2. 下列关于辩证否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否定是事物的消灭B. 否定是事物的质变C. 否定是事物的简单重复D. 否定是事物的外部干预答案:B3. 下列关于矛盾同一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矛盾双方完全相同B. 矛盾双方完全对立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D.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答案:C4. 下列关于矛盾斗争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矛盾斗争是事物的动力B. 矛盾斗争是事物的阻力C. 矛盾斗争导致事物消失D. 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唯一途径答案:A5. 下列关于质量互变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可以相互转化D. 量变和质变没有联系答案:B6. 下列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本质B.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现象C.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变化D.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发展答案:A7. 下列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原因B.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原因C. 内因和外因相互独立D. 内因和外因相互依赖答案:D8. 下列关于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C. 实践和认识相互独立D. 实践和认识相互转化答案:A9. 下列关于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客观规律束缚主观能动性B. 主观能动性否定客观规律C.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矛盾D.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促进答案:D10. 下列关于真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真理是绝对的、静止的B. 真理是相对的、运动的C. 真理是主观的、片面的D. 真理是客观的、全面的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

自然辨证法课后题答案汇总最终版

自然辨证法课后题答案汇总最终版

目录0.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3)0.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 (3)0.3.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4)0.4.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4)1.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 (4)1.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朴和机唯自然观。

.4 1.3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4)1.4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5星) (5)1.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5)2.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5)2.2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5 2.3何谓演化与进化?怎么样来理解自然的进化方式? (6)2.4、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6)2.5、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7)3.1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7)3.2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8)3.3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8)3.4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上届考察) (8)4.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 (9)4.2科学知识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5星) (9)4.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9)5.1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9)5.2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

(9)5.3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 (10)6.1什么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形式?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0)6.2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10)6.3思想模型方法在假说的形成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1)7.1什么是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它们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11)7.2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11)7.3如何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检验?举例说明 (11)7.4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62-163) (11)8.1不同的科学理论累积发展模式各是如何看待理论的归并的? (12)8.2科学发展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举例说明之。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P32.科技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P33.范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科学家必须共同遵守的科学活动的“模型”、“信念”,它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在内的范例等。

P3044.人工自然: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它是人类依据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界的物质条件创造出来的自然物,是深深打上人类印记,与人类社会发生密切联系的自然界。

P845.系统与要素:系统是指处在环境中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确定功能的整体。

P276.组织与自组织:“组织”一词既可作名词用,指某种特定的系统;又可作动词用,指某种特定的运动过程,即原来分散的、相对独立的要素形成一个具有整体结构与新属性的系统过程。

“自组织”: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

P557.可逆与不可逆:可逆过程是指一个物质系统从某一状态出发,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它能够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即物质系统回到原来状态,同时消除了原来过程对外界环境引起的影响),则原来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简称可逆。

反之,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则原来的过程称为不可逆过程,简称不可逆。

P45 8.进化与退化:进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或系统在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退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或系统在演化中由有序到有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P49 9.有序与无序:有序指的是客观事物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有规则的联系或转化,无序是指客观事物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无规则的联系或转化。

P5010.熵:是一个反映热运动过程和方向的物理量。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1:科学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

科学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范畴。

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标志,它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本世纪以来,技术除了指工具和机器之外,还包括制作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思想。

按照这样的观点,技术乃是实践经验、物质设备和科学理论有机结合的整体,是劳动技能、技术、理论、物质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成果,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本质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它具有以下的本质特征:首先,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

作为反映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表现为一种观念形态,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但自然科学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不是依赖于特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内容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次,自然科学作为精神产品,属于一般生产力的范畴,是精神生产力。

技术的本质特征有:首先,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

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结构内的独立因素,但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全部要素之中;其次,技术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结合。

依据现代技术的涵义,技术即属与物质因素,又属于精神因素;再有,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所谓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工程中,技术无论作为劳动手段、工艺或技能,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则。

所谓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技术严格地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答2:科学的定义:(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2)产生这种体系的认知活动;(3)一种社会建制,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

科学的特征:(1)实证性(可检验性);(2)理性(逻辑性):陈述性知识(实验)→程序性知识(预言)→解释性知识(假说);(3)创造性;(4)共享性(相对于技术的优势);(5)生产力(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试论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相互关系与现实中意义.工业文明是指工业社会文明亦即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言的第二次浪潮文明,它贯穿着劳动方式最优化、劳动分工精细化、劳动节奏同步化、劳动组织集中化、生产规模化和经济集权化等六大基本原则。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工业革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也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不仅危及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正因为如此,近几十年来,学者们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声不绝于耳,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则成为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心声。

中国共产党也把建设生态文明郑重地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什么是生态文明,如何正确看待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

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着内在的联系。

生态文明必须扬弃工业文明的机械论自然观、否定自然界内在价值的价值观、征服型的技术观、消费主义的消费观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而代之以有机论的自然观、肯定自然界内在价值的生态价值观、和谐型技术观、生态消费观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

但是生态文明并不是与工业文明彻底地决绝,而是批判性的继承工业文明所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物质成果及其日益完善的法制,为建设生态文明服务,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对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生念文明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把握;其现实意义在于:现阶段人类社会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

5. 从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论述科学研究道德.1.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科学家作为群体的一般的抽象存在形式,叫科学共同体。

它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指整个科学界;二指部分科学家组成的各种集团。

科学共同体的目标是以增进知识为己任,并用知识造福于人类。

科学的终极目标在于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以及这种知识在进一步认识自然时的作用。

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行为规范或精神气质,由美国科学社会学家莫顿概括如下:(1)普遍主义。

即深信科学的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2)公有主义。

及承认科学发现本质上是社会合作的产物,它属于整个科学共同体以至社会,科学家无权独占或收回他的科学发现,科学发现奉行公开原则,科学家得到发明权;(3)不谋私利的精神。

即主张科学家应当把认识自然奥秘和追求真理作为科学探索的主要动力,仅仅在次要的意义上才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4)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科学家决不应不经任何分析批判而盲目接受任何东西,应按照一定规范合理地怀疑现存的事物。

科学家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也要允许别人对自己的成果怀疑。

2.科学共同体的科学道德责任主要体现在:一是科学开展学术评价。

科学共同体对科学研究具有独立于社会的评价标准,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首先是在科学共同体内得到评判,科学家的声望、地位主要由科学共同体决定。

科学评价要公平公正。

面对科学家们长期而又艰辛的科学活动,科学共同体要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承认他人的贡献,发自内心地尊重竞争者的努力,坦诚直率地进行学术争论,勇于承认研究成果中的错误和失误,明智地回避利益冲突。

二是实现自我净化。

科学共同体应以其特有的行为方式维护科学的良好形象,其成员尊崇的道德准则是与科学发现、发明相适应的,是自我净化所不可缺少的。

自律和他律的结合是杜绝一切假冒伪劣的有效机制。

在科学共同体内,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总是不断地受到同行的检验、批判和监督,正是这样一种科学共同体的自我纠错机制,使许多专业性较强,不易被外行所识别,难以界定的不端行为被科学家同行作出了正确判断,保证了错误、偏见能够得到有效克服。

三是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在团结和引领科学家在不断探索人类未知奥秘的同时,科学共同体应倡导开展负责任的科学研究,避免和防止科学技术的不当使用,抵制一切违反科学道德与伦理的科研行为,反对利用科研活动及成果谋取不正当利益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

要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抵制利字当头、不讲奉献的错误倾向,坚持在科研活动中自觉遵守科学家的基本行为准则。

科学共同体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科学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

科学共同体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承载者,服务公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类福祉的倡导者,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就必须不断加强科学道德的制度建设,形成被全体科学共同体成员认同的道德准则。

要广泛开展科学道德教育,从学生时期就要树立崇高的科学理念,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道德操守。

要加强科学不端行为防治,坚持教育与惩治相结合。

要重视从根源上对科学不端行为进行防范,采取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方式,使广大科学共同体成员始终保持探索激情,增强创新意识,传播科学思想,维护科学形象,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谱写出科学家无愧于时代的华彩乐章。

6.结合实例谈谈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的关系怕p250-p261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

(一)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在思维创造性的本质上是统一的。

作为个体的人,存在着两种性质或两种形式的思维方法,即符合逻辑的思维方法或谓“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并不要求符合逻辑的思维方法或谓“非逻辑思维方法”。

非逻辑思维方法属于人们内在的心理活动方法,比如联想思维法、想象思维法、直觉思维法等。

在运用逻辑思维方法的时候,经常也要发挥非逻辑思维方法的作用因为逻辑思维方法虽然是严密的、一丝不苟的,但现实事物是非常复杂的以致仅仅根据某种逻辑程序就想进入科学的迷宫是不够的。

因此,按部就班的格式化、古板化的逻辑思维方法,就需要灵活的非逻辑思维方法来帮助。

而非逻辑思维方法正好具有这样的灵活性,它不受固定格式的约束也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因而可以渗入任何思维过程,并综合其在关键时刻,帮助“断路”的逻辑思维方法重新接通,促成思维质的飞跃可见,思维创造性的过程也就是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们是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

(二)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在思维创造性的过程中是统一的。

一个具体的思维运动,总是表现为向着某个目标前进的运动,这个运动虽然会因思维主体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是仍然遵循着一般的规律,符合理性认识有关逻辑的要求。

但是,对于非逻辑的因素在思维创造性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由于认识对象的复杂性,认识条件的差异性,思维的发展不可能是笔直的,思维的成果多是非一次完成的,而且,有时还会出现“思维的怪圈。

当人们的思维陷入“思维怪圈”的泥潭时,如果依然拘泥于逻辑思维方法,那就会使思维一筹莫展,寸步难行。

但如果自觉地借助非逻辑思维方法,那么就可能更快地排除思维前进的障碍,因而,保证中断的思维继续向前发展。

其次,思维创造性取得的科学成果是统一的结晶。

逻辑思维方法要达到自己认识的终点,需要有非逻辑思维方法的协助;而非逻辑思维方法作用的发挥,又要以逻辑思维方法作为前提。

逻辑思维方法表现为思维过程中量的积累,非逻辑思维方法表现为思维过程中质的飞跃,两者是紧密联系,协同互补的。

(三)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在思维创造性的目标上是统一的。

逻辑思维方法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思维工具,近现代科学技术主要借助它而形成发展起来,逻辑思维方法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一把利剑。

但是,仅有逻辑思维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应有意识的加强非逻辑思维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其原因如下:第一,实践对象的宏观和微观的未知领域要求人类思维具有开创性,然而仅仅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是很难具有这种开创性的。

第二,实践对象的复杂化,要求人类思维具有综合性。

综合不是原先各要素的简单相加,系统质不同于各要素的孤立质,从要素质进入到系统质,仅靠逻辑思维方法是不够的,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想象以及跳出原有逻辑规范的运动过程,即通过非逻辑思维方法来进行综合把握。

第三实践对象的多变,要求人类思维具有灵活性。

逻辑思维方法由于太形式化、有序化,其不适应已逐渐突出。

然而,形象思维法特别是直觉思维法却具有某种直接性、灵活性,在材料还不充足时,就能觉察到变化的趋势和问题的实质。

第四,由于思维模拟科技在模拟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绩,逻辑思维方法可以逐步地转移到电脑等思维模拟工具上去,这将使人类更有必要、更有可能重现难以模拟的非逻辑思维方法的发展。

第五,非逻辑思维方法在人类生活,科学创造等方面往往起着重要、甚至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对未来的把握和预测上,在情感、精神生活领域更是如此。

不可否认,逻辑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引起人生重大转折,决定事情进展的关键,往往还需要非逻辑思维方法发挥作用。

一、科学假说的特征第一,科学假说是建立在一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并经过了一定的科学验证的一种科学理论。

它既与毫无事实根据的猜想、传说不同,也和缺乏科学论据的冥想、臆测有区别。

第二,具有相当的推测性。

它的基本思想和主要论点,是根据不够完善的科学知识和不够充分的事实材料推想出来的,它还不是对研究对象的确切可靠的认识。

[3]第三,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科学假说是科学性与推测性的对立与统一。

它既包含着真,又包含着假,是真与假的对立与统一。

它有可能失真而成为假,也有可能由假而转为真。

它是为由假达真而生,也为这种转化的实现而亡。

因此,假说又是理论形成中的生与亡的对立统一。

这种对立统一的转化条件在于实践,实践是检验假说的唯一客观标准科学假说的作用假说是观察、实验的结果,又是进一步观察、实验的起点。

它使人们已有的感性经验形成条理,更使人们进一步观测研究具有方向。

假说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假说使科学研究成为能动的自觉的活动。

既然假说是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科学的推测,那么,人们便可以根据这种推测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测和实验,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理论思维的作用。

因此也就有可能在科学上有所发现,有所突破。

第二,假说是逼近客观真理的通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