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痘 水痘是儿童的高度急性传染性疾病,偶发于成人。以冬春季发病为 主,有终生免疫力。它是由复合疱疹 DNA 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所引起的原发感染。以发热及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 水痘传染性强。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都有传 染性。
水 痘 患 儿
(一)中药方剂: 1.连翘、牛蒡子、桑叶各 9 克,荆芥 4.5 克,大青叶 15 克。 瘙痒较 剧,加蝉衣 4.5 克,白僵蚕、白蒺藜各 9 克。 水疱较多,加泽泻 9 克, 生薏仁、滑石各 12 克。 发热重,舌苔黄膳,去荆芥、配加银花、黄芩 各 9 克,蒲公英 15 克,黄连 3 克。 营分有热,见神烦不宁、舌绛, 去荆芥,加生地 12 克,丹皮、赤芍各 9 克,紫花地丁 15 克;伴神昏者, 另用万氏牛黄丸一粒化服;兼抽搐,再加石决明 30 克,钓 藤 15 克(后 下),地龙 9 克。 2.红豆 30 克,白萝卜 60 克,淡竹 15 克煎水代茶饮。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控知识
福泉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
中医药与传染病
认识 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引起,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 历史上,由于瘟疫传染病的不断发生和流行,中医学在反复医疗实践和学术争鸣中 不断认识其病源。1.认为“瘟疫”与“伤寒”、“温病”同是外感病,病因“时行不正 之气”、发病与人体正气强弱有关。2.认为瘟疫的病源异于伤寒、温病,另有一类特殊 病源“异气”、“病气”、“尸气”。认为瘟疫有特殊病源体,传入人体主要的门户是 口鼻,并特异性侵入有关组织器官。《寓意草》“四时有不正之气,感之而致病者,初 不名为疫也,因病致死,病气、尸气,混合不正之气,斯为疫矣。一室连床,沿门阖境, 共酿之气,尸虫载道,必然之势”(构成瘟疫流行条件)。《医学心悟· 论疫》“疫之 症,来路两条,有在天者,有在人者。非其时而有其气,自人受之,或为大头天行之类, 斯在天之疫也;若夫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方,一方之病,染及合邑, 此乃病气、秽气相传染,其气息俱从口鼻而入,乃在人之疫以气相感,与天无涉”(前 些年“非典”的传染性,似乎证实这一论述),指出瘟疫有其特殊病源,和传播途径。
防疫措施 中医药历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为主”原则,主张未病先防。对传 染病的具体防疫措施有: 1.对外感瘟疫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疗效。 2.早期隔离病人。 3.对有疫病密切接触者,或病源携带者的发现、监测和管理。《治疫全 书》“毋近病床塌、毋凭死者棺触臭恶,毋食病家食菜,毋拾死者衣 物”,提出防疫隔离的具体要求。 4.对动物传染源认识和措施。《金匮·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六畜自死, 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狸肉漏脯等毒,果子落地经宿,虫蚁 食之者,人大忌食之”指出病畜及被污染物品不能食用,重视食品卫生。
图 为 麻 疹 氏 患 斑 者 出 现 ” 柯
“
(一)中医治疗: 鲜芫荽 30 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 15 克, 西河柳 30 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 根各30 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鲜 芫 荽
(二)治疗原则: 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 采用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麻疹一般按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 常用透疹、清热、解 毒等治法,使疹毒外透,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减 少合并症的发生。同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但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 2.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以控 制感染。 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中西药合用, 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对麻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均 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在治疗上,以宣透解毒为总原则,并根据发 病过程中各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分别采用透发、解毒、养阴等法。 对于疹发不畅,邪毒内陷之逆证,则宜清热解毒,以达邪外出。本病 治疗,重在透发。麻毒外透,则邪有所出,以防他变。在治疗中 按出 疹时期,分段辨治。疹前期以透为主,出疹期以清为主,疹回期则以 养阴为主。 但应注意透发防耗津液,清热勿过犯寒凉,养阴忌滋腻留 邪。
黄 芩
(三)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方: 凡未患过流行性腮腺炎又接触过病人者,可煎服下列中 草药,每天 1 剂,连服 3~4 天。 土金银花 15 克,板蓝根 20 克,鸭跖草 12 克, 蒲公英 18 克,蜜枣 5 枚。加水 煎成 300 毫升,日分 2 次温服。(如 上述药物不全,可用下列药物补充,缺一补一, 缺二补二,依此类推。 替补药物及剂量为:大叶桉树叶 18 克,虎杖 15 克,马齿苋 20 克, 败酱草 15 克)。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方案
一、 麻疹的中医药预防 三、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药预防 五、 流行性脑膜炎的中医药预防 二、 水痘的中医药预防 四、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预 六、 甲肝的中医药预防
七、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中医药预防 八、结核病的中医药预防 九、细菌性痢疾 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
麻疹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空气传播。多发于婴幼儿。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 麻疹病潜伏期为 lO-12 天。出疹前后 5 天左右为传染期。麻疹病 毒存在于患者的眼泪、鼻涕、唾液中。发病时可有发热、流涕、流泪、 怕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发热后的 2-3 天,于 口腔两侧近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可出现 "麻疹粘膜斑",斑点为针尖大小 的白色小点,周围有一圈红晕。出疹后 2-3 天,此斑就会消失。
连 翘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多见于儿童,也偶见于成年人。一般患 过此病的人痊愈后,便具免疫力,但也有少数人会再患此病。 中药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只要辩证正确,及时治疗,可以治愈。 临床上将本病分为风热外感型和热毒炽盛型两个类型,患者可根据 各型的症状 特点,辨证治疗。
流 行 性 腮 腺 炎
3.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自古以来,中医药适宜技术同样在防治传染 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397法中,论述针灸 疗法的有33法;又如《霍乱论· 治法篇》除了应用内服药治疗传染病外, 常采用“通关散吹入鼻中取嚏”开窍急救;以及“刮痧、淬法、刺法、 熨灸、敷贴、榻洗”等适宜技术治疗瘟疫传染病。
早在400多年前,古人们就发明了种牛痘预防天花、水痘等疾病,并 一直沿用至今。
治疗方法
1.针对瘟疫、伤寒、温病同是传染性热病理论,采取“辨证”施治方法。传染病的种类 很多,但具有其共同临床特点,即病原体在受传染的人体繁殖过程,从一个阶段进展到 另一阶段呈规律性。每一个传染病从发生发展以至恢复,一般可以分潜伏期、前驱期、 发病期、恢复期等几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中医学认为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过 程,是于外邪侵犯人体由体表入里,或由口鼻入内自上而下,由浅表深入内脏病变过程, 同样有类似相应“分期”和治疗方法。如《伤寒论》将“外感热病”立“六经病脉证并 治”六期分证;《温热论》分“卫气营血”四期辨证;《温病条辨》划“上中下三焦辨 证”三期分证。每个证期都有其主因、主症、主方。三者分类方法之间,并存在着交叉 联系,理、法、方、药相一致。如以传染病发病期中“稽留热”,中医六经辨证中属于 “阳明病”、卫气营血辨证属“气分证”、三焦辨证属“中焦病证”,临床表现为“但 热不寒,壮热”,“里实热证”。治疗法则宗《内经》“热者寒之”,选择白虎汤为主 方进行治疗。至于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常以不同类型出现,如轻型、重型、再感染、 重复感染、再燃复发等等。在中医学里分别称为“合病、并病、顺传、逆传、食复、劳 复”等进行辨治。
展望 新《传染病防治法》已公布,其中明确指出“国家发展现代医学和 中医药等传统医学,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的科学研究,提高传染 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同样对中医药医、教、研工作者提出了新的 要求。因此,我们不能停留在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古已有之”、“经验 丰富”,而要研究新情况,要在继承传统学术基础上,应有所创新发挥, 作出新贡献。如重新认识“邪正相争”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转变规 律;研究“皮毛、腠理、气血津液”与“人体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防 卫系统”免疫原理;研究运用中医药方法(包括针灸等)防治某些病毒 性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等
(一)风热外感型: 这种类型与感冒有些相似, 症见头痛, 发热不高, 多在 37.5℃~ 38.5℃之间,有的还可有喷嚏、流涕,腮部肿胀酸痛,进食咀嚼均感腮 部有十分难 受的酸痛,舌质红,舌苔多呈薄黄,脉多浮数(即轻轻一按 即可感到脉博跳动且跳动 很快)。 治疗应清热解毒,透表散结。 可用:薄荷 5 克(后下),连翘 12 克,土金银花 15 克(即本地出产的 金银花),玄参 12 克,夏枯草 15 克,虎杖 12 克,荆芥 6 克,板蓝 根 25 克,牛蒡子 9 克,黄芩 8 克,黄柏 6 克,甘草 6 克。加水煎成 400 毫升,日分 2 次温服,可连服 3~4 剂。 配合药物外敷,有助于提高疗效。可用黄柏粉 6 克,青黛粉 4 克调 匀,加入食 醋调成糊状外敷腮部肿痛处,只要皮肤不敏感,可连敷 8 小时~10 小时。休息 3~4 小时换药再敷。在农村可用新鲜仙人掌去 刺,洗净捣烂外敷,疗效也相当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无 仙人掌,也可用蓝靛外敷。
2.针对瘟疫、伤寒、温病的病因微有不同,采取“辨病”和“特效”专 病、专方、专药治疗。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过程,已积累出一定数量行 之有效、可重复性的“专方专药”。如《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治“阳 黄”,葛根黄苓黄连汤治“热利”,白头翁汤治“湿热痢”,现分别用 于病毒性肝炎、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效。又如,《摄生众妙方》荆防败 毒散、《温病条辨》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发疹性传染病 等有效。《东垣试效方》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腮腺炎、丹毒、猩红热等 病毒、细菌感染疾病有效。
(二)热毒炽盛型: 除腮部肿大较为明显外,腮部胀痛明显,稍为轻触即感疼痛。 进食 咀嚼吞咽均感艰难,咽喉部红肿,大便硬结不畅,小便短且黄,舌质红, 舌苔 黄厚,脉弦数(如按琴弦,且脉搏跳动快)。治疗时应当荡涤热毒, 消肿软坚。 可用:黄芩 12 克,胡黄连 8 克,黄柏 6 克, 蒲公英 32 克,马勃 4.5 克(布包煎),生蒲黄 3.3 克(布包煎),夏枯草 18 克,柴胡 6 3 克, 玄参 12 克,牛蒡子 10 克,甘草 6 克。加水煎成 400 毫升,日分 2 次温服。每 天 1 剂,连服 3 天。
金 银 花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经飞沫传播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一般为 1~3 日。起病急骤,以高热、畏寒、 头痛、乏力、酸痛等为 主要表现,此时呼吸道症状可不严重。2~3 日 后,全身症状逐渐减退,但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较显 著,少数病人可有鼻出血、食欲不振、恶心以及便秘或者腹泻等轻度胃 肠道不适症状。 中医认为流感属"时行感冒",一般按风寒、风热、暑湿三种情况论治。
5.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本草纲目》“天行瘟疫,取初病人衣服,于 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已采取蒸气高温方法灭菌防疫。 6.对易感人群的防疫措施。《景岳全书》“夏秋新凉之交,或疾风暴雨, 或乍寒乍热之时,善养身者,外而衣被,内而口腹,宜增则增,宜节则 节,略为加意”,重视个人防护,预防疾病。 7.预防接种的创始与应用。我国早已采取措施与天花作斗争,明《寓意 草》(1643年)记“种痘医案数例”的“人工种痘”法,《张氏医通》 (1695年)载“种痘说”:有“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 四法;《种痘新书》(1741年)已记“种痘八九千人”。现公认,这 种人工种痘,虽在安全度上存在一定问题,但这一创举,启示了后人将 它改造为“牛痘”接种法全球施用,人类终于在1977年根除天花。这 也为人类提供了彻底根除某一种严重传染病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