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技工教育对现代学徒制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技工教育对现代学徒制的启示
摘要:所谓现代学徒制,依据笔者的理解,其实质是政府介入、由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校企深
层密切合作的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学生这个中心,政府、企业和学校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目前,校企合作处于学校“热”、企业“冷”、政府定位不明确的尴尬境地,这是实施“现代学徒制”必须探索和解决的课题,可以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技工教育中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技工教育;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137-03
在所有的教育种类中,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职业教育一直致力于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如弹性学制、订单式教学、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等,多种教育模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职业学校中践行、探索、总结,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得到了有一定推广或借鉴价值的经验。进入“十二五”时期,在不断总结上述人才培养模式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又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这一新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作为国家层
面的职业教育改革在江西省新余市进行了试点。为了在实践操作层面给试点工作提供帮助,笔者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进行了认真的思索,并疏理了20世纪80~9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技工教育的模式和特点,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可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借鉴。
计划经济体制的概念及时间界定
计划经济体制,或称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有计划地发展经济的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用计划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产品的数量、品种、价格、消费,以及投资比例、投资方向、就业及工资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等等,均由中央的指令性计划决定,所以又称指令型经济。
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一般认为是从1957年开始,到1992年结束。1957年,我国完成了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基本确立了公有制的绝对统治地位。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技工教育的典型模式和特点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技工教育的典型模式
招生由各生产单位(车间)根据生产岗位需求,提出增人增编计划,汇总到劳动人事科审核,确定总的分工种的用人需求,报政府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审批后,组织统一考试(企业内),根据考
试成绩,按需求计划人数的105%左右的比例由高到低顺次录取。学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两年,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
教学内容依据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教学大纲,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教学安排一般是以两个月为周期进行安排,一个学期分成两个周期,前两个月学习理论知识,后两个月实习。第一个学期的实习一般安排在学校实习工厂(也可以直接安排到车间),第二个学期以后的实习均安排在车间。二年学制的学生,整个第四学期安排实习;三年学制的学生,整个第六学期安排实习。
管理由企业人事部门和学校进行双重管理。在校学习和实习期间,以学校管理为主,在车间实习期间,以车间管理为主。
考试考核在校学习期间由学校进行考试考核,考试考核方式为理论考试;实习期间由所在车间进行考试考核,考试考核方式为实际操作、制作零件。结合平时表现,写出评语,评定操行等级,汇总到企业人事部门,作为分配工作的重要依据。
分配若无特殊原因,原则上第四学期或第六学期的实习单位和岗位就是未来分配的工作单位和岗位。大多数情况下,实习单位和岗位从第二学期确定以后基本上不会改变。如果学习成绩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或学习期间存在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则不准毕业、不予分配或开除学籍。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技工教育的特点
企业技工教育的典型模式与现在的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相比
具有以下特点:
实习时间长三年的学习时间里,累计两个学期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四个学期下到实习工厂或生产车间实习。理论教学时间短,实习实训时间长,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时间以系统地锻炼操作技能。
一位师傅同时带徒弟较少一般安排一位师傅带1~2名学生,由于徒弟很少,师傅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手把手地教,学生有问题能及时得到师傅的指导。
教学与生产高度融合教学计划要根据企业生产的要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制定;教学安排每两个月交替轮换;实习岗位在生产一线,实习内容是加工生产企业产品,将教学与生产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资源共享充分学校无需花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培训实习指导教师,也无需花巨资购买所需的实习实训设备设施,甚至无需建立实习场所,这些都是企业现成的。因此,学校教学投入小,办学成本较低。
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学生的实习岗位就是未来的工作岗位。教学质量好无须培训,学生毕业后即可直接上岗,并可独当一面,经过3~5年的锻炼、提高,即可成为企业生产的中坚力量。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困惑与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发展壮大,并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即使有国家强大的政策扶持,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陷入了发展的低谷,招生规模不断缩小,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导致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原因很复杂。中等职业学校封闭办学,得不到企业的支持与帮助,并且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胜任岗位要求,满足不了企业需要,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职业教育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早已意识到职业教育改革
不能只局限和封闭于学校内部,一定要与企业、政府联系起来。订单式教学、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改革模式,无一不是力求在学生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寻求较佳的结合方式。但是,校企合作目前仍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校企合作成了学校的“单相思”,企业方缺乏合作的积极性。
实际上,职业学校学生、职业学校、企业及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关系可以用图1清楚地加以表示:以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将政府、企业与学校联系起来,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具有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
所谓现代学徒制,依据笔者的理解,其实质是政府介入、由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校企深层密切
合作的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学校、企业及政府都要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