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使用一般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特殊教育:是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显著性,通过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促进其身心充分发展的教育。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泛指一切在学习能力与学习方面与一般儿童差异较大,不易适应教学环境,需要特别辅导的儿童,也就是除满足一般教育需要之外应该给予特别帮助、照顾的儿童。
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特殊儿童:特殊儿童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特殊儿童主要指因个体差异引起的各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主要指超常与低常儿童;狭义的特殊儿童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障碍儿童,不包括超常儿童和问题行为儿童。
损伤:impairment, 身体器官组织结构的缺损。
指身体功能或结构出现的问题,如显著的变异或缺失。
表示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
残疾:disability,身体器官组织功能的失调。
指由于损伤使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致人不能按正常的方式和在正常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表示个体水平上的残疾。
障碍:handicap,人的社会生活能力丧失或降低。
指由于损伤和残疾而限制或阻碍一个人按其年龄、性别、社会、文化等因素正常地发挥社会作用。
表示社会水平的残疾。
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心理精神病医生,也是世界特殊教育著名的人物。
早期曾从事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她认为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身心特点上有许多共同点,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教育康复方法和理论,她把特殊教育的经验扩展的到普通教育领域,创造了灵活多变、适应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被尊称为蒙台梭利教学法。
海尼克:德国人,西方早期特殊教育有影响的人物。
主要从事聋童教育口语派的鼻祖,强调一种口语教学。
他把口语作为唯一的教学工具,完全排斥手势语;为了教聋人说话,他创造了一种借助视觉、触觉等方式感知语言和发音的口语训练方法,被称为口语派的鼻祖。
回归主流:欧美国家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特殊教育改革运动。
起始于对特殊教育隔离措施的反思,一方面对隔离造成的种种弊病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强调要以“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以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使特殊儿童回归到主流生活。
“回归主流”在英国又称之为“一体化”,是融合教育的重要发展阶段,对当代特殊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n,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特殊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思想和做法。
1994年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正式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思想和内容。
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定义。
我国学者黄志成认为: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瀑布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cascade of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 美国实施特殊教育服务或残疾学生家长选择受教育形式的一种连贯体系。
具有既分层次,又贯通连续的瀑布般特点。
常用倒三角形表示,故又称“倒三角形体系”。
最初由美国人迪诺提出。
以残疾儿童为服务对象,提供满足其不同程度需求的各级各类公立学校教育。
共分7级。
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情况变化,可向高一级或低一级的教育安置形式转移。
盲文:凡是盲人使用的不同于明眼人使用的文字都叫做盲文,包括点字形式的和非点字形式的,盲文是一种泛称,点字是一种专称。
或者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
回归主流:欧美国家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特殊教育改革运动。
起始于对特殊教育隔离措施的反思,一方面对隔离造成的种种弊病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强调要以“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以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使特殊儿童回归到主流生活。
“回归主流”在英国又称之为“一体化”,是融合教育的重要发展阶段,对当代特殊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
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随班就读: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普通班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教育安置形式。
它是呼应融合教育潮流,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特殊教育的一个创举,对于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的
机会与权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手语:中国大陆指手势语与手指语的合称。
常与“手势语”一词通用。
早期干预:是对学龄前有障碍或存有潜在障碍危险的儿童提供系统的教育、保健等康复措施,以减轻或降低障碍(或可能发生障碍)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活动。
非典型发展:也称为异常发展,是指个体在发展的阶段、速率以及身心的某些方面并不按照大多数学生所遵循的发展模式不断地生长和变化,而是超出了典型发展的应有的区间范围,呈现出一种“异常”特征。
缺陷补偿: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障碍学生的身心特点,综合地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通过各种途径替代、改善、促进或恢复因障碍造成功能性损伤,进而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活动过程。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对心理障碍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普通班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教育安置形式,它是呼应融合教育潮流,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特殊教育的一个创举,对于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资源教室:是建立在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之中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有效支持与服务的专门场所。
巡回指导:是指特殊学校通过派出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普通学校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指导、咨询与帮助的重要支持方式。
发展性课程:是基于心理学的理论假设,认为特殊需要学生的发展虽然是一种非典型的发展,但同样遵循着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们在认知、交流、情感、运动和生活自理技能方面和其他人一样有着同样的发展顺序、阶段和方式。
功能性课程:是基于社会生态学的理论假设,在残疾或特殊性的归因上强调不能单从学生本身的身心特征去认识,还应该从学生的行为与环境关系去看待,注意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因此它关注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内容的生活意义,主张通过系统的个别化支持,促进学生的发展。
个别化教学:是指在集体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基础上,依据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需要,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安排,以求最大程度实现学校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活动。
个别教育方案:是为某个特殊学生制订的旨在满足其独特教育需要,具有授权性的书面指导性教育文件,它清晰而详细地阐明了一个障碍学生所应接受教育的计划和相关服务。
言语治疗:主要对各类言语障碍者的言语功能、口腔机能及语言发展问题进行的评估和治疗。
合作教学:是指即课堂上有二位教师以上共同合作上课,或分担教学,或相互配合、或主辅结合地完成课堂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