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群体遗传学

合集下载

群体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是研究在演化动力的影响下,等位基因的分布和改变。

演化动力包括自然选择、性选择、遗传漂变、突变以及基因流动五种。

通俗而言,群体遗传学则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研究的遗传学分支。

它也研究遗传重组,种群的分类,以及种群的空间结构。

同样地,群体遗传学试图解释诸如适应和物种形成现象的理论。

群体遗传学是现代进化综论出现的一个重要成分。

该学科的主要创始人是休厄尔·赖特、约翰·伯顿·桑德森·霍尔丹和罗纳德·费雪,他们还曾经为定量遗传学的相关理论建立基础。

传统上是高度数学化的学科,现代的群体遗传学包括理论的,实验室的和实地的工作。

计算方法常使用溯祖理论,自1980年代发挥了核心作用。

理论:1、分子钟:分子水平的恒速变异,或分子进化速率在不同种系中恒定。

2、中性理论:进化过程中的核苷酸置换绝大部分是中性或者接近中性的突变随机固定的结果,而不是正向达尔文选择的结果。

许多蛋白质多态性必须在选择上为中性或者接近中性,并在群体中由突变维持平衡。

3、同源性状:两个物种中有两个性状(状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它们与这些物种的及先类群中所发现的某个性状相同;它们是具有祖先—后裔关系的不同性状。

直系同源的序列因物种形成而被区分开:若一个基因原先存在于某个物种,而该物种分化为了两个物种,那么新物种中的基因是直系同源的。

旁系同源的序列因基因复制而被区分开:若生物体中的某个基因被复制了,那么两个副本序列就是旁系同源的。

直系同源的一对序列称为直系同源体,旁系同源的一对序列称为旁系同源体。

4、祖先类群:如果一个类群(物种)至少有一个子裔类群,这个原始的类群就称为祖先类群。

5、单系类群:包含一个祖先类群所有子裔的群组称为单系类群,其成员间存在共同祖先关系。

6、并系类群和复系类群:不满足单系类群要求,各成员间又具有共同祖先特征的群组称为并系类群;各成员既不具有共同衍生特征也不具有共同祖先特征,只具有同型特征的分类群组称为复系类群。

动物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基础

动物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基础

01
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4
突变是进化的原动力;可以形成新基因,为选择提供原材料;可以改变基因频率
5
突变mutation
1
突变 变异 遗传重组
2
基因突变 染色体畸变
3
315
6
在群体中,突变往往分为正、反突变,即: A a
在共显性或不完全显性时,计算比较简单。因为基因型和表型一致,即由表型直接可以识别基因型,因此,只要知道表现型比例,就可知道基因型频率,再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出基因频率,所用公式为:
P=D+1/2H; q=R+1/2H
短角牛中有白色、红色和沙毛色,而沙毛色是红色、白色牛杂交的后代。在牛群中白、沙、红三种毛色分别占35%,50%和15%,于是基因频率分别为:
3.在平衡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为: D=P2 H=2pq R=q2
1/2,就绝对不是平衡群体。
利用这个性质可知,只要
三、平衡群体的性质
01
性质2:杂合子频率是两个纯合子频率乘积平方根的二倍。
02
H=2(DR)0.5
03
检测群体是否平衡的简便方法:两个性质
平衡定律的证明
01
在一个牛群中,红色个体的比例为60%,沙毛 个体为40%,白色为0,试计算各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4
p=(2n1+n2)/2N=D+1/2H
01
q=(2n3+n2)/2N=R+1/2H
02
一对等位基因
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性质
01
同一位点的各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 即: p+q=1
02
群体中同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 即:D+H+R=1

北京化工大学遗传学08第八章 群体遗传学

北京化工大学遗传学08第八章 群体遗传学

者味觉杂合体 Tt 味 味 盲 tt
总 计
1000
1.00
基因频率计算
p (T )
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的基本公式
1 1 = D + H = 0.49 + × 0.42 = 0.7 2 2
q (t )
1 1 = R + H = 0.09 + × 0.42 = 0.3 2 2
• 并且有p+q=0.7+0.3=1。 • 这是在未知群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时计算 基因频率的方法。
AA:Aa:aa ≠ p2:2pq:q2
• 证明基因频率世代间保持不变
• 追踪世代间的基因频率可以从配子的类型与频率入手。 • 亲代群体一对基因A、a频率分别为p和q的, 它产生带有A和a的两种配子,其频率为p和q。 • 在随机交配的情况下,带A的雌配子和带A的雄配子结合产 生AA合子,概率为p×p=p2; • 带有a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aa合子,频率为q2。 • 带有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杂合子Aa。杂合子的 形成有两种情形,即雌配子带A基因,雄配子带a基因,和 雌配子带a基因,雄配子带A基因, • 因此杂合体Aa的频率为2pq。
第八章 群体遗传学
基本概念
一、群体
• 是指有婚配关系的个体所构成的生物集团。 • 婚配关系有两层含意,一是个体间的可交配 性,二是杂交后代的可育性。 • 存在婚配关系意味着群体内个体间有着共同 的染色体组,个体间可以通过杂交相互交换 基因。
二、孟德尔群体
• 占有共同的基因库并且个体间有随机婚配关系的群 体 。 • 孟德尔群体与一般群体的主要区别在于群体内个体间 能够随机婚配,而不是选型婚配。 • 从这个意义看,几乎所有的动物和异花授粉植物群体 都属于孟德尔群体,而自体受精动物及自花授粉植物 构成的群体则只能是一般的群体或者叫非孟德尔群 体。

医学遗传学8章群体

医学遗传学8章群体

三、Hard-Weinberg定律的应用
(一)群体遗传平衡的评判
群体是否遗传平衡,判断步骤如下; ① 根据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由已知基 因型频率求出基因频率。 ② 据平衡公式,由基因频率求出平衡状态时基因 型频率的理论值。 ③ 将理论值与实际值比较;理论值与实际值一致, 肯定是平衡群体。如不一致,也不能直接否定, 则需通过Χ2显著性检验来判断其是否平衡?
群体(种群)-同一区域内生活,相互婚配产生正常
1
能育后代的个体集群(孟德尔群体)。
2
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基因变化规律的学科称群体
3
遗传学。
4
主要是应用数学原理(概率)和方法研究群体的基因
5
和基因型频率、探讨基因突变、选择、迁移等因素对
6
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影响和变化的规律。
7
探讨遗传病和致病基因在群体的分布和发生、发展
子代基因型频率符合AA:Aa:aa=p2+2pq+q2=1; 则是遗传平衡群体。 遗传平衡公式: p2+2pq+q2=1
A(p) a(q) A(p) AA=p2 Aa=Pq a(q) aA=pq aa=q2
基因型 TT Tt tt 总计
02
(二)基因频率的计算
总人数 M型 MN型 N型 1788人 397 861 530 已知表型 M-MM MN-MN N-NN 求M和N的频率: M=(397×2+861)/(1788×2)=0.4628 N=(530×2+861)/(1788×2)=0.5372 常染色体基因频率计算 共显性基因频率计算(MN血型)
08
aa=200/1000 =0.2
2、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 设;A=p,a=q; p+q=1。

群体遗传学ppt课件

群体遗传学ppt课件

引言

群体或种群(population)是指生活在某一
地区的、能正常杂交繁衍后代的个体群。这样
的群体也叫孟德尔式群体(Mendelian
population)。

基因变异是人类进化的基础,构成了群体中的 个体多样性
不同人种
我国不同民族人群

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 是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即基因频率和基 因型频率,应用数学手段研究群体中遗传结构 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的学科。
可以看出在这一群体中第一代和第二代的 基因型频率是一致的。实际上无论经过多少代, 基因型频率将保持不变,每种基因型的个体数 量随着群体大小而增减,但是相对频率不变, 这就是Hardy-Weinberg平衡的推理。
二、Hardy-Weinberg平衡律的应用
1、Hardy-Weinberg平衡判定
例1:某一基因座的一对等位基因A和a,有三种基因型 AA,Aa/aA和aa,在随机1000人的群体中,观察 的基因型分布如下:AA为600人、Aa/aA为340人、 aa为60人。该群体是否实现了遗传平衡? 先求算基因频率: A =p=AA+1/2Aa=600/1000+1/2x340/1000 =0.77 a=q=aa+1/2Aa=60/1000+1/2x340/1000 =0.23 (将A=p=0.77,a=q=0.23代 入下表)
不同基因型频率的预期值和观察值
预期值(e) 基因型
观察值(o)
AA
Aa/aA aaΒιβλιοθήκη 592.9(p2×1000)
354.2(2pq×1000) 52.9(q2×1000)
600
340 60

群体遗传学-PPT课件

群体遗传学-PPT课件

群体遗传结构:群体中各种等位
基因的频率以及由不同的交配体制所
产生的各种基因型在数量上的分布。
例:有一群体:AA 30个,Aa 60个, aa 10个 则基因型频率:AA P=30/100=0.3 Aa aa 基因频率: A H =60/100=0.6 Q=10/100=0.1 p=(302+60)/1002 =0.6
当q或s很小时qsq1q50精选ppt当纯合隐性个体致死或不能生育51精选ppt不同q值s值时的选择效率s05s01s001099075383820750518176050253131002501014717100100019018592492400010001900180590239023100010000190001800590023900230选择的效果与被选择基因的初始频率及选择系数有关52精选ppt对显性表型不利的选择aaaaaa合计a频率初始频率适合度1s1s1s2pq1s1s2pq1ssp1sp2p1sp2p1sp2p1sp2p相对频率53精选pptpsp1sp2p1sp2p54精选ppt当s或p很小时说明当选择系数很小或a基因频率很低时a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很小的选择的作用不大
存活力(viability) 适合度 生殖成功(reproductive success) 将具有最高生殖效能的基因型的适应 值定为1,其它基因型在0~1之间。
选择系数(selective coefficient,s): 在选择的作用下降低的适合度。即s=1-w。 致死或不育的基因型,s=1,w=0。
(2) 对隐性纯合体不利的选择
AA Aa aa 合计 a频率
初始频率
适合度
p2
1
2pq
1 2pq 2pq
q2

群体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

u=s*q2(同时考虑了突变和选择)
遗传学教研室 19
• 3、选择对常染色体显性基因的作用 AA A 患者 受选择 (s>0;f<1) Aa 正常人 不受选择 (s=0;f=1) aa a 结论:非常有效(p降低很快) 原因: 补偿机制:基因突变 H=p2+2pq≈2pq≈2p(q≈1) P=1/2*H v=s*p=s*1/2*H(H:发病率)
Ex:白化病 aa:q2=1/106; a: q=1/103 A: p=1-1/103=999/103 Aa:2pq=2*999/103*1/103≈1/500 虽然大多数群体都是平衡的,但这种平衡 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影响因 素有5个,重点介绍2个——基因突变和自然选 择。
遗传学教研室 12
遗传学教研室
3
二、群体中的基因频率
A 等位基因 B A=p B=q
p+q=1
P=AA+1/2AB q=BB+1/2AB 注:通过基因型的频率求基因的频率
遗传学教研室 4
EX:某群体1,500人,M型800人,N型
500人,MN型200人。求LM?LN?
• 已知:MN血型是共显性遗传 • 设:LM=p, LN=q • 则:M型 LMLM=800/1500=0.53 • MN型 LMLN=200/1500=0.13 • N型 LNLN=500/1500=0.33 • 代入求基因频率的公式,则: • P=0.53+1/2*0.13≈0.6 • q=0.33+1/2*0.13≈0.4 • 该公式适用条件——纯合子与杂合子在表型上能够区 分(等位基因是共显性的;或题目已知)
四、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变化规律
(一).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u A a v (q) (1-q) 突变率:每一代每100万个基因中出现 突变基因的数量。

ch8. 群体遗传学

ch8. 群体遗传学

举例: MN血型
见第一节
2、显、隐性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和杂合度估计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例:已知白化病的发病率为1/10000,试计算其基因频 率和杂合子频率?
解:∵白化病为AR方式遗传,
∴ aa基因型的频率 = 发病率 q2=1/10000 q=1/100,此即隐性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
基因A的频率p=1-0.01=0.99 杂合子携带者的频率为2pq=2×0.99×0.01≈0.02
群体遗传学
(population genetics)
是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 它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群体的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以及影响这些频率的因素与遗传结 构的关系。
对于医学而言,群体遗传是要探讨遗 传病的发病频率、遗传方式、致病基 因频率及其变化的规律,以了解遗传 病在群体中的发生和散布的规律,为 预防、监测和治疗遗传病提供重要的 信息和措施。因此有人又称之为遗传 流行病学(genetic epidemiology)。
基因型频率
(genotypic frequency)
是指某种基因型个体占该群体个体总数的比率。
对于共显性遗传 和 不完全显性遗传 表型 基因型 基因型数目 或 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
举例:
MN血型是共显性遗传的,M血型、N血型和MN血 型的基因型分别是MM、NN、MN。有人在一地区 调查了837人,结果是:M血型261人,N血型145人, MN血型431人;故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12,0.173, 0.515。设M基因的基因频率为p,N基因的基因频 率q,则p+q=1。 如何推算基因频率p、q??
选择系数(selective coefficient,S) 指在选择作用下降低 的适合度,与适合度的关系是:s=1﹣f。 如上面的例子: s=1﹣f=1-0.2=0.8 如果把适合度看作患者将其基因传给后代的比例,那 麽S就是患者的基因没有传下去的比例,也就是患者的 基因被淘汰的比例。

《群体遗传分析》课件

《群体遗传分析》课件

2
群体遗传学主要研究种群的遗传结构、基因频率 的变化以及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如突变、迁移 和自然选择等。
3
群体遗传学通过研究种群的遗传变异,有助于理 解生物进化的机制和物种形成的原理。
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种群内基因频率的变化
研究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以 及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如突变 、迁移和自然选择等。
遗传变异的来源和分布
研究遗传变异的来源和分布情况,包 括单倍型、多态性等,以及这些变异 在种群中的分布情况。
种群间的遗传关系
研究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关系,包括基 因流、遗传距离等,以及这些关系对 物种进化的影响。
人类群体的遗传特征
研究人类群体的遗传特征,包括人类 基因组计划、人类多样性等,以及这 些特征对人类进化的影响。
02
GATK支持多种测序平台和数 据格式,可以进行基因组序列 数据的预处理、变异位点检测 和注释、关联分析和可视化等 。
03
GATK具有高效的数据处理能 力和强大的功能模块,可以满 足各种复杂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需求。
05
CHAPTER
群体遗传分析的未来展望
群体遗传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基因组学技术进步
VCFtools支持多种VCF格式,包括gVCF和gVCF2bed等,方便用户进行 变异位点注释和可视化。
VCFtools提供了多种分析模块,如关联分析、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和单倍 型分析等,可以满足不同的群体遗传学分析需求。
GATK软件
01
GATK是一个用于基因组数据 分析的软件工具包,提供了多 种用于基因组序列数据的分析 和注释的工具。
《群体遗传分析》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群体遗传学概述 • 群体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 • 群体遗传分析的应用 • 群体遗传分析的软件工具 • 群体遗传分析的未来展望

群体遗传学 ppt课件

群体遗传学   ppt课件

a基因不会消失,且频率也不会发生变化!
PPT课件
17
如何记忆遗传平衡定律?
1个条件 1个结论
理想群体
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世代保持不变 结构不变
PPT课件
18
一对等位基因的
Hardy-Weinberg 定律的推证
PPT课件
19
推证的内容
有显隐区分的一对等位基因(A、a),在世代传 递时基因频率(fA、fa)和基因型频率(fAA、fAa、 faa)变不变?
fAA:fAa:faa= p2:2pq:q2
基因频率之和(p+q) =1
基因型频率之和(p2+2pq+q2)=1
PPT课件
25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满足以下关系的群体是一个遗传平衡群体。
fAA=p2
fAa=2pq
faa=q2
PPT课件
26
Exercises
PPT课件
27
1.一个100人的群体,AA有60人,Aa有20人,aa 有20人,该群体是否是一个遗传平衡群体?
PPT课件
15
2.得出结论 ---Hardy-Weinberg定律
Hardy
1908
Weinberg
1909
用数学方法
用统计方法
相同结论
PPT课件
16
遗传平 衡定律
一个群体如果能够满足:群体无限大;随机婚配;没有突变;没有自 然选择;没有大规模人群迁移,那么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 一代的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
调查的100人中,白化病患者20人,所以隐性 纯合子基因型频率为20%。
PPT课件
b8ack
计算方法
一对等位基因A、a形成3种基因型:AA、Aa 、aa。基因型频率为:fAA, fAa, fa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1
2
1
1
2
4
3
B
2
1
2
5
B
2
1
5
2
C
3
1
2
6
C A1A1 A2A2 A3A3 A4A4
3
1
6
2 A1A1 A2A2
S
表兄妹
S 隔山表兄妹
F=4 (1/2)6=1/16
F=2 (1/2)6=1/32
(二 )X连锁基因的近婚系数
女性XX,可形成纯合子,男性XY,不存在 纯合的问题, XL遗传中近亲婚配对男性无影响,
2、放松选择压力
f=1 ;
s=0
由于选择压力的降低使致病基因频率增高,
而导致遗传发病率增高。
AD病:f=1 ;
s=0 ,
若A是致死的,其发病率完全由突变v来维持,
若患者被治愈就和正常人一样结婚生育。经过
一代后发病率将增加1倍,而后代各代中将以同
样数量增加。
(五)选择与群体中的平衡多态 平衡多态性(balanced polymorphism) : 在一个群体中,只要等位基因存在,就会有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基因型,其中最低的基因频率 也不能仅用突变来维持,各基因型达到了遗传 平衡,这种情况称为平衡多态性.
第八章 群体遗传学 (population genetics)
群体或种群(population)是指生活在
某一地区的、能相互杂交的个体群。这样的
群体也叫孟德尔式群体(Mendelian
population)。
第一节
群体中的遗传平衡
一、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是指群体中 某一基因的数量即指等位基因的频率。 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是指 一个群体中不同基因: (1/2)3
X1X1 X2X2 X3X3
X2从P2
B1 B2
C1 C2
S
(1/2)5
S 姨表兄妹
同理X3X3(1/2)5
F=(1/2)3+2 (1/2)5=3/16
X1Y
X2X3
P
1
2
P 2
X1Y
1
X2X3
2

B 1
F=0+2 (1/2)4=1/8
重要影响。
(二)迁移 由于某种原因,具有某一基因频率的群体的 一部分移入基因频率与其不同的另一群体,并 杂交定居,就会引起迁入群体的基因频率发生 改变。这种影响叫迁移压力(migration pressure)。
基因横跨种群障碍而慢慢扩散,造成一个 大群体的基因频率逐渐改变,此过程称为基因 流(gene flow)。
不同国家、地区人群中近亲结婚率和平均近交系数
群体 美国 日本 法国 德国 近亲结婚率(%) 0.11 8.16 0.67 0.59 平均近交系数 0.00008 0.004 0.00023 0.00019
意大利
南印度 埃及(Nubic)
A1从P1 B2 S A1从P1 B1 B2
(1/2)2
1
3
2
S (1/2)4
S (1/2)4
B
2
1
4
2
同理A2A2(1/2)4
同理A4A4(1/2)4
A1A1 S A2A2 同胞兄妹 A3A3 A4A4
F=4 (1/2)4=1/4
4:表示基因数目, 4表示路经数
A1A2 A3A4
P
1
A1A2 P
第三节
近亲婚配
近亲婚配
(consanguineous marriage ,inbreeding)
指3—4代以内,有共同祖先的人之间的婚配。
一、近亲婚配的主要形式
表亲结婚 隔代表亲结婚
隔山表亲结婚
从表亲结婚 隔山从表亲结婚
二、近婚系数
近婚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
是指近亲婚配的一对夫妻可能从共同祖先
因此,只算女性的F值。
从遗传特点来看
男性女儿,概率为1。
男性儿子,概率为0。
X1 X1
X1Y P 1 X2X3 2
X1从P1B1 C1 S:1/2
X1从P1B2 C2 S:(1/2)2
X1从P1
B 1 2
B1 B2
C1 C2
S (1/2)3
X2 X2
X2从P2B1 C1 S: (1/2)2
例如:MN血型。有人在一个地区调查747人
M血型 N血型 MN血型 基因型为MM 基因型为NN 基因型为MN 223人 129人 485人 占31.2% 占17.3% 占51.5%
设M的基因频率为p,N的基因频率为q,p+q=1
P=MM十1/2 MN=0.312+0.515/2=0.57
q=NN+1/2MN=0.173+0.515/2=0.43
ABO血型的B等位基因频率 从东亚的0.30→西欧的0.06 从东亚到西欧:由20%-30%→10%-20% →10%-15%→5%-10%→0-5% B基因在东方的原始突变后逐渐扩散到更多 的西欧群体中。 PTC 欧洲和西亚白人:tt→36% t→0.6 中国汉人: tt→9% t→0.3 宁夏回族: tt→20% t→0.45
u来补偿,即u=Sq2。
(三)选择对X连锁基因的作用 一个群体中,XR基因只有在男性才受选择
的影响,女性中的杂合体以XAXa状态存在而不
受选择的影响。
女性XaXa由于数量过少而可以忽略,如果
致病基因频率为q,选择系数为S,每一代中将
有1/3Sq的致病基因被淘汰,u=1/3Sq。
(四)选择压力的变化对遗传平衡的影响 一定条件下,一个群体的突变率可明显增 高,形成突变压力(mutation pressure),使 某个基因频率增高。 受某种环境条件的影响,某些突变型选择 作用,使突变基因的频率降低,即选择压力。
第二节
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一、基因突变对遗传平衡的影响
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突变,每个基因都有 一定的突变率(mutation rate)。 突变率表示方式:n×10-6/代。
等位基因A和a,设A→a u, a→A v。
每一代中:(1-q)u的A→a, qv的a→A。
若(1-q)u>qv,则a↑;若(1-q)u<qv,则 A↑ 遗传平衡的群体中
先计算基因型频率: AA →0.6 Aa →0.2 aa →0.2。 再计算基因频率: A→p=0.60+0.20/2=0.70 a→q=0.20+ 0.20/2=0.30 如果是遗传平衡的群体,它应当符合: p2+2pq+q2=1, p2=0.49 2pq=0.42 q2=0.09 上述群体基因型频率p2 0.6、 2pq 0.2、 q2 0.2,上述群体是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
二、选择对遗传平衡的影响
选择(selection):增高或降低个体的适合 度(f)。 适合度(fitness):是指个体在一定条件环 境下,能生存并传递其基因于下代的能力。适合 度用相对生育率(fertility)来衡量。
例如,根据在丹麦的一项调查发现:108 名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生育了27个孩子,这些 侏儒的457个正常同胞共生育了582个孩子。如 以正常人的生育率为1,侏儒患者的相对生育 率(f)则为:
三、遗传漂变与迁移对遗传平衡的影响
(一)遗传漂变 随机遗传漂变(random genetic drift): 在一个小的隔离群体中,由于机会所造成的 某一等位基因频率的随机增减的现象 。
这种波动变化导致某些等位基因的消失, 另一些等位基因的固定,从而改变了群体的遗 传结构。
基 因 的 频 率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10 20 30 40
选择压力的变化必然要影响群体的遗传结构。 选择压力的变化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选择压力的增强 二是选择压力的降低 这两种情况可影响群体中某一表型的适合度增 高或降低,从而使表型相应的等位基因的频率 也发生改变。
1、增强选择压力(f=0;s=1)
AD病;Aa完全被选择,f=0,s=1,则群体
中致病基因A→p在一代中间即可降低p=0; 下一代中致病基因频率p将靠突变率u来维 持,因上一代的致病基因已被选择而淘汰,故 基因频率的变化较迅速。
25人 250人 2500人
世代数
A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在小的隔离群体中,还可以看到建立者效 应。 建立者效应(founder effect):这是指 由少数个体离开大群体后,形成一个相对隔离 的状态,由于他(她)们只能彼此婚配,他们 的基因型对将形成的新群体的基因频率,会有
f=27/108÷582/457=0.20
选择的作用常用选择系数(selection coefficient,S)来表示。 S代表在选择的作用下,降低了的适合度
(S=1-f)。 例如,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的选择系数 S=1-f=1-0.20=0.80。
(一)选择对显性基因的作用
A→p,a→q
A是有害的致病基因,当选择对显性基因 A不利时,杂合子Aa和纯合子AA都会被淘汰。 这样,基因A最终会从群体中消失。这时如要 达到遗传平衡,就要靠基因a突变为基因A来 补偿。
B

C
1
2
C X2X2 X3X3 X1Y P X2X3 1 2

1
2
1
2
S 舅表兄妹

S 堂兄妹
1 2
F=0
B

C
1
2
F=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