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例说明叙述视角的类型及其叙事效果

合集下载

叙事视角与文学表现

叙事视角与文学表现

叙事视角与文学表现一、引言叙事视角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影响文本的叙述方式,也深刻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对作品的解读。

不同的叙事视角可以为同一个故事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深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叙事视角的类型、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视角呈现复杂的人物及情感,从而影响整体的文学表现。

二、叙事视角的类型1. 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是从叙述者的个人经验出发,以“我”的身份向读者讲述故事。

这一视角让读者能够直接了解主人公的内心思想和情感,使得故事更加贴近生活。

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就是采用第一人称,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内心挣扎通过他自己的声音传达给读者。

这种视角带来的亲密感和主观性,使得人物形象更为鲜活。

2. 第二人称视角第二人称视角相对少见,它使用“你”的形式直接与读者对话。

这样的方式创造了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令读者仿佛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虽然在小说中较少使用,但一些实验性作品和写作风格如诗歌或互动小说中,可以看到第二人称带来的独特效果。

它打破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界限,使得作品更具参与感。

3.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由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来讲述故事,这种叙述者可以洞察所有人物的思维、情感及背景。

例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展现了这一特征,作者不仅展示了众多角色的内心世界,还通过全知的观察来描绘广阔历史背景下的人类奋斗。

这种丰富的信息量使得读者可以从更全面的角度理解故事。

4. 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则是从某一个特定角色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叙述者虽然不是角色,但对该角色内心世界有深入揭示。

例如,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采用了斯库特这一孩子的视角,通过她的眼睛看待成人世界和社会的不公。

这一方式加深了对事件和角色理解,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角色所经历的一切是如何影响她成长过程中的认知。

三、叙事视角对人物塑造的影响1. 通过第一人称深化个体体验使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让读者直接进入人物内心,使得人物塑造更加立体而生动。

多种叙述视角的完美融合——《巴黎圣母院》中的叙述视角及其功能浅析

多种叙述视角的完美融合——《巴黎圣母院》中的叙述视角及其功能浅析

多种叙述视角的完美融合——《巴黎圣母院》中的叙述视角及其功能浅析①叙述视角即叙述者观察和叙述故事的角度,传统上小说的叙述视角主要有: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等。

这种分类出发点比较简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混淆了“谁说”和“谁看”,导致了研究的混乱。

②20世纪以来,不同的叙述视角分类进入小说研究领域,其中热奈特的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的分类被广泛接受。

零聚焦即通常所谓的“全知视角”,叙述者如上帝一般全知全能,不仅知道作品中人物的公开言行,而且对人物的内心深处的私密想法、秘而不宣的情绪和不可示人的动机全都了如指掌。

对于《巴黎圣母院》而言,零聚焦的叙述视角可以充分体现叙述者主体意识,对于描述宏伟的社会画卷和一个庞大的故事结构而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全知全能的叙述手法在小说中占据了主体地位。

③一般而言,叙述者在文本中有很多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叙述者的干预功能。

对于作品中的人物而言,零聚焦叙述角度下的叙述者居高临下并全知全能,干预功能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中的一个干预功能就是召唤受述者,即小说的读者,以期引起受述者的注意。

例如:“若承蒙看官同意,我们不妨就竭力开动脑筋,想象看官跟我们一道,夹杂在穿着短上衣、半截衫、短袄的嘈杂人群中间,跨进大厅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文中的“看官”即读者,叙述者直接将受述者引入叙述,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并产生参与其中之感。

④除此之外,叙述者还可以采用评论性的干预。

评论干预主要用来对文章的叙述进行补充说明,或是表达叙述者本人对被叙述的事件和人物的态度和观点。

例如:“但是,对于可怜的红衣主教来说,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与这般没有教养的人为伴,看来这杯苦酒非饮到底不可了。

”这种干预的主要功能就是补充情节,引导受述者的注意力,这不但有助于文章结构的紧凑和完整,也可以使读者顺着的思路,被“牵着鼻子”走。

⑤内聚焦经常被称为内视角,叙述者的视角和作品中某一人物的视角相重合,一般为第三人称视角,叙述者和作品中的某个人物知道的同样多。

如何使用视角和人称加强叙事效果

如何使用视角和人称加强叙事效果

如何使用视角和人称加强叙事效果视角和人称是影响叙事效果的重要因素,它们能够为读者提供清晰的叙事角度和身临其境的体验。

正确运用视角和人称可以加强叙事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故事或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视角和人称加强叙事效果。

一、视角的运用视角是指叙事者所站立的角度和视线所及之处。

选择合适的视角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思想,并且与故事产生情感共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视角运用方式:1. 第一人称视角:通过故事中主人公的视角,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我看着窗外的雨水,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

”这种视角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 第三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可以通过多角度的叙述展示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情感和行动。

例如,“他看着窗外的雨水,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

”这种视角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故事描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角色的感受和态度。

3. 中立视角:中立视角的叙事者不参与角色的思考和情感,只是客观地叙述事实。

这种视角可以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行为,不被情感所影响。

二、人称的选择人称是指叙事者在叙述过程中所使用的代词形式,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合适的人称选择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和个人参与感。

以下是一些人称运用的例子:1. 第一人称: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直接以个人身份出现在故事中,与读者建立起较为亲密的关系。

例如,“我走在街上,看到一个令人惊讶的场景。

”这种人称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感受。

2. 第二人称:使用第二人称时,叙事者直接指向读者,以一种亲切的方式与读者进行交流。

例如,“你走在街上,突然看到一个令人惊讶的场景。

”这种人称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 第三人称:使用第三人称时,叙事者与故事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感,以客观的方式叙述故事情节。

例如,“他走在街上,突然看到一个令人惊讶的场景。

几种常见的小说叙事视角

几种常见的小说叙事视角

几种常见的小说叙事视角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以其丰富多彩的故事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着读者。

而叙事视角的选择,就像是为小说打开了不同的窗户,让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故事中的世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几种常见的小说叙事视角。

一、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即故事由“我”来讲述。

这种视角能够让读者迅速地与主人公建立起亲密的联系,仿佛读者正亲身经历着主人公所经历的一切。

“我”的内心想法、情感波动和个人经历都能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老舍以祥子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祥子在那个黑暗社会中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的痛苦与无奈。

通过“我”的眼睛,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不公、人性的丑恶以及梦想的破灭。

第一人称叙事的优点在于其真实性和亲切感。

读者容易产生共鸣,仿佛与主人公一同经历了喜怒哀乐。

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视角的限制,“我”无法知晓其他人物的内心想法,对于故事的全貌可能了解得不够全面。

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第三人称叙事是小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视角,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故事中的人物被称为“他”“她”或“他们”。

在这种视角下,叙述者可以自由地穿梭于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更加全面和宏观的故事画面。

比如《红楼梦》,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视角,细致地描绘了众多人物的性格、命运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庞大而真实的封建家族的兴衰。

第三人称叙事的优点是视角广阔,可以全方位地展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但有时可能会让读者在情感上与人物产生一定的距离。

三、全知全能叙事视角全知全能的叙事者就像是一个无所不知的上帝,了解故事中所有人物的想法、过去和未来。

这种视角能够让读者对故事有最全面、最深入的了解。

例如《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以全知全能的视角,不仅展现了战场上的波澜壮阔,还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揭示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这种视角也可能会让读者觉得故事过于完美和不真实,因为现实中没有人能够拥有如此全面的了解。

《2024年电影叙事视角探究》范文

《2024年电影叙事视角探究》范文

《电影叙事视角探究》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其叙事视角的选择对于影片的情节构建、人物塑造以及观众的情感投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究电影叙事视角的多样性及其对电影整体叙事的影响,分析不同叙事视角在电影中的应用及其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二、电影叙事视角的多样性电影叙事视角是指影片中叙述故事的视角,即从哪个角度、以谁的视角来讲述故事。

电影叙事视角的多样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影片中某一角色的视角来讲述故事,通过该角色的主观感受和视觉体验来展现情节。

这种叙事视角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代入感,使观众更加关注角色的心理变化。

2.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通过客观的视角来讲述故事,不局限于某一角色的主观感受。

这种叙事视角可以展示更广阔的情节和背景,使故事更具客观性和普遍性。

3. 多重叙事视角:在影片中运用多种不同的叙事视角来讲述故事,通过不同角度的切换来展现情节和人物关系。

这种叙事视角可以丰富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使观众从多个角度理解故事。

三、不同叙事视角在电影中的应用1.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应用:如在《致命魔术》中,通过主角主观的视角展现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魔术和推理过程,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紧张和刺激。

2.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应用:如在《教父》中,通过客观的视角展现了黑手党家族的兴衰史,使观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3. 多重叙事视角的应用:如在《疯狂动物城》中,通过不同动物的视角展现了城市中的各种事件和人物关系,使故事更加丰富和有趣。

四、不同叙事视角的艺术效果不同的叙事视角在电影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能够增强故事的代入感和真实感,使观众更加关注角色的心理变化;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则能展现更广阔的情节和背景,使故事更具客观性和普遍性;而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则能丰富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使观众从多个角度理解故事。

这些不同的艺术效果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

简述小说叙事视角的分类及其艺术功能

简述小说叙事视角的分类及其艺术功能

简述小说叙事视角的分类及其艺术功能简述小说叙事视角的分类及其艺术功能一、叙述视角的定义与分类“视角”或“叙述视角”(Focalization,Point of View,Viewpoint,Angle of Vision,Seeing Eye,Filter,Focus Of Narration,Narrative Perspective)指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

它是小说批评与分析领域的一个术语,常被用来描述一部作品的具体内容和情节呈现给读者的方式。

i换言之,指作家讲故事的方法以及角度,并通过此种方式和角度向读者描写人物、叙述故事、编织背景等等。

该术语源于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三大倡导者之一,亨利?詹姆斯的名作《小说的艺术》(The Art of Fiction)。

按照斯坦泽尔叙述情景的理论,叙述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的全知叙述,代表作有菲尔丁的《汤姆?琼斯》,第二类是叙述者就是以人物的第一人称叙述,代表作有梅尔维尔的《白鲸》,第三类是以人物的眼光为视角的第三人称叙述,以亨利?詹姆斯的《专使》、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等为代表。

二、小说的三种叙事视角及其艺术效果1.传统的全知全能叙事角这种视角最明显的特点是小说的叙述者对小说中出现的任何人,任何事件都无所不知,不但了解小说中的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的心理动态。

叙述者不直接出现在作品中,而是像局外人一样处于情节外,客观的叙述和介绍情节、事件和人物。

作为情节、事件、人物和读者之间的中介。

由于叙事角度来自于局外,所以角度即可能是确定的,也可能是不确定的。

这样叙述者就可以跟踪人物去表现他,像隐身人一样,也可以进入人物的内心去探索。

这样的叙事模式能展现宏观的场景,也能展现人物意识的微观流动。

因此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可以让叙述者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也便于掌握广阔的生活场景,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叙述复杂的故事线索。

ii2.第一人称经验视角第一人称视角即由“我”自己的言语讲故事,讲述的内容也仅限于“我”理应知道的或感兴趣的。

如何运用不同的叙事视角编写故事

如何运用不同的叙事视角编写故事

如何运用不同的叙事视角编写故事故事是人类交流和传承经验的一种方式,而叙事视角则是决定故事观感和信息传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叙事视角可以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在编写故事时运用不同的叙事视角能够增加故事的多样性和魅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运用不同的叙事视角编写故事,以期帮助读者创作出生动有趣的作品。

一、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是指通过故事中主人公的视角进行叙述,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主人公的想法、感受和主观体验。

如下是一个使用第一人称视角的例子:我走在街上,感受到了微风拂过脸颊的凉爽。

看到路边的花朵绽放,心情也不禁跟着愉快起来。

通过第一人称视角,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与主人公情感产生共鸣。

二、第三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是指通过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让读者像旁观者一样观察和了解故事。

下面是一个使用第三人称视角的例子:小明走在街上,感受到了微风拂过脸颊的凉爽。

他停下脚步,仔细观察着路边绽放的花朵,心中涌起一丝愉悦。

通过第三人称视角,读者可以客观地了解主人公的动态,观察他的行为和表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发展。

三、多视角交替多视角交替是指故事中通过不同的视角进行切换,让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张力,使读者更加投入其中。

以下是一个使用多视角交替的例子:小明走在街上,感受到了微风拂过脸颊的凉爽。

与此同时,一个陌生人正注视着他。

陌生人暗下决心,要对小明进行报复。

通过多视角交替的叙述,读者可以逐渐了解与主人公相关的各个角色的动机与行为,同时也更好地把握故事的发展趋势。

四、观察者视角观察者视角是指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让读者能够客观地观察和思考故事的发展。

以下是一个使用观察者视角的例子:这是一个安静的早晨,小明走在街上。

他注意到路边的花朵绽放艳丽,微风也让人感到舒畅。

与此同时,陌生人默默地盯着他,眼神中透露出不祥的气息。

叙事的视角的类型及作用

叙事的视角的类型及作用

叙事的视角的类型及作用叙事的视角,哎呀,这可是个大话题呢!咱们日常生活中,讲故事的时候,有的人喜欢用第一人称,像是“我”在说故事,听起来就特别亲切,有种代入感。

你想啊,谁不喜欢听朋友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呢?这种视角让人感到故事的真实,仿佛自己也在其中,跟着“我”一起经历喜怒哀乐。

就像看电视剧一样,有时候你会觉得角色就像你身边的朋友,真让人有种共鸣的感觉。

然后再说说第三人称,嘿,这个视角就像是在高处俯瞰整个故事,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它有点像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能了解每个角色的心思,真是妙不可言。

想想那些大部头小说,作者通过第三人称把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都剖析得透透的,你就能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

这样的叙事方式,简直就像是在给你一个360度的全景,能把故事的每一个角落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种视角,第二人称,虽然不常见,但用得好,能让人眼前一亮。

就像在和你说话,直接把你带入故事中,让你感受到角色的经历。

比如说,有些游戏的叙事就是用这种方式,你成了主角,做的每个决定都影响着故事的发展,真的是身临其境。

这种方式有点儿让人紧张又兴奋,仿佛一不小心就掉进了故事的深渊。

再说叙事的作用,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不同的视角会影响你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比如说,第一人称的叙述让人觉得特别亲近,但也可能有点局限,因为你只能看到“我”的世界。

这样一来,读者可能会对其他角色的行为和动机产生误解。

而第三人称的叙述,虽然更全面,但有时候却会让人感觉稍微远离了角色的内心,产生一种隔阂感,像是隔着一层纱。

叙事的视角还影响着情感的传递。

你想想,讲一个悲伤的故事,如果用第一人称,情感的共鸣会更强烈。

而如果用第三人称,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儿冷漠。

就像是看一场戏,你可能会哭得稀里哗啦,但如果是冷冰冰的叙述,你可能只是默默点头,心里却没啥波动。

叙事视角也能营造氛围。

用第一人称描述一个恐怖故事,夜深人静,突然听到怪声,哎呀,那种恐惧感立马就上来了!但如果换成第三人称,可能就变成“他听到了怪声”,感觉就没那么紧张了。

叙述视角的分类和作用

叙述视角的分类和作用

叙述视角的分类和作用1. 哎呀,说到叙述视角,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就像是咱们看电影一样,同样一个故事,换个角度看,感觉就完全不一样啦!2. 第一人称视角就像是戴上了主角的眼镜,直接钻进他的脑袋里。

"我"成了故事的主人公,所有的所见所闻都是通过"我"的眼睛来看的。

这种视角特别容易让读者感同身受,就像是自己亲身经历一样!3. 来看个例子:"我站在教室门口,心砰砰直跳,手心全是汗。

这可是我第一次上台演讲啊!"瞧,是不是感觉特别真实,好像自己也紧张起来了?4. 第二人称视角可有意思了,就像是在跟读者玩捉迷藏。

"你站在人群中,感受着周围的喧嚣。

"这种写法让读者立马变成故事主角,特别容易产生代入感,就像是在跟读者聊天似的。

5. 第三人称视角就像是一个隐形的摄像机,可以随意转换拍摄角度。

它分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全知视角就像是上帝视角,可以看到所有人的心理活动;限知视角就像是跟着某个人的肩膀后面走,只能看到这个人知道的事情。

6. 全知视角的例子:"小明坐在教室里发呆,心里想着昨天的足球比赛,而老师正在想着怎么把这个走神的学生抓回现实。

"看,连两个人的心理活动都一清二楚!7. 限知视角就像是带着脚镣跳舞,只能跟着一个人转悠。

"张三看着李四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

"你看,只能知道张三的想法,李四在想啥可就不知道啦!8. 多重视角就更厉害了,就像是变魔术一样,可以在不同人物之间自由切换。

这种写法能让故事更立体,就像是把一个故事翻来覆去看个遍!9. 不同视角的作用可大着呢!第一人称最擅长制造代入感,读起来特别真实;第二人称最会调动读者情绪,让人感觉特别特别亲切;第三人称最灵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10. 选择视角的时候得看故事需要。

想要读者感同身受?用第一人称准没错!想要故事更客观?第三人称最合适!想要特别的表达效果?第二人称来一个!11. 有时候作家们还会玩点花样,在同一个故事里混用不同视角。

叙述视角及举例

叙述视角及举例

叙述视角及举例【篇一:叙述视角及举例】法国学者热内特用“聚焦”这个概念来分析不同的叙述视角。

他将聚焦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类型。

零聚焦叙述“零聚焦”指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它的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得多。

通常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

是一种全知全能的上帝式的叙述。

叙述者掌控一切、统摄全局,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

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

张爱玲的《金锁记》就是采用的这种全知全能的零聚焦叙述方式。

通过叙述者的眼光来叙述,用客观的语言描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揭示了曹七巧、姜长安等人的悲剧命运。

我国传统的小说主要是采用全知叙述的叙述视角,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便是主要采用全知叙述方式,事态的发展变化尽在叙述者的掌控之中。

这种叙述方式使得叙述者对作品中人物极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控制、任意摆布,读者阅读时相对轻松。

但是,这种叙述方式同时也极大地剥夺了读者对作品探索、解释的权利,降低了读者对于作品的参与程度,不利于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因此现当代文学写作对这种叙述方式的运用越来越少。

(二)内聚焦叙述“内聚焦”的特点是叙述者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情况,即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述故事。

内聚焦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通常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这种叙述角度有两个特点:1、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他既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这双重身份使这个角色不同于作品中其他角色,比其他角色更“透明”、更易于理解。

2、他作为叙述者的视角受到了角色身份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多不知道的内容,这是一种限知叙事,这种限制造成了叙述的主观性,即这一叙述视角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显得不够客观。

同时,叙述眼光和话语受到限制,有些事不能全面交代。

但是这种叙述方式使得事情显得真实,似乎是在倾诉内心的真实想法,便于表现叙述者“我”的特殊心理极其感受和体验。

散文作品中常见的叙述视角有哪些

散文作品中常见的叙述视角有哪些

散文作品中常见的叙述视角有哪些在散文的世界里,叙述视角犹如一扇扇不同的窗户,透过它们,我们得以窥探到作者想要展现的那个独特的世界。

了解散文中常见的叙述视角,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是散文创作中最为常见和直接的一种方式。

作者以“我”的身份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和阐述观点。

这种视角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让读者迅速建立起与作者的亲近感,仿佛在与作者面对面交流,聆听其内心深处的声音。

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者以“我”的视角,讲述了自己在地坛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第一人称,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的痛苦、迷茫以及最终的释然和坚强。

在第一人称叙述中,作者可以更加自由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袒露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但同时,这种视角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叙述者的视野和经历有限,可能无法全面地呈现整个事件或情境。

二、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在散文中相对较少,但一旦运用得当,会产生独特的效果。

作者以“你”来称呼读者或文中的某个对象,仿佛在与对方直接对话。

例如,张晓风的《给我一点水》中,“你曾和庄子一起坐大鹏之背,扶摇九天;和司马迁看过江山无常,繁华落尽人世间;和曹操横过槊;和李白醉过酒;和陶渊明采过菊;和白居易折过柳。

真正的见多识广,是在时空中游行,不是行走。

”这里的“你”,让读者有一种被直接点名、被关注的感觉,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互动性。

然而,第二人称叙述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让读者感到突兀或不适应,需要作者有高超的驾驭能力。

三、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是一种较为客观和全面的叙述方式。

作者以“他/她/它”来讲述故事,仿佛是一个旁观者在冷静地观察和描述。

这种视角的优点在于能够展现更广阔的场景和更多人物的命运,不受单一人物视角的限制。

比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在描述历史文化的变迁时,运用第三人称,能够更宏观地展现不同地域、不同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命运起伏。

小说中的叙事视角与叙述技巧

小说中的叙事视角与叙述技巧

小说中的叙事视角与叙述技巧在小说创作中,叙事视角和叙述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决定了读者对故事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选择不同的叙事视角和灵活运用各种叙述技巧,作家们能够创造出多样化的作品,让读者更加沉浸其中。

本文将探讨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和叙述技巧,并分析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 叙事视角1. 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叙事是指通过主人公或故事中的某个角色来讲述整个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思想。

同时,也提供了更加亲密的叙事体验。

例如,杰罗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尔顿的角度叙述,使读者能够真实感受到他的孤独与反叛。

2. 第三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是指以故事中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既可以是客观的旁观者,也可以是受限的第三人称叙述。

这种叙事方式常用于叙述复杂的故事结构和多重人物关系。

例如,乔治·R.R.马丁的《冰与火之歌》系列采用了多角度的第三人称叙述,让读者可以同时观察到不同人物的行动和心理。

3. 全知叙事全知叙事是指作者从无所不知的角度对故事进行叙述。

通过全知叙事,作者可以自由切换角色的思想和感受,提供全面的故事信息。

例如,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运用了全知叙事,将读者带入到整个社交圈的复杂关系中,揭示了角色的内心活动和隐藏的动机。

二. 叙述技巧1. 描述与展示通过描述和展示,作家可以向读者传递丰富的画面感和情绪。

通过精准的描写和细腻的语言,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中,勃朗特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主人公的情感反应,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浪漫的世界。

2. 对话与独白对话和独白是展示角色性格和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读者可以了解他们的交流和互动,把握故事的推进方向。

同时,角色的独白也可以透露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如渡边淳一的《千针刺出一片白》中,通过主人公的自我独白,读者得以深入了解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叙事角度及其表达效果

叙事角度及其表达效果

叙事角度及其表达效果1. 哎呀妈呀,说起叙事角度这玩意儿,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东西!就跟变魔术似的,同一个故事,换个角度讲,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像我们班那个调皮鬼小明,他爸妈眼中的"熊孩子",在我们同学眼里可是个"捣蛋天才"呢!这不就是叙事角度的魔力吗?2. 咱们先说说第一人称叙事吧,这个可有意思了。

用"我"来讲故事,就跟你亲身经历似的,带入感贼强!记得有次我用第一人称给我表弟讲《西游记》,那小子听得都入迷了,还问我:"哇,表哥,你真的变成过猴子啊?"我差点没笑岔气,心想:这傻小子,怕不是把我当成孙悟空真身了吧?3. 第一人称叙事的效果可厉害了,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仿佛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

就像我们语文老师说的:"用第一人称讲故事,就像是拉着读者的手,带他们亲自去体验一番。

"这话说得,简直是一针见血啊!4. 再说说全知全能视角,这个更有意思。

用这个角度讲故事,就跟你是个无所不知的神仙似的,谁心里想啥你都知道。

我那个爱看侦探小说的表姐听我这么说,眼睛都亮了:"哇,这不就是名侦探柯南的视角吗?"我听了都想翻白眼,心想:你这丫头,怕不是把全知全能视角当成了超能力吧?5. 全知全能视角的好处可多了,能让读者对故事有个全面的了解,就像是在看一部全景电影。

我们老师就说过:"用全知全能视角写作,就像是给读者一副透视眼镜,让他们看穿故事的方方面面。

"这比喻可真是绝了,形象得不得了!6. 还有一种叫限制视角的,这个就有意思了。

就像是你戴着眼罩,只能看到一部分情况。

这种角度讲故事,最能制造悬念和惊喜。

我那个爱看悬疑剧的表弟听我这么说,兴奋地跳起来:"哇,这不就是《十二怒汉》的拍摄手法吗?"我听了都想笑,心想:这小子,平时上课睡觉,看电影倒是挺认真的嘛!7. 限制视角的效果可厉害了,能让读者跟着主角一起摸索,一起揭开谜底。

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拓展提升)

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拓展提升)
③祥林嫂离开鲁镇的活动就必须由卫婆子来转述,因此, 这段转述,就变成了卫婆子的叙述视角。
这样做兼顾叙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使情节更简 洁,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
有限视角
特点:讲述者只能讲述他所感知、所认识、所理解的 一切,会受到其主客观条件(如身份、性格、生活经 验、时空范围等)的限制。 如《天嚣》
有限视角中可以是第一人称叙事,也可以是第三人 称叙事,以某个人的眼光观察,以他的心灵思考。
2018年全国 《赵一曼女 3.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
I
士》(阿成 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

P31
2017年课标 《天嚣》( 3.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
全国III 赵长天)P32 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016年课标 《玻璃》( 3.“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 全国III 贾平凹)P39 简析。
全知视角
• 特点:就在于“全知”,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 事的全部来龙去脉,知道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特别 是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 • 优点: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间空间等任何限制, 使人物和事件得到最广泛最自由的表现,使读者对人 物和事件能有一个最全面最具体的了解;而且它还能 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等等。
作用延展: 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灵活; 客观公正,利于评论分析; 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全知视角
小结: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我” 亲切、真实、抒情、议论
见证者 人物、情节、主旨
参与者 人物(关系)、情节、主旨
有限视角
“你” 抒情(情感变化)、评价 (褒贬)
感受者
有限视角
第三者 旁观者、讲述者 全知视角

结合实例说明叙述视角的类型及其叙事效果

结合实例说明叙述视角的类型及其叙事效果

《文学理论》平时作业(姓名:杨曼班级:09中文E班学号:094030255)一、结合实例说明叙述视角的类型及其叙事效果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

传统的叙事视角研究一般根据叙述人称来划分:第一人称叙述是叙述者作为故事中人物从内在角度讲故事的叙述方式。

第三人称是叙述者以旁观者的口吻从外部讲故事的叙述方式。

第二人称叙述是以“你”为故事中人物的这样一种特殊叙述方式。

法国学者热内特用“聚焦”这个概念来分析不同的叙述视角。

他将聚焦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类型。

(一)零聚焦叙述“零聚焦”指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它的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得多。

通常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

是一种全知全能的上帝式的叙述。

叙述者掌控一切、统摄全局,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

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

张爱玲的《金锁记》就是采用的这种全知全能的零聚焦叙述方式。

通过叙述者的眼光来叙述,用客观的语言描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揭示了曹七巧、姜长安等人的悲剧命运。

我国传统的小说主要是采用全知叙述的叙述视角,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便是主要采用全知叙述方式,事态的发展变化尽在叙述者的掌控之中。

这种叙述方式使得叙述者对作品中人物极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控制、任意摆布,读者阅读时相对轻松。

但是,这种叙述方式同时也极大地剥夺了读者对作品探索、解释的权利,降低了读者对于作品的参与程度,不利于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因此现当代文学写作对这种叙述方式的运用越来越少。

(二)内聚焦叙述“内聚焦”的特点是叙述者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情况,即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述故事。

内聚焦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通常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这种叙述角度有两个特点:1、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他既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这双重身份使这个角色不同于作品中其他角色,比其他角色更“透明”、更易于理解。

叙事视角知识点总结归纳

叙事视角知识点总结归纳

叙事视角知识点总结归纳叙事视角是指叙述故事时所采取的角度和立场。

不同的叙事视角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在文学作品中,叙事视角的选择对于故事的呈现和叙述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叙事视角的相关知识点,并对其进行总结归纳。

一、叙事视角的类型1.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是由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以“我”的身份来叙述整个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让读者更容易地进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就是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让读者直接体验狼狗白牙的成长历程。

2.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第三人称叙事视角是由一个旁观者来叙述整个故事,他并不是故事中的角色,他可以了解每个角色内心的感受和动机。

这种叙事方式能够更加客观地展现故事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就采用了第三人称叙事视角,让读者了解到每个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交织。

3. 全知叙事视角全知叙事视角是一种极度客观的叙事方式,叙述者可以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并且可以直接揭示角色的命运和结局。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让读者全面了解故事的发展,但也可能使故事失去一些悬念和神秘感。

例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就采用了全知叙事视角,将读者带入到俄国贵族社会的命运沉浮之中。

二、叙事视角的影响1. 角色深度叙事视角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角色的深度和魅力。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则可以让读者全面了解到每个角色的动机和行为。

2. 故事情节叙事视角的选择也会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的叙事视角会使得故事的事件和情节呈现出不同的视角和解读,从而影响到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读者体验叙事视角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体验。

不同的叙事视角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共鸣,从而影响到他们对作品的评价和感受。

三、总结归纳叙事视角是叙述故事时的重要手段,它能够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浅谈对叙述视角的分类与运用的理解

浅谈对叙述视角的分类与运用的理解

浅谈对叙述视角的分类与运用的理解浅谈对叙述视角的分类与运用的理解文学理论作业11级汉语言文学文学上的叙述,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而叙述性作品是文学作品中间与抒情性作品相互区别的一种基本话语类型。

在原始文化中,常见口头讲述以流传的作品,比如我国古代神话中女娲、后羿等的传说,又比如西方关于英雄或祖先事迹的吟唱,即早期的史诗。

随着社会历史的前进,文学不断发展,在每一阶段都显示了不同的特点。

而多种写作方法的诞生也创造出各异的叙事作品。

但是,任何一类,甚至一篇叙事作品,都脱离不了对叙述视角的运用。

叙述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即一个作者看待世界的特殊之处。

叙述作品中叙述视角的选择决定了作者对情节的组织、对人物的塑造,对意蕴的传达以及对结构的构建等方面,是作者文体风格、审美特点的一个重要体现。

法国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家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用“聚焦”来代替视角,并将其分为三类:零聚焦或无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

在传统上,视角分类往往被分为:全知视角、限知视角和纯客观视角。

在本质上这二者是相通的。

非聚焦视角即全知视角,指叙事者超然地独立于故事之外并控制情节进展,叙述者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可以洞察并有权说出任何一个人物的命运和秘密。

他在情节、时间、人物与读者中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

内聚焦型即限知视角,叙述者知道的与人物知道的程度是相同的,叙述者可以使几个人轮流充当,叙述作者既可以用第一人称表述,也可以以第二人称去客观地观察叙述。

而外聚焦即纯客观视角,叙述者只描写人物与事件,不做主观干预与评论,也不涉及人物心理,叙述作者比人物知道的更少,这是情感为零度的纯客观叙事。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人称的决定的,叙述形式也可以被分为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

但人称形式并不是区分叙述视角的基准,更不与视角分类冲突。

譬如,第三人称叙述是从旁观者立场进行叙述,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即无焦点叙述。

《2024年电影叙事视角探究》范文

《2024年电影叙事视角探究》范文

《电影叙事视角探究》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其叙事视角的选取对于影片的情节展开、角色塑造以及观众的情感投入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不同电影的叙事视角,探究其在电影创作中的运用及其对影片整体效果的影响。

二、电影叙事视角的种类电影叙事视角主要分为客观视角和主观视角两大类。

客观视角以旁观者的身份呈现故事,不介入角色心理,而主观视角则通过角色的视角来展示故事,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认知。

此外,还有复合式叙事视角等多元化的叙事方式。

三、客观叙事视角的探究1. 定义与特点:客观叙事视角以客观的视角来呈现故事,不介入角色的心理活动,以旁观者的身份展示事件。

这种视角能够保持故事的客观性,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2. 实例分析:在《教父》中,导演通过客观的叙事视角,将黑帮家族的兴衰史呈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各个角色的关系、冲突以及事件的发展过程。

四、主观叙事视角的探究1. 定义与特点:主观叙事视角通过角色的视角来展示故事,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认知。

这种视角能够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2. 实例分析:《霸王别姬》中,通过主角的视角展示了一出悲剧。

观众能够感受到主角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挣扎,进一步加深了对影片的感触。

五、复合式叙事视角的应用1. 定义与特点:复合式叙事视角是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通过不同视角的切换来展示故事。

这种手法能够丰富故事的层次感,使影片更具观赏性。

2. 实例分析:《疯狂的石头》中,导演运用了多种叙事视角,既有客观的描述,又有主角的内心独白,还有旁白等,使得影片既有趣味性又富有深度。

六、电影叙事视角对影片效果的影响电影叙事视角的选择对影片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客观叙事视角能够保持故事的客观性,使观众保持一定的距离感;而主观叙事视角则能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而复合式叙事视角的运用则能丰富故事的层次感,使影片更具观赏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平时作业
(姓名:杨曼班级:09中文E班学号:094030255)
一、结合实例说明叙述视角的类型及其叙事效果
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

传统的叙事视角研究一般根据叙述人称来划分:第一人称叙述是叙述者作为故事中人物从内在角度讲故事的叙述方式。

第三人称是叙述者以旁观者的口吻从外部讲故事的叙述方式。

第二人称叙述是以“你”为故事中人物的这样一种特殊叙述方式。

法国学者热内特用“聚焦”这个概念来分析不同的叙述视角。

他将聚焦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类型。

(一)零聚焦叙述
“零聚焦”指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它的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得多。

通常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

是一种全知全能的上帝式的叙述。

叙述者掌控一切、统摄全局,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

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

张爱玲的《金锁记》就是采用的这种全知全能的零聚焦叙述方式。

通过叙述者的眼光来叙述,用客观的语言描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揭示了曹七巧、姜长安等人的悲剧命运。

我国传统的小说主要是采用全知叙述的叙述视角,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便是主要采用全知叙述方式,事态的发展变化尽在叙述者的掌控之中。

这种叙述方式使得叙述者对作品中人物极其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控制、任意摆布,读者阅读时相对轻松。

但是,这种叙述方式同时也极大地剥夺了读者对作品探索、解释的权利,降低了读者对于作品的参与程度,不利于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因此现当代文学写作对这种叙述方式的运用越来越少。

(二)内聚焦叙述
“内聚焦”的特点是叙述者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情况,即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述故事。

内聚焦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通常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这种叙述角度有两个特点:1、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他既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这双重身份使这个角色不同于作品中其他角色,比其他角色更“透明”、更易于理解。

2、他作为叙述者的视角受到了角色身份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多不知道的内容,这是一种限知叙事,这种限制造成了叙述的主观性,即这一叙述视角带有强烈的主观色
彩,显得不够客观。

同时,叙述眼光和话语受到限制,有些事不能全面交代。

但是这种叙述方式使得事情显得真实,似乎是在倾诉内心的真实想法,便于表现叙述者“我”的特殊心理极其感受和体验。

鲁迅的《伤逝》就是采用这种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述方式的。

通过涓生的一系列内心独白这种自知的方式讲述自己与子君的爱情悲剧,使得文章显得更为真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年轻人的生存状态。

萧红的《呼兰河传》也是以“我”这一儿童视角为叙述视角讲述成人世界,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

(三)外聚焦叙述
“外聚焦”叙述的特点是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

从人称而言,这是一种第三人称叙述。

与“零聚焦”相反的是,这种叙述方式中的“他”像一个不肯露面的局外人,仅仅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但不进入任何人物的意识,也根本不想对他的所见所闻做出合理的解释,他自己一无所知,甚至表现得似乎什么也不想知道。

现代一些小说家为了对抗“全知全能”的传统叙述方式,往往刻意采用这样一种冷漠的旁观者式的叙述方式。

这种叙述方式是最为客观的一种呈现与记录。

读者是旁观者,所以参与性很强,但是这类作品中的空白往往太多,甚至是人物和情节不是很完整,这给读者阅读和理解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就运用了外聚焦的叙述方式。

莱昂和艾玛乘马车游览的场景:“市民睁大眼睛,望着这个内地罕见的怪物发愣,一辆马车,放下窗帘,一直这样行走,比坟墓还要严密,像船一样摇晃,但是没有人能说清车里坐着什么人,他们要往哪里去……”显然,作者知道这两位乘客是谁,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是作者却采取了这种限知人物视野的外聚焦方式,以取得“戏剧性”效果。

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也采用了这种叙述方式,安排了康普生三兄弟和女仆迪尔西四种叙事角度,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康普生家族的衰败。

运用外聚焦叙述较为经典的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

小说自始至终所呈现的是“两个杀手”同店伙计、店老板之间的对话,至于他们两个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杀人、他们最终是否得逞,这些在读者读完作品之后都没有说明,更为奇特的是当当店伙计去报信给那个“受害者”之时,此人依然表现的镇定,小说以此结束,这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困惑。

二、结合文学实力分析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受所处环境的地域文化影响很大。

作家的文学风格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后表现出地域性。

19世纪的法国作家和批评家斯达尔夫人就指出存在地域风格的差别和地域文化对地域
风格的影响。

首先,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对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对作家的创作风格有着很大的影响。

北方土地贫瘠、气候恶劣,人们较易引起生命的忧郁感和哲学的沉思。

而且南方文学比较普遍地反映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而北方文学则较多地表现个人的性格。

如张承志的创作中就带有很明显的对于生命的热爱与珍视,这主要跟他曾在内蒙古插队时领略到草原生存条件的恶劣有关。

在他的《黑骏马》中,他通过塑造老额吉这一形象表现了草原人民对于生命的热爱与敬仰。

而从小生活在南方的徐志摩由于受具有柔美特性的水乡文化的影响,诗歌创作也往往表现对爱、美、自由的吟诵。

他的《再别康桥》用一幅幅柔美的画面,细致入微地描绘出诗人对康桥的爱恋之情。

其次,在不同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也对作家的创作风格有者很大的影响。

在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者明显的差异,因此南北朝的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

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的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北方人民的生活习俗。

如当时南朝民歌中以细腻缠绵的爱情长诗《西洲曲》为代表,而北朝则以刚健的《木兰诗》为代表。

老舍由于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渗透着浓厚的京味,对于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北京人的精神气质描写的淋漓尽致。

沈从文的作品则主要表现的是他的家乡湖南,如他的《边城》描绘了美丽朴素的湘西世界。

而回族女作家霍达正是以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为题材创作了独具特色的《穆斯林的葬礼》,让我们在领略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的同时了解到很多有关回族的宗教习俗。

三、什么是期待视野?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在具体的文学阅读活动中,这种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本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这样三个层次。

期待视野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有关:1、是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

所有这些都会引起读者期待视野的形成。

比如莫言的《丰乳肥臀》这部作品,有人称之为“严肃的主题,奇怪的书名”。

在没有读具体内容时,不同的人对于这个题目的理解应该是不同的。

有着正确积极价值观的人大概会认为这个书名应该是为吸引读者而设立的,
凭借其对莫言的了解不会往低俗的方面想,。

但是对于一些本身价值观有问题的人大概会由书名联想将书的内容往低俗的方面想。

2、是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即读者对各种文学体裁、文学发展史、文学发展现状、文学自身的技巧、手法、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和了解。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与之相关的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等等。

例如对意识流的作家,只有有一定的相关文学素养的人才可以大概预料到其必有荒诞的情节,没有相关知识的人大概不可能预料到。

3、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所有这些,也会影响读者的期待视野。

如男性一般喜欢武打、战争型的作品,而女性一般喜欢描写爱情、家庭的作品,所以,一般来说,琼瑶的作品女性读者较多,而金庸、古龙等的作品男性较多。

老人一般喜欢讲述历史的作品,而青年人则喜欢与爱情有关的作品,儿童对于童话作品较为感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