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合集下载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District economy区域经济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71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以江苏省为例李新颖 江苏大学 京江学院 212000摘要:本文以2006-2016年江苏省能源、经济、环境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江苏省能源、经济、环境两两之间以及三者之间的综合协调关系,结论如下:江苏省在此期间,能源、经济、环境两两之间的耦合度相对稳定,均在2007年进入拮抗耦合阶段。

协调度不断提高, 2015年均达到0.6以上水平,进入协调发展阶段,但整体水平仍较低。

该结论有助于理性分析江苏省能源、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的发展状况与相互关系,为政府制定完备的经济、环保政策提供指导。

关键词:江苏省;3E系统;主成分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服务,再无“穷乡僻壤”之抱怨;将会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再无“素质低下”之蔑视等。

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文件的话讲,就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通过“三农”的振发兴举而促成农业强省。

七、强力促成融合的一二三产业关系,以“联”壮强着眼农产品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优势产业带的打造,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下决定弥合农村经济发展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为割裂的不正常状态,下功夫促进农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联姻”、“结盟”和融合发展,并通过顺向融合的“1+2+3”、“1+2”、“1+3”以及逆向融合的“3+2+1”、“3+1”、“2+1”等多种模式和具体形式,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营销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农业产业集群,构建多层次、复合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农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经济利益共同体,不断拉长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升农村各产业间的紧密度,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激发现代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活力,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农村三产业“联手”、“联袂”、“联合”而壮大农业强省。

基于AHP综合评价体系和多目标规划对江苏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

基于AHP综合评价体系和多目标规划对江苏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

基于AHP综合评价体系和多目标规划对江苏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顺应时代脉搏发展主体产业,无论是八十年代的乡镇企业还是九十年代以来的外向型经济,都推动着江苏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

如今,在全球经济普遍走低的大背景下,在资源日趋紧张的发展环境下,江苏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拉动经济增长将是江苏现阶段保增长、促发展的现实途径。

本文先对江苏产业结构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进而全面考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产业结构AHP模型,进而应用多目标规划模型对江苏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突出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依据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及其高度化、合理化的原则,使得产业结构的定位和升级更趋合理,为江苏经济决策提供了依据,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AHP模型多目标规划1 前言经济、环境与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三个支柱。

经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才能确保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生态环境的质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较为稳固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基础上;和谐的社会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就是实现代内与代际的协调发展。

因此在考虑江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必须把经济增涨,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作为三项基本目标。

AHP方法是一种将定性和定量有机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将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

运用AHP方法对产业结构进行评价,可以使整个评价过程更加逻辑化、数量化,便于更广泛地吸收不同观点;可以通过较少的定量化数据,实现对问题本质以及内在关系的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一般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

前者主要是指产业之间比例关系的协调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后者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层次状态向高层次状态的提升。

2、江苏省产业结构发展分析江苏省依靠政策和地理位置等区位优势, 经济虽然取得了迅猛发展, 但经济水平仍明显低于上海等周边地区。

各省份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各省份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各省份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全国29个省份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得出省份综合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再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指标聚类分析,找出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提高城市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

标签: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综合发展引言如今,一句“你幸福吗?”已是全中国老百姓最常被问到的话题,然而现在人们的幸福感已经不单单是几十年前的吃得饱、穿得暖,人们对待幸福的定义更加注重于民生,医疗、教育、经济、环境、食品等等,已成为人们判定幸福的新标准。

据统计,浙江杭州连续7年蝉联“最幸福感城市”桂冠,其次是成都、长沙,相反对于中国的顶级城市上海和北京却很少入围,近10年中仅一次入围“最幸福感城市”,因此一个城市发展得好坏已从从前单一的经济时期过渡到了如今的综合发展阶段,为全面具体地了解一个省份的发展水平,现我们将从6个方面来综合地分析全国29个省份的综合发展情况,并根据得出的客观结果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方法介绍(一)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是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在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多变量的课题时,变量个数太多会增加课题的复杂性,因此,人们自然希望用较少的综合变量来代替。

在很多情形下,变量之间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的,当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时,可以解释为这两个变量反映此课题的信息有一定的重叠。

主成分分析是对于原先提出的所有变量,建立尽可能少的新变量,使得这些新变量是两两不相关的,而且这些新变量在反映课题的信息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信息[1]。

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

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个指标做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

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F1(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即Var(F1)越大,表示F1包含的信息越多。

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结构 、 发展水平 、 发展 阶段 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2 客观性 原则。 . 考虑现 阶段淮河 经济区经济发展状况 , 并用
为 1 .8 95 万平 方公里 , 占全 国国土面 积的 20 %。 . 4 根据 淮海经济 区发 展现状 , 本文选取 这 2 3个城市进 行综合评 价。 指标数据 各 来 源于 《 阳统计年 鉴 》( 0 6) 《 阜 20 和 安徽统计 年鉴 》( 06) 20 ,
国推进 市场化进程 ,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 和谐 社会 , 具有较 为
重要 的现 实意义和实践 价值 。而全面系统的分析 目前淮海 经济 区各城市 的经济竞 争力 , 客观衡量经济发展进 程 , 及时提供科学 准确 的统计数据 ,对 于加快 淮海 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 十分
重要 和深 刻 的 意 义 。
二、 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 竞争 力评价指标体 系
( )指标 选 取 的原 则 ~
1科学性原则 。 . 科学 性是建立指标体系 的首要要求 , 以经 要
济学 理 论 为 基 础 建 立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设 立 指 标 体 系 时 要 考 虑 到
淮海经济区经 济发 展的优势和不足 , 映各城市整体经济规模 、 反
G V R M N 关注政府 —●■—● O E N E T・
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文 / 红艳 郇




引 言
( ) 标 体 系 的构 建 二 指 1经 济 发 展 规 模 指 标 : 区生 产 总 值 ; . 地
淮 海 经 济 区是 由苏 鲁 豫 皖 四 省 交 界 地 区 城 市 组 成 的 民 间 区
4 可操作性原则 。 . 设置 指标体 系应尽量选 取在实 践操作 中

15个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15个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社会事业为了加快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15个副省级城市于2006年自发建立了城市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机制。

今年8月,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修订的《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案》,15个城市对原有的《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对各城市2007年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评价。

总体来看,各城市2007年社会发展各项正指标均比前两年有较快提高,绝大多数逆指标有所下降,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在全国663个城市中处在较高水平,城市社会发展处于良好发展态势。

一、副省级城市之间社会发展水平横向比较对15个副省级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主要基于对社会发展总指数进行测算和分析。

社会发展总指数由人口发展、生活水平、公共服务、社会和谐4个领域指数组成。

测算结果是:杭州、深圳、大连、济南、广州、南京城市得分在110以上,处在第一层次;青岛、厦门城市得分在100—110分之间,处在第二个层次;宁波、武汉、沈阳城市得分90—100分之间,处在第三个层次;长春、哈尔滨、成都、西安得分在65—90之间,处在第四个层次。

(一)人口发展领域该领域的评价基础是人口发展指数,由人口自然增长率、0—4岁人口性别比、平均期望寿命、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平均受教育年限、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6个指标组成。

各城市在人口发展领域的差距较小,特点比较一致和集中,人口发展指数较高的城市是沈阳33.01、大连32.87、广州29.46;相对较低的城市是宁波16.33、哈尔滨18.43。

从具体指标来看:人口适度增长,但结构问题较为普遍。

15个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4.35‰,低于全国水平,除长春(6.36‰)、厦门(8.45‰)、深圳(13.45‰)外均控制在5‰以内。

但是在0—4岁男女性别比指标上,15个城市中有9个超过107.5的合理上限,其中最高的深圳、武汉、南京分别达到123.07、116.8和116.27。

对江苏省36个县(市)经济社会公平度的测评及排名

对江苏省36个县(市)经济社会公平度的测评及排名

对江苏省36个县(市)经济社会公平度的测评及排名作者: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03期指标体系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构建了中国县市经济社会公平度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涵盖底线公平、机会公平和分配公平三个维度。

测评范围江苏省36个县市(有15个县市因某些方面数据的缺失没有给予测评)。

数据来源江苏统计年鉴、江苏教育年鉴、江苏省地级市统计年鉴等。

测评结果经济社会公平度排名前5位的县市:宝应县、泗阳县、姜堰市、丹阳市、溧阳市底线公平度排名前5位的县市:丹阳市、宜兴市、溧阳市、常熟市、宝应县机会公平度排名前5位的县市:姜堰市、太仓市、响水县、泗阳县、昆山市分配公平度排名前5位的县市:泗洪县、宝应县、泗阳县、睢宁县、沭阳县核心提示很多县市经济社会公平度的排名,与自身人均GDP排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各县市在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建立得相对完善,在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于参与测评的多数县市,继续加快完善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能够促进各县市自身经济社会公平度更为有效的提升。

从地理位置来看,经济社会公平度排名前10位的县市,多分布在江苏省的中部和南部。

从经济公平协调发展来看,经济社会公平度排名前10位的县市,除了昆山市,其余9个县市人均GDP排名均位列前10名之外。

“公平”是以“善治”为核心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决定》中20次提到“公平”一词,充分说明公平在现代治理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新年贺词中更是明确指出,“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我国有超过2000个县市,县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县域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重点,也是国家治理的难点,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公平发展,无疑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公平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 : 基于对可持续发展 内涵的理解, 从经济、 社会、 资源环境三个角度构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 系 运 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 考察江
苏省 1 个 省辖 市的地 区可持 续发展 水平 。经研 究表 明 , 苏省地 区可持 续发 展 水平与 苏 北、 中 、 南的划分 格局基 本 一致 。 3 江 苏 苏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6 4 1 (0 0 0 — 1 8 0 10 — 3 12 1 )2 0 3 — 2
4个 综 合 指 标 ,这 4个 主 成 分 保 留 了原 始 l 指 标 的 绝 大 部 分 信 8个 可 持 续 发 展 ( utn beD vlD e t的概 念 来 源 于 生 态 学 , S s ial eeom n ) a 于 息 ,在 指 标 体 系 压 缩 的 同 时最 大 限 度 的反 映 了 各 地 区 的 综 合 水 平 18 9 7年在《 我们 的未来》 的报告 中正式提 出并成为人类 共同追求的 差 异 。 目标 。 19 9 2年 联 合 国环 境 与 发展 大会 对 其 内涵 进 行 了激 烈 的讨 论 。 1 方 法研 究及 实 证 分 析 目前 , 际 社 会普 遍 接 受 的可 持 续 发 展 定 义 是联 合 国 世 界 发 展 与 环 国 11可 持 续 发展 综 合 评 价 指标 体 系 的确 立 及样 本数 据 选 择 . 境委 员会 主 席 布 伦 特 兰 ( rnt n 女 士 在 18 提 出的 :可 持 续 Bu dl d) a 9 7年 “ 在 遵 循 科 学 性 、 理 性 、 比性 和 可 操 作 性 的原 则 下 , 合 可 以国 家 计 发 展是 满 足 当代 人 的 需 求又 不 危 及 后 代 人 满 足 其 需 求 能 力 的发 展 。 委 国 土开 发 与 地 区经 济 研 究 所 学 者郝 晓辉 在 《 可持 续 发 展 指标 体 系 可 持 续 发 展 强 调 的是 经 济 、 源和 环 境 协 调 发 展 , 求 的 是 人 与 自 初探 》 资 追 中所指 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 系包含经济、 社会、 资源、 环 然 的和 谐 。其 目标 是 既 要使 人 类 的 各 种 需 求 得 到 满 足 、 人 得 到 充 境 四个 部 分 的研 究成 果 为依 据 , 结 合江 苏省 1 个 省 辖 市 可持 续 发 个 并 3 分 发 展 ,又 要 保 护 资源 和 环 境 ,不 对 后 代 人 的生 存和 发 展 构成 危 展情 况 为样 本 , 经 济 、 会 、 源 环 境三 个角 度 进 行 分析 , 立 江 苏 从 社 资 确 害 o ”1 I I 省 可 持续 发 展 综合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标 代码 和 指 标 名称 列 于 图 1 通 指 。 本 文 运 用 多 元 统 计 分 析 中 的 主 成 分 分 析 方法 ,将 描 述 江 苏 省 过在经济 、 社会、 资源环境三 个子 系统 内设计若 干比较能力强、 灵活 1 城 市的经济 、 会 、 源 环境可持 续发展 的 1 3个 社 资 8个 指 标 压 缩 成 度 高 的指 标 因子 , 到 整体 评 价 该 地 区可 持续 发 展 水 平 的 目的。 达

苏州市综合素质测评

苏州市综合素质测评

苏州市综合素质测评苏州市综合素质测评一、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综合素质测评是一种评价个人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方法,旨在全面、客观地了解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

苏州市作为江苏省重要的文化、经济和科技中心,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因此,苏州市综合素质测评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综合素质测评可以客观地评价个人在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情况,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科成绩的评价。

传统的单一考试评价模式无法充分体现个人多元化、综合化的能力和素质,容易造成对个人能力和潜力的局限性评价,而综合素质测评则可以从多个维度和角度综合评价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有效的参考。

其次,综合素质测评可以鼓励个人全面发展。

单一的学科考试评价容易导致学生追求分数而忽略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教育变得功利化。

而综合素质测评可以使个人在多个领域有所发展,并在各个领域有所突出,激发个人的潜能,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鼓励个人全面发展。

再次,综合素质测评可以促进教育的公平性。

传统的学科考试评价容易受到家庭背景、培训机构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个人发展的不平等。

而综合素质测评可以考察个人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质,减少个别能力和素质的局限性评价,提高对每个学生公平、全面、客观的评价,促进教育的公平性和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

最后,综合素质测评可以为个人的发展和职业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

通过综合素质测评,个人可以了解自己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水平,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同时,综合素质测评也可以为教育和就业机构提供个人全面发展情况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选拔和培养。

二、苏州市综合素质测评的实施情况苏州市综合素质测评从2015年开始实施,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苏州市综合素质测评包括学业水平测评、综合素质测评和综合实践活动测评三个方面。

学业水平测评是对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主要以学科考试为主,但不再仅仅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还会考察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江苏省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各学期填报内容明细

江苏省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各学期填报内容明细

江苏省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各学期填报内容明细江苏省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各学期填报内容明细是针对江苏省中小学的学生进行的一项评价制度,旨在全方位地评估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江苏省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各学期填报内容明细。

一、学业表现1. 学科成绩:学生应在此列出各科目的成绩,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单元考试和平时成绩等,学生还需对自己的成绩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2. 学习总结:学生应在此总结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包括最大的收获、获得的技能和知识、碰到的困难、成功克服困难的经验和方法等。

3. 学习计划:学生应在此列出下学期的学习计划,包括目标设定、计划制定、计划实施等,同时应注明如何进行评估和监督自己的学习计划,以充分发挥计划的作用。

二、品德表现1. 课堂表现:学生应在此总结本学期的课堂表现,包括守纪律、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发言等方面,还需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思。

2. 社会实践:学生应在此记录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活动的内容、目的、成果和反思等,同时还需注明如何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品德上的作用。

3. 个人品德:学生应在此评估自己的品德表现,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等方面,还需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提出提高的措施。

三、身心健康1. 体育锻炼:学生应在此记录自己的体育锻炼情况,包括运动内容、时间、强度等,还需注明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作用和初步收获。

2. 日常生活:学生应记录自己日常生活的习惯和规律,包括饮食、作息等方面,同时还需总结自己身体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艺术素养1. 课堂表现:学生应在此记录自己在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专注程度、学习成果等,同时还需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

2. 艺术活动:学生应记录自己在艺术活动方面的情况,包括参加的活动、获得的经验和收获、感受和总结等,同时还需注明艺术素养对于个人发展的作用。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
一、简介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是为了全面评价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而
建立的一个在线平台。

该平台旨在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业能力、品德素养、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

二、功能特点
1. 学生成绩管理
•学生成绩管理功能允许教师记录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以便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

2. 素质评价
•平台提供多维度的素质评价模块,包括品德素养、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方面,帮助学校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学生档案管理
•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的个人信息、奖惩情况等,为评价提供依据。

4. 数据分析
•平台提供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整体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

三、使用方法
教师和学生可登录平台,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评价表,系统将自动生成综合素
质评价报告。

教师可根据报告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四、未来展望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将不断优化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助力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同时,平台还将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确保学生信息的隐私和安全。

以上为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的简要介绍,希望该平台的建立
能为高中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内地各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

内地各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

内地各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Comprehensive Ranking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conomy of MainlandProvinceszhhony XXXXXXXXXXXXXX学院XXXX专业XXXX(X)班 200XXXXXXX指导教师:LCZ讲师内容摘要:随着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突出,我国中、东、西部的差距逐年增加。

为了能够更加合理的研究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为中国未来经济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本文提出用省域竞争力的概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少数几个主要的成分对各个省份的经济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各个省市发展程度和综合竞争力。

根据各省社会经济活动的自身特点和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我们选择了如下八个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工业、农业、建筑业(单位:万元)、固定、金融、财政、科教(单位:人)、进出口(单位:万美元)。

首先借助Matlab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的经济竞争力作出初步的简略的排名,得出江苏省的综合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然后再对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经济竞争力;省份排名;MA TLABAbstract:With the un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problems, China, East, West gap increased year by year. In order to study more reasonable factors can cause this kind of situation,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China's future economic planning. This paper presents concept of provincial competitiveness, by the method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omparative study of economic data extracted from a few major components of various provinces,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veness of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etting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social economic activities, we selected eight indicators as follows as evaluation criteria: industrial,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unit: yuan), fixed, financial, finance, science and Education (unit: person), import and export (unit: million dollar). The Matlab using the method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of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country to make preliminary summary rank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n a concrete analysis of concrete situations.Key word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Rankings; Province; MATLAB目录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经济发展现状 (1)2.省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和意义 (2)3.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介绍 (3)4.省域经济竞争力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 (4)5.主成分分析 (5)5.1主成分分析模型 (5)5.2主成分分析的具体步骤 (6)5.3利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的原则对主成分进行加权综合。

江苏人口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基于综合指数评价法

江苏人口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基于综合指数评价法
了 江 苏A.r 展 水 平 指 标 体 系 , 用 综合 指 数 评 价 法 , 江 苏省 1 省 辖 市 的 人 口发 展 状 况进 行 评 价 。 运 用聚 r发 运 对 3个 类分析法将 1 3个 市的 人 1发 展 水 平 分 成 很 好 、 好 、 般 、 差 、 差 5个 类 别 , 对 各 个 类 别 的 城 市进 行 评 析 。 : 2 较 一 较 很 并
v l p n f1 rf cu e—lv l i e e p o i c . C u t r n lssi u e od v d ec t si t v a— eo me to 3 p ee t r e e t si t r v n e ci n h l s ay i s s d t ii e t i e n of ec t e a h i i
dc tr ,wh l e p p lt n e st ,i f n r l yr t n Oo st e t i n s h a e e s p al n iao s i t o u ai d n i eh o g y na t mo t i ae a d S n a h r o e ,t ep p r t l i - at h d s u
t e p o i e s o l t c r a mp ra c op o l slv lh o h r vnc h u d at h g e ti o n e t e p e i ei o d,e io me t d c to a t nvr n n ,e u ain,h at a e mp o — e lh c r ,e l y me ta g iu t r li d sr e i e c n mi e eo me t a d s g e t n r e p ciey gv n fre c f n nd a rc lu a n u ty b sd s e o o c d v l p n , n u g si s a e r s e tv l i e o a h o o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江苏省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江苏省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f o t r p c ie o r ul r Ec no y r m he Pe s e tv fCi c a o m
CHE n x ,YUAN Y NG Ho g i u,L U W e t g I ni n
( . col f cnmi n ngm n,N ni nvri f ehooy aj g2 00 hn ; 1S ho o oo c adMaae et aj gU ie t o T cnl ,N i 0 9C ia E s n sy g n n 1 2 Sho o ui s,N ni nvri ,N nig 10 3 hn ) . c ol f s es aj gU i sy aj 0 9 ,C ia B n n e t n2
t y.
Ke r s id p n e tin v t n c p bly v lain ic lre o o ywo d : n e e d n n o ai a a it ;eau t ;crua c n my;Ja gu o i o in s
自主创新 能力 最 核 心 的 内涵 需 要 回 归到 最 早 提 出 “ 创新 ” 一词 的 经 济学 大 师 熊 彼 特 的思 想 ,也 就 是 “ 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资源要素有效配置 、提高 经济增长质量 ( 发展绩效 ) 的能力 ” ,同时它强调 “ 自主 ” 创新 ,即拥 有 自主知 识 产 权 并将 其产 业 化 、 商 业化 的能 力 … 。江 苏 经济 社 会 发 展 快 于 全 国 ,节 能减 排成效 明显 ,总 体 上 看 ,江 苏 已率 先 跃 人一 个 注重 质态 提高 的发 展 新 阶段 J 。但 陈 昕 、黄 清珍 选 取 了江苏 和浙 江近 1 的数 据测 定 的经 济增 长 中技 9年 术创新贡献率结果显示 ,技术创新 已成为推动浙江 经济发展的绝对 主导力量 ,而在江苏,对技术创新 与资金投入 的贡献 相 当,却 未能起到 主导作用 J 。

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 ) 一 样本及指标 的选取 本文样本即江苏省的 1 个 主要城市 ,包 括苏南的南京市 、 3 无锡市 、 常州市 、 苏州市 ; 中的南通 市 、 苏 扬州市 、 泰州 市以及 苏 北的徐 州市 、 连云港市 、 安市、 淮 盐城市 和宿迁 市。 根据全 面性原
+092 . 6X6 —0.71 0 X7+ 3 X 8 . 0.53 +0733 +0. X 1 X9 042 0+071 X 11 . 9 +062 . 0X1 2 F3 91 X 1 83 X2+ 051 3 07 =0. 1 +0. 5 0. X —0. 2X4 —0.83 0 X5— 3 X6 0.38 + 94 0. 6X7 —0.5 0 4X8+ 03 X9+ 0 0. 5 0.4X 1 0+0.49 1 +038 X 1 1 X . 2 2 1
章 一 鸣
上表表示 的是旋转后 的主成分提取结果 , 根据该 表 , 我们可 以得 出以下结论 : 1 F 主要 由 X 、 4 X 、 、 0 3 X 、 5X8X1 来解 释 , 称为经 济发展总量 因子 ;2主要 由 X 、 9 X1 、 2来解释 , F 6X 、 1X1 称为结构 及科技文 化因子 ;3主要 由 X1X F 、 2和 X 7来解 释 ,可称为基础
则、 有效性原则 、 可比性原 则 、 可操作性原则 、 整体完备性原则这
五个原 则 , 参考众 多文献 , 本文一共选取 了 x : 1 土地面积 ; 2 从 X : 业人员 ; 3 地 区生产 总值 ;4 固定资产 投资 ; 5 地方 财政 收 X: X : X : 入 ; 6 第三产 业 比重 ; 7 农林 牧 渔总产值 ; 8 工 业总 产值 ; X : X: X: X : 9 社会 消费 品零售 总额 ; 0 进 出 口总额 ; 1 专 业技 术人 X1 : X1 : 员 ; 2 卫生机构数 1 个指标 。 X1 : 2 ( ) 二 因子分 析在评价江苏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中的应用 1多指标评价模 型的建立 。 . 利用 S S P S软件 中的 F C O A T R功 能对 江苏省 1 3个城市 的 1 个 指标 值进行因子分析 ,并得 出相 2 关计算结果 。 需要说 明的是 , 为了消除数据悬殊过大造成 的噪音 影 响, 笔者在输入 指标 时尽量将其 同时放大或缩小 , 使每一个数 据都保 留小数点前一位 , 小数点后一位至两位 , 这样有助于使 因 子分析的结果更为简洁可靠。 ( ) 1 旋转后 的主成分分析结果 。

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及协调性研究

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及协调性研究


¨ 川
¨ ¨ _¨ 羞
江苏社会科学
散 沸氇 尊- 叁 啦 《 0
20g 0 第锄 8
江 苏 区 域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综 合 评 价 及 协 调 性 研 究
姚 晓东 曲福 田 肖 屹
内容 提 要 通 过 分 析 区 域 可持 续 发 展 能 力 内涵 , 生 存 支 持 能 力 、 济 支 持 能 力 、 境 支持 从 经 环 能 力 、 会 支持 能 力 、 力 支 持 能 力 五 个 方 面 构 建 了 江 苏 区域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综 合 评 , ,系 , 社 智 f -  ̄4 g 提
出 了 江 苏 不 同 区 域 可 持 续 发 展 协 调 性 评 价 的 方 法 。 研 究 表 明 , 苏 省 三 大 区 域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江
力 从 总 体 上 来 说 是 从 南 向 北 逐 渐 减 弱 的 , 纵 向 变 化 来 看 , 苏 不 同 区 域 可 持 续 3_ 综 合 能 力 从 江 g展
忽 略 了 江 苏 省 区 域 分 化 明显 这 一 重 要 特 征 『, 1缺 ] 乏 从 区 域 层 面 分 析 和 探 讨 江 苏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状 况 , 而没 有分 析各 区域 之 间可 持续 发 展状 况 进 的协调 情 况 。因此 , 文就 是基 于 当前 江 苏 区域 本
姚 晓 东 , 京 农 业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博 士 生 南 曲福 田 , 京 农 业 大 学公 共 管理 学 院教 授 南
21 0 0 95 21 0 5 0 9
肖 屹 , 苏 省 城 市 发 展 研 究 所 N- 江 士
202 10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论文姓名:李红健学号: 102092244班级: 10统计2班江苏省各区县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建立江苏省区县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软件spss 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江苏省的63个区县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排序,并且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主成分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综合性经济概念,它受到该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经济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经济发展为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该区域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

我们要提高某地方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更好更快地发展某个地方,就必须充分了解这个地方现有的经济发展状况。

因此,现有的经济发展状况研究对将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江苏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

自古以来物产丰富,人文荟萃。

有着深厚的工业底子,制造也发达,对外贸易也是占据着优势。

但是江苏的各个区县经济发展的差异是巨大的,如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价浙江各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是要考虑的,本文运用的是多元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选取了如下指标1X ——生产总值(亿元),2X ——第二产业总值(亿元),3X ——第三产业总值(亿元),4X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5X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6X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7X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2010年江苏省各区县经济指标)江苏生产总值(亿元)第二产业总值(亿元)第三产业总值(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南 京 市 5130.65 2327.86 2660.49 2288.74 518.80 27383 11128 溧 水 县 250.16 156.60 71.18 70.51 20.02 24468 10804 高 淳 县 247.26 141.29 82.51 82.49 13.50 25576 11156 无 锡 市 5793.30 3208.79 2479.57 1825.79 511.89 27750 14002 江 阴 市 2000.92 1184.23 780.43 384.90 130.72 30184 14898 宜 兴 市 805.82 447.16 322.34 277.34 58.02 25869 12679 徐 州 市 2942.14 1490.92 1168.40 956.99 222.16 16762 7955丰县150.18 67.57 48.60 50.88 12.89 12091 7258 沛县301.60 144.23 107.37 92.13 21.24 14330 8378 睢宁县200.10 85.70 72.04 62.97 12.94 12171 7022 新沂市241.20 103.30 101.81 61.33 17.58 13148 7231 邳州市365.39 160.75 145.06 84.39 23.10 15384 8331 常州市3044.89 1683.68 1261.43 1054.39 286.18 25875 12637 溧阳市424.66 244.03 150.45 147.54 29.00 22912 11368 金坛市308.28 173.71 112.60 116.21 18.03 23996 11761 苏州市9228.91 5253.81 3819.31 2402.02 900.55 30366 14657 常熟市1453.61 815.89 608.32 360.19 100.09 30738 14664 张家港市1603.51 974.75 606.82 267.86 116.06 30829 14658 昆山市2100.28 1345.86 735.02 356.64 163.13 30923 14824 吴江市1003.39 605.10 371.25 222.97 90.28 30957 14603 太仓市730.32 418.96 284.38 141.43 70.00 30629 14662 南通市3465.67 1908.56 1290.89 1277.07 290.81 21825 9914 海安县355.57 193.26 124.06 134.15 20.52 20512 9478 如东县352.36 188.25 119.01 149.31 19.04 20502 9120 启东市430.04 229.98 145.57 169.64 31.26 20618 10587 如皋市431.00 244.85 144.80 171.19 33.69 19852 8695 海门市500.10 301.95 160.86 174.97 31.27 22930 11372 连云港市1193.31 545.07 465.64 430.68 141.39 15790 7039 赣榆县223.07 109.56 76.87 78.82 18.40 14672 7582 东海县200.14 91.21 67.83 76.23 18.02 14766 7273 灌云县150.13 69.88 39.26 58.02 16.47 11931 6522 灌南县140.08 70.37 40.52 41.54 18.18 13952 6199 淮安市1388.07 647.10 545.00 469.09 141.43 15983 7233 涟水县157.45 65.05 50.51 43.29 10.68 13666 6691 洪泽县105.15 46.08 40.46 40.30 10.66 16464 7943 盱眙县154.25 71.05 52.99 42.39 13.83 16799 7382 金湖县98.55 43.16 38.45 37.68 8.75 16730 7782 盐城市2332.76 1096.55 862.00 766.49 191.35 16935 8751 响水县135.20 64.87 40.89 31.55 10.80 13712 7276 滨海县198.16 84.87 72.20 52.39 14.52 14390 7716 阜宁县206.16 97.94 70.49 61.63 16.45 13771 7801 射阳县244.67 99.70 89.60 82.29 14.75 14622 8720 建湖县245.97 115.93 94.24 79.79 20.04 16026 8704 东台市381.54 175.07 143.10 118.34 26.18 18059 10097 大丰市293.58 128.63 112.78 81.59 20.67 16952 10001 扬州市2229.49 1229.34 838.78 726.12 167.78 19537 9462 宝应县242.86 116.58 83.11 79.46 15.68 14328 8715 仪征市280.70 168.63 96.94 85.67 19.22 20147 9136 高邮市255.81 127.54 83.89 82.35 14.42 17073 8825 江都市488.88 275.86 176.30 146.23 26.85 19869 10111 镇江市1987.64 1120.63 785.48 564.68 138.10 23224 10874丹 阳 市 607.67 345.19 230.56151.57 30.00 23015 11446 扬 中 市 246.99 145.23 93.55 66.37 14.75 25579 12515 句 容 市 243.09 134.13 85.35 69.28 14.58 22710 9925 泰 州 市 2048.72 1125.85 771.22 555.35 170.80 20255 9324 兴 化 市 387.11 173.02 149.58 85.85 21.13 18409 8817 靖 江 市 441.00 253.78 172.39 92.79 36.89 21904 10242 泰 兴 市 407.58 224.45 149.47 108.58 22.73 20026 9338 姜 堰 市 306.76 165.28 116.57 92.82 17.60 20352 9131 宿 迁 市 1064.09 479.14 397.86 289.38 89.57 12757 6975 沭 阳 县 308.49 135.74 115.42 81.43 26.26 12874 7021 泗 阳 县 192.20 92.26 62.73 46.97 12.51 12428 7002 泗 洪 县 181.00 73.3166.39 44.50 13.26 11783 6830一、评价方法这成分分析方法是由Hotelling 于1933年首先提出来的。

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

通常吧转化后的综合指标称之为主成分,其中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且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这就使得这成分比原始变量具有某些更优越的性能。

这样在研究复杂问题时就可以只考虑少数几个主成分而不至于损失太多的信息,从而抓住主要矛盾,揭示事物内部变量之间的规律性,同时使得问题简化,提高分析效率。

二、评价过程(1)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变换; (2) 求出指标样本的相关系数矩阵;(3)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4) 计算特征值的贡献率,并按照累积贡献率的准则提取主成分; (5) 用主成分对评价问题做出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根据K 个主成分的加权值作为综合评价值,权数取各主成分贡献率j b ,即综合评价值Z=j nj j z b .1∑=。

根据主成分分析的原理,利用spss 软件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表二(相关系数矩阵)从相关矩阵可以看出来,生产总值,第二产业总值,第三产业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五者之间高度相关,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相关度不高,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