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石硖龙眼种苗生产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地区石硖龙眼种苗生产技术规范

周庆贤,刘志斌,伦演鹏,周颂棠,罗冠葱,王学刚,李素冰

(广州市花都区水果技术推广站,广东广州 510800)

摘 要:石硖龙眼是广州地区名优水果品种之一,为指导石硖龙眼种苗的生产、销售,提高种苗质量,阐述了石硖龙眼的种苗生产技术,包括苗圃建设、砧木苗的培育、嫁接苗的培育、出圃和包装运输等。

关键词:石硖龙眼;种苗;农业标准;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S667.20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74X(2006)08-0078-02

石硖龙眼果实品质佳,市场售价高,是近年广州地区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水果品种,种植面积近3500hm2。石硖龙眼因种植效益可观而受到广大农户的青睐,种植前景好,种苗需求量大。多年来,我站对石硖龙眼种苗生产过程进行砧木品种筛选、培育、嫁接苗培育管理及生产示范,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石硖龙眼种苗生产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DB440100/T67-2005)已由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5年8月29日发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实施。

1 苗圃建设

1.1 苗圃选择

苗圃可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势开阔、水源和阳光充足、排灌便利的平地、水田或缓坡地,要求土壤疏松肥沃,结构性良好,有机质含量≥2%,p H值为5~6,以壤土或冲积土为宜;平地或水田的地下水位在1m以下,缓坡地要修筑成等高反倾斜梯田,外埂内沟,并做

收稿日期:2006-05-30

基金项目:广州市农业地方标准制定项目(穗农[2004]174号)

作者简介:周庆贤(1964-),男,农艺师好水土保持。忌连作,前作不能为荔枝、龙眼等无患子科作物,育苗1~2批后要轮作其他作物。苗圃应与其他龙眼园隔离1km以上,并远离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果园及污染场所。

1.2 苗床准备

苗地应于播种前1个月充分犁耙晒白,清除杂草,过酸的土壤应撒施石灰进行改良。最后一次耙地时,用适量经堆沤腐熟的禽畜粪、过磷酸钙等与园土拌匀,起畦,平整畦面。砧木苗地,畦面宽80~90cm,畦高25~30cm,沟宽30~40cm;分床用苗地,畦面宽80~90cm,畦高25~30cm,沟宽60~70cm。

2 砧木苗的培育

2.1 砧木品种选择

砧木宜选用乌圆和广眼品种。

2.2 种子选择及处理

种子要求来源清楚,新鲜、无机械伤和病虫害。收获后及时进行清洗、消毒。远运要注意防晒、降温和保湿。贮藏用含水1%的细砂混合置阴凉处,时间最长不宜超过10天。

2.3 播种

3.3.2 防治措施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1)农业防治:提倡实行轮作;选好母枝,用健壮枝条进行繁殖,培育无病虫壮苗;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生产管理,使植株生长发育良好;及时清园,将枯枝杂草集中销毁,减少田间病虫源。

(2)物理防治:用黄板诱杀蚜虫;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3)生物防治: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推广使用生物药剂。(4)化学防治:应符合G 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G 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要求;不使用国家和地方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品种;可使用的农药应严格遵照其使用浓度和安全间隔期;做到安全、合理使用农药,不同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

4 采收

4.1 枝条采收

植株长至约55cm高时,将整个枝条剪下上市,剪至离地面5~10cm,采收间隔期45~55天。

4.2 叶片采收

植株长至约35cm高时,可进行第一次叶片采收,每次采收保留12~15cm嫩梢,采收间隔期为14~18天。

4.3 嫩梢采收

植株长至约30cm高时,可进行第一次嫩梢采收,将嫩梢部分5~10cm采下,采收间隔期为12~14天。

87广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8期 

应尽快直接播种或催芽后即播。催芽可用含水5%的细砂堆积,胚根突破种皮即行播种。播种方式可采用撒播、条播,种子间距5cm左右,播后及时覆盖薄土。

2.4 砧木苗管理

2.4.1 降温保湿 幼苗宜用遮光率为50%~70%的遮光网防晒降温。苗床干旱时应及时灌水或淋水。2.4.2 除草 整畦后、播种前于畦面施芽前除草剂,播种后人工拔除畦面杂草,畦沟杂草可喷施克芜踪等触杀性除草剂杀灭,药液不能沾到幼苗。

2.4.3 施肥 坚持勤施薄施,第一次新梢老熟后开始施肥,保持“一梢一肥”。肥料种类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施肥方法以液施为主。施干肥前苗地应充分灌水,施后保持苗床湿润。根外追肥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

2.4.4 病虫害防治 贯彻“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针,使用农药应符合G 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及G 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规定。病害以防治幼苗猝倒病、炭疽病为主,可选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虫害如尺蠖、毒蛾等可选用有机磷类或菊酯类杀虫剂防治,金龟子以人工捕捉为主。

2.4.5 修剪 第一次新梢老熟后及时疏芽,丛枝苗仅保留1条主茎,苗高40cm以下不留分枝。

2.4.6 移植分床 移植前苗地应充分灌水。可在新芽长至8~10cm时带核移植,也可在苗高15~20 cm、7~10片叶时裸根移植,株行距20~25cm。裸根移植时应浆根、短截主根,按大小分级定植,并视天气和苗木生长情况剪除部分叶片。

3 嫁接苗的培育

3.1 育苗方式

生产上可采用地培育苗和营养袋育苗等方式。地培育苗用于培育土团苗和裸根苗。营养袋育苗使用厚0.6mm、直径20cm或25cm、高20cm规格的黑色塑料袋,袋身打孔,袋体藏入土中,营养土应混入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质肥料。砧木根系经修剪后植入袋。

3.2 嫁接前准备

苗床于嫁接前20天左右淋施1次腐熟有机肥,嫁接前7天内不宜淋水。

砧木选用苗龄不超过2年、健壮、无严重病虫害、末次梢老熟的苗木。

接穗以在母本园采穗为主,也可在嫁接苗圃上采穗,采穗园要有记录。在苗圃采穗,连续取穗一般不超过3代。母本树应品质优良、无鬼帚病等检疫性病虫害,选择充分老熟、生长充实、腋芽饱满的向阳枝末次梢。采穗后应立即剪除全部叶片,并用湿纸或湿布等包裹保湿。接穗应随采随接,如不能及时嫁接,宜用沙藏保湿,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

3.3 嫁接

嫁接时间以2~4月和8~10月为宜,雨天或砧木切口有水时不宜嫁接。

嫁接方式以枝接为主,每段接穗带2~3个芽,也可采用补片芽接。切口离地高25~35cm,茎粗≥0.7 cm,接后用薄膜包扎。

3.4 嫁接苗管理

嫁接后10天内不淋水,如遇秋旱,嫁接3天后可淋水。接穗第一次新梢老熟后开始施肥,以后“一梢两肥”,肥料种类以有机肥为主。嫁接后随即喷药防止蚂蚁咬破包扎薄膜,抽芽后注意防治食叶性害虫和炭疽病。

嫁接后约15天,对确认未成活的要及时补接。嫁接成活后及时抹除砧芽,并在第一次新梢老熟后至第二次新梢萌发前进行解绑。

4 出圃

出圃时须报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审批,并领取苗木合格证、病虫检疫证、出圃许可证。出圃方式有浆根苗、土团苗、袋育苗。(1)浆根苗:起苗前充分灌(淋)水,尽量起全根,将部分过长的枝梢剪除,叶片剪除程度视天气情况而定,并浆根、捆扎。(2)土团苗:土团直径13~20cm,高度15~20cm,不松散,挖起后及时包扎泥头。起苗后剪除嫩枝梢及部分叶片。(3)袋育苗:育苗袋无严重破损,袋泥不松散。

5 包装和运输

5.1 包装

袋育苗用绳进行十字式包扎。若营养袋破损而土团完好,则应换袋包装再用塑料绳或麻绳绑牢;若土团松散,则按浆根苗处理。

土团苗用薄膜或稻草包裹,外用塑料绳或麻绳包扎紧密。若土团松散,则按浆根苗处理。

浆根苗按大小分级,浆根后每捆(扎)用薄膜、稻草等包扎根部并保湿。

5.2 运输

装车时应小心轻放,防止损伤嫁接口,避免土团或捆绑物松散,堆叠高度不超过3层。途中注意保湿,通风透气,避免阳光直晒。对短时间内无法定植的苗木应置于阴棚内,并注意淋水保湿。

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