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起源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共24张PPT)

(2)概况:尧→舜→禹
(3)事迹:
尧鼓励人们 发展生产。
禹治水有功, 被民众尊称为 “大禹”。
01
02
03
舜制定刑法,完善制 度,稳定局势,派禹 治水,解决水患。
三、远古的传说
4、大禹治水
相传,当时洪水滔天,禹的父亲鲧(gǔn)受舜之命治 理水患。他采用封堵的方法,过了许多年都没有成功,后被 处死。禹接替父亲治水,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 河渠引洪水入海。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忠。禹 竭尽全力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其门而不入”,后来人们 以此形容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玉器及神人兽面纹
良渚文化玉钺
良渚文化玉璧及1、良渚古城
意义(历史价值):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
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 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 准。
——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 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 贵财富
先导阅读,整体感知
新石器时代
早中期 (距今1万年-5000年)
农业产生
晚期 (距今5000年)
文明起源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的 陶寺都城 遗址
长江流域
辽河流域 部落联盟
良渚文化的 良渚古城
遗址
红山文化的 牛河梁 遗址
炎黄部落
尧舜禹 部落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统治阶级
人类步入文明社会
早期城市形成
对外扩张 对内统治
早期国家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1、良渚古城 时间: 距今约5300-4300年 地点: 浙江余杭
(3)事迹:
尧鼓励人们 发展生产。
禹治水有功, 被民众尊称为 “大禹”。
01
02
03
舜制定刑法,完善制 度,稳定局势,派禹 治水,解决水患。
三、远古的传说
4、大禹治水
相传,当时洪水滔天,禹的父亲鲧(gǔn)受舜之命治 理水患。他采用封堵的方法,过了许多年都没有成功,后被 处死。禹接替父亲治水,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 河渠引洪水入海。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忠。禹 竭尽全力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其门而不入”,后来人们 以此形容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玉器及神人兽面纹
良渚文化玉钺
良渚文化玉璧及1、良渚古城
意义(历史价值):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
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 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 准。
——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 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 贵财富
先导阅读,整体感知
新石器时代
早中期 (距今1万年-5000年)
农业产生
晚期 (距今5000年)
文明起源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的 陶寺都城 遗址
长江流域
辽河流域 部落联盟
良渚文化的 良渚古城
遗址
红山文化的 牛河梁 遗址
炎黄部落
尧舜禹 部落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统治阶级
人类步入文明社会
早期城市形成
对外扩张 对内统治
早期国家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1、良渚古城 时间: 距今约5300-4300年 地点: 浙江余杭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ppt课件

一、追溯时间,文明起源
观察两组图片,说说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后,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不同的社会 分工
人口集中居住
逐渐进入文明社会
约70万年前古人类活动场景想象图
约5000多年前良渚文化相关场景 城墙与城壕
(护城河)
一、追溯时间,文明起源
【问题探究】根据课本,梳理人类是如何从5000多年前一步步进入文明社会的,
高耸的城墙、宽阔的 城壕、大型水利设施 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安 全和便利。
标志3: 国家的产生
二、不同地域,文明多元 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西辽河流域
内蒙古
西辽河
辽宁
牛河梁遗址地理位置
西辽河流域附近还有,距今 约9000年的“小河西文
化”、约8000年的“兴隆 洼文化”、约7000年的
“赵宝沟文化”、约5000 年的“小河沿文化”。
牛河梁遗址中心大墓
牛河梁遗址
牛河梁遗址属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
约5500-5000年。
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葬着贵族的积石冢,
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
二、不同地域,文明多元 2.“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长江中下游区域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
镇,距今约5300-4300年。地处浙西山地丘陵与杭嘉
陵墓区
作坊与居住区
阶级分化的体现
良渚古城平面结构图
特点①: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二、不同地域,文明多元 2.“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长江中下游区域
观察良渚的墓葬中的随葬品,说说这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1. 等级越高, 墓葬品越多。 2. 高等级墓 葬中的随葬 品象征着权 力
华夏之祖中华文明的起源历史PPT课件

·总结·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 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
·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学习目标
1 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 2 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 3 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终结的有关史实
三位杰出首领之一
·炎帝·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 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
三位杰出首领之一
水· ·大
禹 治
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 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课堂讨论
如何看待禅让制?
“禅让”的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首领导的制度 “禅让”表现为: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首领没有特权。
课堂讨论
试着说几个关于大禹的故事
三过家门
涂山之会
·黄帝·
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 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 文初祖”。
三位杰出首领之一
·蚩尤·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氏族部落联 盟的首领,有说是和炎帝同属一个 部落。
1992年,历命 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 临四方,……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 之阿,九隅无遗。
·尧舜禹时期·
尧舜禹是古代中国历史中,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 又先后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
·尧帝禅让·
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尧 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 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 致推荐了舜。
·贤德之舜·
舜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 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 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 后,禅位于禹。
中华文明的起源ppt课件

B ,淳化鸟兽虫蛾”。这反映出,黄帝的功绩是( )
A.平定天下
B.发展生产
C.创立制度
D.抚民教民
4.相传,大禹治水吸取其父亲用“堵”的办法失败的教训,改而用“导”。《吕氏
春秋》记载大禹“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C 老百姓)。”这彰显大禹治水的精神是( )
A.公而忘私 B.先人后己
证实距今约4000年,黄河中游地 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源
远古的传说
华夏华形成
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地 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的。
禅让制
原始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能力提升
云游历史
1.学者费孝通指出,在相当早的时期,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
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汇集和融合过程中,出现了被后世尊为中华民族人
打制石器
时空连线
云游历史
农业兴起
磨制石器 生产力 制作陶器 提高 饲养家畜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 形成奠定了重要基 础
时空连线
云游历史
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
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 辽河上游: 红山文化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
距今约 170万年
元谋人
距今约 70万-20万年
A 文初祖的传说人物,他们是( )
A.炎帝和黄帝
B.仓颉和嫘祖
C.盘古和女娲
D.后羿和大禹
C 2.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
A.形成华夏民族
B.进入青铜时代
C.出现原始农业 D.掌握冶铁技术
能力提升
云游历史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共21张PPT).ppt

圭尺、木立表、木漆箱及其漆沙漏、铜铃、铜齿轮形器、铜璧形器等,琳琅满目,堪
玉琮
称瑰宝。
陶扁壶
甲骨文“文”字写法
在陶寺遗址,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比甲骨文早近800年的书写符号, 在一个扁壶上发现了用朱砂书写的文字,被称为“朱书早文期字国”家
良渚古城
存在功能分区的巨大城址 出土众多精美文物 随葬品形成鲜明对比
阪泉之战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 黄帝部落之间的战争,结果是黄帝部落获 胜,战败的炎帝部落归顺黄帝部落,两个 部落结成一个部落联盟
出生于姬水,是姬姓部落的首领 出生于姜水,是姜姓部落的首领
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十分强悍。传说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他们全是猛兽 的身体,铜头铁额,吃的是沙石,凶猛无比。他们还制造刀戟弓弩各种各样的兵器, 常常带领他的部落,侵掠别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 一败涂地。炎帝没法子,逃到涿鹿请求黄帝帮助。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各部落的祸 害,就联合各部落,准备人马,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据说黄帝平 时驯养了熊、罴、貔、貅、貙、虎六种野兽,在打仗的时候,就把这些猛兽放出来助 战(有人认为,传说中的六种野兽实际上是以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蚩尤的兵士虽 然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虎凶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黄帝 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黑,浓雾迷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使黄帝的兵士 无法追赶。原来蚩尤请来了 “ 风伯雨师 ” 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天女帮助, 驱散了风雨。一刹那之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终于把蚩尤打败了。也有一种传 说,说是蚩尤用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黄帝用“指南车” 来指引,带领兵士,依着蚩尤逃跑的方向追击,结果把蚩尤捉住杀了。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32张PPT)

三、商和西周
西周三大政治制度:
分封制:权力的分配——政治生 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宗法制:权力的继承——家庭生 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礼乐制:权力的认同——等级观 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三、商和西周
5.国人暴动与西周的灭亡
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 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 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卫今《试论我国最早的阶级分 化》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
两个墓葬坑有何区别?
尧王城遗址墓葬坑示意图
父系 社会
出现私有、贫富分化 生产力发展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中国早期人类文明分布的特点?
原始群落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渔猎、采集
良 渚
苏秉琦提渔出猎“、满农业天、星畜斗牧说业”,认农为业在、距畜今牧业60、0手0工年业左
——《礼记》
《礼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荀子》:“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
礼的意义与作用在于使贵贱有序,各安其分。 乐的作用在于上下“和同”。
实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
作用:维护了西周的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战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血缘纽带
商代的各个方国,大部分是由各个早期定居点和 族群演化而来的旧有政权,而西周的诸侯国则大 部分是由西周王室建立的。分封使得周天子与诸 侯间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君臣统属关系。据此
A 可知 A.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B.周天子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程度失当 史实错误 C.内外服制加速了商朝的灭亡 偷梁换柱 D.商周地方行政制度基本相同 无中生有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pt课件

学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
思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 让帝禹之子启。
之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
窗 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三、商和西周
(一)商朝(前1600---前1046年)
1.政治 王权具有神权政治色彩
①中央机构:更加完善,商王 是最高统治者,设有尹及各类 事务官。 ②地方制度:内外服制
3.“万邦时代”:
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 化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 模较大,具备了国家的初 始形态。 都城的规模较大,有宫殿 建筑、天文建筑、各种礼 器;阶级分化更加明显。
氏族
部落 (炎、黄)
部落联盟 (尧、舜)
邦国
王朝国家 (夏)
二、从部落到国家
(二)早期国家:夏朝(约前2070-约前1600)
建立 公元前2070年,禹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 公社
旧石器时代 概念: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 早、中期 特征:群居生活,规模有限;内部实行原始共产制;
结合比较松散。
旧石器时代 概念:以母系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组织。婚姻关系 晚期-新石器时 是群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代早中期 特征:生产低下,定居生活;共同劳动,成果共享。妇女在 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地位 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制度: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中央: 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
政治
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
统治
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地方: 直接统治;间接统治。
文化 历法—《夏小正》
遗址 二里头遗址(只是可能)
灭亡 夏桀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中华文明需要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融入现代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文化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3
02
01
华夏族群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扩张,与其他民族进行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华夏族群的扩张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得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互影响,丰富了文化内涵。
丝绸之路的开通
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迁徙和融合,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民族迁徙与融合
05
CHAPTER
02
CHAPTER
中华文明的起源背景
总结词
地理环境与资源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础。
详细描述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水源、矿产等。这些资源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促使了早期人类定居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总结词
早期人类活动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推动力。
详细描述
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类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了各种生产活动,如狩猎、采集、农耕等。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还促进了社会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详细描述
西周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西周时期,中国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立了著名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些制度的建立,使得西周的政治统治更加稳固,同时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西周的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诗经》和《周易》。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西周的文化成就,而且对后人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文明的影响与传承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课件(共26张PPT)

1、能说出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分布,从 “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 、结合考古发掘成果,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私有制、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3、搜集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等相关史料,从“史 料实证”角度认识考古材料与文献在研究早期国家起源 中的作用。
(1)代表遗存: 170万年 元谋人
70-20万年 北京人
(2)生活状况:
打砸石器、渔猎采集 群居生活、会使用火
(3)分布特点:❶分布广泛,遍布全国
❷集中江河,聚河而居
(4)社会组 织:
原始人群
考古史料
元谋人牙齿化石
北京人头盖骨
采集渔猎
群居生活
火烧过的朴树籽
肿骨大角鹿头骨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②实行内外服制
内服: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殷复兴,诸侯归之。” 商①②王部巩对落固外联统—服盟治—的的传《控统需史制的要记力延》有续限。。
“内服”、“外服”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 (商王对外控制力有限)。
臣服于商族的部落,大多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了商王的中 心地位。
2.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2070年)
(1)生活 状况:
早期约7000-5000年
(2)代表 黄河:仰韶文化化
遗存:
大汶口文化 长江:河姆渡文化
晚期:约5000年 黄河:龙山文化 辽河:红山文化 长江:良渚文化
(3)分布 满天
多元
中原
特点: 星斗
一体
核心
(4)社会 组织:
大量使用陶器
人面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
★【☆相☆关学典术故小】拓:展周厉王统治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私有制、阶级、国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 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 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国家产生的两大标志
一是阶级的出现;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重点探讨
剩余
生产力发展 产品
私有制
材料一:在原始农业、手工业、家畜饲养 业相继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社会 财富就日渐丰富……氏族首领往往便利用自己所 掌握的权力,想方设法化公为私,……氏族的公
统治者 分 贫 有制便遭到破坏,私有制便产生,进而导致阶级
矛阶
化 富 的产生。一旦阶级和阶级矛盾在氏族社会中出现
国公
盾级
家
共 政府 军队
被统治者
,人类社会的历史,便开始向文明时代迈进了, 文明社会即将到来。
——李友谋《仰韶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
产 权 监狱 征服者
生力
战部 争落
阶级 分化
材料二:笔者认为,国家形成的标志应修正为: 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 力的设立。阶级的出现是国家得以建立的社会基
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传说:在文字发明之前,人们口耳相传的具有一定历史性的 故区事别。与联系:传说中被考古资料证明的部分是可信的; 史实:通过考古没资有料被,证掌明握的确就切是证不据可,信完的全虚真构实内存容在。的 客观事实。
陕西黄陵县黄帝陵庙
湖南炎陵县炎帝陵庙
禅让制
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④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有土德之瑞,土色 黄,故称黄帝。”
——《史记》
个人简介
黄帝,名轩辕。古华夏部落联盟首 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 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 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国家产生的两大标志
一是阶级的出现;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重点探讨
剩余
生产力发展 产品
私有制
材料一:在原始农业、手工业、家畜饲养 业相继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社会 财富就日渐丰富……氏族首领往往便利用自己所 掌握的权力,想方设法化公为私,……氏族的公
统治者 分 贫 有制便遭到破坏,私有制便产生,进而导致阶级
矛阶
化 富 的产生。一旦阶级和阶级矛盾在氏族社会中出现
国公
盾级
家
共 政府 军队
被统治者
,人类社会的历史,便开始向文明时代迈进了, 文明社会即将到来。
——李友谋《仰韶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
产 权 监狱 征服者
生力
战部 争落
阶级 分化
材料二:笔者认为,国家形成的标志应修正为: 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 力的设立。阶级的出现是国家得以建立的社会基
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传说:在文字发明之前,人们口耳相传的具有一定历史性的 故区事别。与联系:传说中被考古资料证明的部分是可信的; 史实:通过考古没资有料被,证掌明握的确就切是证不据可,信完的全虚真构实内存容在。的 客观事实。
陕西黄陵县黄帝陵庙
湖南炎陵县炎帝陵庙
禅让制
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④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有土德之瑞,土色 黄,故称黄帝。”
——《史记》
个人简介
黄帝,名轩辕。古华夏部落联盟首 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一)“三皇五帝”的传说:
三皇 五帝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伏羲、女娲) 时代较早,神话色彩浓厚
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炎黄部落联盟:炎帝与黄帝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禅让制
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推举和考察 ,由舜继承其位。
部落联盟: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几个亲近部落由于 某种需要结成暂时或永久性的联盟的社会组织。
三、远古的传说
(三)尧舜禹的禅让:
大 禹
尧
舜 原则:贤德
治 水
帝
帝
像
像 禅让
像
禅让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舜制定刑法,完善制
他鼓励人们发展生产, 度,稳定局势,派禹
得到人民的爱戴。
治水,解除水患。
实质:原始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治水有功,得到 民众爱戴,被尊 称为“大禹”。
课堂小结
早期国家
和文明的
——《中外历史纲要(④上确)立教王师位教世学袭用制书》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任务三】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有五千年?
说明:距今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 化牛梁河遗址的祭坛、积石冢,良 渚古城遗址和龙山文化中的山西襄 汾陶寺墓地遗址都说明当时已出现 了私有制,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并出现了大型公共建筑,有专家甚 至认为已进入国家初始状态,标志 着中国已进入文明阶段。
材料1: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 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材料2:古城背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由人 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水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材料3: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 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还出土了20万千 克碳化稻谷。
三皇 五帝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伏羲、女娲) 时代较早,神话色彩浓厚
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炎黄部落联盟:炎帝与黄帝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禅让制
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推举和考察 ,由舜继承其位。
部落联盟: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几个亲近部落由于 某种需要结成暂时或永久性的联盟的社会组织。
三、远古的传说
(三)尧舜禹的禅让:
大 禹
尧
舜 原则:贤德
治 水
帝
帝
像
像 禅让
像
禅让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舜制定刑法,完善制
他鼓励人们发展生产, 度,稳定局势,派禹
得到人民的爱戴。
治水,解除水患。
实质:原始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治水有功,得到 民众爱戴,被尊 称为“大禹”。
课堂小结
早期国家
和文明的
——《中外历史纲要(④上确)立教王师位教世学袭用制书》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任务三】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有五千年?
说明:距今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 化牛梁河遗址的祭坛、积石冢,良 渚古城遗址和龙山文化中的山西襄 汾陶寺墓地遗址都说明当时已出现 了私有制,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并出现了大型公共建筑,有专家甚 至认为已进入国家初始状态,标志 着中国已进入文明阶段。
材料1: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 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材料2:古城背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由人 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水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材料3: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 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还出土了20万千 克碳化稻谷。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精品

4. (2023河南)有学者指出,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
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
角色。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
)
A. 产生时间最早
B
B. 居于核心地位
C. 发展相对独立
D. 体系最为完备
5. (2024广东)题5表是广东、浙江两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 物相关图片。据此推知,当时( D )
构成 社会情况
考古结论
宫城、墓葬区、观象台
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明显,阶级分化 严重,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 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
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陶早寺期遗址国平家面示意图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红山遗址
殷墟遗址
陶寺遗址
焦家遗址
距今石峁4(m0ǎo0)遗0多址 年,中原地区迅速崛起凌,家以滩遗址
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中新格原局开始形成 二里头遗址 地区
良渚遗址
三星堆遗址
石家河遗址
叁 远古的传说
部落联盟 五六千年前 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 期。黄河流域主要有炎帝、黄帝、 蚩尤等几个较大的部落
黄帝(轩辕氏) 炎帝(神农氏) 蚩尤
阪泉之战
人文初祖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 乃修德振兵,……抚万民,度四方,……以 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A. 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遗 址 玉 钺 玉 琮 龙首玉环
B. 南北经济差异明显 石峡遗址
C. 农业生产工具先进 D. 两地存在文化交流
良渚遗址
题5表
6. (2023佳木斯)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 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C A. 黄帝和蚩尤 B. 炎帝和蚩尤 C. 炎帝和黄帝 D. 尧、舜、禹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中国历史第一册(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传贤 传子 公天下 家天下
远古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但需要考古去证实),可以为研究 中华文明起源提供思路。只有对于其中已被证实的部分,才能相信。
陕西黄帝陵 山西尧庙
山西炎帝陵 山西舜帝陵
山西大禹渡
这些来自远古的传说虽然不 一定可靠,但是它们代代相 传,使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 记忆在炎黄等人身上得以凝 结。今天我们自豪地说自己 是炎黄子孙,这一共同身份 的认同是我们民族割不断的 精神纽带。
四、良渚古城
复杂水利系统
630万㎡
蓄水量可达 4600万m³ ≈3个西湖
300万㎡
土石方总量超过 1000万m³ ≈4个胡夫金字塔
20万kg 炭化稻谷
高等级 建筑
四、良渚古城
四、良渚古城
√√
√
√√
√
【访遗址,探文明】 模仿“良渚”示例,前往“陶寺” 寻找文明起源的证据吧。
长江流域
A城市规模大 B
译文:舜囚禁了尧,又囚禁了尧的儿子丹朱,使他不能与父亲尧见面。
舜逼尧,禹逼舜……人臣弑其君者也。 ——《韩非子·说疑》
译文:舜逼尧让位,大禹逼迫舜让位……这是臣子杀害君主的代表。
益干启位启杀之。
——《古本竹书纪年》
译文:益(禅让制选举的继承人)抢夺启的王位,被启(禹的儿子)所杀。
这些文献的说法与前述传 说有何不同?你能解释吗?
课后作业
1.完成配套练习。 2.如果你来当黄帝陵/炎帝陵/大禹渡的导游,请从人物 经历、主要贡献等方面,撰写一篇导游词,向游客介绍 他的事迹。(选作)
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古 传说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
牛河梁遗址(辽河流域) 良渚古城遗址(长江流域) 陶寺古城遗址(黄河流域)
第3课_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共21张PPT)

可能出现了早期国家
二、早期国家代表——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一)良渚zhǔ古城
1、时间:距今约5300-4300年
2、地点:浙江余姚 3、概况
农业发达,经济 发展水平较高
①农业:发现了约20万千克碳化稻谷
良渚博物院展示的现代稻谷(左)和良渚遗址出土炭化稻谷(右)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一)良渚古城 3、概况 ②城市建筑: • 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 内城中有人工建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
(一)良渚古城 3、概况 ④墓葬:贵族墓地——有精美的玉器随葬品;普通墓地——随葬品稀少
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良渚遗址不同墓地的随葬品不同说明什么? • 不同身份和等级的群体埋葬在不同区域; • 贫富差距,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细。
二、早期国家代表——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联盟的酋长,传说中制 造兵器的人,又传为主兵之神,与黄帝、炎帝并称 “中华三祖”。
三、远古的传说
1、炎黄的传说
VS
阪泉之战
炎帝失败,归顺皇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
VS
涿鹿之战
蚩尤战败,其部落部分归附炎黄部落联盟, 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
及其丰富的历史信息。 考古学和神话传说之间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为全面理解中华文明
的起源提供更为全面的视角。
课堂小结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原始人群 氏族社会 早期国家
元谋人、蓝田人 北京人、山顶洞人
河姆渡文化 仰韶文化(半坡)
牛河梁遗址 良渚古城 陶寺古城
生物化石 打制石器 用火遗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原
标志: 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
始
农
特点: 南稻北粟
耕
共同耕作,平均分配。(代表:陕西临潼姜寨遗 生活方式: 址)
意义
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对中华文 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
特点
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华
文 明
内容: 盘古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
的 起
神话传说
源
反映出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大致历程 意义: 不等于历史事实,但保留着许多真实的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公元前2070 年—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会: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 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鸦片战争前)公元前 475年—1840年
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春秋和战国 三分魏蜀吴 南北朝并立 宋元明清后
东周分两段 一统秦两汉 二晋前后延 隋唐五代传 皇朝至此完
2.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 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 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 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 识。
——钱穆《国史大纲·导言》
中国古代史的时间与范围:
时间:从170万年前——1840年鸦片战争(本 书开始于1万年前)
范围(主流观点):
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
观察下列两组图片,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形状 简单、粗糙、种类少 光洁、精细、种类多样
用途 剥去植物果皮,动物的毛皮 农业种植
渔猎、采集 缺点: 来源不稳定
距今1万年前的新石 器时代,人们从原来 依靠采集和渔猎谋生 方式转变到栽培谷物 与驯养牲畜的生产性 经济活动,标志着人 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 伟大的经济变革,进 入了农耕时代。
早
期
氏族
贵
剩余产品 的出现
贫富分化
贵族
族
早
下层
期
平民
奴
隶
阶级产生
政治实体出现(国家)
P4读图学史,找出地图中重要的文化遗址,归纳其分布 的主要特点。
上述文化遗址分散于中国各地,但主要集中于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 文化遗址的分布特点: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黄河流域和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了解各个王朝历史的角度有哪些? 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关系。 在各个角度中的重点是什么? 政治、经济方面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关键词:
农耕文明 南稻北粟 满天星斗
根据人类制造与使用工具的历程, 考古学家一般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 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与新石器时 代。人皆食禽兽肉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 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 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材料二:在河北武安磁山遗址的粟古遗址中88个长 方形窖穴中堆放着脱粒的粟谷,现存堆积厚度在0 .3—2米多,磁山遗址距今8 000年。
盘古氏
传
燧人氏
说
人
有巢氏
物
伏羲氏
神农氏
开天辟地 钻木取火 建造房屋
结网捕鱼 种植农业
你认为神话传说的历史价值如何?
神话: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类对自然 的认识有限,往往借助想像去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生活 现象,这样就产生了神话。许多人和事件往往也附以神话 的色彩。
传说:传说总是保存着许多真实的历史史实,即许多真实 的历史史实保持在一代代人的无意识的、集体性的记忆中, 再通过口耳相传或文字记载得以传承。
总之,神话传说不等于历史事实,但它又保留着许多真实的 历史信息,这些保留着先民生活和社会情景的历史记忆为我 们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使得后人复原远古社会的某 些历史场景成为可能。从中可以折射出早期历史的影子,可 以探索出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些社会面貌和发展变化,也可作 为中华文明起源的佐证。
时间: 距今1万年前后
南稻北粟
粟
(黍或稷)
水稻
通过考古材料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河 姆 渡 文 化 猪 纹 钵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 姆 渡 文 化 骨 耜
新石器时代的石镰
姜寨遗址是一个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处在中华 文明起源的最初阶段。
整个聚落布局呈圆形、向心和内聚的格局,边缘用壕沟把整个聚落包围起 来……遗址中央是一个很大的墓地,四周围着五组房屋群,每组都以一个大房 屋为主体,周围分布着几十个小房屋,所有房屋都围绕着公共墓地……居住用 的房屋虽然大小有别,但从房屋内部的摆设观察,大房子与小房子没有什么 显著的差别,房子的大小只取决于人口的多少。聚落内的经济设施如窑场、 牲畜栏(没有单个的)等均为全体氏族成员所有……
以下是我国大汶口文化晚期(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后期), 从中你能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贵族大墓和平民小墓,大量随葬品的出现,表明贵贱有别, 高下有序,显示出社会分化,社会等级出现。 乱葬坑说明,部族冲突激化,凌驾于聚落之上的政治实体 (国家)出现。
生产力 发展
为什么会有了贵贱有别,高下有序的 社会现象?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历史
第一册 世界古代史
第二、三册 中国古代史
第四册 世界近代史
第五、六册 世界和中国的近现代史
重
第七册 专题史 (包括中国古代到近代的思 点
想演变史、上海史、史学史和启蒙思想、
世界主要国家的现代化史。)
1.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 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 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 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 知识的国民。
材料三:右图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炭化 稻谷,年代约在公元前5000年以上。经鉴定,这种 稻谷属于晚稻型栽培稻。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先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渔猎方式向农耕方式过渡。
(2) 材料一在史料分类上属于什么性质的史料?其价值 如何?
属于口传史料,有间接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