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创新

合集下载

绿大地案例分析

绿大地案例分析

绿大地案例分析一、案例始末云南省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大地”)被称为信誉度最差的A股上市公司,成立于1996 年,上市前每股净资产元,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元,以绿化工程和苗木销售为主营业务,是云南省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它是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号称园林行业上市第一股,其复权后股价曾一路飙升到元。

2010年3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稽查。

证监会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2011 年3 月17 日,绿大地创始人兼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捕,自此股价一路下跌,半年多跌幅超过75%。

由此逐步揭开了绿大地的财务“造假术”。

绿大地于2011年12月5日发布公告称,2011年12月2日,公司收到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2011)官刑一初字第367号]。

根据判决结果,公司犯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判处罚金人民币400万元;原董事长何学葵犯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被告人原财务总监蒋凯西犯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外聘财务顾问庞明星和公司员工赵海丽获刑两年,缓刑三年;公司员工赵海艳获刑一年,缓刑两年。

伴随着一个个“第一”进入公众视野的绿大地公司,是云南省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A 股第一家园林上市公司、董事长是云南省女首富等,但就是这么一家头顶众多“第一”光环的企业,为什么最近陷入了财务舞弊的泥潭二、审计查处(一)五度变更业绩绿大地的财务手段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下了中国证券市场年报变脸新纪录,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对于2009年的全年利润变动之快,之频繁,令人咂舌:1.2009年10月30日,绿大地发布2009年第三季季报称,预计2009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至50%;2.2010年1月30日,绿大地将2009年净利润增幅修正为较上年下降30%以内。

审计案例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审计案例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文章框架
1
绿大地公司简介及目前进展 首发上市分析 造假的手段分析 绿大地造假案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的反思
一、绿大地公司简介及目前进展—公司简介 2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始建于1996年,2001年完 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12月21日,公开发行股票并在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A股唯一一个 园林行业的上市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 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注册资本15,108.71万 元人民币。拥有自主苗木生产基地2.9万余亩,是国内 领先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但是,通过银行对账单你就能发现,这只是500万 的一个循环。绿大地打给A,A打还给绿大地,绿大地 再打给B,B还给绿大地,再一次转给A。
三、造假的手段分析—频繁更换事务所
21
1.相关资料
三、造假的手段分析—频繁更换事务所
22
2.分析
(1)可能购买审计意见。绿大地自2007年末上市至今 ,3年时间就更换了3家审计机构、3任财务总监,而且 每次都是发生在年报披露前夕。在2008年之前,深圳 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与绿大地合作时间长达7年。加之 审计费用在短暂的一年间增长近一倍,更为引人怀疑的 是变更事务所的原因不尽合理。由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 结构失效,上市公司审计的委托人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 理人员,审计机构明显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首发上市分析
13
—律师事务所责任
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是发行人向中国证 监会申请公开发行证券的必备文件。律师应对发行 人是否符合股票发行上市条件,发行人的行为是否 违法、违规,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引用的法律意见 书和律师工作报告的内容是否适当,明确发表总体 结论性意见。绿大地所聘请的律师事务所为四川天 澄门律师事务所。法律意见书更多成为了一种形式, 却并未真正落实在律师事务所的行动中。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案例分析课件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案例分析课件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案例分析课件目录1.内容综述................................................2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21.2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32.绿大地公司概况..........................................4 2.1 公司历史与发展轨迹.....................................5 2.2 主要业务与市场地位.....................................72.3 财务状况概览...........................................83.财务造假事件概述.......................................10 3.1 事件起因分析..........................................10 3.2 事件经过梳理..........................................123.3 事件对市场的影响......................................134.财务造假手法解析.......................................14 4.1 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15 4.1.1 虚构交易和收入......................................16 4.1.2 资产评估操纵........................................18 4.1.3 利润调节与隐藏......................................20 4.2 财务造假的隐蔽性分析..................................20 4.2.1 会计政策与估计变更..................................224.2.2 关联方交易的处理....................................244.3 财务造假的系统性问题..................................254.3.1 内部控制缺陷........................................274.3.2 管理层的道德风险....................................285.法律后果与处罚.........................................305.1 相关法律条文解读......................................315.2 法律责任与判决结果....................................335.3 后续监管措施与影响....................................346.案例启示与防范策略.....................................356.1 财务造假的危害与教训..................................376.2 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386.3 防范财务造假的策略与建议..............................39 1. 内容综述(1)绿大地公司简介•公司成立时间、地点与主营业务•公司规模及市场地位•行业背景及其所处发展阶段(2)财务造假事件概述•事件发生时间、关键时间节点•事件曝光过程及社会反响•事件涉及的主要财务数据和会计处理(3)财务造假动机分析•内部管理问题: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缺陷•外部压力:市场竞争、业绩考核指标•投资者利益驱动:股价操纵、内幕交易(4)财务造假手段与方法•会计估计变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当•应收账款、存货等科目操纵•收入确认时点、金额的调整(5)财务造假产生的后果•对公司自身影响:信用评级下降、融资渠道受限•对投资者影响:投资者损失、市场信任危机•对行业影响:行业形象受损、监管加强(6)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措施•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财务造假的规定•监管机构对财务造假的处理与处罚•其他国家和地区对财务造假的应对措施(7)案例启示与反思•企业应加强内部治理与风险管理•投资者应提高风险意识与辨别能力•监管机构应加大执法力度与制度建设本课件将通过对绿大地公司财务造假事件的全面剖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财务造假的成因、后果及相关法律法规,以期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反思。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通用课件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通用课件
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销售凭 证等方式,夸大销售收入和利润。
虚增资产
通过虚假记账、虚构资产评估等方 式,虚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 期资产。
隐瞒关联方关系
隐瞒与关联方的交易和资金往来, 规避监管部门对关联方交易的监管。
影响和后果
01
02
03
04
投资者损失
投资者因绿大地财务造假而遭 受重大经济损失。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通用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绿大地公司简介 •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概述 • 绿大地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教训总结 • 如何防范财务造假 • 案例启示与建议
01
绿大地公司简介
公司背景
01
02
03
成立时间
绿大地成立于2001年,是 国内首家上市的绿化苗木 企业。
股市信任危机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引发了社 会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任
危机。
监管加强
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上市公司财 务报告的监管和审查,提高了
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公司声誉受损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导致公司 声誉严重受损,企业形象受到
严重影响。
03
绿大地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内部控制失效
内部审计不力
风险评估不足
绿大地在上市前后存在大量的关联方 交易和非公允的资产交易,但内部审 计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执法不力
监管部门在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中未能及时发现和 制止违法行为,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04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教训 总结
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操作规范, 确保各项业务的有序进行。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研究生课程论文“绿〞财务造假案例分析课程名称:学生:学号:专业:年月日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开展,但是市场仍然不成熟、监管体系仍然不完善,这种造假本钱低下而受益丰厚的现状,使得上市公司IPO 造假、财务舞弊等现象屡见不鲜。

财务舞弊案件接连不断、屡禁不止,不仅阻碍的中国证券业的安康持续开展,更重要的是使得国国外相关各界对中国金融行业的道德产生了疑心和不信任。

本文将以“绿〞财务造假事件为案例,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分析。

1 事件概述绿生物科技股份(股票代码:002200) (简称“绿〞) 前身是河口绿实业,成立于1996年6月,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2001年3月以整体变更方式设立为股份,公司于2007年12月21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16.49元。

它以绿化工程和苗木销售为主营业务,是省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也是国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号称园林行业上市第一股,其复权后股价曾一路飙升到81.05元。

2010年3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稽查,证监会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规行为。

2010年12月,董事长何学葵持有的4325.8万股绿股票被冻结,引发投资者大量抛售,四个交易日公司市值蒸发12.2亿元,超过80%的投资人损失沉重。

2011年4月,财务总监鹏因信息披露违规被公安机关控制。

2013年2月7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绿欺诈发行股票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绿公司犯欺诈发行股票罪、伪造金融票证罪、成心销毁会计凭证罪,判处分金1040万元;绿原董事长何学葵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2 绿的财务造假手段2.1 虚增资产和收入在上市之前,绿公司为了扩大资产规模来到达上市条件而通过一系列的运作来虚增资产,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阴阳合同,大幅度的增加资产的账面价值。

如其购置的市马龙县马鸣乡的3500亩荒山使用权,购置时只有100多万,但计入账上就变成了1000万。

绿大地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绿大地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绿大地会计造假案例分析组长:组员:绿大地造假事件背景往日的大牛股绿大地股票价格从2010年11月12日¥44.86高点,一路跌到昨日(2011年5月10日)的收盘价¥14.37。

为什么该股票在不出半年的时间暴跌67%?因为它是个“问题”公司,很可能有被退市的危险。

2010年3月17日,证监会立案调查绿大地,因为它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发现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2011年3月17日,公安机关以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逮捕了该公司原董事长何学葵。

2011年4月9日,公安机关以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名对该公司董事、财务总监李鹏采取强制措施。

2011年5月4日,深交所对该公司股票002200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

绿大地公司概况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绿大地)成立于1996年6月,2001年3月以整体变更方式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一举成为国内绿化苗木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云南省首家民营上市企业。

公司充分依托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特色苗木工业化培植、销售及服务的生物科技公司。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研发-种苗培育-苗木种植-苗木销售-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于一体,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的综合企业。

目前,公司注册股本15,108.71万元人民币,拥有自主苗木生产基地2.9万亩,生产各类绿化苗木500多种,是国内领先、云南省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绿大地股份有限公司在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开发行2,1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1元),增加注册资本21,000,000.00元,变更后的注册资本为83,937,280.00元。

根据公司2008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司以2008年12月31日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以未分配利润每10股送红股2股,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6股,增加注册资67,149,824.00元,变更后的注册资本151,087,104.00元。

云南绿大地财务造假分析doc

云南绿大地财务造假分析doc

二、公司高管频繁更换、辞职,原始股东忙于 套现
2009年5月,财务总监蒋凯西免职,公司董事、常务副 总王跃光兼任财务总监;
2010年王跃光辞职,改由李鹏兼任。
据统计,绿大地上市前招股说明书上所列9名“董事会成 员”后来仅剩下2人。
三、业绩预告、快报半年内5次“变脸”
2009年10月30日,预计盈利增加 2010年1月30日,预计盈利下降
绿大 地
签订合同 合同金 额30万
结果:未收到任 何款项
马龙县旧县村委会
协商转 让960亩 土地 实
际支付 55万元
与实际控制人:陈佑德
虚增二:2005年4月,绿大地购买马龙县马鸣土地 四宗,共计3500亩,金额为3360.00万元,虚增土 地成本3190.00万元。
绿大地以鑫景园艺 名义
105万支付土地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修。筑权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救的亡强图烈存愿望。 (2)成果:1909年 京建张成铁通路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正轨。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
2月27日,快报称盈利继续下降 4月28日,亏损12796万元; 4月30日,公司年报亏损15123万元。
绿大地被查的导火索更是令人叹为观止:2010年4月28日 预告基本每股收益0.27元,
4月30日正式出台的一季报每股收益竟然 又变成了0.1元!
两天之差,营业总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出现“暴跌” 。
预计比2009年第三季度净 2009年净利润(万元) 利润同比增长幅度 20%--30% 下降30%以内
6212 -12796 -15123

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四、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的深层次原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隐患, 如果市场监管层不重视财务信息披露过程而只关心结果, 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对财务报表编制过程实施严格监管,可 以有效杜绝虚假财务信息。 如果投资人投资内部控制异常 但财务信息披露很好的上市公司,无疑会增大投资风险。 无 论是“ 银 广夏 案 件 ”,还是“ 中 捷 股份 案 件 ”,都是 内 部 控 制 不 够造成的( 李若山,2008) 。 ( 一) 管理者独断专行,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云南绿大地公司治理等内部控制在形式上比较完整, 但董事长专横跋扈,独断专行,内部控制措施执行困难。 公 司上市前重大决策由董事长全权决定, 上市之后既有运行 机制纵难改变。 自上市以来, 董事会成员除董事长等 3 人 外 ,其 他 成 员 已 更 换 殆 尽 ;监 事 会 流 于 形 式 已 被 彻 底 更 替 。 2009 年 以 前 , 公 司 董 事 长 兼 任 总 经 理 职 务 ,2010 年 4 月 起,董事长兼任董事会秘书,董事长作为实际控制人在董事 会中拥有绝对的领导地位。 与此同时,新引进的高管人员缺 乏足够的实战经验, 超过六成的公司员工为中专及以下学 历,难以胜任公司发展战略需要。 云 南 绿 大 地 公 司 对 风 险 掌 控 也 明 显 滞 后 ,2008 年 7 月,旱灾 出 现 ,12 月明 显 加 重 ;2009 年 下 半 年至 2010 年 一 季度天气持续干旱,对公司业务影响严重。 公司业务在实施 过程中,主要依靠资金来推动订单的增长,公司垫付大量资 金,但客户推迟或无法付款,导致应收款项发生坏账的风险 陡然增加。 2010 年,公司才将业务重心调整为稳定现有苗 木经营,拓展绿化工程,由于前期没开展风险评估,已错过 最佳调整时期。 存货控制不到位 ,2004 至 2006 年存货金额逐渐 增加 , 2007 年 6 月底, 存货金额占流动资金总额的六成以上,存 货积压导致资金流短缺, 农产品自身的品质容易受天气影 响,需合理计提减值准备,由于没能有效管理和控制存货, 2009 年亏损 1.51 亿元。 财务核算控制不准确, 云南绿大地公司项目变更签证 不及时,随意性强;一些特殊原因造成的工程设计变更、市 场气候变化、政策因素影响项目建设;零星与隐蔽工程,不 但无设计变更,也不办理现场签证,而是事后补签或不签。

云南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云南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监管机构对绿大地财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未能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利益驱动与道德缺失
利益驱动:企业为了追求经 济利益采取财务造假等不正 当手段来获取更多的资金支 持。
道德缺失:企业高管缺乏道 德观念和职业操守为了个人 利益而忽视企业的长期发展 和社会责任。
01
案例教训与启示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 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内部控制失效
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员工缺乏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管理层滥用职权违规操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
外部监管不力
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机制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绿大地财务造假行为。
监管机构对绿大地的日常监管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其不合规行为。
财务造假事件经过
造假金额巨大涉及多个年度
云南绿大地公司通过虚增收 入和利润的方式在IPO申请 文件中进行财务造假
事件曝光后公司及相关责任 人受到法律制裁
绿大地公司成为上市公司财 务造假的典型案例
造假手段及影响
伪造凭证和单据 虚构交易和客户 隐瞒关联方交易
虚增资产和利润 对市场和投资者造成误导 对公司声誉和信誉造成严重损害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与道德观念
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专 业能力和道德水平
强化财务人员职业操守和道德观 念防范利益输送和腐败行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 管理流程

云南绿大地审计案例分析

云南绿大地审计案例分析

云南绿大地审计案例分析第一篇:云南绿大地审计案例分析云南绿大地审计案例分析摘要:云南省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200.SZ,下称“绿大地”)被称为信誉度最差的A股上市公司,成立于1996 年。

它是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号称园林行业上市第一股。

2010年3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稽查。

证监会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2011 年3 月17 日,绿大地创始人兼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捕,自此股价一路下跌,半年多跌幅超过75%。

本文从虚增资产、虚增收入、现金流、频繁更换事务所这几个方面揭开了绿大地的财务“造假术”。

关键词:虚增舞弊造假一、绿大地之造假手段(一)虚增资产绿大地2007年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绿大地的固定资产净额为5066.35万元,该公司在昆明开发区内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额为942.59万元,总共26.5亩土地,其总部所在地除房屋、道路及庭前绿化外的“外地坪、沟道”也作价107.66万元。

绿大地的马鸣基地3口深水井平均每口价值72.27万元。

而该招股说明书上的另一口深井,金殿基地深水井却只值8.13万元,价格相差近10倍。

绿大地购买马龙县旧县村委会土地960亩,金额为955万元,虚增土地成本900万元;2005年4月购买马龙县马鸣土地四宗计3500亩,金额为3360万元,虚增土地成本3190万元(二)虚增收入,玩弄现金流为达到上市目的,绿大地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公司实际控制的关联公司,采用伪造合同、发票等手段虚构交易业务,虚增收入。

绿大地在上市之前一共有一二十枚假公章来伪造上市材料,自设关联方疯狂倒账。

上市后,那些曾为绿大地增加营业收入、净利润的采购大户陆续神秘“蒸发”。

其中一个合同是和浙江丽臣签订的,但事实上丽臣根本没有买绿大地的苗木。

相关人士指出,上市前绿大地的一些销售合同是伪造的,他们私刻别人的印章。

绿大地2010年一季报中,仅合并现金流项目就有多达27项差错,其中8项差错为几千万,12项差错则多达12项。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案例分析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案例分析

Company Logo
Logo
造假手段
虚增主营业务收入 虚增固定资产
手段
虚增净利润
Company Logo
Logo
造假手段
2007 年 6 月底,绿大地公司公开 资料显示固定资产为 5000 余万元, 其在昆明当地拥有的办公楼等建筑 类固定资产作价为 942 余万元。 除了房屋和庭前绿化以外的一些外 部地坪、沟道也估值为 107余万元。
Company L圈钱 公司治理缺陷 决策者专业素养
法制建设缺失
内部&外部
中介机构合谋 违约成本较低
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Company Logo
Logo
造假危害
对市场 误导市场,导致资 源的逆向配置 对投资者 做出错误的判断 和决策遭受投资 损失。 对关联企业
外部危害
面临重大罚款、 甚至破产无法正 常生产经营
Company Logo
Logo
治理对策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B
建立有效的经营者 激励和约束机制
A 内在监督
C
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E
D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Company Logo
Logo
治理对策
信息公开 职业经理人
强化监管 法律武器
外部监管
Company Logo
Logo
Click to edit company slogan .
频繁更 换事务所
2007年至上市:变更3家审计公司,3个财 务总监 时间:均为年报披露前夕 原因:编报年报存在分歧
Company Logo
Logo
案例简介
2010年3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稽查。证监会发 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 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2011 年3 月17 日,绿大地创始人兼董事长何学葵因 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捕,自此股价一路下跌,半年多跌 幅超过75%。由此逐步揭开了绿大地的财务“造假术”

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作者:张宣洪战雪梅鹿麓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7年第24期一、案例背景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大地”)成立于2001年3月,前身为云南河口绿大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主营业务是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是云南省绿化苗木种植龙头企业。

2006年11月,绿大地第一次闯关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以失败告终。

2007年12月绿大地终于通过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核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

然而,好景不长,2010年3月17日,绿大地就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010年12月23日,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表公告称控股股东、董事长何学葵持有的4 325.8万股(占总股本28.63%)绿大地股票于12月20日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

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再次发表公告称其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逮捕。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逐渐浮出水面。

二、案例分析(一)财务舞弊手法透析1.伪造会计凭证,虚增资产2004年至2007年间,绿大地公司在不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条件的情况下,为达到上市目的,使用虚假合同、财务资料,虚增云南省马龙县旧县村委会960亩荒山使用权、马龙县马鸣乡3500亩荒山使用权以及马鸣基地围墙、灌溉系统、土壤改良工程等项目的资产共计人民币7011.4万元。

其中,“马鸣”基地的围墙作为固定资产的价值为686.9万元,而该基地4块地总共3500亩,如果围墙只围地块的周长,则其每米的造价高达1268.86元。

另外,该基地的三口深水井也以每口72.27万元的价值计入固定资产,而其在招股说明书中记载的位于“金殿”基地的另一口深水井的价值却只有8.13万元,相差近十倍。

正是这些被堂而皇之的写进了上市招股书中的虚增资产,帮助绿大地顺利通过上市审核。

2.关联方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绿大地公司通过登记注册一批由其实际控制或者掌握银行账户的关联企业,并利用关联方银行账户操控资金流转,采用伪造销售合同、发票和工商登记资料等手段,虚构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

云南绿大地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云南绿大地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云南绿大地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摘要】近年来,公司财务会计造假案例屡见不鲜,本文以云南绿大地公司会计造假案为例,介绍了其事件发生的背景、具体的造假手段以及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由会计造假引发相关思考。

【关键词】绿大地;会计造假;上市一、背景简介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6年11月申请深交所上市失败。

时隔一年,公司股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公司主要从事云南独有珍稀花卉苗木培植,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业务。

2004年至2009年间,绿大地在不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情况下,未达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目的,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登记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实际控制或者掌握银行账户的关联公司,并利用相关银行账户操控资金流转,采用伪造合同、发票、工商登记资料等手段,少付多列,将款项支付给其控制的公司组成人员,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虚增收入。

二、会计造假手段简析(一)虚增资产2004年2月,绿大地购买马龙县旧县村委会土地960亩,金额为955.20万元,虚增土地成本900.20万元。

2005年4月,云南绿大地公司在马鸣乡购买土地3500亩,支付了3360万元的土地款,此宗土地交易,虚增交易成本3190余万元;2007年一季度,马鸣乡基地土壤改良又虚增价值2124万元;同年六月,绿大地在马龙县马鸣基地灌溉系统、灌溉管网等项目价值虚增797.20万元。

2007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对马鸣乡基地实施的土壤改良,合计投入2529.13万元,经鉴定确认马鸣乡基地土壤改良价值虚增2124.00万元。

2010年一季度,固定资产虚增5983.67万元。

(二)虚增收入通过虚增上市的绿大地上市后通过伪造合同等方式虚增业绩。

2007至2009年间,绿大地通过伪造合同和会计资料,虚增马龙县月望乡猫猫洞9000亩荒山土地使用权、月望基地土壤改良及灌溉系统工程、文山州广南县12380亩林业用地土地使用权资产共计2.88亿元。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3000字审计学期末高分作业)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3000字审计学期末高分作业)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上市公司为了圈钱,不惜财务造假的事件发生屡见不鲜,而绿大地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在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四天后,中国证监会在其官网上表示,证监会在2010年3月就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查,结果发现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规违法行为。

由此,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正式浮出水面,并引起了社会的轩然大波。

绿大地全称为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始建于1996年,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12月21日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板块挂牌上市,募集资金3.46亿元,成为A股唯一的一个园林行业上市公司。

公司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

注册资本15108.71万元人民币。

拥有自主苗木生产基地2.9万余亩,是国内领先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就是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大企业,竟然被爆出严重的财务造假。

起初为了实现绿大地公司的快速扩张,野心十足的何学葵已经把目光转向了资本市场,意图通过发行股票来获取巨额额资金,但是想要发行股票上市,就必须通过证监会设立的一道道门坎。

2006年11月,绿大地首次IPO,虽然被证监会发审委否决,但是此后不久绿大地却丧失成功,在其上市成功的背后,必然有着更多的机构推波助澜,保荐人和会计事务所显然都难辞其咎。

绿大地事件产生如此深远,影响并不是作案手段多抹高深,反而都是一些司空见惯的手段罢了。

一、虚增资产和收入根据绿大地2007年上市时的招股书显示,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合计为4.5亿元人民币,其中流动资产的存货一项达到1.8亿元人民币。

绿大地的主要货物为各类苗木,但根据绿大地的财务报表显示,苗木价格与市场价格完全不一致。

某种苗木的市场报价为60元,但是到了绿大地就变成了300元。

除了货物价格造价外,他们的地价也是假的。

在昆明二环外偏远郊区的绿大地总部,他们自己的报价为100万元每亩,而实际价格为20万元每亩。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二、舞弊事件概述
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同年5 月,证监会对绿大地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违规信息披露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公布。 根据调查结果,绿大地公司在IPO及再融资期间存在重大财务舞弊行为。
三、财务舞弊手法
1、虚增收入:绿大地通过虚构销售交易和客户信息,虚增营业收入和净利 润。例如,2010年,公司虚增了近1.5亿元的营业弊的具体手法和过 程
绿大地在财务报表上虚增收入和资产的主要手法包括签订阴阳合同、伪造业 务凭证和验收报告等。例如,在与某公司签订的绿化工程合同中,绿大地通过签 订阴阳合同的方式,虚增了合同金额,并将虚增的部分以现金形式返给对方。
此外,绿大地还通过伪造工程验收报告来虚构收入,甚至伪造假发票来冲减 成本。
通过对绿大地的舞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企业必须建 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以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其次,监 管部门应加大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监督效果。最后,企业应借鉴其 他企业的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管理和监督机制。
总之,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监管 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更加规范、 公正、透明的市场经济体系。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目录
01 一、公司背景
03 三、财务舞弊手法
02 二、舞弊事件概述 04 四、舞弊原因分析
目录
05 五、舞弊后果
07 七、案例启示
06 六、监管措施及处罚 08 参考内容
一、公司背景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大地(股票代码:),创立于 1996年,是以研究、开发、生产、销售高科技生物化学制品为主的现代生物科技 企业,产品涵盖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微生物菌剂等多个领域。

审计学案例分析(1)

审计学案例分析(1)

一、案例内容云南省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200.SZ,下称“绿大地”)被大家认为是信誉度最差的A股上市公司,它成立于1996 年,上市前每股净资产4.43元,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16.49元,以绿化工程和苗木销售为主营业务,是云南省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它是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号称园林行业上市第一股,其复权后股价曾一路飙升到81.05元。

然而,上市不到三年,绿大地就因信息披露严重违规等问题被证监会调查发现其存在严重财务欺诈。

据悉,该公司自2007年上市以来,连换两任财务总监,三次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五次变更业绩预告,高管频繁辞职。

在2010年3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稽查。

证监会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2011 年3 月17 日,绿大地创始人兼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捕,自此股价一路下跌,半年多跌幅超过75%。

由此逐步揭开了绿大地的财务“造假术”。

二、案例分析(一)绿大地通过操纵利润进行财务造假1. 随意的更改业绩。

“绿大地”2004-2008年年报披露的净利润分别为3342万元、3724万元、4707万元、6441万元和8677万元。

可见上市前公司业绩稳步上升,表现良好。

但从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的报表数据来看,“绿大地”披露的2009年业绩预告和快报共变更了五次,由之前的预增过亿,变为最后的巨亏1.5亿元。

由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10月30日,绿大地发布2009年三季报,预计当年净利润增幅20%至50%之间,可达1.04亿元;2010年1月30日,公司将2009年净利润增幅修正为下降30%以内;2月27日,公司第三次发布2009年度业绩快报称,年度净利润变为6212万元;4月28日公司第四次将净利润修正为亏损12796万元;4月30日,公司2009年年报披露2009年净利润为亏损15123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