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替代政策
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双重选择分析
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双重选择分析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是两个重要的经济政策,这两种政策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
在选择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这两种政策时,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
首先,出口导向是指国家通过鼓励企业出口产品来促进经济增长。
出口导向政策可以带来外汇收入,提高企业竞争力,并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出口导向政策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增加销售额和利润,从而刺激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活动。
此外,出口导向政策可以加强国际交往,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进口替代是指国家通过限制进口来促进发展本土产业。
进口替代政策可以保护本土企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推动本土企业的快速发展,并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进口替代政策可以促进国内就业,减少对外国产品的依赖,减少国内资本外流,从而推动国内经济持续发展。
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选择政策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国内经济状况、国际贸易环境、行业竞争情况、政策出台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等。
如果国家已经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且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那么出口导向政策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可以通过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并获得外汇收入,从而推动国内的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
但是,如果国家的产业技术并不具备竞争力,那么出口导向政策就可能会导致国内产业被挤出市场,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进口替代政策则更适用于那些产业落后、技术较弱、依赖进口并受到外国竞争压力的国家。
通过限制进口,国家可以刺激本土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
但是,如果过分依赖进口替代,会导致国家的产业缺乏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从而限制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都是有效的经济政策,但选择哪种政策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在政策选择时,需要充分考虑国家的产业竞争力、技术水平、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通过合适的政策推动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进口替代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进口替代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始采取进口替代政策,这一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限制进口产品,鼓励本国生产和消费,以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进口替代政策的影响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探讨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弊。
首先,进口替代政策可能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通过限制进口,政府鼓励本国企业增加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这样一来,本国企业不再依赖进口产品,同时得到了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种保护主义的政策有助于建立和发展本国产业,并提供了就业机会。
例如,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实施进口替代政策后,其汽车、钢铁和电子等行业迅速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生产国。
然而,进口替代政策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
首先,它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由于市场对进口产品的需求被削弱,本国企业可能缺乏竞争动力,导致产品品质下降。
其次,这一政策也可能导致市场垄断。
当本国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时,它们可能滥用权力,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
此外,由于本国企业缺乏与国际竞争对手的竞争经验,技术创新和发展可能受到限制。
进口替代政策还会带来负面的外部影响。
首先,它可能导致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争端。
当一个国家限制进口时,另一个国家可能采取报复措施,限制本国产品出口。
这样一来,全球贸易将遭受重大损失,造成经济不稳定。
其次,由于限制市场开放,本国企业将无法充分受益于全球化带来的机会,错失了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和学习的机会。
面对进口替代政策的利弊,应该采取综合的政策来平衡利益。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推动本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其竞争力。
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和资金来推动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监管,防止本国企业垄断市场,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可以避免市场的失衡。
此外,政府还应该注重开展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合作和交流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
最新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一、两种经济战略的定义(一)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乂称''内向发展战略”。
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就是从经济上独立自主的LI的出发,减少或者完全消除该种商品的进口,国内市场完全山本国生产者供应的战略。
山于实施该战略必须伴以贸易保护政策,因而不利于促进本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技术进步,更不利于产品的出口。
时间过长,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导向战略也称出口替代战略。
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出口导向战略着眼于出口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然后组织产品出口,以代替原先的初级产品的出口。
二、两种经济战略的利弊分析(一)出口导向型1(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点:1)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并与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缓解一国的外汇压力。
2)通过贸易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以出口换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机器设备和资金,加速本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
3)增加就业改善收入分配,可以通过对外贸易,互通有无,使本国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经济福利,提高其生活水平。
4)可以在国际分工中节约劳动, 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获取因分工而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
2(出口导向战略存在的问题:1)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外资依存度过高,国民经济命脉易受外国资本操纵。
2)以贸易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局限性。
3)国内产业结构布局贸易出现畸形发展一些产业容易出现产能过剩。
(二)进口替代型1.进口替代战略的优点1)有利于民族工业体系的迅速建立和国内丄业发展政策的独立之星防止国民经济命脉受制于外国资本。
发展中的进口替代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发展中的进口替代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发展中的国家选择了采取进口替代政策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进口替代政策指的是通过限制进口商品,鼓励本国企业生产替代品,以达到促进本国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目的。
然而,这种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进口替代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价。
一、进口替代政策的背景进口替代政策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自给自足来实现经济独立。
这些国家认为,依赖进口会使本国经济受到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而开发本国产业能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国家收入。
因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进口关税和限制进口数量等,以鼓励本国企业生产替代品。
二、进口替代政策的积极影响1. 促进本国产业发展进口替代政策通过限制进口商品,鼓励本国企业生产替代品,从而推动本国产业的发展。
这不仅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增长,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技术的升级和创新。
随着产业发展,本国企业也能提高自身竞争力,逐渐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
2. 提升国家收入通过限制进口,本国企业可以占据本国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市场利润。
此外,由于本国生产替代品,不再需要向国外支付大量的进口费用,进一步减少了国家的贸易逆差。
这些都有助于增加国家收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口便宜的商品往往会冲击本国企业,导致企业倒闭和大量失业。
进口替代政策限制了廉价进口商品的流入,保护了本国产业和就业。
这可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进口替代政策的负面影响1. 限制本国消费者选择限制进口会导致本国市场上商品种类减少,缺乏竞争,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和价格上涨。
消费者的选择受到限制,无法获得更优质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影响了消费者权益。
2. 增加本国企业成本限制进口意味着本国企业需要自己生产替代品,这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本投入和技术支持。
增加企业的成本可能会导致产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和企业的竞争力。
进口替代产业政策对国内产业的影响
进口替代产业政策对国内产业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进口替代产业政策成为一种常见的政策手段,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国内产业的影响也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进口替代产业政策对国内产业的利弊,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首先,进口替代产业政策的实施可以带来一定的利益。
保护国内产业不受外国企业的竞争,可以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此外,进口替代产业政策还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通过禁止或限制某些进口产品,政府可以给予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使得国内产业趋于完善和现代化。
然而,进口替代产业政策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首先,过度依赖保护主义措施可能导致国内产业在全球市场中失去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强硬立场可能让国内产业错失机会与全球市场接轨和竞争,无法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中受益。
其次,进口替代产业政策也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由于限制进口,国内产业可能面临原材料、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短缺,从而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企业效益。
同时,国内企业在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中,可能缺乏竞争压力和创新动力,导致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国内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重点支持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的支持力度,帮助国内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和减少市场壁垒,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引进,促进国内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和经济交流,推动国内产业与国际市场的互利共赢。
最后,政府可以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防范和打击不正当贸易行为,保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进口替代产业政策对国内产业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问题。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的比较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的比较一、引言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国内产业而采取的两种不同的策略。
本文将对这两种政策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优势和劣势,并分析其应用领域和效果。
二、进口替代政策进口替代政策是指国家通过采取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发展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
这种政策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1. 保护本国产业:进口替代政策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通过提高关税、限制进口数量等方式来刺激国内产业的发展。
2. 解决就业问题:进口替代政策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国内就业率,减少失业人口,促进经济发展。
3. 促进技术创新:进口替代政策可以促进本国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提升,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来增强国内产业的竞争实力。
然而,进口替代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1. 高成本:限制进口可能导致本国原材料和产品价格上涨,给消费者带来负担。
2. 低效率:国内产业可能无法达到进口产品的质量水平和规模经济效益,导致竞争力不足。
3. 依赖问题:国内市场需求有限,如果仅通过进口替代政策,可能导致本国产业对外依赖程度增加,造成经济风险。
三、出口导向政策出口导向政策是指国家鼓励本国产业面向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这种政策的主要原因有:1. 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导向政策可以扩大本国产业的市场,增加出口量,带动经济发展。
2. 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和交流,本国产业可以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
3. 获得外汇收入:出口导向政策可以增加国家的外汇储备,提供资金支持其他领域的发展。
然而,出口导向政策也存在以下问题和限制:1. 对内需的忽视:过度追求出口可能导致国内市场萎缩,对内需的发展形成阻碍。
2. 外部风险:国际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崛起可能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增加经济风险。
3. 不平衡发展:出口导向政策可能加剧经济结构不平衡,过度依赖外贸可能导致其他产业的衰退。
进口替代的影响与应对措施研究
进口替代的影响与应对措施研究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全球化的趋势和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博弈却从未停止。
每一个国家都希望尽可能地保护本国企业和本国市场。
其实,保护主义已经不再是新词,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而言,更是历史遗留问题。
而在这个话题上,进口替代策略似乎成为了各国保护主义的呼声之一。
一、进口替代的基本概念进口替代指的是以本国产替代外国进口,以此保护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政策。
这种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被广泛运用于拉美国家。
采用进口替代政策,国家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经济战略,增加国内就业机会,并且把生产的商品卖给国内市场。
虽然在当时,进口替代政策凭借着它的便宜和优势被广泛运用,但是经过时间的考验,进口替代政策已经表现出了其早期经济的疲态。
二、进口替代的影响进口替代政策对于本国企业和市场而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同时也会使得本国消费者成为被动的受益者。
下面分别从本国企业和本国消费者两个角度来分析进口替代政策的影响。
1. 对于本国企业的影响首先,进口替代政策的实施对本国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很大的影响。
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政策需要,达到政策目标,不得不进行调整,使得本国产业结构更加垂直化,生产重复化以及技术不足。
其次,进口替代政策对本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由于政策对货币汇率等造成的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限制了企业的投资和研发,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更新技术产业。
这样必然会导致本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够先进,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因此本国企业失去了更好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2. 对本国消费者的影响进口替代政策的实施,使得本国消费者面临着不合适的价格数量和不足的选择,影响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由于企业生产的商品的成本提高,物价也会随之上涨,最终加重了消费者的生活负担。
三、如何应对进口替代策略既然进口替代策略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对本国企业和消费者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社会各界就应该如何应对呢?1. 注重推进全面市场化改革全面市场化改革指的是通过对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拓展市场。
国际贸易中的中国进口替代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中国进口替代分析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然而,进口依然占据中国贸易结构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大量进口造成了巨额贸易逆差。
为了解决贸易逆差问题,中国开始实行进口替代政策。
本文将探讨中国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的原因、措施以及对中国进口替代的影响。
一、中国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的原因中国实行进口替代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进口量不断增加。
然而,中国的出口量却难以与之匹配,导致贸易逆差问题严重。
为了缓解贸易逆差,中国开始实行进口替代政策。
此外,中国还希望通过降低对外依存度来保障经济安全。
中国的许多重要领域依赖进口,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一旦国际局势动荡或者国际市场波动,这些领域的进口可能会受到影响,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中国通过实行进口替代政策来增加国内产能,降低对外依存度,提高经济安全性。
二、中国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的措施1. 减税优惠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减税优惠政策,以鼓励本国企业扩大生产和出口。
其中,针对进口替代领域的措施主要包括减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等费用。
2. 向国内生产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为了支持国内企业增加生产,中国政府还提供了一系列资金支持措施。
其中,主要包括向国内企业发放贷款、提供补贴等。
此外,中国政府还鼓励各地政府在本地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重点支持产业园区,以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此投资生产。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的重要措施。
中国政府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鼓励国内企业开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
同时,中国政府大力推进自主研发,提高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中国进口替代的影响1.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中国实行进口替代政策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国减少进口会导致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
此外,中国进口替代也可能会引发贸易争端,导致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增加。
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进口替代政策是指一种旨在减少对进口商品依赖的政策措施。
在发展中国家中,这样的政策被广泛使用,以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然而,这种政策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进口替代政策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可能导致经济闭塞。
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国家试图刺激本国产业的发展。
然而,这也会导致外国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进而削弱了本国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效率。
缺乏竞争的结果是,本国产业将变得不够竞争力,无法适应全球市场的变化。
这种经济闭塞还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影响国内市场的效益。
其次,进口替代政策往往会增加物价,对消费者造成负担。
通过减少进口,本国市场上的进口替代产品通常价格较高。
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特别是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物价上涨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沉重负担。
而且,高价格往往与低质量相伴,因为本国生产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有限。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种类可能变得有限,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
然而,进口替代政策也有一些积极的影响。
首先,这种政策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起自主的产业体系。
通过引入保护措施,本国产业有机会迅速发展,培育起一定的竞争力。
这有助于国家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并促使本国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全球竞争。
长期来看,这将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其次,进口替代政策还可以促进技术转移和创新。
通过推动本国产业的发展,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以鼓励他们进行研发和创新。
这将有助于提升本国工业的技术水平,并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同时,通过累积技术和知识,本国企业还可以在未来与其他国家进行技术合作和技术转移,推动经济发展。
对于进口替代政策的使用,发展中国家需要权衡其正面与负面影响。
这要求政府采取明智的政策措施,确保在保护本国产业的同时,不会对全球贸易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推动改革开放和贸易多元化的进程,以保持经济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
进口替代政策
进口替代政策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贸易壁垒的不断消除,进口替代政策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进口替代政策进行探讨,包括其定义、目的、执行方法以及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一、进口替代政策的定义进口替代政策,顾名思义,是指国家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来替代国内对进口产品的依赖,以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的一项政策。
该政策旨在通过保护本国工业,减少对外汇的需求,促使国内经济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
二、进口替代政策的目的进口替代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和提升经济实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本国产业:通过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或加征高额关税,进口替代政策可以有效地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外竞争的冲击。
2. 减少对外汇的需求: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外汇的需求,降低国家贸易逆差,提高外贸平衡。
3. 促进产业升级:进口替代政策可以激励本国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三、进口替代政策的执行方法为了有效实施进口替代政策,国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 进口限制:通过设立进口限额、禁止进口某些产品或降低进口配额的方式,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降低对外国商品的需求。
2. 提高关税:增加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使其价格上涨,从而减少市场上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保护本国产业。
3. 提供财政支持:国家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补贴或给予贷款等方式,为本国企业提供财政支持,鼓励其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四、进口替代政策的影响实施进口替代政策不仅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减少对外汇的需求,还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其他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商品价格:提高关税和限制进口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对消费者造成经济负担。
2. 促进产业升级:进口替代政策可以激励本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
3. 降低国外投资:进口替代政策可能对国外投资产生负面影响,国外投资者可能因为进入市场困难而选择其他国家进行投资。
进口替代产业的保护政策
进口替代产业的保护政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进口替代产业的保护政策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进口替代产业的保护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一系列措施在国内市场上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这类政策往往包括提高进口关税、限制外国投资、向本国企业提供补贴等措施,以保障本国产业的发展。
进口替代产业的保护政策的出现主要源于对内外贸易不平衡的不满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进口替代产业的初期发展阶段,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本国产业由于技术和规模的局限,在价格和质量方面难以与外国产品竞争。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不被淘汰,政府采取了进口替代产业的保护政策,通过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增加本国产业的市场份额,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然而,进口替代产业的保护政策并非没有争议。
首先,它往往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进而加剧了全球化进程中的贸易摩擦和分歧。
过于依赖保护政策可能会给国际贸易带来负面影响,限制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市场的竞争力。
其次,保护产业的代价往往是高昂的。
通过提高关税和补贴本国产业,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与资金,这无疑对国家的财政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
因此,在实施进口替代产业的保护政策时,需要权衡国内产业保护和贸易自由化之间的平衡。
必须意识到保护政策的益处和成本,并且在实践中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一方面,保护政策可以为国内产业提供发展空间,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维护本国产业的竞争优势,鼓励本国企业参与全球贸易,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维护就业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适度开放市场,鼓励本国产业与优势国家进行合作和交流。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政府还应该通过完善国内营商环境、提高教育和人才培养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来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投资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点领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进口替代产业的保护政策是一把双刃剑。
进口替代政策在中国的应用与效果
进口替代政策在中国的应用与效果引言进口替代政策是政府针对国内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这种政策最早在二战期间得到充分的应用,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当时的国内市场,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各级政府在进口替代政策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以保护国内市场和促进本土工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进口替代政策在中国的应用和效果。
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活跃,国内经济和业界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资和企业进入;另一方面,国外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引进,也对国内产业和制造业带来了激烈竞争压力。
面对这些挑战和机遇,政府开始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进口替代政策在内,来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提升。
进口替代政策的定义所谓进口替代政策,是指通过提高国内产业和工业的竞争力,来有效地替代进口产品和技术的政策。
它的实现依赖于政府的支持和各行业之间的协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减少税收和限制进口,来提高本土企业和工业的竞争力,从而达到替代进口的效果。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力度,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提升本土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各行业之间的协同,则需要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合,通过创新和协作,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的进口替代政策在中国,政府早就开始了进口替代政策的实施。
一方面,政府通过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创新和产能升级,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例如,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来推动本土硬件和软件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在关税和进口限制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护本土市场和减少国内外货物的不平衡流动。
例如,政府加大了对进口产品的监管力度,限制了一些进口产品的数量和品质,以保护国内市场的稳定发展。
同时,政府也通过减少关税、优化税收政策、优化物流和贸易环境等方面来吸引外资和企业,以扩大本土市场和提高本土企业的发展动力。
进口替代政策与国际竞争力
进口替代政策与国际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开始采取进口替代政策,以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进口替代政策是指鼓励本国产业自给自足,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从而保护本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这种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提高本国产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达到增强国内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然而,进口替代政策具有一定的利弊两面性。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政策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益处。
首先,通过减少对进口产品的需求,进口替代政策可以鼓励本国企业提高生产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这有助于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好的地位。
其次,进口替代政策可以推动本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通过限制进口,本国企业被迫寻找替代品,推动了本国产业的多元化和升级。
这样,国家的经济发展便具备了更多的活力和韧性。
然而,进口替代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
首先,限制进口会使得本国市场上的产品选择变得有限,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这可能导致商品质量的下降和价格的上涨,从而影响到消费者的利益。
其次,进口替代政策往往需要政府进行大量的干预和支出。
政府需要提供补贴、减免税收、设立贸易壁垒等措施,以支持本国产业的发展。
这些政策措施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影响到国家财政的稳定性。
为了克服进口替代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需要有一整套的政策措施和发展战略。
首先,应该着力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加大对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提高本国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进而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其次,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和促进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国家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推动本国产业的发展。
此外,还应该加强国内法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
这有助于提高本国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进口替代政策的实践与思考
进口替代政策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然而,国内市场的开放也给国内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很多企业难以与外国企业竞争,导致国内市场被外国商品所占据。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进口替代政策,希望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提升来缓解国内产业面临的困境。
一、进口替代政策的实践1. 投资建设国内基础设施国内基础设施的落后一直以来是制约国内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推动国内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统筹考虑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政府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并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为国内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提高技术含量和品质随着国内产业的发展,技术含量和品质也随之提高,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政府需要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推动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注重产品品质的提高。
3. 建立产业生态系统建立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对于国内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政府需要帮助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和生态圈,构建供应链体系,以实现产品的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
4. 统筹推进区域发展为了适应区域和城市的不同发展需求,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区域发展的协调和平衡,帮助企业在适宜的地点发展,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二、对进口替代政策的思考尽管政府对于进口替代政策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进口替代政策存在的一些问题。
1. 自主创新能力仍需提高尽管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众多的成果,但是我们仍需发掘和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以实现自主开发和创新。
只有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 开放与保护之间需平衡为了推动国内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限制进口商品的进入,并提高相关产品的进口关税,但是这样做容易引起外贸摩擦。
政府需要在开放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真正实现经济的互利共赢。
发展经济学进口替代系数
发展经济学进口替代系数【原创版】目录1.引言2.发展经济学的概念与背景3.进口替代政策的含义与目的4.进口替代系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5.进口替代政策的实施效果6.我国的进口替代政策实践7.总结正文【引言】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的学科。
在发展经济学中,进口替代政策被认为是一种实现经济自主和工业化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对发展经济学中的进口替代政策进行探讨,并介绍进口替代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发展经济学的概念与背景】发展经济学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主要研究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如何实现经济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进口替代政策应运而生,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自主的重要途径。
【进口替代政策的含义与目的】进口替代政策是指国家通过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从而实现工业化的政策。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新兴工业,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实现经济自主和工业化。
【进口替代系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进口替代系数是一种衡量进口替代政策实施效果的指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的某种工业品对进口的替代程度。
其计算方法通常是:进口替代系数 = (国内产量 - 进口量) / 进口量。
【进口替代政策的实施效果】进口替代政策的实施效果因国家、行业和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进口替代政策成功地促进了国内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经济的自主性和竞争力;而在另一些国家和地区,进口替代政策则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甚至导致了资源浪费和产业结构失衡。
【我国的进口替代政策实践】我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实行了一系列进口替代政策,特别是在重工业领域,如钢铁、机械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渐转向市场经济,进口替代政策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鼓励国内外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Import substitution strategy)目录∙ 1 进口替代战略的定义∙ 2 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限制条件∙ 3 进口替代战略的影响∙ 4 进口替代战略的积极作用5 进口替代战略的消极作用进口替代战略的定义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
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而发达国家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升,不平等贸易关系日益突出。
为了克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因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一些原来依靠进口的货物的生产以供国内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从而实现进口替代。
进口替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如食品、服装、家电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纺织、皮革、木材工业等,以求用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当国内生产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
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限制条件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需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关税保护,即对最终消费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对生产最终消费品所需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征收低关税或免征关税。
第二,进口配额,即限制各类商品的进口数量,以减少非必需品的进口,并保证国家扶植的工业企业能够得到进口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
第三,使本国货币升值,以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
其中关税和配额是进口替代战略中最重要的保护措施。
进口替代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进口替代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然而,在一些国家中,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和经济利益,采取了进口替代政策。
这一政策主要是限制进口,鼓励发展本国产业,以减少对外国产品的依赖。
然而,进口替代政策也给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进口替代政策可以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就业机会。
限制进口意味着本国产业得以发展,相应地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
以汽车工业为例,许多汽车制造企业会面临国外竞争对手的压力。
然而,如果政府采取进口替代政策,通过限制进口汽车,本国汽车制造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机会。
这对于就业率的提高和国内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其次,进口替代政策有助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独立性和竞争力。
通过限制进口,政府可以鼓励本国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此外,限制进口还可以避免本国产业被外国产品所垄断,从而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通过进口替代政策,政府可以为本国产业提供一个相对保护的环境,使得其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发展和成长。
然而,进口替代政策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限制进口可能导致本国产品的价格上涨。
当本国产业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国内供应不足可能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使消费者面临更高的购买成本。
此外,进口替代政策可能会造成市场扭曲,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
由于政府的干预,一些本来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可能得到过多的支持,而其他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可能受到忽视。
这可能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影响整个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进口替代政策还可能导致本国产业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滞后。
当本国产业受到政府保护和支持时,它们可能会缺乏与国际接轨的压力和动力,从而减少了创新的动力。
此外,限制进口也可能减少了本国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使其无法获得来自国际市场的最新技术和先进经营理念。
这将使本国产业在全球竞争中逐渐落后。
综上所述,进口替代政策的影响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进口替代产业政策与国际贸易
进口替代产业政策与国际贸易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贸易平衡和经济自给自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普遍采取了进口替代产业政策。
进口替代产业政策是指通过限制进口产品,鼓励国内生产和消费国产产品,以达到减少对外依赖、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目的。
然而,这种政策在国际贸易中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和争议。
首先,进口替代产业政策对非发达国家来说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尽管这种政策可以推动本国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但限制进口也会导致本国市场供应不足、产品质量低下等问题。
这会导致物价上涨、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从而对国内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
此外,限制进口还会导致其他国家对本国实施贸易壁垒,甚至引发贸易战。
因此,国家在推行进口替代产业政策时,应充分权衡其利弊,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其次,进口替代产业政策也存在效率问题。
由于本国企业在受到国家保护的情况下,缺乏竞争压力,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往往较低。
对比之下,进口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往往具有更高的质量和更低的价格。
如果国家长期实施进口替代产业政策,可能会导致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下降,长期依赖于保护政策的支持,甚至无法与国际市场接轨。
因此,国家在制定进口替代产业政策时,应该注重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进口替代产业政策还会引发国际贸易摩擦。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的贸易联系日益紧密,进口替代产业政策可能被其他国家视为保护主义行为。
当一个国家采取保护措施限制自己的市场对外开放时,其他国家也可能会采取类似行动,甚至升级为贸易战。
这无疑会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国际贸易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国家在执行进口替代产业政策时,应与其他国家进行充分协商,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
另一方面,进口替代产业政策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定的契机。
例如,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政策旨在提升本土制造业的竞争力,减少对高端产品的依赖。
这种政策鼓励本土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进口替代产业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进口替代产业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采取了进口替代产业政策,试图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
这种政策不仅对本国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对国际贸易产生了诸多影响。
一方面,进口替代产业政策促使本国产业发展。
为了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一些国家采取了保护性措施,例如加征关税、限制进口数量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刺激了本国产业的发展。
因为国内市场对于本国产业来说具有相对稳定的需求,而且政府也提供了相应的扶持和激励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本国产业有机会发展壮大,并逐渐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
然而,另一方面,进口替代产业政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限制进口可能导致本国市场的竞争减弱。
如果本国产业没有国际竞争的压力,就容易陷入技术进步缓慢、产品质量低下的困境。
其次,进口替代产业政策可能导致本国商品价格上涨。
由于国内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成本较高,导致产品价格上升。
这将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的购买力,对国内消费市场产生一定压力。
不仅如此,进口替代产业政策对国际贸易产生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一些国家采取进口替代产业政策后,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报复性措施。
例如,其他国家可能采取相同措施限制本国商品的进口,从而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
这将使全球贸易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可能会出现更多贸易壁垒和摩擦,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此外,进口替代产业政策也可能破坏已经形成的全球供应链。
由于本国产业发展不足,很难替代所有的进口商品,这将导致整个供应链上的断裂,对国际贸易体系造成一定冲击。
针对以上问题,一些国家也开始转变政策思路,采取开放型经济政策。
他们认识到保护主义的弊端和风险,逐渐放宽对进口商品的限制,鼓励本国产业创新和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这种开放型经济政策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全球经济融合。
总之,进口替代产业政策对国际贸易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既有促进本国产业发展的一面,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口替代政策简介进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
又称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是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
一般做法是国家通过给予税收、投资和销售等方面的优惠待遇,鼓励外国私人资本在国内设立合资或合作方式的企业;或通过来料和来件等加工贸易方式,提高工业化的水平。
为使国内替代产业得以发展,就要使用提高关税、实行数量限制、外汇管制等手段,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以使国内受进口竞争的工业在少竞争、无竞争的条件下发育成长。
进口替代政策的劣势进口替代政策必然是以牺牲国内消费者为代价,而且由于其降低了该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程度,造成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产品质量差,竞争能力不够。
因此,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轻工业的发展,工业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这只是短期现象,并不能长期保持。
这就迫使它们不得不进行调整,甚至加以放弃,转而实行出口替代工业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推行这一政策的拉美发展中国家进一步积极推行,新独立的许多亚非发展中国家也先后把进口替代作为工业化的途径,一度出现进口替代的高潮。
推行这一政策,首先要正确选定作为替代对象的工业品种类,即决定哪些工业作为进口替代工业。
一般是选择哪些国内市场虽有需求却经不起外国竞争的工业,然后通过保护措施使这些国内进口竞争工业变为进口替代工业,以加快工业进程。
浅析拉美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拉美国家从三四十年代起,在大危机和“二战”背景下,少数国家率先推行了进口替代发展政策。
战后,在拉美经委会的经济思想影响下,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为拉美主要国家所接受和推行,逐渐形成了进口替代发展模式。
虽然有其局限性,但这一发展模式对奠定拉美工业化基础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并使得这一地区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都保持了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
拉美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是种内向型发展模式,这一模式要求“国家尽可能地依靠自己的劳动力、原材料和技术,生产本国市场所需要的产品。
其核心是保护政策,发展满足于本国市场所需要的制造业,以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替代原来需要进口的工业制成品。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继英国之后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基本上都是通过进口替代达到这一目标的,例如后进的美国和德国,还有日本,刚开始都采用了这一战略。
拉美作为后进国家,必然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而且在当时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中,拉美国家只能作出这种抉择。
J·拉莫斯指出,“大萧条导致的世界贸易的萎缩几乎使得拉美国家无法出口,因此国家不得不寻求一些刺激停滞不前的私人部门的方法。
进口替代的作用至少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以前一直是明显的,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拉美国家无法进口制成品,而在欧洲和日本重建时期,由于这些市场基本关闭了,拉美国家同样无法向它们大量出口制成品。
”因此,从当时的世界大局来看,除了进口替代,拉美别无选择。
从拉美自身来看,它们希望通过进口替代来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实现民族经济的独立。
通过进口替代战略,减少对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依赖,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抵御发达国家的经济冲击。
(二)为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提供就业机会。
上世纪30年代之前,大部分拉美国家都施行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出口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日益壮大的工人阶级。
政治家们意识到了这些工人阶级政治上的潜在力量和经济要求,因而希望加快工业化进程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在军人掌权的国家里,政治家们希望通过进口替代工业化使军事工业得到发展,以提高军事实力,稳固政权。
以上几点可说是拉美国家采用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内部动力。
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960年美国的GNP比拉美大7.7倍,而在1980年只有3.9倍。
巴西在60年代初的工业品自给率已达90%,生产资料自给率接近80%;墨西哥的工业品自给率在60年代中期也达到85%左右;阿根廷在战后不久工业消费品达到97.4%。
拉美全地区制造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39年的16.5%上升到1980年的25%;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达3/4以上。
在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总产值中,1975年拉美占56%;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960年的4.1%上升为1978年的5.5%。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重化工业达到较高水平,某些工业(汽车、造船、钢铁等)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被认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然而,拉美的衰落和崛起一样令人措手不及。
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接踵而来,宣告了拉美经济奇迹的破灭,整个80年代拉美都在经济困境中苦苦挣扎,成为其“失去的十年”。
对这一模式的评价,我们从比较的角度来看。
纵向比较而言,即与拉美国家自身的过去相比,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确实使拉美国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从横向比较出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拉美的成就又是有限的,1960年,一些拉美国家甚至领先或接近日本,但就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拉美经济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大大落后于之前远不如它的东亚地区。
众所周知,造就拉美和东亚的经济奇迹的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和出口导向模式。
所以当拉美经济陷入低谷,东亚却依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进口替代模式本身的局限性是该为拉美经济停滞买单的。
当然,拉美崛起与衰落如此迅速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仅仅归因于“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牺牲品”,但是,这一发展模式的弊端依然是不容忽视。
(一)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长期的进口替代政策过度地保护了落后和低效益的企业,使国内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下。
同时减少了本国企业利用先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动力。
(二)国际收支状况得不到根本改善。
减少对进口的依赖是拉美国家采用进口替代模式的目的之一。
但是这一模式仅仅改变了进口的构成,即从最终产品的进口转成了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的进口,因此形成了另一种依赖,即制造业的开工完全依赖于进口投入,而且进口替代蕴含的“出口悲观主义”使拉美国家的出口贸易无法获得相应的发展,国际收支得不到根本的改善。
(三)劳动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通过进口替代而建立的工业部门,多为资本密集型企业,劳动力资源优势未得到发挥,失业增长。
这与出口替代模式的初衷——增加就业相违背。
(四)国内产业结构畸形发展。
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拉美国家着重发展工业,农业部门的发展因长期缺乏资金投入而与工业部门拉大了差距,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调。
拉美的进口替代战略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过低的农产品价格,对农业实行过分严厉的税收、金融政策,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五)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增大。
拉美国家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在很大程度上由社会中下层居民承担了改革的代价,利益为少数人获取,加剧了两极分化。
从对拉美模式的分析中,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一是国家采用何种发展模式必须符合国情,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二是处理好保护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来说,保护民族工业的最佳方法不是拒外来竞争于门外,而是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竞争力。
三是发展过程要注意兼顾社会公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进口替代战略百科名片进口替代战略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中国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中国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
又称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是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
一般做法是国家通过给予税收、投资和销售等方面的优惠待遇,鼓励外国私人资本在中国设立合资或合作方式的企业;或通过来料和来件等加工贸易方式,提高工业化的水平。
目录基本概况历史事实实施条件采取的政策战略影响基本概况要转向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许多经济界的同行就会紧张起来。
他们担心中国可能会从此实行一系列导向灾难的经济政策,而这些政策都是与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有必然联系的。
他们的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
产生这种担心的根源是不加思考地听信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谎言,这种谎言把进口替代描绘成了绝对有害的发展道路。
进口替代战略分析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把实行进口替代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
所谓进口替代,就是以本国自己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取代原来需要进口的产品。
按照国际贸易理论的标准说法,这样实现的经济增长是一种“进口偏向型增长”。
由于国际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因素作用,特别是长期将资源用于生产进口替代产品最终将减少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投入,进口的减少在长期中通常都会使出口随之减少。
进口替代的经济增长因此将降低整个对外贸易占一国GDP的比例,从而是一种比较内向型的经济发展。
与进口替代相对立的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它主要以出口的增长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把这样实现的经济增长说成是“出口偏向型增长”。
在长期中,一国出口的大幅度增加不能不导致进口最终增加,光是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也不得不如此。
这样一来,出口带动的经济增长不能不提高整个对外贸易占一国GDP的比例,从而造成一种名副其实的外向型经济增长。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就致力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
当时之转向外向型经济增长,是因为看到了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以出口导向带动经济增长的成功经验。
那以后的20年是外向型经济发展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在人们心目中,以出口增长来带动经济发展成了唯一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
而进口替代则被看成是一条错误的经济发展道路。
无论在经济学界还是在媒体上,都把为促进进口替代而实行的经济政策说成是发展缓慢以致停滞的根源。
这样,出口导向是高速经济发展的根源,进口替代则是导致经济发展失败的罪魁祸首,似乎已经成了定论。
而在实际上,这样的一般化结论没有任何靠得住的根据。
出口导向战略不是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能带来比进口替代战略更高的经济增长,对于大国来说,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更不一定优于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
实际上,最近150年来经济发展失败的外向型经济体有许许多多,实行出口导向而又真正成功地高速发展了经济的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的几个国家和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以增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一度取得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和成功的经济发展。
它们的成功经验确实值得其它国家和地区考虑和借鉴,但是正如国际贸易理论的权威克鲁格曼所指出的,把东亚经济增长的奇迹归因于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并没有充分的依据。
东亚国家的高速经济增长可能另有其根本原因,而出口的高速增长很可能是反过来由整个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的。
把进口替代说成是造成经济停滞和落后的祸害,将外向型经济看成是对外关系上唯一成功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是当代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编造出来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