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替代贸易战略

合集下载

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的定义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1]进口替代战略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

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而发达国家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升,不平等贸易关系日益突出。

为了克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因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一些原来依靠进口的货物的生产以供国内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从而实现进口替代。

进口替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如食品、服装、家电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纺织、皮革、木材工业等,以求用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当国内生产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

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2]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限制条件[3]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需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关税保护,即对最终消费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对生产最终消费品所需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征收低关税或免征关税。

第二,进口配额,即限制各类商品的进口数量,以减少非必需品的进口,并保证国家扶植的工业企业能够得到进口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

第三,使本国货币升值,以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

其中关税和配额是进口替代战略中最重要的保护措施。

进口替代战略的影响[3]实施进口替代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族工业中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加强了发展中国家独立发展经济的能力,能够减少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一些专门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力也培养出来了,政府部门从中也获得了管理经济的经验和知识,因此许多拉美、南亚、中欧国家选择了进口替代战略,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发展目标。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比较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比较

贸易发展战略思考一、两种外贸战略的对比分析无论是进口替代还是出口导向战略,不可能也不应当作为一切时代和所有国家(主要指发展中国家)的固定发展模式,而应当根据世界经济关系的时代特征和各国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其各自的战略。

因为两种战略之间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而且每个战略各有优缺点。

(一)两种贸易战略横向对比研究(1)理论基础方面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保护贸易化,而出口导向战略的基础是自由贸易化。

保护贸易理论认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没有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自由竞争,应利用关税或配额等措施来支持本国民族工业的建立和发展,直至他们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

正是利用这一理论,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率先实行进口替代战略。

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可以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利益和要素丰缺状况,专心生产其较有利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从中获得贸易利益和推动经济发展。

正是利用这一理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新加坡等国相继推行了出口导向战略。

(2)促进就业方面进口替代多多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资本与技术要素比较稀缺,而对于进口替代产业来说,往往产生对资本密集工业的偏好,从国外进口的先进设备中,这些设备也往往是从节约劳动力的目的出发而设计的,这些技术设备的引进,对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往往并不能产生促进作用,难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过剩这个难题。

但出口替代则消除了进口替代对资本密集工业的偏好,在出口导向初期,通过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力地推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3)国际环境方面对于进口替代产业,由于其市场主要面向国内,只要其国内市场比较大,它就可以发挥规模效应,降低产品成本,竞争能力得到增强,而最终在逐步放松进口替代政策后能同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相互抗衡。

但对于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则不然,它较多地受限于国际环境的变化。

出口替代发展战略是以国际贸易中自由贸易为基础的,要求具有宽松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对于实行出口导向的国家,当其主要产品出口国经济形势看好,无通货膨胀造成的市场萎缩、贸易政策较为宽松的条件下,出口导向政策一般说来较易成功,但当其主要出口产品国经济处于低速增长,有通货膨胀造成市场萎缩,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失衡,致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时,这时候采取出口导向的战略,则会大受影响,成功的可能性也小。

进口替代是我国赶超世界工业大国的长期战略

进口替代是我国赶超世界工业大国的长期战略

进口替代是我国赶超世界工业大国的长期战略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密切,制定正确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

然而,人们在总结我国和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时,大都对进口替代战略持否定态度。

特别是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遇上了外汇短缺的瓶颈,不仅理论界有一部分同志认为我国应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实际工作中也提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问题。

鉴于战略选择事关全局,我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的若干认识1.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都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战略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从对外经济关系的角度表述的一国的工业化战略,是一国工业发展的总方针和总政策。

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中的不利地位集中反映在垂直贸易方面。

发展中国家通过工业化改变垂直贸易状态的途径一般可有如下三种选择:(1)同时致力于改善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2)主要致力于改善进口结构;(3)主要致力于改善出口结构。

第一种选择要求在进出口方面同步实现水平贸易,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做不到,所以切实的选择乃是第二种或第三种。

如果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主要致力于改善进口结构,即通过实现原有劣势工业部门的发展,来逐步取代大多数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则该国奉行的是进口替代战略。

反之,如果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主要致力于改善出口结构,即通过发展原有优势工业部门或潜在优势工业部门,来逐渐增加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则该国奉行的是出口替代战略。

由于在进口替代战略下工业生产首先着眼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而在出口替代战略下工业生产首先着眼于打进国际市场或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因而进口替代被称为内向型战略,出口替代被称为外向型战略或出口导向战略。

2.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的主要差别(1)战略重点不同。

进口替代战略主要致力于改善进口商品的结构,出口导向战略主要致力于改善出口商品的结构。

(2)战略目标不同。

进口替代战略的目标是以传统工业中的支柱产业为基础,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国际贸易战略下的进口替代产业发展研究

国际贸易战略下的进口替代产业发展研究

国际贸易战略下的进口替代产业发展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在一些国际贸易战略下,进口替代产业发展成为了一种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战略下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研究,并分析其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和挑战。

进口替代产业是指国家通过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并减少对外依赖,以降低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这一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自主经济的独立性和抵御外部风险能力。

然而,实施进口替代产业战略并非易事,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产业链配套和政策支持等因素。

首先,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必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市场定位和产品开发是保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市场细分和特殊化生产,企业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消费者。

同时,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

其次,技术创新是推动进口替代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

不断升级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并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

国家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合作的支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并提供相应的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

此外,产业链的完善与配套也是进口替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国家应该着力完善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推动初级产品加工和再加工,增强产业链的自给自足能力。

通过搭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可以提高发展进口替代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政策支持是促进进口替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该采取积极且有效的政策举措,包括减少相关税费的负担、提供补贴和贷款支持、制定产业政策和规划等。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政策,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国际贸易战略下发展进口替代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进口替代产业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和低效率问题。

若市场对某些产品的需求量不足,或者国内产业在某些领域缺乏竞争力,就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产业运行的低效率。

其次,国际贸易战略下发展进口替代产业可能会面临贸易壁垒和国际竞争的挑战。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名词解释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名词解释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名词解释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Import Substitution Industrialization,简称ISI)是一种经济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国内生产替代进口商品,减少对外国商品的依赖,促进本国工业化和经济独立性的提高。

该战略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保护本国产业,限制进口商品的进入,鼓励本国企业发展和生产替代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这种战略
往往涉及政府干预和保护主义政策,例如关税壁垒、进口配额、补
贴和优惠贷款等手段,以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实现自给自足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通过发展本国工业,提高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

这种
战略在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期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拉丁美洲和亚洲一些国家。

然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限制。

一方面,保
护主义政策可能导致国内产业过度保护和低效率,限制了市场竞争
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依赖国内产业满足国内需求可能导致产品
质量低下、价格高昂和市场选择有限。

此外,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
发展也对该战略提出了挑战。

总的来说,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是一种经济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促进本国工业化和经济独立性的提高。

然而,该战略的实施需要权衡各种因素,以确保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的开放性。

最新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

最新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

最新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最新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一、两种经济战略的定义(一)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又称“内向发展战略”。

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就是从经济上独立自主的目的出发,减少或者完全消除该种商品的进口,国内市场完全由本国生产者供应的战略。

由于实施该战略必须伴以贸易保护政策,因而不利于促进本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技术进步,更不利于产品的出口。

时间过长,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导向战略也称出口替代战略。

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出口导向战略着眼于出口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然后组织产品出口,以代替原先的初级产品的出口。

二、两种经济战略的利弊分析(一)出口导向型1( 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点:1) 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并与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缓解一国的外汇压力。

2) 通过贸易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以出口换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机器设备和资金,加速本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

3) 增加就业改善收入分配,可以通过对外贸易,互通有无,使本国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经济福利,提高其生活水平。

4) 可以在国际分工中节约劳动,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获取因分工而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

2(出口导向战略存在的问题: 1) 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外资依存度过高,国民经济命脉易受外国资本操纵。

2) 以贸易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局限性。

3) 国内产业结构布局贸易出现畸形发展一些产业容易出现产能过剩。

(二)进口替代型1. 进口替代战略的优点1) 有利于民族工业体系的迅速建立和国内工业发展政策的独立之星防止国民经济命脉受制于外国资本。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战略的比较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战略的比较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战略的比较在国际贸易中,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两种常见的战略选择。

进口替代战略是指国家通过限制进口,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和替代进口产品,以实现经济独立和自给自足的目标。

而出口导向战略则是通过扩大出口,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和国家的整体实力提升。

本文将对这两种战略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优劣势。

一、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发展中国家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保护本国产业,限制进口产品的流入,从而刺激本国产业的发展。

进口替代战略的主要优势在于:1. 促进本国产业发展:通过限制进口,国内企业得到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有利于本国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 提高就业率:本国产业的发展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 降低对外依赖: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可以降低外汇需求,减少国际经济风险对本国经济的冲击。

然而,进口替代战略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劣势:1. 产业效率低下:由于市场保护和缺乏竞争,国内企业往往缺乏动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导致产业效率低下。

2. 产品价格高昂:由于市场保护和缺乏竞争,国内产品价格往往较高,消费者购买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

3. 技术创新滞后:由于市场封闭和缺乏竞争,国内企业往往缺乏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导致技术滞后。

二、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导向战略是指国家通过扩大出口,增加国际市场份额,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国家实力提升的目标。

出口导向战略的主要优势在于:1. 增加外汇收入:通过扩大出口,国家可以增加外汇收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2. 促进产业升级:出口导向战略要求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3. 扩大就业机会: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将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扩大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然而,出口导向战略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劣势:1. 对外需求波动:国际市场需求的波动会对出口导向国家的经济产生较大影响,一旦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国家经济将受到冲击。

进口替代的影响与应对措施研究

进口替代的影响与应对措施研究

进口替代的影响与应对措施研究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全球化的趋势和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博弈却从未停止。

每一个国家都希望尽可能地保护本国企业和本国市场。

其实,保护主义已经不再是新词,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而言,更是历史遗留问题。

而在这个话题上,进口替代策略似乎成为了各国保护主义的呼声之一。

一、进口替代的基本概念进口替代指的是以本国产替代外国进口,以此保护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政策。

这种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被广泛运用于拉美国家。

采用进口替代政策,国家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经济战略,增加国内就业机会,并且把生产的商品卖给国内市场。

虽然在当时,进口替代政策凭借着它的便宜和优势被广泛运用,但是经过时间的考验,进口替代政策已经表现出了其早期经济的疲态。

二、进口替代的影响进口替代政策对于本国企业和市场而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同时也会使得本国消费者成为被动的受益者。

下面分别从本国企业和本国消费者两个角度来分析进口替代政策的影响。

1. 对于本国企业的影响首先,进口替代政策的实施对本国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很大的影响。

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政策需要,达到政策目标,不得不进行调整,使得本国产业结构更加垂直化,生产重复化以及技术不足。

其次,进口替代政策对本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由于政策对货币汇率等造成的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限制了企业的投资和研发,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更新技术产业。

这样必然会导致本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够先进,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因此本国企业失去了更好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2. 对本国消费者的影响进口替代政策的实施,使得本国消费者面临着不合适的价格数量和不足的选择,影响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由于企业生产的商品的成本提高,物价也会随之上涨,最终加重了消费者的生活负担。

三、如何应对进口替代策略既然进口替代策略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对本国企业和消费者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社会各界就应该如何应对呢?1. 注重推进全面市场化改革全面市场化改革指的是通过对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拓展市场。

国际贸易中的中国进口替代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中国进口替代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中国进口替代分析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然而,进口依然占据中国贸易结构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大量进口造成了巨额贸易逆差。

为了解决贸易逆差问题,中国开始实行进口替代政策。

本文将探讨中国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的原因、措施以及对中国进口替代的影响。

一、中国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的原因中国实行进口替代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进口量不断增加。

然而,中国的出口量却难以与之匹配,导致贸易逆差问题严重。

为了缓解贸易逆差,中国开始实行进口替代政策。

此外,中国还希望通过降低对外依存度来保障经济安全。

中国的许多重要领域依赖进口,如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一旦国际局势动荡或者国际市场波动,这些领域的进口可能会受到影响,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中国通过实行进口替代政策来增加国内产能,降低对外依存度,提高经济安全性。

二、中国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的措施1. 减税优惠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减税优惠政策,以鼓励本国企业扩大生产和出口。

其中,针对进口替代领域的措施主要包括减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等费用。

2. 向国内生产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为了支持国内企业增加生产,中国政府还提供了一系列资金支持措施。

其中,主要包括向国内企业发放贷款、提供补贴等。

此外,中国政府还鼓励各地政府在本地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重点支持产业园区,以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此投资生产。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的重要措施。

中国政府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鼓励国内企业开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

同时,中国政府大力推进自主研发,提高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中国进口替代的影响1.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中国实行进口替代政策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国减少进口会导致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

此外,中国进口替代也可能会引发贸易争端,导致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增加。

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进口替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如食品、服装、家电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纺织、皮革、木材工业等,以求用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当国内生产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

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需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关税保护,即对最终消费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对生产最终消费品所需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征收低关税或免征关税。

第二,进口配额,即限制各类商品的进口数量,以减少非必需品的进口,并保证国家扶植的工业企业能够得到进口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

第三,使本国货币升值,以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

其中关税和配额是进口替代战略中最重要的保护措施。

出口替代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

其核心思想是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级产品的出口。

该战略是根据国际比较利益的原则,通过扩大其有比较利益的产品的出口,以改善本国资源的配置,从中获得贸易利益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这种以出口鼓励作为经济动力的发展模式,将本国产品置于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其优点是比较显著的。

以这种方式发展的国家,大都取得了实绩优良的高速经济增长。

出口替代战略一般也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如食品、服装、纺织品、一般家电制造业等,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的出口,致力于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如机械电子、石化等行业。

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比较

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比较

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比较摘要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应当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贸易战略,引起了广大发展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研究的是进口替代贸易与出口导向战略的历史背景,其概念,实施成功的条件及其利弊分析。

关键字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比较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被迫采取以初级产品出口来换取工业制成品,但这种发展道路很难积累起足够的资本建立本国工业,改变贫穷落后状态,实现工业化。

因此,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应当实行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贸易战略。

典型的是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这两种战略各有优缺点,发展中国家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

一、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实施的历史背景(一)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历史背景进口战略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

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而发达国家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升,不平等贸易关系日益突出。

为了克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因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一些原来依靠进口的货物的生产以供国内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从而实现进口替进口替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如食品、服装、家电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纺织、皮革、木材工业等,以求用国内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当国内生产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

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二)出口导向战略实施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 美国经历了十年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

进口替代政策

进口替代政策

进口替代政策简介进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

又称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是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

一般做法是国家通过给予税收、投资和销售等方面的优惠待遇,鼓励外国私人资本在国内设立合资或合作方式的企业;或通过来料和来件等加工贸易方式,提高工业化的水平。

为使国内替代产业得以发展,就要使用提高关税、实行数量限制、外汇管制等手段,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以使国内受进口竞争的工业在少竞争、无竞争的条件下发育成长。

进口替代政策的劣势进口替代政策必然是以牺牲国内消费者为代价,而且由于其降低了该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程度,造成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产品质量差,竞争能力不够。

因此,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轻工业的发展,工业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这只是短期现象,并不能长期保持。

这就迫使它们不得不进行调整,甚至加以放弃,转而实行出口替代工业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推行这一政策的拉美发展中国家进一步积极推行,新独立的许多亚非发展中国家也先后把进口替代作为工业化的途径,一度出现进口替代的高潮。

推行这一政策,首先要正确选定作为替代对象的工业品种类,即决定哪些工业作为进口替代工业。

一般是选择哪些国内市场虽有需求却经不起外国竞争的工业,然后通过保护措施使这些国内进口竞争工业变为进口替代工业,以加快工业进程。

浅析拉美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拉美国家从三四十年代起,在大危机和“二战”背景下,少数国家率先推行了进口替代发展政策。

战后,在拉美经委会的经济思想影响下,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为拉美主要国家所接受和推行,逐渐形成了进口替代发展模式。

虽然有其局限性,但这一发展模式对奠定拉美工业化基础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并使得这一地区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都保持了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

国际商务重点概念题和论述题

国际商务重点概念题和论述题

一、概念:1●进口代替贸易发展战略:就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进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纠正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

2●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以制成品和半成品逐步代替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这种贸易发展战略也叫出口主导型贸易发展战略。

目的是利用扩大出口来积累资金,带动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

3●间接贸易: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或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或地区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

从第三国或地区来看,即为间接贸易,又称中转贸易。

4●国际贸易:世界各国之间的货物和服务交易的活动,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5●对外贸易:一国(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6●贸易术语:指用一个简短的概念或英文缩写字母来表示价格的构成或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换过程中有关手续、费用和风险的责任划分。

7●汇票:一个人向一个人签发的,要求见票时或在将来的固定时间或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的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

8●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叫贸易差额。

9●国际收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之间的比例关系。

10●本票:是出票人对受款人承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票据。

11●支票:以银行为付款人的限期汇票,即存款人对银行的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委托或命令。

12●托收:债权人出具汇票委托银行向债务人收取货款的一种支付方式。

13●汇付;付款人主动通过银行或其他途径将款项交收款人。

14●信用证:指由银行依照客户的要求和指示或自己主动,在符合信用斑点条款的条件下,凭规定单据付款的书面文件。

●经济全球化: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WTO:为世界贸易组织。

进口替代,中国外贸模式的战略选择

进口替代,中国外贸模式的战略选择

平会从 U 1移至 u 。但类似中国的贸易大国—■哄 国内进1的减少,会迫使钢铁的国际市场价 2 5 1
格 降低 , 图中 的交换 比例 线会 变 得 陡直 ( 实 , 即大 国 的贸易 条件 会 因进 口替代得 到 改
原 因 是 大 国 不 仅 得 到 了 本 国 经 济 增 长 的 的好 处 ,福 利 的增加 比小 国更 优 。
向 战略 还 是 能 比较 容 易保 证 其 国 家经 济 安 全 。新加 坡 、香 港 都是 很好 的例 证 。 中 国经 济 发 展 不 适 合 采 用 出 口 导 向 战 略 。 中 国特 色 的 内 容 之 一 就 是 中 国 是 最 大 的 发 展 中 国家 。 中 国经 济 总 量 已 经 居 世 界 第 六 ,钢 铁 、 水 泥 、鞋 类 、 箱 包 等 生 产 量 居 世 界 第 一 , 出 口规 模 很 大 , 已对 相 关 国 家 产 生 了 巨大 的 压 力 。 迫 于 内部 压 力 , 有 关 国 家 增 加 了 保 护 国 内 市 场 的 措 施 , 使 得 我 国 出 口环 境 恶 化 。 如 欧 盟 新 普 惠 制 规 定 : 当 一 发 展 中 成 员 某 类 产 品 对 欧 盟 出 口量 占其 进 口总 量 超 过 2 % 时 , 就 符 合 毕 业 条 款 , 不 5 再 享 受 普 惠 制 待 遇 。我 国 已有 钟 表 、 鞋 类 、 箱 包 等 诸 多 产 品 不 再 享 受 欧 盟 对 发 展 中 国家 产 品 的 优 惠 税 率 , 出 口竞 争 优 势减弱 。 中 国特 色 的 另 一 个 内容 就 是 中 国 是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潜 在 市 场 。 我 们 应 充 分
的产 品 。中 国在 生产 大 米上 具 有 比较 优势 ,生产 并 出 口大 米 , 同时进 口钢铁 。实 施进 口替代

进口替代战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进口替代战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进口替代战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近年来,进口替代战略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经济政策。

这种政策旨在减少进口依赖,提高本国的自给自足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进口替代战略虽然可能有一些正面影响,但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进口替代战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正面影响1、提高国内市场竞争力通过采取进口替代战略,政府可以促进国内原材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力的使用,从而增加产品的本土化程度。

这种本土化可以激发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推动本土企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2、提高就业率进口替代战略可以直接产生大量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初期阶段更是如此。

通过降低对进口产品的依赖,本土企业将需要更多的工人和技术人才,这有助于降低失业率和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进口替代战略还可以促进本土企业的扩张,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促进技术的发展进口替代战略需要本土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更好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这将促进技术的发展,促使本土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发挥更大的竞争力。

二、负面影响1、限制了国际贸易进口替代战略可能会限制本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

过于依赖本国生产的工具和原料,可能会使得原来进口的产品成为生产成本增加的负担。

此外,本土企业在进口替代战略的背景下可能会更多地面向本国市场,而疏于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进而造成贸易不平衡。

2、提高生产成本进口替代战略通常需要本土企业采用更昂贵的生产工具和原材料,以便在本国境内生产。

这将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企业可能会受到影响,生产的产品价格会上涨,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此外,进口替代战略可能会削弱本国的经济竞争力。

3、可能导致资源分配失衡进口替代战略会促进本土企业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可能会将过多的资源投入到某些产业中,从而导致其他产业的萎缩。

这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的失衡,从而影响经济的整个生态系统,甚至极端情况下会导致经济崩溃。

三、结论进口替代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Import substitution strategy)目录∙ 1 进口替代战略的定义∙ 2 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限制条件∙ 3 进口替代战略的影响∙ 4 进口替代战略的积极作用5 进口替代战略的消极作用进口替代战略的定义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

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而发达国家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升,不平等贸易关系日益突出。

为了克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因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一些原来依靠进口的货物的生产以供国内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从而实现进口替代。

进口替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如食品、服装、家电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纺织、皮革、木材工业等,以求用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当国内生产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

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限制条件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需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关税保护,即对最终消费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对生产最终消费品所需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征收低关税或免征关税。

第二,进口配额,即限制各类商品的进口数量,以减少非必需品的进口,并保证国家扶植的工业企业能够得到进口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

第三,使本国货币升值,以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

其中关税和配额是进口替代战略中最重要的保护措施。

进口替代战略利弊

进口替代战略利弊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采取了出口导向政策,用旺盛的出口需求来补充远不足以支撑快速增长的内需,我国外贸出口的大幅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这种全面外向型经济的负面效应也正逐渐显现出来。

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战略各有利弊,如何促进两战略的融合,为我国经济发展所用,以摆脱可以预见的对外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加剧、通货膨胀等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对外贸易,出口导向,进口替代;“复合型”战略1对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利弊分析“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级产品的出口。

该战略是根据国际比较利益的原则,通过扩大其有比较利益的产品的出口,以改善本国资源的配置。

从中获得贸易利益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这种模式将本国产品置于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其优点是比较显著的。

以这种方式发展的国家,大都取得了实绩优良的高速经济增长,这一事实成功地推翻了传统的工业发展只能通过进口替代来实施的观点。

在一个资金、技术缺乏,市场狭小和大部分人从事农业的不发达经济中,选择出口导向型战略:(1)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并与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缓解一国的外汇压力;(2)可以在国际分工中节约劳动,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获取因分工而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I(3)可以通过对外贸易,互通有无,使本国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经济福利,提高其生活水平,等等。

但同时应该看到,出口导向战略也存在以下三个弊端。

(1)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对于大国和小国的作用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小国因地域狭小,人口总量不大,市场容量较小,如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就可以使其产品生产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取得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2)会增加本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从而丧失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更易受到外部市场的摆布,这对一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进口替代贸易战略
进口替代贸易战略是一种内向型战略,世界银行的定义是指“对工业和贸易的奖励制度有偏向,重视内销的生产,轻视出口的生产”。

而理论界一个比较一般的定义是,以国内生产的同类产品取代进口品,其内涵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强调本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加强经济自力更生能力。

第二,在进口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努力提高产品的本国化比率,节约外汇和实现外部经济平衡。

第三,运用本币高估和幼稚产业保护实现替代。

第四,对本国市场实行不同程度的保护。

进口替代贸易战略实际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腾飞的一项重要战略,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应用价值较大,新兴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基本都使用了这一发展战略。

进口替代贸易战略的双向性[1]
伴随着以资源导向贸易战略的失败,许多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探索新的国际贸易模式。

鉴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交易条件不断恶化的现实,多数发展中国家纷纷采取高关税、配额等保护政策,将本国市场与世界市场隔离,以此来限制发达国家工业产品大量流入本国市场。

然后,通过国内生产来代替这部分进口市场,以此来实现本国、本地区的经济自立。

这种试图依靠高关税、配额等保护政策手段的限制,来实现本国(地区)的“内向的”国际贸易战略又叫进口替代贸易战略。

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相继采用了进口替代贸易战略。

得益于这种发展战略的成功,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从殖民地经济结构中摆脱出来,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

最早采用进口替代贸易战略的菲律宾,借助于国内丰富的资源和给予外国企业国民待遇,工业化比率迅速提高。

20世纪50年代中期菲律宾工业化率尚只有8%,而60年代初期则升至17%。

国民经济长期依赖于橡胶、锡等自然资源出口的马来西亚,通过以纺织、电子机械为中心的进口替代,奠定了大规模工业化发展的基础。

为了验证进口替代贸易战略对工业发展的贡献程度,钱纳里借助于投入产出表对工业增长进行了数量分解。

根据钱纳里的研究,1960年发展中国家中,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度,最终需要生产为22%,中间需要生产为28%。

进口替代生产为
50%,后者的贡献程度远远超过前二者,显示出相当高的贡献度。

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时代以来的经济强国或多或少都曾实行过进口替代,进口替代甚至是产业革命的促成者。

在19世纪初期,英国的棉纺织工业远远落后于印度和中国,为了鼓励国内棉纺织工业的发展,英国禁止从东方进口棉纺织品,以便能够用本国生产棉纺织品来替代进口。

正是在这样繁荣起来的棉纺织业生产中发生了“产业革命”,从而使整个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也使英国成了很长时期中的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当今世界的三个经济上最强的国家——美国、德国和日本,也无一不靠进口替代而致富。

文章来源:淘金者论文范文中心
进口替代贸易战略的实施,极大地加快了从殖民地中解放出来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并且奠定了发展中国家开始走向工业化的基础。

但是,这种发展战略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发展水平极度低下条件下,通过对市场进行入为的干预和政府强有力的保护来阻断国内、国际市场的联系,有助于避免国内幼稚产业过早地面临国外跨国企业的竞争,促使本国幼稚产业尽快地成长。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化的进步,进口替代国际贸易战略的局限性日益明显。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国际收支不断恶化、外汇不足。

在实施进口替代贸易战略时,各国普遍过高地评价本国货币的汇率,这样就使得产业部门积极扩大进口,而不太愿意出口。

不仅如此,人为地过高评价本国的货币使得初级产品部门与工业制成品的交易条件进一步恶化,从而阻碍初级产品行业的良性发展,进而带来出口潜力的低下。

工业部门的进口偏向和传统出口部门潜在力的低下,使得实施进口替代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地存在着国际收入不断恶化、外汇收入不足的现象。

第二,实施进口替代的产业由于受国内市场制约,往往难以充分享受规模经济效果。

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在农村,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国内市场规模本身比较小。

在国内市场尚未饱和时,通过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可以较快地扩大规模。

但由于国内市场本来就很小,国内市场的需要将很快达到饱和状态,这样进口替代的机会就将会枯竭,以后的增长将取决于国内需要和经济成长率的大小。

由于难以充分享受规模的经济效果,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往往停留在进口替代水平上,很难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业。

第三,产业结构急剧地向劳动节约、资本集中型过渡,从而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对工业的高度保护和补贴实际上是在鼓励使用资本、限制使用劳
动,从而产生了资本替代劳动,导致国内产业吸收过量的资本而吸收少量的劳动。

这种政策导向的结果很快耗尽了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同时出现就业严重不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