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对比

合集下载

进口替代战略利弊

进口替代战略利弊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采取了出口导向政策,用旺盛的出口需求来补充远不足以支撑快速增长的内需,我国外贸出口的大幅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这种全面外向型经济的负面效应也正逐渐显现出来。

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战略各有利弊,如何促进两战略的融合,为我国经济发展所用,以摆脱可以预见的对外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加剧、通货膨胀等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对外贸易,出口导向,进口替代;“复合型”战略1对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利弊分析“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级产品的出口。

该战略是根据国际比较利益的原则,通过扩大其有比较利益的产品的出口,以改善本国资源的配置。

从中获得贸易利益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这种模式将本国产品置于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其优点是比较显著的。

以这种方式发展的国家,大都取得了实绩优良的高速经济增长,这一事实成功地推翻了传统的工业发展只能通过进口替代来实施的观点。

在一个资金、技术缺乏,市场狭小和大部分人从事农业的不发达经济中,选择出口导向型战略:(1)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并与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缓解一国的外汇压力;(2)可以在国际分工中节约劳动,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获取因分工而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I(3)可以通过对外贸易,互通有无,使本国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经济福利,提高其生活水平,等等。

但同时应该看到,出口导向战略也存在以下三个弊端。

(1)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对于大国和小国的作用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小国因地域狭小,人口总量不大,市场容量较小,如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就可以使其产品生产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取得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2)会增加本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从而丧失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更易受到外部市场的摆布,这对一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外部经济名词解释配伍题

外部经济名词解释配伍题

外部经济名词解释配伍题外部经济外部经济( external economics)是指生产或进口的产品主要用于消费而不是投资。

①运用本国的资源和劳动力进行生产或者出口本国货物以外的产品,特别是指那些资源和技术密集型或者资金密集型的产品;②有助于企业扩大就业、增加国内供给的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需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实施了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

这些国家往往采取扩大出口的方式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外部经济。

实行外部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弥补本国的国内市场不足,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对外贸易。

⑤进口替代战略。

通过发展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大量生产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工业制成品,进口本国急需的原材料、能源和初级产品,以降低进口成本,并借此推动本国工业发展的一种战略。

⑥进口替代的优点:①可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上的差距;②能减轻进口替代产品的竞争压力,使之尽快进入国际市场,提高本国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③还可以改变本国进口需求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社会经济福利。

⑦进口替代的缺点:①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加剧能源紧张;②生产和销售的风险都比较大,容易引起通货膨胀;③技术开发与产业升级受到阻碍;④财政负担加重;⑤难以摆脱对发达国家产品的依赖。

⑧进口替代战略适用范围:①技术密集型的工业产品;②初级产品;③技术含量较低的日用工业品;④易耗品。

⑨进口替代战略的意义:①它有利于本国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改善商品结构,促进出口创汇,弥补国内市场不足,促进工业的发展,使本国产业结构更趋合理;②它可以改变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状况,缓解外汇收支不平衡,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增强抵御外国市场的风险能力,使我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⑩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区别:①适用范围不同;②采取的途径不同。

11.“三来一补”: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进口本国不能生产的中间产品(如技术设备、原材料、零部件等),然后在中国组装成品,并将成品返销出口。

2012.10月《国际商务》小范围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答案

2012.10月《国际商务》小范围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进口替代战略:就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进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纠正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2.出口导向战略: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以制成品和半制成品逐步代替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这种贸易发展战略也叫出口主导型贸易发展战略。

目的是利用扩大出口来积累资金,带动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增长3.对外贸易:一国(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4.贸易术语:指用一个简短的概念(如Free On Board)或英文缩写字母(如FOB)来表示价格的构成和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手续、费用和风险的责任划分5.托收:债权人(出口人)出具汇票委托银行向债务人(进口人)收取货款的一种支付方式6. 经济全球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7. 国际服务贸易: 指国家间服务输入与服务输出的贸易形式8.过境交付: 又称跨境提供,是指一国向另一国提供服务,没有人员的流动,而是通过电讯、邮电、电脑网络等完成的服务 9.转口贸易: 指一国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转卖商品再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

属于复出口,是过境贸易的一部分10.国际展览会: 指某一国家通过选择适当的场所,将其商品集中进行展出和销售的贸易方式。

是现货交易11.国际博览会: 指在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城市定期举办,各国商品集中展销一种贸易方式也叫国际集市。

12.补偿贸易:是在信贷的基础上,一方进口机器设备或技术,不用现汇支付,而以产品或劳务分期全额或部分偿还价款的一种贸易做法13.ATA单证册: 是货物临时进口免税的国际海关文件,是货物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临时出口又复进口、在另一个或几个国家(或地区)临时免税进口又复出口或过境的国际通用的通关文件14.关税: 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15.原产地规则: 指任一国家或地区为确定货物原产地而实行的普遍适用法律、法规及行政决定16.进口配额制: 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以后,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的 17.进口许可证制:指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 18.“自动”出口配额制: 又称“自动”限制出口: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19.出口信贷: (Export Credit)是一个国家的银行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加强商品的竞争能力,对本国出口厂商或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20.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由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设置的特定地区和仓库21.BOT方式:是指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类方式,也是一种私营机构参与基础设施的开发和运营的方式。

【精品】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比较

【精品】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比较

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比较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比较摘要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应当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贸易战略,引起了广大发展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研究的是进口替代贸易与出口导向战略的历史背景,其概念,实施成功的条件及其利弊分析。

关键字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比较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被迫采取以初级产品出口来换取工业制成品,但这种发展道路很难积累起足够的资本建立本国工业,改变贫穷落后状态,实现工业化。

因此,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应当实行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贸易战略。

典型的是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这两种战略各有优缺点,发展中国家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

一、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实施的历史背景(一)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历史背景进口战略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

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而发达国家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升,不平等贸易关系日益突出。

为了克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因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一些原来依靠进口的货物的生产以供国内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从而实现进口替进口替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如食品、服装、家电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纺织、皮革、木材工业等,以求用国内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当国内生产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

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二)出口导向战略实施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历了十年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比较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比较

贸易发展战略思考一、两种外贸战略的对比分析无论是进口替代还是出口导向战略,不可能也不应当作为一切时代和所有国家(主要指发展中国家)的固定发展模式,而应当根据世界经济关系的时代特征和各国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其各自的战略。

因为两种战略之间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而且每个战略各有优缺点。

(一)两种贸易战略横向对比研究(1)理论基础方面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保护贸易化,而出口导向战略的基础是自由贸易化。

保护贸易理论认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没有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自由竞争,应利用关税或配额等措施来支持本国民族工业的建立和发展,直至他们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

正是利用这一理论,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率先实行进口替代战略。

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可以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利益和要素丰缺状况,专心生产其较有利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从中获得贸易利益和推动经济发展。

正是利用这一理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新加坡等国相继推行了出口导向战略。

(2)促进就业方面进口替代多多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资本与技术要素比较稀缺,而对于进口替代产业来说,往往产生对资本密集工业的偏好,从国外进口的先进设备中,这些设备也往往是从节约劳动力的目的出发而设计的,这些技术设备的引进,对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往往并不能产生促进作用,难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过剩这个难题。

但出口替代则消除了进口替代对资本密集工业的偏好,在出口导向初期,通过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力地推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3)国际环境方面对于进口替代产业,由于其市场主要面向国内,只要其国内市场比较大,它就可以发挥规模效应,降低产品成本,竞争能力得到增强,而最终在逐步放松进口替代政策后能同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相互抗衡。

但对于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则不然,它较多地受限于国际环境的变化。

出口替代发展战略是以国际贸易中自由贸易为基础的,要求具有宽松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对于实行出口导向的国家,当其主要产品出口国经济形势看好,无通货膨胀造成的市场萎缩、贸易政策较为宽松的条件下,出口导向政策一般说来较易成功,但当其主要出口产品国经济处于低速增长,有通货膨胀造成市场萎缩,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失衡,致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时,这时候采取出口导向的战略,则会大受影响,成功的可能性也小。

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

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

(四)造成资源浪费与紧缺。
在出口至上的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一些企业不惜代价扩大资 源产品出口,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资源紧缺状况。扩大出 口势必造成大量资源流向出口部门, 而出口部门的低效率生产必 然造成资源紧张与浪费, 资源使用效率下降。粗放型出口增长方 式增强了对国际资源产品的依赖。目前, 我国原油、铁矿砂、氧 化铝、铜矿石等进口依存度高达40% 到90% , 进而制约了我国的 议价能力, 并引起国际上的高度关注和防范。此外,由于廉价劳 动力、廉价土地、廉价货币和廉价环境成本(有些是人为造成的) 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基础,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使得国 家只能大力发展技术水平低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靠它们来实 现经济增长。结果,低端产业在我国经济中占了很大比重,产 业结构有可能锁定于低端化,这与产业逐步升级经济发展方向 是背道而驰的。
然而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特别是保护缺乏效率的工业带来的扭曲,如利息率定值过 低(导致本来稀缺的资本流向了一些低效率的企业和资本 密集型企业发展比重过大),本币定值过高从而以牺牲农 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强化了经济结构的二元特征,以 及在封闭自守的状况下缺乏国际交流带来的国际竞争能力 低下,国民经济低效率运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等。 鉴于进口替代政策的不良影响,我国此后进口替代型政策 逐步减少,出口导向型政策不断增加,从进口替代发展战 略逐渐向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转变。
(3)、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该理论认为,出口 的增加会导致出口企业收入以及其他企业产品消费需求的 增加,从而刺激生产企业追加投资,扩大生产,增加收入, 引发新一轮消费需求的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产生数倍于 最初出口收入增量的增加,即所谓乘数效应。
在这三种理论中,第一、二种理论更多注重出口带动经济 增长的长期趋势变化,第三种理论主要考察出口对经济增 长的短期影响。

进口替代是我国赶超世界工业大国的长期战略

进口替代是我国赶超世界工业大国的长期战略

进口替代是我国赶超世界工业大国的长期战略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密切,制定正确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

然而,人们在总结我国和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时,大都对进口替代战略持否定态度。

特别是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遇上了外汇短缺的瓶颈,不仅理论界有一部分同志认为我国应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实际工作中也提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问题。

鉴于战略选择事关全局,我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的若干认识1.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都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战略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从对外经济关系的角度表述的一国的工业化战略,是一国工业发展的总方针和总政策。

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中的不利地位集中反映在垂直贸易方面。

发展中国家通过工业化改变垂直贸易状态的途径一般可有如下三种选择:(1)同时致力于改善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2)主要致力于改善进口结构;(3)主要致力于改善出口结构。

第一种选择要求在进出口方面同步实现水平贸易,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做不到,所以切实的选择乃是第二种或第三种。

如果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主要致力于改善进口结构,即通过实现原有劣势工业部门的发展,来逐步取代大多数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则该国奉行的是进口替代战略。

反之,如果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主要致力于改善出口结构,即通过发展原有优势工业部门或潜在优势工业部门,来逐渐增加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则该国奉行的是出口替代战略。

由于在进口替代战略下工业生产首先着眼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而在出口替代战略下工业生产首先着眼于打进国际市场或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因而进口替代被称为内向型战略,出口替代被称为外向型战略或出口导向战略。

2.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的主要差别(1)战略重点不同。

进口替代战略主要致力于改善进口商品的结构,出口导向战略主要致力于改善出口商品的结构。

(2)战略目标不同。

进口替代战略的目标是以传统工业中的支柱产业为基础,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战略的比较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战略的比较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战略的比较在国际贸易中,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两种常见的战略选择。

进口替代战略是指国家通过限制进口,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和替代进口产品,以实现经济独立和自给自足的目标。

而出口导向战略则是通过扩大出口,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和国家的整体实力提升。

本文将对这两种战略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优劣势。

一、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发展中国家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保护本国产业,限制进口产品的流入,从而刺激本国产业的发展。

进口替代战略的主要优势在于:1. 促进本国产业发展:通过限制进口,国内企业得到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有利于本国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 提高就业率:本国产业的发展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 降低对外依赖: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可以降低外汇需求,减少国际经济风险对本国经济的冲击。

然而,进口替代战略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劣势:1. 产业效率低下:由于市场保护和缺乏竞争,国内企业往往缺乏动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导致产业效率低下。

2. 产品价格高昂:由于市场保护和缺乏竞争,国内产品价格往往较高,消费者购买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

3. 技术创新滞后:由于市场封闭和缺乏竞争,国内企业往往缺乏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导致技术滞后。

二、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导向战略是指国家通过扩大出口,增加国际市场份额,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国家实力提升的目标。

出口导向战略的主要优势在于:1. 增加外汇收入:通过扩大出口,国家可以增加外汇收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2. 促进产业升级:出口导向战略要求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3. 扩大就业机会: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将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扩大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然而,出口导向战略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劣势:1. 对外需求波动:国际市场需求的波动会对出口导向国家的经济产生较大影响,一旦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国家经济将受到冲击。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

浅谈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摘要:虽然发展中国家可采取的贸易战略有三种:初级产品出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但由于某一种战略本身所固有的一些弱点,所以发展中国家在采取贸易战略时,可将其中的两种战略相互结合使用。

关键词:贸易战略、类型、比较、前景、选择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外贸易起到重要的作用,并成为推动一国经济进入世界经济循环,拉动本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为改变自身的经济结构,改变自身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一直在不间断地探索本国经济发展的道路。

在贸易战略上,发展中国家曾经或正在经历着初级产品出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一、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类型(一)初级产品出口战略1、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形成的原因由于新大陆的国家人均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稀缺,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不但没有恶化,而且是总体大幅度改善,因而这些国家在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时期就获得了较高的人均收入,工资水平很高,甚至超过当时的欧洲工业先进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新大陆国家的制造业部门既没有技术优势,也没有劳动力成本优势,显然难以和欧洲国家相竞争。

表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几个欧洲工业国和新大陆初级产品大国的工资比较国别初级产品出口比例(%)(1905-1914年平均)非熟练工人实际工资(1913年以英国为100)1913年人均GDP(以1990年美元价格计算)英国19.91005032法国36.8603452德国31.9843833加拿大88.01994213澳大利亚97.01165505阿根廷99.71013799乌拉圭99.9953938注:这里的初级产品包括活动物、食品、饮料、未加工的原材料或简单处理过的产品(也包括烟草制品)此外,从19世纪起,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以初级产品与国家交换工业产品的格局,发达国家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又极力地维持这种格局,使前者难以摆脱出口初级产品的不利地位。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的对比分析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的对比分析

1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的对比分析08经济学一类一班 黎鑫(0802010260)【摘要】 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引发起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但此次金融危机导致广东、深圳等沿海地区大批出口企业的倒闭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出口导向在带给我们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的外贸依存度也逐步增大。

外贸依存度增大直接的影响就是金融危机时美国国内需求减少,致使中国的出口企业面临产品出口困难而国内需求又不足,在企业产品堆积无法外销的情况下也就引发了出口企业大批倒闭,中国的金融危机随之到来。

那么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选择“进口替代型” 还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这是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进口替代;出口导向;对比分析一、 对进口替代型战略的分析不如食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二) 进口替代的政策措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需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关税保护,即对最终消费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对生产最终消费品所需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征收低关税或免征关税。

第二,进口配额,即限制各类商品的进口数量,以减少非必需品的进口,并保证国家扶植的工业企业能够得到进口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

第三,使本国货币升值,以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

其中关税和配额是进口替代战略中最重要的保护措施。

(三) 进口替代的利弊2 1. 进口替代的优点(1) 有利于保护幼稚产业的发展根据李斯特的幼稚产业论,对于我国这样经济处在发展中的国家而言,对本国有发展潜力的采取贸易保护政策,防止外国工业品的竞争,有利于实现幼稚产业的成熟,提高其在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力。

幼稚产业产品成本高、质量低、竞争力较差,很难与外国的同类产品进行市场较量。

各国的经济发展史已充分证明,在一个没有保护的市场中进行竞争,落后国家的幼稚工业会在发达国家的成熟工业面前败下阵来。

国际贸易理论考试综合论述题大全(附详细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考试综合论述题大全(附详细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考试综合论述题⼤全(附详细答案)三、综合论述题1、“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没有什么可出⼝的,因为它们没有什么资源——它们的资本和⼟地都不丰裕,甚⾄劳动⼒都不丰裕”。

这⼀论断对不对?试⽤相关理论进⾏解释。

答:这⼀论断不对。

因为根据⽐较优势说,在两国都能⽣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国在两种产品的⽣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另⼀国均处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产相对优势最⼤的那种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产相对劣势最⼩的那种产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双⽅均可以获得利益。

2、美国的农业⽣产者以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业的所有者总是倾向于⾃由贸易,⽽劳动者则要求实⾏贸易保护。

我国的情形则相反,⼴⼤的制造业劳动者则是⾃由贸易的⽀持者。

试⽤有关理论解释其原因。

答:美国的农业⽣产者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业的所有者分别拥有⼟地、资本和技术这些⽣产要素,⽽⼟地、资本、技术相对美国劳动者⽽⾔,是美国的丰裕要素。

在我国是劳动⼒要素丰裕。

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说,⼀国贸易后富裕要素价格上升和稀缺要素价格下降,将使富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平提⾼,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平下降。

也就是说,通过⾃由贸易,会使美国的农业⽣产者以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业的所有者的实际收⼊⽔平上升,劳动者的实际收⼊下降。

同样,在我国会使制造部门的劳动者实际收⼊增加。

因此,对要素所有者收⼊的不同影响导致了他们对贸易的态度不同。

3、阐述⼤卫·李嘉图⽐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较优势理论假定两个国家,⽣产两种产品,劳动是唯⼀的⽣产要素,⾃由贸易,⽣产成本固定等假设前提。

该理论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创⽴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产此件商品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

⽐较优势理论指出,在两国都能⽣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国在两种产品的⽣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另⼀国均处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产相对优势最⼤的那种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产相对劣势最⼩的那种产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双⽅均可以获得利益。

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之比较(4)

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之比较(4)
再次,出口导向战略也需要实行一些保护措 施,这些措施也会扭曲市场价格体系,降低资源配 置效率。
通过对这两种贸易战略的比较,我们可以认 为,这两种战略各有优缺点,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 分,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应有的作 用。今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关键取决于选择一种适 合本国国情的贸易战略,并根据国际环境和世界市 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
·!"·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年第 ! 期
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其中关税和配额是进口替代 战略中最重要的保护措施。实施进口替代在一定程 度上刺激了民族工业中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加强发 展中国家独立发展经济的能力,有效减少经济的对 外依赖。同时,政府部门也从中获得了管理经济的 经验和知识,因此许多拉美、南亚、中欧国家选择 了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但是这一战略对刺激民族工 业的发展是有限的,因为它并不能完全消除对外的 依赖性,它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它只是改 变了进口商品的结构,从成品进口改为进口国内不 具备的原料、技术专利、机器设备、中间产品与资 本。当发展中国家用高关税保护民族工业时,发达 国家也用各种措施破坏或打破关税保护,抵制发展 中国家的进口替代,所以进口替代战略常常出现无 能为力的状态,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许多缺陷。一 些学者在研究中认为,进口替代战略的核心问题是 它违背了比较利益原则,严重降低了经济效率,抑 制了出口,加剧了失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出口导向战略的完美无缺通过对台湾和韩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出口的关系研究一些经济学家提出量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出口导向战略也非尽善尽美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理学报论 》#$$% 园 年第 #地期
进口替代战略和
出口导向战略之比较

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7-12

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7-12

第七章练习答案1 .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但为什么在保护国内生产的同时还会造成消费者福利的损失?答案提示:因为消费者无法消费到更加便宜的国外产品,消费量减少了;国内相对没有效率 的生产代替了国外有效率的生产。

2 .如果将关税改为直接对国内进口替代部门进行生产补贴,那么消费者福利还会受到影响吗?答案提示:不会。

3 .试比较上述两种作法的净福利效应。

答案提示:征收关税将减少消费者的福利,至于整个国家的福利,如果是小国,则福利下降, 如果是大国,福利是下降还是上升,不一定。

采取补贴的做法,将不会减少消费者的福利, 因为产品价格将不会上升;不过,政府支出补贴是一个很大的成本。

4*.试析关税对国内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

(提示:利用斯托伯-萨缪而森定理) 答案提示:关税的征收有利于进口竞争部门密集使用要素的收入提高。

5.假设某一行业(X 1)需要另两个行业(X 2和X 3)的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投入产出系数 分别为a21 = 0.2, a 3]= 0,5,三个行业的进口关税分别用%、%和%表示,试计算在 下列情况下X 1的有效保护率。

(1) tj30%、t 2=20%、t 3=10%;(2) tj30%、了0%、t 3=40%;(3) tj30%、t 2=50%、t 3=10%。

答案提示:征收关税前的附加值是:V 1 = 0.3征收关税后的附加值是:匕'=1+t 1 - G+t 2'0,2-G+tJ 0,5有效保护率是:ERP =二匕• 100%1 V 1 6 .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的有什么异同?如果让国内生产者来选择的话,他们会选择哪种措施?答案提示:进口配额与关税都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能够发挥作用,不过,进口配额是比关税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

关税将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一定幅度的上升(与关税幅度一致),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产品价格不会进一步上升;配额也会导致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由于配额已经确定,产品价格将会进一步上升。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比较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比较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比较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常常面临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两种选择。

进口替代是一种通过限制进口,支持本国产业发展的发展战略。

而出口导向则是依靠增加出口,扩大外贸来推动经济增长。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两种战略的优劣和适应性。

首先,进口替代战略追求的是国内产业的发展和自给自足。

通过限制进口,国内产业得到了保护和支持,有助于发展起来。

这种战略可以促进国内就业,减少对外部的依赖,提高国内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然而,进口替代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限制进口可能导致本国产品质量下降,缺乏竞争力,削弱了产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动力。

另一方面,封闭的经济环境可能导致市场缺乏竞争,导致资源配置失衡和效率低下。

相比之下,出口导向战略更加注重外贸,以出口和吸引外资为主要手段来推动经济发展。

这种战略可以通过利用国际市场,吸引外资和技术,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出口导向也有助于扩大国际贸易和改善经济结构。

然而,出口导向也存在一些问题。

对外贸依赖过度可能使经济过于脆弱,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另外,出口导向经济可能导致资源过度外流,国内市场供给不足,导致社会不稳定。

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

进口替代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内对外部资源的需求,减少了环境压力。

然而,由于在本国发展生产,不可避免地会对国内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和破坏。

出口导向战略则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转移,虽然国内环境没有受到污染,但外部市场可能面临更大的环境压力。

此外,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战略还会对资源配置和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

进口替代国家通过限制进口,可以迅速发展本土产业,但同时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成本上升。

而出口导向则需要竞争力强的产业,依靠外部市场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出口导向国家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以在国际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综上所述,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战略,各自有着优劣和适应性。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模式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模式
2
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本国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探索,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重要的典型的贸易发展战略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 以下三种:(1)进口替代战略;(2)出口导向战 略;(3)混合型发展战略。 (一)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1、进口替代战略 1.1 概念: 进口替代战略是属于内向型的经济贸易发展模式和 战略。是指通过关税和其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措 施,优先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和其他工业,生 产出满足国内市场供应的工业品,以替代过去国外 商品的进口,从而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
❖ (2)放松外汇管制,对出口企业实行外汇留成 制度,设立外汇调剂市场并逐步过渡到实现经常
7
❖ 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和包括资本项目在内的全部自 由兑换。
❖ (3)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为外国投资者提供 各种优惠和方便,包括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最惠 国待遇”、“国民待遇”甚至“超国民待遇” 等。
❖ 3、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比较
体系,导致许多部门的生产“前向”、“后向”连 锁作
用薄弱,“孤岛型”工业大量存在,埋下国民经济 21
③会导致一国债务加重。由于出口导向战略大量利
各有利弊的。
3.2.1进口替代之利
①实施进口替代为一国提供了一个有保护的、有利
可图的市场,使该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得到迅
10
❖ 速发展。例如,根据世界银行1982年报告, ❖ 1950~1960年,亚非拉国家制造业年平均
增长率为6.9%,1960~1970年为8.1%, 这个速度不仅大大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的 历史纪录,也超过了同期西方发达国家制 造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实行进口替代的 国家,其他工业增长速度也比较快,例如, 印度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1951~1966年)

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也称出口替代战略。

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日产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出口导向战略在中国要以新的外贸战略加以代替。

对此,从亚洲金融危机前后东亚相关国家的发展现实,结合中国的实际,来说明中国出口导向战略不仅不能因亚洲金融危机或加入WTO 而被抛弃,更要在坚持中加以调整,在调整中加以发展。

目录[隐藏]1 基本概况2 战略背景3 与进口替代差别4 发展方向5 参考资料出口导向战略- 基本概况中国出口在出口供给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供给国,中国的贸易条件现阶段趋于恶化,而且国际上劳动密集产品出口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中国此类产品生产规模增长过快,引起此类商品价格逐年下降。

由于以出口为主的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与珠三角一带,而近期这些地区中部分企业出现了破产倒闭等问题。

这些负面冲击了中国实体经济。

暂时有必要通过财政政策的适当调整,防止出现因出口大幅下滑而影响中国实体经济。

这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中国的服装纺织行业、玩具、机电行业以及高附加值医药行业构成一定程度的利好。

美国次债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中国外贸出口,中国应抓住这一契机,调整出口导向战略,要通过适度降低外贸依存度,扩大内需,充分利用大国优势加速产业结构升级,避免向长期产品附属化增长模式的方向发展。

放弃单一的出口导向型战略,通过鼓励与扶持高附加值产业与产品出口,走向内外需求均衡的大国经济,走向技术引领的经济增长模式。

出口导向战略- 战略背景海运出口出口退税调整一共涉及3486 项商品,大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 。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二是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由于中国出口型企业受多方面不利因素冲击,利润下滑显著。

中国通胀压力较大,原材料涨价比较厉害,同时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也比较大,给中国企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人民币不断升值,给中国出口型企业也带来了较大的出口压力;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濒临衰退,市场需求不断萎缩,也给中国出口带来了较大的障碍。

不同跨国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对比

不同跨国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对比

不同跨国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对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许多跨国公司正在将其业务扩展到不同的全球市场。

然而,不同的跨国公司采取的国际化战略往往因其行业、历史和目标市场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三种不同的跨国公司国际化战略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一、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导向战略是许多小型企业和刚进入国际市场的跨国公司采用的常见战略。

这种战略非常简单:跨国公司将其产品或服务出口到其他国家,以拓展其业务范围。

这种战略主要的优点是它可以帮助企业尽快实现国际市场份额,这在许多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出口导向战略还可以帮助企业利用国外市场上的新机遇,从而增加销售额和收益。

不过,出口导向战略也存在缺点。

例如,如果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国外市场上没有很好的表现,那么这种战略可能会变得毫无意义。

此外,由于跨国公司仅出口产品或服务而不是在其他国家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因此它无法开发与当地市场的深度联系。

这可能会限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增长潜力。

二、本地化战略本地化战略是许多国际巨头采用的一种主要战略,其主要目标是在其他国家建立实体,并在当地市场上生产和销售产品。

这种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将跨国公司的业务模式和产品或服务与当地市场的需求相结合。

通过这种方式,跨国公司可以从本地供应链、工人和投资中受益。

此外,本地化战略还能够使跨国公司在国内市场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因为它们在生产和销售时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本地化战略的主要限制在于它需要跨国公司进行大量的投资和资源分配,以确保在新市场上的成功。

这种战略通常需要跨国公司为当地市场培养合适的领导团队,并在当地雇用大量员工,这可能会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

此外,由于跨国公司需要在当地市场上建立新的供应链和生产设施,因此这种战略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三、全球战略全球战略是跨国公司在所有业务领域全球一体化的一种市场导向战略。

这种战略主要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帮助跨国公司在全球各地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从而降低成本。

进口替代战略利弊

进口替代战略利弊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采取了出口导向政策,用旺盛的出口需求来补充远不足以支撑快速增长的内需,我国外贸出口的大幅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这种全面外向型经济的负面效应也正逐渐显现出来。

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战略各有利弊,如何促进两战略的融合,为我国经济发展所用,以摆脱可以预见的对外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加剧、通货膨胀等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对外贸易,出口导向,进口替代;“复合型”战略1对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利弊分析“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级产品的出口。

该战略是根据国际比较利益的原则,通过扩大其有比较利益的产品的出口,以改善本国资源的配置。

从中获得贸易利益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这种模式将本国产品置于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其优点是比较显著的。

以这种方式发展的国家,大都取得了实绩优良的高速经济增长,这一事实成功地推翻了传统的工业发展只能通过进口替代来实施的观点。

在一个资金、技术缺乏,市场狭小和大部分人从事农业的不发达经济中,选择出口导向型战略:(1)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并与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缓解一国的外汇压力;(2)可以在国际分工中节约劳动,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获取因分工而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I(3)可以通过对外贸易,互通有无,使本国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经济福利,提高其生活水平,等等。

但同时应该看到,出口导向战略也存在以下三个弊端。

(1)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对于大国和小国的作用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小国因地域狭小,人口总量不大,市场容量较小,如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就可以使其产品生产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取得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2)会增加本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从而丧失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更易受到外部市场的摆布,这对一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两种经济战略的定义
(一)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又称“内向发展战略”。

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就是从经济上独立自主的目的出发,减少或者完全消除该种商品的进口,国内市场完全由本国生产者供应的战略。

由于实施该战略必须伴以贸易保护政策,因而不利于促进本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技术进步,更不利于产品的出口。

时间过长,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也称出口替代战略。

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出口导向战略着眼于出口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然后组织产品出口,以代替原先的初级产品的出口。

二、两种经济战略的利弊分析
(一)出口导向型
1.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点:
1) 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并与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生产
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缓解一国的外汇压力。

2) 通过贸易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以出口换取经济发展所
需要的新型机器设备和资金,加速本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

3) 增加就业改善收入分配,可以通过对外贸易,互通有无,使本国居民享受到更
多的经济福利,提高其生活水平。

4) 可以在国际分工中节约劳动,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全球性的产业结构
调整中,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获取因分工而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

2.出口导向战略存在的问题:
1) 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外资依存度过高,国民经济命脉易受外国资本操纵。

2) 以贸易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局限性。

3) 国内产业结构布局贸易出现畸形发展一些产业容易出现产能过剩。

(二)进口替代型
1.进口替代战略的优点
1) 有利于民族工业体系的迅速建立和国内工业发展政策的独立之星防止国民经
济命脉受制于外国资本。

2) 随着国内企业的成长,有助于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善一国的对外贸易
的结构和条件,提高一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有效防止了贸易条件恶化。

3) 进口替代战略将为本国发展战略产业和实现工业化创造必备条件,既可以在
不断的学习和借鉴过程中,为本国培育大量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逐渐促进国内工业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实现某些产品的自给自足,又能在摆脱对同类产品过度进口的同时,减少外汇支出。

2. 进口替代战略存在的问题
1) 高贸易保护使进口替代部门容易滋生不思进取的心态和作风金属进步和创新
的动力被削弱。

2) 外债风险加大进口替代具有反出口倾向不利于出口部门出口创汇能力低下。

3) 阻隔了本国向外国学习的机会,不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四、两种经济战略的条件分析
1.进口替代战略的条件
1) 有起码的工业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

2) 有较丰富的资源禀赋使进口替代部门可以靠拼资源消耗而不是技术来赢得一
定的市场份额。

3) 国内有较大的市场规模使进口替代部门即使产品的质量较差也能卖个好价
钱。

4) 仅仅适合工业化初期。

2. 出口导向战略的条件
1) 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改革开放政策能够引致大量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2) 国内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各政治集团同心协力能互谅互让相互包容以维持
开放政策的可持续性--给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政治法律环境。

3) 出口导向战略也需要实行一些保护措施,这些措施也会扭曲市场价格体系,
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五、两种经济战略的原因分析
1.选择进口替代战略的原因
1) 国际贸易条件恶化。

2) 民族复兴或振兴心理。

1.出口导向战略实行的原因
1) 外汇紧缺,选择出口导向可以节约外汇。

2) 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匮乏,资本和技术短缺,内部市场狭小,仅仅依靠国
内市场难以有效达到工业化目的,使这些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开放国门大规模的招商引资
3) 国内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低成本在招商引资中富有吸
引力,其产品出口也富有竞争力。


六、两种经济战略的政策体系比较
1.进口替代的政策体系
1) 贸易保护政策,这是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基本政策,主要是通过关税和非关
税壁垒,限制甚至完全禁止外国某些工业品的进口。

2) 与贸易保护政策相配合,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较严格的外汇管理政策和高
估汇率政策。

3) 为加强国内资金积累,发展中国家在财政、税收、贷款、价格等各个方面给
予进口替代工业特殊优惠,以促进这类工业的投资,同时一般对外资也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鼓励政策。

2.出口导向战略的政策体系
1) 放松贸易保护,大力鼓励出口,对出口企业给予优惠如减免税收、低息贷款、
补贴等。

2) 放松外汇管制,拟订合理的汇率,促进出口。

3) 使本国货币贬值以降低本国出口商品以外币计算的价格,增强企业和产品在
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七、其他不同点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出两种战略的差别,在这里我们对这种差别进行具体的论述。

我们认为两种战略的主要差别体现在:
1.战略重点不同:进门替代战略主要致力于改善进口商品的结构,发展国内替代工业,而出口替代战略则主要致力于改善出口商品的结构,发展面向出口的产业。

2.战略指导思想不同:进口替代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凡本国市场需求量很大的商品,本国都要创造条件大力生产;出口替代战略的指导思想则主要是以比较成本论为基础,大力增加本国优势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3.战略目标不同:进口替代战略的目标是以传统工业中的支柱产业为基础,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出口替代战略的目标则以本国的优势产业为基础,建立起参加国际分工的工业体系。

4.支柱产业的选择不同:进口替代战略一般选择传统工业中的支柱产业,如钢铁、化学、石油、汽车、家用电器等工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出口替代战略则一般选择能充分利用本国的人力和物力,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产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5.面向市场不同:在进口替代战略下,生产的目的主要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为主,所以支柱产业不仅不创汇,而且是大量花汇的产业,在出口替代战略下,支柱产业的生产主要以占领国际市场或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为主,所以支柱产业一般为主要的出口创汇产业或出口导向产业。

八、两种战略的联系
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替代战略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两者是相互排斥的,另一方面这两种战略之间既有一定的转化顺序性、阶段性的一面,又有互补性、关联性、渗透性的一面。

一般地说,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大都首先实行进口替代战略。

当进口替代战略实施到一定程度,遇到国内市场狭小或其他条件的制约时,才开始实行出口替代战略,而且往往实施出口替代战略比较成功的国家,进口替代战略大都实行得较好。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成熟的进口替代战略是出口替代战略的基础。

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的大国一般采取二者结合的混合型的战略,但有主次之分,根据国情,有的以进口替代战略为主,出口替代战略为辅,有的则以出口替代战略为主,进口替代战略为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