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在中国的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运用国际贸易条件有关理论

指导老师:马辛老师

班级:金融(2)班

学生姓名:叶志梅

学号:130702232

论中国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摘要:20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通过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起飞,运用国际贸易条件有关理论来分析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在中国的可行性。

关键词:金融危机出口导向贫困化增长生产要素不平衡货币贬值

一、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特点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所谓“东亚模式”引起全世界关注,它们也因此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都属于幅员不大、工矿资源不多,但地理位置优越且同西方发达国家有特殊关系的国家或地区。它们的经济发展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增长速度快,出口扩张迅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失业减少。

对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有以下4点因素: 1.外部世界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上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科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亚洲四小龙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正好发展劳动密集工业。东亚地区的稳定也使它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

2.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中国台湾从50年代后期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采用货币贬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居民储蓄以开投资来源等政策。韩国也仿效中国台湾货币贬值提高利率等方法。新加坡与中国香港则抓住有利时机,将消费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

3.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亚洲四小龙的政府都为经济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参予投资,适当进行经济管理。

4.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亚洲四小龙同属中华文化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都注意发扬了注重教育、甘于吃苦、勤俭节约等传统。

二、中国对外贸易现状、特点与缺陷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过之一,中国最大的出口地区是美国与欧盟,且中国的出口方向比较集中。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与欧盟地区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设置贸易壁垒,最终导致中国的出口量大幅度减少。中国出口的基本上是初级产品,所以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基本是美洲和亚洲的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但是金融危机后由于这些国家受到的影响最大所以购卖力大幅下降,使得本地企业效益大幅下降甚至亏损,从而减少了需求,致使中国一些对着地区出口的企业大量倒闭。相对来说欧洲一些要小得多的国家受到的影响要小得多,但是他们的需求没有这些国家量大,但是就现在的需求量来说还是很可观的,所以很明显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会向欧洲偏向一点,从而来说就是欧洲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会更密切。

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点:

经济特征:以本地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与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相结合,发展出口商品的生产从而加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阶段特征:中国处在主要以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如食品、服装、纺织品、一般家电制造业等,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重点发展机器制造业。

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局限性:

1.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外贸依存度急剧提高。

2.外资主导的加工贸易净效益偏低,我方获利较少。

3.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于发展中大国而言,在其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时,因国土面积广、人口众多,外贸出口的带动效应往往直接作用于—部分发达地区和人口,很难全面波及各个地区。

4.粗放型的出口增长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的矛盾。

三、运用国际贸易条件有关理论及分析“亚洲四小龙”的成功分析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在中国的可行性

1.根据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我国生产格局的影响分析

罗勃津斯基定理指出:在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模型的情况下,在商品和生产要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骑宠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了,而另一种生产要素保持不变,那么密集使用了前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产量将会增加,而密集使用了后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产量将会减少。在劳动力和资本的不断调整中,必然会扩大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缩小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劳动力比较多,因此劳动密集产品是我国相对优势产品。这也是“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重要依据。

2.根据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分析

在对生产格局的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劳动密集型产品就是我国的相对优势产品即出口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是我国的出口产品。但劳动密集产品出口的增加引起价格的下跌,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的增加进口引起价格上涨,由此带来的是贸易条件的恶化。因此,为改变这一情况,国内企业在国内实行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国外同一个市场上去进行削价竞争即恶性竞争,是完全错误的。对于消费者来说,薄利多销永远是受欢迎的,但是,在国际市场上,薄利多销虽然得到进口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但容易遭受同类行业的反倾销调查。

3.根据贫困化增长理论分析

印度著名经济学家巴格瓦蒂认为如果生产要素的增长使得出口产品的供给迅速增加,则有可能产生贫困化的增长。这种增长不但回严重恶化贸易条件,甚至会导致该过国民福利水平的绝对下降。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大批农民涌入广东等地的工厂,大量的劳动力使得中国的传统出口产品也就是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增加,而且其出口量已占有世界初级产品出口的相当大的比重,由于世界其他国家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很低,不会大量增加进口,因而继续大量生产并扩大出口,就导致世界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下降。从而便宜成了中国商品的代名词,最终导致中国的商品出口量在增加,但贸易条件却在一定程度和那个恶化了。中国的这种现象刚好反映了贫困化增长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