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在中国的可行性
简述出口导向战略实施的政策与措施
简述出口导向战略实施的政策与措施以《简述出口导向战略实施的政策与措施》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不少国家正在努力深化出口市场,以增加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总额。
为了推动高质量出口发展,鼓励企业加大对外贸易及服务出口,促进出口结构优化、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各国政府都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出口导向战略政策与措施。
首先,政府应大力支持企业出口发展。
一方面,加强与国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扩大服务贸易,拓宽出口渠道,加快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暂行管理办法》的实施,积极开展投资环境改善,支持企业自贸区设立企业;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出口发展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
其次,要加大商贸信息对外推广力度。
鼓励企业建立与国外的贸易领域的联系,构建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利用商务信息、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媒体等互联网技术构建多元的营销渠道,以便更好地营销出口产品。
第三,要加强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制定和执行可行的技术标准,改善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注重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扩大企业品牌国际影响力,为企业出口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此外,政府还要加强出口银行保险体系建设,支持银行增加企业出口融资比重,降低企业出口融资成本;建立公共货物质量追溯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国外市场质量问题;加强产品售后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改善出口企业品牌形象;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以保障企业及其客户的正常出口业务,减少企业出口信贷风险。
以上是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政策与措施的基本内容,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对出口发展的支持力度,完善出口管理体系,着力把企业的出口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是发挥出口潜力,促进高质量出口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坚持出口导向战略,形成战略政策统一,加强财政支持和金融保障;建立和完善出口管理机制,提升企业出口能力;完善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增加出口产品销量;继续完善出口环境,推动企业出口发展,提高企业国际经营能力,共同构建国际贸易新格局。
出口导向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出口导向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出口导向型经济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
出口导向型经济,顾名思义,是指以出口为导向,通过扩大出口来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这种经济模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出口导向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首先体现在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这种经济模式下,企业会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来生产产品,这使得资源能够流向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部门。
例如,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在劳动力成本上具有优势,那么它可能会侧重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将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
这样一来,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出口的扩大还能够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当企业面向广阔的国际市场进行生产和销售时,产量的增加往往能够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大规模的生产使得企业能够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这种规模经济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为整个经济带来了增长的动力。
出口导向型经济能够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
为了在国际市场上立足,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这就促使它们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也迫使企业不断创新,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技术进步和创新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此外,出口的增加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比如,一个以出口电子产品为主的地区,会吸引大量的上下游企业聚集,包括零部件供应商、物流企业、研发机构等。
这些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然而,出口导向型经济也并非毫无弊端。
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使得经济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例如,国际市场需求的下降、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汇率的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对出口企业造成冲击,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关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认识
关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认识目录1概述概念:出口导向型经济(也称出口替代战略),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手段来促进出口工业的发展,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促进出口产品的多样化,以增加外汇收入,并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模式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点我的认识:一般而言,小国因为地域狭小,人口总量不大,市场容量较小,采用这种发展模式可以使其产品生产实现规模效益(东亚,东南亚国家)。
而中国人口基数大,总数多,市场广阔,开发潜力巨大,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对中国经济也有巨大的贡献,所以中国可以也完全有能力并不依赖于出口来拉动经济发展三大需求(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拉动国民经济的马车对2009年中国GDP的经济贡献从数据上看一目了然:官方公布,2009年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为52.5%,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在2009年创出新高,达92.3%,拉动GDP增长8%;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则为-44.8%,拉动GDP增长-3.9%2中国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的背景3出口导向型经济对于中国的意义4出口导向型经济所存在的不足之处5对于中国出口型经济的发展方向的探讨出口导向型经济在中国目前的阶段:由于欧美市场购买力的下降,中国的出口出现了很大困难,贸易额也持续下滑,这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过分强调出口导向型经济已靠近终点或走到尽头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也不切实际。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出口贸易占有较大比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出口总额连续地赶超世界传统诸强,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从世界第十一位直奔到第二位。
有专家预计,中国2009年或2010年有可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的“出口冠军”。
这证明,中国确实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最佳路线。
在制造业一直占据产业高端的欧美诸国,事实上已经竞争乏力,凭借中国整体上已经形成的强大产能,中国制造业正在接欧美制造业的班。
关于调整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
关于调整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逐渐建立起来。
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战略在过去是行之有效的,为中国的经济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国内国际形式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并且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各种影响。
于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进行调整,从出口导向型向综合平衡型转变。
一、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实施的战略背景(一)基本国情的决定出口导向型经济(Export-oriented Economy)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手段,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与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出口工业的发展,促进出口产品的多样化,以增加外汇收入,并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当出口对GDP的贡献远远高于20%,而投资和消费对GDP的贡献远远低于80%时,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就被称之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属于外向型经济。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出口导向型模式取得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
1、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里,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片面地重视重工业,导致轻工业和农业严重滞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践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坚持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的巨大成就。
这种增长业绩与上世纪50年代的工业化战略以及为工业化战略服务的相关政策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工业化战略以强化高度集中的资本积累和制造业投资为基本特征,长期忽略内部消费市场的开发。
并在人均收入很低水平上出现了产能过剩。
从开始对外开放到加入WTO,中国的过剩产能得以通过国际市场逐渐释放,并且使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获得了强劲的生命力。
2、剩余劳动力的增长上世纪50年代的婴儿潮和70年代后期的独生子女政策为中国劳动力的积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但是中国人多地少,我国农村人口本来就拥有庞大基数,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地区的作用大打折扣,导致农村地区闲散劳动力增多。
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
政府出资设立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出口企业提供收汇风险保障, 降低企业因进口商违约、政治风险等导致的损失。
外汇管理便利化
简化外汇管理手续,放宽企业购汇限制,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率, 便利企业开展对外贸易。
出口促进与贸易便利化
贸易展会与推介活动
政府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贸易展会、洽谈 会等活动,助力企业拓展商机、结识合作
鼓励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 量,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
强化品牌建设
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培育和推广, 提升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支持行业协会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发挥桥 梁纽带作用,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行 业合力。
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关税 壁垒使得中国商品进入国 际市场面临更高的成本。
非关税壁垒
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非 关税壁垒对中国出口产品 提出更高要求。
贸易摩擦增多
贸易保护主义导致中国与 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增多 ,影响出口稳定。
政策调整与转型升级
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
政策调整应注重提升出口产品质量, 增加附加值,实现从数量扩张到质量 提升的转变。
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
促进产业升级
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通过提供优惠政 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 新和产品研发,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从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质量
政策还注重提高出口产品质量,通过 加强质量监管、建立质量认证体系等 措施,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竞争力, 促进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
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03
政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出口规模的增长
促进出口增长
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出口,通过提供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政策措施,降低了企业出口成本,提高了出口竞争力,从而促进了出口规模的 增长。
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其中,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种模式的特点和影响。
首先,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注重外贸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决定推进出口,以引进外汇和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这一决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通过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外国公司的代工订单。
中国的出口产品遍布全球,从电子产品到机械设备,从服装鞋帽到家电用品。
中国的出口市场也成为促进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
其次,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就业机会。
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了广泛的就业需求,尤其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
许多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了制造业的主力军。
这种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也提升了亿万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通过劳动力的流动,中国的农村地区逐渐实现了贫困地区的脱贫,增加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然而,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此种模式导致中国的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市场。
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压力。
其次,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往往会导致资源过度集中在出口产业,而忽视了国内市场的需求。
这使得中国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波动影响。
最后,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也面临着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大量的工业生产和高能耗的制造业,给中国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开始加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力度。
在面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时,中国也在逐渐转变其经济发展的模式。
中国政府提出了“内需拉动”的新战略,以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减轻对外需求的依赖。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消费,促进内需,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等。
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
我国前30年奉行以内需为主搞生产、以进口替代为主搞外贸的经济发展模式。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把对外开放纳入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开始转向出口导向型模式。
对一个大国经济而言,这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目标、模式、战略的重大转变。
对这样一个转变的可行性及其利弊得失,有必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一、出口导向模式只适合小国经济1.三种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当代能完成或推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可分为三种。
一是美、苏、中、印这种大国,生产以内需为主,资金以本国积累为主,对外贸易以进口替代为主,产业、科技从基础到应用开发,体系完整门类齐全,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追求均衡,自然资源主要种类齐全,农矿产品自给率高。
这是自主的全面发展模式。
二是以日本和四小龙为代表的东南亚海岛小国和地区。
以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市场需求为中心,经济发展以少数出口部门为主导,循农矿业、轻纺等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升级至劳动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业,资金以本国积累为主,城市、产业沿海岸带布局。
这是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
三是以南美、海湾为代表的资源特富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和借外债为主要建设资金,以外资为主进行现代化资源开发,以出口产业为主力产业,其他产业在资源开发、出口产业带动下发展,经济布局以资源开发和出口地为主。
这是高度依附的外倾型发展模式。
2.出口导向是适合小国国情的可选模式东亚诸海岛小国和地区,自然资源贫乏,不得不以进口为主,内需市场狭小,多数工业项目难以达到规模经济下限,只能以增加出口来弥补先天缺陷。
所以,“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并非本愿,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另外,东亚各海岛小国和地区,在经济启动初期,因资金短缺。
各产业无法一起上,只能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在农业和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加工业为主的少数出口部门上,以此来带动经济增长。
显然,这是海岛小国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的发展模式。
这种出口导向模式的好处是:要以扩大出口来带动经济发展,必须以欧美高消费的市场标准来组织产销,必须拼命提高质量水平,这就在吸收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工艺方面形成了压力和动力,而国际竞争压力,也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现代化进程。
发展中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
发展中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引言: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指的是国家或地区通过加强对外贸易,特别是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在发展中国家中,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本文将探讨这种经济模式的背后原因、优势和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原因1.国内市场规模不足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市场规模有限的问题。
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通过拓展国外市场,为企业提供更大的销售空间,从而弥补了国内市场的不足。
2.资源禀赋与劳动力成本优势许多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和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能够利用这些优势,以低成本生产高品质的产品,从而提高竞争力和出口额。
3.外贸政策和全球供应链政府在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相应支持,政府能够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技术转移,并将国家纳入全球供应链,实现经济增长。
二、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优势1.刺激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要求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这推动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2.扩大就业机会和减轻贫困压力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刺激了制造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这对于缓解贫困问题、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3.增加外汇收入和提高国际地位通过加强对外贸易,国家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并提高自身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有助于国家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和全球竞争力。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面临的挑战1.外部需求波动和市场冲击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使国家高度依赖于外部需求,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将面临较大的压力和风险。
2.资源环境压力和可持续性问题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往往伴随着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损害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政策制定,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
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研究
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研究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国内外市场上积极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以出口贸易为主要手段扩大国内经济规模,进一步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
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已经逐渐显现。
首先,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其中之一就是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相对便宜的人力成本。
同时,中国政府还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从而让中国制造“走出去”成为可能。
通过在全球市场上出口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国制造业可以更好地实现全球产业链分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并推动更高层次的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出口贸易能够推动中国市场的需求增长。
在中国国内市场需求逐渐饱和的情况下,出口贸易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需求增长点。
通过出口贸易,中国制造业可以扩大产量,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同时也为中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而,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发挥了稳定作用。
第三,出口贸易还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国国内的外汇储备。
中国国内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的表现稳步提高,出口贸易的额度也在逐年增长。
出口贸易不仅可以带来外汇收入,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长期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一直是其国际经济支持的支柱之一,外汇储备量的增加带来的金融稳定性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体而言,出口贸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通过开放借鉴先进国家的技术、管理经验等,中国制造业得到不断升级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不断扩大出口规模,中国经济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论我国对外贸易实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论我国对外贸易实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一跃成为全亚洲最发达富裕的地区之一。
所谓东亚模式引起全世界关注,它们也因此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其极为成功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经验成为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范例。
我国在出口导向战略的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的外贸体制改革、鼓励出口政策、优惠性的加工贸易政策、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扩大出口的积极性以及优惠性的贸易政策等措施。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在出口贸易领域陆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三大战略:以质取胜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
这些战略的形成、实施与逐渐完善,对于扩大我国出口的规模、范围与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是在这些战略及其政策措施的支持、促进、服务下,我国出口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一)改革开放后我国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逐步推进。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借助有利的国际环境(中美正式建交,最后又加入世贸等)和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制度变迁,并且借鉴东亚四小龙的成功经验,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随着贸易体制的改革(从不断下放外贸权到加入世贸后取消贸易权的审批制)而不断地调整、变革,其总的趋势是从极端的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转变。
(二)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点。
经济特征:以本地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与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相结合,发展出口商品的生产从而加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阶段特征:中国处在主要以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如食品、服装、纺织品、一般家电制造业等,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重点发展机器制造业。
(三)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局限性①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外贸依存度急剧提高。
论述一国的出口导向政策优缺点
论述一国的出口导向政策优缺点出口导向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以带动经济增长的政策。
以下是出口导向政策的一些优缺点:优点:1. 带动经济增长:出口导向政策可以通过扩大出口来增加国家的总收入,进而带动经济增长。
出口增加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2. 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企业往往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这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 促进就业:出口导向政策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制造业和相关产业。
就业机会的增加可以降低失业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 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企业可以积累经验、提高竞争力。
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可以提升国家的声誉和地位。
缺点:1. 经济依赖风险:过度依赖出口可能使国家经济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外部需求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等因素都可能对出口导向型经济造成冲击。
2. 不平衡发展:出口导向政策可能导致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过于注重出口部门的发展,而忽视了国内需求和其他产业的发展。
这可能导致经济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3. 社会不公平:出口导向政策可能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
一些低技能劳动力可能无法从出口增长中获益,而高技能劳动者和资本家则更容易获得经济利益。
4. 环境问题:为了追求出口增长,一些国家可能会忽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的排放可能对环境造成长期的损害。
总之,出口导向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经济依赖风险、不平衡发展、社会不公平和环境问题等缺点。
因此,在实施出口导向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性。
发展中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探讨
发展中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探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在发展中国家中变得愈发重要。
这种经济模式将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出口商品和服务来推动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发展中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剖析其优势、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优势1. 刺激经济增长: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可以通过扩大出口市场来刺激经济增长。
当国家成功进入国际市场时,出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从而促进本国产业和就业的发展。
2. 提升产业竞争力: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要求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及增强竞争力,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这将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 制造外汇收入: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可以帮助国家创造大量的外汇收入,并增强国家财政实力。
外汇收入可以用于进口必需品、技术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发展中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挑战1. 对外部经济形势的依赖: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波动和经济周期的影响。
一旦国际市场需求下降或是出现贸易壁垒等问题,国家经济将面临较大的冲击。
2. 贸易不平衡问题: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可能导致贸易不平衡问题,即出口增长远远大于进口增长。
这会导致国家在特定产业上过度依赖,同时可能导致国内市场的萎缩和经济结构的不平衡。
3. 环境和社会问题: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和劳动力剥削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为了追求更高的出口增长,一些企业可能牺牲环境保护和劳工权益,这对国家可持续发展造成潜在威胁。
三、发展中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未来发展前景当前,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转型的挑战。
虽然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发展中的国家需要逐渐发展起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未来,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加强教育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合作,从而逐步转变为以技术输出为主导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
出口导向型经济
出口导向型经济近年来,出口导向型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显示出了强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是国家或地区将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和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出口导向型经济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定义和原理出口导向型经济是指国家或地区将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和目标。
这种经济模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不断增加出口量和贸易顺差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富的积累。
二、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1)扩大国际市场:出口导向型经济使国家能够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机遇,促进产业升级和资源配置优化。
(2)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出口导向型经济迫使国内企业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激发创新潜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3)促进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发展:为了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国家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发展。
2. 挑战(1)国际市场波动:出口导向型经济容易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的影响,一旦遇到市场低迷或经济衰退,可能会给国内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2)资源压力和环境问题:过度依赖出口导致国内资源消耗过大,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并增加对外部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
(3)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出口导向型经济面临国际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的风险,进口国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可能对出口国造成负面影响。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案例与经验1. 中国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长期以来一直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开放政策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成功地打造了一条庞大的出口通道,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 德国的德国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出口型国家之一。
德国以其高质量的制造业产品而闻名于世,通过不断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德国成功地在全球市场上保持了良好的竞争力和出口额。
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对策1. 多元化出口市场:国家应该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出口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减少市场风险。
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优劣势分析
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优劣势分析出口导向型经济指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主要依赖出口。
近些年来,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政策,以期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本文将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对出口导向型经济进行分析。
优势1. 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出口是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可以带动大量的就业和实现经济的增长。
在出口导向型经济中,企业通常会把重心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上,这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还可以带动相关供应链的发展,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以中国为例,近十年来,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一直在50%以上,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带动下,中国的就业率和GDP也在不断地提高。
2. 提升国际竞争力出口导向型经济需要企业更加注重对国际市场的反应和适应,这也促使企业提高了产品研发能力,提高了产品档次和品质,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比如,日本的汽车产业得益于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的推行,其汽车品质和技术已经高于全球大部分同行业企业,成为了全球汽车市场的主导者。
3. 利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控制出口导向型经济有利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控制和调整。
在国际市场中,各国经济实力的强弱不一,若是出现贸易逆差,将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稳定。
因此,控制企业的出口规模和贸易标准,可以有效地防止贸易逆差的产生,为国家财政和经济的稳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劣势1. 外部经济环境波动大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企业对国际市场变化的反应非常敏感,如果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将对企业产生影响。
如近年来全球经济运行不稳定,经济复苏周期长,消费需求减弱等因素,都造成了国际市场需求的下滑。
因此,如果企业稳定发展计划没有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可能会面临销量下降、订单减少等风险,并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2. 企业生命周期短出口导向型经济中,企业一般寿命短,常常出现像芒果一样的企业——盛开时美丽,但萎蔫时快——即一个产品或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产品迭代过慢,市场不接受,或者技术落后,导致企业快速死亡。
浅析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货物出口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不到1%上升到2010年的10.4%;2011年中国出口189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3%,继续保持第一大出口国地位。
如今,中国制造的产品几乎遍布全球,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出口导向型”模式的核心内容,简单来说,就是指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
该理论将资源拓展为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资本丰富的国家应当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当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在国际产业转移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充分利用国内资源条件,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这一经济模式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对国际市场的开发和创新,催化了我国规模经济的形成,发挥了国际分工优势,也获得了开放经济中的溢出效应。
从此,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中国源源不断地向世界各国提供着中国制造的商品,甚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开始依赖中国。
但是,我们不得不清醒地意识到,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现状和前景都不容乐观。
一、现状: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除了在成本方面有些优势之外,绝大多数产业在技术、质量和品牌方面非但毫无优势可言,而且还处在劣态之中。
1.从技术来看。
中国制造的产品大多是纺织品、农产品、玩具等低端的日常消费品,这类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没有核心技术,自主技术能力差,众多技术来源于国外。
产品附加值低、新产品比例低,无法获得新产品高利润,这是中国制造企业和出口企业的硬伤。
虽然也有不少企业建立了新产品开发中心,但因为没有及时找到研发方法和创新体系,或没有充分调动组织资源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结果反而使之成为管理的难题,制造了大量的呆滞物料。
发展中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中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国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发展模式以增加出口为主要目标,通过扩大贸易规模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就发展中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I. 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定义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是指国家或地区将提高出口水平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推动产业升级的主要手段。
它具有以下特点:1. 依赖进出口贸易: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依靠国际市场,通过加强对外贸易来推动经济增长。
出口所需的原材料、劳动力以及生产要素将被有针对性地配置。
2. 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鼓励企业开拓新的海外市场,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3. 促进产业升级: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提高质量标准来提升竞争力,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II. 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优势与劣势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相较于内需驱动型经济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劣势。
优势:1. 扩大就业机会: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带来了大量的出口订单,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就业率的提高。
2. 促进外汇收入增加:通过增加出口额度,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可以促进外汇收入的增加,弥补贸易逆差,增强国家外汇储备。
3. 加速技术进步: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劣势:1. 外部需求波动风险: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使国家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波动,外部需求的不稳定性可能对国内经济造成较大影响,增加经济风险。
2. 内需市场疏于关注: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可能导致国内需求的疏于关注,忽视了国内市场的潜力,造成了内需市场不足的问题。
III. 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成功案例与启示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启示。
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与发展
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与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都在寻求适合自身情况的经济模式来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
其中,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选择。
本文将探讨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概念、特点以及对发展的影响。
一、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概念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以出口为主要目标和驱动力,以出口贸易为基础,通过出口商品和服务获得外汇收入,促进国内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这种经济模式通常以加工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市场拓展为特点。
其一,加工贸易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核心。
许多国家通过引进外国投资、建立特区和自由贸易区等方式,吸引国际企业在国内设立加工厂,进而进行低成本的生产,并将产品出口至全球市场。
其二,跨国投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重要途径。
很多国家通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推动企业国际化,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提高自身产业的竞争力,并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其三,国际市场拓展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关键。
经济体通过开展国际营销、加强市场调研、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等措施,使国内产品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并将产品出口至全球市场,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二、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影响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能够促进国内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通过加工贸易和跨国投资,国内企业可以获得技术引进、管理经验和市场开拓的机会,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就业增长,拉动经济增长。
其次,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国内企业需要加强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这将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然而,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市场的波动和竞争加剧可能对出口经济造成冲击。
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都可能对出口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思考【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对于中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这一战略暴露出了自身的弊病。
在后危机时代,无论是国际经济环境还是国内现实压力都迫使我国转变一贯的出口导向战略,实施内外兼顾的竞争性协调战略,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出口导向战略新贸易战略一、出口导向战略的局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推行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对中国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战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为扩大出口是出口导向战略的生命线,这就决定了这种贸易发展战略必须以贸易自由化为前提,同时还得以国际市场的大量需求为必备条件。
这种严格的前提和条件本身就决定了这一贸易战略的局限性。
表现在:第一,实施这一战略就决定了一国对于某些国家甚至整个国际社会的依赖。
当国际经济平稳、有序发展时,该国就能从中获益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一旦国际社会有经济波动,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势必受到很大影响。
这是因为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国家的产业结构一般都是围绕着出口的比较优势而建立的,一旦国际上对该产品需求不足,出口就会受到抑制。
因为长期依赖这种战略而扭曲了的产业结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矫正,这就会导致国内的产能过剩,从而导致经济较长时间的低迷和衰退。
第二,出口导向战略过分强调出口,这种出口在给进口国带来方便和利益的同时,也给其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国内,与国内相关产业形成了强势的竞争,甚至将国内产业排挤出市场。
这就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日益增多。
第三,出口导向战略不可在诸多大国和世界大范围内长期实施。
这种战略过多地依赖国际社会的需求,在国际社会经济形势较好时,个别国家推行这一战略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是如果世界范围内较多国家同时实施这一战略,并且有大国大规模出口,将会对别国的产业造成冲击,这势必造成国际社会贸易摩擦增多,最终不利于出口的进行和经济的发展。
全球化浪潮背景下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全球化浪潮背景下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近年来,全球化浪潮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紧密相连。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国际化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下的国际化战略,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内容。
一、背景分析全球化浪潮是近几十年来的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之一,其表现为国际贸易的增长、投资的自由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等。
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诸多挑战。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发展情况1. 出口导向型战略中国企业最初采取的是出口导向型战略,即大规模出口廉价商品以获取外汇收入。
这一策略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取得了明显的成功。
2. 资源获取型战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许多中国企业开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获取国外资源,如能源、原材料和技术。
这种战略有助于确保中国企业的资源供应,缓解国内资源短缺的问题。
3. 品牌建设型战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品牌建设,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和品牌声誉来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例如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成功推动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三、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的内容1. 国际市场选择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国际市场。
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何评估国际市场的潜力和可行性,以及如何制定合适的进入策略。
2. 组织架构调整国际化战略需要中国企业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
研究应关注如何建立适应国际化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以及如何提高组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 跨文化管理国际化使得中国企业面临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研究应探讨如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建立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
4. 创新与技术研发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注重创新和技术研发。
研究应关注如何加强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自主创新水平,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5. 营销与品牌建设营销和品牌建设是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运用国际贸易条件有关理论
指导老师:马辛老师
班级:金融(2)班
学生姓名:叶志梅
学号:130702232
论中国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摘要:20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通过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起飞,运用国际贸易条件有关理论来分析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在中国的可行性。
关键词:金融危机出口导向贫困化增长生产要素不平衡货币贬值
一、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特点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所谓“东亚模式”引起全世界关注,它们也因此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都属于幅员不大、工矿资源不多,但地理位置优越且同西方发达国家有特殊关系的国家或地区。
它们的经济发展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增长速度快,出口扩张迅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失业减少。
对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有以下4点因素: 1.外部世界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上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科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亚洲四小龙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正好发展劳动密集工业。
东亚地区的稳定也使它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
2.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
中国台湾从50年代后期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采用货币贬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居民储蓄以开投资来源等政策。
韩国也仿效中国台湾货币贬值提高利率等方法。
新加坡与中国香港则抓住有利时机,将消费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
3.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亚洲四小龙的政府都为经济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参予投资,适当进行经济管理。
4.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
亚洲四小龙同属中华文化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都注意发扬了注重教育、甘于吃苦、勤俭节约等传统。
二、中国对外贸易现状、特点与缺陷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过之一,中国最大的出口地区是美国与欧盟,且中国的出口方向比较集中。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与欧盟地区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设置贸易壁垒,最终导致中国的出口量大幅度减少。
中国出口的基本上是初级产品,所以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基本是美洲和亚洲的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但是金融危机后由于这些国家受到的影响最大所以购卖力大幅下降,使得本地企业效益大幅下降甚至亏损,从而减少了需求,致使中国一些对着地区出口的企业大量倒闭。
相对来说欧洲一些要小得多的国家受到的影响要小得多,但是他们的需求没有这些国家量大,但是就现在的需求量来说还是很可观的,所以很明显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会向欧洲偏向一点,从而来说就是欧洲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会更密切。
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点:
经济特征:以本地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与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相结合,发展出口商品的生产从而加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阶段特征:中国处在主要以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如食品、服装、纺织品、一般家电制造业等,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重点发展机器制造业。
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局限性:
1.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外贸依存度急剧提高。
2.外资主导的加工贸易净效益偏低,我方获利较少。
3.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对于发展中大国而言,在其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时,因国土面积广、人口众多,外贸出口的带动效应往往直接作用于—部分发达地区和人口,很难全面波及各个地区。
4.粗放型的出口增长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的矛盾。
三、运用国际贸易条件有关理论及分析“亚洲四小龙”的成功分析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在中国的可行性
1.根据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我国生产格局的影响分析
罗勃津斯基定理指出:在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模型的情况下,在商品和生产要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骑宠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了,而另一种生产要素保持不变,那么密集使用了前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产量将会增加,而密集使用了后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产量将会减少。
在劳动力和资本的不断调整中,必然会扩大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缩小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生产。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劳动力比较多,因此劳动密集产品是我国相对优势产品。
这也是“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重要依据。
2.根据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分析
在对生产格局的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劳动密集型产品就是我国的相对优势产品即出口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是我国的出口产品。
但劳动密集产品出口的增加引起价格的下跌,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的增加进口引起价格上涨,由此带来的是贸易条件的恶化。
因此,为改变这一情况,国内企业在国内实行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
但是,在国外同一个市场上去进行削价竞争即恶性竞争,是完全错误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薄利多销永远是受欢迎的,但是,在国际市场上,薄利多销虽然得到进口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但容易遭受同类行业的反倾销调查。
3.根据贫困化增长理论分析
印度著名经济学家巴格瓦蒂认为如果生产要素的增长使得出口产品的供给迅速增加,则有可能产生贫困化的增长。
这种增长不但回严重恶化贸易条件,甚至会导致该过国民福利水平的绝对下降。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大批农民涌入广东等地的工厂,大量的劳动力使得中国的传统出口产品也就是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增加,而且其出口量已占有世界初级产品出口的相当大的比重,由于世界其他国家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很低,不会大量增加进口,因而继续大量生产并扩大出口,就导致世界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下降。
从而便宜成了中国商品的代名词,最终导致中国的商品出口量在增加,但贸易条件却在一定程度和那个恶化了。
中国的这种现象刚好反映了贫困化增长理论。
4.就“亚洲四小龙”成功分析
“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之所以成功一方面是因为有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但此时的中国处于全球金融危机时刻,很多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商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国际贸易在萎缩,使得中国的出口受阻,很多企业倒闭。
另一方面,是因为这四个国家采用货币贬值以利出口,但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人民币在升值,这对于中国的出口无疑是雪上加霜。
最后,中国缺乏先进的技术,很多技术含量高且需求弹性高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
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策
1.我国需加快出口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应该继续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和“科技兴贸”战略。
这些战略的施行将有利于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使我国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2.我国需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现代的出口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而其所获得利润也更低。
因此我国产品想在世界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利润,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业。
3.我国需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全面提升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在今后发展的道路上,要不断提升产业结构,用高新技术来装备新产业,也只有如此,我们的产业才会有竞争力。
4.我国需扩大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
要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给予一切所能优惠的条件,加大引进的力度,同时要注重引进的同时加以吸收和创新。
5.我国需支持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形成以技术为核心的质量效益型增长模式。
要注意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五、结束语
“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在我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与此同时,我国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必须与时俱进,才能在未来的国际贸易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亚洲四小龙”百度文库
《中国对外贸易》徐复著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实务》韩经纶
张二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