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 权威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节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其他动物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2个体心理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等三个方面。

3、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
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4、心理和行为的关系:a、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b、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
理的中介而起作用c、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5、某些动作方式起初可能受到意识的调节,但在反复后,便可能转化为自动化的无意识现象。

6、心理学的任务:一、心理学要探索什么:a、心理过程b、心理结构c、心理的脑机制d、心理现象的
发生与发展
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c、个案研究
三、研究心理学意义:理论意义:a、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科学正确认识心理现象实践意义:a、描述行为b、解释行为
c、预测行为
d、控制行为
e、改善行为
7、心理学研究领域:a、普通心理学b、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
e、医学心理学
f、工程心理学
g、社会心理学
8、如何做一名心理学家需要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知识和科学素养。

在自然科学方面,他
需要了解神经科学、语言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物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在社会科学方面,他需要
懂得社会学、语言学、逻辑学、人类学等。

9、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
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

10、心理测验法: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心理
测试要注意两个要求: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和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
理品质)
11、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分为:实验室试验和自然实验。

12、个案法: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

它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

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13、近代哲学:a、唯理论法国内~笛卡儿;b、经验主义英国霍布斯和洛克,洛克反对笛卡儿的“天
赋观念”说。

在他看来,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

洛克的思想同样具有明显的矛盾,他
摇摆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洛克重视外部经验,承认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外部感觉的源泉,这是唯物的;c、英国哈特莱和法国康狄亚克发展了洛克思想中的唯物主义方面;英国贝克莱和休谟发展了
洛克的唯心主义方面;联想主义詹姆士~穆勒、约翰~穆勒
14、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A、构造主义冯特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构造主义强调内省方法。

B、机能主
义詹姆士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C、行为主义华生特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
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D、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强调心理作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E、精神分析学派(简答)弗洛伊德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欲望或动机
受到压抑,是导致神经病的重要原因。

所谓精神分析是指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
发现病人潜在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
研究。

15、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简答):A、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
和行为。

研究方法:临床方法、局部切除法、电刺激法、生物化学方法)B、行为主义的研究(主要关
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

程序学习、行为治疗、生物反馈)C、心理分析的研究(将精神分析的理论
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

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D、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瑞士皮亚杰)E、人本
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人格方面研究)
第三章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感觉剥夺实验:说明感觉为事物的生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3、近刺激和远刺激
4、感觉编码编码: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成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转化为另一种符号。

两种理论:
特异化理论模式理论
5、感觉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6、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觉性与感觉阈限
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公式:E=1/R
7、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8、韦伯定律的检验的图形
9、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A、对数定律B、乘方定律
10、视觉:它主要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所产生,在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0%来自视觉。

11、视觉的基本现象A、明度:眼睛对光源和物体的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
一种视觉经验。

B、视亮度:是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

12、颜色具有三特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13、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

14、色觉理论A、三色说托马斯~杨红色感受器对长波敏感,绿色感受器对中波敏感,蓝色对短波
15、对立过程理论黑林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16、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为明暗对比与颜色对比两种。

17、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18、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视敏度分成最小可见敏度、最小间隔敏度和游标敏度。

19、视觉适应:A、暗适度: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B、明适度:与暗适度相反,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20、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他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

分为正、负后像。

21、简述肤觉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举例。

A、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肤觉。

B、人们对事物的空间特性的认识和触觉分不开。

C、在视觉、听觉损伤的情况下,肤觉起着重要的补偿作用。

D、肤觉对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也有重要的作用。

22、内部感觉:是指反应机体内部状态和内部变化的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和内脏的感觉。

第四章23、知觉: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
知觉等等。

24、知觉的特性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
D、恒常性(案例分析)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
着它的稳定性(人们的经验对知觉的恒常性有重要的影响。

恒常性的种类: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25、空间知觉(定位于右半球)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等。

26、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单眼线索: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结构级差)、运动视差与运动
透视
27、双眼线索——双眼视差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主要依赖于双眼视差。

双眼视差对知觉深度和距离有重要的意义。

28、时间知觉的四种形式:对时间的确认、对时间的分辨、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
29、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A、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B、根据有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C、借助记时
工具
30、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A、感觉通道的性质B、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C、人的兴趣
和情绪
31、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运动。

分为: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32、错觉的种类: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的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
第五章1、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A、意识是一种知觉B、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C、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2、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盲视
3、梦是睡眠中最生动有趣、又有些不可思议的环节。

跳跃性的、栩栩如生的场景在梦中出现于脑海,实在是一种奇特的经历。

长期以来,对梦的功能的解释一直存在着分歧。

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梦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

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是无意识的。

4、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

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

5、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6、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刺激物自身的特点、人本身的状态。

7、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8、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对人格的依从性。

9、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0、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11、持续性注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12、分配性注意: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第六章1、(名解)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记忆联结着人的
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2、记忆分为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感觉记忆:保持时间短于1S,容量较大,编码类似于物理特性的直接表现。

B、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短于1分钟,容量有限大,大约为7+_2个组块,编码以语言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编码。

C、长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甚至许多年,容量几乎不限,编码是以语义编码为主,听觉、视觉和表象也可以作为编码的中介。

3、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时间的记忆)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它变现为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
4、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无意识记忆。

5、外显记忆: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的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6、短时记忆对信息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

7、影响编码的因素:觉醒状态、组块、加工深度。

8、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

它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

复述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复述或保持性复述。

(如果没有复述短时记忆只能保持一分钟)
9、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平行扫描、自动停止系列扫描、完全系列扫描。

10、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11、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有:按语义类别编码、易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主观组织
12、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编码时的意识状态、加工深度
13、信息存储的条件与方法:组织有效的复习(复习要及时、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利用外部记忆手段、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14、(名解)遗忘: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是遗忘。

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忘过程:先快后慢
15、根据遗忘的规律,结合大家学习的实际论述如何提高学习的效果?A、规律先快后慢B、影响因素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C、记忆策略(及时复习、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反复记忆和回忆相结合、根据材料的性质安排复习、适当地过渡学习)16、遗忘的原因: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
第七章1、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2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3、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比较、抽象与概括
4、思维根据思维维护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5、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6、想象的功能: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代替作用、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

7、想象的综合过程:黏合、夸张、典型化、联想
8、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有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9、问题解决中的策略:A、算法B、启发法(1、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的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2、逆向搜索;3、爬山法:是类似于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一种解释策略。

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10、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A、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启发法、手段——目的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B、知识的数量、深度广度等C、其他因素(知识的表征的方式、定势、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机关系
11、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12、影响创造性的因素:酝酿与创造性、社会因素和创造性
第八章1、语言是人类拥有的一种非常神奇的能力。

它能使我们相互交流思想、抒发情感;能使我们更好地保存和学习前人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能使我们分享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科学知识,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2、语言特征: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与个体性
3、语言的种类:对话语言、独白性、书面语言(简答是指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通过阅读来接受别人语言的影响)、内部语言(特点:隐蔽性、简略性)
4、根据语言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资源参与程度,语言的加工可分为自动化加工和守控制的加工两种形式。

5、语言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构建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分为三级水平:A、词是语言材料最小的意义单位,各种复杂的语义都依靠词来表达。

B、句子的理解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认知活动,它需要借助于句法和语义的知识,需要有语境的帮助。

C、第三级水平是课文或
话语的理解。

6、语言功能的定位:大脑右半球
7、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音位
8、人们识别学问时必须依据的内隐至少:正字法则
第九章1、动机: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在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

2、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3、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

4、需要时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源泉。

5、需要的种类: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6、马斯洛需要结构五个等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

7、关于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随着需
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

在高级需要之前,必须满足低级需要。

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

8、马斯洛看到了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的区别,要满足高级需要,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但他并没有把两
者对立起来。

他认识到人在高级需要产生以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地得到满足就可以了。

9、心理学家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
都会是工作效率下降。

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太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完成。

就是著名的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10、价值观主要表现形式有兴趣、信念和理想等。

11、动机的理论:本能理论、驱力理论、唤醒理论(对唤醒水平的偏好是决定个体行为的一个因素。

一般来讲,个体偏好中等强度的刺激水平,因为它能引起最佳的唤醒水平。

)、诱因理论、动机的认知理论12、韦纳,系统的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

韦纳也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

13、自我决定理论德西认为,人们形成了解释信息的不同因果取向,包括个人取向和非个人取向。

14、自我功效论班杜拉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两种。

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或强化)。

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和完成某一项活动,属于高自我效能感,否则就是低自我效能感。

15、成就目标理论:把成就目标分为两种,一种是掌握目标,另一种是成绩目标。

16、人的动机:A、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原始的动机和习得的动机。

B、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

C、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17、(名解)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18、意志行动:一般分成准备或执行两个阶段。

19、冲突的种类:接近——接近型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20、冲突的结构模型包括四个重要的概念:效价、向量、运动、生活空间或场
21、意志的品质: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自制力
第十章1、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2、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3、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4、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变现各种情绪状态。

5、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等,构成了人类非言语交往形式,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称之为“体语”
6、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
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变化。

7、情绪调节的类型:A、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B、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C、原因调节和反应调
节D、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8、情绪和情感世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是以主体的愿望、需要等倾向为中介
的一种心理现象。

符合主体的需求和愿望,会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相反就会引起消极的、否定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具有独特的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三种成分。

9、情绪和情感统称感情,情绪指感情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情绪和情感具有独特的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三种成分。

第十一章1、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是和人类的社会生活分不开的。

2、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人的知识有多有少,技能有高有低。

3、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4、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或动作系统。

5、知识并不等于能力。

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

6、知识、技能与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7、正常理解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对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8、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

9、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其中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10、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1、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12、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

13、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14、认知的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们一般所讲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等。

15、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已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

16、社交能力: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力、判断决策能力、调解纠纷能力、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等。

17、能力的因素说:独立因素说(桑代克)、二因素说(斯皮尔曼)
28、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区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产品。

29、智力三元论:斯腾伯格
30、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是一种年龄量表。

以年龄作为测量智力的标尺,规定某个年龄应该达到的某一智力水平。

31、智商=智龄|实龄x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