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恨歌(试题+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长恨歌阅读答案

长恨歌阅读答案

长恨歌阅读答案【篇一:长恨歌答案】给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2、解释词语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统治天下)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专宠)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爱,可羡)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美貌的女子,此指杨贵妃)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皇帝的车驾)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任马前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美好轻盈的样子)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纵横)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凝视)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用手分开)3、理清情节结构。

试着概括一下各层次的大意第一部分:自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第三部分:自“临邛(qi?ng)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参考一(简洁版):第一部分:玉环进宫,隆基宠爱第二部分:玉环被杀,痛思玉环第三部分:人间天上,人鬼情未了参考二(诗化版):第一部分:重色思倾国,祸根此种植第二部分:悲从美色来,思由倾国生第三部分:尽日不能忘,长恨天人隔探究案1、开头为什么提及汉武帝?这和唐玄宗有什么关系?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有什么作用?唐人心目中唐就是汉的再现。

汉武帝宠李夫人与唐玄宗宠杨贵妃相似。

?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2、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等。

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他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所有的一切。

爱江山更爱美人,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的取舍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人。

3、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比如赏析“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都引起了唐玄宗的深深思念;赏析“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的,一切皆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想到以前的卿卿我我,恩恩爱爱,而现在的形影相吊,情何以堪?有赏析“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的,此处注意提醒学生,萤火虫这个意象象征什么,萤火虫,古人认为是腐草里生长的,生长在坟墓荒草旁,这里用到这个意象暗示了什么?唐玄宗此时不仅已经失去了手中的权力,而且失去了人生自由,被变相软禁起来,他住的地方有萤火虫说明他的孤独凄凉。

长恨歌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长恨歌》是唐代哪位诗人创作的长篇叙事诗?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C2. 以下哪一句是《长恨歌》开头的句子?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B. 汉皇重色思倾国。

C. 春风得意马蹄疾。

D.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答案:B3. 《长恨歌》中,唐玄宗赐给杨玉环的称号是:A. 贵妃B. 皇后C. 公主D. 妃子答案:A4. 在《长恨歌》中,以下哪个人物是杨玉环的养母?A. 武则天B. 杨国忠C. 杨玉环的姐姐D. 唐玄宗答案:C5. 《长恨歌》中,杨玉环被赐死的地方是:A. 马嵬坡B. 长安城C. 江南D. 四川答案:A二、填空题1. 《长恨歌》中,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发生在______朝。

答案:唐朝2. 《长恨歌》中,杨玉环在马嵬坡自尽时,年仅______岁。

答案:243. 《长恨歌》中,唐玄宗赐给杨玉环的称号是______。

答案:贵妃4. 《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养母是______。

答案:杨玉环的姐姐5. 《长恨歌》中,以下哪个人物是杨玉环的养子?(______)答案:李瑁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答案:《长恨歌》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封建社会宫廷斗争的残酷性,以及人性的脆弱和无奈。

同时,作品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进行了美化,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怀念。

2. 请简要分析《长恨歌》中的艺术特色。

答案:《长恨歌》具有以下艺术特色:(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相识、相爱、悲剧发生及后续影响。

(2)人物形象鲜明。

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唐玄宗、杨玉环、杨国忠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3)情感真挚。

诗人以真挚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使读者深感同情。

(4)语言优美。

全诗语言流畅,富有音乐性,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论述题请从《长恨歌》中选取一个你认为最感人的情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长恨歌》试题答案以及解析

《长恨歌》试题答案以及解析

《长恨歌》试题答案以及解析从时间上说,杨玉环死于756年,白居易写《长恨歌》是在年,正好相隔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的过滤,只会引起作者对事件的冷静思考,而不会引起作者哀艳的热烈冲动。

诗歌的情感动力只会来源于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

叶燮在《原诗》中说:“发为文章,形为诗赋,其道万千,余得以三语蔽之:日理、日事、日情,不出乎此而已。

”“先揆乎理:揆之于理不谬,则理得。

次征诸事:征之于事而不悖,则事得。

终絮乎情:絮之于情而可通,则情得。

”所以我们也应从合理、合事、合情三方面分析。

先看理,理有两层:一是作者写《长恨歌》与他写《策林》同时,也与他写的《李夫人》同时,作者的文学思想与其政治思想是相呼应的,也就是说与《策林》中的思想是一致的,更何况是像白居易这样的不为虚文的诗人。

《长恨歌》与《李夫人》同时,《李夫人》中也写了唐明皇,其小序是“鉴嬖惑也。

”那么作为同一题材的《长恨歌》,主题当与其相近而不会相悖。

二是《长恨歌》的特殊性在于,主题的完成采用的是悲剧故事的模式,把帝妃的爱情悲剧托浮在国家大悲剧的背景之下,或者说是在安史之乱的典型环境下写出李杨的典型性格。

遵循了常人对爱情悲剧的理解逻辑:先写他们的花容月貌,倾心相爱;再写外界的障白居易研究一碍和彼此经历的磨难;最后升华主题,使读者与作者一起,共同塑造了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尽管各人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不相同。

《长恨歌》之所以赢得古今中外许多读者的欣赏,就是用惯常的悲剧程式写了一个帝妃的悲剧。

再看事:《李夫人》用汉武帝、周穆王、唐玄宗之事,简笔勾勒出“尤物惑人”的主题,小序云:鉴嬖惑也。

陈寅恪先生指出“其畅述人天生死、形魂离合之关系,”是“从汉武帝李夫人故事附益之耳。

”(《元白诗笺证稿》l3页,中华书局l963年5月第1版)为什么要附会一些美丽的神话,就是要在史实的基础上,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天上人间的相思之苦,达到艺术的真实。

最后看情:《李夫人》所抒之情是对女色误国之愤恨,是非很清楚。

长恨歌(试题答案解析)

长恨歌(试题答案解析)

课时作业(一)(对应学生用书P5)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凝睇./孝悌绰..约/泥淖.哽咽./咽.喉B.玉扃./迥.异萦.纡/楹.联翘.首/翘.起C.旋.风/旋.转旌.旗/菁.华殷.勤/殷.红D.花钿./佃.户憧.憬/瞳.孔摇曳./赝.品解读:A项读音分别为dì/tì,chuò/nào,yè/yān;B项读音分别为jiōng/jiǒng,yíng/yíng,qiáo/qiào;C项读音分别为xuàn/xuán,jīng/jīng,yīn/yān;D项读音分别为diàn/diàn,chōng/tóng,yè/yàn。

答案:A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霄。

B.九重城阕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C.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D.黄埃散漫风潇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解读:A项,“霄”应为“宵”;B项,“阕”应为“阙”;D 项,“潇”应为“萧”。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很平常,实际上起着提纲挈领....、统领全篇的作用。

B.作者的褒贬态度不言..。

..而喻C.唐玄宗与杨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乐极生悲....,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

D.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解读:D项,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重复。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玉容寂寞泪阑干..光彩生门户..B.可怜C.到此踌躇..不能去D.临别殷勤..重寄词解读:B项,“可怜”古义为“可爱”,今义为“怜悯”。

答案:B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臣相顾.尽沾衣顾:看B.君臣相.顾尽沾衣相:互相C.含情凝睇谢.君王谢:感谢D.东望都门信.马归信:随意、随便解读:C项,“谢”为辞别的意思。

高中语文01长恨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01长恨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玉扃迥异窘困炯炯有神B.凝睇孝悌缔约啼笑皆非C.花钿佃户甸子白圭之玷D.绰约泥淖船棹卓然不群【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回眸(móu)粉黛(dài)骊宫(lí)B.霓裳(shāng)临邛(qióng)鼙鼓(pí)C.仙袂(mèi)衣钿(diàn)千乘(shèng)D.钗擘(bò)马嵬(wéi)绰约(chu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B项,“霓裳”中的“裳”应读cháng。

3.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凝脂踌躇缓歌慢舞九重城阕B.绰约徘徊芙蓉帐暖云栈萦圩C.鹧鸪阑杆虚无缥缈旌旗无光D.鸳鸯蓬莱银屏迤逦逍遥容与【答案】D【解析】A项,“阕”应为“阙”;B项,“圩”应为“纡”;C项,“杆”应为“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千乘万骑西南行 B.春宵苦短日高起 C.云鬓花颜金步摇 D.梨花一枝春带雨【答案】D【解析】A项,“西南”是名词做状语,向西南。

B项,“苦”是意动用法,以……为苦。

C项,“云”“花”都是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像花一样。

5.对下列诗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始是新承恩泽时承:承受夕殿萤飞思悄然悄然:寂静无声B.到此踌躇不能去去:前往尽日君王看不足不足:不厌、不够C.上穷碧落下黄泉穷:穷尽,走到尽头天生丽质难自弃自弃:自我埋没D.含情凝睇谢君王谢:道歉遂教方士殷勤觅殷勤:热情而周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项,悄然:忧愁的样子。

B项,去:离开。

D 项,谢:感谢。

6.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①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②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④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⑤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⑥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⑦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⑧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⑦C.③④⑥⑧ D.①②⑥⑦【答案】D1.下列有关《长恨歌》中的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里“一”和“百”形成映衬,“百媚生”又和“无颜色”形成对比。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长恨歌”名称的由来1.2 作者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作者对杨贵妃与唐玄宗爱情的态度第二章:诗歌结构及主题2.1 诗歌结构诗歌的段落划分诗歌的韵律与节奏2.2 诗歌主题爱情与权势的冲突人生无常与爱情的永恒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反思第三章:诗歌意象与修辞手法3.1 诗歌意象杨贵妃的美貌与魅力宫廷的奢华与荒淫爱情与离别的情感表达3.2 修辞手法比喻与象征对比与排比寓言与讽刺第四章:诗歌语言与表达技巧4.1 诗歌语言古汉语的使用与特点诗歌中的词汇与意象4.2 表达技巧描写与叙述的结合情感与理性的平衡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第五章:诗歌的现代意义与价值5.1 诗歌的现代意义对现代人的启示与反思爱情、权力与个人命运的探讨5.2 诗歌的价值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价值《长恨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歌对个人修养与审美情趣的提升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长恨歌》描写的是哪个朝代的历史故事?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2. 《长恨歌》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王之涣C. 白居易D. 杜甫答案:1.A 2.C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长恨歌》的诗歌背景。

2. 请简要描述《长恨歌》中的杨贵妃形象。

答案:1. 《长恨歌》描写的是唐朝时期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诗歌背景反映了唐朝的繁荣与衰落,以及宫廷政治的复杂性。

2. 在《长恨歌》中,杨贵妃被描绘为美丽、迷人而却又脆弱、无助的形象,她的美貌与魅力吸引了唐玄宗,但也引发了宫廷的纷争与悲剧。

三、分析题请分析《长恨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给出具体例子。

答案:《长恨歌》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对比与排比等。

例如,在描写杨贵妃的美貌时,使用了比喻手法:“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在表达爱情与离别的情感时,使用了象征手法:“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大学长恨歌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长恨歌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长恨歌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作品,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2. 诗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描述的是杨贵妃在______沐浴的情景。

3.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中的“渔阳”指的是______。

4.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中的“六军”指的是______。

5. 《长恨歌》中“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所指的仙山是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长恨歌》中“汉皇重色思倾国”的“汉皇”指的是()。

A. 汉武帝B. 唐明皇C. 汉高祖D. 汉文帝2. “回眸一笑百媚生”中的“回眸”是指()。

A. 回头B. 眼睛C. 眉毛D. 嘴唇3. 《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所指的“长生殿”是()。

A. 杨贵妃的寝宫B. 唐明皇的书房C. 唐明皇与杨贵妃相会的地方D. 唐明皇的寝宫4. “君王掩面救不得”中的“君王”指的是()。

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明皇D. 唐玄宗5. 《长恨歌》中“云鬓花颜金步摇”描述的是()。

A. 杨贵妃的发饰B. 杨贵妃的面容C. 杨贵妃的服饰D. 杨贵妃的步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长恨歌》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是如何发生的。

2. 分析《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两句诗的意象和情感。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2. 以《长恨歌》为例,探讨唐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答案:一、填空题1. 白居易2. 华清池3. 安禄山叛乱4. 皇帝的军队5. 蓬莱二、选择题1. B2. A3. C4. C5. A三、简答题1.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是由于安禄山的叛乱引发的。

叛军逼近长安,唐明皇不得不带领杨贵妃逃离京城。

在逃亡途中,士兵们因不满杨贵妃的专宠和唐明皇的昏庸,要求处死杨贵妃以平息军心。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经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 772 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 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 75 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 10 年,杜甫也去世 2 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 9 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赋予他很大的刺激和催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殊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从白居易一辈子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干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非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

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磨万击,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诗坛曾经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经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

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托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用辞尖锐,主题鲜明。

1-1-长恨歌(试题+答案+解析)

1-1-长恨歌(试题+答案+解析)

1-1-长恨歌(试题+答案+解析)课时作业(一)(对应学生用书P5)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凝睇./孝悌.绰.约/泥淖.哽咽./咽.喉B.玉扃./迥.异萦.纡/楹.联翘.首/翘.起C.旋.风/旋.转旌.旗/菁.华殷.勤/殷.红D.花钿./佃.户憧.憬/瞳.孔摇曳./赝.品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dì/tì,chuò/nào,yè/yān;B项读音分别为jiōng/jiǒng,yíng/yíng,qiáo/qiào;C项读音分别为xuàn/xuán,jīng/jīng,yīn/yān;D项读音分别为diàn/diàn,chōng/tóng,yè/yàn。

答案:A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霄。

B.九重城阕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C.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D.黄埃散漫风潇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解析:A项,“霄”应为“宵”;B项,“阕”应为“阙”;D 项,“潇”应为“萧”。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很平常,实际上起着提纲挈领....、统领全篇的作用。

B.作者的褒贬态度不言而喻....。

C.唐玄宗与杨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乐极生悲....,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

D.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解析:D项,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重复。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玉容寂寞泪阑干..光彩生门户..B.可怜C.到此踌躇..不能去D.临别殷勤..重寄词解析:B项,“可怜”古义为“可爱”,今义为“怜悯”。

《长恨歌》参考资料与练习题答案

《长恨歌》参考资料与练习题答案

《长恨歌》参考资料与练习题答案(3)《长恨歌》参考资料与练习题答案随着杨贵妃的得宠,她的亲属,如叔父兄姊等,皆有封赠。

自此杨氏一门“恩宠声焰震天下。

每命妇入班,持盈公主等皆让不敢就位。

台省、州县奉请托,奔走期会过诏敕。

四方献饷结纳,门若市然”,甚至“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故当时谣曰:‘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

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却是门楣’。

其天下人心羡慕如此”。

《长恨歌》在处理这种内容的时候,没有花这样多的笔墨进行描写,它只是用“姊妹弟兄皆列土”来正面叙述杨家的权势,其他三句都用社会反映来烘托这种权势:人们不仅羡慕杨家的“光彩”,而且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重男轻女的观念——“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短短四句诗,杨家那种“炙手可热势绝伦”的灼人气焰写出来了。

从而深刻批判了那种靠裙带关系而飞黄腾达的丑恶现象,矛头所向,直指封建帝王。

第二部分写杨贵妃遭变身死的情形。

可分为两层:第一层(“骊宫高处入青云”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写变生不测,惊破迷梦。

李唐王朝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各种社会矛盾都在潜滋暗长,总有一天会爆发,这是当时每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人都有的预感的。

而唐玄宗却毫无知觉,以为天下太平,万事大吉,祸在眉睫还依然与杨贵妃在骊山过着荒淫腐朽的生活。

"仙乐风飘处处闻”,“处处”二字,一是照应“骊宫高处入青云”的“高”字,声高所以闻远;二是说明管弦之盛,日夜不歇,所以用了“处处”二字。

“尽日君王看不足”,“尽日”看还看不够,还能有休歇的时候?还能有心去理朝政?“看不足”三字,写尽了唐玄宗的荒淫心理。

直到战鼓连天动地而来,才使他从荒唐迷梦中惊醒。

“惊破”二字用得好。

“惊”,正说明他沉醉于温柔乡里,对变乱毫无知觉,毫无精神准备,而这正是造成安史之乱的原因;“破”,说明叛乱的鼙鼓惊醒了他的美梦,使他与世隔绝的那层轻烟薄雾,被叛乱的烟尘妖氛所取代。

到此,唐玄宗留恋不舍的“神仙”生活,被他亲手酿造的安史之乱彻底埋葬了。

《长恨歌》检测和答案

《长恨歌》检测和答案

《长恨歌》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0分,共20分)1.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始是新承恩泽时承:承受夕殿萤飞思悄然悄然:寂静无声B.到此踌躇不能去去:前往尽日君王看不足不足:不厌,不够C.上穷碧落下黄泉穷:穷尽,走到尽头天生丽质难自弃自弃:自我埋没D.含情凝睇谢君王谢:道歉遂叫方士殷勤觅殷勤:热情而周到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玉容寂寞泪阑干B.可怜光彩生门户C.到此踌躇不能去D.临别殷勤重寄词3.下列各项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4.由于字数、音节、平仄所限,古典诗词中语序颠倒的现象较为普遍。

下列诗句没有语序颠倒现象的一项是( )A.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B.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C.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D.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5.下列对《长恨歌》中有关诗句的鉴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此句是写成仙后的杨贵妃,闻听使者探访,感极而泣的情景。

这里把杨贵妃比作梨花,梨花的洁白,不仅象征了作为仙子的杨贵妃的圣洁,同时也照应了上文的“温泉水滑洗凝脂”。

B.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这两句景物描写,前句是春风桃李之乐景,后句是秋雨梧桐之哀景。

前句乐景写哀情,后句哀景写哀情,都是在衬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苦苦思念。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此二句用夸张的手法拟写杨贵妃的美貌、娇媚,以及进宫后因色而得宠,与后文的“雪肤花貌”“梨花带雨”句一样,目的都是在写唐玄宗对她的爱。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1.1 长恨歌 Word版含答案 (1).doc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1.1 长恨歌 Word版含答案 (1).doc

赏析示例长恨歌新提升·跟踪训练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语句空缺部分。

(1)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军不发无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圣主朝朝暮暮情。

(4)春风桃李花开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玉容寂寞泪阑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冠不整下堂来。

(7)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地愿为连理枝。

(8)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六宫粉黛无颜色(2)宛转娥眉马前死(3)蜀江水碧蜀山青(4)秋雨梧桐叶落时(5)梨花一枝春带雨(6)云鬓半偏新睡觉(7)在天愿作比翼鸟(8)此恨绵绵无绝期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3题。

读长恨辞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2.上面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

请概述这两首诗所感慨的对象与内容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理解的能力。

两首诗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和内容不一致。

李诗的前两句是对《长恨歌》中所述的事加以概括,后两句为议论警策。

昏君李隆基对六军生死一点都“不动心”,只念念不忘“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亡妃,如此帝王,让人感慨。

袁诗另辟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

【答案】李诗主要感慨的是唐玄宗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主要感慨的是《长恨歌》只是反映李、杨之间的生离死别却看不到百姓们的生离死别。

大学长恨歌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长恨歌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长恨歌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长恨歌》的作者是:A. 李白B. 白居易C. 杜甫D. 王维答案:B2. 《长恨歌》讲述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A. 汉武帝与王昭君B. 唐太宗与武则天C. 唐明皇与杨贵妃D. 宋徽宗与李师师答案:C3. 《长恨歌》中,杨贵妃的死因是:A. 自杀B. 被赐死C. 病逝D. 被杀答案:B4. 下列哪一句诗不是出自《长恨歌》?A.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B.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C.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D.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答案:B二、填空题5. 《长恨歌》中,“______”一句,描绘了杨贵妃的美貌。

答案:回眸一笑百媚生6. 杨贵妃在《长恨歌》中被称为“______”,象征着她的美貌与宠爱。

答案:芙蓉7. 《长恨歌》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最终因“______”而悲剧收场。

答案:安史之乱三、简答题8. 简述《长恨歌》中杨贵妃的生平及其与唐明皇的关系。

答案:《长恨歌》中的杨贵妃,名玉环,是唐明皇的宠妃。

她原是唐明皇之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被唐明皇看中,纳为贵妃。

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在诗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最终因安史之乱,被迫在马嵬坡自缢身亡。

9. 描述《长恨歌》中所体现的唐代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悲哀。

答案:《长恨歌》通过对杨贵妃的宠爱和宫廷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宫廷的奢华。

诗中提到“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显示了杨贵妃在唐明皇心中的地位。

然而,这种奢华背后隐藏着悲哀,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杨贵妃的悲剧性结局,反映了宫廷生活的无常和悲哀。

四、论述题10. 论述《长恨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叙事长诗的典范。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生动的叙述和优美的语言,讲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的繁华与悲哀。

白居易《长恨歌》阅读练习答案附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阅读练习答案附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阅读练习答案附赏析引导语:《》的语言优美和谐,充分发挥了歌行体的特点,令人回肠荡气,显示了诗人过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恨歌》的相关练习题。

《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待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高中语文 专题01 长恨歌试题(含解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专题01 长恨歌试题(含解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专题01 长恨歌1.关于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号、。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在文学创作上,白居易最突出的贡献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他特别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提出了“”,诗歌要以情动人,诗歌语言要“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等一系列观点.他的诗存留下来将近3000首,诗风浅切平易,广为流传的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2.创作背景本诗取材于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

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

于是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如何?”在王质夫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两者相辅相成,流传后世。

3.给加点字注音:回眸.() 骊.宫( )鼙.鼓()马嵬.坡()临邛.()绰.约()玉扃.()迤逦..()仙袂.() 凝睇.() 钗擘.()4.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准确理解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御宇..多年求不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姊妹弟兄皆列土..光彩生门户..,可怜不见玉颜空死处...云髻半偏新睡觉..雪肤花貌参差..是1.乐天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秦中吟》《新乐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

《长恨歌》参考资料与练习题答案

《长恨歌》参考资料与练习题答案

《长恨歌》参考资料与练习题答案(4)《长恨歌》参考资料与练习题答案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叙事诗,它以李杨的离合悲欢为线索,完整的描写了他们从相见、欢爱到死别、招魂的过程。

变生不测,乐极悲来,整个故事大起大落,有曲折、有波澜,引人入胜。

这首诗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吴北江说:“如此长篇,一气舒卷,时复风华掩映,非有绝世才力未易到也。

”正反映了前人对这首诗赞叹。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

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练习题与答案1下列各项对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宫佳现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夸张)B、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夸张、借代)C、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比喻、拟人)D、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对偶、比喻)2.根据课文,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在全诗中有何作用?②“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两句在诗中有何表达效果?③简要概括本诗刻画的李隆基和杨玉环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④试结合诗中第二部分对景物的描写,举例说明它们是怎样和表达情感结合起来的?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安史之乱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1.2 作者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白居易与《长恨歌》的创作动机第二章:诗歌结构与主题思想2.1 诗歌结构诗歌的篇章结构分析诗歌的韵律与节奏2.2 主题思想《长恨歌》的爱情主题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与修辞手法3.1 诗歌艺术特色诗中的意象与景物描绘诗歌的情感表达与抒情手法3.2 修辞手法比喻与象征的运用对比与排比的修辞效果第四章:诗歌中的历史与文化4.1 历史背景唐朝宫廷文化与社会风俗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悲剧4.2 文化元素诗歌中的古代礼仪与习俗诗歌中的古代官职与名词解释第五章:诗歌解析与欣赏5.1 诗歌解析诗歌的主题与情感分析诗歌中的历史事件与文化内涵5.2 诗歌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体验诗歌的传承与影响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长恨歌》创作的时期是()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2. 《长恨歌》的作者是()A. 李白B. 王之涣C. 白居易D. 杜甫3. 《长恨歌》中描述的杨贵妃的结局是()A. 被迫自杀B. 被叛军杀害C. 被迫流放D. 因病去世二、简答题1. 请简述《长恨歌》中的爱情故事梗概。

2. 请分析《长恨歌》中的意象与景物描绘对主题思想的表达作用。

三、论述题1. 请结合诗歌背景,分析《长恨歌》的创作动机。

2. 请从诗歌艺术特色的角度,评价《长恨歌》的文学价值。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B二、简答题1. 《长恨歌》讲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包括他们的相识、相爱、结婚,以及杨贵妃的死亡和唐明皇的悲痛。

诗歌通过对两人爱情故事的叙述,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

2. 诗中的意象与景物描绘,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生动地展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与爱情的悲欢离合。

《长恨歌》习题及答案.doc

《长恨歌》习题及答案.doc

10、 给加点字词释义 11、 给加点字词释义 12、 给加点字词释义 13、 给加点字词释义 14、 给加点字词释义 15、 给加点字词释义 16、 给加点字词释义 17、 给加点字词释义 18、 给加点字词释义 19、 给加点字词释义 20、 给加点字词释千乘万骑西南行(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翡翠衾寒谁与共( 临邛道士鸿都客( 珠箔银屏迤適开( 风吹仙袂飘飘举( 含情凝睇谢君王( 钗擘黄金盒分钿( 临别殷勤重寄词(可怜光彩生门户( 缓歌慢舞凝丝竹( 行宫见月伤心色( 东望都门信马归( 云鬓半偏新睡觉( 玉容寂寞泪阑干( 此恨绵绵无绝期(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不见玉颜空死处( 耿耿星河欲曙天( ))))))))))))))))))1、 给加点字注音:2、 给加点字注音:3、 给加点字注音:4、 给加点字注音:5、 给加点字注音:6、 给加点字注音:7、 给加点字注音:8、 给加点字注音:9、 给加点字注《长恨歌》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选择题 1、提出“文章合不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A 白居易B 王安石C 曾巩D 苏轼2、存诗最多的唐代诗人是( )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杜牧3、白居易的文集是A 《白氏长庆集》B 《乐天文集》C 《白居易文集》D 《白香山文集》4、“香山居士”是指(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韩愈5、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B 排比C 顶针D 拟人6、 白居易诗歌的风格是( )A 平易晓畅B 沉郁顿挫C 色彩瑰丽D 想象奇特7、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 比喻B 排比C 对偶D 顶针8、 下列词语中拼写不正确的是A 金屋藏骄B 惊天动地C 孤灯挑尽D 排空驭气9、 下列词语中拼写正确的是A 比翼鸟B 连里枝C 娥眉D 城阕10、“渔阳輦鼓动地来” 一句中的“輦”是指A战鼓B古代军队中所用小鼓C古代军队中所用大鼓D铁皮鼓三、简答题1、简述《长恨歌》中的玄宗形象2、简述《长恨歌》中的贵妃形象3、第四段对刻画杨玉环的形象及表现“长恨”的主旨有何作用?4、第三段玄宗思念贵妃的有关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5、简述《长恨歌》中的语言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一)(对应学生用书P5)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凝睇./孝悌.绰.约/泥淖.哽咽./咽.喉B.玉扃./迥.异萦.纡/楹.联翘.首/翘.起C.旋.风/旋.转旌.旗/菁.华殷.勤/殷.红D.花钿./佃.户憧.憬/瞳.孔摇曳./赝.品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dì/tì,chuò/nào,yè/yān;B项读音分别为jiōng/jiǒng,yíng/yíng,qiáo/qiào;C项读音分别为xuàn/xuán,jīng/jīng,yīn/yān;D项读音分别为diàn/diàn,chōng/tóng,yè/yàn。

答案:A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霄。

B.九重城阕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C.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D.黄埃散漫风潇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解析:A项,“霄”应为“宵”;B项,“阕”应为“阙”;D项,“潇”应为“萧”。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很平常,实际上起着提纲挈领....、统领全篇的作用。

B.作者的褒贬态度不言而喻....。

C.唐玄宗与杨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乐极生悲....,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

D.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解析:D项,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重复。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玉容寂寞泪阑干..B.可怜..光彩生门户C.到此踌躇..重寄词..不能去D.临别殷勤解析:B项,“可怜”古义为“可爱”,今义为“怜悯”。

答案:B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臣相顾.尽沾衣顾:看B.君臣相.顾尽沾衣相:互相C.含情凝睇谢.君王谢:感谢D.东望都门信.马归信:随意、随便解析:C项,“谢”为辞别的意思。

答案:C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遂令.天下父母心A.令.初下,君臣进谏B.乃令.秦武阳为副C.岂合令.郎君D.便言多令.才解析:例句中“令”的意思是使,让。

A项,令:命令;C项,令:敬词,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D项,令:美好的。

答案:B7.下列各项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解析:D项使用了顶真,其他三项使用了对仗(对偶)。

答案:D8.由于字数、音节、平仄所限,古典诗词中语序颠倒的现象较为普遍。

下列诗句没有语序颠倒现象的一项是()A.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B.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C.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D.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解析:A项正确的顺序应为“可怜门户光彩生”;B项正确的顺序应为“花钿、翠翘、金雀、玉搔头委地无人收”;D项正确的顺序应为“行宫见月色伤心,夜雨闻铃声肠断”。

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2题。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9.试分析画线语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画线的语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

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10.诗歌从哪些方面来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景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

11.节选的这部分诗句刻画了唐玄宗怎样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愁苦、寂寥、伤痛之情以及对杨贵妃无尽的刻骨相思,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帝王,而是一个普通人对爱情的忠贞。

12.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通过景物的渲染来描写,有的景中见情,有的融情于景。

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2)通过人物的动作来描写,如“踌躇不能去”“信马归”“孤灯挑尽”等。

(3)直接描写心理,如“尽沾衣”“思悄然”“谁与共”等。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3.这首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应抓住“霜草苍苍”“行人绝”“月明”“花如雪”等词句揣摩作者的心理状态。

答案:寓情于景。

作者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反映了作者由开始的孤独寂寞到最后惊喜愉悦的心理状态。

14.“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应从该句在全诗结构及表达情感等方面考虑其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一是描写对象的过渡,描写对象由山庄转向田野,收束了前两句对村夜萧疏暗淡的描绘,展开了另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明朗画面;一是感情过渡,诗人情感在此突转,由孤寂转向愉悦。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5.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从两首诗的侧重点去分析,如第一首中的末句和第二首中的三、四句。

答案: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

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16.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判断手法时同样要结合诗句。

第一首中的三、四句形成对比,有“不动心”的,就有“动心的”;第二首末句中的“比”字同样说明在诗中出现了对比。

在分析时要结合诗句说出形成对比的两方面的内容。

答案: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

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秦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7.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这首诗的前几句全在描写朝廷官员的糜烂生活,后两句转折,写无辜百姓冻死在牢狱里。

这和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出一辙。

解答此类试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平时多积累一些重点诗句。

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8.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大意,在此基础上赏析其对比艺术的特色,答案首先要明确何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指出形成对比的对象,然后分析运用对比达到的效果。

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四、语言应用19.请依据例句再仿写两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读白居易的《长恨歌》,我们领悟到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