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宇宙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宇宙论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思想的黄金时代。
但各家所讨论的问题,都集中于人生修养和政治方术,很少涉及到宇宙的问题。
只有道家,除研究人生、政治的问题外,进而探讨宇宙各种问题。
老子在这方面谈得很多,很深,自成体系,因而宇宙论可谓是老子思想的基础。
老子以此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道学哲学家认为:道是宇宙间一切物质和生命之源,自然法则之化身。
道,就是宇宙的本源,是天地万物所生的总原理。
这就是老子伟大的发现。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是宇宙的本源,是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当然和天地万物不同。
天地万物是事物,可称之为“有”;道不是事物,是形而上的存在,只可称之为“无”。
但道能创生天地万物,又可称之为“有”。
但兼有“有”和“无”,说得清楚一点,“无’是道体,“有”是道用。
但体必先于用,所以”“无”的层次,要较“有”为高。
老子也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无”就是道。
不过这个“无”,是对具体事物的“有”而言,并不是等于零。
道是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怎么能等于零呢?如果等于零,怎么能创生万物?道既不是实体,又不是空无所有,那以它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呢?老子说他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其实,道只不过超出现象界而已,它不是我们的感官所能琢磨认识的,所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
它是一种“唯恍唯惚”存在状态,所谓的“有物混成”,也就是指道体的浑融状态。
正因为它虚空浑融,才能尽稽万物之理,才能化生宇宙万物,如果有常操,怎么能成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呢?
道是既超越时间,也超越空间而存在。
它虽创生万物,自己本身却丝毫无损,并且这种创生能力永不止息,无所不至。
所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就是了。
道既是一种超乎时空的形上存在,当然不能依知觉去证验,也无法用言事去称说,所以老子书开宗明义就说:“道可道,非常道。
”我们虽很不得已地把它解析一番,也难以清清楚楚地说出它究竟是什么,并且还恐怕越解析,离题越远呢!因此,对道真正的体认,还在于个人的心领神悟。
只要能体会“混成”、“恍惚”两个词的意思,明了它超时空的特色,那么想了解道体。
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了。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四十二章)
道的本体是“无”,那么“道生一”,就是“无”生“有”,“一”应该是“有”。
“有”并非是具体的事物。
它是道在恍惚混沌状态,已变而尚未成具体事物之际的名称。
到从“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经过“有”这个阶段,然后才能生出宇宙万物。
“一”即是“有”,那么“一”当然也非具体的事物。
所以王弼称之为“数之始而物之极”。
以理气二者来说,“道”是“理”,“一”就是气。
“道生一”就是理生气。
这气是阴阳未分之前的“一气”。
“二”就是阴阳二气。
“三”除阴阳二气外,在加上阴阳二气交合而生的和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就是说道由混沌状态演化而成一气,由一气演化而成阴阳二气,再由阴阳二气交合而生和气,然后万物于是逐渐形成。
这就是宇宙生成的过程。
道在创生万物之后,即与万物同体,内存与万物之中,衣养覆育着万物。
不过,内在于万物之中的道,不叫作道,而叫作德。
道是德的本体,德是道的作用。
道和德只有体与用的区别,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德是道显现于万物者,也就是说,万物得之于道的就是德。
所以万物在创生以后,还是有秉有道德全性。
道创生、覆育万物,完全是“莫之命而而常自然”。
正因为道因任自然,它才能得到万物的推崇、敬重。
所以“自然”二字,便是道创生万物的原则。
老子又说。
“道法自然。
”(二十五章)所谓自然就是自然而然,无心自化,并不是在道的上面还有一个叫“自然”的东西,而为道所遵从效法。
正因为它一切都顺乎自然,毫无企图,所以以万物才能遂其所生,而道
才能尽其生化万物之功。
这所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三十七章)
道不但创生万物,也衣养万物;而且这种创生衣养,完全顺乎自然,丝毫没有勉强的意味。
至于万物生立与否,全在乎能否自展道性。
因此,就物来说,便必须法道、从道。
老子所以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二十五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二十一章)所谓法道、从道,并非万物的意思,而不得不然。
因为宇宙万物根本就是为道所生养覆育,所以离开道而自由演变。
其实,道生养覆育万物,万物法道、从道,根本就是一件事的两面,只是立场不同,说辞各异而已。
道既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源,同时又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法则,就是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
”(四十章)
“反”是大道运行的规律,当然也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法则。
老子以为道体自身独立超然,宇宙一切现象,都是由相反对立的形成所构成。
有美就不能无丑,有善就不能无恶,所以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
”(第二章)宇宙万物固然相反对立,但也相辅相成,所以老子曾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第二章)
宇宙万事万物既然无不相反对立,而老子特别重视负面的、反面的敬价值。
三十九章王弼注说“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有以无为用”已把这个意思诠译得恶很清楚。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二十二章)曲、枉、洼、敝视人人都讨厌的,但老子却认为全、直、盈、新就在其中,只是这个道理一般人不知道罢了。
因此老子要人守柔、居下,要人无知抱朴,要从居于反面,因为反面才是到达正面的捷径。
一边人都喜欢追求美的、好的、正面的,结果是适得其反。
所以老子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八十一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三十六章)明了这个道理,就知道老子为什么要说“弱者道之用”,而老子的哲学,为什么被人家称为“弱道哲学”了。
“相反相成”、“反向运动”,固然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法则,但这个法则的极致,还在于“循环反复”。
因为道体的运动,就是反复不已的。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二十五章)
正因为道周流不息,回运不已,才能成就绵延不尽的生命,才能成为万物依循的常轨。
而宇宙万物由道所创生,最后也要返回它们的本源一道。
这就好像花叶由根而生,最后复归于根;浪涛由水而成,最后复归于水。
道生万物,是由无而有;复归于道,是有归于无。
所以“归根”也可以说是万物复归于本性。
而这种归根复命的活动,正是道体运行的常轨,也正是万物共同遵循的法则。
所以说:“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
”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而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事实上,人活着犹如宇宙之存在,没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
因此,非理性地选择某个(些)目标成为唯一的选择。
老子是站在道这个无穷高的位置来看问题。
因此,老子只说了“方法”,但没有指出“目的”。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人何必为刻意达到目的而痛苦不堪。
无为,逍遥亦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
关于老子的宇宙观,根据之前的道,“无”与“有”(万物存在即是“有”)会相互转化。
因此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来自虚无,也走向虚无。
比如:人的生与死,如“昔日老聃之生也,由无至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归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