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 二、需求管理政策 三、供给管理政策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四大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 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经济要适度增长, 经济要适度增长, 国际收支则既无逆差也无顺差。 国际收支则既无逆差也无顺差。
二、需求管理政策 (一)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内容 内容 (1)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 政府购买: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转移支付:各种福利支出、补贴。 转移支付:各种福利支出、补贴。 (2)税收 ) 》个人所得税 》公司所得税 》其他税收
2、财政政策的运用
3、赤字财政政策
经济萧条时期, 经济萧条时期, 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财政。 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财政。 债务人是国家, 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 公众, 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 利益是一致的。 利益是一致的。 政权稳定,债务偿有保证, 政权稳定,债务偿有保证, 不会引起信用危机。 不会引起信用危机。 债务用于发展经济, 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 府有能力偿还债务, 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 赤字。 赤字。
货币创造总量 货币创造总量
R D= r
式中
R为最初存款 r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 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 A.与法定准备率成正比 与法定准备率成正比 B.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 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 C.与最初存款成正比 与最初存款成正比 D.与最初存款成反比 与最初存款成反比 E.与利息率成反比 与利息率成反比
思考题: 思考题: 模型、 用IS-LM模型、AD-AS模型分析政府增 模型 模型分析政府增 加支出对国民收入、利息率、价格、 加支出对国民收入、利息率、价格、就业的 影响。 影响。
3、内在稳定器
某些财政政策具有自动的调节经济,使经济 稳定的机制。也就是自动在经济过热的时候 使其降温,而在经济过冷的时候使其升温。
思考题: 用IS-LM模型、AD-AS模型分析央行提高贴现率 对国民收入、就业、价格以及利息率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有: 需求管理: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的
政策目标。
供给管理: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
一定的政策目标。
国际经济政策:通过外贸、汇率、对 外投资等政策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二战前。宏观经济政策的试 20世纪30年代到二战前。 20世纪30年代到二战前 验时期。 验时期。 第二阶段:二战后 20世纪60年代末。国家全面而系统 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末。 二战后 20世纪60年代末 地干预经济,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一个新时期。 地干预经济,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一个新时期。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自由放任思潮复兴。 20世纪70年代初。自由放任思潮复兴。 20世纪70年代初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强调国家干预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又强调国家干预经济。 世纪90年代以来,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家认为, 家认为,赤字财政 政策不仅是必要的, 政策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也是可能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借债发展, 借债发展,发展还债
(二)货币政策
1、基本知识 (1)银行制度 ) 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纸币; 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纸币;
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 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
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 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 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 支平衡。因为居民有钱了就要购买外国商品, 支平衡。因为居民有钱了就要购买外国商品, 这就会形成国际收支逆差的压力 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会造成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会造成通货膨胀。
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 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 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
如降低准备率,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 如降低准备率,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 如提高准备率,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 如提高准备率,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
4、货币政策的运用 货币政策的运用
繁荣时期: 繁荣时期: 紧缩性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抛出债券,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抛出债券 ,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 提高再 贴现率, 贴现率,严格贴现条件 减少货币供给,遏制总需求的作用,降低通货膨胀率。 减少货币供给,遏制总需求的作用,降低通货膨胀率。 萧条时期: 萧条时期: 扩张性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买入国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买入国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 现率, 现率,放松贴现条件 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总需求,使经济摆脱萧条,增加就业。 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总需求,使经济摆脱萧条,增加就业。
经济繁荣时期, 经济繁荣时期, 时期 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和减支 财政政策 增税:减少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 增税: 减少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 ,从 而减少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 而减少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 减少政府支出:减少公共工程支出与购买 , 减少政府支出:减少公共工程支出与购买, 会抑制私人投资。 会抑制私人投资 。 减少转移支付可以减少 个人消费,会压抑总需求。 个人消费,会压抑总需求。
(3)银行创造货币机制
银行吸收了100元“原始 元 银行吸收了 存款” 其中20元 存款”,其中 元“缴存 存款准备金” 剩下的80 存款准备金”,剩下的 元放贷款(假定法定准备金率为 假定法定准备金率为 20%); 客户得到了80元贷款后 元贷款后, 客户得到了 元贷款后, 用于支付给另一个客户。 用于支付给另一个客户。
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代客结算。 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代客结算。
(2)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 吸收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吸收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目的: 目的: 保证存款人及时、足额地提取现金; 保证存款人及时、足额地提取现金; 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 规范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防止它们 不适当地扩张存款,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 不适当地扩张存款,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 调节货币供应量。 调节货币供应量。
我国法定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
1985年: 统一为 年 统一为10%。 。 1987年:从10%上调为 上调为12%。 年 上调为 。 1988年:进一步上调为 年 进一步上调为13%。 。 1998年3月21日:下调到8%。 年 月 日 下调到 。 1999年11月21日:下调到 。 年 月 日 下调到6%。 2003年9月21日:调高至 。 年 月 日 调高至7%。 2004年4月25日:调高至 年 月 日 调高至7.5% 2006年7月5日:提高到 年 月 日 提高到8.0% 2006年8月15日 :提高到8.5% 年 月 日 提高到 2006年11月15日:上调为 年 月 日 上调为9% 2007年1月15日:调为 年 月 日 调为9.5% 2007年2月25日:调为 年 月 日 调为10% 2007年4月16日:调为 年 月 日 调为10.5% 2007年5月15日:调至11% 年 月 日 调至 2007年6月5日: 调至 年 月 日 调至11.5% 2007年8月15日:调至 年 月 日 调至12% 2007年09月25日,调至 年 月 日 调至12.5% 2007年10月25日,调至13% 年 月 日 调至 2007年11月11日,调至 年 月 日 调至13.5% 2007年12月25日,调至 年 月 日 调至 调至14.5% 2008年1月25日,调至 年 月 日 调至15% 2008年3月25日 ,调到 年 月 日 调到15.5% 2008年4月25日,调到 年 月 日 调到16%
经济萧条时期, 经济萧条时期, 时期 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和增支 财政政策 减税: 增加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减税 : 增加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 增 加消费和投资; 加消费和投资; 增加政府支出: 增加公共工程支出与购买 , 增加政府支出 : 增加公共工程支出与购买, 会刺激私人投资, 直接刺激总需求。 会刺激私人投资 , 直接刺激总需求 。 增加 转移支付可以增加个人消费, 转移支付可以增加个人消费 , 会刺激总需 求。
(2)贴现政策 )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所付的利率就称再 贴现率。 贴现率。
政策有: 变动贴现率,变动贴现条件。 如降低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 如降低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 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金,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反之。 反之。
(3)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
2、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机制
货币政策是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 息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 息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
货币量
利率
总需求
3、货币政策主要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 公开市场业务: 府债券,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其目的不是牟利 其目的不是牟利, 府债券,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其目的不是牟利, 而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而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如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 如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 如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 如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
个人所得税 公司所得税 各种转移支付.
内在稳定器的机制
通货膨胀时期: 通货膨胀时期: 适用累进所得税率提高, 居民和企业收入增加 >>>适用累进所得税率提高,政府给予 适用累进所得税率提高 的福利补贴减少>>>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减少 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减少>>>消费和投 的福利补贴减少 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减少 消费和投 资可以减少>>>减轻通货膨胀的程度。 减轻通货膨胀的程度。 资可以减少 减轻通货膨胀的程度 经济萧条时期: 经济萧条时期: 居民和企业的收入减少>>>适用所得税率下降,政府给予的 适用所得税率下降, 居民和企业的收入减少 适用所得税率下降 福利补贴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增加 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增加>>>消费和投资 福利补贴增加 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增加 消费和投资 也可以增加>>>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 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 也可以增加 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 内在稳定器的局限性: 内在稳定器的局限性: 是自发调节,可缓解经济过热或者过冷;但调节作用有限。 是自发调节,可缓解经济过热或者过冷;但调节作用有限。
另一个客户将这80元资金存 另一个客户将这 元资金存 入另一家银行; 入另一家银行; 这家银行在缴存16元存款准 这家银行在缴存 元存款准 备金后, 元贷款。 备金后,放64元贷款。 元贷款
进行了无限回合后,在最初存进银行的 进行了无限回合后,在最初存进银行的100元 元 原始存款”全部变成准备金后停止。 “原始存款”全部变成准备金后停止。 最后银行总体的账户上负债有500元存款,资产 元存款, 最后银行总体的账户上负债有 元存款 有400元贷款和 元贷款和100元准备金。 元准备金。 元贷款和 元准备金
(4)金融市场
又称公开市场,是各种信用工具交易的场所, 又称公开市场,是各种信用工具交易的场所,中央 银行主要通过在公开市场上的活动来运用货币政策 调节经济。 调节经济。 金融市场又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是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市场, 货币市场是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市场,如商业 是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市场 票据、国库券等。 票据、国库券等。 资本市场是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场所,如公债、 资本市场是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场所,如公债、 是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场所 公司债券、股票等。 公司债券、股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