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写作》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文科类高职高专一般专业
编制单位:汉语教研室
编制日期:2010年9月20日
目录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一)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建议
(二)学习方法建议
(三)教材编写选用建议
(四)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五)教学条件建议
(六) 师资条件建议
(七) 教案编写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要求
《应用写作》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文科类高职高专一般专业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一)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
应用写作是高职高专院校一般专业的公共学习领域课程。
通过本课各种常用应用文体知识的学习与实战训练,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应用写作能力,以适应从事实际工作的需要,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应用写作应遵循的原则、方法、规律形成基本认识,使学生具备从事应用文书写作的基本技能。
主要体现以下理念:
1、从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出发,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以任务项目为载体,从能力训练入手,进行模块式教学。
2、课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学习,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一系列任务的训练,完成“仿真+全真”的写作,使学生在任务训练中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3、从写作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养,构筑和完善高职学生的应用类文体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进一步体现写作与职业、实践结合的设计理念。
(三)课程设计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高职高专文科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突破传统应用文体分类标准,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
课程内容的选择结合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的特点,以学生在基层和社区等单位的就业为导向,根据广泛调查以及对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秘书国家职业资格高级秘书(三级)考试要求中的“常用事务文书的拟写”项目,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既突显“项目”的优势,又充分满足学生对各类文种学习的需求,可以极大的便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各类实用型文书的写法,以通过写作实践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写作技巧。
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创设工作情境,体现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体现弹性结构,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养。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4学时。
各课程的课时数以模块的容量和内容的轻重来确定。
二、课程目标
通过应用写作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一)专业能力目标
(1)具备从事与应用文书写作相关岗位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联系实际完成工作情境方案的制定并进行实施;
(3)能独立处理日常事务,撰写相关文书;
(4)具备与客户、同事、领导交流与沟通的能力,能圆满回答交流对象提出的问题;
(5)具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二)方法能力目标
(1)能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巧;
(2)能有效利用不同媒体查找所需材料和信息;
(3)能够根据具体任务,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解决实际问题;
(4)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三)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
(2)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能够组织或参与团队开展的实践活动;(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4)根据终生学习的目标,具有独立开展社会调查和研究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整体内容
(二)课程具体内容与教学要求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建议
1、尽可能地照按工作任务模式设计教学项目,对学生进行项目教学与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业创业意识。
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中,都要注重实践教学,其中实训所占的学时比例为55.5%。
2、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同时,应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优质的教学课件与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成就感。
4、转变单一考试或考查评价模式,采用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课堂提问、实践操作、模块考查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同时也应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注重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实际写作能力。
(二)学习方法建议
高职教育要转变观念,学生首先应转变观念,重视实践,多动手,多动腿,立足于要学会“干活儿”。
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校和教师应为学生的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根据实际情况,照课程标准自主编写适合我院一般专业的应用写作教材,特别是实训教材。
编写教材要求为:
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特点,体现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设计思想,采用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
2、教材中教学项目设置要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贴近生活,切近实战,切近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其内容容量应适当大于课程标准,为学生的扩展自学留有余地。
3、教材应图文并茂,让学生能在仿真的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应用文书写作活动的认识,掌握事务沟通、公文处理、公关礼仪、日常管理、活动策划以及矛盾纠纷处理等职业能力。
4、教材中实训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四)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建议收集、整理、制作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料库,广泛地利用校园网和其他网络信息建立参考文献、背景资料库和学习资料的索引,通过信息共享和网络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课程信息和交流平台。
从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体中采撷新的写作信息,不断补充和扩展信息资源,为学生自主学
习提供有利条件。
2、借助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建立一个以课程文本(教材)、电子文本(光盘)、网络课程和资源库为基本构架的立体化课程,并努力构建一个听觉与视觉联动,图文与音像交互,老师与学生共创的生态性学习环境。
通过互联网搭建的“应用写作教学平台”,延伸和扩展教与学的空间。
使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教学平台”自主进行学习和训练。
(五)师资条件建议
增聘具有一线写作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组成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
(六)教案编写
教案的编写应把握如下几点:
1、明确本次授课应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体现理论够用、技能达标的高职教育特点;
2、明确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教学采用的案例、情景假设等,不仅要适合教学内容,还应渗透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4、时间安上排,既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实现教学目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又能有时间总结、答疑,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完整性。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一)考核方式
采用理论测试与项目技能考核“双考”制。
即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有个基本考核,又有对学生职业能力全面测定的素质考核。
(二)考核内容组成与所占比例
1、平时考核。
主要以阶段性训练项目考核成绩为主,占总成绩50%。
每一课程模块训练1-2个文种的写作,总体进行22个文种的训练。
写作训练的文种一是选择社会各行业普遍使用的文种,二是选择在职业岗位中常用的文种。
2、期末考核。
占总成绩50%。
分为两块,其中:
(1)理论测试:主要是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考察,占期末考核的30%;
(2)能力考核:结合综合训练项目进行文体结构及格式分析、材料整理及提炼、语言表达、病文修改、拟写等相关内容考核,占期末考核70%。
(三)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
尽量实现教学与国家职业资格高级秘书(三级)考试的文书写作内容相结合。
编制单位: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团队
编制人:尚振乾
编制时间:2010年9月20日
审核人:
附:
《应用写作》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应用写作是文科类高职高专院校一般专业的公共学习领域课程,也是一门基本的实践技能课程。
通过本课程各种常用应用文体知识的学习与实战训练,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写作能力,以适应从事实际工作的需要。
二、考核内容与要求
考试内容方面的改革具体表现在考试内容以写作实践为主,不出僵硬的应用写作知识,着重考察学生根据需要,选择恰当文种、正确写作文种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课程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总分为l00分,过程性考核占总分的50%,课程终结性考核占总分的50%。
应用写作课程考核形式及分数比例
1、过程性考核:
(1)作业30分:计入平时成绩的作业一共3次,每次10分。
不能按时交作业或抄袭作业不得分;作业完成质量有缺陷每次扣3分。
(2)课堂提问10分,能主动回答问题,并且回答切中要点每次2分,累计5次以上者满分;
(3)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10分,旷课一次扣2分,累计5次此项计零分(有辅导员签字的请假条不扣分)。
2、课程终结性考核
(1)命题要求:在注重考核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突出对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考核,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
命题原则:注意考核内容的覆盖面,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
(2)题型: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公文改错题、公文写作题。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其分值在期末试卷中的比例为:2:6:2.其中:
理论测试:主要是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考察,占期末试卷的30%;
能力考核:文体结构及格式分析、材料整理及提炼、语言表达、病文修改、拟写等相关内容考核,占期末试卷的70%。
编制单位: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团队
编制人:
编制时间:2011年6月20日
审核人:尚振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