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诗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诗歌,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情词并茂,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

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

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建安时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之称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代表作《蒿里行》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

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

其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

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篇,如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篇》,《洛神赋》等,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

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七子”的诗歌创作中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的代表作有王粲的《七哀诗》其一,其中“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不的苦难。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等;抒写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代表作是刘桢的《赠从弟》三首等。

建安文学三曹之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为曹操第四子,天资聪颖,才华过人。

现存诗90
多首,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曹植诗歌文采气骨兼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钟嵘《诗品》评价其诗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曹植又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现存诗中有三分之二是五言诗。

不愧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他诗歌上的创造性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他的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

第二,他的诗在结构上更讲究,尤其是发端往往很精警。

如他的《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

”以白日西归,星月忽至来写时光的流逝之速;《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构其波。

”以激烈动荡的景象,暗示作者心境地的不平和处境的险恶,等等。

所以沈德潜说他“极工于起调”(《说诗晬语》)。

第三,他更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尤其表现在注重对偶以及锤炼字句上。

曹植诗歌中对偶句极多,这一特点是魏晋诗歌趋向骈偶化的开始,而曹植是将这一手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的诗人。

如“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缘池。

”(《公宴》),“阊阖启丹扉,双阙耀朱光”(《五游》),再如炼字的句如“清风飘飞阁”(《赠丁仪》),“明月澄清影”(《公宴》),“清池激长流”(《公宴》)等,经过诗人的精心锤炼,便达到了十分警醒的效果。

这为后来南北朝文人诗歌注重修辞技巧开了先河。

第四,他的诗歌中,对自然景物有了效多的描写,这也改变了乐府诗的面貌。

对后代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上几点,是曹植诗歌在艺术上的特殊之处,也是他最具创造性的地方。

正始文学
盛行的玄学思潮对文学风貌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

代表作家是“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即“何晏、王弼、夏侯玄等”和“竹林七贤:阮籍、稽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

他们的创作虽然贯串着老庄思想,在建安文学有明显的不同,但仍然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的。

一、阮籍(书上)
嵇康在反抗现实的表现上比阮籍激烈,诗歌成就却不如阮籍。

他的诗歌着重表现一种清逸脱俗的境界。

如《酒会诗》之一:
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汎汎柏舟,载浮载滞。

微啸清风,鼓檝容裔。

放櫂投竿,优游卒岁。

太康文学
173页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代表作家是: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陆机被誉为“太康之英”。

流传下来的诗,共104首,大多为乐府诗和拟古诗。

代表作有《君子行》、《长安有狭邪行》、《赴洛道中作》等。

潘岳诗今存18首,其中《悼亡诗》三首为代表作
陶渊明183
在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阶级矛盾等多重矛盾的夹击下争, 还是农民起义, 战争的烽火又都主要集中在陶渊明的家乡得阳一带
燃烧。

为了不再重蹈汉魏士人的覆辙,保全自我身家性命, 陶渊明不无遗憾地一次又一次地走上了“卷而怀之”的归隐田园的道路。

陶渊明的诗歌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

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陶诗的淳真主要是富于真情实感。

(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既有客观实景,又有意中之景,而重在写意中之景,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陶诗中的理趣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且以情景为主,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

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

(3)精工而本色的语言,是陶诗的又一特色。

陶诗语言朴素、真率,毫无斧凿之痕。

(4)风格多样。

陶渊明的诗歌除冲淡自然外,也有《咏荆柯》那种豪放之作。

谢灵运193
第二节鲍照与七言诗
一、鲍照诗歌的思想内容:
1.鲍照出身寒门,在门阀士族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其诗歌自然是表达了寒士的呼声。

因此抨击门阀制度和社会政治黑暗、抒写寒士被压抑的愤懑与痛苦、抒发怀才不遇之情的诗篇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这类如:《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泻水置平地)、《梅花落》、《代放歌行》等。

2.描写边塞征戍生活、抒写报国壮志和建功立业的愿望。

这类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代东武吟》、《拟古》(幽并重骑射)等。

3.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

这类诗如《拟行路难》(其二、其十二、其十三)、《代白头吟》等。

4.也有少数作品反映了民生疾苦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这类诗如《拟古》(束薪幽篁里)、《代贫贱苦愁行》等。

鲍照诗歌最突出的贡献是发展了七言诗。

在鲍照之前只有少量的七言诗创作,鲍照在学习汉魏乐府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七言诗,不仅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这种形式,还变革了这种形式,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可以自由换韵,从而推动了七言体诗的发展,并为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成熟铺平了道路。

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风对唐人的影响较大。

他的乐府诗创作影响了李白的歌行体;他的边塞诗创作影响了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杜甫也很欣赏他“俊逸”诗风。

永明体
首先,南齐永明年间(483─493),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为作家们潜心公创作,钻研声律和诗歌创作规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统治阶级对文学的重视以及文学集团的活动,大大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和写作技巧的提高。

佛教活动的大盛,导致了「四声」的确立和「声律论」的产生
永明体”诗的特征如下:
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已相当考究,其主要表现为押平声韵者居多,押本韵很严,至于通于通韵,很多已接近唐人。

第二,诗的篇幅已大大缩短,句式渐趋于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

第三,讲求写作技巧,讲求骈偶、对仗,律句已大量出现,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
诗中。

第四,革除了刘宋时元嘉体诗痴重板滞的风气,追求流转圆美和通俗易懂的诗风。

第五,讲求诗首尾的完整性,讲求构思的巧妙,追求诗的意境,写景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

“永明体”的代表作家,历来认为是沈约、谢朓、王融三人。

沈约的诗数量最多,而且他在理论上的阐述代表着“永明体”的主张,但实际创作成就不如谢朓。

一般以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文人集团的创作活动为永明文学的中心。

永明文学的代表诗人有沈约、谢眺、任昉、丘迟、范云、刘绘、孔稚珪、张融、王融、萧衍等。

在永明体的诗人之中,沈约在当时甚有名望,诗歌成就也较为突出。

锺嵘《诗品》以“长于清怨”概括沈约诗歌的风格。

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他的山水诗和离别哀伤诗之中。

与如《登玄畅楼》诗:
谢朓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

在山水诗方面,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从而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如他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是“永明体”的积极参与者,他将讲究平仄四声的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因此他的诗音调流畅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

如其《游东田》: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同谢灵运一样,谢朓也是一位善于熔裁警句的好手,他笔下的警句对仗工整,和谐流畅,清新隽永,体现了“新体诗”的特点。

谢朓的一些短诗也很出色,如《玉阶怨》:这些小诗不仅语言清新,音调和谐,情致含蓄,而且还富于南朝民歌的气息,十分耐人寻味。

同时它们对后来五言绝句的形
成和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谢朓是永明体的代表诗人,他不仅在当时就享有盛名李白在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宫体诗
诗歌发展到梁陈时代,诗人和作品的数量愈来愈多,但是诗歌的内容却愈来愈空虚堕落了。

南朝诗人本来多半是生活在宫庭、贵族周围的帮闲侍臣,他们诗歌的内容当然要受这种狭隘生活的限制,他们的兴趣也不能不以君主贵族们的爱好为转移。

20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