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根据市局、市教科所的要求,我县抽取部分历史试卷进行质量分析,现将分析情况综合如下:
一、对试卷的基本看法:
本试卷严格遵循初中历史教学大纲,体现课改精神,立足课本,难度中等偏易,题量合适,能对初中历史的主体内容进行相应的考查。
试题既做到覆盖面广(古今中外、地方史),又突出历史学科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从整份试卷看,这样的出题不利于提高学习程度中等及以下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详尽如下:
1、选择题
本题基础性较强,涉及的知识面广,分数比例恰当,难易程度适中。
有的题目体现课改精神,阅读起来朗朗上口,如第3、11小题;有的题目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升华,如第2小题;有的题目设置情境,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如第5小题;有的题目图文结合,考查学生识图的能力,如第12小题。
2、改错题
同去年相比,今年改错题又多增加一处地方改错,分值也随之增加。
这道题虽只有5小题,但有10个改错处,覆盖面广,涉及到了古今中外的一些重点知识,包括严重的时间(唐朝、香港回归9周年)、地点(香港特别行政区)、人物(杨虎城、华盛顿、列宁)、事件(双十二事变、十月革命)、制度(联邦制)等,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同时也考
查了学生的识别与判断能力。
3、材料解析题
A、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如26题的第①、②问;
B、考查学生历史识记能力,如27题的①、②问;
C、设置开放性试题,如26、27题的
最后一问,这类题目的设置不利考察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
这道题从命题思路上是好的,但一些内容偏简单,学生在掌握常识的基础上即可做答,不利于拉开档次,没有梯度,不利于选拔好生。
4、综合题
28题以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外阶级或阶层的近代化人物为主线,考查学生对近代化进程中巨大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概括等能力,突出了教学重点,但设问的难度较小,灵活性不够。
29题采用卡片的形式,题型较为新奇,简单明了,比较有吸引力,内容较为精炼,概括性强,学生基本上能依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满分的同学较多。
建议今后类似的题型可再出,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的能力。
二、抽样调查
根据抽取的好中差三个等次的试卷分析看,最高得分
60分,最低为0分,平衡分为46.13,得分率
76.8%。
详尽为:选择题平衡分16.4分,得分率82%;改错题平衡分7.73分,得分率77.3%;材料解析题平衡分13.66分,得分率85.4%;综合题平衡分9.7分,得分率69.3%。
三、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审题能力较差许多考生读题不认真,没有看
清试题的要求,审题不够周密。
如25题中,把本没有错的“革命胜利后”这句改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暴露出学生不认真审题,没有看清题意就照搬教材中的叙述;更有甚者,将改错题做成修改病句,对原题在措词上进行修改。
又如29题,三个卡片的题中心已很明确,卡片一“三次转折战”、卡片二“三次严重会议”,这只要把相应的地点写上就行,但学生没看清题中心大意,写出的内容不是地点,而是其它内容,“严重的国际会议”的时间没有判断准,没有把题目“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要求审清,相当一部分考生回答战前或战后的会议。
2、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识图等综合能力较单薄
许多考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不会对详尽的问题进行归纳、综合、判断,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详尽的问题。
如选择题第4小题,很多学生选择答日本,对教材中的相关表格没能进行分析、概括;错误率最高的是12题,说明学生的识图能力单薄,有待于提高;又如29题中的“法西斯暴行”,什么是“暴行”?什么样的程度才叫“暴行”,学生不会理解,导致答案五花八门,却都不正确。
3、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许多考生平时学习不结壮,对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
例如一些选择题,就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许多考生仍然丢分。
又如23题,“庆祝香港回归9周年”,有考生答几百年的、几十年的、一、两年的也有,这就暴露出学生对香港回归的时间这个基本问题都模糊不清。
4、错别字这是学生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
如“爱迪生”写成“艾迪生”、“杨虎城”写成“扬虎成”、“列宁”写成“列林”、“中途岛”写成“中途鸟”、“华盛顿”写成“华胜顿”等等。
5、一部分学生缺少创新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开放性试题上。
历史科两个开放性问题都放在“材料解析题”上,对于“孔子的教育名言在学习中的帮助或指导”,很多考生只是对名言的简单翻译,而未紧扣题意,突出帮助或指导;“从爱迪生身上获得的启示”,个别学生答的内容与启示无关,胡乱作答一翻,没有创新的内容。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对学生的兴趣教学,合适进行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有拐弯抹角的问题,要能善于分辨。
2、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更加熟悉,更得心应手,临时不发慌。
3、加强课堂讲解。
如27题的第二问,发明“有轨电车”,部分学生答成“轨电车”,说明学生平时读成“发明有:轨电车”这一原因所致。
4、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注意对学生在书写格式、语言表达的规范指导。
5、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