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讲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讲座
一、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指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依据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力量维系,以善恶、荣辱为标准,评价人与人、人与社会间关系的态度和行为,它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所决定的思想关系。

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二)道德的特点
1.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历史范畴和动态体系。

衡量道德或不道德的根本界线在哪里?根本界线在于,根据人类目前的认识程度,这种行为到底会不会危害局部、或者整个人类的生存。

如果某种行为会危害局部或者整个人类的生存,那么这种行为就是不道德的。

2.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具有能动作用。

这种能动作用具有双重效应,先进的道德对生产力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道德则对生产力发展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

3.道德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一,道德的变化同经济关系的变化并不同步,不是亦步亦趋。

第二,道德的相对独立性还体现在它相对独立地直接同上层建筑和其他经济成分发生关系和作用。

第三,道德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就在于它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

4.道德具有阶级性。

第一,不同阶级对于好与坏、善与恶、正义与邪恶的道德标准是不同的。

第二,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道德总是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被统治阶级的道德总是居于被统治地位的道德。

5.道德具有多层次性。

道德的多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同一时代的道德体系中,体现在社会道德、阶级道德、行业道德等几个方面。

6.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从时间上看,它与人类生活共始终,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也就开始有了约束人的言行举止的道德。

从空间上看,它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从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上看,它渗透在人们各种社会关系及人们的思想行为之中。

(三)道德的作用与作用方式
道德的作用。

1.社会的主体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先进道德对于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3.道德在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4.道德对于调整人际关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道德的作用方式。

1.道德通过对道德舆论的褒扬和贬斥来引导人们的社会行为。

2.道德通过传统习惯的力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3.道德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发挥作用。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我国公民道德建设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含义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
方针及基本原则
所谓社会主义道德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在工人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工人阶级自觉地培养起来的道德;它是以为
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的道德体系,是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就是马克思主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第二,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有力武器。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第一,努力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要以“五爱”为基本要求。

五爱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最普遍的社会习惯,是被中国社会公开承认的起码的道德规则和规范,是现阶段我国公民应该遵循的5个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第二,开展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指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与环境,而要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和要求。

社会公德往往以乡规、民约、厂纪、校规、店规、行规等形式存在,并以大众化语言流行于世。

社会公德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第三,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品质。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它的基本原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职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

第四,开展家庭美德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

学校里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极其细致艰巨的工程。


家庭美德的内容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方法
第一,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

第二,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第三,正确开展道德领域中的斗争。

第四,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职业道德建设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及特点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品质。

1.在范围和对象上,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对象的特定性。

2.在内容和结构上,职业道德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继承性。

3.在形式上和方法上,职业道德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4.在实现方式上,职业道德具有自觉性和实践性。

(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第一,爱岗敬业。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

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具体表现。

第二,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就是忠诚老实、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

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呢?一是要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

二是要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三是要实事求是、不讲假话。

四是要提高技能、创造名牌产品。

第三,办事公道。

所谓办事公道是指从业人员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同一标准和同一原则办事的职业道德规范。

怎样才能做到办事公道?
一是要热爱真理,追求正义。

二是要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三是要不谋私利,反腐倡廉。

四是要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第四,服务群众。

所谓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服务。

怎样做到服务群众呢?有四个方面:
一是要树立服务群众的观念。

二要做到真心对待群众。

三要尊重群众。

四要做每件事都要方便群众。

第五,奉献社会。

所谓奉献社会就是全心全意为社会作贡献,是为人民服务的最高体现。

什么叫奉献?奉献就是不期望等价的回报和酬劳,愿意为他人、为社会或为真理、为正义献出自己的力量,包括宝贵的生命。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讲座
一、创新的含义和特点
(一)创新的含义
中文“创新”一词,出现较早,不过,词意与现代不同,主要是指制度方面的改革、变革、革新和改造,并不包括科学技术的创新。

据目前所见资料,最早见于《魏书》:“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

”在6世纪初,“创新”一词便在中文中使用,在唐代已十分流行。

现代意义上的创新这个词则是外来的,大约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从英文翻译过来的。

早在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的概念,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和分析,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在熊彼特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

创新的基本含义是引入新东西、新概念或制造变化。

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①创新是开发一种新事物的过程。

这一过程从发现潜在的需要开始,经历新事物的技术可行性阶段的检验,到新事物的广泛应用为止。

②创新是运用知识或相关信息创造和引进某种有用的新事物的过程。

③创新是对一个组织或相关环境的新变化的接受。

④创新是指新事物本身,就是指被相关使用部门认定的任何一种新的思想、新的实践或新的制造物。

⑤创新是由新思想转化到具体行动的过程。

注意:创新不一定就是全新的东西。

创新也不是万能的。

有些创新是无效的,有些创新是负效的。

提高创新能力要求我们提高创新效率,减少无效创新,避免负效创新。

(二)创新的特点
1.创造性。

创新是解决前人所没有解决的问题,不是模仿、再造,而是面向未来、研究未来、创造未来。

2.高价值性。

人类社会在创新实践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创新否定社会落后的方面,促进旧制度向新制度、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化,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

3.风险性。

指创新者由于对客观环境(因素)的认识不足或无法适应,或对创新过程难以有效地控制而造成创新活动失败的可能性,这种不确定性即是创新的风险性。

4.动态性。

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创新效益的实现也就贯穿于整个创新活动之中。

同样的事物在今天看来是创新,明天可能是追随,后天大多数人都接受了,可能就是传统了。

创新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领先性,有的是世界领先,有的是地区领先。

5.快速性。

成功创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快速创新。

目前的网络信息时代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速度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追求快速创新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

二、创新能力概述
(一)问题与创新
1.创新始于问题。

一切创新始于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有科学价值的问题。

往往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就可以有效地促使人们对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或缘由进行探索,而“怎么样”的问题常常引起对过程机理的思考。

2.问题产生于好奇与质疑。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提出一连串问题,从而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

质疑就是对既有的学说和权威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并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以至于放开手脚,大胆创新。

3.分析问题——问题的基本内涵。

首先,问题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它就是由发现问题、探究规律和解决问题等要素构成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其次,问题的基本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构成问题的条件;二是问题的解决方法和依据。

三是问题的结论。

再次,问题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三类。

最后,解决问题的心理基础是探索。

对问题的探索是一种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目标为定向的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

问题探索的程序有四个步骤:
一是仔细观察,明确目标。

二是确立方案,拟定计划。

三是寻求方法,实施过程。

四是回顾讨论,客观评价。

(二)想象与创新
1.想象和想象力的含义。

想象的含义。

想象作为人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主体以原有的经验和表象为基础,通过对信息的重新组织,构想出未曾出现或者不是直接感知的形象和思维情境的心理活动。

想象力的含义。

是人们在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产生新的形象或新的设想的能力。

2.想象的功能。

一是能帮助人们创造性地提出问题。

二是可以帮助人们跨越时空限制自由思考。

三是可以孕育新观念,构建新理论。

四是具有强烈的理想化的创造力量。

3.想象的形式。

再现性想象是指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客观事物的表象。

创造性想象则不仅再现现成事物,而且创造出全新的形象。

三、思维创新概述
(一)系统思维
1.系统思维的含义。

简单来说就是对事情全面思考,不只就事论事。

是把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

2.系统思维的内容。

一是全局性思维。

二是结构功能性思维。

三是协同性思维。

3.单极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的必然性。

单极思维就是考虑问题主要着重于某一点或某一方面,其优点在于突出重点,具有针对性,因而往往能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急需的地方去,加强稀缺资源的配置。

(二)辩证思维
1.辩证思维的含义。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思考分析问题要善于权衡利弊得失,防止和克服片面性。

2.辩证思维的特点。

一是视野开阔的独立性思维。

二是不懈探索的创新性思维。

三是多向度考察的严密性思维。

辩证思维的实践意义在于,我们唯有用辩证思维的发生去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包括主体自身的思想和认识,才能找准和校正人们思想上和认识上与客观实际的偏差,以达到对客观世界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深层次认识和把握,达到吐故纳新,即破除旧思想、旧观念,获得新认识、新观念和新知识,从而实现创新。

(三)创造性思维
1.逻辑思维。

又叫抽象思维,它是以概念为思维的基本单位,以抽象为基本的思维方法,以语言、符号为基本表达工具的思维模式,也是运用逻辑工具对思维内容进行抽象和推演的思维活动。

2.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借助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

3.灵感思维。

这是一种带有突发性、非自觉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通俗的解释就是,某一个想了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突然由于受到某一事物的启示,“灵机一动”一下子想到了解决办法,这种思维方法就是灵感思维。

4.发散式思维。

发散式思维也叫扩散式思维,它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通过知识和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新、更多可能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

(1)横向思维法。

(2)纵向思维法。

(3)逆向思维法。

(4)侧向思维法
5.收敛式思维。

也叫聚合思维,它是以集中思维为特点的思维方式。

发散式思维和收敛式思维不同,发散式思维总是思考还有什么新的方面、新的途径、新的方法,而收敛式思维总是在考虑这一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解决问题的程序是什么等等。

这种思维方式往往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向着一个方向去思考,从而得出一个认为是最好的结论。

(四)前瞻性思维
前瞻性思维就是超前思维和超前认识,就是对未来要有预见,就是预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远见卓识”,包括计划、预见、决策、行动等内容。

1.超前思维的含义。

是人们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在综合现实世界提供的多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对于客观事物和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发展趋势、未来图景及其实现的基本过程的预测、推断和构想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思维形式,指导人们调整当前的认识和行为,并积极地开拓未来。

超前思维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在社会发展的许多领域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决策思维。

决策,顾名思义就是决定对策,是个人或群体领导者为实现某种确定的目标,对所准备的一些策划方案的选择或综合,简言之,就是“拍板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