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关东升;李迎霞;孟毅;刘雅芳;崔应麟【摘要】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对该病的积极治疗十分必要.对近5年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此期为卒中后抑郁治疗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6(029)006【总页数】4页(P73-76)【关键词】卒中后抑郁/中医药治疗;5-HT;辨证论治;中药方剂;综述【作者】关东升;李迎霞;孟毅;刘雅芳;崔应麟【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2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 由Kraepeli[1]于1921年提出,是卒中后引起抑郁而导致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

该病临床表现除了脑卒中后直接造成的肢体活动异常外,还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悲观、缺乏积极性、对康复无信心等症状。

PSD的负面情绪可降低患者康复治疗的信心,影响其神经功能的重建;且PSD患者致残率明显高于其他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2]。

WHO研究[3]表明: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有将近1/3的死亡率,其中大部分导致残疾。

但是,目前的诊疗手段不能兼顾保证药物疗效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且往往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因此,找到一种既方便、安全、有效又经济实惠的PSD治疗方案,可以极大缓解当前的尴尬局面。

基于此目的,笔者收集近5年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以此期为PSD治疗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目前,现代医学关于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存在3种假说:内源性抑郁、反应性抑郁和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学说。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郁证【定义】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之郁。

狭义的郁,单指情志不舒之郁。

本节所论之郁主要为狭义之郁。

西医学中的抑郁症、焦虑症、癔症等均属于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郁证多因郁怒、忧思、恐惧等七情内伤,使气机不畅,出现湿、痰、热、食、瘀等病理产物,进而损伤心、脾、肾,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加之机体脏气易郁,最终发为本病。

【病位】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等脏。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胁肋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有愤怒、忧愁、焦虑、恐惧、悲哀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测定有助于郁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等以咽部症状为主要表现时,食道的X线及内窥镜检查有助于排除咽喉或食管类疾病。

(二)鉴别诊断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噎膈梅核气为自觉咽中有物梗塞,咽之不下,咯之不出,但无咽痛,进食无阻塞,不影响吞咽。

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

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噎膈以吞咽困难为主,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且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而不在咽部。

2.郁证脏躁与癫证脏躁多在精神因素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宁、易激惹、易怒易哭、时作欠伸,但有自知自控能力。

而癫证则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静而多喜、缺乏自知自控能力,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辨证论治】1.肝气郁结临床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女子月事不行;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抑郁症在古籍中的相关病名浅析

抑郁症在古籍中的相关病名浅析

抑郁症在古籍中的相关病名浅析韩泰哲;孙丽英;武燕峰【摘要】现代医学认为,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患,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综合症.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动作减少,工作失去兴趣,自罪感,自觉无用,常有自杀倾向,与癌症及艾滋病并驾齐驱,被公认为是新世纪的三大疾病.中医学虽然无抑郁症之病名,但在古文献中也不乏相关病名记载.【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年(卷),期】2011(028)004【总页数】2页(P5-6)【关键词】抑郁症;中医古籍;病名【作者】韩泰哲;孙丽英;武燕峰【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和探讨抑郁症的发生与治疗,已成为目前医学界越来越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现代医学对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的尚不是很清楚,且西药治疗副作用比较多,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医药。

中医古籍无“抑郁症”之病名记载,在百合病、脏躁等其他疾病中亦有散在论述。

现将其归纳如下。

1 百合病百合病最早出现在《金匮要略·百合病》篇,书中详尽论述了该病的病因病机及主要表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其脉微数。

”概括起来认为,本病是心肺阴虚引起的,以心神不安及饮食行为失调为主症的情志障碍性疾病。

《医宗金鉴》中对本病情志致病这样描述:“平素多思不断,情志不遂。

或偶触惊疑,卒临景遇,因而神形俱病,故有如是之现证也”,认为百合病的发病与七情内伤密切相关。

《张氏医通》中认为,本病的病机为余热伤阴,或因五志过极化火,引起心肺阴虚,阴虚内热,耗伤气血,脑神失养而成。

百合病是“思虑过度伤脾,脾阴受损,厥阴邪火上犯及心,扰及百脉而发病”。

该病因认识与现代医学关于抑郁症心理病因学观点一致。

原络通经针法治疗抑郁症及疗效评估总结

原络通经针法治疗抑郁症及疗效评估总结

0 引言
抑郁症作为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之一, 已经成为人类 主要心理疾患,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 表情淡漠, 悲伤哭泣甚 至有自杀倾向或行为。据不完全统计, 发病率已逐年增高, 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究其原因多与社会环境、 家庭因素、 学习及工作压力过大密切相关。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阿米替 林、 百忧解、 圣约翰草等药物治疗, 以及心理干预、 瑜伽、 音乐 疗法等, 传统中医学将本病归入 “郁证” “百合病” “脏躁” “梅 核气”等病的范畴中。其主要病因多由于情志不畅, 脏气虚 弱, 肝气郁滞。病变脏腑多责之于肝, 与心、 脾、 肾相关。中 医治疗本病多以疏肝理气, 解郁调神为治疗原则。在中药方 面选取具有疏肝解郁安神作用的药物柴胡、 百合、 郁金、 合欢 皮等。近二十年, 陆续有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 且临床疗效 等同于或优于其它疗法, 原络通经针法是治疗本病的针灸疗 法之一, 其取穴精简, 便于掌握, 临床实验观察有较好疗效。 该针法治疗郁证 (抑郁症) 时取穴及操作如下:
1.5 胆胃湿热型
烦躁易怒, 胸胁满闷, 头晕, 恶心呕吐, 咽中有异物感, 吞 之不下, 吐之不出, 舌体胖大, 苔白腻或黄腻, 脉滑数。 原络通经针法取穴: 百会、 丘墟、 蠡沟、 足三里、 公孙。 操作: 百会平补平泻, 丘墟、 蠡沟、 足三里、 公孙泻法。每 次留针 30 分钟, 每日一次。
原络通经针法取穴: 百会、 神门、 支正、 太白、 丰隆。 操作: 百会平补平泻, 神门、 太白补法, 支正、 丰隆平补平 泻。每次留针 30 分钟, 每日一次。
1.4 肾虚肝郁型
情绪低落, 健忘, 耳鸣, 多梦, 五心烦热, 潮热盗汗, 腰酸 膝软, 性欲减退, 严重者不孕不育, 脉沉细或沉弱。 原络通经针法取穴: 百会、 太溪、 飞扬、 太冲、 光明。 操作: 百会、 飞扬平补平泻, 太冲、 光明泻法。每次留针 30 分钟, 每日一次。

郁证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郁证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中医治疗
中医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方式调理气血,疏 通郁结。
个体化的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情绪管理等心理治疗方法能够帮 助患者调整心态。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效果更佳。
如何治疗郁证?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使用抗抑郁药物可以缓解 症状。
药物治疗应注意副作用,并定期复查。
郁证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郁证? 2. 谁会得郁证? 3. 何时寻求帮助? 4. 如何预防郁证? 5. 如何治疗郁证?
什么是郁证?
什么是郁证?
定义
郁证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症,主要指情绪抑郁 、气机郁结的状态。
常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等。
什么是郁证?
起因
郁证的产生与心理因素、生活压力、外界环境等 密切相关。
谢谢观看
何时寻求帮助?
影响生活
当郁证明显影响到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时,建 议咨询医生。
及时的专业指导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何时寻求帮助?
自我调节
在生活中出现较大压力或情绪波动时,也可寻求 心理咨询。
自我调节与专业帮助相结合,效果更佳。
如何预防郁证?
如何预防郁证? 保持积极心态
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可 以有效降低郁证的发生率。
情绪长期压抑是导致郁证的重要原因。
什么是郁证?
分类
郁证可分为气郁、血郁和痰郁等类型,症状表现 各有不同。
不同类型的郁证需要不同的调理方法。
谁会得郁证?
谁会得郁证?
易感人群
郁证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人,但青少年和 中年人相对更为常见。
工作压力大、情感波动频繁的人群更易受到 影响。
谁会得郁证? 潜在因素

近现代针灸名家郁证医案撷萃

近现代针灸名家郁证医案撷萃

近现代针灸名家郁证医案撷萃张旭东;李瑞【摘要】目的:归纳总结10位近现代已故针灸名家诊治郁证的方法以裨益临床.方法:选取10位近现代已故针灸名家,对其生前诊治郁证医案进行搜集整理.结果:近现代已故针灸名家按照生年依次为王乐亭,杨永璇,夏寿人,彭静山,邵经明,郑魁山,程莘农,师怀堂,于书庄,贺普仁,共25则医案.结论:10位针灸名家诊治郁证注重疏调情志,畅达神志,重视培补后天脾胃,健固中焦之气,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并且内关穴运用较为普遍.%Objective:To conclude and summarize ten late acupuncturists's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of treating melancholia in modern times,therefore to benefit clinical work.Methods:Ten late famous acupuncturists in modern time were chosen, and their medical cases of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melancholia were collected and organized. Results: Ten late famous acupuncturists in modern time in proper order according to the year of birth were:Wang Leting,Yang Yongxuan,Xia Shouren,Peng Jingshan,Shao Jingming,Zheng Kuishan,Cheng Zinong,Shi Huaitang, Yu Shuzhuang and He Puren, and altogether 25 medical cases. Conclusion: Ten famous acupuncturists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melancholia emphasize regulating the emotions and smoothing the spirits,the tonification of spleen-stomach,invigorating middle-energizer Qi and investigating the causes and how to get the disease, treating the disease along the syndromes,and using Neiguan(PC6)more commonly.【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8(031)003【总页数】4页(P108-111)【关键词】郁证;名家;医案;针灸【作者】张旭东;李瑞【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郁证是以心情抑郁不舒、胁肋胀满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由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所致。

郁证从肺论治理论与方法探析

郁证从肺论治理论与方法探析

郁证从肺论治理论与方法探析
孙玥;王珑
【期刊名称】《中医学》
【年(卷),期】2024(13)1
【摘要】郁证是以情志变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病证。

历代医家对其病机的探析多围绕肝、心、脾、肾展开,鲜有从肺论治。

本文以肺主气,肺在志为忧,探讨肺与郁证的中医理论关系,总结提出郁证从肺论治的有关治疗方法,以期丰富拓展临证辨郁思路。

【总页数】4页(P84-87)
【作者】孙玥;王珑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
【相关文献】
1.高血压从肺论治的理论探析
2.基于"肺与膀胱相通"理论治疗咳嗽探析
3.从肺论治郁证经验探析
4.基于络病理论探析林咸明运用经方“方-病-人”诊疗思维论治间质性肺疾病
5.运用气机升降理论治疗高危肺结节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养生功法对大学生抑郁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医养生功法对大学生抑郁症影响的研究进展

【综述】中医养生功法对大学生抑郁症影响的研究进展杨玉赫,冷德生,张荣兴,车志远,白宇,于钦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摘要: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

随着学业和就业压力的增加,抑郁症已成为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一种心理障碍。

目前中医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上已越来越有成效。

练习中医养生功法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和六字诀等对改善和治疗大学生抑郁症均有明显效果。

其治疗机理主要是通过调节经络、补益元气和提升精气神,使练习者的脏腑滋养、气血充盈,以此来促进情志舒畅达到改善和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养生功法对大学生抑郁症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大学生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医养生功法;中医药;大学生;抑郁症中图分类号:R74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250(2020)08-1214-04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gimen onCollege Students'DepressionYANG Yu-he,LENG De-sheng,ZHANG Rong-xing,CHE Zhi-yuan,BAI Yu,YU Qin-ming A(〃血©ersdy#刃arb加150040,Ch加a)Abstract: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depression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depression syndrome”.With the increase of academic and employment pressure,depression has become a psychological disorder that seriously affects the normal life and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At present,TCM has been more and more effectiv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depression.Practicing the exerci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uch as shadowboxing,five animals exercise,eight-section brocade,change your bone and six-character formula have obvious effects on improving and treating dep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Its treatment mechanism is mainly through regulating meridians,tonifying vital energy and promoting shen,so that the practitioner's nourish and fill viscera,Qi and blood,in order to promote emotional well-being, to improve and treat depression.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ffect of TCM regimen health maintenance on college students'depression in recent years,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llege students'depression.Key words:TCM regime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llege students;Depression抑郁症(Depression)又称抑郁障碍,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1],主要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疲乏、反应迟缓、情绪低落、食欲减退、话语减少和体质量减轻等,严重者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还会产生妄想、幻觉或做出不切实际的行为。

近年来抑郁症的中医病机_证候研究概述_安春平

近年来抑郁症的中医病机_证候研究概述_安春平

近年来抑郁症的中医病机、证候研究概述*安春平,程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 要:关于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和实验研究日益增多,采用2000年以来医学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就抑郁症的中医病机、证候研究方面信息做一概述。

许多研究者都认识到实现抑郁症中医证候诊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整体状况并进一步提高疗效的前提。

近年来的许多抑郁症中医病机、证候研究就是针对这一目标进行的。

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大多数人认同肝郁气滞为抑郁症的主要病机,当然,也存在不同意见。

关键词:抑郁症;病机;证候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06(2007)01-0012-02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重点科研项目(200537)作者简介:安春平(1970-),医学博士,讲师,现主要从事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6-09-28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表现为一种持久的抑郁状态,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临床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并伴有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症状。

这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性疾病,它不但使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还提高了其它疾病的病死率。

抑郁症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确切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西医主要采用化学合成药物进行治疗,疗效不甚理想,药价昂贵,长期应用往往有较严重的毒副作用,依从性差。

因此天然药物和中药复方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关于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和实验研究日益增多。

笔者选择2000年以来医学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就抑郁症的中医病机、证候研究方面信息做一概述。

1 病名、病机和病位就中医病名而言,大多数文献都将抑郁症与中医的郁证直接对应[1~4],对此当然也有不同看法。

曲氏结合古代文献及临床研究,从文献记载和临床症状、病因病机等方面论述抑郁症与郁证的差异及共性。

认为中医/郁证0本身含有两层含义,一为以病机而立病名,二为情志之病,中医有关抑郁症的描述只见于后者,而且有关抑郁症的描述也在多种中医病名的症状群中出现,因此抑郁症与郁证二者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

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郁证的经验介绍

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郁证的经验介绍

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郁证的经验介绍摘要:目的:总结云南省中医医院脑病科林亚明教授运用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郁证(肝郁气滞证)的部分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通过亲自参与2021年5月-2022年3月林老师门诊就诊的郁证200例病例的诊治过程,并收集,整理,分析临床资料,观察疗效,通过典型病例的举例,总结分析。

结果:病例160例(80%)显效,20例(10%)有效,10例(5%)无效。

结论: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郁证(肝郁气滞证)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加味丹栀逍遥散郁证名师经验郁证是临床脑病科的常见病症,是由于气机不畅、情志抑郁引起,具体表现为心情抑郁、胸胁满闷、胁肋部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有异物梗塞等的症状。

丹栀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疏肝解郁、清热、补气养血、健脾的作用,有明确抗抑郁作用。

笔者西学中学习期间,有幸跟导师林亚明教授,林老师在脑病科疾病郁证方面研究并治疗多年,根据其多年治疗郁证的经验,他认为郁证的主要病因为情志病所致,情志所伤,气机郁滞,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其主要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

从西医学认识来看,郁证多归属为抑郁伴焦虑状态,焦虑伴抑郁,双相情感障碍。

林师善用加味丹栀逍遥散治之,其主方为丹栀逍遥散,根据病人的各自临床症状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1.发病机制郁证的名称最早见于医学正传,但有关郁证之记录很早在(内经)中有,如素问·本病论“人或恚怒,气逆而上不下,即伤肝也”认为郁证的发生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郁证的病机主要为气机郁滞,肝喜条达而主疏泄,长期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引起五脏功能失调。

由于本病起始于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故以气滞为先。

气郁则湿聚、酿痰、化热、积食而见湿、痰、热、食诸郁;气郁日久,血行不畅而致血郁,但均以气机郁滞为病理基础。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2.导师临床治疗经验在现代医学认为,抑郁症是以明显而持续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症状的一种常见的心里障碍, 且是精神状态的的忧郁,其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缺失以及精力缺失,在此基础上常常伴有其他认知、生理及行为障碍,如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反应迟钝、行为活动减少以及疲倦感[2] ,并且此病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残率的特点[3]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确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新增成员单位名单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确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新增成员单位名单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确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新增成员单位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09.11.23•【文号】国中医药办发[2009]38号•【施行日期】2009.11.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确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新增成员单位名单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9〕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进一步加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工作,充实协作组工作力量,提高协作组工作质量和水平,我局于2008年6月开始组织开展了协作组新增成员单位推荐、筛选工作。

经各省(区、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各重点专科协作组牵头单位和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推荐,我局筛选、确定了325个科室为协作组新增成员单位(见附件),现予以公布。

请各协作组新增成员单位按照我局有关要求和协作组安排,积极参加相关专业重点专科协作组的各项协作工作,切实取得成效。

附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新增成员单位名单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附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新增成员单位名单一、脑病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9家)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医院四川省泸州市中医院头痛(原发性头痛)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海南省中医院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IA)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痴呆(血管性痴呆)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二、急诊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23家)外感发热(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昆山市中医院海南省中医院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脓毒症(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河北省中医院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海南省中医院云南省大理市中医院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急性中毒(急性有机磷中毒)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安康市中医院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普陀医院浙江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三、心血管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10家)胸痹心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甘肃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浊(高脂血症)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心悸(心律失常)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心瘅(病毒性心肌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四、老年病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23家)老年痴呆(老年痴呆)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院海南省中医院北京市宣武区中医医院湖北省中医院骨痿(老年骨质疏松症)云南省中医医院北京市宣武区中医医院湖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海南省中医院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颤证(帕金森病)湖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北省中医院眩晕(与心血管的眩晕验证的是一个方案)云南省中医院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院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山东省胜利油田胜利医院湖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海南省海口市中医院北京市宣武区中医医院山东省青岛市中医院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五、精神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10家)不寐(失眠)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郁证(抑郁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江苏省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广东省中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六、肺病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18家)咳嗽病(咳嗽)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四平市气管炎研究所风温肺热病(肺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哮病(哮喘)辽宁庆元中医药研究院临床医院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北京孟庆云哮喘病医学研究院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医医院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杭州市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肺痿(肺间质纤维化)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七、骨伤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3家)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项痹病(颈椎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山东省新泰洪强康复医院八、针灸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3家)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黄枢中医医院九、康复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11家)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辽宁省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新疆昌吉州中医院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疆昌吉州中医院十、推拿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9家)项痹病(颈椎病)江苏省昆山市中医院天津北辰北门医院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福建省泉州市正骨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小儿泄泻(幼儿腹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山东省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十一、糖尿病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18家)消渴病(2型糖尿病)广东省中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吉林省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山西省中医院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吉林省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河北省石家庄糖尿病医院瘿病(甲状腺疾病)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青岛市中医院十二、肾病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14家)淋症(尿路感染)山东省青岛市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江苏省南京博大肾病医院水肿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肾衰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南京博大肾病医院河北省保定市中西医结合肾病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十三、外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17家)疮疡(皮肤溃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津市中医院脱疽(糖尿病足、周围血管病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吉林省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北省京东中美医院天津市中医院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胆石症(肝胆管结石)浙江省中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心痛(重症急性胰腺炎)广东省中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精浊(前列腺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烧伤)上海缘杏源中医门诊部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淋巴结核)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十四、风湿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13家)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省石家庄平安医院大偻(强直性脊柱炎)山西省中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江西中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痛风(痛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燥痹(干燥综合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十五、皮肤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12家)湿疮(湿疹)山西忻州市中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粉刺(痤疮)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青岛市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蛇串疮(带状疱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白疕(银屑病)北京京城皮肤病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白驳风(白癜风)山西省垣曲县泽峰白癜风皮肤专科医院十七、血液病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9家)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河北以岭医院紫癜风(过敏性紫癜)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省中医院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髓劳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江苏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十八、眼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17家)青盲(视神经萎缩)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市崇文区红十字会国龙医院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青风内障(青光眼)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河北省张家口市眼科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渴病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湖北省宜昌市中医院陕西省安康市中医院暴盲(视网膜静脉/动脉阻塞)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白涩症(干眼)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瞳神紧小(葡萄膜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十九、肝病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13家)肝癖(脂肪肝)海南省中医院肝着(慢性病毒性肝炎)四川省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黄石市中医院海南省中医院山西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河北省沧州市传染病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泸州市中医院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积聚(肝硬化)海南省中医院山西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二十、传染一组(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4家)肝瘟(急性肝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艾滋病(艾滋病)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山东临沂市人民医院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二十一、传染二组(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12家)肺痨(肺结核)湖北省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四川省绵阳市中医院哈尔滨自然医学研究所瘟黄(重型肝炎)河北省保定市传染病医院辽宁省沈阳市传染病院江西省南昌市传染病医院北京市解放军302医院浙江省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湖北省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东湖医院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传染病医院二十二、肛肠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12家)肛漏病(肛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痔病(痔疮)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脱肛病(直肠脱垂)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院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肛裂(肛裂)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黑龙江省大庆肛肠病医院便秘病(便秘)云南省曲靖市中医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二十三、脾胃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15家)胃脘痛(慢性胃炎)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宁夏自治区中医医院宁夏中卫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泄泻病(肠易激综合征腹泻为主型等)河南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苏省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省绵阳市中医院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江苏省昆山市中医院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医院鼓胀病(肝硬化腹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二十四、儿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16家)反复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河南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炎喘嗽(肺炎/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肺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河南省中医院山东省青岛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脑瘫疗育中心河南省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哮喘(支气管哮喘)湖北省襄樊市中医医院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四川省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二十五、耳鼻喉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8家)暴聋病(突发性耳聋)浙江省中医院鼻鼽病(变态反应性鼻炎)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慢喉喑病(慢性喉炎)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口腔粘膜白斑症(口腔黏膜白斑)江苏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乳蛾病(扁桃体炎)四川省泸州市中医院喉痹(咽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二十六、妇科(新增协作组成员单位26家)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输卵管炎性不孕)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浙江省温州中山医院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北京市房山区鹏园医院带下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湖北省中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湖北省天门市中医院异位妊娠(异位妊娠)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广东省黄浦区中医院广东江门五邑市中医院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河南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江苏省昆山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宁夏自治区中医医院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山东省滨州中医妇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泰坤堂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胎动不安(先兆流产)江苏省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海南省中医院。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郁证肝气郁结型体会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郁证肝气郁结型体会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郁证肝气郁结型体会
宋远瑛;韩辉;李树岗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3()11
【摘要】郁证是中医内科的临床常见病,临床以情绪不宁、心情抑郁、胸胁胀痛,或喉中如有异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是易怒善哭,或是失眠为主症,多由气机郁滞、情志不舒所致,其中以肝气郁结为多见,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癔病等属于本证的范畴。

本人应用丹栀逍遥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郁证30例,收到较好效果。

【总页数】2页(P979-980)
【关键词】丹栀逍遥散加减;郁证;肝气郁结
【作者】宋远瑛;韩辉;李树岗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丹参联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郁证体会 [J], 韩路路;韩祖成
2.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结证的效果研究 [J], 胡建
3.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结型尿道综合征32例 [J], 张新志;刘琨;沈冰;费秀丽;
张骢翀;何立群
4.刮痧加拔罐治疗肝气郁结型郁证效果体会 [J], 朱燕
5.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结型尿道综合征46例 [J], 邓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抑郁症中医辨治的新思考

抑郁症中医辨治的新思考
郁 则 是 因 为 情 志 的 抑 悒忧 郁 ,而 导致 一 些躯 体 症 状 的 出现 ,即
失、 无愉悦感 ( 心神失养 ) 精 力减退 或疲 乏感 ( ; 脾虚或肾虚);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 。 肾虚或肝郁 );联想 困难或 自觉思考
能力 下 降 ( 肾虚 );睡眠 障碍 ,如 失 眠 、早 醒 ,或 睡 眠过 多 ( 心


4. 8 .
Cii lo ra f hns dc e 02 V 14 No1 l c u l C iee n aJ n o Meii 1 o. ) n2 ( .3
抑 郁 症 中 医 辨 治 的 新 思 考
T en w i k n f r ai g d p e so C h e t n igo e t e r sini T M h t n n
b h v o h g . h satced s u s h a h g n sso e r s i n i eml a d t en w ik n f e a i rc a e T i ril ic s ep t o e e i f p e so d t , n e t n i g o n t d n h h TCM y d o , dp tf r r e s n r me a u o wa dt n h n w ik n f r a i gd p e s n i CM . e t n i g o te t e r s i T h n o n
“ 状 气 郁 ,惕 惕 闷 闷 ,引 息鼻 张气 喘 ” ( 《 惊 医学 入 门》 ) 。
顺气 ,通作实邪论治 ,不无失矣。兹予辨其三证 ,庶可无误 。
盖 一 日怒郁 ,二 日思郁,三 日忧郁 。”认为怒郁和思郁为大怒 及积虑所致 ,属于实证,而忧郁属 于虚证 。 “ 又若忧郁病者, 则全属人虚 ,本无邪 实,此多 以 茛食之累,利害之牵 ,及悲忧 惊 恐而致郁者 ,总皆受郁之类……此其戚戚 悠悠 ,… ・ 志不 ・ 神

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曹智怡;杜晓娜;施学丽【摘要】抑郁症在中医学中属于\"郁证\"范畴,临床表现为心情低落、失眠、意志消沉等症状,而失眠在抑郁症的症状中较为常见.抑郁性失眠症患者在近年来普遍增多,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上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且具有广阔的前景.文章综述了近些年抑郁性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9(021)006【总页数】3页(P87-89)【关键词】中医药;抑郁性失眠症;综述【作者】曹智怡;杜晓娜;施学丽【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7.7抑郁症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其常见的症状主要以患者情绪低落、快感缺失和兴趣缺乏为主。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及生活各方面带来的压力也随之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递增[1]。

抑郁症临床常见食欲不振、睡眠障碍以及性欲、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而失眠是抑郁症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2]。

抑郁性失眠症可使抑郁的症状恶化、导致疾病复发、引发心血管疾病以及降低生活质量等,带来诸多不良影响[3]。

有研究发现[4],失眠症状在抑郁症中的发生率达84.7%,其中,夜间中段失眠(13.5%)是最常见的失眠类型。

由此可知,失眠在抑郁症中较为常见,二者常相互影响。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抑郁性失眠症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症有效和安全,容易让患者接受,现对近年抑郁性失眠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1 中医病因病机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未见有关于“抑郁性失眠症”的提法,在现代临床医学中,通过总结临床经验以及临床表现,将该病归属为郁证、不寐等范畴[5]。

而郁证的病因多与情志有关[6]。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郁证

6.心肾阴虚证
主症: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 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养心肾。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地黄、淮山药、山茱萸、天冬、麦冬、玄参、人参、茯
苓、五味子、当归。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丹皮。
06 临证加减
肝气犯胃,
胃失和降,嗳气频作,脘闷不舒。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法 半夏和胃降逆;
心脾两虚证,心胸郁闷,情志不舒者,加郁金、佛手片理气开郁; 头痛加川芎、白芷活血祛风而止痛。
心肾阴虚证,心肾不交,心烦失眠,多梦遗精,可合交泰丸(黄 连、肉桂)交通心肾;遗精较频者,加芡实、莲须、金樱子补肾 围涩。
07 其他疗法
精神治疗
除药物治疗外,精神治疗对郁证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解除致病原 因,使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已的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可以促进郁证好转、痊愈。
忧郁三种郁证的证治。 《临证指南医案》充分注意到精神治疗对郁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3.范围
神经衰 癔症及 更年期 反应性

焦虑症 综合征 精神病
郁证
02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病位
病因:情志失调,体质因素。 郁证的基本病机:气机郁滞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病位主要在肝,但可ຫໍສະໝຸດ 及心、脾、肾。病理性质初起属实,日久
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烟酒及嗜食 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 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
2.噎膈
梅核气应当与噎膈相鉴别。 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的部
位,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作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郁证和抑郁症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

郁证和抑郁症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

郁证和抑郁症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作者:王娟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27期【摘要】郁证是由于情志内伤、体质因素导致气机郁滞、情绪不宁、胸闷胁胀、或者咽喉部如同有异物梗塞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西医学中的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癔症、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常出现和郁证类似症状,可与郁证进行类比研究。

以下重点以郁证和抑郁症进行论述。

抑郁症是以持续心境低落为表现的疾病,随着社会压力增大,抑郁症发病率日趋增高,本文将论述中西医学对郁证和抑郁症的认识。

在治疗上,主要应用药物治疗,西药的副作用较大,中医药因其疗效好、副作用小日益被医务工作者重视。

中西医在治疗均重视心理治疗。

此外西医学的电抽搐疗法以及中医学中的针灸疗法对此也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电抽搐疗法;中西医学;针灸疗法【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7..021 中医学对郁证的研究进展1.1 传统医学关于郁证的认识1.1.1 郁证在传统医学中的发展历史传统中医学中,并没有名为“抑郁症”的疾病,常以郁证与之进行对应进行类比研究。

《内经》记载了五行郁、情志致郁。

《金匮要略》有“脏燥”及“梅核气”的记载。

宋代医家陈无择提出七情致郁学说。

郁证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始于金元时期。

元代《丹溪心法》将郁证单独列出专章。

首提出“六郁”的概念。

明代,“郁证”作为病名出现在典籍当中。

自此以后,治疗方法也日趋丰富,用药日益灵活。

1.1.2 中医学关于郁证的病因病机的释义郁证的发生,主要由情志内伤所致。

发病与肝的关系最密切。

主要病机是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情志内伤七情刺激过极过久,尤以悲忧恼怒刺激最易致病。

素体肝旺或脏气素虚,阴阳气血失调,性情抑郁寡欢,复加情志所伤而致肝气郁结。

1.2 中医学中郁证的辩证分型1.2.1 肝气郁结证情志伤者,肝失条达,则精神阴郁情绪不安、善太息;肝之经脉布两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经脉失和,则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肝气犯胃,则不思饮食;肝郁乘脾则大便不调;妇女以肝为用,肝郁则气血失和,故月经不调、经前乳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第三批(第二期)优势病种病名和牵头单位名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第三批(第二期)优势病种病名和牵头单位名单

蛇串疮(带状疱疹性神经根炎)
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

肥胖(单纯性肥胖)
湖北省中医院

颈痛(颈椎病颈痛)
广东省中医院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江西省中医医院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

胃脘痛(慢性胃炎)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推拿科
67
肝内胆管结石(轻症)
海南省中医院
传染病科
68
水痘
江西传染病医院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沈阳市传染病医院
妇科
69
经水早绝(卵巢早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70
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降低)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原发性痛经
山东省中医院
肿瘤科
71
鼻咽癌
广东省中医院
72
宫颈癌
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10
多寐(发作性睡病)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11
惊厥(焦虑急性发作)
广东省中医院
老年病科
12
虚秘(功能性便秘)
卫生部北京医院
13
特发性震颤
湖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
14
呆病(阿尔茨海默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15
骨痿(骨质疏松症)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16
老年郁证(老年期抑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附件:
第三批(第二期)优势病种病名和牵头单位名单
专科
序号

郁证——精选推荐

郁证——精选推荐

郁证 郁证 [定义] 郁证,古谓之。

郁”,是由于情志不舒,⽓机郁滞⽽引起的疾病的总称。

所谓郁,指滞⽽不通之义。

郁证既是⼀个病因病理学概念,⼜是⼀个综合病证,临床表现错综复杂。

⼴义的郁证,泛指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的脏腑机能不和,从⽽导致⽓、⾎、痰,⽕、湿、⾷等病理产物的滞塞和郁结。

狭义的郁证,则主要指由情志不舒、⽓郁不伸⽽引起的性情抑郁,情绪不宁,悲伤善哭,胸胁胀痛,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多种复杂症状。

[历史沿⾰] 先秦时期,对⾃然界及⼈体内出现的⼀切积聚,蓄积、失畅现象概之谓。

郁。

如《书经》将。

郁。

引伸为“愤结积聚。

,《周礼》释为。

声不舒扬。

《吕⽒春秋》谓⽈。

精不流则⽓郁。

《内经》将。

郁。

的概念引⼊,对⼈体脏腑经络、⽓⾎津液,饮⾷情志的滞塞郁结所引起的⼈体变化进⾏了⼀系列论述,并把情志因素看作是引起⼈体⽓机失调的重要原甲。

如。

愁忧者,⽓闭塞⽽不⾏。

(《灵枢。

本神》,。

思则⼼有所存,神有所归,正⽓留⽽不⾏,故⽓结矣。

(《素问。

举痛论篇》)治疗上则。

疏其⾎⽓,令其条达,⽽致和平。

(《素问。

⾄真要⼤论》)在《素问。

六元正纪⼤论篇》中,根据五运失常太过,提出“⽊郁达之,⽕郁发之,⼟郁夺之,⾦郁泄之,⽔郁折之。

其中尤以。

⽊郁达之”更具临床实际意义。

汉唐及宋,许多医家沿袭《内经》经旨,对类似郁证的病证、病机进⾏过较详细的论述,但未将“郁证。

作为⼀个独⽴病证加以讨论。

如在《伤寒论》、《⾦匮要略》。

《脉经》、《千⾦⽅》、《诸病源候论》、《外台秘要》、《圣济总录》等古医籍中,都在五脏杂病中反映了郁证的病机和证候表现。

尤其张仲景,在《⾦匮要略》中,对百合病、妇⼈脏躁、妇⼈咽中如有炙脔、奔豚⽓等病证的症候表现进⾏了详尽确当的描述,并提出治法⽅药。

这些作为狭义郁证的重要内容,÷直为后世所沿袭,⾄今仍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北宋。

陈⾔在《三因极⼀病证⽅沦》中提出七情致郁学说,为后世“郁不离乎七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郁证的中医药治疗

郁证的中医药治疗
传统医学
名老中医坐诊
●本期坐诊老中医 赵进喜
赵进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治疗 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脑、肾、眼底、胃肠、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等)、肾病、内科杂病和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病以及小儿多动症、遗尿症、抽动秽语综合征 等疑难杂症。
郁证病程较长者,用药不宜 峻猛,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 邪。精神治疗应贯穿郁证治疗的 全过程,可选择配合针灸、气功 等疗法,以提高疗效。其分证论 治可参考如下:
肝气郁结证 情绪低落,善太 息,胁肋胀痛,不欲饮食,胸脘 痞满,大便干稀不调,女子经前
乳房胀痛,舌质淡,苔白,脉 弦。治法:疏肝解郁,抑肝扶 脾。方药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参考处方:柴胡、炒枳壳、陈 皮、炙香附、川芎各9~12克,赤 芍、白芍各12~30克,苏梗、香 橼、佛手各6~9克,玫瑰花9~15 克,炙甘草6克。该方适合于少阳 气郁体质,或忧郁气结者。
心神失养证 精神恍惚,悲忧 善哭,心神不宁,时时欠伸,舌 淡,苔白,脉弦细。治法:甘润 缓急,养心安神。方药可用甘麦 大枣汤加减。
心脾两虚证 多疑善虑,头 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 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 白,脉弦细。治法:健脾养心, 补益气血。方药可用归脾汤加 减。
家庭医药 2019.12 47
辨脏腑 一般来说,气郁、血 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痰郁、 湿郁、食郁关系于脾;久病多 虚,与心、肾关系最为密切。
辨虚实 新病多实,久病多 虚。气、血、痰、火、湿、食等 郁属实,病久耗伤正气,心脾两 伤、心神失养属虚。另外,病久 虚实Βιβλιοθήκη 杂者也不少见,临床需辨 别虚实之主次。
理气开郁需分证论治
调畅气机、理气开郁、移情 易性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对 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再根据 其是否兼有血淤、痰结、火郁、 湿滞、食积等证,分别采用活 血、祛痰、清火、化湿、消食等 法。虚证应根据所损及的脏腑及 气血阴精亏损的不同情况而补 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 或滋养肝肾。虚实夹杂者,虚实 兼顾。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选择题部分带答案 (18)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选择题部分带答案 (18)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试题选择题部分带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0分)1、至宝丹主治()A 邪热内陷心包证B 寒闭证C 热邪内陷心包热盛动风证D 痰热内闭心包证E 暑秽答案:D2、麻杏石甘汤中的君药是()A麻黄 B杏仁 C 石膏 D麻黄、杏仁 E麻黄、石膏答案:E3、养阴清肺汤中佐以少量薄荷的意义是()A疏肝解郁 B辛凉散邪,清热利咽 C清利头目 D 清热透疹 E 芳香辟秽答案:B(答案分析:养阴清肺汤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功能养阴清肺,解毒利咽,方中用少量薄荷辛凉散邪,清热利咽。

)4、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的用意在于()A.补气利水 B补气行血 C补气生血 D 补气生阳 E 补气固表答案:B5、小柴胡汤组成的药物中无()A半夏 B人参 C黄芩 D茯苓 E生姜答案:D6、乌梅丸中苦以下蛔虫,清泻内热的药物是A、乌梅、细辛B、细辛、大黄C、大黄、黄连D、黄连、黄柏E、蜀椒、细辛答案: D解析:方中重用乌梅,酸以安蛔,并以苦酒(醋)渍之,为君药。

细辛、蜀椒辛可伏蛔,温脏祛寒;黄连、黄柏苦以下蛔,清泻内热,同为臣药。

附子、干姜、桂枝合细辛、蜀椒,温里祛寒之功益增,以利蛔虫安伏肠内;人参、当归补养气血,俱为佐药。

以蜜为丸,调和诸药。

7、柴胡疏肝散的功用为()A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四逆散B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逍遥散C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痛泻要方D 疏肝行气,活血止痛E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答案:D8、主治骨蒸劳热的常用方剂是( )A.大补阴丸B.清骨散C.当归六黄汤D.青蒿鳖甲汤E.知柏地黄丸答案:B9、小建中汤主治证是()A虚劳里急证 B脾胃虚寒证 C虚寒腹痛证 D脾胃气虚证 E虚寒呕吐证答案:A10、泻下剂属“八法”中的()A 汗法B 吐法 C下法 D 温法 E 清法答案:C11、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含有()A枳壳 B前胡 C柴胡 D黄芩 E人参答案:D12、独活寄生汤中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作用的药物是()A 当归、川芎、地黄B 寄生、杜仲、牛膝C 当归、寄生、杜仲D 川芎、寄生、牛膝E 牛膝、地黄、杜仲答案:B13、治疗湿热血瘀肠痈的常用方是()A 大承气汤 B温脾汤【阳虚寒积证】 C 十枣汤 D大黄牡丹汤【肠痈】 E小承气汤答案:D(答案分析:大黄牡丹汤功用泻热破结,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分证论治 (实证)
❖ 1.肝气郁结 ❖ 证候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
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院闷嗳气, 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妇女经前乳房胀痛, 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 方解:前方用麻黄、杏仁、甘草,重在宣肺散寒, 适用风寒闭肺初起之证。后方用紫苑、百部润肺止 咳;荆芥、桔梗、甘草、陈皮祛风宣肺,化痰利咽; 白前降气祛痰,适用于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 净,或愈而复发喉痒而咯痰不畅者。若痰多胸闷苔 腻者,加厚朴、苍术、半夏以燥湿化痰;鼻塞声重 加苍耳子、辛夷花以宣通鼻窍;若外寒内热,证见 咳嗽声重音哑,痰浓不易咯出,气急似喘,口渴心 烦,或有身热,舌苔白腻中有黄苔,为“寒包火” 咳,用止嗽散去紫苑、白前加生石膏、桑白皮、黄 答、鱼腥草以解表清里。
(三)分证论治 (实证)
❖ 3.气滞痰郁 ❖ 证候:精神抑郁,胸部闷窒,胁肋胀满,
咽中如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心 情舒畅则症轻,抑郁恼怒则加重,舌苔白腻, 脉弦滑。
定义
❖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 起的一类病证。临床以心情抑郁、情绪不 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 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 病证。
历史沿革
元·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说: “凡病之起也,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 义。”郁,有积、滞、蕴结不通之义。所以说, 郁证是一个病因病理学概念,又是一个综合病
❖ 5.预后:一般较好。针对病情,尽早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 对本证的预后有重要作用。若得病后,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 病情常有反复和波动,延长病程。发病时间较短,情志致病 的原因能及时解除者,病情常可以治愈;相反,病程较长, 情志致病的原因难以消除者,往往病情反复波动,迁延难愈。
诊断要点
临床特征
病史
❖ 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郁证中痰气郁结咽喉,咽中如有异物梗塞,
俗称梅核气,与虚火喉痹有相同之处。但梅核气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谁自觉 咽中如物梗塞,却无咽痛与呼吸困难。咽中梗塞 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虚火喉痹多见于青中年男 性,多因感冒、长期烟酒、或嗜食辛辣食物而引 起,咽部除有异物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 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
辨证论治
2.辨证候虚实 初病多实,久病多虚。六郁中的气郁、
血瘀、火郁、食积、湿滞、痰积均属实证; 而心、肝、脾等脏腑气血或阴精亏虚均属于 虚证。但应注意实中夹虚,虚中夹实,或虚 实夹杂的复杂证候。
(二)治疗原则
❖ 郁证以气机郁滞为主要病机,理气开郁, 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其基本治疗原则。对于 实证,首当理气开郁,根据其兼血瘀、痰结、 化火、湿滞、食积等不同,分别配合活血、祛 痰、降火、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则应根据其 虚损情况施以补益,如养心安神、补益心脾、 滋养肝肾等。虚实夹杂者,视虚实情况,二者 兼顾。
辨证要点

证 治疗原则

治 分证论治
(一)辨证论治
1.辨脏腑与六郁
郁证的辨证,首先要抓主证,辨清虚实,辨明 受病脏腑与六郁的关系。郁证的发生主要因肝气郁 结,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而致,临床表现各有侧重。 一般说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 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心、脾、肝的气 血或阴津亏虚所致的虚证,如心阴虚、肝阴虚、心 脾两虚或阴虚火旺,则分别与心、肝、脾有关。
(三)分证论治 (实证)
❖ 2. 气郁化火 ❖ 证候:性情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胸
胁胀痛,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 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 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方药:丹桅逍遥散加减。
❖ 方解:该方以逍遥散疏肝调脾,加入丹皮、桅子清 肝泻火。若热甚,口苦,便秘,加龙胆草、大黄通 腑泻热。肝火犯胃而见胁肋疼痛、口苦、嘈杂吞酸、 嗳气、呕吐者,可加黄连、吴茱英(即左金丸)清 肝泻火,降逆止呕。肝火上炎而见头痛、目赤、耳 鸣者,加菊花、钩藤、刺蒺藜平肝清热。郁火内灼, 最易耗伤阴血,而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去原 方中当归、白术、生姜之温燥,酌加生地、麦冬、 山药等养阴健脾。
辅助检查
诊断要点
❖ 1.临床特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 闷,胁肋胀痛,善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 梗塞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 2.病史:多数患者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 等情志内伤病史。病情随情志变化而波动。
❖ 3.辅助检查: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除外器质性病变。
鉴别诊断
证。 《内经》中无郁证的病名,有五行郁、情志郁
的论述。
与西医联系
❖ 根据郁证的临床表现及其情志内 伤为病因的特点,主要见于西医学的 神经衰弱、瘾病、焦虑症,也见于更 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等,凡出 现郁证临床表现时,可参照本节进行 辨证论治。
病因
❖ 情志内伤 ❖ 体质因素
病机
❖ 1.基本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心失 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其基本病机为气机 郁滞。
鉴别诊断
❖ 郁证梅核气与噎膈 梅核气虽觉咽中如物梗塞,但无进食困
难及梗阻不下等表现。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 男性居多,梗塞部位主要在胸骨后,伴吞咽 困难,甚则饮食难下,消瘦,作食管镜检查 常有异常发现。
鉴别诊断
❖ 郁证脏躁与癫证 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女性,可见神志恍惚、
哭笑无常等症状,每在精神刺激时发作,发 作过后如常人。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 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病程迁延,心神失常 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 2.病位:主要在肝,但与心、脾、肾关系密切。 ❖ 3.病理性质:初起多虚,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
病之初起,肝气郁结,以实证为主。日久损伤 心脾,出现气血两虚,耗伤心阴、肾阴,又以 虚证为主。还可以出现虚实夹杂的阴虚火旺之 证。
病机
❖ 4.病机转化:郁证由肝气郁结而起,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 瘀,可成血郁;气滞湿阻,聚而成痰,可成痰郁;气有余便 是火,可成火郁;气滞则水不行,湿易停留可成湿郁;气滞 痰湿不化,食积难消,可成食郁。此六郁互为因果,又相互 兼夹。继则伤阴耗血,导致肝阴亏虚、心脾两虚、心肾阴虚 而伤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