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环境简史——从水环境角度看余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姚环境简史

——从水环境角度看余姚的发展

孙柘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2级本科北京海淀100087)

【摘要】本文以1953年为起点,将一江南小城余姚,从水环境的角度,包括地理气候、降水、空气质量、自然灾害、污染情况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按历史轨迹,对其为什么能被评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进行分析。余姚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中的宁绍平原,地区湿度较大,降水较多,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是“鱼米之乡”的典型代表城市之一。余姚所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为夏季台风,为防止形成内涝,余姚修建了该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工湖——四明湖水库,用以蓄水、防洪。母亲河姚江的水质也曾出现过危机,但因救治及时,现已有明显好转。可以说,余姚的幸福之路,少不了自然赐予我们优越的水文、地理条件,以及所有余姚人为建设家乡付出的每一分努力。

【关键词】余姚气候降水四明湖水库姚江

引言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绍平原,是隶属于宁波的县级市,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30′(图一)。余姚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市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接慈溪市,西北部的黄家埠镇、临山镇、泗门镇和小曹娥镇临海(杭州湾),古老的姚江穿过余姚市区的腹部,另有位于城郊的最良、侯青两江相环抱。余姚整体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间有盆地、谷地,最高峰为四明山镇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和北部分别为姚江平原和滨海冲击平原,全境总面积1527平方公里。余姚属于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余姚共有户籍人口83.38万人。

余姚自秦置县,汉末建城,是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余姚之名裁取了四明山旧称“句余山”之“余”字,母亲河“姚江”之“姚”字,合称之为“余姚”[1]。

千百年来,余姚人民以自己的勤劳、

慧,把余姚装点成了“东南最名邑”,赢得了“文献名邦”的美誉。上古时期的河姆渡遗址向世人述说着华夏七千年的灿烂文化,灵山秀水,又孕育了代代人杰:诸如高风亮节的严子陵、文治武功的王阳明、中日文化

交流先驱朱舜水、浙东史学鼻祖黄宗羲等。余姚仅仅是一个江南小城,却历代硕儒辈出,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如今,姚城又正以崭新的面貌,昂首阔步跻身于现代化城市之林。2010年的全市农业总产值为54.4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021亿元,工农业产值近年来均始终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余姚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余姚因而在2009、2010和201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县级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有责任继往开来,把一个城市的保护和发展都做好,为姚城书写全新的幸福的含义。

余姚能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县级市)”这项殊荣,原因来自各方各面。这里,我们将从余姚水环境的角度,对幸福余姚做一个分析。

1 余姚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余姚地处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是美丽迷人的“江南水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余姚年平均气温17.2℃,日照1827小时,年均无霜期258天,自然条件优越。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每年给余姚带来了充沛的水资源(图二),每年都会有两个相对雨期和三个主要降水期。其中三月至五月为第一个相对降雨期,称为春雨期,雨日多,强度弱,年均雨量

367.9毫米,占年总雨量的26.54%;六月至七月为第二个相对降雨期,称作梅雨期,雨日适中,强度较春雨期大,年均雨量339.9毫米,占年总雨量的24.52%。除以上两个雨期构成了主要降水期外,每年的第三个主要

降水期为八、九月的台风季。余姚地区全年

平均降水量为1547毫米(根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且南部降水多于北部,四明山区大岚附近为余姚境内最主要的暴雨中心,年降水量在2009毫米以上,最大为2795毫米左右(表一)。如此丰沛的降水量除了可以

促进余姚的水循环,提升水质量外,还反过来作用于余姚一带的天气变化环境质量,使其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趋向于积极效应的变化。比如水循环对气温变化的影响,从1953年起的统计数据资料看,余姚境内的气温始终随着一年四季的轮回而规律性地起落(表二),极少有情况出现气温反常的现象。稳

定的气温变化又使农作物的播种和成熟有了可依循的规律,鱼米之乡“高产高质”的特征得以沿袭至今。在大气污染的控制方面,雨性湿润气候也功不可没。适当频度的降雨以及较高的相对湿度(表三)可以起到沉降

空气浮尘和微小颗粒物的效果,从而使余姚境内的空气质量始终处于全国前列。根据余姚市大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近年来,余姚的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大气主要指标均

优于二级标准。特别值得余姚人骄傲的是

2007年,余姚空气质量指标优良天数达到了355天,比2005年多了15天,优良天数的比例达97.3%,列全省各县(市)区第一,

也创下了该市近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些优良的气候因素成就了幸福余姚的前提(附表一、

二)。

2 余姚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与防御体系

一切事物皆有两面性,东南沿海地区这一地理位置亦是如此。季风性湿润气候在带给余姚充沛降水的同时,同样会在每年的八、九月以台风的方式给江、浙、闽、台等东南沿海地区带来灾难性的打击(表四)。其中

余姚所经历的最大的一次台风袭击是在

2005年。2005年的9号强台风“麦莎”(Metsa ),给我国华东地区造成重大损失,其中宁波地区直接经济损失为27亿元。在台风经过的地区,一般能产生150mm ~300mm 降雨,少数台风能产生 1000mm 以上的特大暴雨。

2.1 台风对余姚的影响及其原因

虽然强热带风暴从未在余姚地区正面登陆,但经常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与余姚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仅有北部小部分地区濒海,且市区东南部陆地海拔较高,有多处山地、丘陵地貌。前者可以使台风无法绕过长江三角洲而正面登陆余姚,后者可以大大削弱经由台州、象山等地台风的强度。台风在洋面上形成后要发生移动,在太平洋海面上形成的台风,移动路径基本上沿副热带

高压外缘,自东向西移动。但受众多因素影响,移动路径又很复杂。以北太平洋西部地

区台风移动路径为例,其路径分为三条:①西移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在我国海南岛或越南一带

登陆。②西北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琉球群岛,在我国江浙或浙闽一带登陆。③转向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然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去,路径呈抛物线状。因为台风猛烈程度的维持所需要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

的海洋在太阳的直射下释放出的潜热才能

供应,所以当台风中心接近大陆时,由于陆地无法提供厚度为60m 以上的翻腾暖水层,台风的强度会被大幅度削弱,其迁移速度也随之降低,直到台风的低压中心减速到难以再高速移动,我们称之为“登陆”。太平洋面上形成的热带低气旋如要正面登陆余姚,则必须先经过浙江省东南沿海的温州、台州、象山、奉化等地,因而其猛烈程度也就会被减弱,待台风中心到达余姚城区时,中心最大风力一般不会超过降级为热带低压等级台风的6~7级,故在带来强降水的同时,一般不会造成人员伤亡。 2.2 台风给余姚带来的损失

自然灾害固然不可避免,虽然强台风没有给余姚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但余姚人民也不得不为台风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而叹惜。例如1990年8月30~31

日影响余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