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每日一读:《天池》
天池文言文翻译袁弘道
袁弘道,字子远,吴郡人也。
生于明嘉靖乙卯年,卒于崇祯辛巳年。
幼而聪颖,好学不倦,博极群书,尤工文辞。
其文辞典雅,意境深远,议论纵横,颇得时人赞誉。
然其生平未尝一日仕途得意,终以布衣终身。
袁弘道所著《天池草》一书,乃其平生所著诗文之集成。
其中,以《天池赋》最为著名。
赋中描绘天池之景,状物写景,辞藻华丽,气势磅礴,堪称一时之佳作。
原文《天池赋》如下:天池者,地之灵也,山之魂也。
藏于云雾之中,隐于林壑之间。
其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
四周群山环绕,苍松翠柏,郁郁葱葱。
中有仙岛,琼楼玉宇,香烟袅袅。
吾游于斯,心旷神怡。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天池之水,天上来也。
其源远流长,汇而成池。
池水映日,光华夺目。
月照池中,波光粼粼。
微风拂过,涟漪荡漾。
鱼跃而出,戏水嬉戏。
池畔之花,香飘十里。
春之桃花,红艳似火;夏之荷花,洁白如雪;秋之菊花,金黄似金;冬之梅花,清香扑鼻。
四时之花,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吾游天池,心有所感。
山水之美,源于天地之造化。
人生之乐,亦在于游历名山大川,领略自然之美。
然人生有限,世事无常,能游名山大川者,实为有幸。
翻译如下:天池,乃天地之灵气,山川之灵魂。
藏于云雾之中,隐于林壑之间。
那里的湖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
四周群山环绕,苍松翠柏,郁郁葱葱。
中间有一座仙岛,琼楼玉宇,香烟缭绕。
我游览于此,心旷神怡。
仰望宇宙之浩瀚,俯瞰世间万物之繁盛。
山川之美,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高峰直插云霄,清澈的溪流见底。
两岸猿猴的啼声此起彼伏,轻舟已穿越重重山峦。
天池之水,源自天上。
其水源远流长,汇聚成池。
池水映照太阳,光彩夺目。
月光照耀池中,波光闪烁。
微风吹过,涟漪荡漾。
鱼儿跃出水面,嬉戏于水中。
池畔的花朵,香气飘散十里。
春天的桃花,红艳如火;夏天的荷花,洁白如雪;秋天的菊花,金黄似金;冬天的梅花,清香扑鼻。
四季之花,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阅读短文练习
阅读短文练习一美丽的长白山长白山上有一个蓝色的湖,湖水很清很深,即著名的长白山“天池”。
“天池”很大,原来是个火山口,后来由于泉水和雨水汇集而形成了湖。
湖的南半部是朝鲜的领土,北半部是中国的领土。
长白山上有处非常壮观的景象,那就是长白山“瀑布”。
“天池”的水流出后,从悬崖上落下来形成了“瀑布”。
“瀑布”发出隆隆的响声,把无数的小水滴洒向山涧,真好似“银河落九天”。
长白山还有温泉。
温泉的温度很高,放进一个鸡蛋,一会儿就煮熟了。
每年的七八月,是到长白山旅游的季节,同学们,欢迎你们到长白山来。
1、这篇文章有()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句话。
2、“天池”的南半部是()的领土,北半部是()的领土。
3、“天池”是怎样形成的?用----在文中画出。
4、“疑是银河落九天”。
引用的是()代诗人()的诗句。
二难忘的泼水节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呀,()呀!周总理和傣族人们()哇,()哇,是那么开心!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2、第一自然段共有()句话,主要写了()和()互相泼水祝福。
三北京亮起来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
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一束束( shù sù)倒映( yìng yèng )2、长出这段话中一对反义词,写下来()——()3、判断对错(1)故宫的年龄变小了。
()(2)在灯光的照耀下,故宫显得比原来更加美丽壮观了。
()四动手做做看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
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
这是为什么?”1.朗志万是( )国的( )家。
2.朗志万向小朋友提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五画风早晨,小鸟醒了,站在树枝上唱歌。
(明)袁宏道《天池》
(明)袁宏道《天池》天池(明)袁宏道从贺九岭而进,别是一洞天。
峭壁削成,车不得方轨,飞楼跨之,舆骑从楼下度。
逾岭而西,平畴广野,与青峦紫逻相映发。
时方春仲,晚梅未尽谢,花片沾衣,香雾霏霏,弥漫十余里,一望皓白,若残雪在枝。
奇石艳卉,间一点缀,青篁翠柏,参差而出,种种夺目,无暇记忆。
归来思之,十不得一,独梦境恍惚,余芬犹在枕席间耳。
土人以茶为业,隙地皆种茶。
室庐不甚大,行旅亦少,鸡犬隐隐,若在云中。
因诵苏子瞻“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之偈,宛然如画。
四顾参曹,无一人可语者。
余因下舆,令两小奚掖而行,问若佳否?皆云:“疲甚,那得佳!”行数里始至山足,道旁青松,若老龙鳞,长林参天,苍岩蔽日,幽异不可名状。
才至山腰,屏山献青,画峦滴翠,两年尘土面目,为之洗尽,低徊片晷,宛尔秦余,马首红尘,恍若隔世事矣。
天池在山半,方可数十余丈,其泉玉色,横浸山腹。
山巅有石如莲花瓣,翠蕊摇空,鲜芳可爱。
余时以勘地而往,无暇得造峰顶,至今为恨。
寂照庵在池旁,内有石室三间,柱瓦皆石,刻镂甚精。
室后石殿一,殿甚宏敞,内外柱皆石,围三尺许,禅堂僧舍,周绕其侧,亦胜地也。
时寺僧方有构,庵内行脚挂搭者多,余意欲讽其去,因大书简板曰:“种阿僧祇善根,亲非亲,怨非怨,阳焰空华,诸法皆如幻。
遍阎浮提佛土,去自去,来自来,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自是诸僧稍稍散矣。
参考译文:从贺九岭进去,别有一番洞天。
峭壁如刀削成,两车不能并行,两旁的山峰如飞楼横跨在头顶,车马从楼下经过。
越过贺九岭向西,田野平坦广阔,与青山、紫色溪水的边缘互相辉映。
此时正是仲春,晚梅没有完全凋谢,梅花瓣沾在衣服上,香雾袅袅,弥漫十多里,满眼都是白色,好像残雪挂在枝头。
奇形怪状的石头、艳丽的野花,间隔点缀其间,青竹翠柏,高低参差不齐,各种景色夺人眼球,让我没有时间记忆。
我回来想一想,记住的美景不到十分之一,只是在梦境中恍惚又见到了那情景,醒来还能闻到花香。
当地人以种茶为业,凡有空地都种茶。
【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欣赏:《天池探胜》
【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欣赏:《天池探胜》本站为您整理“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欣赏:《天池探胜》”,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在高中入学考试中阅读和欣赏现代汉语:探索天池的胜利新疆的天池,向以奇秀迷人名扬中外。
天池古称瑶池,相传是西天王母居住的仙境,《穆天子传》上就有“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记载,唐朝诗人李商隐也有“瑶池阿母依窗开”之句,而神话小说《西游记》里更进一步把它描绘成了群仙云集、岁岁大摆蟠桃宴会的对地。
我们从这些富有神话传奇色彩的记述中,不难想见天池的俊秀姿色了。
天池位于天山第二主峰博格达峰的群山之中,距乌鲁木齐约100公里。
过去,我们从阜康市往东开,穿过班场哨所,来到附近植被茂盛的树冠树穴。
由于沟渠狭窄,水急,我们不得不下车骑马爬山。
1958年,天池公路建成。
这辆车一直开进三工河谷。
汹涌而嘈杂的三工河从群山环绕的沟壑中流出。
道路两旁有巍峨的山峰和浮云。
当你看到山和路时,司机转动方向盘,但河宽谷宽,水长路远。
人们不禁惊叹于这一天的巧合,它创造了如此壮丽的画面。
山谷深处有石峡,是天池的门户,是通往天池的必经之路。
石山巍峨耸立,缺口在缺口中裂开,河流和道路穿过。
路面很窄,只允许自行车来回行驶。
头顶上方的石峰斜插在空中,两座山峰紧紧夹着一道蓝天,非常危险。
放眼望去,远处有一条清澈的小溪。
它从陡峭的河谷直流而下,在看不见太阳的黑暗深溪中蜿蜒曲折,或在宽阔的平原上缓缓流淌。
翻过这座山,河的尽头就是“小天池”。
据说小天池是太后洗脚的地方。
池水清澈透明。
当你看浅的部分时,你可以看到底部,而深的部分是绿色的。
从小天池到不远处的山顶,著名的天池笔记突然出现在我面前。
我看见一潭碧水紧紧地被青山环绕。
微风徐徐吹来,水面泛起涟漪。
游客们在湖中划船,安然无恙。
我们踏上池塘边的草坡,抬头望着覆盖着群山的塔松。
这里郁郁葱葱,林海辽阔。
这个州在这里有一个林场。
池塘西边的山坡相对平坦,红墙白条的天池疗养院靠近山和水,隐藏在绿色的灌木丛中。
比较阅读《鸟的天堂》和《天池》鉴赏
附件:课文比较阅读材料推荐表推荐人单位:姓名:年级四年级课文题目《鸟的天堂》单元主题自然景观比较阅读材料题目《天池》作者刘白羽比较阅读材料出处网络比较阅读材料:(可另附)古人云:“人在画图中”,我到天池就是这种感觉,仿佛自己落入深蓝色湖面印着雪白冰峰的清澈明丽的幻想之中了。
这一天之内我觉得风是蓝的,阳光是蓝的,连我这个人也都为清冷的蓝色所渗透了。
早晨,从公路转入崎岖山谷,盘旋上山。
山上林木变化,分为三段:山下开阔河床中,冲激着冰凌般潺潺急流,在这里,老榆成林,一株株形状古怪,如苏东坡所说:“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到山腰却是密密层层的杨、柳、枫、槐,秋霜微染,枝头万叶如红或黄的透明琉璃片,在阳光中闪烁摇曳,在这里,天山雪水汇为悬空而落的飞泉,在森然壁立的峡谷中一片涛声滚滚;到了山顶则是一望无际的墨绿色挺立的云杉,植物适应着温度高低而变化,可见其山势之陡峻了。
我走到山坡别墅,在酒满阳光的阳台上坐下来,我的面前这时展开了整个天池,这不像自然景色,而且一幅油画。
你看,这广阔的湖面,为满山云杉映成一片深蓝,这深蓝湖面之上,又印上雪白的群山倒影。
这时我才恍然我并未到山之极峰。
你看,天池那面,还有层层叠叠更高的白峰,人们告诉我最高一山,名叫博格达峰。
这天池,显然是更高更高天山的雪水在这里汇集成湖。
偶然一阵微风从空拂拂而来,吹皱一湖秋水,那粼粼波纹,催动蓝的、白的树影山影,都微微颤动起来。
同游的人们都欢欢喜喜奔向天池边去了,我很希望一个人留在这阳光明亮的阳台上,沉醉于湖光山色之中,让我静静的、细细的欣赏这幽美的风景。
在我记忆里面,这天池景色,也许可与瑞士的湖山比美,但当我沉静深思着,把我自己完全溶合在这山与水之中,我觉得天池别有她自己的风度,湛蓝的湖水,雪白的群峰,密立的杉林,都显示着深沉、高雅、端庄、幽静。
的确,天池是非常之美的。
但,奇怪的是这里并不是没有游人欢乐的喧哗,也不是没有呼啸的树声和啁啾的鸟鸣,但这一切似乎都给这山和湖所吸没了,却使你静得连一点声音也听不见,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天池之美,那就是——静。
天池郦道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天池郦道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天池郦道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郦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
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
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
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
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
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
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①,崇劝学教。
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②。
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③之化。
”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
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
蛮人诣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
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
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
梁军至涡阳,败退。
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
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
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
司州牧、汝南王悦嬖④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
及选州官,多由于念。
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
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
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注:①黉序:古代的乡学。
②大学:古学校名,即国学。
③文翁: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
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
④嬖:宠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袭爵永宁侯袭:继承B.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引:推荐。
C.二人并坐免官坐:因为犯罪。
D.依仆射李平故事故事:旧事。
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夷以近B.道元遂尽其命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以成良守文翁之化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常与卧起遂与之俱出君3、对下列句子句式和词类活用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②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③二人并坐免官④例降为伯⑤请全念身⑥彪为仆射李冲所奏A.①是判断句,③④翻译时要译为被动句。
天池读后感
天池读后感《天池读后感》读罢关于天池的文章(这里假定是描写天池景色或者与天池有关故事之类的文章),整体的感觉是如同经历了一场奇妙的视觉与心灵之旅。
读到对天池那湛蓝湖水的描写时,我感觉仿佛自己就站在了天池边上。
那湖水像是一块巨大的、温润的蓝玉,平静地躺在群山环抱之中。
这种蓝,纯净得不带一丝杂质,是在城市的喧嚣中永远都无法看到的颜色。
这让我想起曾经去过的一些人工湖,人工湖里的水多少都带着些浑浊和人为的痕迹,而天池的水,却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处子,静静绽放着它纯粹的美。
特别触动我的是关于天池云雾缭绕的片段。
当作者描述到天池常常被云雾遮掩,若隐若现的画面时,我脑海里立刻出现了一幅幅朦胧而又充满诗意的画卷。
它就像一个神秘的仙子,不肯轻易将自己的全貌示人,只用那飘若游丝的云雾给自己蒙上一层面纱。
这让我联想到神秘总是和美丽相伴而生的,越是难以捉摸,越是吸引人们去探索。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不仅仅是天池的景色之美,还有那种欲语还休的神秘韵味。
然而,文中也有一些让我不太理解的地方。
比如提到天池周边某些古老传说里特别奇幻的情节,那些情节中神话人物的行为逻辑,初读时觉得有些费解。
但后来我明白了,这些传说其实是古人用来解释他们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的一种方式,也正是这些充满奇幻色彩的传说才让天池更增添了一分神秘气息。
对了还想说,天池在不同的季节和天气下的多样性也令人惊叹。
它或许在烈日下闪耀着璀璨的波光,或许在冰雪覆盖时像一块纯净的银盘。
这也让我思考,自然是如此的变幻莫测又充满魅力,我们人类在面对自然的宏大与神奇时,应该始终怀着敬畏之心。
这对我的未来也有着深刻的启发,我希望自己在日后忙碌的生活中,依然能够保留对自然界的好奇和敬畏,多去探寻像天池这样充满魔力的自然景观背后的美丽与价值。
而且这种对自然的敬意,也会时刻提醒着我要珍惜与保护自然,不让这些美好的景色因为人类的过度干预而消逝。
文言文天池翻译袁宏道
袁公曰:“余闻天池之名,久矣。
今幸登泰山之巅,得观其胜。
天池者,盖天地之间,最为神奇者也。
其势若在天上,其形如在地中。
其水澄澈,碧波荡漾,似有神灵呵护,不可亵玩。
”时值春日,万物复苏。
袁公于清晨登山,登临绝顶,遥望天池。
只见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烟雾缭绕,似有仙境。
袁公心旷神怡,不禁赞叹:“此乃人间仙境,吾辈有幸一游,实乃三生有幸。
”天池四周,群山环绕,松柏苍翠,古木参天。
袁公沿湖而行,见湖畔石壁,镌刻着“天池胜境”四字,字体遒劲有力,似出自仙人手笔。
袁公驻足观赏,心生敬仰。
行至湖心,有一小岛,岛上古树参天,绿意盎然。
袁公欲登岛一游,遂乘一叶扁舟,摇橹前进。
舟行湖中,波光粼粼,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袁公感叹:“此乃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岛上有一亭,名为“望湖亭”。
袁公登亭远眺,只见天池美景尽收眼底。
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袁公遂挥毫泼墨,作《望湖亭记》以记其事。
袁公曰:“望湖亭者,位于天池之中心,四望皆山,三面环水。
登斯亭也,可一览众山小,尽收天池之美。
余登亭之际,见群山如翠,水波如镜,真乃人间仙境。
”游罢望湖亭,袁公又沿湖而行,至一石桥。
桥下流水潺潺,桥上青石铺路,古树参天。
袁公漫步桥上,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夕阳西下,袁公游兴未尽,遂于湖边设宴,与友人共赏天池美景。
酒酣耳热之际,袁公感慨万千,遂作《天池宴》以抒怀。
袁公曰:“今日余游天池,得观其胜,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夫天池之美,美在山水之间,美在天地之间。
余愿以此美景,共赏之,共乐之,共传之后世。
”袁宏道游天池,既领略了大自然之美,又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天池记》等作品,传颂千古,成为后世游览天池之人的指南。
天池之美,永留人间。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天池》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天池》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古人云:“人在画图中”,我到天池就是这种感觉,仿佛自己落入深蓝色湖面印着雪白冰峰的清澈明丽的幻想之中了。
这一天之内我觉得风是蓝的,阳光是蓝的,连我这个人也都为清冷的蓝色所渗透了。
早晨,从公路转入崎岖山谷,盘旋上山。
山上林木变化,分为三段:山下开阔河床中,冲激着冰凌般潺潺急流,在这里,老榆成林,一株株形状古怪,如苏东坡所说:“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到山腰却是密密层层的杨、柳、枫、槐,秋霜微染,枝头万叶如红或黄的透明琉璃片,在阳光中闪烁摇曳,在这里,天山雪水汇为悬空而落的飞泉,在森然壁立的峡谷中一片涛声滚滚;到了山顶则是一望无际的墨绿色挺立的云杉,植物适应着温度高低而变化,可见其山势之陡峻了。
我走到山坡别墅,在酒满阳光的阳台上坐下来,我的面前这时展开了整个天池,这不像自然景色,而且一幅油画。
你看,这广阔的湖面,为满山云杉映成一片深蓝,这深蓝湖面之上,又印上雪白的群山倒影。
这时我才恍然我并未到山之极峰。
你看,天池那面,还有层层叠叠更高的白峰,人们告诉我最高一山,名叫博格达峰。
这天池,显然是更高更高天山的雪水在这里汇集成湖。
偶然一阵微风从空拂拂而来,吹皱一湖秋水,那粼粼波纹,催动蓝的、白的树影山影,都微微颤动起来。
同游的人们都欢欢喜喜奔向天池边去了,我很希望一个人留在这阳光明亮的阳台上,沉醉于湖光山色之中,让我静静的、细细的欣赏这幽美的风景。
在我记忆里面,这天池景色,也许可与瑞士的湖山比美,但当我沉静深思着,把我自己完全溶合在这山与水之中,我觉得天池别有她自己的风度,湛蓝的湖水,雪白的群峰,密立的杉林,都显示着深沉、高雅、端庄、幽静。
的确,天池是非常之美的。
但,奇怪的是这里并不是没有游人欢乐的喧哗,也不是没有呼啸的树声和啁啾的鸟鸣,但这一切似乎都给这山和湖所吸没了,却使你静得连一点声音也听不见,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天池之美,那就是——静。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之《天池浩渺明镜浮空》
2017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之《天池浩渺明镜浮空》呼吸苍穹逼斗躔,昆仑气脉得来先。
春风难扫千年雪,秋月能开万岭烟。
西域威灵幡两部,北都枝干络三边。
会当绝顶观初日,五岳中原小眼前。
这首《天山》诗,是清人裴景福写的。
他以满腔激情沤歌那雄伟壮丽的天山:写天山之高、穿插青天直逼星座;写天山之雄,气势磅礴,为昆仑之首;写天山之美,瑰丽多彩,宛如仙居;写天山之大,中原五岳,望中显小。
其实,天山连绵几千里,胜景无穷,何止如此。
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无不是真山真水,绮丽自然。
且不说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恰像联翩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头上的珠冠,银光闪闪,那色彩丰富的山峦,又像开屏孔雀的丰姿,艳丽述目;只就我最为眷恋的那和杭州西湖差不多大小的天池来说,已经够引人入胜,为之神魂飞扬了!她悬挂在天山第二高峰博格达山的北坡山腰,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县境,海拔1900米处,湖面为5.2平方公里,形似葫芦,东西最宽处1500米,南北长3300多米,平均水深25米,最深处达104米。
这个高冰碛山湖,是由一条400多米长的天然大坝(冰川学称为“终碛堤”)堵塞谷地而形成的。
而那条大坝的诞生不是出于火山熔岩之功,而是古代冰川泥石流的造作。
湖的形状与原来的河谷有关,显得曲折幽深。
四周雪峰上不断消融的雪水汇入盆地,成了这高山湖泊的无穷水源。
古来传说,天池就是西王母娘娘的仙居瑶池,专为王母与七仙女沐浴而建,又是西王母宴请群仙举行“蟠桃盛会”的地方。
另一传说,约在三千年前,周穆王西游,曾与西王母在此宴乐,《穆天子传》并载有西王母相约再会之歌,歌曰:“白云在天,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新疆都统明亮,登博格达山到天池时,曾在此立碑,题曰:“神池浩渺,天镜浮空。
”有人截取碑文中“天镜”、“神池”二词头尾各一字,更名“天池”。
这更名多少冲淡了传说的迷信色彩,而突出了湖水的“天镜”的特点。
天池阅读理解
天池阅读理解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老李头坐在村头的大槐树下,手里摇着蒲扇,嘴里叼着旱烟,聊着那些陈年往事。
老李头是个故事篓子,他讲起故事来,那叫一个绘声绘色,让人仿佛也跟着他回到了那个年代。
他提到天池,眼神里闪过一丝光芒,就像是说到了什么宝贝似的。
“哎,你们知道吗?那天池啊,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老李头顿了顿,深吸了一口旱烟,再缓缓吐出,那烟雾仿佛也带着几分神秘。
“不是说它多高多美,而是那儿的传说,能绕村子好几圈呢!”“相传啊,天池是天上王母娘娘的洗澡盆,不小心遗落到了凡间,这才有了这片碧波荡漾的仙境。
”老李头说到这里,故意压低了声音,好像生怕惊扰了天池里的神仙。
“每到月圆之夜,你站在湖边,就能听到隐隐约约的仙乐飘飘,还能看到湖面上泛起层层银光,那就是仙女们在跳舞呢!”我听得入了迷,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片仙境之中。
“那后来呢?有没有谁真的见过仙女?”我迫不及待地问。
老李头笑了笑,那笑容里满是岁月的痕迹和故事的韵味。
“见过的人?那可多了去了。
不过啊,真正敢说的没几个。
有个小伙子,胆子大得很,非要在月圆之夜去天池边守夜。
结果你猜怎么着?第二天一早,他回来就跟变了个人似的,逢人就说自己看到了仙女,还学会了仙术呢!”“真的假的?那他现在人呢?”我好奇地追问。
“嗨,别提了。
”老李头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那小伙子啊,后来就神神叨叨的,整天说要去找仙女,最后也不知道跑哪去了。
有人说他疯了,也有人说他真的成仙了,反正再也没人见过他。
”说完这个故事,老李头又沉默了一会儿,似乎还在回味着那些传说和往事。
我望着远处的天池,心中也泛起了层层涟漪。
天池啊天池,你究竟藏着多少秘密和故事呢?或许,这些传说就像老李头手里的旱烟一样,虽然飘渺不定,但却总能勾起人们心中的那份向往和好奇。
就这样,我们聊着聊着,太阳也慢慢西沉了。
老李头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说了句:“走吧,回家吃饭去。
明天再来听我给你讲更多天池的故事。
”说完,他便转身离去,留下我一个人在夕阳的余晖中,继续沉醉在那片神秘而又美丽的天池之中。
文言文天池袁宏道翻译
宏道尝游天池,见其山川壮丽,景色宜人,心有所感,遂作《天池记》以纪其胜。
是时,天池之胜,未闻于世,宏道乃以文章传播其美,使后世得以瞻仰。
《天池记》云:余游天池,望其山,巍峨峻拔,如剑插天;观其水,碧波荡漾,如镜悬空。
四时之景,各异其趣。
春则芳草萋萋,蝶舞蜂喧;夏则绿树阴浓,蝉鸣蛙噪;秋则红叶满山,黄菊盛开;冬则雪压青松,寒梅傲雪。
天地之间,此乃一大奇观也。
天池之水,源出岩穴,汇而成潭。
潭水清澈,可鉴毛发。
时有白鸥翔集,掠水而过,似与游者相戏。
潭之四周,怪石嶙峋,奇花异草,争奇斗艳。
登山远望,群山环绕,如画如诗,令人心旷神怡。
宏道又记:余登天池之巅,极目远眺,见南山如屏,北山如翠,东西两山,如翼如掌。
山间云雾缭绕,如烟如织。
风起时,山鸣谷应,如奏仙乐。
此时此景,真令人忘却尘世烦恼,心向往之。
宏道游天池,不仅观其景,更慕其神。
传闻天池有神龙居之,乃潜龙勿用,待时而动。
宏道于是赋诗一首,以寄其怀:天池神龙隐,潜跃待时飞。
云雾缭天地,风雷动山川。
诗中之意,既表达了对天池神龙的敬仰,又抒发了宏道对人生抱负的坚定信念。
宏道以文会友,广结天下英才,其名日益显赫。
然宏道非止于文,亦善养生。
他常游山川,访名胜,以求身心愉悦。
一日,宏道游至天池,正值秋风送爽,景色宜人。
他饮酒赋诗,以抒胸臆。
酒酣耳热之际,忽闻山间有鹤鸣之声,宏道遂作《鹤鸣赋》以记其事。
《鹤鸣赋》云:余游天池,闻鹤鸣于山巅。
鹤鸣之声,如凤鸣于九霄,如龙吟于深渊。
余心向往,遂登山以观之。
见鹤舞于空中,翱翔于云间,其姿态翩翩,如仙人降世。
鹤鸣既止,余亦归去,心满意足。
宏道之文,既具豪放之姿,又含典雅之气。
其《天池记》一文,尤为后世所称道。
宏道游历天下,足迹遍布名山大川,以文会友,传颂千古。
诚为一代文豪,后世之楷模也。
天池
天池作者:刘白羽来源:《阅读(中年级)》2018年第04期古人云:“人在画图中”,我到天池就是这种感觉,仿佛自己落入了映着雪白冰峰的深蓝色湖面的幻想之中。
这一天,我觉得风是蓝的,阳光是蓝的,连我这个人也都为清冷的蓝色所渗透了。
早晨,从公路转入崎岖山谷,盘山而上。
我走到山坡别墅,在洒满阳光的阳台上坐下来,我的面前这时展开了整个天池,这不像自然景色,而是一幅油画。
广阔的湖面,为满山的云杉映成一片深蓝,深蓝湖面之上,又印上雪白的群山倒影。
恍然间,我仿佛并未到过山之极峰。
你看,天池那面,还有层层叠叠的白峰。
人们告诉我最高一山,名叫博格达峰。
这天池,显然是更高的天山上的雪水在这里汇集而成的湖。
同游的人们都欢欢喜喜奔向天池去了,我很希望一个人留在明亮的阳台上,沉醉于湖光山色之中,静静欣赏这优美的风景。
在我记忆里,这天池景色也许可与瑞士的湖山比美,但当我沉静深思,把我自己完全融入这山与水之中,我觉得天池别有她的风度。
湛蓝的湖水、雪白的群峰、密立的杉林,都显示着深沉、高雅、端庄、幽静。
的确,天池是非常之美的。
但奇怪的是,这里并非没有游人的喧哗,也并非没有呼啸的风声和鸟鸣,但这一切似乎都给这山和湖所湮没了,静得连一点声音也听不见。
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天池之美,那就是——静。
从第一眼瞥见天池到和她告别,我一直沉默不语,我不愿用一点声音来打破她的宁静。
但在宁静之中似乎回旋着一支无声的乐曲,我不知其在何处。
也许在天空,也许在湖面,也许在林中,也许在我心灵深处。
不过这乐曲不是莫扎特,不是舒曼,而是贝多芬,只有贝多芬的深沉和雄浑,才和天池的风度相称。
天池一日,我的心情是宁静的,这是我最珍爱的心境。
午餐后,睡了一会儿,一阵冷气袭来,就像全身沐浴在冰山雪水之中。
我悄悄起来,不愿意惊醒别人,独自走到廊上,再次仔细观察天池。
忽然,静静的天空席卷着大团灰雾,而收敛的阳光使湖面变成黑色,震颤出长长的涟漪。
幸好,日光很快又刺穿云雾而下,湖光山色又变的一片清明,只不过从杉林中、从湖面上袭来的清气显得有些寒意了。
天池郦道元文言文翻译
原文如下:
天池者,古称太液池,在燕南之蓟北,其广数十里,深不可测。
四周环山,林泉幽深,松柏掩映,鸟兽翱翔。
春水初生,波澜不惊,夏日荷花盛开,清香四溢;秋风送爽,枫叶如火;冬日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自古为游览胜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连忘返。
译为现代汉语:
天池,古时候叫做太液池,位于燕国南部,蓟国北部,它的面积有几十里,深不见底。
四周环抱着山峦,林泉幽深,松柏交错,鸟兽在空中飞翔。
春天,初生的水波不兴,平静如镜;夏天,荷花盛开,清香扑鼻;秋天,秋风送爽,枫叶如火;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流连忘返。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天池的描写,既展现了其自然风光的美丽,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郦道元对天池的详细描写:
天池之水,清澈见底,若隐若现。
两岸奇峰怪石,林间瀑布飞流直下,如银龙戏珠。
池中水草丰茂,鱼跃鸢飞,一派生机盎然。
每当晨曦初照,阳光洒在池面上,波光粼粼,如梦似幻。
夏至时节,荷花盛开,清香四溢。
湖中碧波荡漾,如诗如画。
渔夫撑篙,歌声悠扬,令人陶醉。
秋高气爽,枫叶如火,映衬着天池,美不胜收。
冬日,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天池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郦道元笔下的天池,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陶醉。
他不仅描绘了天池的自然风光,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向往,穿越时空,至今仍激励着我们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刘白羽天池读后感
刘白羽天池读后感篇一刘白羽天池读后感嘿,朋友们!读了刘白羽的《天池》,我这心里头啊,那叫一个波澜起伏!天池,这俩字一出来,我脑子里就蹦出了各种神秘、美丽的画面。
刘白羽笔下的天池,那简直就是仙境!一开始,我可能还觉得,不就是个湖嘛,能有多特别?但读着读着,我发现我大错特错!他写那山峰环绕着天池,就像一群卫士守护着宝贝似的。
这比喻,太绝了吧!我就在想,那山峰是不是真的有生命,会悄悄跟天池说悄悄话?也许它们真会呢!还有啊,那湖水的颜色,一会儿蓝,一会儿绿,我都怀疑这湖是不是个爱美的小姑娘,随时变换着自己的衣裳。
我觉得吧,要是我能在那儿,说不定一脚踩进去,就像走进了一个梦幻世界,搞不好都舍不得出来啦!可我又在想,这么美的地方,会不会因为太多人去,就变得不那么美了?也许大家都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它就能一直这么美下去?哎呀,我这心里纠结的哟!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会儿陶醉在美景里,一会儿又担心这担心那,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不过,不管咋说,刘白羽这文章,真让我对天池充满了向往,说不定哪天我就真去看看啦!篇二刘白羽天池读后感哇塞!读完刘白羽的《天池》,我整个人都不好啦!不是那种不好,是被震撼得找不着北的那种不好!你们说说,这世界上咋就能有这么美的地方呢?刘白羽描写的天池,就好像是老天爷藏起来的宝贝,不小心被他发现了,然后告诉了我们。
我读着那些文字,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鸟,扑棱棱地飞在天池上空,俯瞰着一切。
那波光粼粼的水面,像不像一面巨大的魔镜?说不定能照出人的前世今生呢!哈哈,我这想法是不是有点夸张?但谁知道呢!文中说天池周围的山峰雄伟壮观,我就在想,它们是不是从远古时代就站在那儿,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也许它们知道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不过,我又有点担心,这么多人读了这文章都想去天池,那里会不会变得人山人海,失去了原本的宁静和神秘?哎呀,我这纠结的小心思哟!说真的,我一边读一边感叹,刘白羽这文笔也太牛了吧!把天池写得跟活的一样。
《天池》读后感
《《天池》读后感》读了《天池》这篇文章呀,感觉就像跟着作者去了一趟那神奇的地方呢。
文章里描写的天池,那景色可太美啦。
想象着那一大片湛蓝湛蓝的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大镜子,把天空呀、周围的山呀,都清清楚楚地倒映在里面,就好像水里藏着另一个世界似的。
风轻轻一吹,水面泛起微微的涟漪,那波光粼粼的样子,就跟撒了一湖的碎金子一样,闪得人眼睛都舍不得挪开啦。
天池周围的山也很有看头呀。
山峰一座连着一座,有的高耸入云,山顶上还盖着白白的雪呢,在阳光的照耀下,那雪闪着光,看着就圣洁无比。
山上的树也是郁郁葱葱的,各种绿色交织在一起,像给山披上了一件漂亮的绿衣裳,偶尔还能瞧见几只小鸟在树林间穿梭,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给这美景配乐呢。
作者写在天池边的感受,也让我挺有共鸣的呀。
站在那,好像所有的烦恼都能被那开阔的景色给赶跑了,心里变得特别宁静,就想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啥也不想,啥也不做,就这么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这份美好,感觉时间都慢下来了,自己仿佛融入到这天池的景色当中,成了它的一部分啦。
书里描述天池的四季,更是有意思呢。
春天的时候,天池边的花一朵朵地开了,五颜六色的,把天池装点得像个大花园,风里都带着甜甜的花香。
夏天呢,湖水凉凉的,要是能在湖边坐一坐,吹吹那带着水汽的风,可比吹空调舒服多了呀。
秋天山上的树叶变得金黄、火红,和蓝色的天池相映衬,那色彩搭配得太绝了,就像一幅天然的油画。
到了冬天,天池被冰雪覆盖,又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宁静和壮美,整个世界都变得银装素裹的,看着就圣洁又大气呢。
从这篇文章里呀,我还感受到了天池好像有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呢。
它在那静静地存在了那么久,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承载着好多故事,让人对它又多了几分敬畏之心。
《天池》这篇文章真的是把天池的美、天池的韵味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呀,让我虽然没亲眼见到天池,却好像已经跟它打过交道了一样,心里对它充满了向往,盼着啥时候能亲自去看看这天池,去感受一下那独特的魅力呢。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池简介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池简介
天池简介
这是一座在两百余万年以前第四纪大冰川活动中形成的高山冰碛湖,海拔1980米,湖面呈半月型,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1982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天池古称“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宴请周穆王之地,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作诗曰:“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传说天池是西王母梳妆台上的银镜,又说是西王母的沐浴池,天池缭绕的云雾,是西王母的霓裳羽衣,小天池是西王母的洗脚盆……,这些美妙的神话传说,给优美的天池自然景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夏季,这里山清水秀,清爽宜人,是绝佳的避暑盛地。
游人可登高山、穿密林,俯览天池全景,也可在碧波浩渺的湖水中泛舟横渡,饱览湖光山色。
冬天的天池,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湖上坚冰如玉,是全国少有的高山滑冰场。
世人将天池的自然风光概括为“石门一线”、“龙潭碧月”、“顶天三石”、“定海神针”、“南山望雪”、“西山观松”、“海峰晨曦”、“悬泉飞瀑”八大景观。
每年,天池都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
《天池》_杜甫的诗词
精心整理
《天池》_杜甫的诗词
天池
[唐]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每日一读:《天池》天池刘白羽古人云:“人在画图中”,我到天池就是这种感觉,仿佛自己落入深蓝色湖面印着雪白冰峰的清澈明丽的幻想之中了。
这一天之内我觉得风是蓝的,阳光是蓝的,连我这个人也都为清冷的蓝色所渗透了。
早晨,从公路转入崎岖山谷,盘旋上山。
山上林木变化,分为三段:山下开阔河床中,冲激着冰凌般潺潺急流,在这里,老榆成林,一株株形状古怪,如苏东坡所说:“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到山腰却是密密层层的杨、柳、枫、槐,秋霜微染,枝头万叶如红或黄的透明琉璃片,在阳光中闪烁摇曳,在这里,天山雪水汇为悬空而落的飞泉,在森然壁立的峡谷中一片涛声滚滚;到了山顶则是一望无际的墨绿色挺立的云杉,植物适应着温度高低而变化,可见其山势之陡峻了。
我走到山坡别墅,在酒满阳光的阳台上坐下来,我的面前这时展开了整个天池,这不像自然景色,而且一幅油画。
你看,这广阔的湖面,为满山云杉映成一片深蓝,这深蓝湖面之上,又印上雪白的群山倒影。
这时我才恍然我并未到山之极峰。
你看,天池那面,还有层层叠叠更高的白峰,人们告诉我最高一山,名叫博格达峰。
这天池,显然是更高更高天山的雪水在这里汇集成湖。
偶然一阵微风从空拂拂而来,吹皱一湖秋水,那粼粼波纹,催动蓝的、白的树影山影,都微微颤动起来。
同游的人们都欢欢喜喜奔向天池边去了,我很希望一个人留在这阳光明亮的阳台上,沉醉于湖光山色之中,让我静静的、细细的欣赏这幽美的风景。
在我记忆里面,这天池景色,也许可与瑞士的湖山比美,但当我沉静深思着,把我自己完全溶合在这山与水之中,我觉得天池别有她自己的风度,湛蓝的湖水,雪白的群峰,密立的杉林,都显示着深沉、高雅、端庄、幽静。
的确,天池是非常之美的。
但,奇怪的是这里并不是没有游人欢乐的喧哗,也不是没有呼啸的树声和啁啾的鸟鸣,但这一切似乎都给这山和湖所吸没了,却使你静得连一点声音也听不见,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天池之美,那就是——静。
从第一眼瞥见天池到和她告别,我一直沉默不语,我不愿用一点声音,来弹破这宁静。
但在宁静之中却似乎回旋着一支无声的乐曲,我不知它在哪儿?也许在天空,也许在湖面,也许在林中,也许在我心灵深处,“此时无声胜有声”。
不过这乐曲不是莫扎特,不是舒曼,而是贝多芬,只有贝多芬的深沉和雄浑,才和天池的风度相称。
是的,天池一日我的心情是凝静的,这是我最珍爱的心境。
山光湖色随着日影的移动而变幻。
午餐后,睡了一会儿,一阵冷气袭来,就像全身浴在冰山雪水之中。
我悄悄起来,不愿意惊醒别人,独自走到廊上,再次仔细观察天池:雪峰与杉林、白与黑相映,格外分明,雪山后涌起的白云给强烈阳光照得白银一样刺眼,在黑蓝色湖与山的衬托下,一片金黄色的杨树显得特别明丽灿烂,我再看看我的前后左右,原来我所在的红顶屋就在云杉密林之中,我身旁就耸立着一株株云杉,一株株挨得很紧,而每棵树都笔直细长冲向天空,向四周伸展着碧绒绒枝叶,绿色森然。
太阳更向西转,忽然,静静的天空飞卷着大团灰雾,而收敛的阳光使湖面变成黑色,震颤出长长的涟漪。
不知为何,我的心忽的紧皱起来,我不知道如果狂风吹来暴雨,如果大雪漫过长空,那时天池该会怎么样呢!?……幸好,日光很快又刺穿云雾而下,湖光山色又变的一片清明,只不过从杉林中从湖面上袭来的清气显得有些寒意了。
我们就趁此时际,离开天池下山。
山路崎岖弯转,车滑甚速,一路之下,听着飒飒天风、潺潺冰泉,我默默冥想:天池风景,是那样宁静而又变幻多姿,是那样明朗而又飞扬缥缈,我觉得在天池这一天进入了一个梦的境界。
待驰行到山下公路上回头再望,博格达峰在哪里呀?群峰掩映、暮霭迷茫,一切都沉入朦胧的紫色烟雾,天池也在“夕阳明灭乱山中”了。
作者简介:刘白羽,现代著名作家。
生于1916年,北京人。
1936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38年到延安,参加延安工作团,遍历华北各游击根据地。
1944年到重庆,参予《新华日报》副刊的编辑工作。
1946年被派往东北解放区。
解放战争期间,任新华社随军记者,跟随第四野战军转战东北、平津、江南等地的战场上。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两次奔赴朝鲜战场。
现任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并被选为第五届人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上》、《五台山下》、《龙烟村纪事》、《幸福》、《早晨六点钟》、《战斗的幸福》、《青春的闪光》、《踏着晨光前进的人们》、《一幅灿烂的生活画面》;中篇小说《火光在前》;文学文学集《游击中间》、《为祖国而战》;通讯报告集《朝鲜在战火中前进》、《对和平宣誓》;散文集《樱花》、《金黛莱》、《珍珠》、《火炬与太阳》、《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晨光集》、《红玛瑙集》等;评论集《文学杂记》。
1950年,他参加编撰的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曾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他的游记《长江三日》,也是传涌人口的篇。
陶然亭好大一个名声,它就跟武昌黄鹤楼、济南趵突泉一样。
来过北京的人回家后,家里一定会问:“你到过陶然亭吗”因之在三十五年前,我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逛陶然亭。
那时候没有公共汽车,也没有电车。
找了一个三秋日子,真可以说是云淡风轻,于是前去一逛。
可是路又极不好走,满地垃圾,坎坷不平,高一脚,低一脚。
走到陶然亭附近,只看到一片芦苇,远处呢,半段城墙。
至于四周人家,房屋破破烂烂。
不仅如此,到外还还有乱坟葬埋。
虽然有些树,但也七零八落,谈不到什么绿荫。
我手拂芦苇,慢慢前进。
可是飞虫乱扑,最可恨是苍蝇蚊子到处乱钻。
我心想,陶然亭就是这个样子吗?所谓陶然亭,并不是一个亭,是一个土丘,丘上盖了一所庙宇。
不过北西南三面,都盖了一列房子,靠西的一面还有廊子,有点像水榭的形势。
登这廊子一望,隐隐约约望见一抹西山,其近处就只有芦苇遍地了。
据说这一带地方是饱以沧桑的,早年原不是这样,有水,有船,也有些树木。
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工部郎中江藻,他看此地还有点野趣,就盖了此座庭院。
采用了白居易的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句子,称它作陶然亭;后来成为一些文人在重阳登高宴会之所。
到了乾隆年间,这地方成了一片苇塘。
乱坟本来就有,以后年年增加,就成为三十五年前我到北京来的模样了。
过去,北京景色最好的地方,都是皇帝的禁苑,老百姓是不能去的。
只有陶然亭地势宽阔,又有些野景,它就成为普通百姓以及士大夫游览聚会之地。
同时,应科举考试的人,中国哪一省都有,到了北京,陶然亭当然去逛过。
因之陶然亭的盛名,在中国就传开了。
我记得作《花月痕》的魏子安,有两句诗说陶然亭,诗说:“地匝万芦吹絮乱,天空一雁比人轻”。
就要说到气属三秋的时候,说陶然亭还有点像。
可是这三十多年以来,陶然亭一年比一年坏。
我三度来到北京,而且住的日子都很长,陶然亭虽然去过一两趟,总觉得:“地匝万芦吹絮乱”句子而外,其余一点什么都没有。
真是对不住那个盛名了。
1955年听说陶然亭修得很好;1956年听说陶然亭更好,我就在6月中旬,挑了一个晴朗的日子,带着我的妻女,坐公共汽车前去。
一望之间,一片绿荫,露出两三个亭角,大道宽坦,两座辉煌的牌坊,遥遥相对。
还有两路小小的青山,分踞着南北。
好像这就告诉人,山外还有山呢。
妻说:“这就是陶然亭吗?我自小在这附近住过好多年,怎么改造得这样好,我一点都不认识了。
”我指着大门边一座小青山说:“你看,这就是窑台,你还认得吗?”妻说:“哎呀!这山就窑台?这地方原是个破庙,现在是花木成林,还有石坡可上啊!”她是从童年就生长在这里的人,现在连一点都不认得了。
从她吃惊的情形就可以感觉到:陶然亭和从前一比,不知好到什么地步了。
陶然亭公园里面沿湖有三条主要的大路,我就走了中间这条路,路面是非常平整的。
从东到西约两里多路宽的地方,挖了很大很深的几个池塘,曲折相连。
北岸有游艇出租处,有几十只游艇,停泊在水边等候出租。
我走不多远,就看见两座牌坊,雕刻精美,金碧辉煌,仿佛新制的一样。
其实是东西长安街的两个牌楼迁移到这里重新修起来的。
这两座妨碍交通的建筑在这里总算找到了它的归宿。
走进几步,就是半岛所在,看去两旁是水,中间是花木。
山脚一座凌霄花架,作为游人纳凉的地方。
山上有一四方凉亭。
山后就是过去香冢遗迹了。
原来立的碑,尚完整存在,一诗一铭,也依然不少分毫。
我看两个人在这里念诗,有一个人还是斑白胡子呢。
顺着一条贫路,穿了几棵大树上前,在东角突然起一小山,有石级可以盘曲着上去。
那里绿荫蓬勃,都是新栽不久的花木,都有丈把高了。
这里也有一个亭子,站在这里,只觉得水木清华,尘飞不染。
我点点头说:这里很不错啊!西角便是真正陶然亭了。
从前进门处是一个小院子,西边脚下,有几间踊落不堪的屋子。
现在是一齐拆除,小院子成了平地,当中又栽了十几棵树,石坡也改为泥面的。
登上土坛,只见两棵二百年的槐树,石坡也改为水泥面的。
登上土坛,只见两棵二百年的槐树,正是枝叶葱茏。
远望四围一片苍翠,仿佛是绿色屏障,再要过了几年,这周围的树,更大更密,那园外尽管车水马龙,一概不闻不见,园中清静幽雅,就成为另一世界了。
我们走进门去过厅上挂了一块匾,大书“陶然”二字。
那几间庙宇,可以不必谈。
西南北三面房屋,门户洞开,偏西一面有一带廊子,正好远望。
房屋已经过修饰,这里有服务外卖茶,并有茶点部。
坐在廊下喝茶,感到非常幽静。
近处隔湖有云绘楼,水榭下面,清池一湾,有板桥通过这个半岛。
我心里暗暗称赞:“这样确是不错!”我妻就问:“有一些清代小说之类,说起饮酒陶然亭,就是这里吗?”我说:“不错,就是我们坐在这里。
你看这墙上嵌了许多石碑,这就是那些士大夫们留的文墨。
至于好坏一层,用现在的眼光看起来,那总是好的很少吧。
”坐了一会,我们出了陶然亭,又跨过了板桥,这就上了去绘楼。
这楼有三层,雕梁画栋,非常华丽。
往西一拐,露出了两层游廊,游廊尽处,又是一层,题曰清音阁。
阁后有石梯,可以登楼。
这楼在远处觉得十分富丽雄壮,及向近处看,又曲折纤巧。
打听别人,才知道原来是从中南海移建过来的。
它和陶然亭隔湖相对,增加不少景色。
公园南面便是旧城脚下,现已打通了一个豁口。
沿湖岸东走,处处都是绿荫,水色空蒙,回头望望,湖中倒影非常好看。
又走了半里路,面前忽然开朗,有一个水泥面的月形舞场,四周柱灯林立。
摆池足可以容纳得下二三百人。
当夕阳西下,各人完了工,邀集二三友好,或者泛舟湖面,或者就在这里跳舞,是多好的娱乐啊!对着太平街另外一门,杨柳分外多,一面青山带绿,一面是清水澄明,阵阵轻风,扑人眉发。
晚来更是清静。
再取道西进,路北有小山一叠,有石级可上,山上还有一亭小巧玲珑。
附近草坪又厚又软。
这里的草,是河南来的,出得早,萎枯得晚,加之经营得好,就成了碧油油的一片绿毯了。
回头,我们又向西慢慢地徐行。
过了儿童体育场,和清代时候盖的抱冰堂,就到了三个小山合抱的所在,这三个小山,把园内西南角掩藏了一些。
如果没有这山,就直截了当地看到城墙这么一段,就没有这样妙了。